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的背影
① 一个个坚守的身影,让人温暖,让人感动 作文
让人感动的历史故事无悔的泪水,豪壮的誓言,激情的吟诵,粲然的宣言,融化在澎湃的史河中,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历史的大门,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打开着。这里有太多神奇的故事,又又有太多故事的神奇。我为历史,深深地感动着。孔融幼年时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文,并且懂得礼节。父母非常爱他,一日,父亲从街上买回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了摇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最小,应该吃最小的,你把那个最大的梨子给哥哥吧!”看到这儿,我羞愧得无地自容。从此要向孔融学习。今天早上,我乘车上街。由于是节假日,车上人特别多,我费尽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座位,正准备看会儿报纸,忽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正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走上车,车上挤得水泄不通,老奶奶只好站着。车一会儿颠簸,一会弯曲,老老奶奶有几次差点跌倒。我环顾四周,有的嘴里嚼着口香糖,手上玩着手机;有的翘着二郎腿,自在悠闲的看着报纸;有的爱美的女性正打扮着自己.....他们各有所干,没有谁想到给老奶奶让座。我一下子想到了孔融,连忙起身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直夸我懂事,我乐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历史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打开着。这里有太多令人受益匪浅的事,又有太多的事让我们受益匪浅.....中华上下五千年永垂不朽,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学习要尊敬师长,懂礼貌,人生的道理。读通唐诗宋词元曲的内涵。我为历史,感动着。
② 初一作文坚守那份美丽两百字的三百字左右
有一种行为叫坚守,在坚守时总会映射出自己的身影,坚守的身影是美丽的.
——题记
为纯洁坚守的身影
大家都知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古以来便被誉为“仙子”与“纯洁化身”.可又有几人知道百合也同样、甚至比她更纯洁呢?有人说她“体弱多病”,因为她感染病菌后,几天内便会枯萎.可在我开来这就是她精神的写照!她不屑沾染肮脏污秽的细菌,她宁可选择死亡来坚守自己的纯洁.单这一点我便认为百合胜过荷花.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气节,她的身影洁白无暇,周身散发着柔和但耀眼的光芒.
为爱坚守的身影
丛飞,这位被社会誉为“爱心大使”的歌手已经离开了我们.他虽然已经走了,但他依然感染着社会,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他本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却资助了178位贫困儿童,为了坚守爱,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坚守爱,他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为了坚守爱,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坚守爱,他向朋友下跪借钱.丛飞让我们懂得了活着的意义,并再一次重温了那句着名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身影仿佛跳动的火焰,那火焰是永不熄灭的,那份博爱正随着火的燃起向四方传播着.
为道坚守的身影
“无,天地之始;有,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何等的胸怀,正是“道”引导的思想让老子包容宇宙奥妙,让他写下这上古第一气数之书——《道德经》,他为存自身之道,大隐于市,舍弃高官厚禄,只屈居于卑微的史官.“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厉害之端乎!”“道”引导庄子看破了生死,他的文章纵横恣肆,为了坚守道他嘻笑怒骂王爵高官.还有那关尹、列子、张宝军……他们的身影永远寄托在“道”上,近于自然,超脱生死,感悟本源.
坚守的身影是美丽的,它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充满着温暖的力量,它处处散发着神秘与自然的气息.它——坚守的身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无论是深是潜,是大是小,是明亮还是黯淡,是伟大还是渺小……它永远是美丽的.
③ 名家散文精选
1、《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4、《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
5、《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④ 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她)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
哪里有学生的身影,哪里就要老师。不管天寒地冻,不管酷暑难耐,他/她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吸进去的是粉笔灰,听见的是读书声,批改的×√×,而换来的的毕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