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责核心
㈠ 教师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可归纳为:
(1)传播和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使之延续与发展;
(2)依据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宣传社会思想,发展与创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广泛为社会服务。
(1)教师职责核心扩展阅读:
《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义务作了规定,共有六个方面: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㈡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核心职责什么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一、教师的核心职责:
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职责主要有三个主面:
1、搞好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主要通过学习教材逐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
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多种途径教授学生,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尤其应在学科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与观点、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功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一职责首先是教育目的要求。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不可能有无目的的教育;无论是哪一个阶级的教育,都不可能有不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教育目的。中国当代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源地,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高尚情操的摇篮。因此,教师就必须重视教育目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这一职责也是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矛盾性、特殊性对教师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才干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萌发、世界观形成、人生探索的困难期。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乐于求知,成才心切;另一方面思想方法较片面,评价能力较薄弱,意志力不太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敢作敢为却很少顾及后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灵培植工作,尤其需要教师根据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行精心的培育。教师之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赞誉,其道理正在于此。
3、关心学生的健康:
这一职责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一职责首先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人既必须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也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德、智的发展都要大受影响,也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要求。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质的状况,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关心学生的健康。
二、教师职业要求:
1、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
2、以开拓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
3、以勤勉博学为荣,以懒惰肤浅为耻;
4、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漠视学生为耻;
5、以廉洁从教为荣,以岗位谋私为耻;
6、以因材施教为荣,以千篇一律为耻;
7、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8、以仪表端庄为荣,以不修边幅为耻;
9、以尊重学生为荣,以辱骂学生为耻。
㈢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书育人的具体内容: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教师职责核心扩展阅读:
教师的义务: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㈣ 教师的职责主要有哪些方面
1、坚守工作岗位,搞好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
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个遵纪守法、团结奋进、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集体;
3、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负责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深入了解学生,坚持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精讲多练,重点突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5、结合工作需要,要不断进修,参与科研、培训,提高教学各方面的水平,无论是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
㈤ 教师的三大职责和使命
一、教书育人的内涵 教书是指教学,即教师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提高思想品德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实践过程。 育人是指培养品德、智力、体质等多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把他们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必须育人”是教书的直接目的,“必然育人”是教书的客观规律。 教书育人中的三大误区 一是“分家论”。二是“自发论”。三是“代替论”。 第一节 教书育人:教师的使命与职责 二、教书育人的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二)教书育人的长期性 (三)教书育人的连续性 (四)教书育人的示范性 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 (三)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 四、教书育人的实施 (一)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 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二)掌握教书育人的方式 1.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2.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 3.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4.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 5.要解决好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经典案例】这是在教书育人吗? “互相帮助”、“好差同桌”、“考前辅导”、“考前劝休”、“找出残疾” *
㈥ 教师的职能是什么
“教育者”抄是我们教师职能的“第一位”。
如果认为教师的核心职能是“教育者”,那么我们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就应该是瞄准孩子们的未来,只要对孩子们的未来有好处,鼓励也罢,批评也罢,管理也罢,服务也罢,都是手段。教师应该拿出教育者的十八般武艺,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还是那句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老师们如果真的能够这样做,家长和学校,还有社会,都应该鼓励。
我觉得教育部总算解过点事儿来了,知道对于学生,光服务不管理是不对的了。如果能再进一步,下个文件,明确教师的职能是教育,就更好了!当然那就显得更滑稽了!可结合我走过的教育路,我知道,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滑稽,我们也许已经走了弯路,也许以后还要走弯路。大家都好好想想吧。
㈦ 教师这个职业的核心工作是()
以上的这些回答都太空泛。我要的是核心,只要“核心”
并不是长篇大论还不好。如果要长篇大论的话,我自己在网上一搜就有的是!核心就是一项思想的总体概括。到底是爱岗敬业,师爱,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还是别的,讲出核心你再给我长篇大论说明为什么它为什么是核心,我才心服口服!你们这些回答是不是只想得分啊,先想想怎么讲理论再想别的吧!!
㈧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核心职责什么
1.认真备课。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要求,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每
节课的回目标及要求,设答计并写好教案。
2.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布置作业并及时收发。批改要讲求实效,搞好讲评,引导学生及时订正错误,扎实学好每项知识。
4.认真辅导。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热情辅导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尽力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要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注意引导他们发挥其特长。
㈨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任何情况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受教育权,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侵犯。
拓展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网络
㈩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爱”与“责任”。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10)教师职责核心扩展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共六条,不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
当前,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因此,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的当务之急。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十七大”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尤其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所以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