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教师角色职责

教师角色职责

发布时间: 2021-01-23 10:37:21

A. 教师的角色职能与传统教学中有何不同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B. 教师观是什么

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专行职责所必须具备属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

本节旨在通过对现代教师观的论述,使教师了解现代教师职责和特点,明确现代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提高教师的现代意识,是教师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实现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提高教师的素质,以便全面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作一位符合新世纪素质要求的教师。

(2)教师角色职责扩展阅读:

《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的基本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共有六个方面:

(一)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 从事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 教师的概念是什么

老师是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
2016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为1578.2万人,其中,普通小学专任教师为578.9万人,初中阶段专任教师为348.8万人,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数为223.2万人,全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为5.3万人,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73.3万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为84.0万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60.2万人

D. 大学授课老师是管理者吗从管理职能,管理角色和管理技能这三个角度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人觉得是教师属于管理者。
(1)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版划、组织、领导权、控制、创新。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所以组织,领导职能就不言而喻了;而教师备课及学校领导对教学的规划,这体现的就是计划职能;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学进度的跟踪及学生问的的跟踪,任课教师对某一门课成在世间进度上的把握,甚至最粗浅的某一堂课时间进度的把握个人觉得也可以归进去;在新版的概念里,管理者的职能还包括创新,创新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甚至是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这些作为教师来说都是符合的。人际角色主要体现在与学生的沟通,学校老师之间,老师与校外相关问题涉及人员的沟通;信息角色主要体现在再扮演的人际角色的过程中,有些沟通过后的信息是需要传递给第三方的,甚至是自己获得的一手信息在很多时候也需要传递给别人;决策角色主要是在各个岗位的教师对自己范围内的问题负责,需要决定给学生使用什么样的教材,由谁来采购,采购谁的作品,怎么传授给学生等等;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就不用赘述了,概念技能也可以从角色得到佐证

E. 说说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职能与传统教学中有何不同

信息时代的发展对人类的学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一,信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改变了学习者对于世界的感知与理解;其二,信息的广泛分布与方便获取改变了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其三,网络的时空不限性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所有这些改变都在表明,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所谓信息化教育,就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这种模式的教育正在或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校以及教育改革工作者的主要实践领域。
一、信息化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之比较
为了达到信息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教学评价必须要与各种相关的教学要素相适应,从而也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评价迥然不同,其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评价目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习结果,以便给学生定级或分类。评价通常包含根据外部标准对某种努力的价值、重要性、优点的判断,并依据这种标准对学生所学到的与没有学到的进行判断。为了评价学习结果,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正规的、判断性的。而在信息化教学中,评价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用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这时的评价通常是不正规的、建议性的。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不同

传统评价的标准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师、课程编制者等的意图制定的,因而对团体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相对固定且统一的;而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学生在如何学、学什么等方面有一定的控制权,教师则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卡赛特(Csete)和詹(Gentry) (1995)甚至建议使用名词“学生控制的教学”(learner controlled instruction)来代替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所“控制”的要素中也包括对“评价”的控制。为此,在信息化教学中,评价的标准往往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制定的。

(三)对学习资源的关注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因而对于学习资源的评价相对忽视,往往只是在教材和辅导材料等成为产品前,才有由特定学生与教师所实施的检验或实验性质的评价出现。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来源十分广泛,特别是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介入,更使学习资源呈现了取之不竭之势。然而这些资源的质量跨度是很大的,有一流的精品,也有纯粹的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合学习目标的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终身学习所要获得的必备能力之一。因而,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中,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四)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他们通过教师的评价被定级或分类,并从评价的反馈中认识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然而,在信息化社会中,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指望他人像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样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提供评价是不可能的。因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终身学习者,自我评价将是一个必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本身就是信息化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评价工作的任务之一。

(五)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性不同

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技术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评价的参与,学生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评价是镶嵌在真实任务之中的,评价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一个进行之中的、嵌入的过程,是整个学习的不可分的一部分应该指出的是,虽然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有着与传统教学评价的种种不同之处,但在应用上并不是对立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中,以下一些评价原则将有助于达到评价目的,进而实现整个教学的目标。

(一)在教学进行前提出期望达到的目标

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的任务往往是真实的,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途,在教学进行前,预先通过提供范例、制定量规、签订契约(将在本讲第三部分给予详细介绍)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将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工作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

(二)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学的组织者要尽可能地从“真实的世界”中选择挑战和问题,并在评价时关注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提问的能力、寻求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而不仅仅是判断学生的能力如何上。

F. 教师的角色职责主要体现在对()的分析,具体表现在()()()()

教师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自觉地()。A:对学生负责B:对学生家长负责C:对教师内集体负责D:对社会负容责
具体表现在1,
坚守工作岗位,搞好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个遵纪守法、团结奋进、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集体;3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负责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深入了解学生,坚持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精讲多练,重点突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个人教学特色。5结合工作需要,要不断进修,参与科研、培训,提高教学各方面的水平,无论是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6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学习平台,让学生真正去学到东西。7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四有”青年,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

G. 谈谈你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

一、鲜明的示范性

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即传授为人之道,传授知识,说得具体些,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

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小学生善于模仿,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心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又无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善于模仿而不辨是非,感情充沛而易于激动;他们的心灵就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塑性很强。这个时期,教师会成为学生模仿的中心人物。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教师的威信远胜于父母。许多教师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在模仿,又因为是向教师学来的,往往就理直气壮地做下去。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教师的示范性特征,几乎表现在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H. 孩子的教育:老师和家长角色职责该如何划分

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我只管孩子的生活。殊不知,家庭才是孩内子最大的学校,家长容才是学生永远的老师。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监护人,也要承担起课后监督孩子学习的责任。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应该将自己从孩子的学习中完全摘出来。家长不应该把孩子的学习交给老师就当起“甩手掌柜”,老师也不应该强制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家庭作业之中。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负责,这样孩子的成长才能有一片蓝天。

I. 幼儿教师基本工作职责是什么现代幼儿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

幼儿园的老师,基本工作职责就是照顾幼儿园的学生,然后教会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各种才艺。

J. 明确教师的自责,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社会代言人的角色

教师是受一定社会委托从事教育活动,为一定的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教师的“社会代言人”的角色。

作为社会代言人,教师要有为祖国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坚定信念,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为教育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作为社会代言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始终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尽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阅历、价值观、思想感情、个性特点、个人需求,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维护社会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己任。当教师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以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

作为社会代言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崇高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地感染和教育学生。否则,不仅会丧失威信,甚至可能会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二)教员的角色

教员的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我国对教师角色最为关注的一项。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评定学业。这个角色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和知识,用于帮助学生获得同样的知识。他工作的主要部分是把这些东西教给学生。现代社会中,学生知识源增多,出现了许多“平行学校”,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减少。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功能,有日益增长加强的趋势。社会对“手持金钥匙的人”的企望,教育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告诉学生怎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知识”的呼声,都是在强调对教员角色指导功能的强化。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这是教师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的职责。“传授者”是教师角色的本体职能,人类的文化遗产依赖教师而被一代代地传播和继承。教师的这一角色职能虽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达而丧失其原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但这个职能是不能丧失的。教师在人类文化的传递方面自有机器所不可能替代的作用,关键是怎样发挥作用。

(三)学生心灵牵引者的角色

人们之所以对教师尊重,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正是钦佩和赞扬教师的这种清贫献身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和品格,教师的伟大也就显示不出来了。人们常说教师是“精神上的百万富翁”,这也正是广大教师经受得住考验的根本原因。青少年时期,同时也是身体发育、知识增长、智能发展的“关键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引导,做心灵和人格的培植工作,需要教师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个性,进行人格教育的整体设计。因为这种原因,英国教育家沛西把教师比喻成塑造学生性格、沟通学生心灵的“思想搬运夫”。

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人们送给教师的美称和赞誉,也是社会的教师的一种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教师从这种赞美中除获得自豪和激励之外,还应悟出其中角色期待的含义。

教师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重要的是履行以下两项职责:

1. 解决人生方向问题。教师对于学生,除了给予知识和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之外,还要教他怎样做人。这一角色的履行决定了一个教师教育力量的大小和德育工作行为的水平。

这一角色还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教师行为所独具的含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功能,强调了对接班人的培养,强调教育为未来社会准备一批可靠的建设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这一批人的成长目标、方向、速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2. 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青少年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观察、选择和吸收进步向上的积极思想,也不乏消极落后的不良成分。新的道德风貌和科学人生观的形成,都不是自发的,而是靠灌输和改造力量达到的。当学生政治上出现偏差,品质上有了污点,灵魂上出现扭曲之时,教师要尽园丁的责任矫正之。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除通过主要渠道实施集体教育外,还包括对学生个体成长中思想障碍的疏导。

(四)学生发展策划者的角色

现代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希望自己的能力被他人、集体或社会所认可。作为老师应努力挖掘学生身上所体现的良好道德品质,让学生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找到人生的坐标。同时,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竞争上岗、班干部轮换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中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引导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实践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幸福。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同样是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五)学生心理医生的角色

在教师眼里,学生是除了具有血肉之躯,还具有思想感情的“社会人”。学校教育,既要考虑给予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也要重视给予学生一个美好的心灵。

教师作为一个心理医疗者,重要的、日常的、大量的心理工作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情绪气氛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心理环境,是集体心理气氛的表现。课堂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气氛,教师负有很大的责任。传统教育中的教师对班集体组织理论是不重视的,因此也就忽视了班集体的成员间以及学生集体和教师之间彼此的了解和相容。再者,教师还应是学生个体的心理医生。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医疗也要及时到位。主要表现是:教师要提供一个能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或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教师在扮演多种角色时都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效应。教师不该给学生制造恐怖,而应把他的学生从恐惧、胆怯、缺乏自尊心以及卑微之感中解放出来。

(六)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教育研究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在教育素养和教育效果之间,存在着一个加工处理与转化的复杂过程,这个复杂过程就是教育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活动,其实是很有条件的,“课堂即实验室”。因此,成熟的教师应是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以使自己的见解不断交流,教师的劳动成果不仅要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还要体现在自身的专业成果中。

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的补充。许多的优秀教师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师,正是因为他们在教育研究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传授什么知识和怎么传授知识要在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后才能判断和确定。一方面教师要有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有人的学习的知识、教学论的知识。教育学不再是对人类进行改造的工程学、园艺学,而是人类发展的人学,学习成了专门的领域和学问。教学第一次被作为一种专业。这样,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人员,被赋予“学者”、“研究者”的职责。

在信息时代,对教师不能再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来衡量其尽职情况,而要看教师是否使学生具有了可以进行终身学习的条件。因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师的新职能:“教师在培养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学习态度上也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应激发好奇心,培养自主能力,鼓励思考的严谨性,并为正规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就是教师必须成为“学者”、“研究者”的原因。

(七)教师领导者的角色

“领导者”是从教师角色的社会地位角度提出的教师的新职能。这是创造学习社会的需要。由于学校=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这样一种观念,变革的焦点必然汇聚到所有的机构及其相互关系上,而教育的责任就是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中起到领路的作用。这样,教师就有了新的使命,领导人的责任。

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组织教育教学的努力,把它看成是一个教师自身拥有的决定教育成效的“教育力”。我国教育界所树立的教师典范,大都是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都具有突出的组织领导才能。一些学校管理者也认为,管理不好班级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全面的教师。这是因为在达到学校目标上,教师承担着的领导行为,有时比教学能力更重要。

(八)教师“榜样”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代表,他向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展示成人的行为样式,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构成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角色,在“教育情境”内完成得普遍比较好,比如说在教室里,课堂上,在学校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教室十分注意教师的样子。但是在“非教育情境”中往往淡化了这个角色,表现为另一个样子。比如说私下与学生的谈话,有时就不注意教育意义,可能给学生一个很低的思想情调,使学生感到与那个在课堂上宣教伦理道德原则的教师判若两人,从而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力量”。其实,教师的榜样角色应能经受各种时空的检验,在校内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校外是一个模范公民。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这种要求会限制他们的行为和生活自由。他们认为应当用同其他专门职业的人们同样的标准来评判他们,允许他们做一个普通的人。当然,对于教师的社会生活细节和个性特征是不应过分苛求的,但教师所应有的强烈的公民意识,包括国家观念、法纪观念、公民权利是不可缺少的。

在平时工作中,学生心理医生的角色、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教师领导者的角色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把忽视了班集体的成员间以及学生集体和教师之间彼此的了解和相容重视起来;二是为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好重要的、日常的、大量的心理工作;三是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以使自己的见解不断交流,形成经验材料;四是要研究是否使学生具有了可以进行终身学习的条件;五是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突出的组织领导才能;六是榜样角色应能经受各种时空的检验,在校内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校外是一个模范公民。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