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坚守一线
1. 是什么让你一直坚守在第一线
你只有早早看见过最好,享受过最好,体验过最好以后,你才有资格说,我选择在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里生活。你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选择。
2. 坚守一线岗位感谢的话有什么
可以对坚守一线岗位的人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的付出,给我们换来了一方乐土!”
岗位是一个词语,读音为gǎng wèi,其本指军警守位的地方,由于语义变化有时也泛指职位。岗位跟职位还是有明显不同的:首先,按照“职位”的定义,职位是组织重要的构成部分,泛指一个阶层(类),面更宽泛,而岗位则具体得多。职位是按规定担任的工作或为实现某一目的而从事的明确的工作行为,由一组主要职责相似的岗位所组成。
感谢,是一个人在获得他人的帮助、接受他人给予的鼓励或他人提供的方便、恩惠、利益,使自己得到提高、进步、完善、圆满、成功之后,出于内心的感激之情,用言行向对方表达谢意的行为。一句话,得到别人的好处才能表示感谢。
3. 端午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你知道有哪些人坚守一线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刚刚过去,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好多人都在家里,吹着空调,挂挂艾草,包包粽子,跟家人团聚一块。但是,有不少人还是冒着热汗,奋斗在工作最前线。目前这种疫情情况下,我们有不少人坚守在一线上。我们都来看看,都有哪些人呢?包括坚守在医护岗位的医生和护士,坚守奋斗在社区防守的一线社工和基层干部们,以及奋斗在交通的最前线的那些交通警察们。
一到假期路上的车是最多的,这个大家都深有体会。车一多,各种事故就很容易发生。而这时候交通秩序就要靠一线的交警来维持。他们放弃了假期时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顶着烈日,冒着热汗在那边指挥交通以及疏通道路。这三类人始终坚守岗位,他们是我们最尊敬的人。
4. 基层与一线两个词语的区别
基层是最底层的意思,但是基层里也有领导呀,领导就不是一线。比如乡镇政府是基层,但是在一线的肯定是普通人员,镇长不可能在一线
5. 什么是基层一线单位执法工作
一、基层一线单位工作,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
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三、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6. 基层一线岗位和现场一线岗位到底什么意思
1、一般情况下基层专业岗位的人都是受过相关专业的教育、有相关专业证书、培训上岗的人员;例如车间技术人员。而基层一线岗位,讲的通俗一些就好比车间工人,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人,一般情况下,有劳动能力,且经过岗位培训即可。2、基层一线岗位就是操作工,没什么技术性的,而基层专业岗位是按专业划分的,只是在这个专业里是底层,不过提升空间非常大。
7. 为什么大学毕业要到基层工作到一线岗位去工作是职业发展的必有之路
许多刚刚工作时间不长的人,都有过这种想法:“自己每天都在重复做一些难度不高、简单重复性工作,真是大材小用了。”但是,刚毕业的学生,“大材”何在?
读书只是积累知识,技能的培养往往要从工作之后才开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
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
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 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没有五年、十年之功,哪来的“大材”?
今年春夏,727万大学毕业生如钱塘大潮般涌入职场,这个全球最大的就业群体再一次引发了关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探讨。诚然,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独有,
在后金融危机造就的高失业率影响下,欧洲、美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同样面临“学费大涨但工作机会却更难找”的困境。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从2003至2013年间,美国大学学费增长了近80%,增速是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两倍;然而,大学生在教育上花费更多却收获更少,很难找到理想的
工作,企业却总是抱怨缺少拥有足够技能和发展潜力的好员工。
那么,工作不到五年的年轻朋友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小材大用”呢?
我们编辑部有一位刚刚工作一年的90后小姑娘Emma,学的是新闻专业,每天做着网站编辑的工作,刚入职那会儿,她在其他媒体当记者的同学笑她大材小用,
委屈了人才,但Emma却不以为然。她每天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还想了很多办法,了解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新变化,除了上传杂志上的原创文章,做一些
专题的策划。最近,她把自己做的一个专题在不同推广平台的效果数据整理出来,在整个编辑部培训时分享给大家,令许多工作十年、二十年的老编辑交口称赞。现
在,其他编辑的文章要在微信中推广时,都来请教Emma如何做标题更吸引年轻读者。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优秀90后,不仅能把本职工作做好,而且善于用数据说话,真正做到了“小材大用”。
参考文献:
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84%的中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这也反映了社会的职业匹配度和变化着的职场心理,那么,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大材小用”反映社会心态和职业匹配度
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才培养脱节,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紧缺
我国的人才配置经历了两种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是由国家来配置的,行政干预的成分较强,大学生都是国家包分配。“那时的口号是‘人人都是螺丝
钉’、‘我是**的一块砖’,没人会提。我国由于教育改革滞后,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需求脱节;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经济发展结构与人才培养脱节,经济结
构转型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高校扩招造成普通人才供给偏多,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却很紧缺。
人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有“大材小用”之感,除了自我评价以外,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的评价体系有关。“我国现有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基本就是金钱评价体
系,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看是否有钱。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有误导、误区。”李强认为,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有很多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都没有得到应得的
尊重,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不被尊重。“我国以前有八级技术分级制度,在工厂里一个人能当上4级工、5级工,就很受人尊敬。现在的打工者,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
了很大贡献,为啥叫流动人口、农民工?看一下国外,制造工艺最好、技术操作水平极高的德国等国家,也是最尊重各种技术工人的。”李强说。
“材”不仅仅是学历和资本,“用”不简单等同于成功
整个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氛围,避免“人才高消费”,大家都做好自己分内事
要避免人才浪费,做到人尽其用,迫切需要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晋升的平等竞争环境。同时还要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其中既包括自我评价,更重要的则是社会评价体系。
“何为大材、何为小材?对人才要有正确的认识,对成功也要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不能单一的以金钱或者学历来界定‘材’,也不能把‘用’等同于所谓的成功,
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岗位职责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用’。古代的卖油翁就是很好的例子,再平凡的工作都有值得钻研的地方。只要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者的
氛围,人们爱岗敬业,大家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行业的整体水平就会提升。”
如果整个社会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一定程度上也能避
免“人才高消费”现象。有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普遍提出高学历的要求,本科生或者专科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把门槛提
高到硕士甚至博士,这种人才的高消费实际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感叹“大材小用”的年轻人更要脚踏实地,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不能因为自己的高学历就认为自己是“大材”,轻视眼前的工作。大学生有知识、
有能力,却缺乏实际经验。也有专家认为,“大材小用”本身是个
伪问题,任何工作都是“干”出来的,不能指望“牢骚”和“抱怨”给自己带来好工作、好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