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包联职责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
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主要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1)亲情包联职责扩展阅读: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家庭联合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文 化 大 革 命结束后,中国国内社会动荡,生产力始终没有得到恢复。由于文 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开端的重要历史见证。 承包制与人 民 公 社的最大分别就是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国家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 (即所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这措施改变由之前集体管理的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并且转为一个一户的农户为单位,由农民自我管理和生产、分配及经营。可是,土地仍旧归国家所有。这种情况在人民公社时代是不可能存的。承包制主要是四川及安徽省农村地方干部由下而上地自发推行,再得到中央政府的追认。其实,承包制的概念并非一九七八年时首创,而是源于六十年代大跃进失败后,为拯救农村经济在农村推行的“三自一包”的措施。但是当时主持中国中央农业工作部的邓子恢因为支持三自一包被毛 泽 东严厉批评,称之为“小脚女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农民手上的现金大增,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建 国以来的最高峰。而农民除了需要上缴的公粮外,对种谷物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农民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亦因而提升,部分的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农村出现了一番新境象。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定承包合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国内社会动荡,生产力始终没有得到恢复。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1)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2)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从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来,在关于农村的文字中,“包产到户”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也是常被质疑和批判的。即使在小岗村获得丰收的1979年,批评“包产到户”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包联责任人指的是什么
包点责任人指的是包某个人的联系责任人,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言一行你都要包他的。
按照“隐患就是事故,发现就要处理”的原则,将攻坚行动作为一项政治工程、责任工程、民心工程抓实抓好,积极推进攻坚行动制度化、常态化。要建立领导包联责任制度,明确包联人、包联单位、工作职责、检查频次等内容。
要建立包联工作台账,将包联企业情况、督导检查情况、隐患排查整改情况等内容详细记录入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全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把包联责任落到实处。
E. 什么是包联点
包干、联系的意思吧,类似于一对一帮扶
F. 脱贫攻坚包联责任人的职责是什么
脱贫攻坚包联责任人的职责就是辅助脱贫建立项目
G.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支持
1982年1月抄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H. 包联干部是什么意思
包村来联户,是以“包百村、自联万户、促和谐、谋发展”为主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建的工作长效机制。是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是统筹城乡资源、强化工作合力、推动村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良好载体。包联干部就是责任到人!
I. 在推进"五个一"全覆盖包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1、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资委系统包村联户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对企业、机关、“访惠聚”工作队开展包村联户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督查、调研、协调、信息报送反馈等日常工作,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是配强帮扶力量。坚持好人好马上一线,把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安排到驻村一线。工作队队长任村第一书记,直接联系帮扶至少2户贫困户,至少培养1名党员脱贫致富典型,工作队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推进包村联户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紧密结合,引导机关干部帮助结亲户排忧解难、发展生产、培育产业、转移就业和助力增收,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3、是完善部门单位结对帮扶机制。认真履行对口帮扶于田县牵头单位职责,定期组织各帮扶单位召开对口帮扶工作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分析形势,解决问题,共同推进对口帮扶于田县工作扎实开展。
4、是深入调查研究,细化脱贫方案。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确保有一定时间深入驻村点蹲点调研,每月至少安排1名领导赴包联贫困村调研,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驻村工作队结合入户走访,实现所有贫困户走访全覆盖、经常化、信息真实准确。
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驻村工作队指导本村制定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确保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都有人扶、有人帮、有人带。
5、是坚持思想引领,坚定脱贫信心。坚持扶贫先扶志、扶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提升发展能力。教育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自觉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积极向包扶村干部群众逐项宣传解读惠农政策,做好组织发动群众工作,让贫困群众自觉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
6、是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扶贫政策。瞄准包扶村的短板,加强上下联系衔接、左右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行业扶贫、援疆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的资源向包联村汇聚,指导帮助包联村统筹配置、综合运用好各类扶贫资源。找准各项政策在贫困村的切入点,一项一项推动落实,确保精准落地,产生实效。
7、是突出国资特色,抓产业和就业扶贫。发挥国资系统优势,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扶贫。鼓励企业到南疆投资兴业,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创办符合南疆特点的“短、平、快”等劳动力密集项目,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吸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研究细化2017--2019年吸纳17000名和田、喀什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方案,积极开展转移劳动力职业技术、就业技能、双语培训工作,动员有条件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8、是加强基层基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行包联帮扶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推进”,帮助贫困村完善村级配套组织,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发展党员队伍,树立党支部威信,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指导贫困村实施“农村青年助力脱贫攻坚计划”“巾帼脱贫行动”等,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
9、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扎实有效。督促驻村工作队和驻村队员全面参与所包扶贫困村的脱贫攻坚行动,对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等全程监督把关。建立包村联户工作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情况通报制度,切实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形成扶贫攻坚上下贯通一盘棋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