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坚守荒原

坚守荒原

发布时间: 2021-01-28 14:04:27

㈠ 长篇励志诗歌朗诵稿

1.《向远方》 作者:彭艺林

时光的海面岛屿起伏,

载满欲望的舢板,

历经了连绵的风险,

盲目绽放的浪花。

自有它的孤独,

盛开与凋谢同样迅速,

起伏不止的波涛,

呼吸越加急促。

命中注定失落的哑剧,

只不过是浪花一簇,

向着岩石撞击,

显得义无反顾。

直到冲垮生命的脉博,

在一秒后停泊,

后逝向远处,

或者笑赴地府。

似闪电般飞翔的海鸥,

把自由随意掠取,

体内汹涌的蓝色液体,

它们,是海的泪滴。

无论是祈祷还是诅咒,

都不能阻挠抑或挽留,

大地的黑发将这覆成铁甲,

蓝色的天空已经多余且无助。

逃离惊涛击岸的冲动,

多么宽旷的水域,

也只能回溯到沉寂,

转身而去的足迹,

被动荡的海水,

一丝不苟地抹去。

2.梦想 作者:佚名

我梦想,

飞上了蓝天,

像小鸟一样展着翅膀,

在云空中飞翔,

带着我儿时的梦想,

自由自在的飞往远方。

我梦想,

爱的祝福常伴,

驾着小船载着希望,

遨游于海洋,

延伸着儿时的梦想,

快快乐乐的纵情歌唱。

我梦想,

挥舞着剑,

花草树木任我欣赏,

驰骋于江湖上,

潇洒着我儿时的梦想,

再无所谓的艰辛惆怅。

我梦想,

骑马飞奔,

报效国家茁壮成长,

英雄豪放,

展现着儿时的梦想,

只为了心中向往的天堂。

我梦想,

飞上了蓝天,

像小鸟一样展着翅膀,

在云空中飞翔,

带着我儿时的梦想,

自由自在的飞往远方。

3.致青春 作者:佚名

我们身披撒满阳光的羽翼,

置身于青春的驿站,

以一腔彭湃的热血,

用迎接太阳的双手。

推开光明与希望之门,

为了找寻青春岁月的光芒,

我们无数次背负着理想,

伴着子夜的钟声出发。

洋溢澎湃的激情前行,

追寻属于我们青春的辉煌,

也许青春之路很漫长,

前进的道路上会充满坎坷与荆棘。

但我们能以理想为经,

以行动为纬,

朝着远方的目标不懈地跋涉,

在时光的隧道里。

用犀利的目光将天空钻出蔚蓝,

让激动的心似利箭般射穿无尽的苍穹,

射向高高远远的宇宙,

坚守到生命最后的时刻。

希望的钟声敲响着黎明时空,

相信每个早晨的阳光会使天空更加灿烂。

4.致奋斗 作者:佚名

在每个醒来的清晨,

曙光将世界点亮,

我们开启了,

梦想的征途,

走向那挑战的远方。

纵使风雨雷电,

坚定不移的是我们的目光,

纵使骇浪惊涛,

永不言弃的是我们共同的信仰。

在这场捍卫梦想的战役中,

我们只有唯一的誓言,

无所畏,有所为。

所有经历风雨的温柔与坚强,

所有青春无悔的烦恼与成长,

所有喊向未来的理想与张扬,

所有冲出捆绑的热爱与癫狂。

在那一刻迸发,

向世界宣告,

我们是骄傲的,自信的!

在年轻的战场上,

我们亮剑拼杀,

我们哭过,笑过,

累过,伤过,

最终才胜利的将成长收获。

5.青春的翅膀 作者:江岚

我喜欢一个人躺在床上,

让风把那散落的月光,

吹进我温馨的房间,

斜射的微波悄悄的伴我入眠。

我喜欢一个人靠在窗前,

让窗外缕缕晨辉,

钻过那薄如蝉翼的纱帘,

轻轻的抚摸我睡意尚存的脸。

我喜欢一个人走进山峦,

静谧的如蚕茧一般,

不被纷繁的尘世打扰,

然后自由自在的把心中的梦儿实现。

我喜欢一个人独坐桌边,

打开心爱的播放器,

让悠扬的乐曲沁入心扉。

㈡ 一家六口隐居荒野42年,地质队发现后,为何3年三孩子陆续死亡

古今中外,有很多隐居者,有些人可能是看破红尘,选择隐居修行;也有些是因为战乱,躲到深山老林;当然也有些是躲避仇家而隐居。有的隐居之地堪称人间仙境,但有的人选择隐居地,生存环境却是极为恶劣。

图:利科夫家族唯一幸存者阿加菲亚

直到2016年1月16日,阿加菲亚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行走,才被接到城市医院治疗,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来到现代社会,她看到了高楼、汽车、飞机、公路,然而这一切没有让阿加菲亚感到惊喜,反而更多的是不安和恐惧,阿加菲亚表示,一旦身体康复,会马上回到荒野生活。不过,老人已有70多岁了,接触了外面社会,一旦重新回归荒野,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㈢ 描写赞扬坚持不懈精神的现代诗歌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当你以超过光速的速度围着一棵树裸奔的话,你就有可能操到自己!
夸父心中一直以这个为目标,坚持不懈绕着地球跑,希望有朝一日能证明这个人说的话是真的。

㈣ 一篇有关于<<坚守良知>>的作文

给你范文一篇,参考下吧。

坚守良知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类的良知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益向其挑战,"智慧"向其挑战。"理性"向其挑战……沧海横流,唯有坚守良知,生命才能灿若夏花。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泯灭良知,令人发指。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深夜驾车撞人后,面对倒地的纤纤女子,不但没有施于援手,而是用尖刀连刺伤者8刀致死。在他的眼中,没有是非、只有利害,没有尊重生命的朴素价值观,没有基本的人性之光。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肇事行凶者,是个“富二代”。拥有优越经济条件的他是不是缺少了什么?是良知!父辈创造的经济条件给他带来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与此同时,他的良知泯灭了。殊不知,优越的生活环境究竟是保证他前程锦绣,还是让他连“良知”都抛在了车轮之下。试想,如果他尚有良知,会视他人生命为草芥吗?如果他尚有良知,会用那双弹钢琴的手去演奏泯灭人心的绝唱吗?
漠视良知,令人心寒。请看在新闻界,部分摄影记者是怎样从事着他们高尚的新闻工作的呢?
少年家中的房子被洪水冲走了,少年和母亲 绝望地痛哭。摄影记者离母子二人不到半米。不停地冲他们喊: "抬起头来,看这儿!"却没人给 他们送上食物和药品……
为了拍摄到藏羚羊奔跑的镜头。摄影师一次次地把上万只藏羚羊轰起来奔跑。那正是羊儿怀 孕待产的季节,几个小时折腾下来,一只只母羊瘫倒在地,因母羊流产而死亡的小羊尸横遍野……
可见,"良知"这个词对不少摄影记者来说。已过于陌生了。一心只想拍到具有震撼力,能吸引读者眼球的照片,尽一尽记者之职,这无可厚非,但拍摄随意唐突,缺乏甚至沦丧了敬畏,悲悯之心,体现出的只是一种职业的冷漠。所以,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在传播国内外要闻。传播先进事迹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传播良知。
坚守良知,令人动容。因为有了良知,李桂林夫妇18年如一日烛照深山,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因为有了良知,韩惠民携妻照顾瘫痪的初恋女友34年,让世人见证了: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因为有了良知,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钟南山冷静、无畏,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外。让我们目睹了一代医学大师的风范: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良知应对灾难,以医者妙手仁心挽救生命。
失去良知,世界将变成没有爱的荒原;拥有良知,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希望可以帮到你,(*^__^*)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烦请您给我好评哦,谢谢!

㈤ 请问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林俊德将军扎根戈壁荒漠坚守了52年将军院士

他是一位将军,更是一位传奇院士,一辈子隐姓埋名52年坚守在罗布泊,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他活了75年都默默无闻,但最近,一张他离世几小时前与死神赛跑的照片,在网络上传开了。他感动了整个中国!
藏身大漠为国铸“核盾”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刚上完小学就辍学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林俊德靠着政府的资助,上完了初中,又上了高中。1955年,17岁的林俊德硬是打着赤脚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
林俊德曾说,他这辈子有三个没想到:上大学、做将军、当院士。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一直到生命最后,他都和国家命运绑得很紧。
1960年,从浙大机械系毕业的林俊德,被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某研究所。报到的第二天,所领导向林俊德交底:“国家正在西北建设一个核试验场,把你挑过来,就是去那里工作。”得知自己将从事核试验时,他激动不已,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把一生献给这一伟大事业。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林俊德,从未见过冲击波机测仪器长什么样。当时,既没设备,更没技术,他们就根据当时美国、苏联少数解密核试验资料和公开刊物的常规武器试验测量文章埋头研究。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鲜为人知的是,当蘑菇云还在不断向上翻滚时,穿着防护服的科技人员,无所畏惧地向烟云开进,搜寻记录此次爆炸数据的设备。在那些义无反顾的身影中,就有林俊德。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总理在电话里谨慎地问:“怎么证明是核爆?”现场指挥帐篷里顿时一片肃静。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的数据……就在这时,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所长程开甲带着26岁的林俊德匆匆赶到:“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当量为2万吨。”张爱萍激动地拍了拍林俊德的肩膀说:“你们立了大功。”
1966年,我国为首次氢弹空投爆炸做最后的准备。高空冲击波测量难度更大。仪器要在零下60摄氏度低温下工作,为了创造低温环境,林俊德和同事们背着仪器,爬上3000米,在零下20摄氏度的山顶呆了一宿。林俊德新研制的高空压力自记仪测试系统,为我国首次氢弹试验飞机投弹安全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几年,林俊德和他的团队吃着玉米面和榆树叶合蒸的窝头,喝着孔雀河里那令人肚子发胀的水,睡着冬天寒冷夏天苦热的地窨子……林俊德和战友们坚守大漠,默默攻关,研制出一系列装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爆炸冲击波机测体系。
1996年7月2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实验。从1964年到1996年,32年来,这是中国第45次核试验,也是林俊德参加的最后一次核试验。
他的人品如激光一样笔直明亮
“他就像激光一样,方向性强,能量集中,单色性好。”“他能52年坚守岗位,取得那么多重大科研成就,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这是林俊德的同事对他的评价。
林俊德一辈子被人看作学习狂和工作狂。他这样总结成功:抓住机遇,然后发狂地工作。即使年纪上了七十,在他的日程表里,搞研究、做实验、带学生几乎占去所有时间。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
在林俊德生命倒数第二天,他回首往事,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他说自己搞核试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这两个都成了不折不扣的事实。他研究爆炸力学,一辈子都和炸药打交道。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每次总是尽可能地离炸药近一点。

林俊德平时说话硬,讲原则,常常一句话能把人撅一个跟头,这是很多人领教过的。他参加学术评审会,从来不收评审费,他只要材料,不要见人。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坚决不挂名。可他的学生们说,老师是一个心里有爱的人,他戴了15年的手表,是大学母校百年校庆时送的纪念品,他一直戴着,旧了磨手就用透明胶粘上。去世后,学生们收拾他的衣物,都潸然泪下,除了军装,老师竟没有几件像样的便装,两件毛衣都还打着补丁。
另外,从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那天起,林俊德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他的临终清单:1.计算机、保密柜清理;2.**技术(国家机密)3.家人留言4.(空)5.马兰物品清理(宿舍、办公室)。可死神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5条提纲的内容没有完全填满,家人留言这一条完全是空白。
他分秒都在与死神赛跑,亲朋好友来看他,他却说:“我没有时间了,看我一分钟就够了,其他的问我老伴儿吧。”他就这样一直拼尽最后一丝气力。
生命的最后10小时
林俊德是在2012年5月4日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的,从确诊到死亡的27天时间里,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一下一下地挪动着鼠标……

因为在他的电脑里,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藏在几万个文件夹中。还有学生的毕业论文,“他们快要答辩了,不能耽误孩子们毕业”。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一切都要快,要尽快。
5月31日,林俊德病情再度恶化,生命进入倒计时。他9次请求甚至哀求医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在家人法人帮助下,他才终于又坐在了电脑前。上午10点,已经工作了2个多小时的他,颤抖地对女儿说:“C盘我做完了。”
他的手开始颤得握不住鼠标,眼睛也渐渐看不清东西,他几次问女儿:“我的眼镜在哪儿?”女儿说:“眼镜戴着呢。”这时候,很多人痛哭起来,因为怕他听到,使劲捂着嘴巴。最后,还是他的老伴儿说了一句:“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会儿。”他则回答:“坐着休息。”
而他接下来说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坐着比躺着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来了。”两个小时后,他累得再也支撑不住了。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林俊德回到了病床。几个小时后,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林俊德,这位让罗布泊发出45次巨大轰鸣的将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宁可牺牲生命,绝不拖欠使命。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从罗布泊的荒原戈壁转战到医院病房这个特殊战场,完成了一名战士最后的冲锋。
林俊德参与了中国全部核试验,他的老伴儿黄建琴也参与了其中的9次。夫妻两人藏身荒漠半个世纪,他们从不属于家庭、不属于彼此,只属于民族和国家。在妻子黄建琴心中,两人虽然相伴45年,但只有林俊德去世前住院那一阵子,才是他们俩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就在林俊德终于卸下担子,闭上双眼的那一刻,黄建琴才轻轻地对着他说:“老林,你终于属于我了……”

“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这是《马兰谣》里的歌词,马兰,是在荒漠中也能顽强生长的小花。马兰,也是中国保密的核工业基地(一个地图上搜不到的地方)。对于林俊德院士来说,马兰是他永远的“家”,临终前,他用虚弱的话语再三叮嘱:“死后将我埋在马兰。”

㈥ 有关坚守的作文

苏武---坚守在漠北的荒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衣,他将这些抛进云霄深处;沾几滴墨水,短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深深的眷恋。一面是高官厚禄,一面是赤胆忠心。他,牧羊的苏武,站在了清晰与漫漶的中间,站在了舒适与有劳之间。他告别了荣华富贵,选择了赤胆忠心。正是这伟大而又艰难的抉择,让沉寂的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镌下了他的精神,刻下了他清晰的面孔。
苏武,一个死去一千年犹然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一千年依然钻石般璀璨的人物。这是多少功成名就之人渴望千年的荣耀,而苏武,却不曾拥有功绩。他只有一种一千年来被爱国志士膜拜的精神,一种一千年后依然能够支撑起中华魂的精神。一张一千年来一直苍老清晰的面孔,一张一千年后亦不漫漶的脸庞。
回首欲望昨天,一不小心却望回千年。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他埋下深深眷恋。羊群悲咩,他与孤冢作伴,仇视大漠飞烟,他涌起茫茫期盼。地窖冰冷,他微微发抖,浑身的热血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冰雪飘零,他用铁骨忠心抵御严寒,用气节,豪迈,执著演绎了高贵的人生,镌刻下清晰的面孔!
冷月之下,苏武独对北方,放声高歌。歌汉之盛事,歌忠贞不渝,歌正气长存!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这首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这首歌,而更显其明;前朝仁人,因这首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这首歌,而挺直脊梁!
悲叹,当汉使臣谋反失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叹,当单于面对这如此宁死不屈,不图富贵的铁血男儿;执著,当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了如高山雪莲一般圣洁的守望。
而如今,清晰的已不仅仅是面孔。他用旌旗书写的那段铭记千古的悲歌,把气节升华为一段不朽的历史,用豪迈传承了对祖国忠贞不渝的信念,用执著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当苏武欣慰的倒在自己故土的一瞬,铁骨屹立不倒,支撑起了千年中华魂;丹心化作灯塔,照亮前方千年的漫漫长路;而脸庞则升到天空,化作东方一轮不落的红日,永远清晰,明亮!

㈦ 我一个人独自在大山深处呆了两个多个月,现在才出来,因为我实在是坚持不住了,本来是想体验荒野求生的,

很好,处在逆境能自给自足

㈧ 我一个人独自在大山深处呆了一个多月了,现在才出来,因为我实在是坚持不住了,本来是想体验荒野求生的,

靠,靠,靠。。服了你了,这。。。这。。。这。。我没啥好说的

㈨ 现代文阅读坚守周国平答案

现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求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事实。但是,这不是全部事实。我们同时还生活在历史和宇宙中,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所以,对于我们的行为,我们不能只用交换价值来衡量,而应有更加开阔久远的参照系。在投入现代潮流的同时,我们要有所坚守,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一个不能投入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后者令人鄙视。也许有人两者兼顾,成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弄潮儿,那当然就是令人钦佩的了。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个“突出政治”的年代,我对它有自己的读法,我把它读作:人不该只有政治狂热,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红彤彤的标语口号海洋里。
在如今崇拜金钱的氛围中,我又想起了这句话,并且给它加上新的注解:人不该只求物质奢华,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花花绿绿的商品海洋里。
世事无常,潮流变迁。相同的是,凡潮流都可能(当然不是必定)会淹没人的那一颗脆弱的灵魂。因此,愿我们投入任何潮流时都永远保持这一种清醒:“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天下滔滔,象牙塔一座接一座倾塌了。我平静地望着它们的残骸随波漂走,庆幸许多被囚的普通灵魂获得了解放。
可是,当我发现还有若干象牙塔依然零星地竖立着时,禁不住向它们深深鞠躬了。我心想,坚守在其中的不知是一些怎样奇特的灵魂呢。
生活在现代商业社会里,文人弃文从商也好,亦文亦商也好,卖文为生也好,都无可非议。真有一位当代凡高枯守在象牙塔里,穷困潦倒而终,当然可歌可泣,但这是不能要求于并非天才的一般文化人的。我们应该也能够做到的是,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有所坚持,在卷入商品大潮的同时有所保留。坚持和保留什么?当然是原来就有的东西,毋宁说是人之为人的某种永恒的东西。
自从商业化浪潮席卷中国大陆以来,关于“文化失落”、“人文精神失落”、“知识分子失落”的悲叹不绝于耳。坦率地说,对于此类谈论,我始终感到比较隔膜。我相信,一个够格的文化人,或者说知识分子,不论他是学者还是作家艺术家,他必定是出于自身生命的根本需要而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在精神文化领域内,他不会没有困惑,毋宁说正因为在人类精神生活和生存意义问题上他比常人有更深刻的困惑,所以才在此领域内比常人有更执著的探索。然而,也正因为此,在是否要关注精神价值和从事精神创造这一点上,他决不会因为世态的变迁而发生动摇。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志业所在并且一如既往地从事着这一志业,如果他在此过程中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历史责任的某种统一,那么,应该说他在精神上是充实自足的。信念犹在,志业犹在,安身立命之本犹在,何尝失落?他的探索和创造原本是出于他的性情之必然,而不是为了获取虚名浮利,种瓜得瓜,何失落之有?
透彻地说,真正精神性的东西是完全独立于时代的,它的根子要深邃得多,植根于人类与大地的某种永恒关
系之中。唯有从这个根源中才能生长出天才和精神杰作,他(它)们不属于时代,而时代将跟随他(它)们。当然,一个人是否天才,能否创造出精神杰作,这是无把握的,其实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不失去与这个永恒源泉的联系,如果这样,他就一定会怀有与罗曼·罗兰同样的信念:“这里无所谓精神的死亡或新生,因为它的光明从未消失,它只是熄隐了又在别处重新闪耀而已。”于是他就不会在任何世道下悲观失望了,因为他知道,人类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整体从未也决不会中断,而他的看来似乎孤独的精神旅程便属于这个整体,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泯灭。
所谓超脱,并不是超然物外,遗世独立,而只是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一个人一旦省悟人生的底蕴和限度,他在这个浮华世界上就很难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了。不过,如果他对天下事仍有一份责任心,他在世上还是可以找到他的合适的位置的,“守望者”便是为他定位的一个确切名称。以我之见,“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嘹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
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嘹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休说精神永存,我知道万有皆逝,精神也不能幸免。然而,即使岁月的洪水终将荡尽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痕迹,罗丹的雕塑仍非徒劳;即使徒劳,罗丹仍要雕塑。那么,一种不怕徒劳仍要闪光的精神岂不超越了时间的判决,因而也超越了死亡。
所以,我仍然要说:万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
世纪已临近黄昏,路上的流浪儿多了。我听见他们在焦灼地发问:物质的世纪,何处是精神的家园?
我笑答:既然世上还有如许关注着精神命运的心灵,精神何尝无家可归。
世上本无家,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奔忙和流浪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奔忙者为利所驱,无暇思家,流浪者则是怀着乡愁的诗人。“不曾有过乐园却一直被逐”----许是当代流浪者的特殊命运,使得他们甚至无法真切地怀念那从未得到过的乐园,但是他们始终保留着对这一份怀念的怀念。作为现代人,这些心灵同样也失去了与传统的坚实联系,不同的是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欠缺,为自身的没有根基的状态而深深不安。当这最后的怀念随同最后一个流浪者也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世界才真正成了寸革不长的荒原。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