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三司的职责

三司的职责

发布时间: 2020-12-05 22:17:06

① 三司职责是什么,各归谁管

中国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 。 后唐长兴元年(930)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太平兴国八年(983),废三司使 ,分为盐铁、户部 、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淳化四年(993)五月 , 又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咸平六年(1003)三司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20多个案,分理事务。元丰改制废三司,职事大多归尚书省的户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

三司使 使 副使 判官 盐铁使 度支使 户部使 三部副使 三部判官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其恩数廪禄,与参、枢同。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使。淳化四年,复置使一员,总领三部。又分天下为十道:曰河南,河东,关西,剑南,淮南,江南东、西,两浙,广南。在京东曰左计,京西曰右计,置使二员分掌。俄又置总计使判左、右计事,左、右计使判十道事,凡干涉计度者,三使通议之。五年,罢十道左右计使,复置三部使。咸平六年,罢三部使,复置三司一员。关正使,则以给、谏以上权使事。

使 一人,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学士充。亦有辅臣罢政出外,召还充使者。使阙,则有权使事;又阙,则有权发遣公事。掌邦国财用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焉。凡奏事及大事悉置案,奏牒常事止署案。太平兴国初,以贾琰为三司副使,七年,以侯陟、王明同判三司,遂省副使。盐铁,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度支,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户部,掌天下户口、税赋之籍,榷酒、工作、衣储之事,以供邦国之用。

副使 以员外郎以上历三路转运及六路发运使充。

判官 以朝官以上曾历诸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充。

三部副使 各一人,通签逐部之事。 旧以员外郎以上充。端拱初,省。淳化三年复置,又省。至道初,又置。真宗即位,副使迁官,遂罢之。咸平六年复置。

三部判官 各三人,分掌逐案之事。 旧以朝官充。国初承旧制,每部判官一人。乾德四年,三部各置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三年,诸案置推官或巡官,以朝官充。四年,三司止置判官一人、推官三人。及分十道,二计各置判官一人。五年,废十道,三部各置判官二人。

三部各有孔目官一人,都勾押官一人,勾覆官四人。

盐铁分掌七案:一曰兵案, 掌衙司军将、大将、四排岸司兵卒之名籍,及库务月帐,吉凶仪制,官吏宿直,诸州衙吏、胥吏之迁补,本司官吏功过,三部胥吏之名帐及刑狱,造船、捕盗、亡逃绝户资产、禁钱。景德二年,并度支案为刑案。二曰胄案,掌修护河渠、给造军器之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籍。

三曰商税案,四曰都盐案,五曰茶案,六曰铁案, 掌金、银、铜、铁、朱砂、白矾、绿矾、石炭、锡、鼓铸。

七曰设案。掌旬设节料斋钱、餐钱、羊豕、米面、薪炭、陶器等物。

度支分掌八案:

一曰赏给案 掌诸给赐、赙赠例物、口食、内外春冬衣、时服、绫、罗、纱、縠、绵、布、鞋、席、纸、染料,市舶、权物务、三府公吏。

,二曰钱帛案 掌军中春冬衣、百官奉禄、左藏钱帛、香药榷易。

,三曰粮料案 掌三军粮料、诸州刍粟给受、诸军校口食、御河漕运、商人飞钱。

,四曰常平案 掌诸州平籴。大中祥符七年,置主吏七人。

,五曰发运案 掌汴河广济蔡河漕运、桥梁、折斛,三税。

,六曰骑案, 掌诸坊监院务饲养牛羊、马畜及市马等。

七曰斛斗案 掌两京仓廪BW积,计度东京粮料,百官禄;粟厨料。

,八曰百官案。 掌京朝幕职官奉料、祠祭礼物、诸州驿料。

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 掌夏税。

,二曰上供案 掌诸州上供钱帛。 ,三曰修造案 掌京城工作及陶瓦八作、排岸作坊、诸库簿张,勾校诸州营垒、官廨、桥梁、竹木、排筏。

,四曰曲案 掌榷酤、官曲。

,五曰衣粮案 掌勾校百官诸军诸司奉料、春冬衣、禄粟、茶、盐、

② 明朝三司的机构职能

都指挥使司为明代地区军事总机构,长官有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其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1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
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长官之中有一人统司事,称掌印,简称都司,位次在布、按两司之上。《明史·职官志五》说:“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
卫指挥使司设官与京卫同。外卫皆统于都司及行都司。卫以下为千户所,千户所又辖百户所。千户所有正千户1人(正五品),副千户2人(从五品),镇抚2人(从六品)。其属吏目1人。千户所辖百户所10个,共有百户10人(正六品),总旗20人,小旗100人。
刑狱则归镇抚掌管。凡卫所皆隶于都司,而都司又分隶于五军都督府。自卫所以下,其官兵多世袭,这是明代特殊制度之一。
都督府的都督名称后来变为空头的官阶,而统兵之官则须别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等名目。《明史·职官志五》:“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领班、备倭等名。
凡总兵、副总兵一职均须有公、侯、伯、都督爵衔者充任。其总兵挂印称将军者,云南曰征南将军,大同曰征西将军,湖广曰平蛮将军,两广曰征蛮将军……其在蓟镇、贵州、湖广、四川及儹运淮安者,不得称将军挂印。宣德间,又设山西、陕西二总兵。嘉靖间,分设广东、广西、贵州、湖广二总兵为四,改设福建、保定副总兵为总兵,又添设浙江总兵。万历间,又在临洮、山海增设总兵。至明代末年,总兵官增置繁多,不可胜记。总兵在明代本为无品级之差委,至清代则为正二品的正规武职。
此外,还有军民府、土州、土县,其官员设置,与府、州、县制相同。
掌管天津卫的最高官员就是天津卫指挥使,一位正三品的军事长官。何教授说,明朝中央机构在初期设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但这些基本上属于荣誉称号而非实授。处理具体政务的是中央设立的中书省,左右丞相总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到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制,分中书省及丞相权力归属六部,由六部尚书(相当于各部的部长)直接对皇帝负责分理国家诸事。此外还设有具备司法功能的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纪检部门的都察院等一些职能部门。

③ 三司分管 职责

明朝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和军政,合称三司.
左、右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分领府州县,由中央六部统管

提刑按察使司主一省监察司法刑狱,听命于刑部、督察院

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户卫所,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④ 三公三省二府三司及其职能

二府 1. 宰相:虽仍行三省,但中书、门下或尚书省长官,要加“同中书门专下平章事”方为正属宰相,而且只管行政事务。“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六部仍直辖於尚书省。
2. 枢密院:长官与副官分别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而官职多为文人出任。他们掌士兵名册、边防机密、军队招募、调动之事。他们虽有调兵权,却必须得皇帝批准。 三司 全国最高的财政机关,最高长官为三司使,地位仅次中书省,号称“计相”。
户部:掌户口及赋税,长官为户部司。
盐铁:掌全国茶、盐、矿冶、工商税收、河渠及军器之事。长官为盐铁司。
度支:掌统筹财政收支及粮食漕运,长官为度支司。 台谏 全国最高的监察机关
1. 御史台:掌监察百官,以监察宰相为要务,其长官为御史中丞。
2. 谏院:掌谏诤,对象为天子,长官为「知谏院事」。

⑤ 宋朝时设的三司有哪些职责

三司使是宋朝时为制约宰相,设该职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具体职责如下:
是最高财政管理结构:盐铁司掌工商收入,兵器制造;度支司掌财政收支,粮食漕运;户部司掌户口、赋税、榷酒等。

⑥ 二府三司三衙制的职能分工

(一)宋政府原始组织架构

宋代继承了唐的三省六部制度、二十四司、九寺五监。
中书省在宫内,门下省和尚书省均在宫外,不再干预朝堂政事,唯独中书省直接领政事。
宋朝又有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两个机构。“中书门下”是宰相办公的地方,又称“政事堂”,印文行敕曰“中书门下”,平时简称“中书”。
作为最具大权的宰相就是从中书省输出,但是宋代较前朝不同的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一直属于空缺状态。
北宋初年,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参知政事也称为“执政”,这是宋太祖赵匡胤为牵制宰相而设置的,所谓“宰执”,即宰相与执政之统称。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就曾任参知政事。所以真正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参知政事地位的提高,是宋代统治者削弱宰相之权的举措。同时宋初时期宰相权分为了三个部分,简单说来,中书治民、枢密治兵、三司理财,共同执行宰相职权。一面分化相权,一面又加强参知政事地位与宰相互牵制,从而加强皇权的集中。
鉴于宋以前各个朝代宰相专断国家大权的乱象,宋代宰相的军事、财政、人权都被剥离,极大程度上弱化的相权。在整个宋朝之内,丞相一律是站而论政,相对于之前的“坐而论道”,备受尊宠的宰相地位大大被扭转,以“尊王”为主体,宰相为在宋朝初期表示拥戴君主的态度而谦卑不坐,往后逐渐演变成为了“君尊相卑”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除了以上官职的划分,出现了特有的差遣制度,致使宋朝真是管事的集中在差遣官内,其余各司的长官官职只用来领取俸禄,显示地位而已。
宋朝本身是重文轻武的治理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制的弊端越发暴露出来,冗繁重叠庞大的官僚机构,给国家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机构运行不畅,效率低下,影响政令运行和统治的顺畅。加上皇室侈费,冗兵日众,以及军事上对辽夏用兵所需,这一切已使宋朝财政入不敷出。这又从反面影响到统治的稳固、机构的运行与军事实力。改革庞大的官僚机构已势在必行,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改革机构挽救国家的呼声。
(二)元丰改制
宋初三省六部诸寺监这套中央行政机构中存在的官员众多、名实不符等弊端。于是到了1078年,宋朝中期,神宗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开始着手对官僚机构改革,史称这期间机构调整为“元丰改制”。
此次改制的核心:是以保留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的二府制为前题,恢复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中各长官的实际职掌。
政事堂依旧是宰相、执政的议事办公处,而原来代掌三省的部分职权又重新纳入到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因此恢复中书取旨、门下复审、尚书执行的定制。
同样原来被削弱的相权,随着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消,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这一改革,宰相官职实权的恢复。致使北宋徽宗时期,奸臣蔡京先后四次任相,一年之内从尚书左丞升迁为尚书右仆射(次相),再到尚书左仆射(首相),执政时间共达十七年之久,并自称“太师”,蔡京在任上大肆贪污,搜刮民脂民膏,开启了他祸乱朝纲之路。
除了对三省实权的恢复,另外三司实权也得到了恢复。
三司作为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长官是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
三司沿袭原本由于唐末税法混乱,田赋、丁税的收入无法维持王朝的庞大费用,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盐铁和度支。到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因为宋初沿之,其职权是总管全国各地之贡赋和国家的财政。属于独立机构。
(三)枢密院官职
枢密院长官的官称,宋初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
宋初,为革除五代时武人跋扈恶习,防止宰相专擅朝权,不使一人同掌文武大权,设立了枢密院。以主全国军事政令,与政事堂对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元丰改制时,有人提出废枢密院之设,但未被皇帝采纳,只是做了一些调整,把一少部分职司归到兵部中。政事、军事关系密切,不是能分得很清的,政、军分离,有利于集权,不利于国事。
元丰改制后,专用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官称。宋朝的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充分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政制特点。
但是北宋的枢密使与中书的关系极不正常。枢密使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所言两不相知,以故多成疑贰。显示出两职之间为了互相牵制,独自上报军政而所造成的殆误军国大政的弊端。
原本的二府制度在宋初期因相权的削弱,虽然造成冗官现象,但是整体上奸相当道,祸乱朝政较少,随着元丰改制后,二府制的保留和相权地回流,在中央机构的“二府制”中,宰相主持政事,枢密使掌兵,一旦奸臣当道,国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制约,权倾朝野蔡京和童贯狼狈为奸,国家必然是一片混乱。
(四)三衙
宋代管辖禁兵和厢兵的中央机构。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总称三衙。
此项官制从五代开始,北宋初期,又将侍卫亲军司分成马军司和步军司,形成三衙,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共计九员,作为三衙统兵官。三衙管辖全国的禁军,侍卫马、步军司还在名义上管辖各地的厢军。宋朝一般用文臣主持的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实行以文制武,而三衙又各统一部分兵力,以便互相制约;
“三衙”与枢密使所掌之兵权不同: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其目的是为提高和巩固皇权,防止武夫兵变,但其职权也颇能飙升。
二府三司三衙在北宋前期皇权的集中颇为有用。
二府下中书门下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衙钳制枢密院,四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使得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
自神宗改制后,随着各大官职实权的恢复,在另一层面上导致奸臣之间有机会沆瀣一气,把持朝政,成为大宋王朝的一种悲哀。

⑦ 行省是什么时候实行的三司的职能是什么废行省设三司有什么作用

行省是元朝设立的。
三司: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政。
废行省,设三司,有利于皇权加强,君主专制地位巩固。

⑧ 宋朝两府三司的名称、职能

中书主民,三司主财,枢密院主兵

⑨ 周朝三司即司徒、司空、司马么那么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呢

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今文专学家据《尚书大传》属、《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⑩ 关于唐朝时期三司的职责划分是什么

早在唐朝时就有户部、度支、盐铁等三司分管租税、财务收支和盐铁专卖、物资转运事务。后唐曾设置租庸使以管辖三司,昀后正式设置三司使和副使以管理朝廷财务。地方财政也需听从三司使的命令。以后历朝相承不废,宋朝设置的三司就是缘自五代。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