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北宋职责

北宋职责

发布时间: 2020-12-11 10:06:21

1. 北宋三司使的权利是什么

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三司使指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财政长官。这一职官萌芽于唐末,确立于五代,完善于北宋。三司使在唐宋政治、经济、军事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产生、 发展、消亡,是唐宋变革的产物。 北宋时三司使的发展趋于完善,成为皇帝以下主管财政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三司使不仅具有处理三司内部事务的职能,还有荐举官员、编撰会计录、经度军费、参议军政等权力。三司使选任资格较为严格,要求两省五品官以上充任;选任方式有特旨除授和堂除两种。其任期较短,平均只有一年三个月。 北宋三司使约有四分之一晋升为宰执,使得三司使的地位在北宋达到了顶峰,在 权力中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宋三司使多为皇帝的心腹之臣,皇帝通过控制三司使来掌握财权。同时, 皇帝也通过控制内库的财富,限制三司使权力的过分膨胀,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 北宋三司使地位还不能和宰相抗衡,宰相掌握三司使及三司属官的任免权,与三 司使共同负责财政事务。在皇帝、宰相和三司使三者的关系中,三司使相对来说 是一个被动的弱势角色,有可能充当皇权和相权斗争的牺牲品。 北宋三司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后因过度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弊端日益显露。宋政府虽然尝试过对其进行调整,但收效甚微。在宋神宗元丰改 刊的大潮中三司被废除,三司使被户部尚书取代。至此,三司使完成了其历史 使命,在中国官制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职权:

三司的设立最初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财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后来三司是一个几乎无所不管的部门,它的职权范围涉及了原来的兵户工礼吏部的事务,甚至连监察部门的职权也受到了侵犯,而且还包办了地方州县的所有财政事务。
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权利的过分集中,虽然在开始的时候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的能力,但时间久了必然导致机构的过分臃肿,行政效率低下,这种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局面,不符合宋朝统治者分权制衡,防止任何一种势力做大的建国理念所以,非改不可,元丰改制后,将三司侵夺各部门的职权重新归还给了各部,其中最大的财政权归属户部。三司这个一度凌驾于各个政府机关之上的庞然大物,终于寿终正寝了。

2. 宋代全部官职名称及他们的从属关系

01.通直郎 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02.承信郎 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03.成忠郎 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04.秉义郎 武职官第45阶

05.武翼郎 武职官第41阶

06.宣抚使 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07.节级 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08.巡检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09.通判 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10.士曹参军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11.司录参军 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12.局务官 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13.主簿 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14.县尉 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15.兵曹 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16.兵马都监 马步军统制官。

17.都监 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18.监当官 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19.典级 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20.胥吏 办理文书的小吏。

21.都统制 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22.同都统制 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23.御营使 统管全国军事。

24.保义郎 右班殿前侍卫官。

25.团练使 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26.钤辖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27.武经郎 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28.朝奉郎 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29.宣谕使、抚谕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30.忠训郎 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31.镇抚使 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32.宜文字 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33.龙图阁学士 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34.提举 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35.枢密使 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36.大理评事签书判官 掌管刑狱的京官。

37.参政知事 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38.起居舍人 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39.中书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40.翰林学士 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3. 指出唐代中央三省各自得职责.并说明北宋宰相职得具体划分。 概括唐宋两朝中枢权利体系的基本特点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全。三省指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唐代尚书省别称南省,中书门下所发的制令,皆由这里转发中央有关部门及地方州县具体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中书省的职能是起草诏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唐初两省共掌中枢决策,合称北省,唐玄宗后,决策重心逐渐由门下省转到中书省。这样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中枢决策机关,行政事务机关与监察机关的分工更加系统和制度化。
两宋时期,中央行政机构和官职制度路径改革,复杂而多变。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形同虚设。另设“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最高行政机构。宰相“佐天子,总百官,事无不统"。又设参知政事以分事权,形成对宰相的有力牵制。枢密院源于唐末五代,宋延其制,掌管全国军事,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三司是主管全国财政的最高机构,其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与宰相枢密使鼎足而立,分属皇帝。神宗改制后,撤销三司,财权归宰相,南宋是因边境常有战事,宰相有兼管部分军政,其权乃大。
唐中枢权力体系相权被分割,三省六部制度比较完善,分工系统制度化。
宋代三省长官形同虚设,宰相权力庞大,南宋时期尤为明显。

4. 请求趣味、另类、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历史(世界范围、科学界、文学界···)向人介绍之用。

写越王灭吴复国之后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于齐国陶山,经商致巨富,世称“陶朱公”。范有三子:大儿随父艰辛创业,惜钱如命;二儿继承父业,在外行商,忘义贪求;三儿湎沉于玩乐,浪荡成性。三子皆不成器,而范蠡因年迈体弱,疏于教养,终罹大祸。其时,楚国某地三年苦旱,饿殍遍地。二公子受商人鲍利教唆,以为“奇货可居”便乘灾囤粮。范蠡久居谋臣之位,深知“民不可欺,法不可违”,闻讯大惊,立即修书命二儿“赈放存粮,迅即返家”。谁知书到之时,二公子已因哄抬粮价激怒灾民,被告朝廷,楚王震怒,逮捕下狱,面临杀身之罪。二公子下狱凶讯传来范府,全家震惊。范蠡推断必判死罪。范母哀求范蠡救子,范思之再三,修书一封,命三儿带重金去楚国,找忘年至交庄生大夫“赎儿之命”。大儿心痛钱财,又怕三弟在外胡来,“暗中督察”。庄生,乃楚国谋臣,深为楚国器重。见范蠡书简后心领神会,便将所交千金全部购粮,以二公子名义运往灾区放赈。此举既救饥民,又平民愤,万民称颂,便上书楚王求赦。可惜三公子恶性难改,不遵父命返家,竟去妓院寻找赃官行贿,以致又招大祸。灾民求赦书到王宫,楚王嘉其“知错能改”,下旨赦罪。此事被赃官获悉,便冒功向三公子再次索贿。大公子误以为庄生无功而吞千金,竟去索还。庄生告之真相,大公子不信,亲去灾区,停止放赈。因此又激怒灾民,上告奸商欺诈。此时楚王已查知赃官受贿,又见欺君坑民,大怒下旨就地处斩。-------结论,什么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纨绔子弟富二代也有妙用。 外国的拉斯普京http://ke..com/view/278460.htm?from_id=10909196&type=syn&fromtitle=%E6%8B%89%E6%96%AF%E6%99%AE%E4%BA%AC&fr=aladdin是男人都有兴趣。

5. 北宋的庞太师牛X还是卞太尉厉害,是职责是怎样分工的

太师是文官之首,太尉是武官之首,平级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对武官打压比较厉害,用文官治国,文官的地位稍高一些。

6. 宋朝枢密院的主要职能

宋朝枢密院是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军队的调防、战争的动员、战争的指挥等都是枢版密院的职责权,同时也领导兵部的工作。

宋朝为了加强皇权,设枢密使以削弱军权。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怕武官夺权,所以宋一直重文轻武,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将帅有统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使二者相互牵制。

枢密院等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兵部相当于国防部,前者有兵权,后者是战术指挥部。

(6)北宋职责扩展阅读:

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宋初,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权力不能合在一起,因此无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后来因用兵西夏,宰相与枢密院长官不相通气,对军事指挥不利,于是在庆历年间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西夏用兵结束,又恢复原状,兼职没有形成制度。

到了南宋,一些权臣如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都曾以宰相兼任枢密使,但还不是定制。宁宗以后,宰相兼枢密使才成为定制。宰相不能兼枢密使,是防止大臣权重威胁皇权。后来权臣兼任两职,确实曾使皇权受到影响。

枢密使的设立又可以削弱宰相的权力,也是强化皇权。

7. 历史上,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中国古代,兵部侍郎是个什么官职

兵部侍郎,隋唐以后设立的兵部,职责是掌握全国武官选用兵集、军械、军令之政。“侍郎”可以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防部副部长。我国古代因为各朝各代的制度不同,所以兵部侍郎掌管的权力也不同在隋朝侍郎设有一人,正四品,当时尚书常由宰相兼任,到唐朝时侍郎增设一人,到北宋时侍郎升至从三品,明初设左右侍郎,正三品,到了清朝顺治年间,除左右侍郎又增加了满汉各一位侍郎,均为正三品。


六部制度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在清朝因为军机处的设立,兵部侍郎这一职位的权力就比较弱了,清朝军权主要集中在了皇帝和军机大臣手中 。

8. 北宋大名府,是军事重镇吗,它的职责

是,其职责是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着宋都的北大门。堵塞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

北宋吕夷简说:“使契丹得渡过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闻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意思是说:“如果皇帝迁到洛阳,使契丹不受抵抗地横渡黄河,即使城墙高池深,他也很难阻止敌人的进攻。契丹人遇到强悍时会害怕,遇到懦弱时会害怕。仓促迁都洛阳,对敌人是软弱的,对朝廷是软弱的。应建城名,显示皇帝的决心,亲自征,以便粉碎契丹南侵的阴谋。”

(8)北宋职责扩展阅读:

北京新建的大明宫成为宋代第四都城,既有“外城”又有“皇城”。唐代外城的周长虽不到80里,但也有48里。宫城,一周3里,非常壮观。清历八年(1048年),大明府设立大明府路,率领北京、魏德、宾、李等国军。

明朝建文(1401)三年后,大水淹没大明府城,结束了大明府一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如今,大明县街道和玉英村的地下仍有取之不尽的瓦砾和砖块。

大明县城历史上也是一座豪宅城市,但它是明朝著名的豪宅,而不是北京著名的豪宅城市。据县志记载,北京大明府遗址在今天的街道和乡镇。该镇的居民街村,历史上称为老城街,是北京大明府城的中心。东门、铁窗、南门、北门是这座古城的四座大门。

9. 北宋的禁军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禁兵或来禁军,是国家源的正规军,天子的卫兵。禁军的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禁军中最亲近扈从的称诸班直,担任皇帝的警卫工作;其次的隶属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负责宫廷守卫。其余诸军是用以“守京师、备征戍”。

10. 北宋时期,太守的职责大概是哪些求详细,谢谢!

太守是秦朝至汉复朝时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刺史) 从五品 掌州之治 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刺史是武官的阶而已,早期宋朝最高武阶是节度使,北宋后期改称太尉。节度使以下有节度使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这六个级别称正任六官,属于高级武官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将军。刺史是其中最低的大致上相当于少将一级。
刺史一下就是遥郡官,遥郡官也带刺史,观察使等头衔但是还带着其他的阶,比如东上门阁使领XX州刺史,要去掉前面那个称呼后才能真正为正任官,这个过程叫“落阶”,遥郡官基本相当于现代的少将-上校一类。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