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传媒坚守原则

传媒坚守原则

发布时间: 2021-01-30 08:34:36

A. 新闻报道中坚持核实原则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市场的成熟与活跃,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改观。但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原则却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报道也开始频繁出现。失实报道不仅引发了种种纠纷,也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想正确行使好记者所肩负的神圣职责,我们又将如何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感受,在这里做一下浅析。 一、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事实或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它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事实的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也才能够全部展现出来;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才可能到达什么程度”① 在新闻理论界,“真实性”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但它同时是一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一般认为新闻中“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新闻中的每一个具体事例(事件)必须合乎客观事实,二是对每一种大众传播来说,要求连续不断的新闻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景,也就是说新闻真实在于不仅仅是客观事实,它必须是一个价值真实。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传媒公信力形成的根本基础。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第一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操作规范。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是新闻报道真实可信的保证。 新闻报道要真实,似乎是一件无可争辩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实际新闻工作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往往也正在于此。新闻的失实即使是在信息传播已经如此发达,媒体行业已经如此现代化的今天,仍然是威胁新闻生命的第一杀手。 二、产生新闻失实的原因 新闻事实的本原始终是固有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之所以会成为假新闻,是因为观照者后期的错误失实的价值判断的手段加工而造成的。同理,能真实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的真新闻的本原也同样是客观实在。由此不难看出,真新闻具有真实性;假新闻不具有真实性;真新闻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假新闻同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客观根源。 然而,作为“社会了望者”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还不仅仅是保证对一个新闻事件或一则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各个新闻要素的报道要真实,他们还必须承担向受众真实反映其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变化和本质性变化的任务。这是一个更高的工作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受众关注的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的发生,严重地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其主要表现有: 1、新闻工作者缺乏调查研究的作风。2、对材料缺乏认真核实和斟酌。3、偏听偏信,主观武断。4、捕风捉影,道听途说。5、夸大渲染,牵强附会。 由于客观环境变化状态呈现的复杂性,新闻工作者本身的职业能力制约,各种社会因素的复杂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对于今天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1、传媒市场化和商业利益的驱使 在社会转型时期,传媒业面临着商业利益的挑战。传媒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市场。市场经济发展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当新闻行业本身还没有建立成熟完善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这样的媒体行业在初次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和筛选的时候,为了获得市场和商业利益,把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抛诸脑后,一味地迎合大众,取悦大众,用煽情手法处理新闻、“策划”新闻,甚至制造假新闻的现象在世界新闻发展历史过程中也是有前车之鉴的。虽然我国新闻业的“媚俗化”倾向不能和“黄色新闻”完全划上等号,但是当前一些媒体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追求轰动效应,大肆渲染“星、腥、性”,盲目追逐报道热点和炒作新闻的做法是与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以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的。新闻媒体需要竞争,但竞争要符合市场规则和社会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果盲目地实行经济效益为先的原则,整个新闻行业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2、媒体和记者角色转型的冲突 我国的新闻媒体在很长的时期内主要被视为党政机关的一个部门,发挥着宣传喉舌的职能。这种职能无形中给原本应该是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披上了“权力”的外衣,给一些媒体的记者赋予了“官记者”的地位。同时,我国记者的生存状况也使得一些记者面对新闻责任与现实生活的权衡时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国报纸媒体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党报记者,一类是都市报记者。前者在工作必须遵守严格的制度规定,而后者在工作中则不得不受到编辑部、广告商、市场发行的压力。其实,当新闻记者接受了对方的“赞助费”也就放弃了对它的监督权和批评权。当媒体多次该报道的事实没有报道,不该报道的事情却大肆鼓吹炒作的时候,媒体就丧失了在公众中的公信力。 3、缺乏有效监督执行机制 目前,我国传媒业不是缺少法规的约束,虽然没有成文的“新闻法”,但是还是有相关的规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自1991年1月19日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一致讨论通过,经过1994年和1997年两次修改,已成为较详细完整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但是,在许多编辑和记者的眼中,该《准则》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在这一领域,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尽管早在1991年就有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但是一次全国性的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新闻工作不知道它的存在,当然也就谈不上遵循它了。一个健全而有效的自律机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准则,这是当前我国传媒界亟需解决的。”⑤ 三、当前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关键 “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新闻采编人员要发扬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⑦新闻有没有社会价值,关键是看它有没有真实性,真实是检验新闻的主要标准之一。新闻作为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具,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所以,必须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马克思认为,记者应该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应该“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就指出了判断新闻报道具体事实程度的依据。⑧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要清理真实、新闻、政治三者之间关系。 出于各种狭隘的考虑,传媒不能真实地报告事实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一种痼疾。胡锦涛同志就这个问题谈到:“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要切实改进文风,写文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八股习气。”⑨ 事实是新闻的本质,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形式;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按照事实和新闻之间这种严格的主次逻辑办事,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如果颠倒了这种关系,必然会出现报道失真的现象,从而破坏新闻工作的根基。颠倒这种关系,不尊重事实,造成报道失实,就会给党的新闻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有些部门和单位往往事情还没发生,新闻已出去了;计划尚未执行,报道说已做了,闹出笑话甚至政治问题来,这些深刻的教训我们应该认真汲取并彻底改正,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办法加以改善: 第一个办法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第二点,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第三,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四个解决办法就是让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取信于民,加强队伍的建设。

B. 如何遵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取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突破底线,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也逐渐的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该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记者 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
道德,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规范,它虽然没有确定的形式但是却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它的底线在哪里呢一则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真实,这是他的命脉所在。然而对新闻绝对的尊重,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必须要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也同样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此之前,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危害
1、媒体因逐利而堕落
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许多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基本取向是取悦大众,愚弄大众,用煽情的手法来处理新闻,制造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藐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和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刺激。其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渲染淫秽色情
近年来新创刊的体育类报刊或综合类报刊,纷纷走上了娱乐化道路。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过于严重,甚至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色{学}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轰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媒介别有企图的将非新闻炒成新闻,将一般新闻炒成热点新闻,目的不外乎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或从被报道者那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炒新闻的代价是媒介对提供赞助者所作的回报。炒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媒介所需要的新闻,这主要包括各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明星,大腕,大款的新闻,普通人的新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种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闻,被炒者希冀获得广告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获取名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类新闻,都侵犯了受众利益,违背了媒介道德。
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为读者(观众,听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2、 社会公器变成了私人表达空间
一些报刊成了少数记者,编者垄断的阵地,具有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倾向。如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度,虽然毁誉参半,但作为内地的第一部大型武侠片,能有众多观众参与品评,说明它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者竟与网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舆论宣传上有意制造负面影响。如某家报纸记者,在该剧开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连三天制造舆论,先验地武断《笑》剧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演员是一律被灭,有的是被灭得体无完肤。3月26日该剧开播的那天,还是这家报纸,竟然诅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众多金庸小说爱好者的祭日。该报记者甚至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央视版《笑傲江湖》变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铸造善良品格的出发点,富有同情心会使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并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作为负有引导舆论众人的新闻传媒,如果为了商业利益失去起码的同情心,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心智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这种用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悲惨事件在中国传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闻传媒连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伦理底线都不能坚守,如何去引导教育大众。
4、新闻内部腐败现象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社会的支配力量和腐蚀力量极大,极易掀起疯狂的拜金主义潮流,政府对此又难直接干预,必须借助于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加以制约。但是部分中国新闻媒介不仅没有担负起这种制约力量,甚至直接参与商界竞争,利用起特殊地位,毫无约束地滥用权利,谋取私利。在新闻媒介最主要体现在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了实惠。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这是有偿新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个人根据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
(2)出卖版面 是新闻机构用一定的报纸版面或一定的节目时间,刊播由买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新闻报道内容,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
(3)转让报号 通过转让报号来达到经济创收的这种做法,把有偿新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比如说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比如说在战争时期美国的新闻界居然可以炮制新闻。南联盟的万人坑,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假新闻;伊拉克杀婴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2)经济因素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当前不少媒体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丑闻。因为记者悄悄收下了金矿主送来的诸如金元宝等昂贵礼品。
(3)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乏,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们的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也很难起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对道德自律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尤其在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市场的浮躁,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冲撞,使得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保障舆论监督的同时,爆出了多起从业人员以新闻传媒话语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职业丑闻,使新闻腐败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再次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谴责也好,公约也罢,其目的不仅是给记者划下一条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且也是为了将媒体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某种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也可能变得压迫人和剥夺人。因此,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其中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当然丝毫松懈不得;同时,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
要想彻底解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有了强有力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才能明确地界定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违背了新闻道德,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促成新闻道德自律的顺利实现。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关。加之新闻道德自律没有明确的、合适的前车可以借鉴,只能自己不断地探索,理论准备不足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4)、新闻记者自身因素
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虚假乃新闻之大忌,五个W、一切细节、数据、引语、场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实。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记者行为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既是我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自身业务不熟练,对某个专业知识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时效性,追求轰动效果,在采访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核实细节情况,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夸大事实真相,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载,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尤其现在互联网应用到新闻媒介,网上信息比较泛滥,也缺乏严格的把关,有些记者根据论坛中消息未经核实就将其转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领工资标准记者根据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加工转载,最后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给挂上了。
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这一因素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5)受众因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自身因素,但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认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其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了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因为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受众,在一个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由于受众在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受众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不加辨别的相信媒体,并且大肆宣传,跟风。尤其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诸多虚假信息的冲击更是让受众措不及手,难以招架。
另外就是记者为了满足受众好奇心,迎合某些受众猎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现在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有些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等,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众提高了自身的鉴别水平和解读能力,不给记者以愚昧自己的机会,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闻报道,也许就不会有记者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
二、 怎样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一再的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党的喉舌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抵制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纸箱馅包子的主要负责人訾某充其量只是个无良记者,清理出门户即可。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坦率地说,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訾北佳们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会让他们做起纸馅包子来有恃无恐。会计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的新闻造假行为却可以逍遥法外,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立法作为他律,能更好地与新闻自律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在新闻自律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但这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规范,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只有与新闻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西方,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1)受众监督
新闻受众依法对新闻进行监督,这并非新闻管理机关和新闻社会监督组织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种完全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新闻受众这种自发行为主要来自:第一,新闻受众对自己接受真实新闻信息的权利加强了认识;第二,新闻受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这一切皆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新闻受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因此,社会越发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质越高,新闻受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强,那么,对新闻的监督行为也就越自觉。
要让受众控制真正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想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
(2)组织舆论监督
加强媒体相互监督,要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毕竟同行之间更了解内情。《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新闻造假的揭发的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圣安东尼奥快报》向《时报》投诉杰森剽窃他们的报道,可说同行的投诉监督拉开了杰森造假新闻时间的调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可以稳妥高效地保证媒体在职业水准方面避免出现偏差。新闻界同行内部可以成立类似于媒介道德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这一组织除了规定一些新闻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细则并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可以对媒介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比,最后落实到评级,评奖,评比等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中。
可以成立新闻协会或新闻委员会等诸如此类名字的专业协会,它主要由新闻界人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务是受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及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等,并办有一些专业性的新闻批评杂志,定期对媒体从业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比如在美国出版的《补瑞尔内容》月刊,就专门褒贬新闻记者们在采访与报道方面的错误与成就,并从新闻道德教育及新闻专业注意的高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们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媒体周围的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去伪存真。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这一点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经存在。具体表现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通讯文体、学校的小记者团、学报学刊、红领巾电视台、文体活动团体等等。但是这与媒体素养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在大学,以新闻和传播专业教育为基础,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广泛开展;在中小学,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夏令营、团队活动中增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推广,将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与其它音乐、舞蹈等课外艺术活动放在一起进行;利用学生媒体进行宣传和培训,让青少年广泛接触到媒体知识。
其次,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大众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比如定期组织读者参观编辑部,播放有关媒体内容制作的电视节目,利用公益广告进行简单的媒体知识普及等等。媒体还可以与大学联手,开办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讨论会。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媒体素养教材,以小册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门,如工会,居委会发放,或者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座谈。
总之,在我国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有很多方法可循,而且,我国媒体有充分的优势和理由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为媒体自身走过转型期后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培养成熟稳定的受众做一些基础工作。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闻界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想净化媒介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新闻工作者,政府,及受众,三方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诚信,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提升媒介的地位,为媒介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彦堂.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公黎艳.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J].新闻传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略谈[J].新闻世界.2010(3)
[4]《传播与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5] ②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卫东:《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窗》,2009年第2期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深的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给我鼓励的人。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年的在外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C. 传媒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

秉承和坚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彰显“社会公器”的价值归宿、“舆论监督”的现实意义,不虚美、不隐恶、不夸张、不炒作,谨守传媒人职业规范,良好自律。

D. 求论述题:论述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坚持真实性原则的意义。给些参考资料

(1)真实性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础和生命
政府公共关系的本源和基础就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离容开了事实,政府公共关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不尊重事实,甚至脱离和歪曲事实,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基础,也就谈不上开展政府公共关系。
(2)真实性是政府和公共关系信誉和力量的根本条件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只有靠讲真话、办实事,把政府的真实情况对公众作客观的宣传,才能真正取信于公众,才能在公众中树立起政府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才会有力量。
(3)讲真话才能搞好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政府部门因向新闻机构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而造成新闻报道的失实,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欺骗了公众,而且也因此损害了这家新闻机构的声誉,招致其与提供信息的组织关系的恶化。因此,政府与新闻媒介之间都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保证信息准确无误为纽带,来联结双方的关系,维护和发展双方的声誉。
第五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正解! 给分吧!

E. 如何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市场的成熟与活跃,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改观。但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原则却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报道也开始频繁出现。失实报道不仅引发了种种纠纷,也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想正确行使好记者所肩负的神圣职责,我们又将如何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感受,在这里做一下浅析。
一、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事实或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它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事实的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也才能够全部展现出来;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才可能到达什么程度”①
在新闻理论界,“真实性”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但它同时是一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一般认为新闻中“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新闻中的每一个具体事例(事件)必须合乎客观事实,二是对每一种大众传播来说,要求连续不断的新闻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景,也就是说新闻真实在于不仅仅是客观事实,它必须是一个价值真实。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传媒公信力形成的根本基础。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第一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操作规范。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是新闻报道真实可信的保证。
新闻报道要真实,似乎是一件无可争辩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实际新闻工作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往往也正在于此。新闻的失实即使是在信息传播已经如此发达,媒体行业已经如此现代化的今天,仍然是威胁新闻生命的第一杀手。
二、产生新闻失实的原因
新闻事实的本原始终是固有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之所以会成为假新闻,是因为观照者后期的错误失实的价值判断的手段加工而造成的。同理,能真实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的真新闻的本原也同样是客观实在。由此不难看出,真新闻具有真实性;假新闻不具有真实性;真新闻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假新闻同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客观根源。
然而,作为“社会了望者”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还不仅仅是保证对一个新闻事件或一则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各个新闻要素的报道要真实,他们还必须承担向受众真实反映其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变化和本质性变化的任务。这是一个更高的工作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受众关注的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的发生,严重地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其主要表现有:
1、新闻工作者缺乏调查研究的作风。2、对材料缺乏认真核实和斟酌。3、偏听偏信,主观武断。4、捕风捉影,道听途说。5、夸大渲染,牵强附会。
由于客观环境变化状态呈现的复杂性,新闻工作者本身的职业能力制约,各种社会因素的复杂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对于今天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1、传媒市场化和商业利益的驱使
在社会转型时期,传媒业面临着商业利益的挑战。传媒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市场。市场经济发展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当新闻行业本身还没有建立成熟完善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这样的媒体行业在初次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和筛选的时候,为了获得市场和商业利益,把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抛诸脑后,一味地迎合大众,取悦大众,用煽情手法处理新闻、“策划”新闻,甚至制造假新闻的现象在世界新闻发展历史过程中也是有前车之鉴的。虽然我国新闻业的“媚俗化”倾向不能和“黄色新闻”完全划上等号,但是当前一些媒体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追求轰动效应,大肆渲染“星、腥、性”,盲目追逐报道热点和炒作新闻的做法是与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以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的。新闻媒体需要竞争,但竞争要符合市场规则和社会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果盲目地实行经济效益为先的原则,整个新闻行业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2、媒体和记者角色转型的冲突
我国的新闻媒体在很长的时期内主要被视为党政机关的一个部门,发挥着宣传喉舌的职能。这种职能无形中给原本应该是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披上了“权力”的外衣,给一些媒体的记者赋予了“官记者”的地位。同时,我国记者的生存状况也使得一些记者面对新闻责任与现实生活的权衡时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国报纸媒体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党报记者,一类是都市报记者。前者在工作必须遵守严格的制度规定,而后者在工作中则不得不受到编辑部、广告商、市场发行的压力。其实,当新闻记者接受了对方的“赞助费”也就放弃了对它的监督权和批评权。当媒体多次该报道的事实没有报道,不该报道的事情却大肆鼓吹炒作的时候,媒体就丧失了在公众中的公信力。
3、缺乏有效监督执行机制
目前,我国传媒业不是缺少法规的约束,虽然没有成文的“新闻法”,但是还是有相关的规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自1991年1月19日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一致讨论通过,经过1994年和1997年两次修改,已成为较详细完整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但是,在许多编辑和记者的眼中,该《准则》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在这一领域,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尽管早在1991年就有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但是一次全国性的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新闻工作不知道它的存在,当然也就谈不上遵循它了。一个健全而有效的自律机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准则,这是当前我国传媒界亟需解决的。”⑤
三、当前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关键
“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新闻采编人员要发扬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⑦新闻有没有社会价值,关键是看它有没有真实性,真实是检验新闻的主要标准之一。新闻作为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具,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所以,必须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马克思认为,记者应该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应该“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就指出了判断新闻报道具体事实程度的依据。⑧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要清理真实、新闻、政治三者之间关系。
出于各种狭隘的考虑,传媒不能真实地报告事实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一种痼疾。胡锦涛同志就这个问题谈到:“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要切实改进文风,写文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八股习气。”⑨
事实是新闻的本质,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形式;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按照事实和新闻之间这种严格的主次逻辑办事,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如果颠倒了这种关系,必然会出现报道失真的现象,从而破坏新闻工作的根基。颠倒这种关系,不尊重事实,造成报道失实,就会给党的新闻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有些部门和单位往往事情还没发生,新闻已出去了;计划尚未执行,报道说已做了,闹出笑话甚至政治问题来,这些深刻的教训我们应该认真汲取并彻底改正,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办法加以改善:
第一个办法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第二点,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第三,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四个解决办法就是让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取信于民,加强队伍的建设。

F. 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你对于传媒职业道德的理解,作为未来的网络与新媒体行业从业者,应该如何坚守职业道德

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不说东家的坏话 辞职后要交接好工作

G. 新闻传播为什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原则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
性原则,
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
这是新闻宣
传最重要的责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
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
本原则,
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这是实
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
方针。
党的新闻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
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
机统一起来,
坚持群众观点,
走群众路线,
大力讴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和英雄业绩,
反映
人民的意愿,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H. 与媒体记者沟通坚持三大原则

第一,关系要适度,处理与上司的关系,不要“不及”,但也不能“过分”,特别是作为一位职 场女性,在面对男性上司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让双方的关系保持在一 个正常的工作关系的限度内。

第二,交往适度。即是所谓的主动,积极 性要适度,不要生硬的主动沟通,也不要过分的有意接受。

第三,区分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的适度。角色交往,也就是指作为下属应当以工作上所充当的角色为限与上司交往,这种交往的特点在于投人个人的感 情成分较少,工作成分较大。对于这种的交往,不能过高或过低,交往频率过高,上司会认为你不能独立的完成工作任务,对上司有一定的依 赖性;交往频率过低,上司会认为你妄自菲薄,无视上司的作用。而非角色交往是指下属和上司之间以个人身份为依托的交往,满足的是情感方面的交流。

4.忠诚的原则

下属和上司之间隔着一道门,这是两个世界的人,上司不会把下属当成自己人,对下属的期望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希望下属对自己忠诚,最反感的便是下属的所作所为违背自己的意愿。

作为一名忠诚的下属,在上司面前,绝对不能吹牛编瞎话,应该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旦被上司发现你有欺骗的行为,上司便会认为你在挑战他的自尊心和权威,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而忠诚,也黔表现得恰如其 分,需要考娜多因素,如表现的时间、场点卜司的心情等。否则,会适得其反,上司会给你的忠诚做出负面的评价。

5.服从的原则

下属应当服从上司,这是上司权力的表现,这也是一个基本的原理。 服从原则是下属与上司沟通的一项重要的原则。通常在以下的情况下,下 属可以表现出拒绝月队上司:一是当自己成为了上司泄愤的工具;二是在 不隘面前,上司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使得利益分配不均,由此而产生的 抵触情绪;三是两人在工作的方法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导致时时产生冲 突。在以上常见的三种情况下,很多下属会选择破罐子破摔,与上司抗 衡,而另外一些善于变通的下属最终则选择服从

I. 公关传播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策略与执行并存
眼界与态度缺一不可
天赋秉性与孜孜不倦做事方式各居所长

J. 2.怎样做到既坚持党性原则,又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还要以人民为中心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党性的原则,在新闻传播的过程当中,必须有传播真实性的,能发动起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新闻要多播放。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