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职责化
1.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是什么
常见的有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流程部门化、顾客部门化、地域部门化。
1、职能部门化: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
特征: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有利于维护组织的同一性;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相互交流、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缺乏总体意识,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2、产品部门化: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
特征:注意力及努力放在产品上,专注于产品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和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导致企业需要更多的“多面手”式的人才去管理各个产品部门,部门中某些职能管理机构的重整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
3、流程部门化: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特征:易于协调管理,对市场需求的变动也能够快速敏捷地反应;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氛围,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学习经验曲线效应。但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得不到贯彻,权责相对集中,不利于培养出“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
4、顾客部门化: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业务活动。
特征:通过设立不同的部门满足目标顾客各种特殊而广泛的需求,企业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核心专长,不断创新顾客的需求。但需要更多能妥善协调和处理与顾客关系问题的管理人员。
5、地域部门化: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业务活动。
特征:能更好地根据各地区的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特点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导致需要较多的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去管理各个地区部门,各地区可能会因存在职能机构设置重叠而导致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1)组织职责化扩展阅读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将组织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部门和岗位上去,确保“事事有人做”。另外,组织中的每一项活动终归要由人去完成,组织部门设计就必须考虑人员的配置情况,使得“人尽其能”、“人尽其用”。
(2)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分工与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古典的管理理论强调分工是效率的基础。在组织的部门设计中,必须要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析和关系分析,并按照分工与协作的要求进行业务活动的组合。
部门设计者可以依据技能相似性的归类方法来集合相关的业务活动,以期提高专业分工的细化水平。但是,过分强调专业化分工也会造成管理机构增多、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等问题,这反而会使管理效率下降。
这时,可以依据关系紧密性的归类方法,按照业务流程管理的逻辑顺序来集合业务活动,以期达到紧凑、连续、利于协作的工作效果。
(3)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部门精简高效是每一个部门设计者所追求的理想效果,作为一项基本的原则应当贯彻在部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项活动过程中。按照这一原则要求,部门设计应当体现局部利益服从组织整体利益的思想,并将单个部门效率目标与组织整体效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部门设计应在保证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下,力求人员配置和部门设置精简合理,不仅要做到“事事有人做”,而且要“人人有事做”,工作任务充裕饱满,部门活动紧密有序。
2. 管理学原理中什么叫职能部门化
职能部门化,就是以组织的职能为基础进行部门划分,即把具有相同职能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放在同一个部门。
3. 组织部门化的原因,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
(1)职能部门化:按照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优点——1、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2、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3、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缺点——1、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可能助长部门主义风气,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2、部门利益高于企业整体利益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组织总目标的实现;3、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多面手”式的人才成长。
(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
优点——1、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和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有助于比较不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2、有助于决策部门加强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指导和调整;3、为“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成长条件。
缺点——1、企业需要更多的“多面手”式的人才去管理各个产品部门;2、各个部门同样有可能存在本位主义倾向,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总目标的实现;3、部门中某些职能管理机构的重复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总部对“多面手”级人才的监督成本。
(3)地域部门化: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优点——1、可以把责权下放到地方,鼓励地方参与决策和经营;2、地区管理者可以直接面对本地市场的需求灵活决策;3、通过在当地招募职能部门人员,既可以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争取宽松的经营环境,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的资源进行市场开拓,同时减少了许多外派成本,也减小了不确定性风险。
缺点——1、企业所需的能够派赴各个区域的地区主管比较稀缺,且比较难控制;2、各地区可能会因存在职能机构设置重叠而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4)顾客部门化: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优点——1、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的部门满足目标顾客各种特殊而广泛的需求,同时能有效获得用户真诚的意见反馈,这有利于企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2、企业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核心专长,不断创造顾客的需求,从而在这一领域内建立持久性竞争优势。
缺点——1、可能会增加与顾客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2、需要更多能妥善协调和处理与顾客关系的管理人员和一般人员;3、顾客要求偏好的转移,可能使企业无法时时刻刻都能明确顾客的需求分类,结果会造成产品或服务结构的不合理,影响对顾客需求的满足。
(5)流程部门化: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优点——1、组织能够充分发挥集中的技术优势,易于协调管理,对市场需求的变动也能够快速敏捷地反应,容易取得较明显的集合优势;2、简化了培训,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氛围,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学习经验曲线效应。
缺点——1、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有可能的不到贯彻,也会产生部门间的利益冲突;2、权责相对集中,不利于培养出“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
(6)矩阵型结构: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 (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有多重指挥线。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结构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优点——1、可以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2、可以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3、资源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4、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5、易于发挥事业单位机构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缺点——1、组织中的信息和权力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势必会为争取有限资源或因权力不平衡而发生矛盾,这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协调处理这些矛盾必然要牵扯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并付出更多的组织成本;2、一些项目成员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的技能;3、成员之间还可能会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这同样会影响组织效率的发挥。
(7)动态网络型结构: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
优点——1、组织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来整合各项资源,而且容易操作,网络中的各个价值链部分也随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增加、调整或撤并;2、这种组织结构简单、精练,由于组织中的大多数活动都实现了外包,而这些活动更多地靠电子商务来协调处理,组织结构可以进一步扁平化,效率也更高了。
缺点——可控性太差。
4. 怎样理解 职能部门化和流程部门化是按工作的过程标准化分
职能部门化和流程部门化是按工作的过程标准来划分的,而其余几种则是按工作的结果标准来划分的。
(1)职能部门化。 功能化是组织的传统和基本形式。 职能部门是根据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员,研发等类似基础活动或类似技能的要求,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职能部门化的主要优点是: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级管理人员的权限,并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满足专业分工的要求,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热情,简化培训,加强控制,避免重叠,最终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2)产品服务部门化。 在单一的小型企业中,按职能组织分工是部门分工的理想形式。 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公司面临着增加产品线和扩大生产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经营压力。 管理组织的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复杂。 此时,有必要根据业务活动的结果重新划分公司的活动。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对公司活动进行分组,即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是一种划分结果的典型方法。
(4)组织职责化扩展阅读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的优点主要是各部门专注于产品的经营,而且充分合理地利用专有资产,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效率水平,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和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而且有助于比较不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有助于决策部门加强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指导和调整,另外,这种划分方式“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成长条件。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的点缺主要是企业需要更多的“多面手”式的人才去管理各个产品部门各个部门,同样有可能存在本位主义倾向,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另外,部门中某些职能管理机构的重复会导致管理费用分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总部对“多面手”式的人才的监督成本。
5. 组织的主要职能应该怎样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
组织职能的含义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组织职能是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组织职能对于发挥集体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解释二:管理学认为,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
职能设计,就是对企业的总体任务进行总体设计,确定企业的各项职能及其结构,并层层分争为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的职责。职能设计是否正确合理,将对整个企业组织能否顺利有效地运转产生重大影响。
新组织的职能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职能设计。以国内外先进的同类企业作为参考,根据组织设计的有关权变因素,如环境、战略、规模等特点加以调整,确定本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职能。
(2)关键职能设计。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在众多的基本职能中找出一两个对实现企业战略起关键作用的职能,以便在职能设计中突出关键职能的作用,把它置于企业组织框架的中心地位,以保证关键职能对企业战略的促进作用。
(3)职能分解。将确定的基本职能和关键职能逐步细化为二级职能、三级职能等。为各个管理层次、部门、管理职务及岗位规定相应的职能。在职能分解过程中,要注意确定各职能之间的分工及其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避免职能重叠和脱节。
对于众多的老企业而言,职能设计表现为职能调整,即对企业实际执行的管理职能进行调查、描述和分析(企业现有文件中规定的职能同企业实际执行的职能往往有相当大的差距),然后根据有关权变因素做出职能的调整。职能调整主要是有的职能需要新增或强化,有的职能需要取消或弱化,原确定的关键职能需要改变,对重叠或脱节的职能进行调整。
1. 基本职能的设计和调整
(1)根据行业特点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基本职能,细化某些基本职能能,简化某些职能,或强化某些基本职能。如进行农产品加工的轻工企业是否有必要扶持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电力企业是否有必要设立销售职能,专业医疗设备企业是否要强化销售职能等。
(2)根据企业的技术实力的强弱调整职能。一般情况下,技术实力弱的企业,应强化经营决策职能,特别是有关产品和技术选择方面的决策职能,健全并强化人力资源开发职能,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协作职能,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应健全并不断强化营销与销售职能,健全战略联盟、协作经营职能,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加强研发项目管理,搞好自主开发等。
(3)按外部环境特点设计和调整职能。如随着企业竞争的深化,大众消费品企业可能应加强公关职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誉;随着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职能则需加强;随着客户分化的加强,企业的销售部门可能需要不断细化针对客户的销售职能。
2. 关键职能设计
企业各项基本职能虽然都是实现企业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但由于重要性不同,有必要区分为关键职能和非关键职能。德鲁克曾把织结构比喻为建筑物,各项基本职能如同建筑物中的各种构件,而关键职能就妤比是建筑物中承担负荷最大的那部分构件。因此任何公司都应将关键职能放在企业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哪项基本职能应成为组织的关键职能由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战略不同,关键职能不同,这在前面分析企业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时已分析过。关键职能确定后,应成立由总经理为首的相应职能领导委员会,关键职能的部门在公司人员配备和奖金分配上应处于优先地位,并有权协调相关都门的配合工作。
3. 职能分解
职能分解是将已确定的基本职能和关键职能逐步分解,细化为独立的、可操作的具体业务活动。职能分解有利于各项职能得到执行和落实,并为后的其他组织设计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如横向部门划分和组合,纵向集权和分权,规章制度中部门和岗位责任制的制定,各项职务的设计等。
职能分解的最终结果应使业务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不能将性质不同的业务活动混合在一起,并保持业务活动的可操作性,避免重复和脱节。组织设计中职能分解常与岗位职责设置相统一。
流程再造是一种改进思想,它的目标是通过重新设计组织内的业务流程,取消原有流程中不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使流程增值最大化,以取得显著的成本节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6. 简述什么是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化及其优缺点
提问所说的来按职能划分部自门的组织结构就是分部制组织结构,是指按组织的职能为基础进行部门划分,即把具有相同职能的工作岗位放在同一个部门。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职能是互相联系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公司组织都是有按职能划分的部门,按职能划分部门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方法。
分部制组织结构优点是:
1、它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和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
2、它遵循了职业专业化的原则,因而简化了职业训练工作。
3、在人力的利用上能够显示出更高的效率。
4、职能专业化减轻了主管部门经理承担最终成果的责任,因而提供了在上层加强控制的手段。
分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1、职能人员往往养成了专心一意地忠于职守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各职能部门往往会强调自己部门的重要性,它们之间的“墙”是普遍存在的,职能人员观点的狭隘会破坏公司的整体性。正因为这样,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按职能划分部门,只有总经理才能对公司的全面事务负责,在大的公司里,这样的责任放在一个人肩上太重了。
2、由于缺乏更多的位置,使得经理人才的训练受到限制。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7. 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组织职能的含义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组织职能是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组织职能对于发挥集体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解释二:管理学认为,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
职能设计,就是对企业的总体任务进行总体设计,确定企业的各项职能及其结构,并层层分争为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的职责。职能设计是否正确合理,将对整个企业组织能否顺利有效地运转产生重大影响。
新组织的职能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职能设计。以国内外先进的同类企业作为参考,根据组织设计的有关权变因素,如环境、战略、规模等特点加以调整,确定本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职能。
(2)关键职能设计。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在众多的基本职能中找出一两个对实现企业战略起关键作用的职能,以便在职能设计中突出关键职能的作用,把它置于企业组织框架的中心地位,以保证关键职能对企业战略的促进作用。
(3)职能分解。将确定的基本职能和关键职能逐步细化为二级职能、三级职能等。为各个管理层次、部门、管理职务及岗位规定相应的职能。在职能分解过程中,要注意确定各职能之间的分工及其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避免职能重叠和脱节。
对于众多的老企业而言,职能设计表现为职能调整,即对企业实际执行的管理职能进行调查、描述和分析(企业现有文件中规定的职能同企业实际执行的职能往往有相当大的差距),然后根据有关权变因素做出职能的调整。职能调整主要是有的职能需要新增或强化,有的职能需要取消或弱化,原确定的关键职能需要改变,对重叠或脱节的职能进行调整。
1. 基本职能的设计和调整
(1)根据行业特点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基本职能,细化某些基本职能能,简化某些职能,或强化某些基本职能。如进行农产品加工的轻工企业是否有必要扶持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电力企业是否有必要设立销售职能,专业医疗设备企业是否要强化销售职能等。
(2)根据企业的技术实力的强弱调整职能。一般情况下,技术实力弱的企业,应强化经营决策职能,特别是有关产品和技术选择方面的决策职能,健全并强化人力资源开发职能,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协作职能,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应健全并不断强化营销与销售职能,健全战略联盟、协作经营职能,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加强研发项目管理,搞好自主开发等。
(3)按外部环境特点设计和调整职能。如随着企业竞争的深化,大众消费品企业可能应加强公关职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誉;随着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职能则需加强;随着客户分化的加强,企业的销售部门可能需要不断细化针对客户的销售职能。
2. 关键职能设计
企业各项基本职能虽然都是实现企业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但由于重要性不同,有必要区分为关键职能和非关键职能。德鲁克曾把织结构比喻为建筑物,各项基本职能如同建筑物中的各种构件,而关键职能就妤比是建筑物中承担负荷最大的那部分构件。因此任何公司都应将关键职能放在企业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哪项基本职能应成为组织的关键职能由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战略不同,关键职能不同,这在前面分析企业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时已分析过。关键职能确定后,应成立由总经理为首的相应职能领导委员会,关键职能的部门在公司人员配备和奖金分配上应处于优先地位,并有权协调相关都门的配合工作。
3. 职能分解
职能分解是将已确定的基本职能和关键职能逐步分解,细化为独立的、可操作的具体业务活动。职能分解有利于各项职能得到执行和落实,并为后的其他组织设计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如横向部门划分和组合,纵向集权和分权,规章制度中部门和岗位责任制的制定,各项职务的设计等。
职能分解的最终结果应使业务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不能将性质不同的业务活动混合在一起,并保持业务活动的可操作性,避免重复和脱节。组织设计中职能分解常与岗位职责设置相统一。
流程再造是一种改进思想,它的目标是通过重新设计组织内的业务流程,取消原有流程中不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使流程增值最大化,以取得显著的成本节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8. 组织职能的内容有哪些
组织职能是指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建立组织结构,配备人员,使组织协调运行的一系列活动。
1、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设计并建立组织结构;
设计并建立职权关系体系、组织制度规范体系与信息沟通模式,以完善并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人员配备与人力资源开发;
组织协调与变革。
2、组织职能的基本原则
(1) 有效实现目标原则。即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从组织要实现的目标、任务出发,并为有效实现目标、任务服务。
(2)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要按照专业化的原则设计部门和确定归属,同时要有利于组织单元之间的协作。
(3)指挥统一原则。即在设计职权关系中,必须保证指挥的统一性,防止令出多门。
(4)有效管理幅度原则。每个管理者管理幅度大小的设计,必须确保能实现有效控制。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要将高层管理者的适度权力集中与放权于基层有机结合起来。
(6)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要使每一个组织单元或职位所拥有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相匹配。
(7)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既要保证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又要在目标或环境变化情况下能够适应或及时调整。
(8)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分设的原则。为了保证公正和制衡,决策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必须分别设置。
(9)精简高效原则。机构既要有效率,又要精简。
3、组织职能的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组织设计过程,包括:
(1)要根据组织的宗旨、目标和主客观环境,确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2)根据企业目标设置各项经营、管理职能,明确关键职能,并把公司总的管理职能分解为具体管理业务和工作等。
(3) 选择总体结构模式,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
(4)设计纵向与横向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方式、信息沟通模式和控制手段,并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体系。
第二阶段:组织运行过程,包括:
⑸为组织运行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并进行培训。
⑹对组织成员进行考核,并设计与实施奖酬体系。
⑺反馈与修正。在组织运行过程中,加强跟踪控制,适时进行修正,使其不断完善。
第三阶段:组织变革过程,包括:
⑻发动变革,打破原有组织定势,为建立新组织模式扫清道路。
⑼实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