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
A.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
1、A 2、D 3、A |
B. 为什么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近年来又出台了强化对耕地保护的政策。虽然近年来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城镇和园区等各类建设大量圈占土地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耕地保护的利益补偿等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尚欠缺。 我国人均耕地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需要大力加强对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而现实中耕地保护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优质耕地流失速度惊人。而且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只有2亿亩左右,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地区,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 同时,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将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今后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C. 国务院“用最严格的措施来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这一决策的合理性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日前致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既是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神圣职责和艰巨任务,也是地方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艰巨任务,是共同的责任。他希望,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在信中,徐绍史对土地督察制度实施两年来,各地对土地督察工作给予的理解、支持和协助表示感谢。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将坚决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总督察的要求,以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为核心,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土地管理。按照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确保国务院下达本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任务落到实处。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执行修编后的规划,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坚决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经有关部门科学测算,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考虑到我国的人均消耗粮食量、耕地质量,以及平均亩产等要素,要保障粮食安全,18亿亩是底线。目前,全国的耕地保有量约为18.27亿亩,全国每年粮食播种面积大概在15亿亩多,但考虑到防御重大灾害和战争等意外必须留住的弹性空间,考虑到我国统计中的不准确之处,所以要保18亿亩。更重要的是,我国近年来耕地光喊保护,其实没保住,耕地在各方利益驱使下急剧减少,如果不以18亿为底线,到时候连15亿都保不了。虽然15亿亩刚好够用,可是万一来个大洪水或大地震大旱灾大火灾什么的,一点弹性没有,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完全没有保障。一句话,不保证18亿亩耕地,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无法保障,国家就万分脆弱。 11月15日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近年来又出台了强化对耕地保护的政策。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人均耕地少,2007年人均耕地面积为1.3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现实中耕地保护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优质耕地流失速度惊人,国家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分别达到13.6亿和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需要大力加强对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将需要调整一些耕地。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以下土地利用目标: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2120万公顷(18.18亿亩)和12033.33万公顷(18.05亿亩)。规划期内,确保10400万公顷(15.6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决定》提出,实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目标,必须强化用途管制,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一,层层落实责任。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金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耕地保护数据库,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系统的互连互通和数据的网络传输。第二,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按照《决定》提出的“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精神,各县(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立足于本行政辖区内补充耕地,本行政辖区内确实难以补充耕地的,可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安排,在省域内进行,但必须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落实好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挂钩、补充耕地储备库和台账管理等制度;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年度计划指标分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补充耕地潜力等因素;要防止和杜绝只占不补、先占后补、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发生。大力推进整理复垦开发。第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按照《决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不得占用。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重、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多的粮食主产区,国家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耕地质量。
D.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的和意义
保证中国人自给自足能吃饱饭,政策是好的,但是地方欺骗中央,迁村并点腾出来的土地都被有权有势的人糟蹋了,根本就没有恢复耕地。
E. 谈谈国家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基于我国怎样的国情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房价高涨的罪魁祸首。要降低房价就是要加大楼市的供给,首要就是加强土地的供给。我认为应当废除18亿亩耕地红线,因为为了保证18亿亩耕地,导致房地产市场开发土地的供应不足,是中国房价高涨的罪魁祸首。废除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不会引起粮食危机的,即使未来会发生了粮食危机,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而不是18亿亩耕地红线被突破。即使未来某年发生粮食危机,国家扩大粮食进口,全世界首选饿死的是出不起高价钱的非洲,中东人,东南亚人。绝非中国人。况且现在中国粮食价格约为国际粮食价格的两倍,即使粮食价格涨三倍我都可以接受,但是不能接受房子要赚10辈子的钱才能买的起。依赖进口解决我国近14亿人民的基本粮食问题,即现实也安全。粮食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中国在2020年后是高收入国家,现在我国粮食价格是国际价格的约两倍。即使那一天,发生粮食危机,国际粮价涨10倍(相当于我国价格涨5倍)我国也可以承受,粮食价格涨10倍后,落后国家(非洲,中东,东南亚,南美洲)原来进口的粮食的市场份额都可以被我国买到,况且他们没有计划生育,一个家庭生10个小孩,养不起饿死也是活该
F.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最早是何时提出的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G. “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18亿亩耕地红线的由来可以分为三部分:18亿亩耕地红线是如何划定的、守不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会怎样、经济发展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如何划定的:
(1)中国素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国土面积看起来不小,其实可以耕种的土地却不多,所以国家明确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奉行,为保证十几亿人能有饭吃,更是划定了18亿亩耕地,以最严格的方式加以保护。这18亿亩耕地谁也不能改做他用,是高压线,谁也不能碰。这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2)中国目前有14亿左右的人口,以18亿亩为底线的话,人均耕地是1.2亩多,中国目前的粮食平均亩产是320公斤左右,按此计算,1.2亩人均耕地的粮食平均产量就是380公斤左右。研究表明,人均粮食370公斤是一个明显的界限,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够基本满足目前的食品消费需要。可见18亿亩实在是中国现阶段耕地保有量的下限。少于此,则粮食安全要出问题。尽管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种子的不断改良等因素,粮食单产可望有所提高,但同时,人口的总量也会继续增长,粮食单产的提高将被人口的增长抵消,粮食安全始终不容乐观,所以18亿亩的红线断不可破。这既是保护耕地的高压线,也是粮食安全的警戒线,必须严防死守。
守不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会怎样:
(1)毫无疑问,这条红线一旦破除,大量的耕地必将迅速被强势的资本圈占,国内的粮食生产将不能自给。就是说,粮食不够吃了。怎么办?当然只有进口粮食一条路。某些人质疑红线的理由也正在此,粮食不够吃可以进口嘛,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又便宜质量又好,靠市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果真如此吗?我们知道,要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国际市场上有粮食可买,第二,中国人手里有足够买粮食的钱。
(3)在第一个条件下,如果发生世界性的粮荒,没有人卖粮食怎么办?或者虽然国际市场上有粮食,但人家为了遏制中国、制裁中国,卡中国的脖子,就是不买给中国,怎么办?或者进而提出种种不合理的甚至屈辱的条件,怎么办?难道要中国为讨口饭吃而屈膝洋大人?众所周知,国际粮食市场的最大卖家是美国,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以美国之战略目标和一贯作风,这样的事是完成可能发生的;在第二种条件下,不要以为中国目前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可高枕无忧,一旦美元崩溃,则这笔钱将极大缩水。或者出现像国际原油市场的情况,中国买什么,什么价格就暴涨,中国还真敢说自己买得起粮食吗?再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买粮食吃,这是可以想象的吗?
(4)“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仅存的18亿亩耕地“口粮田”。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护耕地的阐述,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耕地是我们的命根,我们要尽可能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点耕地,千万不要让子孙后代因为无地可耕而骂老祖宗。
经济发展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1)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有一定的土地作保障,为此占用一些耕地难以避免。与此同时,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又使保护耕地始终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坚守。
(2)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房地产、汽车引人注目。房和车在居民消费结构中举足轻重,标志着我国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然而,这种转变有一个明显的“中国特性”,那就是14亿人口的粮食需要只能以自给自足为主,不可能通过国际分工使“衣食温饱”问题消融在“住行小康”里。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多么具有远见卓识!
(3)社会生活再现代化,人类摄入能量的方式都没法变,中国14亿人口要吃饭的现实不会变。今后,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就决定了以住和行为代表的非农业用地也将长期受制于“紧平衡”。对这一点,全社会都应有足够的认识。
(4)今年的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的主题,用意是希望每个人意识到,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土地是有限的,要想科学发展,必须依法管地、集约用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厚德载物”的中华大地,正承载着亘古未有的发展压力。18亿亩耕地,既是划在当代中国人衣食与住行间的一道红线,也是划在今人消费与后人生存间的一道红线。除了坚守这道红线,我们别无选择。
H. 为什么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近年来又出台了强化对耕地保护的政策。虽然近年来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城镇和园区等各类建设大量圈占土地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耕地保护的利益补偿等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尚欠缺。
我国人均耕地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需要大力加强对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而现实中耕地保护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优质耕地流失速度惊人。而且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只有2亿亩左右,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地区,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
同时,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将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今后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I.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读“部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故选:A.
J. 请谈一谈“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对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何意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低,我国从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视为第一产业,将农业发展视为重中之重。“守住18亿亩耕地”,在意义上不止是强调农业对于我国的重要性,更是表达了中国政府对小农经济的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心,而且在这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也表达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与人为本的思想。对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具有根本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