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一体化职责

一体化职责

发布时间: 2021-01-13 06:24:58

① 2.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机电一体化专业: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在这个岗位工作岗位上,机电一体化的话,专业的话,我感觉主要负责的职责也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负责自己的那一份,都要专心致志的去工作,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的技术搞到手,搞明白,或者是用武之地发挥到极致

② 三标一体职责分配表要怎么做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个国际标准整合在一起综合运用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体系。1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1.1 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促成一体化体系的建立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制公平标准时有意识地考虑了各体系间的融合,在IS09000:2000标准的2.11条款中,专门提到“组织的质量目标与其综目标,如增长、资金、利润、环境和职业卫生与安全等目标相辅相成。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连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这将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
1.2 三个体系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思想基本相同
三个体系标准都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遵循戴明循环原理(PDCA循环)。三个体系的管理思想非常相拟,都要求遵守法律、法规,持续改进,全员参与,事前预防,满足顾客或社会、员工和其它相关方的要求,文件化、系统化的全过程控制等,从而为“三标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1.3 三个标准的条文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或相拟
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三个管理体系对方针、目标、机构与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资料控制、监视和测理、不符合纠正和预防、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基本要素的要求相同,体系间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1.4 体系运行过程和运行基础基本相同
三个体系均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模式,在循环运行过程中实现持续改进。三者对体系内审、管理评审、认证审核、监督审核时间周期要求相同,有利于企业开避孕药联合内审和联合外审。同时,三个管理体系在企业实际运行中均基于同一基层操作,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企业或大型企业的车间、班组等具体操作导,由相同的单位、相同的人员同时执行三个标准,生产操作规程融合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等管理体系要求,三者密不可分,顺其自然地袢现了“三标一体化”。
因此,三个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虽然不同,但其均属于企业现代化全面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规范企业的产品、活动和服务。体系之间彼此互补,完全可以在共同的管理原则及可兼容的有关标准条款基础上,兼顾各体系的特殊要求,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2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
2.1 成立组织,培训人员
以济钢总公司为例,领导把“三标一体化”列入职代会报告,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核心活动。成立“三标一体化”推进办公室,抽调三个体系的优秀内审员组建工作组,为建立一体管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保障。对培训工作常抓不懈、贯穿始终,举办三个体系内审员培训班,培养“三项全能”的内审员队伍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加强三标宣贯,明确各自职责,引导全员参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2.2 初始班次审,奠定基石
初始评审是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目的是调查了解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为实施“三标一体化”搜集信息并提供依据。以产品、活动、服务为基础,确定与产品有关级别;多渠道获取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并进行适用性评价;汇总、整理体系文件和现行管理制度,确认其是否有效;结合标准、法律法规、体系文件要求及企业管理现状,编写初始评审报告书,找出三个体系的共性和结合点,为“三个一体化”奠定基础。
2.3 策划体系,编写文件
尽管三个体系相应的方针、目标、指标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完全可以整合成一个总的方针、目标,反映在《全面管理手册》中。对于不同体系中可兼容的部分,可以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中的同一条款或过程中加以规定和要求;对不兼容的部分需要通过制定专门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文件加以规定。要编制一体化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和要素职能分配表,使体系各要素所涉及和职能逐一分配到各部门,确保各要素都能得到各部门,确保各要素都能得到覆盖。济钢遵循“写所做,做所写,记所做”的原则编写“三标一体化”体系文件,设置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A、B类)三级体系文件结构,并统一文件格式和编码方法。如人力资源、文件控制、记录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程序完全实现了三标共享,有的文件则需要局部高速或换版。
2.4 同步运行,联合审核
体系文件一经发布实施就是企业的法规性文件。企业要通过执行系文件,形成覆盖体系内所有单位、所有要素的运行记录,对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进行客观验证。按照三个体系要求,一般一年要进行两次内审、一次管理评审和一次年度监督审核。三个体系的审核程序、审核周期基本相同,在企业内部可以组织一批内审员同时对三个体系开展联合内审,最高管理者同时对三个体系组织管理评定审。聘请一家有“三标”资历质的审核机构,同时对三个体系进行认证审核、监督审核,达到一次审核、多项认可的目的,同时全面发现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审核效率。
3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3.1 统一体系覆盖范围
三个体系实的时间不同,侧重点不同,主管部门不同,确定的体系范围一般不致对“三标一体化”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济钢实施“三标一体化”,首先要扩展质量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使质量、环境、职来安全健康管理体制体系覆盖范围一致。
3.2 统一领导,合理分配职责
“三标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对体系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首先,三个体系的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要统一,避免原贯标推进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俣理分配体系职责,调整、理顺职责交叉的部门,将体系要素分解、细化、分配、落实,使每个职工的职责之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程序,检查有标准,问题有处理,处理有结查,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3.3 理顺体系文件接口
济钢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之间相互引用,形成了许多接口,同时,济钢9家子公司分别独立取证,分别编写了一套独立的体系文件之间存在矛盾之外。无论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带是子公司管理体系,从实际运行上讲,它们仍然属于总公司大体系,各体系之间、总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的体系文件必须相互协调,理顺接口,增强可操作性,同时为其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一体化预留接口。
3.4 清理现有文件,形成一体化的文件管理
企业在传统管理中形成很多的规章制度,有的是上级下发的红头文件,有的是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对现有文件进行清理,将现行有效的管理制度、红头文件尽量转化为体系文件,避免同一管理制度出现多种版本,形成一套比较顺畅的管理体系文件。

③ 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包括财务业务一体化吗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推进策略

(一)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

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会计理念、方法。并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重要意义,在财务管理中融入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其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例如某企业在其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新会计准则及方法,在其凭证打印功能中,添加了利润中心字段,并推动移动两票业务发展,实现了对其库存统计分析报表等财务资料的进一步优化,为企业管理者在物资采购方面的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工作,因而,为避免融合不充分或是转型不成功等问题的发生,企业还需在该项工作的正式开展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方面,企业应先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现存问题等,制定明确的融合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满足财务业务一体化需求。方案内容中应包含企业当前实际情况、财务业务一体化目标、任务开展的投资预算等,并请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分析,确保方案能够有效实施。同时,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工作效率,组内成员由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高素质信息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从而确保二者的顺利融合。其次,在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方面,企业应先树立足够的信心,做好思想准备。注重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种的财务考核、记账等方面职责融入到业务管理中,避免这些职能的独立存在,并提前组建适应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人才队伍,从而确保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任务的顺利完成。

④ 论述中国的监督主体

从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第十条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出规定以来,经过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一直到2006年2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五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明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它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和党政领导干部被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力和责任,其中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审计机关受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限的限制,越来越难以独立承担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任务。为此,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建立了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制度。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组织协调问题,但目前普遍实行的干部管理部门委托立项、审计机关组织审计、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利用审计结果的监督主体相互分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也暴露出明显的弱点,他导致审计立项不能很好地考虑审计部门的特点、审计实施不能很好地反映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审计结果不能得到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很好利用。因此,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监督、纪律监督、经济监督都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致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关等监督主体应当在坚持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环节探索适应当前形势要求并适合各自特点的协作机制。如果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看成国有企业的组织人事部门,我们认为,对需要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手段考核、评价和监督的领导干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监督、降低监督的成本,提高监督的绩效,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机关应当实施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依托,成立以审计部门领导为组长、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领导为副组长,以审计部门人员为主、辅之于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审计组,对审计项目实行统一立项、统一组织、结果统一利用的监督主体一体化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模式。
一、监督主体一体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

组织人事部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等各个监督主体的监督内容并不相同,但它们监督的时点、监督的重点和监督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首先,它们都是对同一监督对象——领导干部的监督,而且都需要在干部任期和离任时组织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第五条和第八条规定“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任职前考核、定期考核。定期考核采取届中、届末考核的形式进行。”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通过“委托审计机关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请审计机关提供考核对象的有关审计情况”的方法调查核实有关考核对象的情况。《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机关)和机关党组织的意见。对需要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其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相同的重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第十条把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四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是“审计机关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通过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分清领导干部本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问题最终都会表现为工作绩效不高或贪污腐败,工作实绩不佳和廉洁自律问题也都有其思想、能力和作风的根源;因此,无论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纪律监督,还是审计机关的经济监督,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都是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最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及时清除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分子,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企业干部,除了有限的人事决定权外,主要是对上级决定的事项进行贯彻落实,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比较单一,对干部的评价和监督相对简单,组织人事部门是当时惟一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性和分散决策的要求,各级各类干部在被授予很大权力的同时,也必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增加了干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和难度,组织人事部门一家难以完成监督管理干部的任务,实践中出现的大量违规违纪和经济犯罪问题催生了纪检监察的纪律监督和审计机关的经济监督。相互分离的监督主体提高了监督的独立性,使监督主体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但同时也存在相互协调的问题。为解决相互配合与协调问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协调制度,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十七条要求“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单位联系会议制度。”《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十五条也规定“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审计机关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虽然联系会议制度有利于单个监督主体手段不足时得到其他监督主体的协助,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准确界定领导干部本人的经济责任,无论是领导干部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还是领导干部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甚至领导干部为小集团的谋利行为,都可能使被审计干部及其任职单位不配合、甚至阻扰审计工作,审计过程中随时有可能需要纪检监察部门的协助。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纪检监察或审计机关单独发现及核实案件线索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审计机关移交到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线索,重要案件的查处也往往采取一体化的办案方式,因此,在纪检监察与审计机关发现和查处案件方面,并不存在审计机关发现案件线索、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查处的简单分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协作。

二、监督主体一体化有利于优势互补和风险防范

组织人事部门是干部监督管理的专门机构,他通过采取个别谈话、征求意见、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水平测试等方式对干部进行监督管理;纪检监察机关是干部纪律监督的专职机关,主要通过受理检举、控告和申诉,以核实情况和案件查处的形式实施纪律监督;审计机关是综合经济监督机关,主要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审查,监督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组织人事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干部管理,监督是为管理服务的;纪检监察和审计都是对干部职责的一个方面的监督,这种监督也是为干部管理服务的,纪检监察侧重于查处违犯党纪政纪的行为,审计侧重于查处经济上的违纪行为,并评价经济绩效。监督主体一体化有利于把干部管理部门的宏观性与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专业性相结合,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效率,如对非法干预、阻挠审计的行为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有关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对有关人员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或党纪政纪处分;监督主体一体化可以把纪检监察的专门手段与审计机关在财政财务收支上的专业优势相结合,把问题查深查透。监督主体一体化可以把纪检监察对人的处理和审计机关对事的处理结合起来,避免移交过程中的时滞问题和效率损失,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监督主体一体化可以把干部管理部门对干部个人的考核与对领导班子的考核相结合,防止纪律监督和经济监督中干部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向领导集体推委或向上、向下的转移。
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实质是对领导干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鉴定和评价,鉴定和评价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备导致的错评风险,二是鉴定和评价面过窄导致的漏评风险,三是鉴定和评价不准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备性是正确鉴定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基础,由于市场经济完善的渐进性导致的领导干部权力责任边界的动态性,必然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在单个监督主体的职责没有改变前,新的指标可能导致单个监督主体无法评价,监督主体一体化有利于解决相对固定的监督职责与动态的指标体系之间的矛盾,同时,监督主体一体化有利于避免单个监督主体评价单个指标的片面性,如干部管理部门民主评议的群众满意度很高可能是违规违纪谋求单位利益结果;监督主体一体化可以根据各个监督主体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劳动,从而扩大审查的范围;通过审查手段的优势互补,人员知识结构的取长补短,技术方法的综合利用,提高审查的质量。监督主体一体化使监督主体成为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防止监督主体之间推委监督责任,提高监督主体的责任心。

三、监督主体一体化应完善工作机制和审计程序

监督主体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充分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监督优势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监督主体的人材和技术优势,避免重复监督,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绩效。完善工作机制首先必须树立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一盘棋的思想,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果看成各个监督主体的共同成果,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看成各个监督主体的共同责任,避免各个监督主体的本位主义、封锁信息或推委责任。其次要把联系会议制度和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从交流和通报有关情况、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转变为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包括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的审定、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报告的审定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发布等。最后,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建立有相关监督主体人员参加的综合工作组,交流和通报有关情况、提出协调配合的建议,并对审计重点、审计人员调整的重大问题报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裁定。

除了监督主体一体化的工作机制需要完善外,审计程序也应当根据监督主体一体化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具体有以下步骤:第一,各个监督主体根据联席会议和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审计项目组成联合审计组,并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送达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签署的联合审计通知书。第二,在联合审计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联合召开有被审计单位的现任领导干部、被审计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各个部门领导等参加的审计进点会,统一部署和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第三,联合审计组应当统一安排审计中对有关单位或人员的访谈、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使用,避免不同监督主体同一时间使用相同资料或访谈相同人员。同时要注意证据的相互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第四,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的违规违纪行为,各个监督主体应当在各自的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或处分的意见,当监督主体的一方收到了另一方正确的意见时,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处罚或者处分的决定。第五,联合审计组中的干部管理、纪检监察和审计应当分别向自己的派出机关提交相应的报告,其中审计部门的报告还应当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意见。在各自报告的基础上,联合审计组应当向联席会议或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综合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由审计部门的审计情况、干部管理部门的考核情况和纪检监察部门纪律监督的情况等三部分内容组成。该报告将作为领导干部的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主要依据。

此外,监督主体一体化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指标设置上的综合性。监督主体一体化除了加强监督主体之间的协作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单个监督主体监督职责不便评价的责任,因此,指标设置应当注意综合性,如决策程序和决策绩效、经济廉洁与用人失察、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等。二是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独立性。监督主体一体化审计模式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都没有弱化各个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在实施过程中,各个监督主体之间是平等的相互协作关系,各监督主体不能以一体化为借口削弱其他主体的独立性或者放弃自己的独立性。三是监督责任的可落实性。监督主体一体化在使监督主体加强协作的同时,并没有影响各个监督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各个监督主体在行使监督权力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党加强对审计机关领导的一条重要途径,审计机关应当把自己的审计监督作为干部监督管理一个环节,深化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作,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模式和审计结果利用方式,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干部的监督管理由于干部权力和责任的扩张而分工,干部的监督管理由于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和经济监督的相互联系而协作。干部的监督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特点,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监督管理的任务。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对干部的考核管理与纪检监察的纪律监督、审计部门的经济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关在对干部的监督中要树立为组织人事部门服务的思想。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监督成为干部监督管理的核心内容的情况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应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依托,统一组织、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干部监督管理的任务。

⑤ 机电一体化人员工作的内容与职责是什么

职位描述:
负责对工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并进行业务回指导。
工作内容:
1、负责机电设备答及器件的采购(含零部件委托加工)、安装、调试、维修、保养;
2、制订、贯彻公司设备管理的相关文件,负责生产设备的定期保养与维修工作,完善设备的预防维护系统;
3、负责对设备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处理、记录、教育工作,并经常检查、制止设备非正常运转;
4、负责与机电设计部门的联系,参与设计改良方案;
5、督促机电监理的工作,并编写机电工作周报、月报。
任职资格:
1. 机电一体化、机械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经 验:
2. 熟悉企业机电设备维护及维修经验,(1)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
技能技巧:
3. 熟练使用Windows、MS Office系列以及Autocad及其他工程设计软件;
4. 了解目前较先进的相关专业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5. 熟悉本专业图纸及有关设计依据和验收标准、规范;
工作自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⑥ 车间主管的职责

一、在生产部领导下全面负责车间之生产、质量、技术、设备、安全等各项工 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益,全面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
二、根据生产部下达生产计划,组织车间生产,协调各生产工序,掌握生产进度,保证均衡生产和生产任务之完成。
三、严格执行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教育工人遵守劳动、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按图样、按工艺、按标准认真操作。
四、根据企业对设备管理之要求,切实抓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组织保养检查。
五、督促工人自觉遵守计量器具之保管、送检等有关规定,正确的使用工模具和工位器具,做到文明生产。
六、认真协同有关部门做好质量控制点之管制工作,经常检查“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实施情况。
七、积极协助办公室做好员工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之素质。
八、支持质量检验工作,及时组织分析解决质量问题,出现重大的设备、技术、质量等问题要及时上报。
九、对员工出勤、纪律、工作效率、责任心等负责;并负责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十、在本车间现有条件下,充分科学合理地规划生产现场,使生产现场井然有 序、道路畅通、安全文明生产。
十一、提前做好上班准备工作,下班后监督值日员工搞好车间环境卫生、设备保养、安全等检查工作。

⑦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政府在履行什么职能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现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城乡一体化本质上是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出城乡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格局。而政府职能的调整与完善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关键,它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保障,是破解城乡二元格局所引起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核心手段。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职能调整的理论基础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是政府作为国家机关依法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责任。它既包括政府管理的内容,也包括政府管理的程度,还包括政府管理方式等。政府职能必须与国家社会生活及行政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其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前,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对指导政府职能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指导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职能调整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以私法契约和市场化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方法,以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为理论支撑的体系。通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对产权和制度的分析,强调产权明晰和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活动的经济学分析,强调个人和自由市场的作用,主张引入市场规则,建立公私机构之间、公共组织之间的竞争机制,以打破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垄断。新公共管理对政府职能调整的影响在于:(1)政府应以“掌舵”而不是“划桨”的姿态发挥作用,应该“转向一种把政策制定(拿舵)同服务提供(划桨)分开的体制”;①(2)政府应把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中,取消公共供给的垄断性;(3)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作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政府应以“掌舵”的姿态,从政策制定与规划入手,积极发挥经济调控职能,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体系。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体制,建立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完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并以竞争机制为依托,确保城乡公共服务质量。
(二)治理理论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协调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②治理理论的核心是“善治”,即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在于它是政府对公共生活的合作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组合状态。③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之一在于要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这就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的行为边界,将应该由企业或社会承担的责任归位。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社会机构,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在社会整合中政府应承担起战略上的指挥者、制度上的供给者、目标上的引导者、行动上的协调者及各种创新活动的激励者和合作者的角色。④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职能调整存在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对政府职能调整提出了理论上的要求,但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职能调整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一)政府职能越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严重
由于计划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出现的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更多地追求GDP,以产业经济作为绩效判断和价值取舍的目标,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习惯于代替市场去配置与私人产品相关的资源。在推动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变相经营企业、经营公司,承担应当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尤其是在乡镇企业,政府不仅为企业制定决策、筹集资金、掌管人事,甚至最终负担亏损,使企业长期处于政府的管束与庇护之下,无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现代企业制度及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此外,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也阻碍了城乡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降低了城乡社会发展效率。同时,政府过多地承担了本该由社会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垄断经营,包揽服务,限制了社会管理组织接纳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看,社会事务内容庞杂,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承担全部的社会管理职能,这就要求政府社会管理部门要适应社会多方面共同出资举办社会事业的新情况,从直接举办各类社会事业转向加强规划布局、政策规范和依法监督上来,进行产权改革,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和多元主体的责任和功用。⑤
(二)政府职能缺位——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了优先发展工业、优先发展城市的城乡区别发展战略。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政策和财政向农村作了历史性的倾斜,但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政府存在着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情况。城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供给,城市成为国家的行政、文化、教育及经济中心,政府行政职能在城市得到完善与强化。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政府对农村的管理处于松散、粗放的状态,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除了大型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外,国家把地方建设的任务交给县乡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过小。此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不足,应由国家财政承担的发展资金由于城乡分割的体制,最后由农民负担,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农村对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乡镇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因此在对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投入不足,城乡差距较大。
(三)政府职能交叉——政府整体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政府职能的履行在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叉现象,导致政府在产业规划和布局、服务城乡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缺乏整体性。一方面,政府“条块分割”导致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责权不清、行政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整体协调力不高、组织绩效低等各种现象,各县域或城镇在产业结构上雷同,工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几个部门多头管理、多头建设、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条块分割”,小城镇政府与上级政府权力交叉,上级政府部门在乡镇的大量派出机构切割了乡镇的权力,妨碍了乡镇的统一管理。可以说,这是一种政府行政运行中的“二元结构”,也是城乡居民不平等的一个突出表现。⑥
注释:

①[美]戴维·奥斯本、特勒·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第11-1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②参见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第23页,1995年版。转引自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第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③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第8-1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④冯晓英:《由城乡分治走向城乡统筹》,第35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
⑤刘从政等:《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大理论和支撑体系研究》,第14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⑥张德扬主编:《广东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第9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