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治安
❶ 靖江市公安局解决民事纠纷时,不实事求是,敷衍了事,让群众寒心
【1】对靖江市公安局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当事人有不同意见,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专向当地的法院属提起民事诉讼。
【2】对靖江市公安局做法有不同的看法,当事人可以向泰州市公安局提起行政复议。
【3】也可以向泰州市公安局纪检委反应问题,要记住这些办事不公的警察的警号,便于纪检委调查解决问题。
********************
我过去是有两样的?
❷ 镇江市上党镇治安怎么样
首先,镇江的治安整体状况良好,较苏南其他几个城市好一点,其二,上党在丹徒回吧,丹徒原来也是县答城,虽说远离市区,属于乡下,但人还算淳朴,只要你不是不讲理,当地群众不会刁横跋扈,三,现在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也高了,你也放心,但是你倒是要注意外地人和流动人口,江苏都这样,一般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都是这些人
❸ 靖江时代菜场治安谁管店里抓到小偷送到派出所,派出所当天就给放了,
先痛打一顿再送
❹ 靖江得名的由来,古今的变迁。 第一个发来答案的会被采纳!
东汉未年,这里还没有陆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沙洲又连成片,成了陆地,对这片陆地,后来人们称之为“马驮沙”。为什么叫“马驮沙”而不叫别的名称?这个谜底,直到建县后的五十三年,即明嘉靖三年(1524年)才被揭开。
这一年,有个叫易干的靖江知县到西沙视察,走到焦山港(今东兴镇),发现一块断碑,上面隐约可见几句碑文,其中一句是:“此沙是吴大帝牧马大沙……”吴大帝即吴国国君孙权,这说明三国时期,孙权的部队曾在这里牧过马。这一发现,解决了两个大问题:第一,它证实了三国时期,这里已经有了一块不小的陆地,而且开始有了人烟;第二,弄清了这块土地为什么叫做“马驮沙”。原来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驮”都是谐音,说讹了,就把。‘牧马大沙”误成了“白马驮沙”,久而久之,便简成“马驮沙”了。由于有了“马驮沙”这一名称,其他与“马”有关的别称,也就先后出现,如马洲、骥江、骥渚、牧城等等。其中马洲和骥江,直到现在还作为靖江的别称在使用。
宋代,“马驮沙”曾改名为“阴沙”,元代又复称“马驮沙”改称“阴沙”,是因为它地处江阴之北的缘故。“马驮沙”改为“靖江”,是在明成化七年建县之时。此时马驮沙隶属江阴,由江阴知县代管。但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马驮沙的面貌已和过去大不一样:它的地域扩大了,人口增加了,经济也逐步地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行政机构来管理。更主要的是,这里地处江边,经常受到海寇的骚扰。虽有江阴管辖,但两地毕竟隔一长江,维护治安有诸多不便。鉴于以上原因,应天(南京)巡抚膝昭便上书朝廷,建议将马驮沙从江阴划出,单独设县。他提出的建县理由是,这里“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足称重镇”。其重要性虽然是从军事上讲的,但讲得很确切,很充分,因而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
新建的县叫什么名字呢?因为它具有“扼江海门户”的作用,就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为它濒临长江,是一座江边城邑。
靖江城的演变 top
明成化七年(1471年),靖江单独置县,首任知县张汝华经过认真勘察,决定将县城设在朱定、徐太二用以对抗朱元璋所筑的水寨旧址,即今靖城镇。朱、徐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部将,朱元璋要做皇帝,必先剪除这股势力,后来朱、徐被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所杀。张汝华在此建城的理由是:这里虽然比较荒芜,但它地处江滨,又与江阴县隔江相望,无论在交通上还是军事上,都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张汝华对县城的建设可谓呕心沥血。当时水寨周围仅3华里,占地510亩,寨内没有街道,也无像样的房屋,唯有“草屋四五区”。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县城,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不愧是实干家,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垒土为垣”,即用泥土堆砌城墙,以防御敌寇。土城没有四个城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长度都只有一华里左右,这就是从明代到解放前的靖江城的范围。
筑起城墙后,再在城内进行其他建设。一是建县衙,二是建学宫(孔庙),三是建城隍庙。作为县城,这些建筑是要首先具备的。不过初建时,房屋都是草木结构,十分简陋。即使如此,建成也很不容易。史料记载,建县衙时,因为缺少木料,房屋不能竣工,张汝华十分焦急。某日大风潮,从长江上游漂来圆木46根,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张汝华在任期间,还建了察院(监察机关)、总铺(邮驿)、公馆(招待所)、仓廒(粮仓)等,房屋共281间24厦;又开凿了内外城河,掘了5口井,造了8座桥,使县城有了一定的规模。张汝华在任 期间生活非常艰苦,他和民工一样地钻草棚、睡地铺,一样地吃粗 粮、喝菜汤。既要运筹规划,组织施工,有时还到工地上参加劳动。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也是一位难得的好县官。
张汝华离任后,不少县官在县城建设上付出了心血。城墙和城 内的几大建筑一修再修,有些建筑规模绝不在苏南大城市的同类 建筑之下,如学宫、崇圣寺等。此外在崇圣寺范围内还建造了钟楼、 四眼井,在东门和南门外建造了魁星阁及书院,为后人留下了可贵 的文化遗产。
随着县城建设和商业的发展,街巷逐步形成。至清末,城内有 街巷13条,城外有7条。不过那时县城小,街道也狭窄。主街叫大 道街,横穿靖城东西,宽仅二三米,路面由条石铺成,其他街道有的 铺以条石,有的则是泥土路面。街面上一律是砖木结构的平房,比 较低矮。这样的街道,至今仍有遗迹,例如现在的县前街和胜利街, 多少还保留着明清时的风貌。
民国年间,城厢有所扩大,街巷随之增多。至解放前,城内主要 街道为“二纵一横”。“二纵”是中正路和胜利街;“一横”是中山路、 中兴路、复兴路,此外还有里弄小巷10余条。此时街面上已有了楼 房,不过为数很少,都集中在西门繁华地段。楼房的主人均为富商, 如新泰丰南货店和永日昌棉布店的老板等。
1949年1月28日,靖城解放。为图县城的发展,1951年,县政 府决定拆除城墙。1956年起,先后对中山、中兴和复兴路进行拓 宽,使其贯通,成为今天的骥江路。这条路长1486米,宽20米,混 凝土路面。而后又拓宽中正路,使其成为今天的人民路。这条路长 2208米,宽24米。两条路纵横交叉,成了城内最主要的干道。改革 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又新建和拓宽了不少道路,如人民南路、 新建路、康宁路、幸福路、环城路、东兴街等等。现在城内已有路、街 60多条,行政辖区总面积从解放前的不足一平方公里,扩大到 4.25平方公里。高层建筑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气势恢宏,风格各 异,令人目不暇接。照明、给水、排水、环卫等设施,也与城市建设同 步发展。
靖江城的变化使人瞩目,它是祖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 一个缩影。特别是1993年靖江撤县设市之后,靖江市政建设又迈 出新的步伐。城厢继续扩大,公路两旁的绿化带和街心花园先后竣 工。除原有的高层建筑外,又增加了扬子江大酒店、长江大酒店等 高层建筑。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市,已经屹立在长江之滨。
❺ 杭州萧山机场旁边的靖江镇治安怎么样
靖江镇治安还不错的,申请宽带上网的话可以去靖江电信局,
❻ 江苏靖江大富豪最黑的场子
魔窟
❼ 靖江烈士陵园有哪些烈士
王倬,原靖江县新丰乡新跃村王家埭人,1915年出生在一个剥削阶级的家庭里。1937年毕业于上海正丰中学。上海沦陷后,他回到靖江,靖江也已被日军占领。他热爱祖国,痛恨日军的侵华暴行,对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困惑不解,曾组织一批热血青年,去黄桥、如皋、海安等地寻找抗日队伍,未能找到。回靖后,为维护社会治安,他带头捐资,购买枪支弹药,建立“村际联防”组织,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打击下乡骚扰、抢劫的日伪军、土匪和地痞流氓。
新四军东进后,他从切身经历中感到,这是一支真正抗日、救国救民的军队。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1月担任孤山区区长兼区游击队队长。孤山区对敌斗争的形势很严峻。王倬到孤山后,率领游击队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945年底,王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3月22日,祝自荣(靖西大队长)、王倬率领二三十人的武工队,告别县委领导,昼伏夜行,向靖中进发。31日,王倬率6人插入太和区惜字乡孙家埭,因坏人告密,被新丰市敌据点的保安队和乡自卫队包围。在突围中,王倬击毙敌人2名,自己腮间、手臂、臀部三处负伤,不幸被俘。
敌人把王倬带到附近的短埭上。这里正是王倬的家乡,不少群众听到王倬被俘,都冒险前去探望。孤山区的大恶霸地主张异三,此时已晋升为国民党靖江县县长。当他得悉王倬被俘时,立即派人将王倬押至靖江城。
1947年4月1日清晨,王倬和另外5名同志被敌人用卡车从靖城押往广陵镇。张异三指使一群匪徒用刺刀刺穿王倬的琵琶骨,再用铁丝穿进去,腾空吊在卡车上面的横杆上,驱车开向广陵镇。王倬被拖到六圩埭西头的广场上,又被匪徒们用刺刀钉在门板上,王倬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我死党不死!”等口号。张异三指使匪徒们用刀割去王倬的耳朵、鼻子,挖去他的眼睛,劈开他的胸膛,割心剜肺,破肚挑肠。在场的群众无不潸然泪下,低声抽泣。
人们将他光荣牺牲的日子,定为他家乡新丰市一年一度的纪念节日。在他牺牲的地方和他的家乡立碑纪念,让后人永远铭记他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