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西域
㈠ 孤军死守西域四十载,最后一战三军将士尽白头,这场唐朝最悲壮的一战是哪一战
应该是唐宪宗元和三年,安西最后陷落的一场战争。其实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是因为一场战争人的头发就一夜间全白了头的,而是因为战士驻扎在前线40余年,从身强力壮的青年出征到了体弱多病的年老还未回。
几十年的坚守,从年轻力壮到已是头发花白,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吐蕃军,郭昕率领士兵与吐蕃军血战,结局终是郭昕率领几千早已白发苍苍安西军死战不退,最终全部阵亡。
㈡ 西域唐军为何成了孤军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的烽烟席卷大唐帝国半壁江山。也是从这一年年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对吐蕃而言,这时唐朝不仅仅是撤回了安西、北庭的边兵,而且也调回了陇右、河西防备吐蕃的军队,入侵陇右、河西要比进攻西城便捷得多,也有利得多,于是吐蕃大举进攻河西。在这种形势之下,西域唐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军,西有大食,东有吐蕃,竟然坚守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
当时唐朝在西域主持大局的是安西都护府将军郭昕,说来也巧,这位郭昕将军正是名将郭子仪的亲侄子,爷俩一个在关内打叛军,一个在关外保家卫国,真可谓大唐王朝的擎天双柱。
但是大唐为了剿灭安史叛军,从西域调走了大部分的军队,吐蕃等势力的目标很明确,他们都知道唐朝正处于危难之际,这个时候进攻实在是绝佳的战机。于是乎,唐朝的东西疆域被他们拦腰截断,陇右陇西这两个交通要道被他们给拿下了。
不得不说,吐蕃的战略思想很出色,切断唐朝东西联系之后,他们可以慢慢地蚕食没有后勤支援,只能在西边三座孤城坚守的唐朝军队。面对着吐蕃的强大势力,面对着看似必败的战局,镇守在西域的郭昕没有想过投降。他将唐军和依附于唐朝的少数民族团结起来,依靠城池和决心来抵抗吐蕃。这个时候唐朝中央政府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处境,也没有办法提供支援,可以说,郭昕等人正处于兵法上所说的死地,也许唐朝中央政府都认为的:这些人保不住了。
然而十几年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西域守军又与朝廷恢复了联系,朝野上下对他们在西域的坚持无不敢动的痛哭流涕,庸代宗下诏褒奖,并向西域唐军通报内地情况,赞扬他们:“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指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
然而吐蕃攻陷关陇之后,已深入唐朝心腹地区,西域地区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战略意义,西域的存亡对整个唐朝边防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所以西域虽有“奉国之诚“,朝廷却因“事势不及相恤“,(《全唐文》卷464《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不得不采取了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
可是这支孤军仍在坚持,他们依旧守望着朝廷之师,783年(建中四年)唐朝将领朱??又发动兵变,占领了长安。唐德宗出奔奉天,遣使向吐蕃请求援兵,吐蕃借机提出以径、灵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为交换条件。德宗应允了吐蕃的条件,与吐蕃签署了誓约,西域的唐军被出卖了,他们只要离开故地就一定会遭到吐蕃军的围攻,因为没有那个政权会希望敌国在自己土地上保有一支有生力量。
但大唐的皇帝此时已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西域的唐军皆已老迈对于王朝已经没有太大价值。我相信,这些英雄的孤独者即使知道皇帝将他们出卖也不会不遵守诏令,他们坚持了五十年,不正是因为心中有对皇帝的忠心,和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天可怜见,最终这个协议在吐蕃肆意破坏的前提下无疾而终,但这支唐军却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土。
公元808年,西域的唐军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可以据守的城池--龟兹。吐蕃最后的进攻,也是西域唐军最后的荣光,这个时候的唐军都是坚守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老兵了,白发苍苍,再无力竖起唐朝的旗帜。最后的老兵战死了,可他们的精神没有灭亡。
㈢ 一己之力孤守西域42年,吐蕃不敢进寸步,铁血安西军如何练成
安西军是大唐的荣耀,这支铁血安西军一直在边疆地域生存,每天吃苦受累条件恶劣,但他们从未言弃,不断地经过打仗来积累经验,这只队伍一直在努力扩大疆土,保卫边疆,防止他人的入侵。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有一部电影是关于其内容的,而且最近有传言说要翻拍电视剧,不知道能不能还原当时的壮观场景,这是一段冷门历史,但也值得大家去了解。
㈣ 汉王朝对于班超坚守西域有哪些态度
汉章帝当时刚刚登基,考虑到西域都护陈睦全军覆没,恐怕班超如果一直势孤力单,难以在西域立足下去,和朝臣商议之后就决定下诏召回班超。
㈤ 唐朝坚守西域的那个将领叫什么名字
1、安史之乱后守卫西域的是: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都护曹令忠、北庭都护尔回朱×
763 年(广德元答年)时,吐蕃军队已经尽陷兰、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占领了河西、陇右的大部分地区。此后西域守军与内地的联系断绝,但仍然奉唐正朔,坚守西域。
768年(大历三年)左右,西域守军又与朝廷恢复了联系。朝野上下对他们"忘身报国"的精神感动得"酸鼻流涕"、庸代宗下诏褒奖,并向西域唐军通报内地情况,赞扬他们"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指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
2、最后的唐军首领是:北庭节度使 杨袭古
789年(贞元五年)冬天,吐蕃军队以葛逻禄、白服突厥作为向导,联合大举进攻北庭。回鹘大相颉干迦斯率军由漠北西进,援救北庭。回鹘军队与吐蕃军队在横口遭遇,回鹘大败,恰好这时颉干迦斯得到了回鹘可汗被暗杀的消息,于是在 790年(贞元六年)6月撤军返回漠北。失去回鹘的援助之后,北庭很快就被吐蕃攻陷,节度使杨袭古率残兵二千人逃往西州,被回鹘人杀害
㈥ 古代中原国家坚持不断地往西域打,西域到底有多重要
那些在古代多战一方面的面积就会对自己有好处的,所以对于他们是很重要的。
㈦ 被国家遗忘的军团孤守西域42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他用生命中的四十二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多年来默默无闻,却诠释了何为铁血军魂,展现了大唐将士的血性。他的名字,叫做郭昕。
▲汾阳王郭子仪。
唐德宗给的,其实只有精神上的鼓励,没有物质上的嘉奖。西域的唐军艰苦卓绝,唐朝始终无力支援。唐代宗寸土不让的态度相比,唐德宗显得模棱两可,在他眼中,安西、北庭二都护府不过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建中四年(783年),长安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唐朝刚与吐蕃洽谈清水之盟,泾原兵变就爆发了。积怨已久的泾原镇士卒攻陷长安,拥立太尉朱泚为帝,唐德宗无力抵抗,仓皇出逃。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被打到搬家那是常有的事情。叛军一来,唐德宗秒怂,急忙向吐蕃示好,称愿割让安西、北庭之地,换取吐蕃出兵援助,这是要把郭昕卖了。
㈧ 古代哪支军队无补给无支援的情况下,坚守西域四十余年
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下,坚守西域四十多年的是大唐的安西军。安西军是大唐镇守西域的军队,他们一直在对抗吐蕃等国家。他们在得不到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独自对抗吐蕃几十年,未曾后退一步。
人们这才知道,在西域还有一支孤军在守护国土。当时的皇帝虽然给了这些将士们莫大的荣誉,但是实际的帮助却一点也没办法给与。虽然人们没有明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已经放弃了西域,放弃了安西军。
后来,随着吐蕃的一步步进攻,西域和大唐的通道被彻底斩断。而安西军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没有任何投降或者逃跑的念头。敌人每拿下一片土地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支安西军打出了大唐的风采。这支安西军出西域的时候,都是少年或者壮年,最后的时候他们都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㈨ 东汉名将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为何两年后被汉章帝撵回老家
虽然他前面有功劳,但是到了后面确实是犯了大错才会撵回老家了。
㈩ 汉朝坚守西域城是谁
耿恭坚守西域一年多,粮尽援绝,誓死不降,感天动地,战后终于回到故乡,为回母亲守孝,然而答,计划赶不上变化,还不到一年,朝廷就派来五官中郎将马严(马援之侄),赐以牛、酒,命耿恭立刻停止服丧,上朝接受新官职与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