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治安与民俗

治安与民俗

发布时间: 2021-02-13 16:19:19

A. 民俗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
结婚的时候,要找一个好日子;女子结婚上轿,双脚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轿子;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历;公鸡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鸡的剪纸可以辟邪……这些计较和习惯,今天的文明人已经把它们统统都当成迷信来对待了。但是不论人们如何从理性上来反对这些旧习,还是有好多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它们。我们且不说那些禁忌如何地没有依据与可笑,只是考虑一下那些禁忌与说法所具有的独特的仪式般的神秘感,以及这种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结婚的那些奇异风俗,恰好因为它们的繁琐,而使得结婚的仪式显得更为隆重,而结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种神秘感所紧紧包围着。这种包围就是那些外在的习俗所营造出来的,于是结婚双方都会对婚姻这桩大事具有一种敬畏之感,也许这会增加他们对婚姻的珍惜。从好的一个方面讲,这类古老的民俗对于传统社会组织与家庭伦理的维持,具有着某种正面的作用。当然,从坏的一方面看,因为一些民俗缺乏科学性,容易破坏人们的正常思维,从而对社会具有破坏作用。

我们今天来看关于民俗的书,也许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趣味游戏,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对自己的乡土之根的回忆。手边这套“图文中国民俗丛书”把中国民俗分成几块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描述,包括婚俗、丧俗、武术、禁忌、数术等。不但有比较专业的论述,而且还有一些现场的图片,使我们对那些重要的传统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本书不但有表面的介绍,还有深层的探讨,把每种民俗的渊源和历史都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关于禁忌,书中收集了很多生动的资料。每个地方、不同民族的禁忌是不同的。比如在沿海渔民家做客,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用词,一不小心,就会触犯禁忌,使主客两不欢。比如吃鱼的时候,想把盘子中的鱼翻过来,你可不能这么说,你要说把鱼给转过来或者倒过来。他们是很忌讳说翻这个词的。

在许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而民间向来有老鼠娶亲的吉祥画。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而学者们则对禁忌有着自己更为独特的看法。本书作者说,破坏禁忌,一般都会得到惩罚,而这种惩罚主要由“当事人的内心力量来实行”。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英国著名的学者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如果某种特项行为的后果对他将是不愉快和危险的,他就自然要很小心地不要那样行动,以免承受这种后果。换言之,他不去做那类根据他对因果关系的错误理解而错误地相信会带来灾害的事情。他使自己服从于禁忌。这样,禁忌就成了应用巫术中的消极的应用。

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因此它就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好多人制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来你家,你可不能让他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滚烫的滑溜的,吃饺子难道是让客人快点滚不成?今天看来,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

B. 民俗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虽然随着内时光的流逝,容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

C. 习俗和民俗一样吗

我记得不一样吧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内、礼节、习性。形成风容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前者与风俗同,后者就只能用"习俗"不能用"风俗"。象广东人端午节划龙舟是风俗,而广东人把“我先走了。”说成“我走先。”那是习俗不是风俗。

D. 风俗与习俗有什么区别

区别:

1、风俗是指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相沿专积久而成的风气、习属俗。

2、习俗: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带封建迷信色彩。

3、风俗是由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行为能力。习俗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基础和补充部分。

举例:

1、四川人在端午节划龙舟。这里是风俗。

2、四川人把"我先走了"说成"我走喽先"。这是习俗不是风俗。

(4)治安与民俗扩展阅读:

村寨习俗:有些村寨必须遵守坐的规矩。如侗家坐的习俗。如果你坐在寄宿家庭的门槛上,面对着教堂房子的墙壁,你就被认为对寄宿家庭的祖先没有任何尊重。主人的新红漆四脚凳不能随便坐。有这样一张长椅的人表明他的家庭已经娶了一个新媳妇。凳子是新媳妇的专用凳子。新媳妇生下孩子后,便可自由坐下。易家的消防店是一个家庭烹饪、烘烤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店主恭敬地邀请客人们坐在消防店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座位。客人必须坐直,不要张开双腿。此外,她们被认为不尊重妇女。你不能用两条腿站着。这将被认为是摆架子和蔑视家庭。

E. 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黄以注 摄

结婚的时候,要找一个好日子;女子结婚上轿,双脚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轿子;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历;公鸡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鸡的剪纸可以辟邪……这些计较和习惯,今天的文明人已经把它们统统都当成迷信来对待了。但是不论人们如何从理性上来反对这些旧习,还是有好多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它们。我们且不说那些禁忌如何地没有依据与可笑,只是考虑一下那些禁忌与说法所具有的独特的仪式般的神秘感,以及这种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结婚的那些奇异风俗,恰好因为它们的繁琐,而使得结婚的仪式显得更为隆重,而结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种神秘感所紧紧包围着。这种包围就是那些外在的习俗所营造出来的,于是结婚双方都会对婚姻这桩大事具有一种敬畏之感,也许这会增加他们对婚姻的珍惜。从好的一个方面讲,这类古老的民俗对于传统社会组织与家庭伦理的维持,具有着某种正面的作用。当然,从坏的一方面看,因为一些民俗缺乏科学性,容易破坏人们的正常思维,从而对社会具有破坏作用。

我们今天来看关于民俗的书,也许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趣味游戏,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对自己的乡土之根的回忆。手边这套“图文中国民俗丛书”把中国民俗分成几块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描述,包括婚俗、丧俗、武术、禁忌、数术等。不但有比较专业的论述,而且还有一些现场的图片,使我们对那些重要的传统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本书不但有表面的介绍,还有深层的探讨,把每种民俗的渊源和历史都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关于禁忌,书中收集了很多生动的资料。每个地方、不同民族的禁忌是不同的。比如在沿海渔民家做客,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用词,一不小心,就会触犯禁忌,使主客两不欢。比如吃鱼的时候,想把盘子中的鱼翻过来,你可不能这么说,你要说把鱼给转过来或者倒过来。他们是很忌讳说翻这个词的。

在许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而民间向来有老鼠娶亲的吉祥画。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而学者们则对禁忌有着自己更为独特的看法。本书作者说,破坏禁忌,一般都会得到惩罚,而这种惩罚主要由“当事人的内心力量来实行”。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英国著名的学者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如果某种特项行为的后果对他将是不愉快和危险的,他就自然要很小心地不要那样行动,以免承受这种后果。换言之,他不去做那类根据他对因果关系的错误理解而错误地相信会带来灾害的事情。他使自己服从于禁忌。这样,禁忌就成了应用巫术中的消极的应用。

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因此它就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好多人制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来你家,你可不能让他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滚烫的滑溜的,吃饺子难道是让客人快点滚不成?今天看来,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

F. 治安管理 群众性的特点

治安管理的特点(群众性特点包括在内)

• 社会性

所谓治安管理的社会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治安管理工作的客体主要是社会化的人,而对人的管理又分为个体管理和特定对象的整体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二是治安管理的任务内容有广泛的社会性。三是治安管理的效益有着强烈的社会性。

• 相关性

相关性即治安管理工作与社会其他领域某些方面存在互相关联、共同变化的关系。治安管理成效的高低,治安问题的增多或减少,违法犯罪的上升和下降,治安管理手段的先进和落后,治安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等等,都要受到社会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区域性

区域性特点是指不同的行政区域在人口密度、人口素质、职业结构、生活方式、居住条件、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生产布局、商业分布、交通运输、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差异。由于治安管理是按行政区域来实施的,这就使治安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 系统性

• 治安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是社会管理整体中的一个要素。

• 治安管理工作自身是一个组织系统。

• 治安管理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可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 群众性

治安管理具有很强的群众性,从整体来说,群众是治安管理的客体,又是治安管理的主体。

• 群众中蕴藏着参加治安管理的愿望和要求。

• 群众性治安组织是治安管理主体构成的一部分。

• 治安管理效能很大程度取决于群众的支持各帮助。

• 法治性

治安管理的法治性是指治安管理活动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

• 治安管理的职权是国家赋予并以法律规定和确认的。

• 治安管理活动的实质是执法即对法律、法规铁贯彻、执行和运用。

• 治安管理的主体也要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 治安管理的执法活动必须受党、政府和人民发行人民群众的监督

G. 风俗与民俗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抄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以习惯上人们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这就是不一样!

H. 社会上一些民风,民俗的利与弊有哪些

利就是迷信思想,多则害人害己。比如“不能回娘家过年”却是不少地方的风俗,很多地方嫁出去的女儿如果要在过年的时候赶回娘家,有家不能回,只能住宾馆。
除了这种歧视女性的迷信思想,各地的风俗习惯中还有很多陋习,附在春节这种传统文化中,如初五不能走亲戚等。传统风俗习惯中残留着的种种陈规陋习,并不是那么容易根除。现代社会日益开放,但一些人在“强大”的传统春节面前,还是会将这些陋习当成春节和传统的一部分,而予以“传承”,让陋习成了佳节的一部分。
清明时节,追忆亲人,缅怀故人,是国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目,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因清明扫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关于文明祭祀的呼声也愈来愈高。
清明已经变得不再清明,念经布道,超度亡灵,烧冥币,献祭品,鞭炮齐鸣,满天纸灰,封建迷信的祭扫行为又在危害社会。当街头焚香、坟边烧钱引发大火影响市容的时候,当别墅、奔驰、小蜜甚至伟哥也成为祭祀用品的时候,当公车扫墓滋生腐败的时候,当车水马龙影响交通的时候,当烟尘缭绕污染环境的时候,当顶礼膜拜助长迷信的时候,如此愚昧十足的所谓“孝悌”之举,无疑是十足的闹剧,而非隆重的纪念活动。
祭奠先人的习俗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习俗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也积淀了许多陈规陋习。”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今天,现代文明要求人们革除陋习,改革摒弃清明祭祀的旧方式、旧习惯,弘扬倡导新礼仪、新风尚,提倡祭奠习俗的文明。祭奠仪式不必拘泥于一种,更不必囿于陈规陋习,随着人们文明祭奠亡者观念的变化,新近出现的许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树、种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献一束献花、放一曲音乐等方式来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鉴。

I. 民俗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 民俗又称民间复文化,是指一制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尊重民俗,弘扬民俗文化对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人民只有安居乐业社会才得以稳定,安居乐业必须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作为精神物质。只有满足了这两方面的物质要求,才能国运昌盛,长治久安。

J. 对民风和民俗应该保持什么态度

批判继承,扬弃的态度。民风民俗有其深久的历史内涵文化渊源,因此我们需要继承民风民俗并发扬光大,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在不失本色的基础上走上旅游宣传,走向世界。

但对民风民俗需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不合理不符合群众人民生活的弃之。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以当地该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生活为基础,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地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它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感情,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各民族人民都十分珍惜自己的习俗,往往把别的民族对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或歧视看作对自己民族的尊重或歧视。民族风俗习惯涉及民族关系,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应当得到尊重。

社会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每个民族要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就应该以客观的科学态度继承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对好的风俗习惯要保持和发扬,对某些落后于时代的或不健康的风俗习惯要进行改革。

(1)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

(2)要积极支持倡导有利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俗习惯,对不利于民族经济发展,有害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和谐,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风俗习惯则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进行改革。

(3)要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某些落后于时代的风俗习惯生存的土壤,才能使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目标明确,步伐坚定,使发展最终服务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4)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使人们用科学的世界观去正确认识自己风俗习惯的功能和作用,自觉行动起来,改革非科学的,落后的风俗习惯。

(5)要更新观念,以唯物辩证的观念去认识民族风俗习惯及其改革。

(6)要增强民族心理承受力,提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文化观评判是非,使民族习惯的发展与本地区的“四个文明建设”步调相一致。

(7)要坚决杜绝以任何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迫改革,这将给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