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岗位职责
⑴ 如何做好急诊护士的工作
接诊过程中,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细致观察腹痛发生的部位、性质、起病的缓急、内与体位、进食的关系、伴容随症状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的接诊、细致的病情观察,急诊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是急腹症病人得到及时诊治及抢救的关键。
⑵ 护士的基本职责和任务
主班护士职责
1、参加晨会,听取夜班报告,核对夜班医嘱及微机记帐。
2、负责转抄、处理、核对医嘱,及时通知治疗护士及临床护士执行有关医嘱,必要时亲自执行。
3、整理医疗文书,督促护士正确填写各种护理记录。
4、负责通知临床护士准备检验标本容器并及时留送。
5、联系会诊、特殊检查及办理出院、转科、转科手续。
6、负责每日的大对医嘱工作。
7、及时发放住院费用一日清单,负责住院病人费用查询,及时告知病人费用变化情况。
8、热情接待新入院病人。
9、负责计算机的正确使用及维护,保持护士站台整洁。
10、保证办公用品及表格的供应。
11、认真完成白班交班报告。
12、护士长不在时,代为办理急需要处理的临时工作。
⑶ 如何做好急诊科护士工作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点窗口单位,是急诊患者集中,病情复杂,变化多变,时间紧迫,突发事件多见,抢救患者频繁的科室。急诊护士要具备较高思想素质、应急能力、敏捷的思维和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全面的理论知识及与患者之间沟通的能力。现将在急诊科工作多年总结经验的报告如下。 1 加强语言沟通能力 急诊患者和家属经常表现出情绪紧张、焦虑、易怒、易激动,护士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多给予患者安慰和理解,以礼貌和文明的姿态面对每一位就诊患者。重视心理护理,急患者之所急,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使用美好的语言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沟通与患者病情恢复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融洽医患关系会使患者得到满意,减少医疗纠纷。 2 护理工作中禁忌的语言 2.1 刺激性语言:有的患者自悲、厌世,护士态度必须诚恳、和蔼、耐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冷淡、鄙视他们。为了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护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能影响患者心态,用行动取得患者信任,消除低落情绪及轻生念头,多使用美好的语言。2.2 暗示性语言及破坏性语言:用乐观情绪鼓励患者继续治疗,争取得到最好的配合,不利于健康的判断要与家属沟通,要避免破坏治疗效果的言行。每当抢救患者的时候,面对家属的询问,在工作繁忙的时刻我们依然要保持头脑冷静,讲明我们是救死扶伤者,只要患者有一线希望,就会竭尽全力,争分夺秒,以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3 提高沟通技巧,加强服务态度 急诊护士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护士的工作态度也代表一所医院的素质教育水平。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是一门学问,讲话要通俗易懂,不耻笑患者的地方方言,多些微笑,患者会记在心里,十分感激;对于偏远山区的患者及贫苦的患者更要献出更多的爱心,多讲安慰性话语言,多宣教健康常识,疾病健康指导到位。4 尊重患者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过程中要您字当头,请字在先,谢谢二字不离口。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关爱方式,对于老年人喊一声大爷、大娘,巡视病房时摸一摸脉搏,测量一下血压。关心冷暖,盖一盖被子,对于儿童可摸一摸额头,拉拉小手。拍一拍肩膀,测测体温,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以减轻恐惧感,取得初步信任,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5 掌握熟练的技术,沉着处理突发事件 急诊护士应在危、急、重患者表现出勇敢、当机立断抢救,操作动作有条不紊,动作准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穿刺一针见血,妥当固定受伤肢体,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们的重视、关心、体贴,以消除顾虑与不安情绪,增加治疗勇气。急躁情绪不稳定患者常常对护士发脾气,甚至拒绝治疗,护士还有被酗酒殴打的情况,此时护士要有宽阔的胸怀,除了保持沉默外,仍然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不放弃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没有熟练的技术会引起许多纠纷,抢救生命是我们的责任,如果遇到洗胃患者出现呛咳时,立即停止操作,给予吸氧、吸痰;遇到多处外伤患者,要给予及时止血包扎;遇到呼吸心跳骤停者要立即给予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保证抢救患者及时、到位,顺利完成工作。 6 团结协作,有奉献精神 急诊护士要有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受委屈,具有宽广胸怀,面对复杂的病情变化,各种不利于工作的现象都要做到有预感,与医生密切配合,做到明确分工,忙而不乱,熟练使用各种仪器,掌握其工作性能及原理,在出现故障时能做到及时有效排除,保持充足的精力和体力以迎接突发的抢救事件。 7 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 急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还需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的护理理念。
⑷ 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是什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界也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和责任。
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两大部分,目前院前急救主要以120急救系统为主,而院内急救则以各个医院急诊科为主,有的地区急救120与当地医院急诊科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无论院前还是院内急救,均涉及急救软件和硬件问题。所谓的软件即是人员素养和规章制度。从目前我国的急救发展历史来看,建立真正的二级学科时间短,缺乏有效的健全的急诊从业医务人员培养制度和准入制度,因此人员不整,技术参差不齐,规范程度不够,影响了急救医学的发展。另外,绝大部分医学院校缺乏对急诊专业培训和培养,只有极少数的院校建立了急诊学系和急诊医学教研室,医学毕业生也缺乏规范的培养轮转制度。笔者结合国外急诊医学情况,对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和规范化建设进行探讨。
硬件设备
急诊科现状急诊科往往规模不够,布局不合理,急救室通路不畅通,无独立的通路,通往抢救室的通道也不畅通,弯道较多,不利于快速进入;诊室设置或布置不到位,诊室不够大,无必备的检查器具,无活动检查床,发生突发情况时,不利于将病人转运入抢救室;不具备手术室和骨科石膏室(或太简陋),不能满足创伤急救所用;急救车装备不合理,没有氧气、呼吸机、监护仪和除颤设备等,担架不能折叠和升降,无特殊的铲式担架。
急救车应配备的设备 急救车要配备有简易急救箱,包括简易辅助呼吸器、常规氧气设备、口腔保护设备、气管插管设备、静脉开放设备、创伤保护设备(包括颈托等)、心电监护和除颤仪等;
急救科应配备的设备作为急救科,设备应健全,包括呼吸机、血滤机、超声检查仪、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等;另外平车和轮椅严重不足,造成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病情不必要的加重,甚至猝死在急诊科内。急诊各亚科诊室的设置要合理,各种诊疗所需的仪器配备要全面等,如检查扣诊捶、手电筒、血压计、眼底镜、喉镜和吸引器等,均应在每个诊室内配备。
急诊科需要不止一辆抢救车,每辆抢救车均要有一套抢救药品、监护除颤仪、手术包和气管插管等设备,并列有药品和辅助物品的明细表,每天由主班护士清点并签名,并记录清点时间。
更重要的是急诊检查设备和仪器的配备(包括X光和超声仪器、胃镜和气管镜等,其中X光机应置于抢救床上方,可移动式)应全面到位,而且方便快捷,24小时一路绿灯。
此外,急诊应设立隔离区,遇有特殊病例,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落实,不能临时抱佛脚。
急诊、急救医疗人员培训
急诊科专业人员缺乏,过去情况是医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急诊科,没有相应的专科培训,或者由内科转行到急诊科。目前虽有了一部分的培训,但培训不规范,规范项目达不到,轮转时间不够,必要的培训没有或不足,尤其心血管和呼吸内科培训、外科监护室、麻醉科、神经内、外科,传染科、放射科等,至少需要3年,才能达到全科程度。
当今国际上的全科素养非常符合急救特性,包括院前和院内急救,及时、准确、全面,不会贻误时机,不会耽误病情,避免因等待或呼叫不及时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美国和新加坡的急诊医生均要轮转至少3年,轮转科室包括外科、骨科、儿科、眼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神经科、皮科、妇产科和麻醉科等,并要通过危重病、复苏、中毒学和创伤学等培训考核。
应建立急救医生准入制度,凡涉及急救系统的医务人员,必须完成培训项目,参加考试,获得复苏通过证书。没有各项培训证书,不可能成为急诊科医生。复苏培训应包括初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初级创伤复苏和高级创伤复苏技术等,从而培养出真正的急诊科医师。要完成或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建立各级培训中心,将我们的培训国产化、制度化、规范化。不仅要培养医务人员,还要培养社会的相关人员,这是一项长期制度化任务。
目前我国仍然沿袭办培训班制度(如临时、不定期地举办中美复苏培训等),这根本达不到普及和规范的目的,更无法达到定期更新的目标。
⑸ 护理管理制度与各级岗位职责的目录
前言 第一节护理部行政管理制度
一、护理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二、护理业务管理组织体系
三、护理部工作制度
四、护理部会议制度
五、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六、护理人员服务规范
七、护理人员准入制度
八、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九、护理人员考核制度
十、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考核制度
十一、“临床护理专家”管理制度
十二、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
十三、助理护士管理制度
十四、护理部奖惩制度
十五、护理部值班制度
第二节护理部质量管理制度
一、护理质量监控制度
二、护理质量监控网络
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运行规则
四、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五、抢救工作管理制度
六、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七、护理病历讨论、会诊制度
八、护理部查房制度
九、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
十、消毒隔离制度
十一、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十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十三、一次性医用品管理制度
十四、传染病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第三节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制度
一、护理职后教育管理制度
二、护理职后教育评估制度
三、临床教学管理制度
四、临床教学评估制度
五、进修护士管理制度
六、实习护生管理制度
七、护理科研管理制度
八、护理论文管理制度
九、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十、护理科研基金管理制度
十一、护理人员外出学习管理制度
十二、学习班管理制度 第一节病区护理管理制度
一、病区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
三、患者入院管理制度
四、患者住院管理制度
五、患者出院管理制度
六、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七、患者饮食管理制度
八、患者告知制度
九、探视陪护管理制度
十、工休座谈会制度
十一、健康教育制度
十二、护理质量自控制度
十三、护理工作查对制度
十四、医疗文件管理制度
十五、输血管理制度
十六、青霉素注射管理制度
十七、化疗药物注射管理制度
十八、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十九、危重患者转交接制度
二十、交接班制度
二十一、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
二十二、压疮预报管理制度
二十三、导管护理管理制度
二十四、防跌倒管理制度
二十五、业务学习管理制度
第二节SICU护理管理制度
一、SICU工作管理制度
二、SICU转入、转出制度
三、SICU探视管理制度
四、SICU安全管理制度
五、SICU消毒隔离制度
六、SICU物品管理制度
七、SICU抢救会诊制度
第三节产房护理管理制度
一、产房工作管理制度
二、产房参观、进出管理制度
三、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四、胎盘、疫苗、证件、药品管理制度
五、产房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节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制度
一、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二、血透室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三、血透室安全管理制度
四、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五、透析用具复用制度
第五节门诊护理管理制度
一、门诊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二、服务台工作管理制度
三、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四、发热门诊工作管理制度
五、中心治疗室管理制度
六、门诊换药室工作管理制度
七、各诊室工作管理制度
第六节急诊室护理管理制度
一、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二、急诊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多发伤的抢救制度
五、急诊留观室管理制度
六、清创室管理制度
七、特殊患者处理制度
八、补液室管理制度
第七节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
二、手术室参观制度
三、手术室进出管理制度
四、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五、接送患者制度
六、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七、标本管理制度
八、查对制度
九、药品管理制度
十、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十一、围手术期访视制度
十二、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第八节中心供应室管理制度
一、供应室工作管理制度
二、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三、无菌物品存放管理制度
四、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制度
五、供应室物品管理制度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七、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
八、供应室参观制度
九、清洗包装管理制度 第一节护理部各岗位职责
一、护理部主任岗位职责
二、护理部副主任岗位职责(主管护理质量)
三、护理部副主任岗位职责(主管教学科研)
四、护理部干事岗位职责
第二节各护理单元岗位职责
一、科护士长岗位职责
二、病区护士长岗位职责
三、病区副护士长岗位职责
四、病区护士岗位职责
五、病区助理护士岗位职责
六、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岗位职责
七、重症监护室护士岗位职责
八、产房护士长岗位职责
九、助产士岗位职责
十、门诊护士长岗位职责
十一、门诊护士岗位职责
十二、急诊科护士长岗位职责
十三、急诊科护士岗位职责
十四、手术室护士长岗位职责
十五、手术室护士岗位职责
十六、中心供应室护士长岗位职责
十七、中心供应室护士岗位职责
十八、中心供应室消毒员岗位职责
第三节各业务职称岗位职责
一、主任、副主任护师岗位职责
二、主管护师岗位职责
三、护师岗位职责
四、护士岗位职责
五、见习护士岗位职责
第四节护理教研组各岗位职责
一、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
二、教研室秘书岗位职责
三、科总带教老师岗位职责
四、病区总带教老师岗位职责
……
⑹ 急诊护理工作的任务有什么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与工作范围包括以下四点:1.负责对“呼救”病人的院前急救一般情况下,呼救救护车的病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或急救病人。对这类病人必须现场抢救,目的在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或维持基础生命。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呼吸道梗塞、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出血等病人,大约占呼救病人的10%~15%,需要就地做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人低于5%。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急诊病人。现场急救处理的目的在于稳定病情,减少病人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并发症。如骨折、急腹症、高热、哮喘等,大约占60%。一类是慢性病病人。目的是需要救护车提供转运服务,而不需要现场急救。大约占10%~15%。2.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前急救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遇难者的急救除应做到平时急救的要求外,还需要与现场的其它救灾系统如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并注意救护者的自身安全。当有大批伤员时,需加强伤员的分类和现场救护,合理分流和运送。3.参加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特殊任务指当地的大型集会、重要会议、国际比赛、外国元首来访等。执行救护值班任务的急救系统处于一级战备状态。4.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可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成功率。普及公民的急救知识,增强公民的急救意识,增强应急能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平时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对公民普及急救知识,开展现场救护及复苏知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