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艳敏坚守山村小学
①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2019年10月27日,教育部“国培计划”第二期名校长领航工程“杨永宏校长工作室”高品质学校内涵式发展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山东、宁夏、甘肃的专家、教师汇聚一堂,共同分享这一场知识盛宴。
此次研讨会旨在践行“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工作室成员学校“内涵式”教学发展。
兰州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杨永宏是“杨永宏校长工作室”负责人,也是教育部“国培计划”第二批名校长领航班成员,“杨永宏校长工作室”通过发挥名校长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培训优秀教师,促进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讨会中,山东省教科院课程中心张斌主任作《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与应用》专题讲座,深入地分析了课程的各个层级,从“建构教师理解的课程”出发,提出“课程标准的落实”“学习方式的变革”“高阶学习”三个指向。
强调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以终为始,把目标描述清楚。在建构课程时,通过叙写学习目标、设计表现形式评价、解析国家课程标准和寻找大学科概念几项技术,完善课程,促进改革。
并运用课例分析,讲解了新课改环境下,作为教师在解析课程标准的时候,应当层层推进,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教学之中。
(1)郜艳敏坚守山村小学扩展阅读
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副校长、山大辅仁学校郑廷伟校长结合山东大学辅仁学校的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场关于《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实践》的讲座。学校是一个启迪智慧、涵养性灵的生命场,在这个场域中孕育了由“教师—学生—家长”构成的共同体。
作为教师,要有信仰,相信教育未必影响现在,但一定可以影响未来。要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努力让学生真实性的学习。
能够在自由、民主、倾听、宽容、责任、真诚、有原则的管理机制下,共享生命成长,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管理走向赋能,从评价走向诊断,形成“明—学—践—研—凝”的工作路径。
② 郜艳敏现状
灿烂的微笑写在脸上,郜艳敏依旧如6年前一样年轻,脸上少了哀愁和凄婉。
算起来,她已经有了10多年的教龄。10来年的时间,她教出的学生上百人。在热心读者的帮助下,村小学那几间破旧、漏雨的石屋全部翻新,并拉起了院墙。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热心人来下岸小学,给孩子们送来文具,给村里的贫困老人们送来钱物。
郜艳敏对生活已没有了抱怨,她感恩命运带给她的一切。
1
依旧是小山村的代课教师
时光飞逝,6年过去了。记者再一次来到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小山村依然贫穷而老旧,只是因为仲夏的苍绿多了几分生机。山坡上的小学校,依旧是山村里灵魂的建筑,这里有琅琅的书声,有每天升起的鲜艳的国旗。
传奇女子,被人贩子拐卖到这里的郜艳敏还在这里教书。一个老师,带着11个上学前班的孩子。今年春天,当地合校并点,一二年级的学生并走了,一名此前任教的公办老师也调走了,只剩下郜艳敏和11个孩子。最小的4岁,最大的9岁。
灿烂的微笑写在脸上,郜艳敏依旧如6年前一样年轻,脸上少了哀愁和凄婉。
算起来,她已经有了10多年的教龄。她教出了学生中,已有就读于曲阳一中高二年级的,明年就该考大学了。10来年的时间,她教出的学生上百人。在她担任老师之前,她在村里学历最高 初中毕业。
现在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走了,虽然没有了学区考核,但她如以往一样认真。教孩子们识字,算数,唱歌,做操。小学校里的院子是孩子们的乐园,读书识字的间隙,郜艳敏带着孩子们“老鹰抓小鸡”、跳球舞,她和孩子们一样开心。
因为有一颗童心,郜艳敏37岁了,看起来依旧像个孩子。她喜欢这个职业,她说她离不开孩子们,是孩子们期盼的目光把她留在这个伤心之地。每月的工资是500元,学前班的孩子们每月交一定的学费,不足500元,中心小学给她补。村里人也满意,乡亲们说,跟着郜老师,孩子不用自己看管,而且还能学好多知识,明白事理。
2
她是孝顺儿媳,适应了村里的生活
知道我们要来,郜艳敏早早准备好丰盛的饭菜,自己种的豆角、南瓜,小米饭、油饼。
一直关注郜艳敏的农民摄影家刘向阳说,平时这个村里的人们舍不得吃白面油饼,都是以玉米为主食。
郜艳敏家里依旧很清贫,但收拾得格外清爽。她在感动河北颁奖典礼上的一组照片醒目地贴在墙上,那是她与主持人水均益、省领导、报社领导、其他感动人物的合影。这一组照片给低矮的小屋,添了许多光彩。
公公、婆婆都赶过来,看得出,他们与艳敏处得非常亲,亲生女儿一般。婆婆说,我这个媳妇孝顺,全村数得着。我闹病,都是她伺候我。公公、婆婆都是非常朴实的老人,他们觉得,艳敏能给他们当媳妇,是自己的福气。公公说,我们年级大了,有两亩地也种不了,全是艳敏早晚或星期天一个人受累。
现在交通、通讯都方便了,郜艳敏和丈夫还带上一双儿女,回过河南娘家几次。“每次回去,都要花几千块钱,给父亲、给亲戚。”郜艳敏笑着说,“俺妈(婆婆)让俺们一家买新衣裳回娘家,看起来不比别人差”。 婆婆说,艳敏头些年十几年没有买过衣服。这孩子,可节省呢。
郜艳敏的丈夫在山西下煤窑,他腰椎不好,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回来。但郜艳敏很心疼他,一直在惦念着他的腰病。令她欣慰的是,不识字的丈夫原来性情粗暴,喝了酒就打她,认为她是花钱买来的,可以随意打骂。但从本报报道后,丈夫知道了郜艳敏还是个受社会尊敬的人,就再也没有打过她。曾经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也没有爱情,但多年过去了,郜艳敏认了“命”,与丈夫曾经的陌生变成亲情。
3
多年过去了,媒体还在关注她
2006年5月,本报记者来曲阳采访一直热心救助山区贫困孩子的摄影家刘向阳,在大山的旮旯里发现了下岸小学,寻访到郜艳敏传奇的故事。本报刊发后,引起了轰动和感动,海内外上百家媒体聚焦下岸小学。许多读者纷纷来电来信,对郜艳敏表示支持,几天之内,她全村的30多个面临辍学的孩子都与外界的资助者结成了对子。
郜艳敏一夜成名。当选为感动河北人物,郜艳敏更是成为明星。200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她的事迹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后此片被中国电影资料馆收藏并做为农村题材推荐影片推荐;2009年,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今年“善行河北 万场道德主题电影展映工程”中,该片入选。
6年的时间过去了,媒体一直在关注着她,相当长的时间里,去各省市电视台做节目是她教学间隙中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18日,上海《解放日报》刊发了郜艳敏的长篇通讯《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一位媒体同仁说,郜老师的故事太传奇了,隔了这么多年重新报道,依旧能吸引人、感动人。
在热心读者的帮助下,村小学那几间破旧、漏雨的石屋全部翻新,并拉起了院墙。每年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外地的热心人来下岸小学,最近又来了两拨客人,有保定的、有沧州的,都是来给孩子们送文具的。冬天里,热心人士们还会送棉衣、油面来,这两年春节前,他们还会来给村里的贫困老人们捐钱捐物。
村里人说,这都是郜老师给村里带来的福气。
4
带给她光荣与苦难的山村
2010年11月17日,郜艳敏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一刻,郜艳敏百感交集,她由一个被拐卖的打工妹,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村里许多老人一直想推选郜艳敏当干部,他们说,郜老师,总想着大伙,她有公心。
在她当选感动人物获得了一万元奖金后,她拿出一大部分给村里老人们买了生活用品,然后给公婆、河南父亲一部分,自己只剩下几百元,买了个简单的手机。到贵州电视台做节目时,一位画家感动于她的事迹,捐了两幅画义卖了3万元,税后的善款捐给郜艳敏。郜艳敏只接受了5000元,其他的交给了大队,修建了学校,还剩下一点,给学生们买了桌椅、玩具。
郜艳敏不敢应承村人让她当干部的好意,她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掌控,还是教孩子们适合自己。当选了感动人物后,她一直呼吁为村里修路,改变村里的贫穷的面貌。下岸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条羊肠土路,村人认为,这条路成了下岸村难以摆脱贫穷的根源所在。省里搞“村村通”工程,但村里怎么也凑不齐配套资金,郜艳敏成名后,村里人把修路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
2007年春,郜艳敏自己掏了1000多元钱请了推土机来推轧修路,村里许多人自发地跟着她干,路好容易垫平了,可一场大雨又把路冲烂了。她的呼吁引起了曲阳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里多方筹集40多万元为下岸村修路,郜艳敏和乡亲们出义务工,2007年9月,公路修通。
公路修通了,原来的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好多家采石场进来了,放炮开山,严重破坏了生态。没过几年,由于经常过拉石料的超载卡车,很快这条路被严重破坏。好心没办成好事,对郜艳敏呼吁修路也有村人表示异议。
5
那些山外帮助她的好人
郜艳敏对生活已没有了抱怨,她感恩命运带给她的一切。山村还是那个山村,家还是那个家,但因为有了爱和感恩变得不同。
让她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因为她被媒体的聚焦而引来了好心人们的帮助。5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带女儿小雨来石家庄,认识了省会退休教师何阿姨一家,从那时起,何阿姨就把郜艳敏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在生活上帮助她。在希望将军赵渭忠的帮助下,小雨到石家庄精英中学上小学,校方免除了她的学费,一名石家庄的企业界热心人士,定期帮扶小雨的生活费,现在小雨上初二了,出息成了大姑娘了。假期里回到下岸,帮着妈妈教学前班的学生们。
郜艳敏与感动人物李利娟成了好朋友,李利娟非常同情她,就把郜艳敏的儿子、还有郜艳敏抚养的二大伯家的孩子接到武安,免费入学,两个孩子都成长得很好,成绩很优秀。
郜艳敏已经很知足了,虽然工资不高,家境比过去好了许多,“孩子们都能到城市里上学,如果是我自己供,哪能供得起?”
每年秋收,郜艳敏就把自己种的花生、红薯、小米等装满几个麻袋,搭乘三马车赶公共汽车,千辛万苦送到石家庄、保定,送给帮助她的好心人。
一个弱女子,一路要几次搬运几个麻袋,大家看了都心疼,但郜艳敏说,多少都请大家收下,我只有这一片心。
③ 一些有道德的人发生了什么事
尽其一生 服务残疾人
——记第四届广州市道德模范、资深志愿者讲师林义平
林义平目前是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服务研究会会员、番禺区青年联合会会员、番禺区义工联常务理事、番禺区义工联助残部部长、资深志愿者讲师。近日,林义平当选为第四届广州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类)。
林义平说自己有个宏愿:一生愿意像传道士一样传播志愿者文化和服务残疾人,为一生培训一百万残疾人、志愿者、爱心市民、学生的心灵成长而奋斗。同时,作为一位资深的志愿者,十年来,林义平的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曾经多次挽救自杀念头的市民。
真情奉献 热心公益
——记第四届广州市道德模范、广州珠江美乐多(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其标
林其标,人们习惯称呼他为“标叔”。标叔年已六旬,是地地道道的香港商人,却自称是番禺人。从1992年来到番禺创业,标叔和番禺结下了深深的情缘。1995年,一个简单的“心声热线”新闻,让他开始了番禺的义工生涯。作为一名番禺义工,标叔平均每年都有6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数,帮扶对象超过200多名。近日,林其标当选为第四届广州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类)。
何凤英,女,42岁,白云区棠景街道岗贝社区居民。
何凤英家里有患有精神病的姑姑和公公婆婆,还有一位刚读中学的女儿。何凤英丈夫早年因病已过世,一家靠申领低保和何凤英做家政的收入维持生活,何凤英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长期患病的婆婆和姑姑。2008年初,婆婆林金中风卧床不起濒临死亡,何凤英细心照料婆婆,对她就像照顾婴儿一样,一日三餐喂饭、喂水、定时翻身、换尿布等,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直至年底过世。
张建光先进事迹
张建光,男,55岁,白鹤洞街居民。
22年前,妻子冯彩莲因急性脊髓炎突发,颈部以下失去知觉,大小便完全失禁。儿子要读书,妻子要急诊要用药,张建光自己也要吃药。20多年来,张建光对妻子不离不弃,帮妻子洗尿布、翻身、冲凉、喂饭。张建光后来患上了高血压和心脏病,但他说:“我希望l0年后还抱得动她。”20多年来,他守着病榻上只有一个头还能动的妻子。他买菜总是要等到晚上7时后,因为菜市快收摊了,菜价便宜。
林其标先进事迹
林其标,男,58岁,中共党员,广州珠江美乐多饮品(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其标是香港商人,1995年,他在番禺区加入了义工组织。他平均每年都有6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数,帮扶对象超过200多名。
多年来,他共向番禺区慈善事业支持了350多万元的公益善款。特别是在2004年9月,番禺义工中心成立后,林其标更“包下”了番禺义工中心的日常运作经费,为番禺区的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道轩先进事迹
林道轩,男,35岁,中共党员,海珠区红会医院党委书记。
2007年1月林道轩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塞舌尔项目,并被选为服务队的队长兼书记,远赴非洲岛国塞舌尔开展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林道轩不仅承担了对大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还承担了在服务岗位上对普外科、神经外科、小儿外科、肛肠外科以及糖尿病足专科治疗等专科开展业务指导工作。每天,他都在病房、手术室、急诊、监护室间奔忙:查房、做手术、处理急诊病人、参加会诊……经常加班加点,一天连续做十几台手术。
郑嘉茵先进事迹
郑嘉茵,女,20岁,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学生。
郑嘉茵高中时开始服务残疾青少年。为求使服务情况更加理想,当服务对象生日时,她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贴心地准备几份礼物,为其举办小型生日派对。
在2007年,她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建设志愿广州,共筑爱心之城”青年志愿者行动宣传片的拍摄。当得知“5·12”汶川大地震后,她积极参加“小手拉大手,情牵灾区筑彩虹”——四川赈灾义卖活动,到医院探望四川伤员。
一、高振国见义勇为事迹材料
高振国,男,48岁,党员,大吾乡近掌村支部书记。2009年5月2日,近掌村的4名学生和邻村的4名学生相邀到河滩玩耍,11点多,岗南水库试泄洪放水,突然河水暴涨,几位同学被围困在了河中央的孤岛上。高振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边打电话叫人,一边往河边跑,由于水流湍急,冲力实在太大,高振国看到这种情况,马上打电话让村里人送绳子过来,村里人送来了绳子,高振国让人用绳子的一头拴紧自己的腰,另一头拴在树上,跳进汹涌混浊的水流中向同学们艰难的游去,洪水又急又猛,他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一次次被洪水冲倒。又一次次爬起来,好几次险些被洪水冲走。几经险情到了孩子们跟前,高振国一边安慰孩子们,一边想着怎样把孩子们救上岸去。这时,有人从附近沙场找来了大型铲车,铲车开到孩子们面前,高振国又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抱上铲车,孩子们一一得救。高振国作为农村的一名支部书记,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着全村民逐步走向富裕。
二、齐吉平敬业奉献事迹材料
齐吉平,男,39岁,群众,北冶乡沕沕水村小学唯一的老师,他已经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小学里任教18年。早些年,齐吉平曾在一个教室里教着一至四年级五十多名学生,他要把一堂45分钟的课分成四份,对孩子们进行分别教育,他吃住都在学校,一年中很少回家。1993年,齐吉平曾有机会调到条件较好的学校去工作,但临走的那一刻,45个孩子和家长都来到了学校含泪挽留,为了孩子,齐吉平留了下来!父母生病他没有回家、妻子怀孕他没有请假、条件艰苦他没有怨言,齐吉平这一留就是整整18年。他在大山深处无怨无悔地挥洒着汗水、播种着希望。
三、史岁中敬业奉献事迹材料
史岁中,男,45岁,党员,宅北乡北滚龙沟村人。 1994年妻子陈会茹因意外事故,双目失明。
史岁中从2002年参加县森保大队到现在,一直以大山为家,以山林为伴,坚持巡山护林,把林子当成自己的命根子。2005年邻村发生火警,被史岁中发现,组织村民支援扑救,第一个扑向火场,控制了火情蔓延,保住了山林安全。2003年,在海拔850米的山场制高点建成了县级了望哨,全乡15万亩山场尽收眼底,史岁中又主动担当起了了望员的重任。在防火警戒期,要在了望哨昼夜值班,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因山高路远,在了望哨一住就是四五天。2007年春,已在了望哨值班4天的史岁中准备换班下山,但早晨起来,已大雪封山,接班的同事指定不来了,自己拿着铁锹深一脚浅一脚踏上了回家的山路,从上午10点一直走到傍晚时分才回到家里,水缸已经冻裂了,多亏邻居帮忙,否则家里就揭不开锅了。史岁中说:“只有当好管家,看好林子,才能报答乡亲的无私关怀”。史岁中被誉为“青山林木的守护神”,2007年度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员,2007年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从2002年到现在,他一直战斗在森林防火第一线,坚守着宅北乡15万亩山场。
四、吕月明敬业奉献事迹材料
吕月明,男,52岁,中共党员,驼梁景区管理人员。自1997年县旅游局开发驼梁旅游,成立景区管理处以来,就一直参与景区的规划设计,负责项目建设,被誉为驼梁景区的“土专家”。
1997年驼梁旅游开发,他毅然放弃村主任的职务,愉快地接受了景区管理处的聘用,以饱满的的热情投入到景区工作中。在两主景区开辟宽1.5米,总长为20华里的石板步游路,他每天挎一个电工包,内备两个馒头及一根小撬棍,一个盒尺,渴了喝一口山泉水。有时遇到工程改线或特殊地理无法按设计施工,他总是亲自动手操作,挖地基、铺石板、灌泥浆,示范性的交给在场民工。在老吕的亲自督导、监理下,全部工程仅一个月就顺利完工。
历年来的山顶治理马匹、五岳寨地界风波,老吕总是勇闯在先,用多年来在农村工作经验,与外县领导及百姓谈心,以理服人。尤其是在09年5月份中旬开展的“云顶草原环境整治大会战”中,老吕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不顾年老疲倦的身体,与年轻人一道同吃野餐,同植草坪,每一片山洼,每一处荒坡都留下他驼背的身影,百日内共补救植被创伤4000平方米,老吕因此瘦了一圈。在老吕的带领下,驼梁景区迎来了新的辉煌,09年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社会综合收入达千万元。
五、李增风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李增风,女,39岁,群众,温塘镇北马冢村教师。爱人原来在部队服役,转业后到省电力建设工程公司上班,结婚十四年来,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融洽。公公将近七十岁,干起活来心有余而力不足,婆婆七十有余,腿脚行动不方便,去年病后,造成痴呆,口齿不清,也给家人带来许多痛苦,丈夫不能经常回家,她只能用一副瘦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婆婆的生活都是她一手打理,为了让二老吃上可口的饭菜,同时也为了能按时上班,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做饭,盛好饭端在桌子上,伺候婆婆穿衣起床,洗漱吃饭;中午放学,还得急匆匆回家,赶紧洗菜做饭。一次她得了重感冒,但是中午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赶回家为婆婆做饭,同事们劝她别回了,又下着雪,可想到饥寒交迫中的婆婆,还是冒雪往家走去;晚上都是下了晚自习再回家安排婆婆吃药、睡觉。还有一次,她刚给婆婆端上洗脚水,去拿毛巾,婆婆却踩翻了水盆,撒了全身满地,弄得手忙脚乱,赶紧收拾,又得重来。
十几年来,她艰辛持家,抚育孩子,侍奉公婆,端水送饭,洗脚擦身,无微不至,对婆婆和言细语,体贴入微,在婆婆眼里,李增风就是她的“贴身棉袄”。
六、王新录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王新录,男,47岁,群众,东回舍镇回舍中学教师。2002年9月的那一天,王新录的母亲突患脑出血,昏迷不醒,生命垂危。也许是自己的孝心感动了上苍,28天后,他母亲终于从死神那里回来了,也就在这28天内,由于长时间疲劳,且精神紧张,老王的体重轻了十多斤,原来的满头黑发变得斑白。母亲出院之后,他把母亲接到了家中悉心照顾。他母亲常年卧床,肠干是常有的事儿。每逢不能大便,做孝子的他,总是用双手直接一点一点的往外清理。
伺候母亲5年后,老人安静地走了,可老王又如亲儿一样地肩负起照顾岳母的重担。2005年8月,岳母不注意,喝错了药。他和家人陪着岳母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去年8月,岳母由于腰间盘突出,再次住院做手术,他和家人轮流伺候,晚上给老人按摩各个关节和肌肉,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由于悉心关怀照顾,岳母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精神逐渐好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七、罗新婷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罗新婷,女,48岁,群众,平山镇西街村妇女主任。多年来,她凭着朴实善良,上孝公婆,下爱子侄,成了村里人公认的好儿媳。
罗新婷自从1984年与丈夫结婚以来,一直就把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孝顺,而且一做就是整整26年。她的公公、婆婆身体不好,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常年需要专人照顾。她每天悉心照顾二老的生活起居,给婆婆梳头、洗脚,为公公买药、做饭。刚结婚时,家里生活很困难,她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把从自己手里辛苦积攒下来的钱全花在了给二老购买药品和滋补食品上。2007年,她唯一的妯娌去世,照顾公婆的重担更是压在她一人肩上。她对二老更加关心,冷了加衣服,热了拿扇子,一日三餐都要变着花样做公婆爱吃的饭菜。公婆身体虚弱,每次有个头疼脑热,她都比自己生病还着急,拿药喂药,打针输液,一趟趟的跑诊所、上医院。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二老生活得有滋有味,经常对人念叨:“我家儿媳比姑娘儿子都好,没有她的照顾,我俩根本不可能活到今天。”近几年,公公的心脑血管病越来越严重,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每天,罗新婷都要把饭菜做好,端到公公的床前,一口一口的喂饭、喂水、喂药,擦嘴洗脸。在她的照顾下,老人身体日益好转,精神上也不再苦闷,经常能听到老人开心的笑声。
二十六年来,正如罗新婷在日记里写道的:无论儿子闺女还是儿媳,都应该把孝敬老人放在做人的第一位,能在这方面做点事,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八、刘文武助人为乐事迹材料
刘文武,男,44岁,党员,平山县圣地有限公司董事长。14年来,他免费接送宅北乡南北滚龙沟村孩子上学、回家,累计达20余万人次。
1996年春天,刘文武承包了南滚龙沟至石家庄客运专线,开始跑长途客运。当时,南滚龙沟村里小学只有3个年级,4年级以上就得到5公里外的宅北村上学。看到30多个孩子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走一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就提出免费接送孩子。这样,每天早上5时30分,刘文武的车就会准时出现在村口,接孩子们上学;下午5时,从石家庄返回后,停在宅北村学校门口,等着孩子们放学。他这一干就是14年。09年12月份,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和燕赵晚报等多家媒体均对刘文武免费接送孩子上学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九、胡为莲助人为乐事迹材料
胡为莲,女,54岁,党员,宅北乡退休干部。2005年,她经“希望将军”赵渭忠介绍开始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每年1000元,连续资助4年的付出,这位大学生已于胡为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逢佳节都会向她问好。她的丈夫高建平没有工作,在家务农,全家开销就指望她的那点工资,再加上女儿上学支出很大,她家经济并不富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又经赵渭忠将军联系,又同贵州省松桃县牛郎镇格老村小学的龙星、吴正国、田志叶、田丽芬四名苗族小学生结成对子,资助他们1000元。
说起资助四个小学生,胡为莲全家都很高兴,女儿说:我又多了2个弟弟和2个妹妹,胡为莲做的每一件事情,社会上都对她产生好评。四名小学生经常给她汇报成绩,并给他们家邮来一面鲜红的锦旗和几位小朋友合影的照片,胡为莲将这份珍贵的礼物悬挂在文雅的客厅里,看着照片上面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她如此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一股暖流便涌上心头,她与孩子们结下了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目前,她正资助着四名小学生,每年资助每位学生1000元。
十、李振英诚实守信事迹材料
李振英,女,41岁,群众,平山县蓝天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改革开放以来,她伴着改革的东风,生意由一个小书摊发展到一个商场,业务由单纯的卖书发展到食品、百货、家电、手机以及期货、股票代理;安排下岗失业人员180人,每年给国家纳税68万元。近年来,蓝天商业楼以诚信经营为手段,社会知名度、信誉度得到了不断提高,连续七年荣获省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无假冒商品经营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李振英本人也被评为县“十大杰出女性”和“市人大代表”。
为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他们实行了岗位责任制,主抓的负责人和各经营部门负责人都与公司签订了诚信创建工作责任状和产品质量问题“三包”承诺书,食品安全责任书。在经营过程中,他们首先是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组织好一支诚信经营的团队。二是定好位,抓好细分市场。三是严把商品质量关,组织好货源,优中选优。四是讲诚信,强化服务。蓝天商业大楼在平山的知名度,信誉度得到了提升。
④ 被拐女成“最美乡村女教师"这是“感动“还是耻辱
在《燕赵都市报》这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里,记者祁胜勇用匪夷所思的逻辑,轻描淡写地跳过妇女郜艳敏痛苦而耻辱的被拐经历,转而赞美她的“大爱”:
原文如下:
1994年初夏,18岁的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被人以介绍工作哄骗,落入两个女人贩子圈套,后被转卖、被人凌辱,再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卖给了一个比她大6岁的不识字的羊倌。她曾多次自杀、逃跑,但都没有成功。
村里有个破败的小学校,但因为条件太艰苦,老师们来了都呆不住。1995年,村里没有了老师,村里的孩子们面临失学,乡中心校马校长在村干部的 带领下找到郜艳敏这个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人。虽然工资每月只有200元,而且放假的几个月没有工资,但马校长一次一次上门来,甚至家长领着孩子们也来找, 孩子们说,老师你教教我们识字吧!看着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睛,郜艳敏心软了,就答应下来,成了一名代课教师,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不再重复放羊买媳妇的命 运。
村里买来的媳妇走了大半,为了孩子们她留下来
下岸村偏僻、穷,400多口人的村庄,前些年从外地买来的媳妇就有三十多个。
许多媳妇跑掉了,包括郜艳敏婆家的二嫂。郜艳敏的生活也不如意,丈夫因为她是买来的媳妇,常喝醉了酒打她,她万分痛苦,但几次都没有逃出村口窄窄的羊肠山路。
她选择了当老师,还有一个理由,村里好多买来的媳妇跑了,丢下了七八个没娘的孩子,这些孩子没有了娘,不能再没有学上。
从此后,下岸村一二年级的适龄孩子没有一个失学,有不上学的,郜艳敏就耐心地一趟一趟找家长,把他们找回来。
最早几年,每月只有200元钱工资,她还要挤出钱来给几个特困的孩子买学习用品,学校里没有图书,她翻山赶集,去集市上的书摊上买回旧的《读者》等杂志图书。
除了规定的文化课,她一个人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虽然体育课是踢毽子、跳绳,做游戏,虽然音乐课是她教唱自己记忆里的歌曲,虽然美术课是在黑板上画花草动物,但她给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陶冶着他们的情操。
郜艳敏开始的教学生涯,教教停停,因为生女儿、儿子,中断了几年。从2001年起,她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间断过,一个人撑起一个教学点,十几年中,下岸村小学的成绩一直处于整个学区中上水平,尽管她只有初中毕业。
乡亲们都感激她,没有人再轻蔑“这个媳妇是买来的”,村人都尊敬地称她:“郜老师”。
就这样,她在这里扎下根来,用一颗善良的心,回报带给她屈辱痛苦的山村。后来看着村里又有买来的媳妇走了,她再也没有动心,她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了。
下岸村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年7月10日暑假前,县、镇干部在下岸村站岗40多天,阻挡前来采访郜艳敏的媒体记者。这期间,除了去山外邮局取包 裹,郜艳敏不能随便离开下岸村。9月份暑假结束开学后,辉灵中心小学向下岸村教学点终于派来另一位女教师和郜艳敏共同工作,不过她的主要任务之一却是注意 来访的记者,及时向镇里报告。
得知女儿被拐卖到河北山村做媳妇后,郜艳敏的父母就躺在炕上,整天不动。一年后,郜艳敏获准和丈夫一起回到家里。她问父母:“我能不能不回去了?”她抱着很大的希望,不想走了,但她等来的是父母艰难而尴尬的回答。
“父母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无论你走哪条路,我们都会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 了。我说,我们可以还他的钱。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另外,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 对象就难了……”
一个“痛苦”,一个“屈辱”,就写完了郜艳敏被拐受虐受家暴的经历。这篇报道没有深挖拐卖妇女儿童背后的政府不力和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没有探讨为什么农村的教育条件如此恶劣以及如何改善,只一个劲儿地歌颂郜艳敏的高尚人格,歌颂她的伟大。从这篇报道里只读到一个信息:“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这样的人”是指,被拐被家暴被虐待的受害人,看到乡村教育需要自己,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宽恕,投身“大爱”事业。
看完这些,网友们纷纷表示“气炸了”:
@八卦_我实在是太CJ了:光标题就让我震惊了。。。不是针对这个菇凉,但这篇文章传达什么破价值观啊?
@Y-oK-i:写这篇文章的人知道拐卖妇女是刑事犯罪吗?
@空欢喜96kh:所以这是在告诉大家拐卖妇女要挑读过书的吗?这样还可以节约村子里读不起书是吧,不要发这种东西出来毁三观。
@夏目家的小诗哥: 真不容易 拐卖妇女这么恶心的一件事里都能找到唯一的一个感动点来宣扬歌颂
@女王C-cup:这个故事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一滩血污里也要提炼感动,这样做的人心中既无真正的同情,也无半点公义。我不禁会这样想,如何去忽略一个女性的人权,把她神化就够了。多少伟大的化身背后,全是罪恶。
…………
郜艳敏的故事有如此多的惨烈和蹊跷,都被报道的作者放过了。例如,郜艳敏曾经多次自杀、报道中提到村里有很多被拐妇女、郜艳敏曾经遭受家暴……
然而记者怎么会停留在这些藏着血泪的无关紧要的地方呢,他的目的是要歌颂郜艳敏的原谅、放下、乃至大爱。而这些歌颂往往只会让人觉得郜艳敏很可怜,整个村子的厌女症很严重,把妇女当做物品对待。
乡亲们都感激她,没有人再轻蔑‘这个媳妇是买来的’,村人都尊敬地称她:‘郜老师’。
丈夫已经知道妻子是个受社会尊敬的“名人”,已经不敢打她了。
她受过委屈,因为她暴露了当地教育等方面的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接受过无数的掌声和赞誉,因为她的大爱,以德报怨,展示了一个最美乡村女教师的传奇形象。
成名后,她成了这个小山村的灵魂人物,她是乡亲们心中的指望。
与记者的逻辑同样匪夷所思的还有当地的村干部。这篇文章也提到,郜艳敏的故事最初是2006年由《燕赵都市报》报道,引起外界巨大反响后当选了“感动河北人物”,“事迹”被拍成电影,被村干部当做“模范人物”,后来还入了党。
⑤ 女教师独守山村小学3年,是什么让她一直在坚持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教师的队伍中,有很多的老师,他们教书育人的事迹,都让人非常的感动。尤其对于那些支教的老师来讲,在山村里一待就是好多年,也有些老师,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在江西婺源,就有这样一位女教师,自己独守山村小学三年时间;而她所教授的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学生。除了要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以外,还需要负责学生中午的伙食,还承担了半个家长的责任。
我想这也是老师,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如同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孩子。
⑥ 乡村教师(节选)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歌颂了什么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 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 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8. 文中画线句“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
9.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即一方面银河系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②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③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笔,表现了悲壮的英雄主义主题。
9. ①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②知恩感恩:孩子们为老师烧香烧纸,围在床前以及哭着记住牛顿三大定律可见孩子们感恩于老师的付出。③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④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说法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可知,小说表现的应该是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歌颂了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承发展中的功绩,引发的应是读者的崇敬之情,如小说的最后一段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怀念之情,所以选项中所说的“深深的同情”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这句话一方面是说文中的山村小学正好在碳基舰队的探测点上,另一方面是说在这山村小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正进行知识文明的传承,如果说前一个发生的地点在天上,那么后一个就是在地上,而划线句把这两个故事巧妙地连接到一起,把天上和地下两个时空连接到一处,构思显得极为巧妙;因为碳基舰队的检测波覆盖了这所山村小学,而病重的教师正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巧妙地引出了该星球被判定为3C级以上文明的故事情节;从下文来看,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本是把奇点炸弹对准地球,后来因为发现3C文明而转移目标,而3C文明就是通过老师对孩子的授课传递出来的,划线句交代碳基舰队的检测波覆盖的圆心就在这山村小学也就为下文师生拯救地球埋下了伏笔,歌颂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承发展中的功绩。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从句子的本身意思理解出发,从结构、内容、主题等角度作答,主要是构思巧妙,制造悬念,突出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涵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探究作品的人文精神需要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中,考生可以先从主人公李老师的角度分析,李老师作为教师,他在困境中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知识、良知和师德来传承文明,坚守作为教师的使命,李老师坚守的毅力和奉献的精神是考生要抓住的一个关键点;还可以碳基舰队的角度分析,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的时候,发现3C文明因而放过地球,这展现出对文明的尊重;最后还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探究,李老师去世之后,孩子们给老师造了一座新坟,体现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由此可知,考生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概括小说的人文精神:坚守使命;尊重文明;敬仰崇高。
【点睛】解答句段作用类题目,重点从以下几个角度把握。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形成对比(反衬) , 照应……;中间段一般是承上启下,结尾段一般呼应上文和标题。
⑦ 为什么被拐卖的女孩子基本都跑不掉
我讲一个,我姨夫的哥哥家,也不是很穷,就是住在在大山上,没几户人家,结婚生小孩,结果两胎都是女儿,二女儿还有病,就把她扔了,扔了啊!!扔在很远的山地里。很多年后我去姨夫家玩儿,看到他哥哥家的大女儿,就感觉好眼熟,怎么和我家这边的一个小女孩那么像,我家这边这个小女儿家特别穷,家家都是楼房就他家是茅草屋,地板都是土,一个眼睛有问题骨瘦如材的爸爸和一个疯疯癫癫讲不清话的妈妈,还有一个眼睛也是有问题的弟弟,后来我就问我妈,才知道他们家捡回了当年被扔的那个小女孩,刚捡到的时候小姑娘得了沙眼,还有一身的脓疮,傻媳妇也不知道怎么办就用奶水滴她的眼睛,就这样居然救活了,长大以后傻媳妇不见了踪影,只剩一个爹,不太讲话,媳妇儿也不知道怎么了总是见不着人,四十多岁感觉行动很难了,我爸是工头看他可怜叫他帮忙做点简单的活儿,每个月能给他两千到三千来块,生活是不成问题的,还能供她女儿上学,直到后来他儿子在公路边玩儿又出车祸,我亲眼看见的一只脚都断了只剩一点皮子连着,司机没有逃跑认他做好干儿子出了医药费还给他家买了很多家电,生活终于有所好转。小姑娘的亲生母亲又生了个儿子,一家人都住在昆明打工白白胖胖的又建了小洋房,肯定知道女儿被我们镇上一家人捡到了,但就是看都不去看一眼。后来这个母亲得了绝症,本来一百五十多斤的一下子骨瘦如材,觉得命不久了想见她一面,小姑娘也不会搭理,现在在外面打工,偶尔回来看看养父,他弟弟我们都没见着了。家里貌似只剩这个身心有问题的老爹。我没问我爸,不知道还雇佣着他没有~~~~~
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前的一篇报道会重新发酵。女大学生被拐深山后被糟蹋 场面脸红。
7月28日,这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网友翻出,引发巨大争议。
河南姑娘郜艳敏也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她在21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
真的好恐怖啊。。。。。。
⑧ 乡下教书老师教书,为什么有时老教错
曾不止一次听过教师同行们说过这样的话:“小时候总梦想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当教师,可等我做了多年的教师后,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够早日离开这个岗位。”农村的青年教师们在谈起自己目前的处境,总会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也是一位坚守在农村的教师,虽然我处的环境相对来说还算好点,但在我的周围,和我一同进入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很多人已经转行了。有的去外地做生意,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考上了公务员,还有的在学校旁边开起了饭馆。从热爱教育到逃离教育,一些乡村教师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也很无奈。
山村教师的“苦行僧”生活
中国教师里最苦的要算山村小学的教师了,由于农村人居分散,山村小学大多地处偏远,规模很少,条件极其简陋。也许我们都从电视中看到过山村小学的情形:墙体斑驳的平房里,狭小的教师宿舍一间挨着一间,走进去,屋内刚好够摆下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张书桌,如果要上厕所,得走上几十米,直通化粪池的蹲坑臭味扑鼻不说,厕所还四面透风、屋顶漏雨。由于宿舍少,一些分不到宿舍的老师还要住在教室隔开的小房间里。
我亲眼目睹到,很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子们,提着行李兴冲冲地赶到村小报到时,眼前的景象将他们之前所有的理想和热情都击碎了,这就是自己即将要实现教师梦想的地方吗?他们仿佛从光鲜绚丽的大学校园来到了非洲的“难民窟”,他们觉得人生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
颇为讽刺的是,现在很多领导经常会把一些“不听话”的老师调到村校去教书,以示惩罚,因为在老师们看来“调到村里去,就像去‘充军”,从此要过上“苦行僧”的生活。
娶媳妇是农村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措施的出台,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农民都盖起了三层小楼,唯独乡村学校依旧破难不堪,在那些贴着瓷砖的崭新小楼的映衬下,一些村校好像成了乡村发展被遗忘的角落。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不是实行绩效工资了吗?没错,实行绩效工资后,农村教师大多也能拿到千多块钱的月薪,但这点钱在高消费、高物价的市场环境下,实在不足以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生场大病,老师就会处于负债境地,如果说还想攒钱买房,只能是一种奢望。
对农村教师们来说,真正的老大难问题是成家立业。尽管农村男教师也有着国家正式编制,是吃公家饭的人,但也无法获得女孩的青睐。现在的女孩都很现实,同是教师的女教师是根本不会考虑嫁给教师同行的,她们都希望能嫁一个公务员,过上体面的生活。即使是没有工作的农村女孩,她们认为“村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盖楼房了,你们还住这种泥房,我是不会嫁给老师的。”现实的残酷让男老师们感到屈辱和辛酸。
农村教师失去最基本的尊严
随着中专生取消分配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显现,“读书无用论”再一次在农村蔓延,农村很多人不愿送孩子去读书,很多农村孩子早早辍学,到外打工去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是家长求着老师管教好孩子,现在倒过来了,老师要求着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来读书。
这样普九把一些家长和学生“普”上了天,学生犯错误老师只能一味地“轻言细语”教育,导致他们越来越“猖狂”地跟老师作对,有时连正常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开展。
让农村教师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在一些特别顽劣的孩子面前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即使违纪,一个月不来学校,学校也没有办法按纪律处分他。课堂上,学生可以打老师,但老师却不能动他,除非学生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我曾亲眼目睹,一个教师因在课堂上批评一个调皮的学生,学生丝毫没把老师放在眼里,当面辱骂该教师,教师一时气急推了学生一下,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这个学生的家长闻讯,率领七大姑八大姨拿着武器气汹汹冲到学校,将这位老师暴打一顿。
既然无力改变现状,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吧。这是很多农村教师的一种想法,当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时,于是就干脆选择了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还有一部分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进城,甚至不择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早日脱离农村。
也许我们现在太多的关注都给了学生,而农村教师却往往被忽略了。我真的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难处,让他们都能够安心留在农村教书。
廖小利正参加新浪十大草根名博评选,请帮忙
⑨ 云上学堂观后感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两个平凡人的普通生活深深的打动了我,《云上学堂》还原了一对普通的山村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真实事迹。作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对“悬崖夫妻”和那所来之不易的“云上学堂”的真实故事感动了整个中国。
那是中国西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梯子,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
那是一所已经停课10多年的山村小学。然而一对执着追求的夫妻,毅然放弃了城镇待遇选择了那里。让人为之感动的是,19年! 19年的清贫与付出,19年的操劳与坚守,把知识的种子播在了彝寨,为村民架起了“云梯”,为那里的孩子们铺就一条走出彝寨的“云中之路”。一个人短时间的坚守或许不难,可困境中十九年的坚守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人生又有多少个十九年?一对山村夫妻教师做到了!白天上课,晚上油灯下批改作业,点点灯光,温暖了人心,照亮了人前进的道路。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改建教室、平整校园、购买国旗,让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山寨上空飘扬。
看完影片及其真实故事,还有一种感觉是温暖,像是一杯能温暖人心的香茗。两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山村教师,用自己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爱,人与自然之间的依存与和谐。是他们的行动和那个“干到爬不动为止”的心愿,温暖了孩子们,温暖了我们,温暖了偏远山区的教育。有一首歌这样唱到,“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荫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他们就是那一棵棵参天大树,没有绿色的原野,却依旧能够播下希望的种子;没有宽敞的教室、完善的教育设施,却依旧能够托起“明天的太阳”一批批的走出山寨;瘦弱的肩膀,为峡谷山巅的孩子们架起一座通往美好未来的天梯;无私的大爱,给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他们用自己辛劳的努力与平实的梦想,收获着孩子的笑靥与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以他们为代表的山村教师克难历艰,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作为普通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高尚情怀,这些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所在!他们一如既往的坚守心中的那片精神家园,他们的至真至纯,体现的不正是强烈的民族使命感!谁不说那遥远的地方也正是一片希望的田野,一片美丽的田野!
当我们偶尔驻足、停留的片刻,想想那遥远地方朗朗的读书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为他们所钦佩的时侯,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想想自己该更好的立足本职做些什么呢?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干部,我们需要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呢?学习他们的坚守和无怨无悔,把自己的知识、青春与热情一点点的编织进祖国的航天测控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成绩。学习他们的真诚,忠实履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他们的甘于奉献,不畏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科学发展观。
雪灾战胜了!奥运梦圆了!震后家园重建了!新中国60年光荣与梦想,真切的祝福亲爱的祖国“希望在,明天会更好!”。。。。
⑩ 女教师独守山村小学3年,她究竟抱着怎样的决心
江西婺源、珍珠山乡、虹潭小学 、吴南燕老师,四个简简单单的词语串联成了吴老师坚守村小,兢兢业业,献身教育事业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而支撑她坚持下来的,就是把知识和爱传播给每一个孩子的决心。
吴南燕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于孩子热爱,让她在虹潭小学一干就是三年,可能她还要继续干下去,这都离不开她传播知识和爱的决心。都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是对于某些孩子来说,他们从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了缩小教育资源不平衡,许多向吴南燕老师一样的人民教师奋斗在村小的教学一线上,他们克服了恶劣的教学环境,秉持着向孩子们传播知识、传播爱的决心,一干就是一辈子,他们是一群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