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清职责明态度

清职责明态度

发布时间: 2021-01-19 20:40:54

㈠ 哪些因素会造成组织内群体间的不团结和工作中的不协调 a任务不清 b职责不明 c

b,职责不明,有那么一句话,叫做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

㈡ 明代的按察司具体职能是什么

按察司,全称“提刑按察使司”。《明史.刑法志》云:“按察名提刑,盖在外之法司也。”

按察司始设于明建国前至正二十四年(1364),有湖广等处按察使司。吴元年(1367)定为正三品衙门。建国后,浙江、江西、北平、四川、山东、河南、陕西、湖广、广西、福建、山西等行省俱设,洪武三十年(1397)置云南按察司,永乐元年(1403)罢北平按察司,永乐五年(1407)设交阯按察司,永乐十二年(1414)置贵州按察司,宣德五年(1430)革交阯按察司。以后遂成定制。

明朝的审级分县、州、府、按察使司、刑部五级,刑部是皇帝之下的最高审级。刑部尚书是正二品,按察使是正三品。刑部有十三司的设置,各掌其分省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盐运司之刑名。

㈢ 清明朝的各级官吏职责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内阁: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 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权位尤重。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行宪机构: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地方行政: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科举院试——由各省的学政(别称提督学院)主持的考试。已经府试录取的童生可参加院试。录取者既为生员,入府、州、县学,习惯称秀才。 乡试——三年一科,在一省或几省举行,由皇上钦命主考官、副主考,录取者即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即集中举人考试之意,三年一科,在京城举行,共分三场。三场会部通过者还要进行殿试。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一榜——考中举人者。 二榜——考中举人后再取中进士者。 ●官署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等事。最高长官为掌院学士(从二品),属官有侍读学士(从四品)、侍讲学士(从四品)、侍读(从五品)、侍讲(从五品)、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等。 都察院——是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最高长官为左都御史(从一品),属官有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在京部、院大臣兼)、六科掌印给事中(正四品)、御史(从五品)等。右都御史(从一品)例由地方总督兼,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地方巡抚兼。 大理寺——为最高法庭性质。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正三品),属官有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大理寺左右寺丞(正六品)、大理寺左右评事(正七品)等。 太仆寺——掌马政。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从三品),属官有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太仆寺员外郎(从五品)、太仆寺主事(正六品)、太仆寺主簿(正七品)等。 太常寺——掌宗庙祭祀事务。最高长官为太常寺卿(正三品),属官有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太常寺员外郎(从五品)、太常寺满汉寺丞(正六品)、太常寺协律郎(正八品)等。 詹事府——是文学侍从、词臣迁转之阶。原归翰林院,后单设。最高长官为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属官有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詹事府左右春坊庶子(正五品)、詹事府左右春坊中允(正六品)、詹事府左右春坊赞善(从六品)、詹事府主簿(从七品)等。 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 、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 吏部——掌全国文官品秩、铨叙、考课、黜陟和封授。最高长官为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属官有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等。 户部——掌财赋户籍等事。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礼部——掌礼仪、祭祀、贡举、教育。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工部——掌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兵部——掌全国武官黜陟、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刑部——掌全国刑狱。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官名殿阁大学士——为正一品,相当于宋朝的丞相,由皇帝指定分管的部、院。 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地位低于殿阁大学士高于各部院尚书。 总督——掌一省或几省军民要政,为正二品。兼殿阁大学士者为正一品,兼协办大学士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者为从一品。总督侧重于军政。 巡抚——掌一省的军、民、吏、刑各项,为从二品,地位略低于总督。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礼部侍郎者为正二品。巡抚侧重于民政。 布政使——督、抚属官,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 按察使——督、抚属官,管一省刑名。 ●官员的称呼大学士——中堂。 总督——制军、大帅、制台、制宪或督宪。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或部院。 提督——军门或提台。 总兵——军门、总镇或镇台。 副将——协镇或协台。 吏部尚书——天官。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或大司农。 刑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史——总宪。 各部院左右侍郎——左堂或右堂,自称部堂。 布政使——藩台。 按察使——臬台。 学政——学宪或学台。 道员——观察或道台。 知府——太守、府台、黄堂或太尊。 通判——别驾。 知州——州牧。 州同——州驾。 知县——父母或明府。 都察院御史——都老爷或侍御。 ●官员的服饰及轿饰清朝的官员共分九品十九级。 一品——红珊瑚顶戴(纯红),九蟒五爪蟒袍,仙鹤补服。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二品——红起花珊瑚顶戴(杂红),九蟒五爪蟒袍,锦鸡补服。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顶戴(亮蓝),九蟒五爪蟒袍,孔雀补服。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暗蓝),八蟒五爪蟒袍,雪雀补服。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顶戴(白),八蟒五爪蟒袍,白鹇补服。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顶戴(白),八蟒五爪蟒袍,鹭鸶补服。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七品——素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补服。 八品——起花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练雀补服。 九品——镂花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练雀补服。 未入流——镂花金顶戴(白),王蟒四爪蟒袍,黄鹂补服。 监察御史、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的顶戴、蟒袍均按正常品级,但补服的图形却一律绣獬豸,以示司法公正。

采纳哦

㈣ 明清内阁的职能有何异同

明朝内阁制在最初复的时候只制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清内阁徒有虚名,变成只是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构

㈤ 桥牌中明手的职责是什么

1.提供情况

在裁判在场时,明手有权基于事实或规则提供情况。
2.排列输赢牌墩
计算赢得或失去的牌墩。
3.代庄家取牌
听从庄家指示打出明手的牌张。
4.查询藏牌

当庄家在某墩牌未能跟牌时,明手可以询问庄家引牌花色是否仍有牌张(但不得询问防家)。
5.试图防止违例
明手可试图防止庄家的任何违规
6.指出违规
在一副牌打完后,明手可指出该副牌曾发生的任何违规。

㈥ 怎样像领导反映职责不明权责不清的问题

说明具体的情况就好:哪个岗位、哪些职责不明确、哪些责任不清。
为什么,如何划分已经如何明确职责。

㈦ 历朝丞相一职(明清是职责等同于丞相的官位)的正式称呼是什么,另外宰相和丞相有区别吗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另外宰相只是一种称法,从来没有这个正式官职名称。而丞相有过正式官职称呼

㈧ 工作职责不清、工作流程不明、工作目标不一的管理后果

后果不堪设想。

㈨ 怎样解决员工职责不清晰不明确的问题

员工职责不清晰不明确的问题分三种情况:

1、有岗位责任制,且进行了培训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那就在执行力上。

2、有岗位责任制,未进行培训和要求员工签字确认,那就在领导失职。

3、无岗位责任制,那就在制度架构上。

对于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式:

1、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特点、职责分别设置岗位责任制度(岗位描述),也就区分出每位员工的工作范围、权限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绩效考核。

2、根据各个岗位的性质不同,以及对其岗位的工作需求,制定其岗位所需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让工作人员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避免无所适从或互相扯皮现象的出现。

(9)清职责明态度扩展阅读:

人员分工的要领:

(1)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

(2)熟悉下级的专长、不足与个性。只有知人才能善任。

(3)实现人与事的最佳匹配。

(4)明确地向任务承担者交代所要完成的任务与条件。

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

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

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

从管理职责来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九个方面:

一是劳动关系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上岗、离岗面谈及手续办理,处理员工申诉、人事纠纷和以外事件。

二是员工纪律管理。引导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员工行为规范起约束作用。

三是员工人际关系管理。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建利于员工建立正式人际关系的环境。

四是沟通管理。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公司上下及时的双向沟通,完善员工建议制度。

五是员工绩效管理。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执行合理的考评程序,考评工作既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成绩,有能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六是员工情况管理。组织员工心态、满意度调查,谣言、怠工的预防、检测及处理,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其是企业文化建设。

七是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价值观,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八是服务于支持。为员工提供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

九是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㈩ 职责不明会造成什么后果

职责不明就会很自然的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管理员与管理员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更甚至会出现“谁都管、谁都不管”和“谁都干、谁都不干”的现象,出了问题谁都不承担责任,致使管理上出现了“真空带”,其危害大矣!

更有甚者,有的人本身就少干了工作,别人多干了工作,其实,别人多干的工作如果明确定责的应该是他干。但是,他非但不领情,还横竖挑刺,发牢骚,你说,这是不是对多干工作的人一种打击么?如果企业的一把手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以后谁还愿意去多干工作呢?长此以往,其后果不堪设想啊!

所以啊,奉劝企业的一把手们,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绩效,就必须先把“定岗、定责、定考评”的工作做在前面,并且务必严格的按照自己的管理思路宣贯下去,执行下去。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