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治安
❶ 丹东、日照、澄江的比较分析,分土人情、物价、治安、房价
呵呵,我是丹东人,另外两个不熟悉,在外地工作,出来这些年,丹东人都比较聪明,但是不喜欢害人,环境超好,气候湿润,降雨充足,适合居住。城市不大,物价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承受能力,但是丹东人都比较会吃,美食较多,尤其沿海沿江,海鲜会多。治安很好的,都应该差不多吧。房价的话,新房子市中心5000吧,江边7000,锦江山6000,还有些老房子可能便宜吧2000/3000吧地点可能不是很好,不过丹东不大,坐车市内最远车程也就30分钟
❷ 民警听从上司指令后搁置案件,最终得到了什么处罚
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凤山派出所,所长金某和民警耿某因为压下了一起刑事案件,久拖不办,所以两人获得玩忽职守罪,所长金某被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9个月。耿某免于刑事处罚。
那么这起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将为大家说明。
三,事件反思在这起事件中,这两人看似冤枉,但其实他们的确是有责任的,他们这种行为是属于玩忽职守,完全是对于公众的不负责任。
对于这一起事件大家如何看待?欢迎留言探讨。
❸ 李沧的过去、现在、未来
这是我转的帖,字数有点多,但很全,很详,参考一下:
李村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在德国人来到之前,李村还只是个村子,后来形成了城镇,再后来升级为县城,直到现在变成了区府。如今的李村已很难找到县城时代以前的遗迹,闲暇无聊时,我就会慢慢寻找那些不算古老却又陌生的旧影,既从遗迹中也从记忆中,再加上对区府时代一点儿感性认识,拼接成这个已经班驳稀疏却也穿梭了百年的影子。
一、李沧的过去
1、村庄时代
按:李村,1897年前隶属山东省即墨县仁化乡郑疃社。
当1897年德国人占领时,李村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是个村庄。李村在史籍中也不过寥寥几笔,还是沾了李村集的名气。李村集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到清朝中叶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市集,想来那时李村集的名声要比李村本身响亮的多。
如今在李村城区还能看到村庄的影子,比如河北村,只是从这些村子中很难找到村庄时代的遗迹。还好,从李村的老照片中看到了村庄时代砖瓦平房的旧影,看起来与现在各村中的砖瓦平房也没什么大的变化。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城中村都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从那里抓出几个逃犯已不是新闻,而夜幕下的霓红灯和可疑的女人也成了那里的招牌,不知道这算时代的进步还是堕落。
2、殖民时代
按:到1913年止,在李村已设立胶澳副臬司衙门、巡捕房、华人监狱、基督教信义会教堂、李村学校、消防队以及公路、实习农场、苗圃、厕所、电话机房等近代城镇设施。已建成二层楼44座、西式平房28座、平房39座、木板房7座、大平房6座、厕所13处以及小平房、大机器房、仓库、温室各1座。
李村的殖民时代存在于史籍中,与青岛老城不同,如今的李村很难找到那时的影子。我不得不沿着史籍粗略的记载,在李村的街道中细细的找寻。最先找到的遗迹就是位于滨河路的李村教堂,由德国牧师建于1904年。屋顶上的十字架曾经令年少的我倍感神秘和庄重,只是直到现在我也从没进去过,我是无神论者,走进教堂是一种心灵上的煎熬。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对这座传说中的殖民时代的遗迹考究一番,遗憾的是,从教堂的建筑风格上很难看到殖民时代的印记,所以,我一直怀疑1904年的教堂不是现在的教堂,只是继承了名称罢了。
从李村教堂过了京口路走几步就来到监狱的地界。青岛监狱在殖民时代的官方名称是李村区华人监狱,理论上这里应该是殖民时代遗迹的富矿区,不过搜寻半天,也只有几座残破不堪的疑似德式平房。其中一座很有意思,屋顶是传统中国瓦,立面是三角形山花和欧洲古典式廊柱,有点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自行建造的仿西式房子风格。一时间又有些迷茫,看来殖民时代的影子还真难以捕捉。
终于,在九水路青岛师范学校附近找到了较为正宗的殖民时代的遗迹。一个院落里安静的矗着几座平房,一座德式平房就隐藏其中。暴露她身份的是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装饰山墙,只是这装饰山墙寒酸了些,显然没有青岛老城一些老建筑那样精致。虽然糙了点儿,不过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印记,让人触摸到殖民时代的脉络。
除了上述三个地方,在李村再也没找到殖民时代的遗迹。按照《胶澳志》记载,到1913年,殖民者在李村修建了许多房子和公共基础设施,这一切如今早已被历史长河席卷干净,连寻点儿残砖瓦砾也是那么的困难。我站在京口路与源头路路口处,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想寻找胶澳副臬司衙门那座二层楼房,映入眼帘的只有90年代的居民楼,愣愣的我也只能在苏宁电器嘈杂的音乐中感慨沧海桑田了。
3、县城时代
按:1914年德日战争爆发,李村随同青岛又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从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至1988年崂山县撤县划区,李村走进了县城时代。
李村区的建制非常早,在1898年德国人第一次区划时就已经有了。李村区的定位一直是乡区,其实与县城也就差别在官方文件上,到1961年撤区划县成立崂山县后,李村也就实至名归的成为县城了。幸运的是童年的轨迹正好划过县城时代的末期,所以,在搜寻遗迹的同时,我还可以从脑海中翻找出那些早已成过往烟云的旧影。
2 李村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李村的县城时代可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1933年,李村中心区居民为2732人,已建成李村公共汽车停车场、民众憩游所、涵吨饭店、书报阅览室、李村河两岸的商店(商号已达30余家),而3条街道已整修展宽可通汽车,李村中学、李村实验小学及运动场、礼堂等也已扩建,又增植行道树和垃圾箱等。除了行道树,史籍上记载的这些东西如今已难觅踪影。在京口路和向阳路的南段路至今大树林立,如果不看街道,恍惚间还真与树荫茂密的八大关街道有些神似。感谢前人种的这些树,也庆幸这些树能保留下来。草地只能代表着文化的肤浅,树木的沧桑才蕴涵着深厚的底蕴。
1987年,崂山宾馆、工人文化宫、崂山体育馆、崂山县招待所3号楼及县人大常委会办公楼等现代楼房建筑拔地而起,城区主要街道全部铺设沥青路面,城区总人口已达63352人。这些遗迹有些还保留着,也构成了我对县城时代的全部印象。县城时代的建筑,颜色都是灰暗的,不管是机关还是民宅,无一不是庄严而又呆板的。印象中,老县府和县法院、武装部是其代表,后来都拆了,如今遗址处已成为李村广场的一部分。
八十年代的李村城区,比如今小了许多,大体上穿过几条马路就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所以马路上时常能看到马车也就不奇怪了。那时的李村车站就在如今利客来购物中心的下面,虽然几乎没在那里乘过车,但感觉那时坐车就像现在坐长途车一样,居然还有侯车室、快餐店等配套设施。八十年代的李村也偶尔赶一下时髦,在如今李沧区法院对面的地方有一处咖啡馆,每次路过那里总是好奇得很,于是想长大了一定进去瞧个新鲜,可惜这咖啡馆没熬过我的信念,大约90年代初倒闭了,留在我记忆里的,只有那偶尔飘散出的咖啡香味。
印象最深的是国营崂山美发厅,是座火柴盒式的三层楼房。小时候理发还真是个难事,里面的理发师傅一看是个小孩就爱搭不理的,常常理个发要费半天时间。那时候对理发店门口处圆柱形三色旋转的招牌很是好奇,可惜现在的理发店都看不到这个了,至今也没弄明白为什么那时的理发店都愿意悬挂这样的招牌。崂山美发厅旧址今年刚刚被拆除,据说遗址处将建成花园酒店。
桥头的崂山照相馆是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那时最喜欢照相,一听照相就来精神,摆个pose异常的简单,小时候的照片还曾被放在照相馆的橱窗里做招徕顾客之用,为此,幼小的我也曾得意了好长时间。照相馆的建筑至今还保留着,典型的文革筒子楼风格。三年前还曾到那里照过工作照,发现小时候照相用过的木马等道具居然还在,亲切的让我想哭,当时就打算将来我有孩子一定领他到这里用这些道具照相,但愿照相馆能撑到那个时候。
留在记忆深处的还有崂山浴池,小时候经常洗澡的地方,那时候房子小,也没热水器,崂山浴池便成了解决冬天洗澡的去处。曾经是李村标志性建筑的浴池已于上个世纪末拆除了,遗址处为李村广场。崂山体育场是常去锻炼和开运动会的地方,可惜早已被拆除,遗址处为利客来购物中心。
童年时代留在八十年代的李村应该是幸运的,你可以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做游戏,也可以准时收看动画片,可以到李村公园溜旱冰、玩电动火箭、荡秋千、压翘翘板,还可以在书店看小人书、到百货商店买玩具,更可以吃着雪糕穿过几条马路到玉米地里捉蚂蚱、偷人家玉米、躲在草垛里捉迷藏,到河边、池塘边抓小鱼、小蝌蚪……,童年的生活真的是丰富多采,现在的孩子倒显得可怜多了。
县城时代的李村有第一百货和第二百货两家大型商店.第二百货就是如今在青岛坐第二把交椅的崂百,而第一百货后来改制为华隆集团,曾经辉煌过,但倒闭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遗址处为五星电器。两个同时起步的商场,结局却如此大相径庭,不得不让人唏嘘。那时的李村集还大概有个印象,起先在李村河河床上,不过那时的李村河在汛期经常有水的,所以李村集也被经常逼到附近的马路上。那个时代还没有超市,李村集就成了周边居民采购的去处,小时候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赶集去”。不过,那时的我很少去李村集,所以当现在的我努力从脑海中翻找儿时有关李村集的点滴时,最终发现都是徒劳。
3 李村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说起李村集不得不说李村河,儿时的李村河在夏季经常有水的,还都是清水,去河边抓鱼是最大的乐趣,曾经在河中收获过一只大泥鳅。如今的李村河几年没水都正常,今年夏天偶尔发了一次水倒成了新闻。如今的李村河床中有条排水用的小沟,里面的黑水臭气熏天,想想年少时的李村河,只得感叹发展的代价真的很沉重。
二、李沧的现在
4、区府时代
按:1988年,崂山县撤县设区,成立崂山区,1994年青岛区划重新调整,次年李沧区政府的牌子在李村挂了起来,李村走进了区府时代。
区府时代的影子随处可见,用不着我苦苦的寻觅,只要细心的感受、用心的体会就行。区府时代,李村长大了,比起十几年前,李村已扩张了好几倍,再也不是那个穿过几条马路就来到玉米地的小县城。当然,最深刻的记忆还是李村商贸的突飞猛进,1991年崂山商贸开业(今天的利客来),第一天销售额就达到500万,创造了全国记录。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的崂山商贸很得意的在大门处炫耀着国家商业部的贺电,不知道这份贺电现在还有无保存,将来书写李村商贸史时,会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也就自那时开始,李村上演了商贸奇迹,大商场一家接着一家的开门纳客,人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以至90年代中期,青岛十大商场中李村就占了五席,李村商贸显赫一时。
到了90年代末期,随着外资零售业大量涌入青岛,李村商贸曾出现过短期的彷徨,华隆、万隆相继倒闭,五朵金花只剩下三剑客。痛定思痛后,三剑客也开始学习外资,引进先进的零售业形态和经验,三剑客又是扩建又是划地建超市,到现在也模仿的有板有眼了:利客来十万平米的购物中心已成为青岛商业的航母,维客、利客来分别在李村广场和文化广场地下建的超市也成为李村商圈成熟的标志。百盛进驻李村后,在三剑客的夹击下显得异常狼狈,三剑客瓜分李村算是成功了,而国美、苏宁、五星、大中这家电零售四巨头鏖战李村,也成为李村商圈靓丽的风景线。
进入本世纪,李村逐渐洋气了。上个世纪的李村还土的很,连寻个有点情调的饭店都是难事。如今的李村就像刚从山里走出来的小姑娘一样,学着别人的样子,也刻意打扮,开始追求时髦了。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李村早已是寻常之物,如今肯德基在李村第四家店正在装修中,难以想象在这几百米方圆的弹丸之地上,居然有四家肯德基竞争,还要加上麦当劳和必胜客分羹,竞争的残酷可见一斑;前几年在李村还难以看到的牛排馆、咖啡店如今也大街小巷比比皆是;饭店也终于上了档次,二星三星开了几家后,李村也拥有了四星级的锦江饭店;向阳路的步行街建的挺漂亮,让李村商圈提升个档次;四星级的永乐电影城也提升了李村文化建设的水平;以前李村还没有超过十五层的楼,如今已经动工或即将动工的三十层高楼也有十几座,相信再过三年,广场一带也会出现一种高楼林立的繁荣之像,不管是不是虚假的,起码视觉上的冲击力会大大改变李村的形象。
不得不说李村集是21世纪的奇迹,十年前还以为李村集也会像青岛其他的集市那样走进历史的回收站。想不到如今的李村集反而焕发了青春,比以前更加的兴旺。青岛市唯一的集市已成了金字招牌,而屡试不爽的民俗牌也吸引着无数的眼球,不管是城里人、农村人还是外国人。如今的李村集大到汽车小到针头线脑无所不有,可贵的是一些已经从购物中心销声匿迹的传统工艺品还能在李村集上一睹芳容:碾子、卡花、秤杆、布老虎、地主帽、小棉袄……,活脱脱一个民俗博物馆。如今的李村集年交易额高达5亿,完全可以和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媲美。过去的李村集哺育了李村,而如今的李村集又成了李村的人脉。
商圈的发展是好事,带来的问题也让人烦恼。记的90年代以前的李村,街道虽称不上一尘不染,但绝对可以说是干净。如今的李村,尤其是商圈范围内,脏的让人不忍目睹:满地的痰迹,成堆的废纸、垃圾、包装袋,横流的污水、无所不在的小广告……李村商圈基本上就是个大垃圾场。除了脏,一个乱字又让人昏聩: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人群、望不到尾的车流充斥着自己的视野,各种喧嚣一次次挑战耳膜的承受极限……若是心情好,倒也没事,若是心情不好,怕是要崩溃了。如今李村户籍人口大约有十万,流动人口则高达20万,再加上商圈和李村集的号召力,吸引如此多的人气也就不奇怪了。有时,置身于李村,飘入耳朵里的东北话、朝鲜语、各类南方口音,让我恍惚间分不清我到底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而大街小巷悬挂的用韩国文字制作的招牌,又让人陡然产生走出国门的错觉。令人担忧的是,治安问题也随即而来,李村发生的恶性案件这几年已是屡见不鲜。繁荣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样,得到了什么,肯定也会失去点儿什么,得到的东西可以抛弃,失去的怕是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5、李沧的未来时代
按:根据李沧区十一五规划,五年后,位于李村中部的休闲商务区、李村东部的青岛市中央居住区都将初具规模,仅李村东部的常住人口就将达到20万……
未来时代的影子,只有靠我的理性认识来加以描绘了。商圈如今是李村的根基,把商圈做强做大是李村未来的保障。总投资80亿、能居住三十万人的青岛中央居住区今年就要在李村东部开工了,五年后,李村城区的规模又要成倍的扩张,人口也要几何的增长,带来了人气,也就留住了李村的未来。在李村极度扩张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发展的瓶颈。如今的李村城区最宽的路也不过四条车道,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李村堵车的问题便显现出来,到如今已欲演欲烈,堵车几十分钟已成了家常便饭,基础设施改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未来李村的走向。而诸如环境问题、治安问题、文化设施配套等问题都将或多或少影响未来李村影子的模样。
李村的影子已穿越了百年时空,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气质上永远没有改变,就像一个成年人再怎么打扮也改变不了他的气质一样,李村再如何打扮,那古朴的气质也会保留。有人嫌弃这气质太土,其实在这个越来越像流水线制造出来的世界,保留自己的特点,保留一份儿古朴,会是一种优势,这种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体现出来。最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李村吧:人们悠然的在步行街闲逛、在装修豪华的购物中心选购、在必胜客里大嚼皮萨饼,而距此二百米远的李村大集的生意依旧红火…
--------------------------------------------------------------------------------
❹ 博白县凤山治安怎么样
博白县凤山的治安挺好的,我曾经在凤山玩耍过,很nice
❺ 关于秦安凤山350字的作文
凤山公园编辑
主要以秦安县凤山森林公园为重点人工林绿化区域,按照高标准一次性绿化成型的原则,加大绿化力度。目前,凤山森林公园已栽植塔柏、刺柏等苗木塔柏等3.43万株。[3] 秦安县主要做法是:
一是科学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化、美化、香化与人文化相结合原则,选用常绿树种塔柏、刺柏、龙柏和阔叶树种国槐、法桐混交;风景树种雪松、玉兰与灌木龙柏、高山黄杨相搭配;观花树种红叶李作点缀,将建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风景线与风情线。
二是同力协作。林业、水利、建设等部门同力协作,水利部门筹集资金25万元,在凤山森林公园修建上水工程2处,修建蓄水池4座,架设上水管道900米,保证了工程用水;建设部门保证绿化工程供水;消防队出动3辆消防车,保证滨河路绿化工程供水;林业部门采取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搞好整地、栽植等技术指导服务。
三是创新机制。秦安县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绿化队承包造林,县林业局与专业绿化队签订造林协议,明确苗木质量、栽植标准、工期和检查验收标准,包栽包活,保证造林绿化质量。
四是科学栽植。根据工程区土壤瘠薄的实际,采取大坑深埋、带大土球、覆膜保墒等干旱造林技术。先整地后栽植,先渗坑后栽植,栽植后及时浇水。栽植时严格按照“一埋二提三踏实”的技术规程,确保质量。对所栽苗木要求必须带大土球,侧柏苗高2米,香花槐2.5米以上,根系完整。每个环节由林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返工。
五是加强管护。林业部门专门成立了凤山景区治安室,抽调公安、林政人员,分片分段承包,加大管护力度。[
❻ 凤山乡的村风村貌
凤山地处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环山区生态旅游经济区,现有九仙溪水库、天然的石人头、仙岩洞等旅游胜地。全村治安良好,民众和睦相处,多次被市县评为文明乡。
❼ 汕尾的地理位置不差,但在广东为什么是经济落后的城市
1、交通建设严重滞后正是由于汕尾与内地和珠三角等地的交通不畅,内导致汕尾的出海优势容难以发挥、港口难以发展起来。
2、缺乏归属感的文化从地理位置看,汕尾与珠三角、汕头都存在空间距离,因此与两地的经济联系都不强;此外,行政归属频繁变动,对汕尾的产业布局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此外,在文化上,汕尾缺乏归属感,也成为其发展经济的障碍。
3、投资环境让人却步投资环境所依存的社会治安稳定及市场经济秩序商业诚信的缺失,成为汕尾发展经济的毒瘤。
4、人才外流严重多年来,汕尾籍的大学生回到汕尾工作、生活的极少,偶尔有一些回去当公务员,回去创业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就这样流失了。这种情况的延续,导致汕尾人才空心化、低质化。
5、汕尾城区太小汕尾中心市区规模小,实力弱,核心地位不突出,难以起到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导致凝聚力弱,规模效益、集聚效益不大。
6、错过黄金发展期广东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强大的经济辐射力未能辐射到汕尾地区,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汕尾就是这种不平衡导致的苦果之一。这也导致汕尾作为沿海城市、比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未能体现出来。
❽ 日本霸占台湾多久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湾全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0月25日,台湾光复。
整整50年。
❾ 凤山公园现在抓鱼还允许不厚街的朋友
现在不允许了
❿ 博白县凤山镇共有多少家超市
现如今共有4家,有一家去年倒闭了,不然是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