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坚守
⑴ 解放战争时的民族工业。
解放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沉重(毁灭性)打击。
(3)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民族工业获得新生(建国以后)
(1)建国初期(1949-1952),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2)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3)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⑵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
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2)民族工业坚守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及形成原因: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原因:第一个阶段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原因:第二个阶段的原因是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20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近代民族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族工业
⑶ 民族工业和洋务工业的区别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外,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还有两条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分歧的焦点在于洋务企业算不算民族工业。近代工业是相对于传统手工业而言的,即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因此洋务企业和私人资本主义企业都属于近代工业;民族是相对于外国而言,所以洋务企业和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也都属于民族工业;至于民族资本主义则主要是指私人资本主义,即私营工商业。
中国近代外商企业,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共同的特点都是使用机器的近代工业。
⑷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清华学校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3)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阶级代表人物参与北京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4)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于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⑸ 民族工业的兴衰过程怎么概括
《子夜》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⑹ 为什么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坚持下去啊
或许因为当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完善,而且与国际接轨较少。而当国际性经济危机爆发时,不发达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小。
⑺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的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由民族资本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十年代。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是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毛纺织、榨油、造纸、玻璃等轻工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艰难发展的重工业,在这个期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号称近世商人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新式企业的发展与洋务运动以及清末新政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后者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而前者则是以私人资本为主,侧重于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的发展以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最为成功。
【发展特点】
(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2)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⑻ 什么是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的定义
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现在我国已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 并且已经加入了WTO,"民族工业"这一概念存在的历史条件已完全不同。联合利华对外事务董事曾锡文说,不能过于狭隘的理解"民族工业",在WTO背景下,"民族工业"不再是一个封闭概念,中国企业要以一个更广泛的视野和国际化规则来描摹它。"民族工业"的概念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我们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quot;民族工业"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定位。
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总趋势 ,在这一趋势的驱动下 ,各国的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 ,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遇。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性产品 ,许多支柱产业也成为国际性支柱产业 ,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
民族工业的内涵不仅包括由本地人出资发展的工业,而且包括整个炎黄子孙,如港澳台、海外华人等出资兴办的工业,它不再是单单以本国人的资本创办的盲目排外的企业,它是整个民族的整体工业能力和整体工业水平。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生产能力及国际综合竞争能力的工业 ,都应该属?quot;民族工业"的范畴。
民族工业的外延不仅包括在本国国内由本国居民经营 (国有、集体、私营或个体 )的工业 ,而且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工业。但外商独资 ,如果基本技术、品牌完全是外国公司的 ,资金的调用、调控都控制在外商手中 ,那么该工业不是"民族工业"。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并%B
⑼ 中国民族工业
特点:
(来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自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主要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⑽ 近代工业和近代民族工业有何异同
近代工业的“近代”不是指产生和发展于近代时期,而是指使用机器生产而不专是手工生产。属中国人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是洋务企业,中国土地上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关于官僚资本是否属于民族工业,史学界观点各异。一般认为,民族工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一般而言,教科书中的民族工业特指“私人工商业,以区别以官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