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治安问题
『壹』 引发当前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贫富差距拉大
『贰』 什么是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具有黑恶势力特点的严重犯罪区域;流动人口聚居区;刑事案件上升、治安案件高发、“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多发的区域;拐卖儿童妇女犯罪案件多发区域;“非法组织”等邪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突出的区域;治安复杂的村(居);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突出的区域;网吧、娱乐场所等高危重点人员经常出入的区域;治安问题突出的建筑工程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领域;无照经营、欺行霸市、强揽工程、非法阻挠施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及黑市交易等问题突出的区域;强买强卖、强讨强要等问题屡治不绝的区域;交通秩序混乱、事故多发的路段;严重破坏铁路运输安全的区域;学校周边治安混乱区域;存在重大消防隐患区域;其他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强烈的区域。
『叁』 为了治安问题应禁止些什么
根据《治安管理来处罚法》第八十自一条 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人民警察的回避,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上一级的公安机关决定。
办案民警的回避由所属县级公安局或区公安分局决定,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
『肆』 具体治安问题有哪些
治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一、治安调解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解的适用范围、条件把握不准。由于民间纠纷概念本身的模糊性,民警对治安案件是否因民间纠纷引起把握不准,对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具体包括哪些行为类型亦不明确;有的民警甚至对只要是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均进行调解,认为调解是这类案件的必经程序,将“可以调解”错误理解为“必须调解”。
(二)重调解,轻取证。执法实践中存在一种“重调解,轻取证”的错误倾向,有的民警认为,既然是可以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到时候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即可,没有必要花时间、费力去做调查取证工作。结果一旦调解不成,事过境迁,该取的证据无法取到,不仅导致难以认定是哪一方的过错,造成案件调解不下去,而且等到需要作出处罚决定时,也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处罚不了。
(三)久调不结,案件积压。这是治安调解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治安调解没有明确的期限限制,民警头脑里没有形成调解的时效意识,抱着能调则调,不能调便拖的办法,奢望当事人不会长时间消耗精力而最终能达成和解,使有些案件一拖再拖,甚至长达一年也没有结果;二是有的民警热衷于治安调解,忽视案件的调查取证,在事实未查清,过错和是非责任未分清的情况下即仓促调解,使当事人之间达成调解协议的难度无形中增大,导致久调难结;三是治安调解协议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能慎重对待自己在调解中的意思表示和主张,稍有不满意就有可能撕毁调解协议或反悔不履行,使得案件的调解出现反复,拖延了调解的时间;四是有的民警对经多次调解不成的,该及时进行治安处罚裁决的不及时裁决,担心处罚可能更加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对民事损害赔偿部分则告知当事人向法院起诉,但当事人对法院诉讼的迟延和高昂的成本望而生畏,大多不愿去法院起诉,又重新回到公安机关要求继续调解,而此时公安机关对调解能否成功则无能为力,案件长期积压在公安机关得不到消化,从而引发大量的疑难信访案件甚至可能酿成刑事案件。
(四)治安调解功能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破案打击职能的发挥。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处理民间纠纷工作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境,首先是调解工作量逐年增大,民警不仅要进行治安调解,还调处着大量的一般民事纠纷。由于公安机关“110”报警台的设立,群众联系民警方便快捷,加之公安机关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因而一般民事纠纷发生后,群众首先想到的是找公安机关解决。公安机关为此耗费大量的警力,一个基层派出所有70%以上的警力要用于应付各类民事纠纷,其投入侦查破案、打击违法犯罪的精力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必然严重影响到刑事打击和治安管理效能。而且调解工作难度大,社会矛盾纠纷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复杂,往往涉及到民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法律关系,而多数调解民警由于没有受过严格而系统的培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往往调解效果不佳,使有些纠纷久调难结,警力陷入其中,难以解脱。再则公安机关对一般民事纠纷并无实质的管辖权,调解缺乏法律支持和效力,派出所调解中难免有逾越权限,执法不规范之嫌。另一方面,随着大量的民事纠纷涌入公安机关,使得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司法所等民事纠纷调解组织的功能日益弱化,群众有了纠纷不愿找这些组织而愿找公安机关解决,这又必然导致国家有限调解资源的浪费。
二、针对治安调解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治安调解的范围和条件。将所有的民事纠纷求助全部纳入治安调解的范畴显然是做不到的,而将其一律拒于治安调节的范围之外显然也是于法无据、于理不容的,比较适宜的做法应该是对治安调解范围作出选择,将纠纷类型化,适宜公安机关调解的、当事人易于达成合意的民事纠纷公安机关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调解;单纯的民事纠纷、当事人难以达成合意的,即使当事人一方要求公安机关予以解决,公安机关也不宜主动介入,而应说服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对于可能因民事纠纷而引起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应做好治安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并作好跟踪反馈工作。做到在治安调解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加强对治安调
解的监督。治安调解虽然占用了大量警力,但与打击、查禁、整治追逃等业务相比,调解工作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未受到足够重视,治安调解不作为考核指标,调解工作做得再好也不能立功受奖,违法调解行为也被排除在内部执法监督范围之外。应将治安调解纳入公安机关年度执法考评和目标考核范围进行考核奖惩,对违法调解行为予以责任追究。
(三)赋
予治安调解协议以法律效力。现行制度规定调解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当事人随时可以反悔,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起诉调解协议就成为一纸空文,这样,治安调解往往出现投入大产出小,耗神劳心不见效,费尽力气不讨好的现象,使得有些民警不愿意做这项工作,从而浪费了有限的治安调解制度资源,也不利于培养公民的诚信守约意识。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已赋予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以合同效力,而由公安机关主持达成的治安调解协议反而没有法律效力,这的确让人不解,建议立法赋予治安调解协议以合同的效力。
(四)完善治安调解与民事诉讼的制度衔接。由于治安调解与民事诉讼之间缺乏具体的制度衔接,公安机关存在久调不结和在程序上做法不够规范等情形,常给人民法院审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带来困惑,也容易造成公安法院两家相互推诿,“踢皮球”,给当事人徒增许多不便,不利于纠纷的最终解决。建议比照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程序做法,规定公安机关治安调解的期限,在法定期限内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必须做出处罚裁决并宣告调解终结,并制作调解终结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公安机关久调不结,另一方面当事人也可以调解终结书作为提起民事诉讼的依据。
(五)探索治安调解工作新机制。必须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构建大调解格局,变单一的治安调解为综合调解,形成多种调解主体协同作战,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的联动运作机制。这样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公安机关摆脱被民间纠纷牵扯大部分警力的困境,集中精力打击违法犯罪。在有些地方的派出所内已经设立治安纠纷与民间纠纷联合接待室,对于“110”接收的民间纠纷,派出所民警先期出现场调查,应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的行为,由派出所受理,并予以查处;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轻微无须处罚的治安案件,当事人可自愿选择调解途径;对于民事纠纷由驻所人民调解员即时开展调解工作;其他的不属管辖范围的纠纷则告知当事人去法院或有关部门解决。
治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犯罪,铲除了一批乡霸、村霸,并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有了进一步好转。但是,从当前刑事犯罪情况看,涉农犯罪、农村人员犯罪仍呈高发态势。笔者通过对广饶县近年来农村基层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进行调研、分析,查找了存在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探索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
一、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最主要因素。虽然连年来政法部门多次联合进行专项治理和集中打击,并加强了防范措施,但由于盗窃犯罪是一项全国性的治安顽症,致使盗窃案件边打边冒,仍然是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盗窃犯罪不仅直接对当事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加重了农民负担。抢劫案件也频频发生,有入户抢劫的,也有利用夜色掩护在路口抢劫过往行人的,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感,不利于农村稳定发展。例如:张某等人连续多次,入户盗窃粮食,严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吴某、燕某等人先后五次抢劫小卖部、废品收购站、农户,造成了村民极大恐慌,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
2、邻里纠纷普遍存在,包括责任田纠纷、水利纠纷、邻里口角纠纷等。因这些纠纷得不到合理解决极易引发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甚至是刑事案件。王某与李某因浇地问题产生纠纷,继而大打出手,将李某打成重伤,被依法逮捕。蔡某与黄某因责任田的划界问题发生争吵,最后演变至相互殴打,黄某被打成轻伤。
3、一些村霸、乡霸、市霸、地痞流氓等恶势力,欺压群众,危害一方。有的流氓恶势力演化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群众敢怒而不敢言。王等人是有名的村霸,组织了十几个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为害乡里,没到麦收、秋收时节,他让村民只能用他们的收割机,要不然就聚集人捣乱,阻碍收割,对外来的收割机以收过路费、保护费为由敲诈勒索,群众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
4、农村青少年犯罪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农村,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思想空虚、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是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网络,崇尚暴力,迷恋色情,有些青少年没有得到及时的帮教,以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李某等人都是初中刚刚毕业,因没有工作,便经常一起泡网吧,后来没有钱上网了,开始从家里拿,慢慢的三人商量去偷,到最后三人竟结伙去抢劫。
二、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各类案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每个案件的共性研究和个性对比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一是对犯罪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盗窃犯罪分子是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的,由于对犯罪的认识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盗窃行为。二是村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而且,农户中安装防盗门窗的寥寥无几,仅凭一把挂锁很难挡住犯罪分子的黑手。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三是青少年犯罪突出。由于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频率非常高。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当青少年产生犯罪动机,在犯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会实施犯罪。
2、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不高。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风俗问题是产生民事纠纷的主要因素。例如,两家大门的大小不一致,房屋烟囱的高矮问题以及分到新的宅基地就把旧的宅基地不拆或卖掉的问题等等是产生民事纠纷的主要原因;在村委换届选举或村里有重大措施(譬如调地)之前,一些对选举不满的人,烧了被选举人家的大门,毁坏其庄稼。该乡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普法教育不力,法律意识淡薄是发生邻里纠纷的主要原因。受地方法制建设投入财力少、法制宣传形式单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制宣传不够,农民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法和自觉维护法律,相当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导致他们一方面在出现问题特别是纠纷时,往往不愿意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稍不如意,便操戈动刀,大打出手,极易导致恶性案件发生。
3、黑恶势力团体在农村普遍存在。一些闲散农民极易结伙,长时间不良交往,就形成有一定势力的村霸、乡霸、地痞流氓等团体,欺压群众,危害一方。甚至有的流氓恶势力演化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该乡发生治安案件中,危害人身安全的案件,大多是村霸地痞所为,王某等人是有名的村霸,组织了十几个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为害乡里,没到麦收、秋收时节,他让村民只能用他们的收割机,要不然就聚集人捣乱,阻碍收割,对外来的收割机以收过路费、保护费为由敲诈勒索,群众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
4、对农村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一方面公安机关主要把精力、警力放在城市,忽视了对农村警力投放,导致出现部分治安控制薄弱环节。当然,作为农村派出所来讲,经费紧、警力不足,农村派出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根本无经济能力承办治安管理和查处各类案件的双重繁重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治安案件不构成犯罪,对村霸、地痞的打击力度也就相对较小,导致故意伤害类治安案件频发。
三、解决农村治安问题的对策
1、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加强普法宣传。探索和丰富不同形式与内容,把法制宣传延伸到乡镇村落,为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减少村民犯罪,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在农村积极开展送法下乡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定期宣传和不定期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板报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预防违法和犯罪活动的发生。二是要注意法制宣传的针对性,根据事件发生的季节性、区域性和被袭击的对象的特定性,实行针对性的宣传,使农民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夏收季节应注意群众防火宣传,节日期间应加强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控制。三是要注意法制宣传措施的强制性,对一些经常发生事件的村队要严格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工作要求限期整顿,增强其防范工作的主动性。四是注重对农村青少年的素质培养。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积极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要重视学校法制课的设置,充分发挥兼职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通过上法制课、设立法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搞好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违法敏感性,这也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2、以维护农村稳定为落脚点,严厉打击村霸、地痞等黑恶势力团体,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农村恶势力是影响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的主要根源。他们有的逞强好胜、伤害无辜,有的侵占资源、敲诈勒索,有的聚众斗殴、暴力抗法,有的撬门别锁,偷偷摸摸,严重危害了农村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危害着一方百姓。大量司法实践证明,农村恶势力的产生和发展与少数基层组织的松散和基层工作的不得力有关。因此,铲除农村恶势力必须从基层抓起,实行标本兼治。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对危害一方的恶势力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绝不迁就姑息,以保证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加强对基础政权的建设。基层政权组织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管理责任,建立起适应新形势下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规范、新制度。三是要努力加强治安管理和民事调解工作。基层派出所要广泛收集信息,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大力加强基层思想工作,把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特点,研究、探索新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
3、以强化检察职能为支撑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快速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坚持履行检察职能与服务大局的统一,坚持严格执法与宽严相济的统一,坚持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对农村矛盾纠纷坚持早发现,早解决是将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密切联系公安、法院等政法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早”:一是早一点排查,把排查做在前头,通过排查,掌握情况,预防问题,以便于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二是早定措施,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下,及早制定具体的控制目标,防范措施和工作责任;三是早排查,通过早发现,及早调解,严加防范,消除隐患,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对排查的重大问题,实行领导包案、专人包办是预防和妥善解决群众上访、闹事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只要各级领导实实在在替群众办事,就能达到解决一个问题,稳定一方民心的效果。
『伍』 校园常见的治安问题有哪些
高校校园常见的治安问题有:
(1)违法犯罪行为。如偷盗、赌博、打架斗殴、破坏公共财产、流氓滋扰等;
(2)火灾。如违章用电、使用明火不慎、乱扔烟蒂等引起的火灾;
(3)意外事故。如户外剧烈活动、野外实习、军训、私自下河游泳等引起的事故或骑车、驾车不慎而发生的车祸等;
(4)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如人为损坏学校公共设施,聚众哄闹、滋事造成校园秩序的混乱。
『陆』 当前社会治安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以非法手段侵占公私利益!
『柒』 面对社会治安问题有何对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打击,即打击犯罪活动,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防范,即预防各种违法犯罪和治安案件的发生,这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也是治本之道。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全民知法、守法意识,从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构成一个有目标、有要求、有责任、有奖惩的整体系统。建设,是指加强基层组织和制度建设,是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保证。改造,是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和挽救,是根本上减少和消除犯罪的重要环节。
『捌』 当今社会有什么社会治安问题,并有哪些对策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是关键。20年来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证明,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确保“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到实处。
社会治安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20年来的经验告诉人们,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防范,重在治本,就能有效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
其最关键的一点是,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玖』 您觉得公安机关应重点整治的治安问题有哪些
公安机关以“四小”行业为重点的治安大整治工作方案 随着部分场所行业治安许可制度取消后,当前我市大量中小行业场所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小美容美发店、小桑拿洗浴店、小旅店、小废旧金属收购站点大量增多以及其中暴露出来的不少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已经成为社会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有效解决当前行业场所中存在的各类治安问题及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我市行业场所治安管理工作,根据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厅、卫生厅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全省美容美发足浴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的通知》和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十小”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治安管理工作实际,市局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底开展以“四小”场所行业为重点的治安大整治。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为指导,以有效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实现“四小”等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为目标,实行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强化阵地控制,净化治安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落实日常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监督、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准确掌握全市“四小”行业场所经营底数,有效解决以“四小”场所行业为重点的治安及安全隐患,进一步增强业主守法经营意识,确保小美容美发店、小桑拿洗浴店、小旅店、小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等场所行业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确保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问题得到消除。 具体目标: 辖区内小美容美发店的具体数量、分布范围、经营规模、业主、从业人员等情况全面掌握,“拉客招嫖”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辖区内小桑拿洗浴店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严厉打击和查处一批发生在场所内的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场所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辖区内小旅店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从业人员登记率达到100%,旅馆住宿人员信息“四实”录入率达到95%以上;旅馆业主治安责任明晰,安全保卫力量和安全设施等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无证旅馆得到取缔,违法违规经营旅馆得到有效查处,治安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打击犯罪效能得到进一步体现。 辖区内小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备案率达到100%;会同有关部门取缔一批无证经营窝点,依法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收购小废旧金属收购站点,坚决堵塞销赃、收赃渠道,各类涉及金属、“三电”、公用设施等被盗案件的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登记、验证、情况报告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经营业主守法经营、行业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内容 小美容美发店治安整治。对小美容美发店相对集中的区域,采取不定时、公秘结合的方式进行治安检查,形成高压震慑态势。对在工作中发现的淫亵活动、卖淫嫖娼和组织、容留、介绍、强迫卖淫嫖娼以及其它违法犯罪活动,用足用好治安拘留、劳教、收教等强制措施,及时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小桑拿洗浴店治安整治。充分发挥特情耳目的作用,积极布建高质量、能为我所用的隐蔽力量,牢固阵地控制,准确判断场所经营方向和活动规律,对铤而走险、有违法违规经营的场所加强治安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增强管理实效。 小旅店治安整治。严格执行《省中、小旅馆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若干规定》,采取公开检查、定期抽查和和不定期暗访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小旅店的治安检查力度,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住宿登记、信息录入传输制度,坚决杜绝不登记、一人登记多人入住和使用他人证件登记现象。对住宿登记、信息录入传输制度不落实的旅馆,要责令限期整改,不落实整改的,依法予以查处;对安全条件不达标和无证经营的,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负责人依法给予处罚,该取缔的依法取缔;对经营活动中有“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条件的,要依法追究业主的法律责任。 小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治安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帮助小废旧金属收购站点落实登记、验证、情况报告等各项行业规章,严厉查处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没有按规定到公安机关备案,以及登记不严、验物不紧、有情况不报和违规违法收购的小废旧金属回收站点,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对收购人员收购的废旧金属可能是赃物或明知是赃物进行窝赃、销赃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属于公安机关查处的违规和无证经营等行为,及时向工商、供销、城管等部门抄告。 四、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建设“平安”、“法治”,构建和谐社会、助推“平安奥运”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以“四小”行业为重点的治安大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上级文件为依据,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切实加强对大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有机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奥运保卫工作、基础大排查和相关的专项整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细化具体工作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明确职责,协同作战。各地公安机关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辖区派出所和民警监管责任,强化日常管理。大整治期间,各地要在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以“四小”为重点,突出重点区域和部位,提高治安检查的频率,坚决杜绝和减少发生在“四小”等场所行业内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凡因监管不严、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辖区内行业场所治安秩序混乱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逐级进行倒查,严肃追究漏管、失控人员及领导的责任。治安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刑侦、消防、巡特警、交警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切实落实各项整治工作措施。同时,各地要主动与文化、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加强联系沟通,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及时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四小”等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管理,务求实效。各地要把治安大整治工作与出租私房、流动人口管理等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以及当前正在组织开展的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分析“四小”等场所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总结治安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场所行业治安管理和服务。要坚持用打击违法、保护合法的思想观念来引导和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实现场所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通过自治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一些行政职能部门不便插手或没有精力兼顾的工作,实现公共行政管理手段的延伸和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能。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加大治安大整治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张贴公告、社区宣传、上门走访、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组织法制培训等多种宣传途径和形式,使美容美发、桑拿洗浴、旅馆业、废旧金属收购等场所行业经营业主、从业人员了解掌握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并通过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拓宽线索来源和渠道,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整治工作,切实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治安大整治氛围。 各地要确定专人,收集掌握大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上报市局治安支队。8月25日、9月25日按时上报整治数据,10月25日上报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必须要有具体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实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本地工作成效。
『拾』 根据本讲,以下不贫困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的是什么
1、什么是社会治安?社会治安是指社会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下而呈现的一种安定、有秩序的状态或状况。社会治安问题是指影响社会安定的各种矛盾、因素。2、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的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社会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