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坚守良知的翻译家

坚守良知的翻译家

发布时间: 2020-11-22 02:16:23

① 有关良知的正面事例

1、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

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

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

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2、机智的幽默

着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场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走上讲台,挂着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

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3、做好了,就是机会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时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嫌这份活儿脏,都不愿做,而艾伦却干得好极了。

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这样一则人生信条: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低贱,只要做好了,就是机会。

长大后,他从每星期挣1美元的肉铺帮工做起。这份工作虽然低微且工作条件恶劣,但他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信条:做好了,就是机会。

后来,他成为每星期可得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再后来,他又成为年薪150多万美的首度执行官。

4、必须成为总统

法国总统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

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

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

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后来,他通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结业后,又与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

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2007年5月,在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他也终于圆了心中的总统梦。

5、球王乔丹

篮球上帝乔丹在一次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因为,座驾事件与“尊严”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

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却老是以绯闻来炒作自己。

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不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坚守良知、挚爱的意思

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真诚的爱护身边的人。

③ "鲁迅坚守良知,'给中国拨开了一方明净的天空';……

这段话巧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鲁迅先生用笔杆子来革命,林则徐捍卫民族,丛飞身残志坚做善事的故事,强有力的表现出良知的伟大力量,引导人们扬帆远航!

④ 有关坚守良知的名人事例

有关坚守良知的伟人是咧

⑤ 坚守良心的名人名事

吴冠中:整个社会都浮躁 要有人说真话
2010年6月25日23点57分,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遵照先生生前遗愿,将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

“除了具备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像一个战士,他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包林说。

刚直的老人:“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

吴冠中的得意门生、画家赵士英认为,鲁迅先生的精神给吴冠中以极大的启迪。“吴先生非常崇拜鲁迅,他说鲁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他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2007年,吴冠中“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虽然在生活中淡泊名利,但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吴冠中依然是艺术家脾气,痛陈利弊。

“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吴冠中当年接受采访时,炮轰美协和画院,指出体制弊端。吴冠中指出,当下很多画家千方百计地与美协官员拉关系,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头衔,再把画价炒上去。

吴冠中当时有个著名的论断,就是“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落后”。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社会是不养诗人、画家的,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是成长不起来的。

而对于自己的画作屡屡拍出天价,吴冠中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指出,所谓的拍卖天价,都是很多收藏者为了盈利、套现,联合拍卖行、买家一起炒出来的。

“我90岁了,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我年纪大了,没什么顾忌了。”吴冠中说。

平民艺术家画作超千万元,书房仅五平米

吴冠中画作一向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宠儿”,拍卖价格屡屡创出新高,甚至高达数千万元。2010胡润艺术榜上,91岁的吴冠中以2.2亿元排名第二。

这样一位作品屡屡拍出天价的画家,却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

吴冠中生活在北京方庄小区附近一处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里。在吴冠中不足五平方米的书房里,除了靠墙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就是临窗一张比课桌略大的书桌和一张椅子。椅子拉开就几乎顶到了书架。

对艺术一丝不苟,对名利特别淡泊,这是吴冠中留给弟子的最深刻印象。

“吴先生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非常简朴。理发就在马路边的摊子上,五角钱就理完了。”赵士英提起这些欷歔不已。晚年生活一边创作,一边毁画

吴冠中晚年在家里常常抽空做这样的功课:一边作画,一边把不满意的旧作毁掉。尽管他的画在市场上寸纸寸金,在拍卖行里打破了在世画家中的作品最高价,却有好几百幅浸染着自己血汗的画在他的眼皮底下化为灰烬。画在纸上的墨彩、水彩、水粉画可撕得粉碎,绘在布上的油画只能用剪刀剪成碎片,绘在三合板上的需用油画颜料涂盖。

有一次,一位新加坡著名摄影师来访,正碰上吴冠中和家人焚烧一批已裱过的水墨画,足足有200多幅,堆得像座小山。他按动快门把这个焚烧场面抢拍了下来,并将照片在国外发表了,引起国际上的震撼。

爱心人士“我的作品应该属于国家”

“我的作品应该属于国家。”吴冠中常常这么说。“很多艺术家的子女为了争画会产生很大的矛盾,但吴先生只给自己的子女选了几幅作品做纪念,其他的都捐出去了。”赵士英说。

2009年,吴冠中画作《北国风光》在北京嘉德秋拍“新中国美术”夜场中以3024万元成交。此画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桑梓助学基金会资助特困大学生就学。

就在吴冠中先生逝世当天,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宣布,中国当代画家吴冠中再赠五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

吴冠中的儿子吴可雨表示,虽然父亲的画作在市场上价格很高,但他最大的心愿和追求是让大家欣赏其画作,因此坚持不把最精彩的作品出售,而选择捐给公立博物馆。

⑥ 古诗《致良知》的翻译

外国是否有诗文名为《致良知》,不太了解;中国古诗里面没有诗文名为《专致良知》,致良知属学说是我国明朝儒学家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致良知思想在心学著作《传习录》中有较详尽的论述。传习录原典+译文网上很容易下载的,如果网上下载不方便的话,可以把邮箱留给我,晚上我把文件发给你。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⑦ 有关良知的名言、事例(急)

一:
山间公路上三名持枪歹徙居然盯上 漂亮的女司机,强迫中巴停下,要带女司机下车去“玩玩”,女司机情急呼救,全车乘客噤若寒蝉。
只有一中年瘦弱男子应声奋起,却被打伤在地。男子气极.奋起大呼全车人制止暴行,却无人响应.任凭女司机被拖至山林草丛。半个时辰后,三歹徒与衣衫不整的女司机归来。车又将行.女司机要破打伤流血的瘦弱男子”下车。 男子不肯,倔持起来。“喂,你下车吧,
我的车不拉你!”中年男子急了,说:“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我想救你还错吗?”“你救我?你救我什么了?”女司机矢口否认,引得几个乘客窃笑。中年男子气极,恨自已身无大侠之力!救人未救成,可也不该得此亡被驱逐下车的结果呀,他坚决不下。“再说我买票了,我有权坐车!”女司机扬起脸无情地说:“不下车,我就不开。” 没想到的是,满车刚才还对暴行熟视无睹的乘客们.却却如刚刚睡醒般,齐心协力地劝那男子下车:“你快下去吧,我们还有事呢,耽搁不 起!”有几位力大的乘客甚至想上前拖这中年男子下车,使人想起莫泊桑笔 下《羊脂球》.里的情节。三个歹徒咧着嘴笑.得意地笑了。其中有个黑皮无赖毫不知耻地说:“ 哥们把她玩恣了!”另外两个歹徒也胡言乱语:“她是我对象,关你屁事!”一场争吵,直到那男子的行李从车窗扔出,他随后被推搡而下。 汽车又平稳地行驶在山路上,女司机掠了一下头发,按响了录音机。车快到山顶,拐过弯去就要下山了,车左侧是劈山开的路,右侧是百丈悬崖。汽车悄悄地加速了,女司机脸上十分平静,双手紧握着
方向盘,眼睛里淌出晶莹的泪水。一歹徒似乎觉察到了什么,说:“慢点开,慢点开, 你他妈的想干什么?”女司机并不说话,车速越来越快。歹徒企图扑上去抢方向盘,汽车
却像离弦的箭向悬崖冲去......
第二天,当地报纸报道:伏虎山区昨日发生惨祸,一中巴摔下山崖。车上司机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半路被赶下车的中年人看到报纸
哭了。谁也不知道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二:
儿子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人死了,会进天堂吗?
妈妈想了想回答:传说中有天堂和地狱之分,有的人可以进天堂,有的人只能进地狱。
儿子:妈妈天堂什么样啊?
妈妈: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吧!也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的地方。
儿子:妈妈,我死了能进天堂吗?
妈妈:凡是好人、善良的人都可以进天堂,那些坏人就只能进可怕的地狱,你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个好孩子,而且一辈子要做好事的话,就会进天堂的。
儿子:哦,我知道了,我一辈子做好事就可以进天堂了,(儿子开始高兴了)然后又问妈妈你会进天堂吗?
妈妈:妈妈也从现在努力做一辈子好事,争取进天堂,好吧?!
儿子:你是不是比我先进天堂呀?
妈妈:是呀!
儿子:你比我早进天堂,等我进去的时候,都很长时间了,妈妈你还会认出我吗?(儿子的眼睛红了)
妈妈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悄悄拭去泪痕,蹲下抱了抱儿子,说:会呀!
儿子:你怎么能认出我呢?
妈妈:因为你是妈妈的儿子,妈妈对你的爱还有你对妈妈的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相互能够认出对方呀。
儿子:哦,这种神奇的力量能让我们认出来。(儿子的小脸不再凝重了,好象有点放心了)
妈妈:传说中还有轮回,人死了以后,可以再投胎从新从婴儿开始成长,妈妈会先进入轮回,你后进入轮回。到时候可能就不是我当你的妈妈了。
儿子:(又开始紧张)不行,你还要当我的妈妈。
妈妈:那要碰不上怎么办?
儿子:你不是说我们有一种爱的神奇的力量可以找到对方吗?
妈妈:哦,妈妈忘了,是的,我们可以约定到什么地方去找对方,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的标志。
儿子:好的,那爸爸能进入天堂吗?
妈妈:告诉爸爸,让他也开始努力做一辈子的好人,争取进入天堂,好吗?
儿子:好的,我要咱们三个人在一起。
妈妈吸了吸鼻子眼眶又湿润了。
儿子:妈妈,你哭了?
妈妈拍了拍儿子的头:没有!
儿子:我怎么看见你眼睛亮晶晶的?
妈妈笑了:没有,是风把妈妈的眼睛吹了。
说完妈妈紧握着儿子的小手,往家的方向走去

三:
从前,有一个赌徒。他天天泡在赌场里和别人赌博。终于有一天,他输的倾家荡产,再也没有资本去和别人赌了。可是,他还想赌!赌场里的人跟他说,要赌也可以,拿**的心来赌!于是他跑回了家,对娘说,娘啊,我输的一无所有了,可是我不甘心啊,让我拿你的心去和别人赌吧!娘听了,老泪纵横,她挥了挥手,儿啊,如果用娘的心能换你回头,那你就拿去吧…!儿子真的将娘的心挖了出来,他捧着娘的心向赌场跑去,脚下的一块石头把他绊倒了,娘的心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这时,娘的心说话了:“儿啊,摔疼了吗……”

四:
〔削足之刑〕
小时候,我家隔壁住着一个老兵,他养了一只十多岁的老狗,叫小黄,附近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它玩。有一天我经过隔壁,看到小黄躺在地上抽搐着 ?上前一看,它的四只脚掌已被剁掉!血流满地。我赶快回去告诉妈妈,妈妈很生气的去骂那个老芋仔,说他没良心,没人性,对养了那么多年,那么忠心的狗,还下这样的毒手!原来那老兵想反正这狗那么老也快死了,不如先把它宰掉。因为狗肉要先放血再炖比较好吃,所以就把它脚给剁了,让它血慢慢流光!我一辈子记得小黄的眼神,它哀求的看着主人,拼命挣扎想站起来,但是伤口一 碰到地就痛得倒下。它就一直看着主人,希望主人救它,目光未曾离开主人一眼。那种临死还相信主人,哀求主人的眼神让我永远忘不了……。到底什么才是人类所谓的人性与情感呢?对于这一些人,我看不出来……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

良知

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成为非作恶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每个人都要坚守良知。
坚守良知
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成为非作恶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每个人都要坚守良知。
苏武牧羊19年,吞毡啮雪、历尽艰辛,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终成千古佳话。人民警察任长霞尽忠职守,最终为了自己心中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她的名字,将永远牢牢镌刻在人们的心中。尾山宏: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是什么让他们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也要孤注一掷呢?只因那胸中的一抹良知。因有良知,李白怒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因有良知,于谦 呐喊“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因有良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随处凡尘,心境却高,操而能守,质朴情真。陶渊明身处东晋乱世之秋,官场腐败,民心不稳,作为读书人的代表陶渊明,却能处乱世而操守情,由于看不惯官场腐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田,返璞归真,恪守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气节,实在是难能可贵。
陶渊明能旁无他物,坚守情操,贵在心态平和,能心远地自偏。坚守良知,不为富贵所淫,实在是后世学习之楷模。一生贫穷的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山田,其精神境界又是何等豁达。目视今日,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超凡脱俗,身居庙堂之高而不思百姓之疾苦,读万卷书却不能为百姓而立言者,又是何其之多!
然而,当今社会,良知缺失,道德败坏之事亦是屡见不鲜。“范跑跑”在四川大地震中,不顾学生的生命危险“临阵脱逃”,这种行为不仅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良知的丧失!不良产家见利忘义,制造假货坑害消费者。最有名的当属“三鹿奶粉事件”了,只是因为这些假奶粉,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
郭沫若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而现在,难道我们已经濒临“沦亡”了吗?不!我们要找回那缺失了的良知。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希望,让心中常存一分热情,让素养多留一分宽容,让记忆焕发一分快乐,让岁月留驻一些感叹!

⑧ 什么是坚守良知

知己所做,明己所做,悦己所做,守护初心
是谓坚守良知。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行,如是而已。愿您能够坚守良知!紫悦琼华敬奉。

⑨ 对古诗《致良知》的翻译。

没有《致良知》这首古诗。

一、致良知 [zhì liáng zhī]

1、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

2、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3、《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4、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5、“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6、“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⑩ 中国的翻译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一、严复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主要翻译作品: 《救亡决论》, 《天演论》 (赫胥黎),《原富》(亚当·斯密),《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二、许渊冲

许渊冲说过:"理论来自实践,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他正是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集毕生翻译之经验加以发展,提出了自成一派的翻译理论"优化论",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加以概括。

他以古稀之年参与翻译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独自翻译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到78岁时还出版了罗曼·罗兰篇幅浩繁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托夫》。英文译著主要有《西厢记》、《诗经》、《宋词三百首》、《楚辞》、《中国古诗词六百首》、《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唐诗三百首》和《新编千家诗》)等。

三、郭沫若

郭沫若的翻译实践从1919年翻译歌德的《浮士德》开始,一直到1947年结束,历时约三十年的时间。在翻译理论方面,郭沫若信奉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但他更强调“雅”。就“直译”和“意译”的划分而言,他倾向“意译”。郭沫若“意译”倾向和对“雅”的强调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翻译实践中。另外,他在译诗理论方面坚持“诗人译诗,以诗译诗”的观点,并提出了“风韵译” 的诗歌翻译方法。

翻译作品有: 《菌梦湖》(小说)德国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浮士德》(诗)德国 、《石炭王》(小说)美国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