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耕地对比
Ⅰ 耕地红线的坚守红线
国务院印发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未来15年土地利用的回目标和答任务提出6项约 束性指标和9大预期性指标。6项约束性指标集中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主要调控指标中。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Ⅱ 试分析我国政府该采取哪些措施坚守耕地红线
各地应该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通过拆旧、建新、复垦,扩大农用内地。
我国缓坡地占国土面容积30%,有效发挥缓坡地作用,种植经济作物,或将城市住宅选择缓坡地建设,额可以节省大量优质良田。
适当提升城市容积率,以减少城市扩张对土地的需求。
实行土地等级评估制度,向耕种倾斜,确保耕地数量。
Ⅲ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
1、A 2、D 3、A |
Ⅳ 如何理解坚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战略
(1)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地规划。
(2)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
(3)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
(4)强化物质技术设备条件支持。
(5)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Ⅳ 如何评价18亿亩耕地红线仍需坚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会议还强调,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Ⅵ 为什么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是国家从长远发展角度提出来的不可突破原则。
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其它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被侵占一块就少一块,假若每年都以各种明目侵占土地,后代人吃什么?周总理在世,反复提出要为子孙后代造福,不要给他们遗留祸害。土地公有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国家宪法规定的,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就是维护国家大法。
Ⅶ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的和意义
保证中国人自给自足能吃饱饭,政策是好的,但是地方欺骗中央,迁村并点腾出来的土地都被有权有势的人糟蹋了,根本就没有恢复耕地。
Ⅷ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坚守()亿亩耕地红线
要求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 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 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 3 75亩的 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
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
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
三、中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困难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强调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进入新世纪,中国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使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食物安全保障面临不少难题。”
1.人口增长、耕地消失、粮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问题比较突出
农产品稳定供给的任务越来越艰巨。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每年中国粮食消费还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非粮食食物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食物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但由于粮食生产必需的耕地和水资源数量难以增加,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耕地资源急剧流失,最大的影响就是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Ⅸ 人均耕地面积对比
耕地面积一直没有权威部门正式公布特别权威的统计数字,我国耕地面积排大概内排在世界第4位,仅次于容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是泱泱13亿人口的国家,因为人多相对资源有限,人均拥有耕地才只有约1.4亩,在世界大概排在126位以后了,也正是因此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耕地制度和最严格的集约节约用地制度以及计划生育工作成为我国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