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责变迁
㈠ 教师的职责主要有哪些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师德。所以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㈡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书育人的具体内容: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教师职责变迁扩展阅读:
教师的义务: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㈢ 教师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可归纳为:
(1)传播和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使之延续与发展;
(2)依据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宣传社会思想,发展与创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广泛为社会服务。
(3)教师职责变迁扩展阅读:
《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义务作了规定,共有六个方面: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㈣ 教师从古到今的职责
教师工作职责
一、教师应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而且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应遵循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要求和所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填写好《教师手册》,完成好学校规定的工作总结。
三、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1.认真备课。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要求,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每
节课的目标及要求,设计并写好教案。
2.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
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布置作业并及时收发。批改要讲求实效,搞好讲评,引导学生及时订正错误,扎实学好每项知识。
4.认真辅导。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热情辅导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尽力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要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注意引导他们发挥其特长。
5.认真搞好实验实习。教材规定的实验实习要求,应尽力完成。根据可能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动手操作等能力。
6.认真测验、考试。做到命题确切,份量恰当,要求严格(包括考场纪律和评分),分析准确。
四、重视第二课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有关的技能技巧。
五、教师应勇于改革,锐意进龋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六、教师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
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
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
七、服从学校的调、代课安排。
八、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㈤ 教师的三大职责和使命
一、教书育人的内涵 教书是指教学,即教师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提高思想品德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实践过程。 育人是指培养品德、智力、体质等多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把他们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必须育人”是教书的直接目的,“必然育人”是教书的客观规律。 教书育人中的三大误区 一是“分家论”。二是“自发论”。三是“代替论”。 第一节 教书育人:教师的使命与职责 二、教书育人的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二)教书育人的长期性 (三)教书育人的连续性 (四)教书育人的示范性 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 (三)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 四、教书育人的实施 (一)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 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二)掌握教书育人的方式 1.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2.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 3.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4.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 5.要解决好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经典案例】这是在教书育人吗? “互相帮助”、“好差同桌”、“考前辅导”、“考前劝休”、“找出残疾” *
㈥ 教师的责任,从古至今有哪些改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主要责任员育人教书。古语言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首先就传道,也就是育人,德育为先,思想教育;其次,受业就是教授学业,主要为上课、批改作业、各种测试和课后分析总结;最后,解惑,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和难题。
教师发展到今天,它是社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太大众化了,行成了人人都是老师,老师老师也成风。教师在大数据时代,应当是,必须是分类归类的,有文化类、技术类、高、中、基础基本类的、义务志愿类的。总而言之,教师是在社会化政治前提下,大众化的,让人生生命最脆弱的,得到平等、公平的幸福,并使之有最基本的生活意义。从而使社会体现人的存在意义。
教书、育人,给孩子相对正确的对学习的认识。
㈦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地位越来越受尊重了,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争着抢着当老师了。
㈧ 试论述应如何看待教师专业身份和专业角色责任的演变
这类的论述课题应该到专业的网站或者是图书馆查询。
㈨ 教师的职责主要有哪些方面
1坚守工作岗位,搞好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
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个遵纪守法、团结奋进、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集体;
3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负责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深入了解学生,坚持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精讲多练,重点突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5结合工作需要,要不断进修,参与科研、培训,提高教学各方面的水平,无论是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
6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学习平台,让学生真正去学到东西。
7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四有”青年,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
㈩ 教师的任务,包括古代和现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千多年前韩愈在《师说》里讲的这句话,几乎成了教师职业的定义,直到今天,我们很多中小学老师仍然常常以“传道授业解惑”者自居,却不知韩老先生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本不是指的中小学老师。
韩愈在《师说》中说得很清楚:“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小孩子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掌握句读的,并不是我所谓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的人)古代所谓的“童子”,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未成年人,也就是中小学生。这些孩子的老师的工作,在韩愈眼里,是谈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可见,今天中小学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者自居,并不符合韩老先生的本意。韩愈的这种态度说明了什么呢?我想,这一方面说明了韩愈对基础教育的轻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的清醒。我国古代的教育,基本上是成人教育,孔子的学生好像没有未成年人,都是大老爷们。所以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都是成人教育思想,那时的教育家们,对于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长规律,比较生疏,也不屑于研究,这应该说是一个缺点。这也提醒我们,在继承古代教育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有所分析、改造和取舍,不能盲目传承。
今天的中小学教师,张口就说什么“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比较盲目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韩愈的这种态度自有一定的合理性。他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期望值不算高,相较于今日每天高喊“人文主义”的教育者们,我觉得韩愈的头脑没有发热,他并不指望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入“道”。韩愈的要求或许低了点,基础教育确有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作用,但是,把“立人”的千钧重担都放在或主要放在中小学教师的身上,显然缺乏合理性。
不过,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提法,用于今日,毛病还是很大的。传,授,解,分明是一副教师中心,居高临下的姿态,抹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明显的灌输色彩。这种教育姿态,无论在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中,都是落后的。
要“解惑”当然必须学习,但学习不等于必须“从师”,“从师”而学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或者一小部分。离开学习就没有老师,离开老师却有学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等于宣布学生不可能超过老师,也就等于否定了革新和创造,剩下的只有继承。这是一种将人际关系凌驾于智慧之上的思维方式,是学习领域中的“人治”。它当然会抑制智慧的发展。这是一种封闭的思维方式,它只有单向的传递,没有双向的交流。它当然会抑制科学的进步。西方的哲人却另有一种思维方式:“我爱老师,但更爱真理!”这是一种真理高于人际关系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开放的、双向的思维方式。它推动了西方智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往事越千年。在我们的学校里,绝大部分老师至今还姓“韩”,学生还是在等着老师来“解惑”,甚至连他们的“惑”都是老师提出的,只是一种“解惑表演。”(考试不就是这样吗)我见到有的博士生,一接触到和导师不同的见解,立刻噤若寒蝉,一副“若为尊师故,真理亦可抛”的架式。你看这人际关系有多么厉害!要想鼓励创新,只好对“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的思维方式进行改革,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