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茶文化优秀记叙文
❶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
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米粒-谷粒-血汗》
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走进她家的大门,他才知道什么叫奢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铜色的墙壁,青蓝色的地毯……“啧啧,北京故宫也不过如此吧!”他在心里暗自赞叹。
上饭时,热情的主人给他盛来了满满一碗雪白的米饭,颗颗雪白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直往他的鼻孔里钻,他咽咽口水告诫自己,“千万别吃得太快,要文雅一点。”他几乎
是数着米粒进口的。吃到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是吃得一粒不剩,还是故意留点底儿?”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咛又在耳边回响了:“娃儿,城里人一辈子也没碰过泥土,他们不知道种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贵,你以后吃饭要故意留点底儿,别让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别再舔碗了。”其实,他早就养成舔碗的习惯了,每次吃饭时,父亲总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干干净净才让他离开。可现在究竟是吃得干干净净还是留点底儿呢?他偷偷抬眼想从主人的碗里得到一点启示,却发现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他现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饭的小丑———以前父亲盯着他吃饭,心里是一怀的亲切,可是现在?他也说不出那种奇怪的感觉。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是的,这是咱农家的血汗。”他夹起一块豆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那颗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米价怎么这么低。”主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
“农家的血汗不容亵渎。”他心里说着,将碗里的东西畅快地吞了下去。
❷ 茶文化 作文800
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的种类很多,有红茶、绿茶、花茶、黄茶等等。就绿茶来说有:西湖龙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永州舜皇茶;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云雾毛尖;曾侯银剑;信阳毛尖;平水珠茶;宝洪茶;上饶白眉;径山茶;峨眉竹叶青;南安石亭绿;仰天雪绿。红茶有世界的四大高香红茶: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黑茶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藏茶”、云南的“紧茶”、“饼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饮茶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是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能防暑降温。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它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形式,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
易等。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
,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茶可以益智明思,促使人们修身养性,冷静从事。所以,茶历来是清廉、勤政、俭约、奋进的象征。饮茶给人们带来的味美、汤美、形美、具美、情美、境美,是物质与精神的极大享受。同饮香茗,共话友谊,能使人类在和煦的阳光下共享亲情。客来敬茶的清风美俗,造就了炎黄子孙尊老爱幼、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
朋友,请你品茶、研茶吧!
❸ 跪求作文《我看茶文化》800字以上
《我看茶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已有上千年历史。唐代的陆羽算是中国深究茶文化的第一人,《新唐书》中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可以说陆羽在当时让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义。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对上千年茶文化积淀的传承。
不止文人墨客,民间对茶文化也有一番极为精辟的见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将天下之事融于一杯茶中,千古风韵便凭一饮而尽晓。中国自古以来似乎都不乏有茶馆存在,茶馆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静”与“心静”的绝佳场所。“茶馆”看似专为饮茶所设,其实不然。逗鸟,下棋,言天下事,研习六艺经传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话剧《茶馆》,更是将茶馆文化推向了高处。《茶馆》中,人情,世故,最终都随着为自己,为历史送葬的百二十钱,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闲茶中,写入了历史的书简。
人们喜爱饮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馆里。人们把昔时的茶馆设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则处处为馆”。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人们并不在意自己是在何处饮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杂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围一切事物的饮茶者。读报,养神,或下棋——这便是他们凭借一杯茶远离尘嚣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艺术之茶”颇有一番韵味。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时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别,可谓品类之极盛。而茶“泡”与“品”的艺术,更是有诸多的方式与考究,这便是今天所说的茶道。我国民间的泡茶艺术在选茶,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极为讲究,但在饮茶方面却多为清饮,即“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固有之味。”这似乎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们喜“清净”的传统思想,人们骨子里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这样一杯清茶中得以体现。
当一盏青烟徐起色正醇香的茶摆在自己面前时,任何人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人们似乎并不愿意将茶提升到品味的高度,而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民族文化的沿袭,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清净与淡然的象征。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茶才有了最原始最平实的品茗艺术。
茶所代表的人生态度以及个人的精神寄托却浩浩荡荡地延续了千余年。昔日茶馆中文人雅仕托盏吟月的场景,以及茶所代表的优雅与自然,都衬出了茶作为思想与精神寄托的人生艺术。茶之文化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便是在此了。
❹ 记叙文400字 20篇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集锦
第Ⅰ篇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绿叶·情意
浙江考生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脉脉乡情
浙江考生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踪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第Ⅱ篇
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70分)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上海考生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 ”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 ”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其次,“我”与“老人”的对话形式很好地对应了当今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 “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
第Ⅲ篇
江苏卷:(70分)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品味时尚
江苏考生
(一)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又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地收回了目光。
伊眼见着街头闪烁的标语——“情侣街,品味衣,品味时尚,有爱大声喊出来!”伊吓了一大跳,慌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品味啥时尚?我们那时啊,挑开头盖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
九斤老太是怎么会认字的呢?哈哈,自从孙女七斤在城里当上了《品味时尚》杂志的主编,九斤老太便经常来城市探望。七斤本想给老太报个老年大学,把老太吓了个半死,伊连忙摆手:“男男女女共处一室,都是有孙儿辈的人,怎么行呢?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哪!”好在九斤老太耳聪目明,七斤便教她学字念报,本看在伊很用心,便准备将最新潮的“火星文”一并教授给老太。却不料九斤老太脸上的皱纹都拧在了一处,撇着伊的瘪嘴骂道:“祖宗之字不可乱改,我们那里谁敢乱改?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三)
这天,七斤没事做,便从口袋中拿出《品味时尚》杂志,嚷嚷着要给九斤老太念一段文章。
老太的瘪嘴鼓了鼓,终没叨咕出一句话,便坐下听孙女读。
“38度的阳光温柔地在我微闭的睫毛上跳跃”,七斤声情并茂地读着,又不禁自我陶醉地闭上双眼。“啥玩意儿?”九斤老太几乎觉得自己耳杯了。
“我的嘴角上扬,不禁定格成43°的微笑”,七斤自然不理会老太的问题,继续半读半诵。“瞎折腾!”老太不屑地耸了耸肩。
“空气中弥漫着78°摩卡或68°卡布奇诺的芬芳……”七斤略略不舍地放下杂志,期待着伊的夸赞。听得一头雾水的老太,看着孙女的眼神,局促不安起来,想了半天,还是将口头禅涌了出来:“哎呦,一代不如一代哪!”
“什么什么呀!这叫‘小资文’,这叫时尚,教您品味时尚你都不会!”七斤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气。
(四)
“奶奶!您太时尚了!城里现在都流行吃您那种玉米窝窝头,拎你那破蛇皮口袋,尤其是您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火了!火了!”七斤兴奋地在电话里嚷嚷,“您现在有空教我品味时尚啊!”
九斤老太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望着破旧瓷碗中的几个硬面窝窝头,又浮想到七斤衣服上故意张开的破洞洞,本想骂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忽地又想到这又成了时尚,伊觉得不合身份,思来想去,一句话也说不出,便默默挂了电话。
伊失了神,心理叨咕:品味时尚,真是……
[简评] 文章凭借“九斤老太”生发出意趣横生的故事,善于反讽。惊看街头“时尚”,难舍老年“时尚”,不解文学“时尚”三个片段,着力描绘“不合时宜”的“九斤老太”的鲜活形象。文末出人意料,“守旧”的九斤老太太竟成“时尚”,赋予了“一代不如一代”这经典语言在当今时尚中新的深刻内涵。文章扣题严密,构思精巧,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含蓄的结尾让“品味”之意余韵悠长,发人深思。(薛明德)
第Ⅳ篇
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
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如此常识
广东考生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第Ⅴ篇
湖北卷:
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站在车站的门口
湖北考生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的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开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阅评专家点评】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是一种永恒的人生状态。作者选取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真实的离别之情,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庭的挚爱。为了谋生,当年我送别父母;为了求学,如今父母送我。更可贵的是,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写得真实、细腻,令人怦然心动。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脉脉乡情
浙江考生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踪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第Ⅱ篇
❺ 成长需要坚持800字 作文 记叙文
成长的滋味
时间的年轮已悄然转过了十六个春秋,生命的丝线也已拉扯了十六个年头。我成长在不知不觉中,但后知后觉以后,感悟……
不再是那个吵着要妈妈讲故事的小女孩,不会为了一个洋娃娃大哭大闹,而是常常看到镜中渐渐脱去稚气的外衣的自己,想着如何不再让妈妈爸爸太操心受累。成长的滋味是理解。
不再像以前一样摇着小脑袋童声童气的唱《小锣号》了,却常常被《二泉映月》感动得泪如雨下,体味着盲人阿炳留给我的悲伤苍凉的人生思考。成长的滋味是感悟人生。
不再在作业本中故意写两个错别字来考察老师的眼力,却常常对老师花白的发丝、额上的皱纹以及沾不再在作业本中故意写两个错别字来考察老师的眼力,却常常对老师花白的发丝、额上的皱纹以及沾满粉笔灰的手指充满感激。老师谆谆的教导和不倦的帮助让我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便有了心无旁骛、忘身书海、俯首案旁、用功到天亮的刻苦。成长的滋味是感恩报答。
不再为了一个意见不统一而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却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苦丁茶,看着深蓝的夜空,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数着星星抱着梦想入睡。成长的滋味是成熟。
成长的滋味是地上的一棵小苗渴望长成参天大树。
成长的滋味是海中的一条游鱼渴望跃过龙门,遨游沧海。
成长的滋味,自己体会。那似酸又甜、似辣又咸、似悲凉又快乐、似多愁又善感的滋味,萦绕着我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十六个年头后,浸入我的魂灵,永远、永远……
成长的滋味是天空的一只小鸟渴望自由自在的飞得好高好高,云海任由搏击。
❻ 以"茶"为话题的记叙文800字
唐朝茶风遍地卷,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茶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闲暇之时,品茶是我的最爱。在有横栏的木制回廊中,一把舒适的躺椅,一套瓷制茶具及我的绿茶。
拈几片茶叶到杯中,倾倒入开水,只见片片绿茶如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翻滚着,跳跃着,慢慢地,卷曲的叶子伸展开来,仿佛初醒的孩子在伸懒腰,可爱极了。渐渐地累了,沉淀下去了,静静地,等待你去品尝它。
轻手端起,抿一小口,苦苦的,涩涩的,好象肚中的五味瓶打翻了,绿茶的苦散发得淋漓尽致。细细品位,口中的余茶又有点儿甘甜,浓了,越来越浓了,甜中又夹带着特别的,丝丝淡淡的清香,在口中回环往复。绝,真绝!凝望远方,真令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啊!
再添点水,片片绿茶又动起来了,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五线谱上,飞舞。缓缓的,又下去了,沉睡了。再捧起杯,对茶当歌,人生几何啊!抿一口,举头望云天,白云带着我的思绪飘啊飘,腾云驾雾,飘入了天堂之门。这里迷雾缭绕,万籁俱寂,是我心灵的一片净土;这里与世无争,这里宁静和谐,这里古香古色,古桌古椅,这里的两个守护神,也飘渺不定,若隐若现。
呼的一阵风,把我的思绪吹散了。
茶凉了。
品茶如品人生。茶苦茶香,恰似人生路上苦与甜,忧与喜。初入社会,初来乍到,绊脚石遍地都是,挫折屡屡,你会无数次摔倒,会遍体鳞伤,苦味无穷,这就是初品茶的苦涩;摔倒了没关系,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吃一堑长一智,调整心态,坚强的,自信的去面对将来面对人生;这就是品茶中的香甜。阳光总在风雨后,茶香总在茶苦后,喜悦总在悲伤后,顺利总在挫折后,成功总在失败后。
这就是享受,品茶的享受,人生的享受。
❼ 关于“茶文化”的作文
中国人喜爱饮茶,而中国的茶文化更是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唐代的陆羽算是中国深究茶文化的第一人,并且著有世界上第一部与茶有关的著作——《茶经》。《新唐书》中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可以说陆羽在当时让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义。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对上千年茶文化积淀的传承。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位作家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察其色而闻其香,则千载文化便消融于此,实为斯之往也。”
不止文人墨客,民间对茶文化也有一番极为精辟的见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将天下之事融于一杯茶中,千古风韵便凭一饮而尽晓。中国自古以来似乎都不乏有茶馆存在,茶馆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静”与“心静”的绝佳场所。“茶馆”看似专为饮茶所设,其实不然。逗鸟,下棋,言天下事,研习六艺经传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话剧《茶馆》,更是将茶馆文化推向了高处。《茶馆》中,人情,世故,最终都随着为自己,为历史送葬的百二十钱,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闲茶中,写入了历史的书简。
直到今天,中国人依旧喜爱饮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馆里。中国人把昔时的茶馆设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则处处为馆”。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中国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在何处饮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杂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围一切事物的饮茶者。读报,养神,或下棋——这便是他们凭借一杯茶远离尘嚣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而“艺术之茶”也颇有一番韵味。中国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时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别,可谓品类之极盛。而茶“泡”与“品”的艺术,更是有诸多的方式与考究,这便是今天所说的茶道。中国民间的泡茶艺术在选茶,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极为讲究,但在饮茶方面却多为清饮,即“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固有之味。”这似乎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中国人喜“清净”的传统思想,中国人骨子里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这样一杯清茶中得以体现。
至于中国的茶叶,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信口拈来。碧螺春,铁观音,毛尖,龙井……这些东西早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心底,中国人认为这便是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的积淀,于是当一盏青烟徐起色正醇香的茶摆在自己面前时,任何人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但中国人似乎并不愿意将茶提升到品味的高度,而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民族文化的沿袭,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清净与淡然的象征。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茶才有了最原始最平实的品茗艺术。
茶自唐时兴起,制作工艺,流程,以及泡茶的艺术,品茗的技巧都不断进行着改进和完善,但茶所代表的人生态度以及个人的精神寄托却浩浩荡荡地延续了千余年。昔日茶馆中文人雅仕托盏吟月的场景,以及茶所代表的优雅与自然,都衬出了茶作为思想与精神寄托的人生艺术。而茶之文化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便是在此了——
为茶之品,为身止行,思有惴,为盏余香。
❽ 求一篇800字左右的优秀记叙文
初中生优秀作文选编
没有眼泪的童年
崔日新
天空中悬浮着一些灰色的尘埃,阳光因无法传透而显得那样苍白。宣告我来到的哭上声并没有撕开那灰色的天幕,它不落泪,反而更加悲哀。
天灰蒙蒙的。记忆中的画面永远是这种调调,充斥着生活的是永远都无法描述的空虚,躲在角落里的我打着的是永远没人能体会的寒噤。每一天都在一遍一遍地数着过往的车辆,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着一些安慰的话语,一遍又一遍地祈祷梦想成真,一遍又一遍地盼着下雨,盼着有彩虹挂出,盼望着见到一丝美丽。
恍惚中似乎又看见夜半清醒的烛光映晃着疲惫的我,墙上所挂的生字追兵一般地包围着我,老爸在一边大声地斥到:“这算什么?为什么这么简单你做不到?为什么? ”只因为对那个抽象概念像白痴一样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所以我沉默,所换来的是内容升了温的呵斥和由呵斥演化成的体罚,我在自己的哭声中慢慢睡去,只是记忆中的枕边没有眼泪。
忘记了在何年何月,太姥离开了还未长大的我,亲戚们几乎流干了眼泪,而我却懵懵懂懂地喊了几声“太姥”就再也没有悲伤;几年后,姥姥也走了,从小时侯就被她娇宠的我没有流泪,一道看不见的线把我们轻轻隔开,我流不出泪来。
于是,有人说我心狠。
只因为我不流泪。我想,我没有眼泪,起码,在那个天真的年代,可谁又能真的一辈子没有眼泪?
后来,我上学了,结束了无忧的生活。
某一天,只因某一件小事,我被老师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那一刻,我品到了一种苦涩的味道。蓦然间,我明白了,这是因受伤而产生的东西——它就是眼泪。
于是,我学会了只流泪而不出声的本领,我学会了默默发泄自己的情绪,就在那一刻,我的童年离我而去了。
没有雨的天不一定晴朗,没有泪的童年不一定快乐。记忆的画面逐渐缩小,最后定格在一片灰色的天空上。那一片灰色重重地压抑着我,压抑着我不想回忆的童年。
我的童年生活
祁琳
那河,不再是记忆中的波澜壮阔;那树,不再是我眼中的茂盛耸立。我那美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岁月的积累,沉淀了许多尘埃,但它们拥有最美丽的色彩,有酝酿许久的甘甜。没人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童话故事中的天堂。
那河,那树,那人。
我那美丽的童年……
奶奶家的屋后,有一片树林,那树长的极其旺盛,那里还有大片的草,葱茏有序。到了可以出来玩的时候,我会牵着妹妹的小手一起去那里玩。我们挖野菜,捉蝴蝶,用水浇蚂蚁洞,看到蚂蚁四处跑时,我们会笑个不停。我们用剩下的水浇自己种下的小树,我们在小树前发誓:“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永远都不分开。”
玩累了,我们就去河边。俩人坐在水泥台上,脱去几天没洗的臭袜子,把小脚丫落入清凉的水中,踏着柔柔的水波,激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
那时,天蓝,水清,风暖。
我们彼此靠着,靠到中午奶奶来叫我们回家吃饭,这才离开;离开时,我们会菝一把狼针,我给妹妹往衣服上插一根,妹妹为我查一根,飞跑着回家了。
身后是无边的河水,翠绿的树林,还有我们种下的小树……
吃过午饭,我们有时会一起喂鸡。鸡是怕我们的,我们会抱起鸡强放到窝里,让它们吃。有一次,我把妹妹放到了鸡窝里,她吓哭了,说再也不和我玩了。我跑到河边,给她找了几个像贝壳一样的小动物,她高兴的亲了我一口说:“下回……姐姐别把我……放到鸡窝里了……”这种幸福的日子一直到我上小学的时候,之后就被时光小心的收敛了。
那河,已染上了黑色。
那树,已所剩无几。
那人,已天各一放。
我那美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我那单纯的小幸福,飘渺无边……
音乐情结
杜宇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爱上音乐的,那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知道我是注定要和音乐相依为命的,所以,我可以为它放弃一切身外之物。
漆黑静谧的夜,我听属于我的音乐。只有这时,我才能和它真正的交融。
最爱是古琴
我是那样的深爱着古琴。爱它琴弦上尘封的沧桑;爱它在指间摩挲下的低吟;爱它断肠倾诉的旋律,爱它 似蒙如诗的内涵。
我的性格决定我注定会为它痴狂,并被它改变。
沉默的大提琴
大提琴的低调使我浮躁的心冷静、平和,我和着它沉思。然后,心如止水,慢慢老去。
箫
…… ……
永未说出口的——空灵。
…… ……
商业音乐
不喜欢商业音乐和那些包装出来的漂亮歌手——都是些花瓶。
令人安慰的是,在这些以赚钱为最终目的的商业音乐中,还有极少数的音乐人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做真正的音乐。RONE就是其中之一。
RONE的商业音乐像天然的、没有经过任何雕琢的玉石。简单、纯净、真实。不需要浮华的包装和强力的推捧。我可以泡一杯奶茶,合上眼,听他唱……
飞雪的音乐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心情,一种情结。他的音乐是作给他自己的,所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昏黄的画面,淡淡的吟唱是属于飞雪的,属于能读懂他的心情的人们的。
小夜曲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舒伯特的《小夜曲》和我相识的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因为有不寻常的相识,所以有不寻常的意义,因为有不寻常的意义,所以让我衷爱倍加,难以释怀。
我常常问自己音乐对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不知。也许是调味剂;也许是饭后甜点;也许是一杯温热的咖啡……不管它在我的生活里扮演着什么角色,可以确定的是——我注定要和它相依为命终此一生。
音乐•生活
张小羽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中处处是生活。我听音乐只因我爱生活。
——题记
“灯不能熄灭,熬过今夜,就能从书中逃回这个世界,我,我不明白这个年代,怎么还能说,读书好,就会发财……”林俊杰在与我们的生活一样快的节奏中吐出了学生的心声。我们每夜在灯下奋战,却不明白为何一定要读好书。这个年代有着太多的感慨幽怨。
“我不要,将你多绑住一秒,我也知,天空多美妙。”一曲《风筝》,不同的人听后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我耳中我们就是那风筝,我们被太多的东西束缚,太多东西绑住我们,我们向往广阔而美妙的天空。
“胡思乱想又过了一夜,思念的疑问并没有解决,我又胡思乱想过了一夜……”光良与品冠的合作总是那么完美。一句话唱出了太多人的经历。我们年轻的心装着太多的不成熟与不安分。曾几次在胡思乱想中失眠。
“我的小时侯,吵闹任性的时候,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夏天的的午后,姥姥的歌安慰我,那首歌好象这样唱的……”
听到这首歌时,便会勾起对童年的回忆,怀念起在姥姥、奶奶的怀抱中成长的日子。虽然我那样的生活并不多,但它不可替代。
“离开你以后才知道,你对我是那么那么重要……”这是周迅《看海》中唱到的高潮部分。每每听到这里,我便会想到姥爷。他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姥爷。一个我永远深爱的人,然而他的离去带给我太多悔恨与伤心。
“许下我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总会在我手上,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要勇往直前的飞翔,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一切都像这歌中唱的一样,让我们许下心愿勇往直前地奋斗吧!
无数次在聆听这动人的歌声,接触这跳动的文字时,我都会回忆起生活中的一幕一幕,我不刻意追求,只想在那超凡脱俗的境界里,感受生活的旋律,领悟生命的真谛。
歌 与 人
李雪欣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学,二是文字,三是音符。
——雨果
荆轲与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这是高渐离唱给荆轲的,荆轲就带着这首歌,踏上了刺秦王这条不归路。他肩负着燕子丹给他的使命——为燕子国刺秦王。他答应了,他就从来没有后悔。尽管他没能回来,也没能保住燕。
项羽与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四面都响起了楚歌之声——项羽逃不掉了。他对着心爱的乌骓马和心爱的夫人虞姬,伤心的唱起这只歌。
虞姬听后拔剑自杀了。项羽骑着乌骓马,又杀死许多楚兵,终而面对乌江刎颈自尽。乌骓马落入敌手,它流着泪什么也不肯吃,没过多久也死了。
虞姬和乌骓马如此忠诚于项羽,是因为他虽未能守住江山,但他决不失为一位英雄。
陈后主与歌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痕,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后主,作为一位亡国之君,心中会有多少愤懑,多少无奈,吟唱这首亡国之音时,他可否想到:多少诗人、墨客并无法成为好国君。所以,当年他吟唱那首《玉树后庭花》本不必有太多的无奈。
唐明皇与歌
从唐明皇与杨玉环定下“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铮铮誓言起,他已把朝政推给了杨国忠。当唐明皇沉醉与杨玉环那旖旎多姿的歌舞时,他已把大唐由鼎盛推向了衰落。
也许皇帝就不应有情,也许君王就不应有爱,也许红颜真的是祸水,也许……
我顿悟:最美的音符竟与历史相伴!
没有你的日子
刘秋彤
疏朗有致的全部,是唯一纵容自己留下的依据。有空气的那段日子,会看到水蜜桃的淡香和清雅。只因为有你,白开水便会馨香甜美。
没有压韵词风,却也纯洁真实;没有委婉动听的音色,却也清爽舒适;没有热情奔放的调子,却也沁人心脾——这是我的歌,这是我的你。
炽热的召唤,嘈杂的讯号,伫立在人群中,下意识里支配着晦暗的畏惧,释放着属于我的你——我的歌。没有任何理由让我回避过往中诧异的窥视,因为有你,坐落在追逐中的航标,在歌声普照的馥郁中,畏缩的理想变得坚强,摇摆不定的意志在歌声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凄风苦雨中,只要我和你在一起,就是完整的,真实的。那为什么现时如此不堪一击!那隽永的调子赤金一般的洋溢在原地,没有分清解脱的原由,没有辨别消亡的方向,更没有听到破碎的声音。知只是随着一季引吭高歌后便消亡了,留下的是孤寂的萧索,以及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惋。
红尘依旧,炎凉依旧。没有你的日子,生存变得麻木,快乐也成为一种奢侈品。沉淀后的伤感恰似一抹初冬的萧条,没有歌的日子,你让我用什么勇气去诅咒阴霾的苍穹!
盛夏的花儿恣意的怒放,可那种倾世的美,却是昙花一现的冲动,真的不忍心让眼睛触痛窗外的叶子,那是盛开了一季的叶子,而今它已失去了生命的色泽,牵强的被饰成枯黄的调子;若只是单单的枯萎也罢了,只是那刺眼的黄色,黄的那样让人心痛,却没有挽回的余地。而后便是神经质的落泪,说不上是顾影自怜,只是觉得凄切的色泽,轮回的归途,大概只有这样才算完整。用几滴不相关的泪水去祭奠飘叶,去祭奠曾经属于我的歌声。
没有你的日子,也许不该憔悴,不该狼狈;没有歌声的日子,或许蕴涵着无法撷取的希冀。
永远的张雨生
洪赫
我在失意与寂寞中徘徊时,一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将我唤起。那圆润的歌声宛如快乐的精灵,将我从哀伤的谷底拉回了现实,是它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追求的信心。
寂静的夜晚,寂寞的我,不觉又想起这首歌,不觉又念起那早已远逝的歌者——张雨生。
据说,“张雨生”这个名字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他出生那年遇到旱灾,父母希望他的到来能给干涸的大地带来甘霖。他的歌一如他的名字,清新如雨,给人以无尽的幻想。
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旋律,我仿佛变成了一条“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仿佛变成了一个“追逐绿洲的旅人”……
张雨生,当我失意时,是你动听的歌,鼓励我跌倒了要勇敢的爬起;当我寂寞时,是你优美的歌,告诉我生活中总有快乐的真谛。你走了,那么匆忙,可我不会忘记你,你美丽的歌声依然被我珍藏在最最宁静的心底。
不会忘记你唱的“我不停的绊倒,止不住的心焦,可是生命的那儿才有实现的必要。”窗外吹进的夜风送来“就算缘分到了尽头,无力再挽留,我们还可以是朋友”……“我情愿分合的无奈,能换来春夜的天籁。”……这可是你要对我说的吗?张雨生!
流星已坠,鲜花已谢。匆匆走过三十一年生命历程的你也已离去,不是暂时而是意永远地离去。张雨生,你不会有遗憾,不是吗?众多你的听众会记住你,众多你的崇拜者会想着你……人已去,歌犹在!
时间已近子夜,面对辽远的苍穹,我不觉又唱起那首给我勇气和希望的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天边飘落了流星雨,那点点雨中可有你?
文明的产物——书包
刘晨芳
说起书包,它绝对是有着悠久发展史,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至少在中国尚未被淘汰的一种文化产物。想起来,它真是功德无量,但凡是有知识有学历的人,哪一个不是得先背着它走路?
最早的书包是一种书箱。历届披红挂彩的状元先前在肩上披着的可不是那红花,而是那蕴集了无数文化瑰宝的书箱,是压在他们身上十余年的书箱。
再后来,取代书箱的是单肩斜背的书包。这种书包在中国着实盛行了一段时间。听妈妈说,她小时侯就背过。那种单一的形式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那种书包盛载着那一代人极强的求知欲,人们忘不掉它是因为——它让人们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大环境影响,他们不得不把它小心的珍藏,取而代之的是一把锄头或一个拎包。从此,书包也便成了他们神圣而又悲哀的向往。
时代在前进。书包成为梦想的岁月早已随着历史的巨浪翻滚而去,接踵而至的是书包泛滥的时代:双肩、单挎、斜背、月亮式……这不能不让我们的父辈不无感慨的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再没有人视书包为至圣至洁之物了。相反,它们已成了所有学子的埋怨——说它是负担。怎么不是呢?足有十几斤重,占了体重的七分之一——一定是治疗驼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似乎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沉甸甸的不是书本,而是父母的希望。
岁月在流逝,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背上书包。一旦有一天你真的告别了它,那意味着你已失去了一种极其美好的东西,是校园生活,亦或是你匆匆的青春时光?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学生不可一日无书包。”说不尽道不完的书包呀,你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走向未来。
书•书架•书包
戴建莉
正在灯下奋笔急书的我,有一丝隐隐的疲倦之意,但为了不浪费这一晚的时间,我站起身,伸伸懒腰,望望窗外,想变的精神点。然而,我还是无法摆脱睡神的骚扰。我盲目的看了看四周,恹恹欲睡,忽然,我发现了比我更苦更累的他们——我的书、书包和书架,在他们无声的鼓励下,我挺了挺身继续学习。
书
“读书破万卷”“书读百遍”——这一切足以说明书很累很累。书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书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它引领人们前进,带领人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我的书在伴随我学习的同时,经受的摧残或许只有我的书知道。
书架
它或许只是一个框架,一个承担千斤重量的框架。谁都知道,书本有重而知识无重。或许这个框架只是因为这知识而显得格外庄严与神圣。
我的书架上一本一本全是记录我学习脚步的书本,一本一本有喜亦有忧。
书包
对学生而言,它比书架重要。学生的书包换的最频繁,是因为它年复一年承载的太多太多 。
我们渐渐成长,书包也渐渐“衰老”。当我们还用它时,我们断然不会觉察到它的好;当我们抱怨它时,我们断然不会记起它的好;当我们一脚把它踢进垃圾堆时,也决不会想过它曾立下的“汗马功劳”。它的娇小与庞大,它的苗条与臃肿,难道就果真能代表你知识的多少?
书与书架立于我们的面前,而书包却被我们背在身后。无论何时只要我们还在求学,就会合它形影不离。
肩膀上的意义
祁琳
自背上书包的那天起,我们已告别童年,向人生的另一个驿站出发。在那段朦朦胧胧的日子里,完成了一个孩子向少年的过度,而那花花绿绿的书包正是那懵懂岁月的见证。
最初的单纯的小幸福是:我终于有了一个漂亮的书包。它虽然不沉,却载者一个孩子最初的梦,像为孩子插上了永不疲倦的双翅。从此,我便拥有了翱翔的机会与盼望已久的勇气。
渐渐的,我在成长。
当一件事物不再新鲜时,对它所倾注的所有理由都那么不堪一击。背书包——我开始有点麻木的认为那是我的责任了,于是,我不再新奇的整理课本,收拾书包了。
时间的指针拨动着跳动的心弦,让那颗稚嫩的心,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那是一段令人后悔的日子,我几乎没有为角落里的书包尽任何义务,同时,我的学习质量也让所有关心我的人瞠目……
一日,我猛然了悟……书包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利用它来创造价值,在懂得珍惜时间的同时,还应该对它呵护倍至。
面对书包沉思,你一定会想到你失去的曾经与流逝的过去,百味聚集在心头。脑海中勾勒着一个个有书包相伴的日子,立刻在头脑中形成了你永远难忘的痛苦和疲惫,或者是成功的喜悦和愉快。
我轻轻的用手爱抚着我的书包,放在膝上。这书包竟那么重,因为它装进了八年的岁月,每一份空隙都被回忆所占据;然而,它又那么轻,我为它所创造的价值太吝啬了。
书包就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我仿佛又回到了八年前,那种幸福的滋味又萦绕心头。是啊!背上书包的孩子是最幸福的。
往事依旧,琐事难留。
我知道我和书包还会有更唱的路要走,肩上很重,只因为它承载的意义不同。
书包情缘
禇磊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听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便背起了书包,儿时的书包里有书,有零食,还有自己美好的憧憬和父母的期望。
八岁那年,我背着一个绿色的书包,走进了小学校园。只记得那个书包“肚量”很大。如今,中学也快读完了,细细品味,这书包里除了书本,还真是五味俱全。打开书包,迎面而来的就是——
酸
嗨!酸——鼻子酸——哭。
我从小就爱哭。考试成绩不好——哭;挨了批评写检查——哭;作业没写罚三遍——哭……
书包里充斥着酸气!卷子上算错的题目在流泪,练习册上一道道未做对的习题在哭诉,书本中条条未弄懂的定理在叹气……唉,正可谓酸味实足哇!
虽然我不是幸运的宠儿,但我在古朴的老道上也会拣到一枚纪念币,那就是——
甜
书包里有甜吗?蔗糖之甜?蜂蜜之甜?不!
出色完成学习任务,流利地诵出一篇英语课文,作文变成铅字……这一切都是甜。将来若考上大学——甜,大学毕业后事业成功——甜上加甜!但不要只注意电灯发出的光芒,电灯本身也有价值。在甜的背后——
苦
板凳要坐十年冷,何时让我出围城?
十年窗下无人问,希冀喜讯飞入门。
书似乱花迷人眼,上床睡觉方为安。
当今学子苦又难,但愿人人心得安!
堆成山的教科书,一本一本练习册充满了书包,莘莘学子何日方圆大学梦,何日方能衣锦还乡来。希望要付诸行动,努力吧,莘莘学子。
书包啊书包,你让我尝尽五味缘不尽……
见证历史的泥土
杜宇
(一)
垓下幽静的山谷中响起你沉重的歌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从歌声中我听出了忧伤的心声。她、他们都听出来了。听出了她的、他们的泪,冰冷的砸在我身上,凝成血滴,我嗅到了甜腥气息。
(二)
她俯首拉开房门,两滴泪滑落她白皙的面颊,她用修长的手指将它们拭去,抬起头,强做笑容,回到高宗身边。当她的足踏过我时,我分明感到一股浓重的阳气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三)
曾经的“兴尽晚归”,如今的“物是人非”。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如何承受得了!娇好的面容变得苍白,乌黑的秀发白丝缕缕,面对她一天天的憔悴,我的心在滴血。如果有什么能使她面颊重新红润,我愿,我愿为此付出代价。
(四)
在她泪水的滋润下,我的表面生出了几根小草,它们柔弱的身体仿佛一碰就会折掉,就象她的腰。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又在拭泪了,哭的好不伤心,这真应了宝玉那句“女儿 是水做的骨肉”。我周围充斥着泪的咸味。
(五)
多少年来,我见证了太多的事情——战争、权利、感情……一切的一切让我厌倦。
狂风带着我飞呀飞,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落在奔流的河里,在某些我看不见也感知不到的地方,我流入了另一条河,然后又汇入了另一条河,直至流入大海。
泥土的味道
金广宇
不知已经多少次了,我又情不自禁的打开抽屉,拿出那刻有“勿忘”二字的十分精致的小木盒子。这盒里装的既不是金银,也不是珠宝,而是那在别人眼中一纹不值的故乡的泥土。
我把视线转向了窗外——一片蒙蒙的雨雾,这淅淅沥沥的小雨,牵动了我多少情思……
哪天,小雨也是这样淅淅沥沥。我正座在北去的列车上。车窗外的一切是那么灰暗,月台上的一切是那么熟悉,我的心却始终无法平静。
人来人往,难道我真要告别我的亲人、我的师长、我亲爱的同学?猛然间,听到窗外熟悉的呼唤,难道是他们?是的,就是他们!我的同学,我的好友,我的……我的眼睛湿润了。
相间无语,只是彼此双手紧握……不知那一双手塞给我一个盒子——很重很重,只记得泪水和着雨水使劲地流。汽笛长鸣,双臂几乎挥断。别了,我的同学:别了,我的师长;别了,我的故土——我心中的挚爱!
北去的列车在加速行使,窗外的小雨就是我此刻的心情。轻轻抚摩那精致的盒子,小心翼翼地将它开启——多么香甜的气息,多么熟悉的味道——那一掊我故乡的泥土!
我用力将车窗开到最大,任凭雨点滴在我的脸上,我要在闻闻故乡的味道……而今,我已在异地求学多日,同学可好?故乡可好?不知何日能再返故乡……
“什么宝贝?给我看看。”新同学笑问。打开盒子一股清香扑入鼻中,新同学茫然,我释然。是的,没有离开故土的人永远不会有牵挂的情怀。
永远难忘的——泥土的味道!
泥土——种子一生的依靠
崔日新
当一粒种子落到大地上时,一段奇迹就开始了。
首先,泥土将种子小心地揽入自己的怀抱,在经过一冬地休整之后,那粒种子冒着初暖乍寒的春风小心地伸着懒腰,新奇地环顾着四面的事物。
这株新芽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源源不断地从泥土中汲取它所需要的营养,而泥土却毫无怨言地承载着一切,它知道它在承载着自己的希望。
那株新芽渐渐长大了,长高了,高耸入天,俯视着地面的一切;那片土地慢慢贫瘠了、干裂了,仰望着自己的希望,它无怨、它无悔,因为它的希望之树对它的付出做出了回报。
我们其实就是那粒种子,是那无私的泥土的希望,而那伟大的泥土,正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睁开眼睛时,首先看到的就是父母那幸福的笑脸,他们的笑脸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美,他们因我们的到来而快乐,正如泥土看着那粒种子发芽一样开心。
父母无私的抚育我们,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接受那阳光雨露滋润般的教育,他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在暗中默默看着我们成长。
当我们第一次赢得小红花,当我们第一次捧奖状,当我们第一次受夸奖,当我们第一次被表扬,是谁在我们身旁分享这份喜悦?是父母。当我们第一次被批评,当我们第一次受挫折,当我们第一次受委屈,当我们第一次被打击,是谁在我们身边分担这份忧愁?是父母,是我们那像泥土般忠厚的父母。
无数个风吹雨打的日夜过去后,那株新芽成了材,就长大了的我们,高傲地俯视着一切,我们忽视了那因为我们而苍老的泥土,忽视了泥土给我们的忠告,就好像离开了泥土我们也可以生存一样,而泥土只是叹气,更显苍老了,只因为它爱我们,所以才迁就。
有些树不顾一切地离开了泥土,结局都是殊途同归——死亡。在灵魂飞走的那一刹那,一种酸楚从眼角流出。
所以才知道,树离开泥土是活不了的。
所以才懂得,我们离了父母也是无法生存的。
所以才明白,一生最重要的是在双肩上承载着我们的父母。
❾ 初三的非常优秀的记叙文 最好是可以通用的(就是无论什么题目都可以用)一定要水平高的 600到800字
精心,聆听
近来天气忽暖忽冷,阴晴不定,时而暴雨时而骄阳,折腾得不轻。身体较差的我在冷锋暖锋的左右夹逼之下,患了重感冒。我将昏昏沉沉的头埋在枕头里,满心以为睡上一觉便能恢复健康,但当第二天起来时,喉咙里堵得慌,一开始没有在意,当我要和妈妈打招呼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说不出话了。
“是失声,感冒有的时候就会这样,过两天就好。”妈妈如是安慰我。
我觉得很是新奇,说不出话可真是好玩!可不久,我就发现了问题可不小。许多想要表达的事都说不出来,看到同学不能打招呼,要当面比划,原本聒噪不堪的我,安静到让自己不可置信。
当想怂恿妈妈中午吃牛排却张开嘴什么声音都发不出的时,我彻底崩溃了。镜子里,我的嘴唇张张合合却没有任何声音,滑稽的像无声电影里的演员。见到我十分沮丧,妈妈神秘地笑着说:“难道声音只能从喉咙里发出吗?”说完,妈妈转身进了厨房,我听到一阵熟悉的锅碗瓢盆大合奏,还有切菜的声音,果汁机榨汁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络绎不绝,这些声音都是属于妈妈的!
静下心来,我打开窗子。足球转播的声音属于邻家大叔,尚不娴熟的小提琴声属于隔壁小女孩儿,“吱吱呀呀”的声音属于骑着破三轮儿收购废品的老头,“叽叽喳喳”的声音属于欢快的小鸟,“沙沙”的声音属于院子里的老槐树……
原来大家都有这么多的声音!闭上双眼,耳朵便明朗起来,和谐、自然的声音传入双耳,没有争吵,没有闲言碎语,没有唠叨,有的是毫不被人声润色的一份清爽、闲适,我像一个隐居的小哑巴一样,仿佛越听越远,听到了山的声音,水的声音,听到了云朵划过天际的声音,听到睡莲绽开花瓣的声音……
睁开双眼,一切意象戛然而止,我意犹未尽地揉揉双耳,想说出些什么,蓦然记起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没有笑声,笑容却已爬上我的脸颊,这无声的笑胜过清脆如银铃的笑,娇喘如莺啼的笑,让我不禁想起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妈妈从厨房里端出牛排,说:“是想吃牛排吧?”我摇摇头,妈妈诧异地看着我。现在牛排不是最要紧的,我走到钢琴前,弹起了肖邦的《夜曲》。我聆听了万籁的,那么,当别人失去信心,心情沮丧的时候,我希望,他们也能听到属于我的,这优美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