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春节餐饮人的坚守散文

春节餐饮人的坚守散文

发布时间: 2021-01-09 01:26:44

A. 春节的散文朗诵稿 至少5分钟 要押韵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只有雪地上留下艰辛的足迹,才会懂得活的珍贵,活的炙热。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满幸福。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新年快乐,佳节如意!

元旦快乐!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叶轻舟,载你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新年快乐!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新年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来年万事圆圆,送一份漂亮的礼物祝你微笑甜甜。

玫瑰是我的热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灵魂,一并送给你--我的爱人,新年快乐!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B. “名家”散文,写春节的

1.老舍眼中的“太平花”
长大了些,记得有一年除夕,大概是光绪三十年前的一二年,母亲在院中接神,雪已下了一尺多厚。高香烧起,雪片由漆黑的空中落下,落到火光的圈里,非常的白,紧接着飞到火苗的附近,舞出些金光,即行消灭;先下来的灭了,上面又紧跟着下来许多,像一把“太平花”倒放。我还记着这个。我也的确感觉到,那年的神仙一定是真由天上回到世间。——《老舍自传》

2.胡适儿时的大年夜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居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儿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儿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胡适《四十自述》

3.沈从文忆湘西过年
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精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照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
最后集中到各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有了这个玩灯烧灯经验底子,长大后读宋代咏灯节事的诗词,便觉得相当面熟,体会也比较深刻。
——《沈从文文集》

C. 有关春节的优美散文

和春节,端午,清明,中秋有关的优美散文。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年05月22日00时44分。和春节,端午,清明,中
关于春节的优美散文:

D. 有关春节的散文

新年快乐(新年春节的散文)

转瞬,旧年历已翻到最后一页,新的一年如约而至。
思念总会在这个转折点热情地燃烧,在异乡人的心中伴着冬意弥漫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
你那里还飘着如柳絮般柔和、鹅毛般轻盈的雪花吗?驾着童话里美丽的雪橇,或者乘着王子漂亮的红色马车,掬一捧洁白的情怀,把你的喜悦带到我这里吧!告诉我北国那壮观的景象:远山皑皑,雾松摩梭,有寒风狂歌,有炉火冉冉。
你那里依旧芬芳满溢浪漫多姿吧?哼一曲动听的民谣,或者唱一首流行的歌曲,携一缕温柔的和风,让你的快乐在我这里跳跃!给我讲述南方那如春的景色:海浪翻滚,鲜花绚烂,有暖风低吟,有情侣依依。
我把我这里同样精彩的故事装进温馨素雅的卡片,让信鸽衔着我的满腔祝福,悄然飞到可以落脚的地方:大雪纷飞的北国和四季如春的南方。因为那里盛开着一朵纯洁典雅经久不衰的花,叫做友情。
亲情是不能割舍的情缘,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代沟确实是存在的,父母的不理解常常让我们困惑,因此产生厌倦疲惫是很正常的。情愫萌发的青春期,恋上心仪的异性朋友了,是不敢和父母提起的,因为他们会用长篇大论说服你。而你却以为他们不通人情,在扼杀一个摇篮中的理想爱情。直线下降的成绩终于提醒了你,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母都在为我们着想,我们现在还太年轻,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否则会如他们所说,荒废学业耽误前途。等到体会到父母的那一番良苦用心时,我们便能坦诚地与他们交谈,渐渐用情感填补那一道原本以为不可逾越的代沟。
这个夜静人稀的午夜,思乡的情愫开始蔓延,父母辛勤劳作的身影定格成一副经典感人的画面映入我们的脑海,热泪盈眶是在所难免的了。
今夜,让我们一同举杯邀明月,开怀畅饮,为远方的亲人和朋友祈祷,对他们真诚地说一声:“新年快乐!”

过 春 节

春节在我心中是什么概念呢?

小时候我是很喜欢春节的,

每到十月份的时候,我就盼着春节的到来了,

十一月份的时候常常说:“春节就要来了哦!~”

十二月份的时候就有点过年的气氛了,爸爸妈妈会在这时候带着我上街买衣服。左手是爸爸,右手是妈妈,然后三个人都会从里到外,全部都添置新的。

十二月到一月大约会下5场大雪。记得有一次很冷,晚上钻进妈妈的被窝才安睡,第二天起来发现窗口很刺眼,细一看,原来下雪了,雪在窗沿堆积着厚厚的一层,远处的树,房子马路,路灯,只要是有面积的物体,都被纯白晶莹的雪覆盖着。

我会笑,激动、兴奋、欢喜、因为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好象我们人类来到了另一个星球,不同的世界!而我只想出去感受……我迫不及待……快速准备好去上学,尽快早一点,想第一个踏破楼下的雪痕,对,第一个!我像一只小鹿连蹦带跳的冲到楼下,发现 干净的雪已经被少数的脚印踩去了,心里会小小的失落:“是谁这么拼啊?才6点就起床跟我抢雪痕?”很快又恢复兴奋,仔细挑选着没被踩过的干净的雪,小心翼翼的踩下去,软软的,发出格吱格吱的响声,有趣 极了!~多走几步,发现雪真的好深啊,都没过我半支小腿了,哈哈,幸亏妈妈给我穿了套鞋(当年我身高1米)

一月份,哦菏!~真的过年了哦!~~~~~开心哦!~!~!~……

E. 以过年为主题的纯抒情散文

《过年》(一)
按照家乡的习俗,过年是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之一,也是家长们忙碌的一天。许多地方有着一些不同的习俗。我从懵懂的小孩到如今三十几岁的大人,对过年的习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记忆。
过年,首要的习俗是“掸尘”,也叫“扫尘”,“除尘”,“除残”,“打尘埃”。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照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扫尘就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在记忆中,爸妈通常选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把家具全搬出家外面。他们把家具彻彻底底清洗干净,把屋里屋外的屋顶和墙壁全部擦拭一片,除去蜘蛛网,除去尘土。他们还把地板拖得洁白亮光,把厨房整理得整洁又舒适。然后,他们把家具搬回原位,认认真真地摆好,等待着过年的到来。
按照习俗,每家每户都得买新衣服。过年前,许多人都回家过年。街道上人来人往,走街逛店。商品琳琅满目。衣服款式多种多样,设计新颖独特。家里人总是选了又选,选了多时,才选出一件件合身合体的,颜色配搭的,时尚流行的衣裤。然后,人们高高兴兴,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
过年,每户人家都得买年货。吃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样样俱全,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鸭肉、鸡肉、鱼肉等多种多样,可以有蒸、炸、焖、炖等等各种煮法。总之,过年食物充足,储存丰富。日子火红,时光美好,从侧面可以看出,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过年那天早上,先得“祭灶”,即拜灶王爷。这是一件在中国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司命灶君”,把他写在红纸上,两旁写着“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以报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如意。
拜完“灶王爷”后,人们就祭“福德正神”,也就是“土地爷”。人们点上蜡烛,插上香,摆满一桌的菜肴,恭请“土地爷”到来。让“土地爷”吃饱喝足,保佑新年风调雨顺,让粮食丰收,家畜兴旺,免灾免难,保佑一家人工作顺利,家庭美满。
中午,是“祭祖”的时候,同一宗族的人们把家里的美味佳肴、美酒佳酿奉上,摆满好多块“八仙桌”。酒菜形形色色,丰富多味,包括各种各样的水果。由于人多户杂,祭祖的时间一般较长。人们放鞭炮放烟花,烧金纸银纸,合掌叩头,礼拜祖先。人们聚在一起,真是热闹非凡。这让人感到了过年的喜庆,亲人的团聚和节日的吉祥。
晚饭,也就是年夜饭。它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会餐之一。家家户户都摆上了丰盛的饭菜,放上了好酒。人们吃着大鱼大肉,喝着上好的白酒或葡萄美酒。人们又吃又喝,全家人一起聚在一块,喜气洋洋的,一起庆祝过年,一起共度一年一次的好日子,一起欢颜笑语,预祝来年过得更好,日子更加丰裕。
吃完晚餐,家里每个人都得洗澡,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穿上新衣服,然后精神抖擞地、充满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准备欢迎新年的到来。等到快八点了,许许多多人围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人们陶醉在五彩缤纷的节目中,投身于节日气氛浓重的晚会里。因节目而喜形于色,因精彩而动容,因震撼而大开眼界,因神奇而惊讶……
当时钟走到快十二点了,在家乡里,四处响起的鞭炮声和烟花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新年的到来让人心沸腾,让热情飞扬,让激情铺展。人们一起欢迎新年的到来。
过年,人生一次又一次畅快之事。年轻的变得逐渐懂事,长大成人。年老的因过年心情愉快内心变得更年轻。过年,年年在庆贺,年年有喜悦,年年有新意,年年让人兴奋,让人自信。
《过年》(二)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一句说尽了多少背井离乡出外闯荡人的心坎里了。一年365天,朝朝只盼今日回家过年,众人欢聚一堂的日子。其实,过年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也不仅仅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盛典,过年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永不消失的情结,一个幸福的隐喻,是一棵春天抽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的树。我们一年到头地忙碌奔波,为的就是过年。
瑞雪兆丰年本是一个好的兆头,但却有人欢喜有人忧,雪天路滑,担心到路途行车安全的问题,我们全家打算放弃回家过年的念头,大包小包塞满整整一车,都只是为了回家过年而准备,现在只能搁着歇息歇息,想迫切回家过年的心情谁都懂。农历三十大清早,还处于朦朦胧胧状态的我就听见妹妹说,“雪停吗?雪化吗?太阳出来吗?可以回家过年吗?”接连几个问题直接把我从睡梦中拉回现实中,父母亲未语,妹妹直接跑到窗前亲自探测路况,“哎,还是有雪,结冰啊,不过我真的很想回去呢。”父亲也接了句话:“刚家里还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到家呢?大姑小姑,伯伯们前两天都已经到家了,就差我们了。”躺在被窝里,我想起了以前回家过年的景象,我仿佛看见了奶奶在家门口探头等我们回家的情景,细致到奶奶渴望盼子回家的每一个眼神。就这样,一场大雪差点阻挡了我们回家的方向。
下雪不冷化雪冷,天虽然没下雪,可是寒冷依然侵入体内,不禁打了个喷嚏,“妈妈,奶奶他们想我们了。”妈妈笑了笑,“人人都在盼着我们回家过年。再等等,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寒冷的冬天也会雪中送碳,送来一丝温暖,送来一些希望,送来一线光明,照亮我们回家前进的方向。爸爸满脸喜悦宣布,“下午回家过年,刚家里打电话来说老家已经出大太阳,很多路段已经化雪了,家里嘱咐开车慢行,等我们回家吃年夜饭。”“噢耶,老天有眼,”妹妹边整理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嘴里念叨着。随时整装待发,到了吃饭时间,我们简单的吃了个中饭,先打发下自己的肚子,以免路途闹别扭。九江到武宁满打满算本来两个小时足够了,可今天这段路却显得格外遥远,路途迂回曲折,而对于我一个开车新手来说,这次回家既是冒险,又是挑战。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足足开了三个半小时,这时天色已渐黑,进入村庄沿途都看见灯火通明,听见鞭炮声声响,热闹嬉笑的聊天畅饮声,催促着我们加快脚步,四颗悬挂着的心,四双目不转睛的眼睛在到达家门口的那一霎终于可以放松神经,休息片刻。门外迎接的人还真不少,站立式打着哆嗦迎接的亲人,从门缝探脑袋迎接的小鬼,静默不言如佛般坐着的年老长辈,大家的虔诚祝福终于等来了我们平安到家。“饭菜都已经准备齐全,就等人员到齐,就可以开饭。”姑姑点算着人头准备着碗筷。“所有人全部到齐,可以开饭,报告长官”。妹妹紧接着一句,乐的大家呵呵笑。
门外燃起了鞭炮声,烟花声,绽放在半空中犹如描绘着新一年多彩多姿的美丽图景,孕育着新的启程、新的希望。“干杯,干杯,为新一年干杯”。大家共同举杯,第一杯一饮而尽。除夕这一天,能喝酒的必须得端起酒杯畅饮,不能喝酒的也要小口意思意思,活跃现场气氛,轮个敬酒,送祝福,说新年愿望,四世同堂举杯欢庆,迎接新年。说起年夜饭,老一辈甚是讲究,在我的记忆里年夜饭开席前先得拜谢神恩、拜祭逝去的祖宗,然后才能开席。以前,乡下很穷,平时不舍得吃的大鱼大肉,只有到过年这天,他们才会拿出家里所有好吃的,好喝的招待亲朋好友。现在,年味这个词在人们的意识里越来越淡薄,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年轻人注重所有事情从简,喜欢用钱换取,以为钱可以买来我们想要的东西,却忘记了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本质意义。也许,是因为我们太忙碌,没时间;也许是因为我们无知,什么都不懂……三个小时的年夜饭在我们再次共同举杯中结束。对大数人来讲,守夜这个词并不陌生,那个古老不变的传说,也已经慢慢被世人给忘记,守夜的意义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守到十二点,迎接新年的伊始,希望在新年的第一时间许下心愿,送上祝福,拜个早年,大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寻找乐趣,坚持守夜,继续亢奋精神,有些三五一围烤火聊天,唠唠家常,有些四个一桌打牌寻乐,有些小鬼烟花爆竹放个不停,家里人气有多旺就有多热闹。
新年伊始,手机短信声、电话声,犹如门外的鞭炮声响个不停,寄托着满满的祝福,承载着满满的幸福。所有人互相问候,祝福新的一年,也为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话,给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给儿女送来欢乐!稍稍弥补心中的遗憾,缓解醉人的乡愁……“进个门槛吃三碗”这是我们那里人们拜年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到亲戚家拜年,亲戚都会留你吃饭,吃了饭才有诚意在。所以有时候夸张到一天要吃好几顿饭,如果实在吃不下那也得坐下来喝喝茶,嗑嗑瓜子才能离开。
新的一年忙碌的一天从拜年开始….
《过年》(三)
一年一度的新年临近了,到处一片迎接的气氛。
街市上的货物多了除了糖果,瓜子等零食小吃外,春联鞭炮等之类的新年专用物也摆满了大街小巷。小孩子是最喜欢过年的,不仅有好吃好玩的,更重要的是有众多亲人的压岁钱的垂爱,可以买到更多平时想要而未曾满足的东西,现在的孩子对这一类的兴趣已远远低于我们在物质上有缺失的一代,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放假了,不用再早起晚归地迎着凛风冰雪到学校上课了。我想暂且放下这一重负是他们热衷过年的重要原因,未上学的孩子尚且没有这些思想,他们清澈的眸中是对面前这具世界有了大的变化的新奇和欣喜.看到比往常多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和来来往往的人,他们的快乐是我们远远不及的。
人渐至中年,对年的渴求早已淡化,只是随传统习俗地也要过年的,但心中的期盼和儿时迥然不同。今年对年的渴求增长,思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全家相聚,团团圆圆,快快乐乐地守几天亲情浓的日子。弟弟在外地,母亲去帮忙照看小侄子,家中只有我和父亲,希望拥有一个完满的亲人的愿望更浓些吧!
过年了,又是一年的开始,不仅人,草呀,花呀,树呀……大地的一切都似乎在悄悄地蕴育着,只待春风一来,冰层一开,跳出来开始它们新的生命轮回。而人总想要给旧年做个归结,计划新年的安排。每此,我总有些许怅惘,些许期许。今年,但愿怅惘少些,期许中的满足多些吧!
对于年过半百的父亲,面对一个一个的年早已从容淡定,但新年的购物依旧精心,依旧一样都不曾少。新春第一天,他总爱笑着说:“我的手正和你爷奶拉近而和你们的距离是渐过渐远哟!”
生命就在这一年年的轮回中交替着,延续着,重复着。

F. 有关春节气氛场面的散文

《春节碎语》译名



家乡下了雪,在这个春节。
雪应该是孤独的,但只因为那天是一个开始,意义就变得不同寻常,我想。只因为雪地里的稚儿着着唐装,只因为那些呼唤得响亮的鞭炮,只因为转瞬即逝同样寂寞而美丽的烟花,只因为,这一天,开始了一个新的中国年。
而春节本身,也因为有了这群天使的装点,变得非凡。

微 笑

春节那天睡到很晚才起身,敛着眼睛想昨晚却守到凌晨才睡。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得很灿烂。新年第一个表情是笑,一整年就会开心。我一直迷信。
吃早餐时看到窗外有碎雪,心情顿时好得无边无际。
笑着看那安琪儿,收到的回报是纷纷扬扬无数明澈的微笑。
原来雪的样子是依看雪人心情而变的,我终于懂得。

雪地烟花

晚上路灯未亮,烟花却先点亮天空。
笑盈雪,寂寞烟花,喧闹人群,交织。那么绝美的画面。
家里人自己买了烟花,在顶楼燃放。
看一枚亮晶晶的火花探入墨蓝天际,隐没在闪烁的星空中,再绽放成一束束美丽的烟火,散开,又在一刹那消逝,只在天边留下淡水色的烟划成弧线,亦是刹那间再未留下痕迹。有一束烟火,却总在消逝前落在我们身边,脚印旁,微笑着闪动,留一个清澈的影子,再悄悄隐去。于是雪地上留下浅浅的酒窝,那是烟花留在这世界的唯一痕迹,那些晶莹的小圆窝,虔诚地见证着它们曾经来过。
烟火不停地绽放开,无悔消逝它们的美丽,不留下任何纪念。
雪静静躺着,流着泪在笑。
我也静静伫立,笑着,享受它们送给我的如此一份礼物——这样一个唯美的春节。

尾 记

已不习惯早早睡下,深夜时还守着窗儿。
明天依然会是春天,也同样正在开始着。
我慢慢绽开微笑,好似一枚坠在水中的雪花。周围的一切,慢慢透明了。

新年快乐(短篇散文)

转瞬,旧年历已翻到最后一页,新的一年如约而至。
思念总会在这个转折点热情地燃烧,在异乡人的心中伴着冬意弥漫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
你那里还飘着如柳絮般柔和、鹅毛般轻盈的雪花吗?驾着童话里美丽的雪橇,或者乘着王子漂亮的红色马车,掬一捧洁白的情怀,把你的喜悦带到我这里吧!告诉我北国那壮观的景象:远山皑皑,雾松摩梭,有寒风狂歌,有炉火冉冉。
你那里依旧芬芳满溢浪漫多姿吧?哼一曲动听的民谣,或者唱一首流行的歌曲,携一缕温柔的和风,让你的快乐在我这里跳跃!给我讲述南方那如春的景色:海浪翻滚,鲜花绚烂,有暖风低吟,有情侣依依。
我把我这里同样精彩的故事装进温馨素雅的卡片,让信鸽衔着我的满腔祝福,悄然飞到可以落脚的地方:大雪纷飞的北国和四季如春的南方。因为那里盛开着一朵纯洁典雅经久不衰的花,叫做友情。
亲情是不能割舍的情缘,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代沟确实是存在的,父母的不理解常常让我们困惑,因此产生厌倦疲惫是很正常的。情愫萌发的青春期,恋上心仪的异性朋友了,是不敢和父母提起的,因为他们会用长篇大论说服你。而你却以为他们不通人情,在扼杀一个摇篮中的理想爱情。直线下降的成绩终于提醒了你,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母都在为我们着想,我们现在还太年轻,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否则会如他们所说,荒废学业耽误前途。等到体会到父母的那一番良苦用心时,我们便能坦诚地与他们交谈,渐渐用情感填补那一道原本以为不可逾越的代沟。
这个夜静人稀的午夜,思乡的情愫开始蔓延,父母辛勤劳作的身影定格成一副经典感人的画面映入我们的脑海,热泪盈眶是在所难免的了。
今夜,让我们一同举杯邀明月,开怀畅饮,为远方的亲人和朋友祈祷,对他们真诚地说一声:“新年快乐!”

春节(散文)
文/[韩国] 田淑禧 译/[韩国] 洪珠暎

临近春节,母亲便开始做家人的新衣,准备节日的吃食。用她秋天亲手织起的布料做父亲衣服的衬里,用华丽的丝绸做我们的新衣。我们在旁边玩母亲剪下的碎布。忙了一天家务已很疲倦的母亲,晚上还得一针一线地做衣服。我们揉着眼睛陪母亲,不知不觉睡着了。

乖孩子睡着的枕头边

妈妈一个人在缝新衫,

缝呀缝,夜不会晚

也许睡梦里的孩子正穿着妈妈做的新衫裤又爬山又叫喊。我们也做梦梦到穿着新衣服玩跷跷板。

母亲做好衣服,开始准备节日的吃食。这也是很让我们高兴的情景。

母亲先用冰片糖做“甘酒”,这时我们便知道春节已经临近,我们的心也像火炉里的火苗那么快乐地燃烧。火炉上煮着糖,是用来做点心的。用炒好的黑豆、芝麻混了糖做圆圆的黑豆球、芝麻球。做好先放在篮子里,等冷却变硬再放进缸子里。

做“水正果”是不简单的事。先要在秋天把柿子剥皮晒干。晒干的柿饼红红的近于透明,咬一口很快就溶在嘴里。把这样的柿干泡在香喷喷的姜汤里,再洒上桂皮粉,便是“水正果”了。

煎饼做起来也挺麻烦。把绿豆先用石磨粗磨一下,泡进水里去掉皮,再上磨细磨一次。然后混入猪肉碎和泡菜碎,在油锅里煎成一张一张的饼。做好装在篮子里,客人来了待客,自己家人团团围坐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不管怎样,春节菜点中最主要的还是“打糕”:泡好白米,蒸过,放在木板上,由两个小伙子用木棍一下一下狠打。木板上渐近糕状的米团热气腾腾,我们也跟着流口水。彻底打成糕状后,母亲把它先搓成一条条,稍硬后再切成一片片。春节时客人来拜年,母亲总是煮好糕汤,端上煎饼,再加别的菜、点心、水正果等,热情地款待他们。

直到如今,每到春节,我都要很好地回味一下儿时坐在母亲身边等新衣服时的心情,做点心、水正果、打糕时的情景和煎饼的味道。

我们的母亲做每一件节日新衣,每一种节日吃食,都不厌其烦,投入无限的真诚和爱心以款待家人和左邻右舍。那么,现在又是怎样的呢?

满街的商店里堆着合身的衣服,只要拿着钱包出街一趟当场就可以选好几件衣服。食品店里有做好的点心和磨好的绿豆,甚至可以买到煎好的饼,拿泡好的白米就可以换回一条条做好的打糕。

世界已经走向机械化,需要的只是金钱和时间,而不是技巧、努力、爱情和真诚。真是什么都很方便。可是我还是很愿意回忆一些事情,那是我不甘心在这种方便中渐渐失去一些更宝贵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韩国女人,在继承上一代韩国女人那种真诚和爱心方面做得很不够。上辈女人给家人做一件衣服,给丈夫做一顿饭,做每一样拜祭祖宗的菜,哪怕是送给邻居的一碟煎饼,都是尽献自己所有的真诚和爱意的。以前一个家庭的吃穿,都多亏女人的努力和忍耐,她们在辛苦中不觉得辛苦,也是靠了真诚和爱情的支撑。通宵达旦做婆婆的袜子;寒冷的冬天提了冰凉的水来洗一家人的衣服;在昏暗的灯盏下缝补家人的衣服……这种韩国女人的心稀少了!

如今我们失去了那样的心情,可也失去了不少生活的乐趣。一些家庭,早上各走各的,晚上回来吃面包和罐头食品,一个个面对电视也不交谈,这样过几小时后各回房间睡觉。方便可谓方便,但是没有真正的生活,所以现在的人很孤独。

我们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感受自己小时候感受到的“母亲”。吃穿都是买回来的,我们的真诚和爱情就也跟着冷却了很多。没有了辛苦,跟着快乐也消失了。所以,我们的孩子很孤独地长大。“方便”固然好,但是快乐的生活是不是更重要?

我不是说要回到从前的生活,只是说我们还得不失去我们做媳妇、妻子、母亲的真诚和爱情。生活越机械化,越需要更多的真诚和爱情。这样我们也才能把孤独的生活变成更有人情味的生活,医治好现代人的孤独感。或者不用说这么远,只要多想想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丈夫和孩子感受到更多些幸福。

每到节日,我孤独的心里都想到我的母亲。

年的琐事(春节散文杂记) 文 / 红色恋枫叶

为春节写的词:
与春节干杯

匆匆决定,寒假不回家,
寂寞无语,独自端酒杯.
日日夜夜,思母难入眠,
惶忽展转,已是夜半深.
庸碌无为,大学两年多,
几多憧憬,未来何时归.
望此冻日,以是春始复,
街头巷尾,旧貌换新颜.
爆竹连连,家远人难圆,
孤寂把酒,与春节干杯!

过年
要过年了,象妈妈说的.过年是要享受的.不过那是对于有物资生活丰富的人们.我没有回家,现在是一点吃的也没有了.外面下着雨,蒙蒙的雨带着凉意.我卷缩着身子,害怕雨将我的心打湿.不大的超市,人山人海.我独自穿行在货架与顾客之间.显得我与过年格格不入.于是匆匆买好东西,又匆匆回到了我的小屋.要过年了,我还是自己.其实,在哪过年与谁过年,对与我 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年赋予的很多.比如,思念.比如,欢笑.或者比如幸福.很象葡萄酒一样,开盖的时候好难,可里边还算可以了.我只喝了一口,说真的,不好喝.我不想喝了。。。
年三十的静寂
都年三十了,家里的年货都应该准备好了,还有鞭炮.记的小时侯,今天上午应该贴春联.老爷会起的早一些,做点简单的早餐.因为是过年吗,正顿的饭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不想吃的.我们知道,在家中最大的柜子里有好多好吃的.大约八九点钟,我们才懒散的爬出被窝.为了除夕夜的通宵达旦,通常是没人早起的.其实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自己的新衣服.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会有一身的新衣服.全是新的,连鞋子,袜子甚至是内衣.急急茫茫的穿好,却又不舍得下地了.坐在炕上却又怕把新衣服弄皱了,只得站在那里,不敢碰任何的东西.听说老爷已经把糨糊做好了.我们又争抢着去贴春联.歪了,赶快摆摆.皱了,又赶快捋捋.北方的天,在过年的时候也算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几天吧.我们的手是又冷又脏.于是,两只手互相挫挫.冷不防又在脸上蹭一下.正个脸都是对联的颜色了.老爷在一边是又笑又急着说,不要把新衣服弄脏了.要是往常啊,早就忘了什么衣服了.能抹的地方都要让它红了.可现在就不同了,今天其实是试新衣服的,真正的穿是在明天-大年初一.那是要穿出去给人拜年的,要是脏了是要哎人家说的.眼看春联就要贴完了,我们又赶快跑回去,将衣服脱了,换上平时的一身.因为要放鞭炮了,谁也不想让新衣服受到火炮的光临啊.老爷就忙着收拾那贴完春联的一堆,然后顺便扫扫院子.好给我们弄出一快地方来放鞭炮.
老爷是在我高考那年春天走的,我哭了好久.在学校还偷哭过几次.小时候老爷对我来说就是我的一切.可无论你是多么珍惜,要走的始终还是会走的.你最终的挽留只能变为回忆,永远留在你心中.
今天又是一个年三十.此时的我,已快要大学毕业.寒假我没有回家,眼看要工作的我希望能补偿自己些什么.一连下了4天的雨,在年三十的上午,太阳还是舍得出来一下.看看人民是否都准备着过年呢.我没有,什么也没有.坐在电脑前,默默的静寂着.想起了小时侯,那才是我们欢天喜地的过年.

初一看雨
直到大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才知道,雨还在下.说起雨来,在江西可能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刚来学校报道的时候,雨就下个不停.一下就是好几个星期.每天都是阴暗的,见不着太阳.以前在北方只能在七夕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天气.大家都说那是牛郎织女见面了,在不停的哭呢.可最多只能有两天而已了.可在江西,这样的天气是司空见惯的.今天已经是开始下雨的第六天了,虽说年三十的上午太阳是出来一会.感情是看看为年而忙碌的人吧.这不,下午就又开始不停的下.虽是不大,可就是不停啊!看着看者春晚,被外边的鞭炮吓了一跳.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我溜达着走出楼口.外边早就被鞭炮声团团围住,见了天空才知道,雨还在默默地下着,俏无声息,一滴一滴地.一阵炮声过后,隐约听到沙沙作响.就这样雨就下了一夜.初一的早上,天刚刚亮,我走上阳台,还好看到天际那泛起的鱼肚白.外面百蒙蒙一片.难道又起雾了.我生平是最喜欢雾的.总是感觉他很美,想要遮住世间所有的丑态,可太阳总是能照到任何矮小的角落.于是,我推看窗户,想要再走近这朦胧的世界一步.却发现,那不是雾,是水滴.雨还在下,无声无息,却又仿佛听到响声.看到暗灰的湖面,一圈圈涟漪直抵对岸.雨是在下.又下了一夜.从沟年就下到了猪年.好象在洗涤狗年留下的所有霉气.也给猪年带来一个新的气象.北方是瑞雪兆丰年,南方也有喜雨迎新春啊.忽然,远方又是一阵鞭炮声,接着近了,越来越近.人们醒来了,在欢庆这万物复苏的时刻.那是普天同庆啊.
初二无言 初二的清晨通常是清净的,但这静不是保持很长时间.不久,鞭炮声就会四起,一直响到晌午.那时上坟的人们响的.我们家一般起的比较晚些,但还是要上坟的.在我记事起,上坟的重担就已经交给我了.早早地老爷就准备好了上坟的用品.然后叫醒我们.吃完饭后,大约10点多.我和弟弟就带着一堆东西出门了.里边有好多的东西,各式的糕点,有鞭炮,还有纸钱和香.可回来的时候就什么也没有了.去的地方离村子比较远,我们大约快12点才能回来.回来的时候,家里边已经开始包饺子了.通常我们也会上手的.从小妈妈就是这样,不论做什么,都要我们和她一起做的.要是说不会,她就严厉的说,不会就学吗,谁一生下来就会啊.说的似乎很有道理,我们便不再作声.可以说我们是在母亲的道理中长大的,还好母亲还是个有文化的人.在农村的那个年代,高中生可以说是最有希望的了.可母亲常会说她命不好.最有趣是吃饺子了,我们是会争着吃第一锅的(在那是的农村,家里很多人.要做好多的饺子,一锅是煮不下的),因为在包饺子是,老爷会在其中一个饺子里包上一个硬币.而包硬币的那个饺子就是在第一锅煮的.家里人都说,谁吃到了带硬币的饺子,将来啊一定有福.我吃了好多次了,也不觉得自己现在怎么有福啊.所以后来在家中每每吃到带硬币的那个人就成了最后洗锅的人了.吃完了饺子,下午便没有什么事了.我们通常是找自己的小伙伴去了.
而今年的初二,我想起了妈妈,也想起了老爷.可能是在梦中吧.因为从年三十没睡一直到初一的晚上,所以今天起的特晚.还好自己也买了饺子,起来,洗刷,烧水,煮饺子,吃饺子再到洗锅,每每想到以前的初二,自己只是默默地无言.我不仅问自己,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这是初三 连续两日的激情终于在第三天走的烟消云散.人人都说过年是团圆的日子,儿行千里母担忧,丰年过节方聚首.快一年了,我没有回家了.也不知道母亲是否常常失眠,父亲腰还常常痛吗,弟弟妹妹还常常惹他们生气吗.初三的白天,我却在睡觉.梦到了他们.自己深知,心有愧疚,此致佳节,恭祝父母.万寿无疆.
大年初三,我是睡了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不知道什么时候日落.也不知道大家在做什么.

初四春游

说起春游.大约早了许多啊!可春天早就悄悄的来到了大地.不是无声无息地,只是我们无心的没发觉罢了.
午后的湖面,一片沉寂.我无心的闲走在湖的一旁.偶尔把拣起的石子扔向湖中央,想打破这静,打破这寂寞的寂.可湖面的波纹荡了又荡,最终还是恢复了平静.于是便看着自己走的路.许是昨夜又下了雨,路面泥泞还有水洼.对着路边的绿草,我顿然一惊顿足.是春天了,草芽儿嫩黄,草尖也绿了.北方的春,来的突然.春的伊始送来了生机.冬天的北方,昏黄一片,什么都暗然失色.地冻了,湖也接冰了.洁白的雪却又覆盖了一切,不让你看到冬天的地面.而冬天的冷,更是让万物沉睡于大地之下.曾记得在北方,冬天就两个颜色,地的黄与雪的白.是春带来了五颜六色,也带来了朝气勃勃.可在南方却截然不同.冬天没有雪,湖面依然是夏天的绿.花儿还是那么红.只是有些草儿枯了也黄了,有些树叶落了也秃了.冬天很少有雪,有时候依然冬雨绵绵,一连下个好几天.而春的到来,只是唤醒那些枯了的草,掉了叶子的树.如果你是无心,你不会发现南方的春天是什么时候来的.
走过一棵秃秃的垂柳,细细的柳枝垂到了湖面.长长的枝上长满了芽.嫩黄的芽儿不就正在传递着春的到来吗?的确,南方的春天来了.那北方的春还早吗?

初六的雾

我是喜欢雾的,不轮是春天还是冬天。置身在雾中,犹如仙境一般。呼吸着雾的血液,享受着雾的洗礼,不是连心灵也净化了吗?
今晨的雾起的就好,我想今天一顶是个好天气。睁开眼,眯视窗外。吆!起雾了。我惊喜着,慌忙穿起衣服跑出了院。雾好大,连人从我身边经过,我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只看到一个身影,就消失在眼前,消失在眼前的迷雾中。远处什么也看不到,我就这样被雾包围着。连身边的建筑也只能呈现出轮廓。小湖上的小亭在雾中若隐若现。真是不识迷雾真面目,只缘身在此雾中。

游弋于雾中,雾随身动,唯身是雾啊!雾入怀则温柔,入眼则委靡,入脑则蒙蒙。真乃难得糊涂!在雾中呼吸,雾由鼻入,唯气是雾啊!雾进腔则凉爽,进肺则清新,进心则净明。实为心静明万里!
不知不觉,我闲散在湖边上。我欲乘雾而去,又怕失足落水。静静观赏,又想携玩于雾中。无奈,只得慢散在小径上,看雾中的景色。渊源流散,隐隐约约。可惜我不是秀才,无斗才聪慧,不然于此吟诗作画,实乃平身之乐。

G. 春节的散文

【春节】零落碎成泥
(一)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突然发现,一年一年走过,我对于春节的记忆,居然碾冰为土,零落成泥 。
总希望一年的最后,能够像黑暗过后的黎明,阴霾散尽,雪后初晴。可年关过后才发现,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感受世界的心不同了。

(二)
我的年总是和假期连在一起的,上班的时候盼着放假,真的放假了,却那么盼望,年关姗姗来迟。
假期开始,我常常是半睡半醒,颓废不堪地肆意着幸福。只有走进了年关,我才开始像老辈人一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八,把面发”,家里必须一尘不染了,才会放心过年关。
爱人戏称我和标准的上班族是一样的,那些多出来的假期,权当和周公一年两度的亲密接触。
其实他不知道,我储备的能量、智慧、心气、体力,还有精神,都在迎接这个每年的这一关。年就像一列没有终点却永远疾驰的火车,沿途许多美丽的风景都值得我们等待。

(三)
我生性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
每年团饭过后,大人打牌,小孩放炮,我常常一个人静静的躲在小屋,躺在床上悠闲地看着自己带过来的书。
这本书当然不会是新的,一定是这一年中翻看过很多次,有些段落几乎都可以倒背如流的。我常常停留在某一个文字下,不肯翻阅。
我知道,从前的那些时刻就这样在我的脑海里又过一遍,曾经的伤痛眼泪都让我能为了糖而甜,为了饼而香,静下心来,把自己生命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设计得再精美一些,纯净一些。

(四)
每年的大年初一,是母亲的生日,于是,大年三十的零点时刻,最让我怀念。
出嫁前,每年大年三十零点敲钟的时刻,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候。姐妹几个偷偷准备下生日蛋糕,零点之前捧出来。当妈妈的笑脸在烛光里一点点绽开,全家都能感觉到母亲的满足。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这些捉迷藏的游戏,妈妈一定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她乐得在我们的偷偷摸摸间,享受做母亲的快乐吧!
结婚后作了人家的媳妇,这个时刻就永远的成为记忆了。我常常在很多年的这个时刻,在人丁不兴旺冷冷清清的夫家,一个人在心里默默说上一声:妈妈,生日快乐!
后来我和母亲搬到了一个居民楼里,爱人和女儿就可以在年三十的晚上回家给母亲庆贺生日了,而我依旧被热热闹闹的气氛“拒之门外”。
妈妈说,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家过年。于是,我恪守着这个老辈的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一个人上楼,一个人默默数过一年的最后几秒,一个人默默地对妈妈说快乐!
细细品尝着女儿带回来的生日蛋糕,甜甜的,腻腻的,一觉醒来,年就过了。

(五)
做人家媳妇却不爱回人家,这是我的苦恼。即使我足够传统,我也必须承认我爱爸妈比爱公婆多。我知道,总有一天,女儿也会面临这个问题,而那时我会心疼。
很多论坛都有关于“过年回谁家”的话题,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
从前,家庭子女众多,走了女儿还有儿子,家里总有人绕怀膝下。可现在,有多少独生子女因为过年而天各一方?有多少因为过年而劳燕分飞?更有多少这个本该举国欢庆的日子却强颜欢笑?
我禁不住问女儿:你将来长大了,回谁家过年?女儿很大方地一挥手:把你们四个都接过来,咱们一起过!

(六)
脚下的路还很长,年依旧会如期而至,既然已经踏上了每一年的航程,就学会不拒绝吧!
我认认真真给自己洗个脸,把鞋子擦亮,然后到商场给自己买件红衣,插个花篮,光光鲜鲜过年了!

如果没有春节该多好
春节过完了,该离家的离家,该远行的远行,该干嘛的干嘛,一切都已回复到平常。春节啊,曾经日思夜盼的春节如今却留给我岁月无情的感慨,除此之外便只有淡然无味的感觉外加些许的感伤情绪夹杂其中。我现在越来越厌恶过春节了,而今的春节最大的功能就是提醒我又长了一岁、又老了一点,青春留不住,我已不再年轻。
对于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来说过春节自然是吃的好、玩的好、睡的好,无忧无虑纯粹的休闲放松;可对于我等事业无成的碌碌之辈来说过完春节就等于又浪费了一年的光阴。人生的旅途啊究竟有多少个春节可以度过?又有多少的光阴可以挥霍?对于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来说,一样的春节却有着两种的心情。
除夕之夜耳畔回荡着的鞭炮声和漫天绽放的美丽烟花也曾带给我短暂的喜悦和激动,可是仅此而已。美丽的心情如同美丽的烟花瞬间即逝,当大地复归平静,天空重现本色,我久久凝视着满地燃放鞭炮时留下的碎纸屑默默发呆,恍然如梦,已经结束了,终于结束了。春节最能打动人心的仅仅是那一瞬间的精彩。可怜的人们一向把春节奉为最神圣最隆重的节日,可是春节究竟能给人们带来多少的欢乐?
往年至少还有个春节联欢晚会值得期待,但今年“春晚”已丝毫引不起我的兴趣,只是零点以后我才稍微瞄了两眼,失望的情绪自然流淌在心间,不出所料,依然是老一套而已;每年都兴师动众的搞一台毫无新意、几近雷同的晚会确实是劳民伤财没有任何再举办下去的必要了。可是没有了春节晚会我们还能看什麽?还有什麽是值得我们看的?我不知道!
初一拜年是我反感的事情,本来我是打算在那神秘的百草园一个人静静的度过整个春节的,可终究还是难违世俗的力量,当我初一匆匆赶回家时已近中午,这个时候拜年的大潮已过,人家别人早已拜完年没啥事了;我就象一个落后分子一样孤零零的一个人硬着头皮挨家挨户的串,嘴里说着我不愿说的拜年话,两个小时下来我长吁一口气:总算完成任务了。
严格说来,只有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整个春节大幕才算正式落下,除了喜欢吃那甜甜的元宵外我对元宵节其实也无甚兴趣,那金碧辉煌、五彩缤纷的灯会加上那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人群,只想想就让我心生怯意和烦感,乱哄哄的挤做一团身体累,心更累,我啊还是离热闹远点好。
春节就这样悄悄离去,以后如果没有春节该有多好!

春节忆非忆

“嗵——嗵——嗵”,在烟花映红的绚烂夜空中,春节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了。除却肩扛手提、走街串巷的行色匆匆,喜气、团聚的主题,也于匆忙间浓缩并虚化了。
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我也曾经很想于年关和年初的间隙与亲朋好友一述衷肠,谈谈成败得失,说说喜怒哀乐,最好在老酒、烟雾间道尽风流。然而,我却蓦然发现自己的幼稚和不合时宜。在生活节奏加速度提升的现在,谁还会有这样的从容不迫呢?一切都在事业、地位、收入的圈圈里打转。才两三天光景,还没觉出团聚的温情,新一轮的上班热潮又开始了。
似乎春节还没开始,可是却真真正正地结束了。看着渐渐远去的2007年春节,我简直崇拜、嫉妒、羡慕猪八戒在五观庄与人参果的亲密接触。还没吃就没有了,可是却实实在在地吃了。那感受,怎么就这样贴切呢!
于是,借他人之口对近几年春节的发展趋势作了概括:壳子(礼品)越来越大,实货越来越小;花样(烟花)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淡;效率(拜年)越来越高,交流越来越少……
面对社会生活方式的急遽变迁,卫道士我一时半刻居然很有些失落与茫然,便螳臂当车般拉一回历史倒车,从记忆深处寻求春节的一些快乐片断,遂有如下文字隆重问世:
切糖的甜蜜记忆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过后,风是一天紧是一天,在刺骨的寒意中,你庸懒地起床,庸懒地洗漱,又庸懒地烤火看书观电视。
忽一日,一锅稀烂的米饭映入你的眼帘。面对“像饭又像粥,非饭亦非粥”的早餐,还未等你发出抱怨,便叫娘亲一句“过年了,今天切糖”给生生地噎了回去。
“天大地大,过年最大。”为了过年,吃点烂饭简直就不是牺牲!人人都这样想。
天渐渐地暗淡下来,在铁锅中奋战一个白日的米饭终于将要涅盘,为实现淀粉和蔗糖的分离而兴奋得手舞足蹈。
又数个小时,假使天气晴朗或许还能繁星密布的辰光,由大锅米饭凝结而成的型糖终于大功告成。
看着小半锅黏稠的产品,拿一把勺子轻轻地搅动,暗黑色的型糖随即形成一个漩涡。提起勺子,糖如同薄薄的千张,均匀地挂下来。那时候,煎熬糖的,看煎熬糖的,都会长吁一口气,露出会心的一笑。
接下来,便是围坐在火炉旁,等待切糖师傅的到来。
黑白荧屏上牵马挑担的画面在蒋大伟雄浑的歌声中不停地切换,可师傅迟迟不到。慢慢地,围坐在火炉上的人上下眼皮开始打架,这其中就有我的光辉形象。当然,还附加着让哈喇子流下来,点点滴入灰中。
也不知什么时候,“咚咚”的敲门声忽然响起。
看到歪叼着过滤嘴的切糖师傅大驾光临,刚刚还昏昏沉沉的我们随即精神为之一振,立马开始忙碌起来。
“哧啦”,在跳动着的焰火中,灶前一大捆豆萁很快散落,被接二连三地填入锅底。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悲悲戚戚不同,这次的豆萁充满着“燃烧我一把,甜蜜千万家”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颇具豪迈之风。
锅子很快热起来,随着勺勺型糖的舀入,第一板自制土糖的诞生历程很快开始。
只见炸熟的一小簸箕冻米被倒入锅中,它混合着预热的型糖,伴随着切糖师傅锅铲的指挥上下翻飞。若干年后在美食节上见到烤肉者的舞姿,竟觉出异曲同工之妙来。
“起锅,”一声令下,我们忙不迭地移过砧板,并在上面放上豆腐框。
“哐!哐!哐!”最花力气的一道工序开始了:用糖槌把松散的冻米夯实,吃起来有嚼头又有韧劲。
此项毕,只见师傅一个提手,把豆腐框飞快地拎起,而夯实的冻米方块却毫发未损。
随即便是把板糖切为片糖,也即最见手艺的“化大为小”。我们观摩着师傅的表演,一个个露出惊叹兼崇拜的神色。
约一刻钟,第一板糖大功告成。
随后是第二、第三,芝麻、番薯……
等把所有的片糖都装进大大小小的缸里后,已是半夜三更。
可惜,那时还没有“累,并快乐着”之说,甚为遗憾。
爆竹的声声诱惑
“爆竹声声辞旧岁,迎新总在噼啪中。”要说过年没有炮仗,那还叫过年么?该传统得以延续千年,总有它的合理内核与独特魅力吧,我想。
关于炮仗,我倒有两个很模糊的记忆:
天下着零星小雪,一位外地亲戚很难得地于除夕前光临造访。
许是从未见过手放炮仗,见我摆弄个不停,便饶有兴趣地凑上来,笑嘻嘻地说:“这么好玩,给我一支试试?”说完,不待我答应,便飞快地抽出一支。
这倒也罢了,偏偏还要问我一句:“怎么放啊?”
才七八岁的我,哪分得清玩笑,正肉痛得不行,便误导说:“竖在石头上,用手按住,再点上火就可以了。”
糟糕的是,亲戚真的这样做了。只听“砰”地一声,手掌顿时乌漆麻黑。好在炮仗是最轻量级的,力道也不大。饶是如此,红肿还是不可避免的。
结果,娘亲赏了我好几个“麦鼓”(巴掌),让我消化了好几天。
大约同一时期,我在拜年过程中又因炮仗很是风光了一阵。
才迈上姑妈家门前的台阶,我就娴熟地拿出粗大的炮仗,捏在手上,镇定自若地“乒乒乓乓”放起来。
闻声而出的两位表哥,尽管年龄是我的两倍,却也吓得用手捂住耳朵,半晌不敢动弹,和我的面不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姑父很生气,在夸奖我胆大的同时把表哥一顿臭骂。
现在想想,倒有些后怕:要是假冒伪劣产品如现在般泛滥,说不定我会成为新闻媒体安全教育的反面教材呢。
除却模糊的回忆,春节炮仗的快乐还在于数量的累积和展览。一进入农历十二月,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炮仗便会渐渐地增多,今天一筒、明天两筒地堆放在烟囱下的壁橱里。临近除夕,怕不有十三、四筒哩。只见它们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分外好看,惹得我隔三岔五就去看一回,生怕它们飞了似的。倘若能再花上两毛五分,就可以买上一串100响的小鞭炮。那时侯,我真是会快乐地连心都要飞起来。
年三十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降临。才下午三、四点钟,整个村子便被劈劈啪啪的炮仗声所包围、所笼罩,充满硝味的淡蓝色烟雾,也喜不自禁地四下里游走。我也开始忙碌,屁颠颠地搬出储备的炮仗,看着燃放后的它一支支冲上天空,然后发出好听的“砰啪”声。那光景,想不闹猛都不行哩。
晚饭后往往还早,于是我便拎着一只袋子,兔子般地上串下跳于邻舍的房前屋后,乌溜溜的眼睛烁烁放光,不住地四下里扫描,一旦发现“猎物”——炮仗渣头,便飞快地赶上去收入袋中。倘若碰上有些积雪的日子,那传入耳中的更是一片“咯吱咯吱”声,听起来那么的悦耳。末了,尽管脸蛋冻得通红,甚至还会挂下串把鼻涕,但看到成堆的战果,喜悦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接下来便是在硝香的熏陶中翻拣淘宝,替战果分类——完全没有价值的(往往占多数),燃放了一半甚至哑响的(很少甚至没有)。那时侯,要是能拣出一两支哑响的炮仗,其快乐是远胜于过年领红包的。随后,就让有利用价值的炮仗渣头发挥激励功能:先是一层层往下剥、往里剥,等它露出黑硝或索线方才罢手,然后点上火,在“砰”的一声或“哧”的一下中尽情享受快乐。
如今,许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缘故,手放炮仗正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许不久以后就会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自动、越来越花哨的烟花、礼花。而少数暴富的阔佬们甚至用工具车拉来方桌大小的特大产品。那动静,真个地动山摇,直教人疑心是否建国N年。可是很奇怪,总觉得热闹、繁华背后,少了些许本真的意味。
小小炮仗,春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一言难尽啊!
礼包的摇摆历程
“那小孩,把包头拆开来,有好东西呢。”隔着小溪,一个大人远远地冲我嚷嚷。
我的心里一动,真就看了看拎在手中的尼龙袋——里面装着舅妈、阿姨返回的好几个拜年包。
“包里裹着什么呢?白糖?核桃酥?还是红枣?”糙纸包起来的礼品,充满了悬念。
“开玩笑,怎么可以?”看着人来人往的大路,我嘴里嘀咕着,加快了脚步,尽管心里不无想法。
一会儿便转过弯进入小路,路面顿时冷清了下来。
“要不,看看?”望着空荡荡的四周,一个念头冒上来。
“不行,被发现了可要吃瘪。”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累了,歇歇吧。”又走了一会儿,我在一块大石头前停住脚步。这石头,真大!真好!躲在后面,谁也看不见。
……
到家后,我交上瘪了些许的礼包,并诚恳地解释了原因——挤压过度。
“其实,我在路上拆包偷吃了。”若干年后,我如是坦白。
“你当我是傻子?”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也是条件困难,没什么吃啊。”
我顿时涌上一种异样的感觉。

“年年春节,今又春节。”过去已然过去,未来又将何如呢?空洞滥情的我,突然有些莫名的惆怅。

在此祝回家过年的朋友一路顺风!预祝所有的朋友新春快乐!

【春节】春节流年篇
似乎刚刚过完牛年的春节不久,虎年的春节就已经悄然来到。
今年是离开家后回来度过的第二个春节了,怀想去年那时的浓浓思家情愫,今年则显得平淡而自然,或许,这也是一种长大的标志吧。
还是故乡熟悉的街道,还是故乡浓浓的年味儿。回家已临近过年,街头巷尾好是热闹了,到处张灯结彩,到处人山人海。
伴着这股浓浓的过年气息,我们一家也每天筹备着过年的种种需要物品,熟肉要充足,蔬菜也必不可少,还有美酒,还有新装……那种气势,足以是将要过一年而不仅仅是过年。
像这样忙了差不多一周,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成功时刻——除夕之夜。我们终于可以悠哉悠哉地坐在窗明几净的温暖小屋内,静静地吃着饺子,美美地享受春节联欢晚会这场视觉盛宴。
“英伦配”的效果确实还不错,都是两位比较有气质的男女偶像,都是自己喜欢的歌唱明星。周杰伦和宋祖英倒也的确配合默契,要不是自己早有耳闻,恐怕她们的这一合唱效果一定会让我大跌眼镜的。赵本山的小品也还是那么搞笑,我毫无怨言地等着赵老到临近午夜时分,在幽默的台词和幽默的表演面前我还是不择不扣地笑了好久,好久。
今年的春晚依然不乏新的面孔,美丽的旋律和悠扬的歌声令人陶醉,精彩的杂技和神奇的魔术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还有那欢乐愉悦的相声小品,让观众体会到了导演的别具匠心。贯穿晚会的依然是那祥和宁静的主旋律,从不同时刻不同情景展现出了2008年的变化和我们国家的蒸蒸日上。不论从晚会的表现看还是从晚会的内涵看,牛年的春节晚会依然是很成功的。
大年初一依然是走街串巷,拜年,在家吃团圆饭;大年初二依然是去外婆家度过的。和亲人们聊天,聚餐,玩耍后,伴着淡淡的夜色,现在又回到了温馨的家里。
如果把笔仅仅停留在这里,或许这仅仅只是“春节”而算不上“流年”,但我用自己并不太敏感的内心,深深的体会到一种近乎“流年”的味道儿。
第一要提的便是春节来的之快,快的似乎超越了想象。然而细细回想,以前的春节却是那么的漫长。还记得小的时候,似乎刚刚过完元旦,还离春节有一个多月,就早早的等上了。小时候筹备自己年货的第一必需品不是新衣,也不是美食,而是一大堆一大堆的年炮。那时过年意识特简单,就是有漂亮的花炮放就成了。
记得自己总是在差不多腊月就开始买炮了,这儿看见好的就买点,那里遇上了就再买点,也不买那种特别昂贵的礼炮,就是小孩子可以放的有一点点焰火的那种小花炮儿。买回来,放在盒子里箱子里藏好,放在床底下,天天没事了就拿出来看一看,那种喜悦之情,是现在所无法形容的。只要一有空,总爱和邻居小伙伴比比谁的炮多,谁的炮好看。快临近春节,大概是腊月二十三前后吧,就每晚都抱着既舍不得放又特别想放这样一种双重感受放自己喜爱已久的花炮,每放一个都是激动万分,每次放出焰火都会高兴地手舞足蹈,那种心情,那种景象,至今回忆起来都感觉余味无穷。
而随着年龄的长大和阅历的成熟,放炮已经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了,后来甚至是成了一个过程,一种负担,最后干脆不放了,一是嫌外面又黑又冷的,一个人懒得出去;二是看看自己窗外的近处远处升起的多多礼花,感觉也就和自己放一样了。
现在想想,在这种看似长大了,看似简单了之中,流走了多少过年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大年初一初二,都老早就起来,洗洗脸,穿好自己的新衣服,很听话很懂事的等着大人们,心里却早有小九九——就快挣到压岁钱了,挣了压岁钱买糖吃。每挣到一个红包,就高兴地又蹦又跳,和小伙伴们去不远的小卖部里买着自己平日里吃不到的零食,高兴地跑来跑去,似乎自己是全天下最最幸福的人了。那时的压岁钱,充其量也不过几块钱,而捏在自己的小手里,却感觉是那么的多。
现在尽管自己已经是成人了,但由于上大学,依旧能领到亲人们的压岁钱,但心情却是格外平淡,没有一丁点喜悦和激动,好像就应该领的,压岁钱本来就是交换交换嘛,又感觉抓紧领吧,过不了几年就没有了。手里接过几百几百的大票子,轻轻叠起,装入口袋,这就OK了,其他真没别的了。
过去一有钱了就往小卖部跑,那小小的柜台上总是摆放着自己总也看不完的好玩意儿,每次进去了就左看右看,离开时又是那么的依依不舍。买上一毛钱的牛奶糖,或是两毛钱的果丹皮,把自己乐的比吃了蜜都甜。而现在呢,当自己走进一家又一家规模庞大的超市,面对摆满了一架又一架的各式货物,各种美味,却打不起丝毫的兴趣和胃口,每次都是在逗留了一小会儿便毫无感觉的走了出来,也许是这里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吃腻了玩腻了,也许是自己长大了再不会被这些所喜悦所动情了。
小时候过年永远是最最快乐最最高兴的事,现在却感觉过年也就这样,仅仅是一年的开始和一年的结束,其他的,真没什么了。
昨天在网上和很多同龄人说起了今年的春节,他们都不无遗憾的说到过年好像一年不如一年有年味了,我说深有同感,在感叹之余,似乎也联想到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小的时候,我们是最简单最单纯的,根本不去关心生命的本质以及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着自己喜爱做的事,那时的欲望也很小,或许是一本渴望已久的童话故事书,或许是一个心仪已久的小玩具,一般在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完成我们的小小夙愿,让我们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春节,吃着香美的食物,看着喜爱的卡通书,玩着好玩的玩具,过年的年味和过年的意义在不知不觉间已体会的淋漓尽致,那么,还有什么不快乐不激动呢?
而现在,早已不是一件衣服一点美味所能动容。我们在一点点的长大,一点点的融入社会,一点点地走向成熟,却也在一点点的欲望横生,一点点的失去单纯,一点点的走向庸俗和势利。我们总是在财富,地位,名誉间一次又一次的迷失自我,在得与失二者间一次次的悲喜交加,我们变得贪婪而势利,变得懒惰而庸俗,带着一副灰色眼眶的眼镜去看世界和世人,在一次次的交往切磋中变得锐利而冷酷,我们似乎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似乎看到了活着的意义,但我们却失去了多少童真的笑靥和多少难忘的快乐回忆。
我们总是在略带忧伤的面孔下隐藏着一颗世俗熏染的心灵,在待人接物间学会了虚伪和心计,在成功或机遇面前独自窃喜,在挫折和失利来临时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
我们自以为长大了很多,也坚强了很多,其实,我们却一点也没有小时候的雄心和毅力。小时候你垒积木,或许是垒了再倒,倒了再垒,一点都没有泄气和无奈。现在你却在为一点点不愉快的小事情都大动肝火,大发牢骚。面对很多重要的考试和测验,你第一想到的往往不是积极努力备考,而是费尽心机去寻找作弊的工具和办法。当看到一幕幕名牌大学生,硕士,博士因作弊而被取消学位时,我感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充满深深遗憾的痛。
我们已经不知道了因谁而活,为谁而活,每种感情都变得冷淡如水,血肉亲情可以变成反目成仇,浓浓友情仅仅因为嫉妒就会变成互相陷害,甚至是最甜蜜最浪漫的爱情,都难逃此劫,爱情披上了虚伪的面纱,婚姻的背后是当事人双方的互相利用,我无法想象,像这样发展下去社会会变成怎样,以后人们还会不会有真情可言,若干年后的人们是不是会变得比现在还贪婪而残忍?
或许,我本不该这样想,或许,事物的发展本应经历一个起起伏伏的自然历程,然而我还是满心欢喜的呼吁这种阴霾早早散去,人们的心灵多种一些充满阳光和友善的种子。
既然长大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过程,而童心却未必是每个成年人都必须抛弃的人生背囊。我很欣赏那些西方成功人士,在而立之年甚至是耄耋之年都不忘保持一颗童心,童心未泯,或许是人生的又一种更高的境界。
在今年的春节里我感触了很多也感悟了很久,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又掸掸灰尘拾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在大年初二的晚上,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篇春节流年。

H. 春节中最让你感动的场面作文散文

瑾儿忙碌的接完最后一个电话,在记事本上记下领导交办的任务,收拾背包低头快速走出办公楼。对面的公交车站点前刚好停下了一辆18路,瑾儿一路小跑着过去,挥着手示意司机等一下,路过的出租车私家车高级轿车里的人无不对她侧目,甚至有的人脏话已经溜出嘴了,瑾儿顾不得这些,出示月票后忙不迭地向司机道谢。车开动了,瑾儿开始考虑到了医院怎么向母亲交待。
病房里的气氛很融洽,在这里住院的人好多都成了朋友,陪床的父亲总是一幅笑脸,对任何人都是有求必应,对母亲照顾得又极细致周到,所有的人都对父亲评价很高。脑血栓的母亲总是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克制而隐忍,从来没有像别的病人那样提很多要求,相反,每次瑾儿去,母亲都会提醒她不用总往医院跑,不要累着,瑾儿就会乖巧的答应,然后说些单位的趣事逗母亲开心。在母亲休息的时候,瑾儿常常会拉了父亲到楼道里逼供:“刚交的住院押金,钱还够不够?”很多时候,父亲会告诉瑾儿:“没事,我有钱,刚刚支出来的工资,还没怎么花呢。”但是瑾儿知道,父亲尽力在节省费用,不是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父亲是不会张口的。所以,瑾儿默默承担了自己妹妹的所有日常开销。
母亲看到瑾儿,眼中流露出笑意。“妈,今天好点吗?”
“好点,这么早就下班了?”
“嗯,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小娜找到工作了”
“真的?这回不用总在你那里挤着了”
“嗯,她自己出去住了,离公司还近点。”
听到母亲长出了一口气,瑾儿把心放下了,还好母亲没有追问,还好。
父亲使眼色叫瑾儿出去,瑾儿知道,父亲是知道真相的了。
的电话又来了,谨儿在电话响起的一瞬间拿起了听筒,电话那头,是妹妹气急败坏的声音:“大姐,我想跟你说,你婆婆真奸啊,她就是容不下我,就是想把我欺负走,她和她闺女一唱一和的给我话听,还以为我不知道呢?谁也不比谁傻...”谨儿紧皱着眉头听着那边的滔滔不绝,找个机会赶紧说:“行了,我知道了,你别太往心里去,下班后我再和你说行吗,现在正上班呢。”妹妹说:“那你得让我说痛快了,我不痛快我受不了,我快要疯了,这个死老太婆。”谨儿好脾气的答应,放下电话后,谨儿枯坐在椅子上,眼睛紧紧盯着电话,果然,2分钟后,电话又来了,还是妹妹,这是一天里第n次了,谨儿快速的拿起听筒,看见处长脸上的表情很是不愉快,手里的稿子领导急着要,要命的妹妹每隔2分钟就来一个电话,不用说自己,处长估计也不堪其扰了。谨儿终于发脾气了,冲着话筒大声训斥:“这是最后一次,你没什么事情,我还要上班,不许再打了,再打我也不接!!”放下电话后,谨儿看见处长惊愕的样子,估计自己的表情确实好不到哪里去。可是,过了一会,电话又响了,谨儿固执的座着,处长看看她,伸手拿起话筒,很快又递了过来,谨儿的心脏揪得紧紧地,呼吸都觉得困难。
从医院回来,妹妹正在离家不远的站点等她,谨儿给婆婆打了个电话,就说单位有点事情,晚上不能回家吃饭了,要晚一点回去,然后就近找了一处人少的地方,开始倾听妹妹的抱怨。妹妹嘟了脸,满脸的气愤,谨儿想起了父亲在临走时对自己的嘱咐,尽量平静下来,试着说服妹妹转移注意力,好好工作,可是妹妹一句话就把她顶了回来 :“我心情这么不好还可以自己上班?你婆婆倒是美了,把我赶出来,她正愿意呢。”谨儿不知道该怎样说,就这样木木的站着听着,时不时被迫的答应妹妹的提问。谨儿看见小鸟飞过,突然就想哭,为什么,飞鸟可以如此自由,而人就不行 ?

父亲在楼道里对谨儿说:“你妹妹只能拜托你照顾,我自己的孩子我知道,赶紧给她找一处房子,让她自己出去锻炼锻炼,在你那里也住了两年了,爸知道你不容易,孩子,就算是帮帮爸。”谨儿只能拼命咬住嘴唇忍着泪水点头。她何尝不愿帮助爸爸,何尝不愿妹妹生活在自己身边,可是。这个不同于常人的患有抑郁症的妹妹和婆婆小姑之间的矛盾已经升级,她目前已经控制不了了,只能让妹妹搬出去,这个决定容易做,但是这一步步容易走。记得第一次给妹妹说这个想法的时候,妹妹第一句话就是:“大姐,连你也不要我了?你们就都以为我是个包袱吧,我还活着干什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谨儿想:风箱里的老鼠大概就是自己现在的感受吧。
妹妹和婆婆吵架的事情是不能让妈妈知道的,而让妹妹搬出去住又必须经过父母同意,谨儿不放心这个什么都等着家人伺候惯了的妹妹自己在外面生活,更何况妹妹也不愿意独自面对生活啊。还好,妈妈只是听说妹妹找到工作了,并没有问太多,可是,谨儿知道父亲的为难。谨儿就这样木然的对着远处出神,妹妹叫了她两声她才听见,妹妹马上不高兴了,劈头就是一顿数落,谨儿咬牙忍着,妹妹把气出了,说:“姐,现在我上班了,得有几身像样的衣服,你给我买还是给我钱我自己买阿?”
“哦,我给你一张购物卡吧,单位发的福利,有800多元,够你用了吗?最好给我剩一点,我还要给毛毛买牛奶。”妹妹高兴的接过卡,说花剩下我给你。谨儿知道这一花就剩不下多少了,但是还是提醒她自己也需要,因为要让妹妹慢慢明白目前家里的处境不比从前,不能再随心所欲了,要培养妹妹的自制力很不容易,要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入手。妹妹把卡收好,说:“姐,我饿了,跟你说完我的心情好多了,又有钱买自己需要的衣服了,我觉得特别想吃东西,咱们去吃麦当劳吧,你不是和你那个婆婆说不回家吃饭了吗?”谨儿长出一口气,带着妹妹向不远处的麦当劳餐厅走去。
这段日子,谨儿一直在帮妹妹找房子,离自己太远了不行,和别人同住也不行,条件太难了还不行,而租金太高的话,自己承当着也费力。就目前自己和老公的那点工资,要供房子,养孩子,还要负担死了丈夫的小姑和她孩子的一应费用,谨儿已经感觉到吃力,更何况,每年要给父亲准备至少1万元才能帮助父亲度过难关,现在再加上妹妹出去住带来的负担,谨儿觉得自己真的有些扛不住。
妹妹已经对婆婆恨之入骨,婆婆对妹妹也是冷眼相加,为了避免她们之间的矛盾再次上演,谨儿让妹妹每天早上和她一块出门,到医院帮忙,照顾妈妈,中午则到单位食堂和自己一块吃饭,这样可以避免一老一少在家里生气,看上次她们吵架时毛毛可怜兮兮的样子,谨儿心疼地要掉泪,谨儿不知道如果在有下一次的话自己的忍耐力还能有多大。而且这样也可以减少爸爸的负担,妹妹吃东西是要香的,对口的,在医院,她一个人一顿的花销往往超过爸爸一天的消费。而且,实际上妹妹在那里也帮不上太多的忙,谨儿更怕她把和婆婆吵架的事情告诉妈妈,谨儿最怕的就是这个。这样早上走的时候,谨儿会嘱咐妹妹一次,中午吃完饭在单位休息的时候,谨儿还要再次嘱咐她。妹妹也同意这样做,这样一来不用面对那张她憎恨的面孔,中午还可以有的是时间和姐姐发泄,而且,每次,谨儿都是买妹妹最爱吃的饭菜。妹妹暂时安静了,谨儿的头却要炸了。
中午,妹妹在床上躺着,照例的数说着小姑和婆婆的不是,谨儿在网上和自己的朋友聊天,乱糟糟的心情,让谨儿无法再以乐观活泼的面貌对待自己的朋友,谎称有事,就在线隐身。远在东北的三妹来电话,照例询问这个不让人省心的妹妹的情况,谨儿还是一如往常的说没事,挺好的,妈的病也见好。可是细心的三妹还是听出了不对劲的地方,她说:“大姐,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要不然你的声音不会这么低沉”谨儿吃惊了,这个自己认为还是个孩子的小妹妹竟然会有这样的洞察力吗?三妹焦灼的声音里带着不容拒绝的强硬:“大姐,你告诉我,别什么事情都瞒着我,我不想这样,我虽然离家远,但是我还是这个家的一分子,我想知道家里的情况,想知道妈妈和二姐的情况,别以为我还是个孩子,你忘了?我已经大学毕业,我也是个独立的人了”谨儿泪眼模糊,可是,二妹已经座起来竖着耳朵在听她们之间的谈话,眼睛里满是戒备,谨儿清了清嗓子,把眼泪咽下,说,没事,你二姐就在我这呢,不信你问她。二妹赶紧过来接过电话:“三儿,妈和我都好着呢,我这几天天天在大姐单位吃饭,晚上我们还一块回家,挺好的,你别惦着阿”谨儿接过电话,三妹的声音低沉下来:“姐,你下班后给我打个电话,咱们在私下里说吧,她在这,肯定是不会让你说的。但是我知道,肯定是有什么让你为难的事情了,要不然你不会这样,你轻易都不会有这种情绪,一直以来都是你的乐观开朗睿智帮助我在这里发展的,别骗我。”谨儿应了,挂了电话。二妹紧盯着谨儿的眼睛问:“你们说什么了?”谨儿说:“三儿说过年回家来,可能能呆几天,还说会给咱们带礼物来”二妹马上松口气笑了:“我说吗,三儿上次就说要给我一套化妆品的,好几百元一套的,这次一定会给我带回来了。”谨儿的心口突然觉得堵得慌,她用力用手抚弄着自己的胸口。:“小娜,你自己上会网,我去方便一下”。妹妹则快乐的说:“等等,我和你一块去。”
房子还是没有找好,离春节还不足一个月了,妈妈念叨着要出院,想回家收拾收拾准备过年。三妹和谨儿通了无数次电话,第一次,谨儿在妹妹面前失声痛哭,在那个寒冷的冬夜,谨儿和三妹一个在河北的瓷都,一个在遥远的冰城,隔着千里万里相对呜咽。最后,谨儿想出了一个缓和的办法,让二妹去冰城住几天,换换环境,这样或许对她的病有好处。三妹痛快地答应了,谨儿知道,在这个承诺背后,三妹该承受怎样的重压。
三妹毕业在男朋友的一再挽留下留在了冰城任教,美丽善良的三妹不知道爱情走入婚姻要经过什么样的路程,但是在那一段时间里,三妹在留与走之间艰难的徘徊。她想回家,想和谨儿一起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可是男朋友的下跪和誓言一样让三妹不知如何面对。父亲以在数夜无眠之后,明确的告诉妹妹:“留下,咱不能对不起人家,家里不用你惦记,有我和你大姐呢。”妹妹出嫁前赶回家来,就在谨儿的斗室里,和挺着大肚子的谨儿彻夜长谈,谨儿才知道由于家里条件困难拿不出像样的陪嫁,妹妹未来的婆婆和公公颇有微词,妹妹是听了父亲的话,念及和男友4年的感情才留下的,当妹妹留着泪问谨儿:“姐,我还有退路吗?”谨儿就如同哄孩子一样把妹妹抱在怀里,告诉她,安心得做她的新娘,结婚虽然不是只和一个人结婚,还有那个要嫁的人的家人,这之间会有许多矛盾和阻力,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化解,只要你嫁的这个人是对的,是值得的,就不要想退路。然后看妹妹沉沉睡去,谨儿就在蒙蒙亮的天色中任泪水肆意。
如今,再把这个缠人的妹妹弄过去,谨儿不知道三妹经面临怎样的境地。
2006年的春节很快就到了,妈妈在腊月二十六才办的请假手续,回家过年,春节过后,还要继续住院治疗。谨儿把单位发的米面肉鱼交给了婆婆,又给了婆婆3000元钱,带了一年毛毛,谨儿知道婆婆不容易,何况还有一个没结婚的小叔,和这个在自己这里暂时避风的小姑,这些都是要婆婆操心的。在医院,谨儿把1000元钱交给了爸爸,“爸,这是过节的钱,过年应该够了”。爸爸搓着手说:“谨,爸以后有钱了会还给你的,现在爸紧啊”。“爸,不用您还,您给我们付出的比这要多得多,再说,我和峰的工资不少,够花的,公务员工资还年年涨,以后我们的日子可松快着那。”爸爸的眼睛里有一种东西闪了一下,谨儿觉得这一瞬的光亮应该就叫做希望吧。

毛毛一周半了,已经会说很多话,奶奶叫他说大家好,他眨眨眼睛说“大家好,大家破”,看着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的他也哈哈大笑,谨儿看着可爱的毛毛,所有的压抑与苦闷都转作了爱意,这个精灵似的小人儿,这就是自己的希望吧,就像父亲看着自己时眼眸里会有瞬间的光彩一样,毛毛看见谨儿在微笑,欢笑着跑过来要妈妈抱,谨儿从心里叹出一口气,抱了毛毛,和婆婆说要出去买点东西,从家里走了出来,二妹随后跟了出来。毛毛高兴极了,和妈妈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像这样妈妈带着他出去玩的机会就更少,谨儿看着兴高采烈的儿子,有一种心疼弥漫开来,带着他在市场上转了一圈,买了毛毛最爱吃的双汇玉米肠,二妹在边上苦着脸,要谨儿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峰,怕他知道了会看不起她。谨儿的心再次沉落,“小娜,不是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替你隐瞒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瞒也瞒不住,你还是面对吧”谨儿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和老公谈谈了。
晚上,老公回来了,婆婆一如既往的作了老公最爱吃的饭菜,天下的母亲都一样,总是对儿女付出,却从不要求儿女回报。老公的脸色很难看,谨儿明白,老公知道事情的真相了。饭桌上,二妹只吃了小半碗饭,当她把剩下的饭又一次推到谨儿面前时,峰皱着眉头说了一句:“吃不了就别盛那么多,总让你姐吃剩饭?”二妹讪讪的收回手,谨儿忙说:“小娜,放那吧,我今天也吃饱了,剩下就不要了。”晚饭在沉闷的气氛中吃完了,饭后,谨儿拉着老公出去走走,二妹在边上紧张的看着谨儿,说:“姐,我也去”,谨儿咬了咬嘴唇:“你在家吧,我们抱着毛毛出去走走”。峰一声不吭的随着谨儿出了门。谨儿抱着毛毛,告诉他这是月亮,星星,还有大树,寒冷的冬夜,毛毛缩在暖和的棉衣里,奶声奶气的跟着妈妈学说话。
“峰,我想你应该也知道了吧,小娜和妈吵架了,这几天我一直在给她找房子,不过没有很合适的,我和三儿商量过了,过年她就和三儿去哈尔滨,这次是她不对,我知道,我也知道你这两年来很容忍她,也很宠她,你这个姐夫做得够好了,可是我没有别的办法,我知道我给你,给妈带来了许多麻烦,妈还要看孩子,还要伺候小娜,我知道,峰,这个妹妹我一辈子也丢不下了,一辈子。”
谨儿哭了,峰用手揽过她,“我知道你孝顺,知道你想帮爸承担一些,但是,你能做一辈子的好人吗?我早说过,小娜在我面前总是很听话,可在你那里总是刁难人,你不觉得你是在惯着她吗?她就以有病为借口,她吃定你了,这次如果她不是和妈吵架,我不会说什么,但是,你要知道,医院里已经躺下一位老人了,如果妈在出点什么问题,咱们两个怎么办?孩子怎么办?工作怎么办?生活又怎么办?”
“峰,我们离婚吧,你找一个比我更好的女人,只要她对你好就行,毛毛我自己带着,我不会再嫁人了,我会把孩子带大的”峰瞪了眼睛:“你说什么屁话!离婚就能解决问题了?你要是总这样,早晚有一天连你也搭进去。”谨儿靠在峰的肩上失声痛哭,长久以来的压抑和痛苦就在这一瞬间找到了宣泄的渠道。毛毛吓哭了,用小手给谨儿擦泪,谨儿把脸埋在毛毛的棉衣上,抑制住哭声,却抑制不住抽泣。峰抱过孩子,说“别哭了,明天妈不就出院了吗,我找车送他们回去,过年后小娜去哈尔滨,这段时间你再给她好好找找房子,别哭了,没事了。”谨儿觉得丈夫的怀抱好温暖,谨儿抬头看看峰:“你什么时候从北京公司调回来?”峰刮刮了谨儿的鼻子:“怎么,又想让我调回来了?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不在家这段时间就苦了你了。”“峰,我真羡慕那些三口之家,下班后可以一起到外面散散步,从我怀孕到现在,你回家的次数也超不过10次吧,这次如果不是家里有事了,你还不会回来吧?”峰把谨儿抱在怀里,“你和毛毛是我最牵挂的,公司忙,没有时间回来,谨,别怪我。”谨儿无声的点点头,泪水再次打湿了峰的衣襟。
今年的春节过的很热闹,正月初二瑾儿就带毛毛回了娘家,姐妹三个围在父母身边,再加上毛毛经常出些洋相,父母的脸上总是笑吟吟的。二妹因为过年后就去东北,看得出她也很高兴,只是经常还会说起谁谁欺负她,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奶奶早已卧床,这时候连人都认不准了,医生说可能熬不过春节,一家人就在提心吊胆和偶尔的快乐中度过了春节。

二妹和三儿走了,瑾儿觉得一下子就轻松了,可是,有一种伤感开始经常光顾,她常常会莫名其妙的陷入忧伤的情绪不能自拔,而且,瑾儿发现自己对工作对生活失去了兴趣,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她却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看着手里的工作堆积起来,看着家里渐渐失去了以往的整洁,瑾儿发现自己在慢慢下沉,一直沉到生活的最底层,黑暗的底层,她不知道什么可以再激起自己的兴趣,那种无助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包裹住了她。
qq上的朋友不多,瑾儿开始练习着把自己的事情讲给朋友听,瑾儿希望自己能尽快好起来,而且,瑾儿不想让老公知道自己的心态,瑾儿怕他担心,他已经够累得,瑾儿不想把自己的压力在转给他。有时候,瑾儿会问自己的朋友:“你有过拿起书包往了钥匙,返回来拿了钥匙又忘了书包的时候吗?”“你有过自己被无形的绳子绑住的感觉吗?”当朋友说以你的年龄不用该有这样的感觉的时候,瑾儿知道,自己正慢慢步上二妹的后尘。那段时间,网络上的朋友成了瑾儿生活的支柱,遇到问题,瑾儿总是第一个去问他,,一个人的时候,瑾儿就在心里和他对话,那个朋友也许永远也不知道,当时瑾儿每天要用所有能想起他的时间来想他,瑾儿不说,因为她知道凡事要有度,过了,对谁都是伤害。
三妹打来电话,说她老公对二姐倒还可以,就是要瞒着婆婆公公,而二妹又很不懂事,自己在家里的时候随便乱接电话。瑾儿知道,三妹的工作很忙,还要考研究生,这样对她影响很大,既然自己已经调节过来了,还是让二妹回来比较好。况且,奶奶已经快不行了,二妹早晚要回来的。瑾儿开始给二妹找房子,三月的一天,爸爸来电话,说奶奶不行了,瑾儿哭着坐上回老家的公共汽车,到家时,才知道二妹和三儿第二天中午也到,看着奶奶糊涂的喘气,瑾儿默念:“奶奶,您等等二头和三儿啊”。
奶奶总算看到了所有的人,在最后清醒地时候,目光变得清澈,满眼的泪,这时的奶奶应该是什么都明白得了吧。葬礼上,二妹突然发作了,她把茶杯扔向了婶子,并对婶子和所有的表姑们破口大骂,瑾儿和三儿拼命拉着她,劝开后,听见婶子在里屋大骂爸爸妈妈,三儿气的要冲进去,瑾儿拉住她。爸爸在哪天晚上喝得烂醉,瑾儿和三儿劝他的时候,爸爸流着泪说:“她不得善终,不得善终啊。”妈妈在床上号啕大哭,瑾儿和三儿强忍眼泪劝解,泪水却比妈妈还要多。
三儿回去了,瑾儿帮二妹租到了一处不错的房子,并负担起她所有的费用,瑾儿知道,这就是责任,自己推脱不了的责任,老公对瑾儿的做法默认了,只是提醒瑾儿,不要过分依着这个妹妹,瑾儿答应了,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朋友问瑾儿:“你不可以不管她吗?”,瑾儿只能在电脑这头苦笑摇头,不能,因为这就是亲情。
2、过年看戏的快乐??乡村文化少年记忆之三 小时候,过年能看上戏可以说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起初还没有开放古装戏,也不懂什么叫戏。只是到了春节,听说大队部的大礼堂里有节目看,我们就一起去看剧”。身上穿了新衣服,看到大人都要很礼貌地叫一声好听的。到了大队部大礼堂看到大家已经挤满了,我们就只管钻到最前面去,随便在地上铺一张报纸,顾不了爱惜新衣服,就坐在了那里。哨子一响,幕布拉开,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那时乡村演员们大都唱的是《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京剧样板戏选段。一看那唱功做功,大家都觉得我们村的演员也不比城里大剧团的演员差。事实上正是在那些过年的演出中,一大批乡村演员成长起来。他们后来就有被县剧团选去做专业演员的,区里成立锡剧团,我们大队有好几个年轻演员被选中的呢。也有好几对年轻人正是在唱戏中产生了感情成了亲。那时,我们这一带乡村对能唱戏的特别尊重,要是谁家出了一个唱戏的专业演员,那可是全村人的骄傲。因而在戏校到我们这里来招生时,我们都盼着那些漂亮的又能唱戏的女孩子被招去,那样我们也会感到同样的自豪。 古典戏剧渐渐放开。于是每逢过年,我们就早早地托熟人到城里的剧院去买戏票。我舅家就在县城南门,我们要到城里看戏,肯定是先到舅家拜年了,再与舅家的几个表兄弟一起去看戏。大家一路有说有笑,总要到沿街的店里穿来穿去,看上什么好吃的东西还要买点带到剧院里去边看戏边吃。这样,我们把看戏当作过年这几天里最有意义的事情,看戏就成了我们过年最隆重的活动。 有几个年头落雪,买到的戏票又是晚上的。按照惯例年初二去舅家拜年,年初三我和几个表兄弟去了红塔的姨娘家,我就要回家。为了看戏,我往往就住在舅家几天不回家。落了雪,路上冻得结了冰,母亲劝我们别去看了,我却仍要去。那时,母亲刚给我买了别的孩子都没有看到过的半靴”,我就穿了去看戏,因为雪再厚也不会钻到半靴”里。我想母亲这是在鼓励我外出呀。虽然耳朵冻得很痛,但只要有戏看,什么都不顾。一进剧院看到那么多人一起来看戏的气氛,觉得那才可以真正叫过年,比整天吃吃喝喝要强好多。 正是这一次次过年的看戏中,我看到了好多如《珍珠塔》《庵堂认母》《庵堂相会》《玉蜻蜓》《五女拜寿》《乞丐与状元》等等古典名剧。看到在场的好多人居然会跟着曲调唱,而且知道出场的什么什么演员的来龙去脉。我真佩服他们,也许这样的人才真正叫做戏迷吧。 当然,乡村人过年看戏大都是在露
3、乒乒乓乓的鞭炮声催人奋进,把时间推进到2008年,兴奋的人们彻夜无眠,烟花在夜幕中绚烂,炮竹在黑夜里中炸响,欢笑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大年初一早上,按照老家的习俗,不但要给长辈们拜年,还要给列祖列宗“拜年”。因此,一大早,大家纷纷驱车往老家赶,把去年的收获和今年的希望告知先人,我们也一样,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赶往乡下,拜祭先人。
老家在乡下,按我们这儿的风俗,是只拜祭爸爸这一方的先辈的;但今年不一样了,经过大家慎重讨论,决定爸妈双方的的列祖们都要拜祭。
乡下的小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扶老携幼的人群,大家都提着香烛、纸钱,拿着祭品,向各自祖先的坟地赶,人人脸上都带着欢笑,看得出来,去年大家都收获不错,都急于把自己一年的收获告知地下的先人们。
一路的鞭炮声,一路的问候声,一路的欢笑声,很快,我们就到了爷爷的坟前,爸爸点燃香烛、把预备的纸钱点燃,并且还放起了鞭炮,然后郑重的磕了三个头,把去年的收获和今年的希望告知了爷爷的在天之灵。
接下来,大家依次行了礼。
拜祭完爸爸这一方的先人后,我们又沿着小路往妈妈的先祖坟头赶,一路伴随我们的依然是鞭炮声、问候声和不绝于耳的笑声。
由于妈妈家先祖的坟有十几里远,而且又全是乡村小路,为早一点赶去,我们走得很急。由于刚下过雪,路不太好走,我们决定不走山沟,而是从半山腰上找干一点的小路走,突然,我看到几座孤零零的坟,杂草从生,没有人祭拜。
我想,假如人真有在天之灵的话,它们不感到寂寞么,他们的子孙呢?我把这想法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祭拜逝去的先人,以前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而现在,已经简化了,只是一种礼仪,是对自己先人的尊重。”

I. 春节散文550字

记忆中的春节(散文)
杨春贤
每年,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山南海北、四面八方的游子都会不约而同地赶回家,历尽千辛万苦,亲赴一年一度迎春的盛典,只为了一份亲情、一种温暖、一场团聚、一次欢庆。那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是中国人最浓郁、最美丽的乡愁。
春节的帷幕,是从农历腊八那天缓缓拉开的。
吃过腊八粥,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置办年货。小时候,每当春节临近时,我就像个跟屁虫似地跟在父亲身后,在如织的人流中穿行在市场和商店中。父亲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看看预先在上面写好的要买的东西。无论走在大街,还是小巷,你都会从人们怀里抱着的衣服鞋袜,手里提着的鸡鸭肉鱼,或篮子里装着的食品糖果里,感受到沁人肺腑的那种浓浓的年味。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是春节的一次热身。每到这一天晚上,我都会屁颠屁颠地帮着父亲把上一年接来的灶王爷的神像,从厨房的墙上请下来,然后到室外摆上糖瓜等供品,父亲虔诚地点上香火,点响几个“二踢脚”,送灶王爷上天“述职”,俗称“辞灶”。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探查世情的。人们用熬熟的麦芽糖制成糖瓜,“贿赂”灶王爷,拜托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扫过房子,便开始准备年饭了。比如杀鸡、炖猪头、灌腊肠啥的。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家家户户都要蒸枣馒头、蒸年糕、炸面鱼、炸套环、炸丸子、炸鱼什么的。传统习俗里,讲究馒头要蒸两三锅,能吃到正月初五六,才算圆满。
梦里寻你千网络,春节终于姗姗来迟。孩提时代,我年复一年地板着手指数日子,热切地期盼着除夕夜的到来。
大年三十,无疑是春节的高潮。人们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只为了这一天。虽然那时家里很穷,但童年时的春节是我一生的胎记,镌刻在我心里,成为我最幸福、最快乐、最美好的记忆。记得十一二岁时我就能帮母亲剁饺子馅,准备年夜饭了;下午还要帮父亲贴年画、贴春联、贴“福”字。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屋里屋外透着迎接新年的喜庆气氛。
傍晚,人们要在案桌上供上仙逝祖辈们的牌位,摆上鸡鸭鱼肉、点心水果等供品。年夜饭前要点上香烛,祭天地,祭祖宗,接财神爷、灶王爷……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这不是迷信,而是民族的传统年俗。
当父亲陪我在院子里放完迎年鞭炮,回到温暖的家里,大盘大碗的菜肴和热气腾腾的饺子摆上桌子时,年夜饭就开始了。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边喝边笑,大家频频敬酒,相互祝愿,其乐融融,其情绵绵。
“哎哟,我吃出钱来了!”父亲惬意地说。他常常第一个从饺子里吃出硬币来,大家便兴高采烈地举起酒杯祝贺父亲:“恭喜发财!”这也是全家人共同的心愿。随后有人从饺子里吃出枣、吃出糖、吃出花生……其实都是事先包进饺子里的,旨在庆贺大家新年有个好彩头。这是一年中最丰盛、最温馨、最令人留恋的家宴。
室外鞭炮噼里啪啦,星光闪烁,震耳欲聋;烟花腾空四起,映红天际,硝烟味弥漫着夜空;夹杂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相辉映,神州大地被淹没在春节热烈欢快的氛围里。
爆竹是男孩子们的最爱。父亲年前不定哪一天从外面回来,会突然从提篮里拿出两挂小鞭、几扎滴滴金和几个又粗又大的红皮爆竹,笑眯眯地递到我手里,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常常乐不可支地旋即跑出去,与小伙伴们夸耀上几句。不过,父亲总是不放心,每次都要陪着我一起放鞭炮。
爆竹无疑是春节钟情的歌者,它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散发着浓烈的年味,一如雄鸡报晓的啼鸣,它是报春的惊雷,是春节交响曲粗犷高亢、感天动地的男高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句。诗中典型的意境,鲜活的细节,构成了一幅乡风民俗的绚丽画卷,流传千古,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吃完了年夜饭,便开始“守岁”。除夕之夜非同寻常,“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是古往今来的文化传统,是辞旧迎新最古朴最温存的守望。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喝着茶水,吃着瓜子、水果,抽着烟,拉着家常,彻夜不眠,以待天明。其实,话里话外人们说的都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守岁”时,我和弟妹们会心满意足地换上新衣服,喜形于色地站到镜子前打量自己;父亲满面春风地分给我们压岁钱,而压岁钱一定是父亲精心准备好的崭新的钞票。那个开心劲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除夕夜,在期盼中人们内心还有一种敬畏。父母常常压低声音神秘地告诫孩子们,不许大声说话,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得弄坏家里的东西,弄坏了东西会不吉利。我和弟妹们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说错什么或做错什么,说话时轻声细语,仿佛声音一大,就是不敬,就会惹怒无处不在的神灵。
不过,小时候我和弟妹们“守岁”,往往熬不到天明,便脱下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枕边睡去。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要求抓革命,促生产,移风易俗,过革命化春节。然而,一纸通知终究抵挡不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春节习俗愈加红火起来。
现代社会为除夕夜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始自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亿万家庭所喜闻乐见,电话、短信、微信、微博等沟通方式也早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大年初一清早,人们便踩着一地花花绿绿的炮屑纸,给长辈和亲友们拜年去了。孩子们身上穿着新衣,兜里装着压岁钱,嘴里含着奶糖,脸上挂满微笑。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景象。“过年好!”的问候声此起彼伏,不时地从街头巷尾、这里那里传来。
幸福的时光总是美好而短暂的。仿佛新年才刚刚开始,眨眼功夫,初二晚上或有的地方初三早晨的送年仪式便悄然而至。按照传统习俗,吃完送年的饺子,就算送走了新年。小时候我总感觉新年的礼仪太过仓促,还没尽兴呢,就把新年送走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其实,古人对新年的安排蕴含着深意。
走娘家,便是春节习俗里最温馨、最甜蜜、最崇高的日子,正如一位学者说的,那“是一个巨大的人伦美丽”。
正月初三,已经出嫁的女儿,要赶在送年后,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给父母拜年,答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人家的风雨艰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如今,我和老伴已经做了姥姥、姥爷,童年已成为我们遥远的回忆。我们有两个女儿,每到这一天,“姥姥、姥爷”不绝于耳,一家人欢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谈笑风生,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傍晚,我们恋恋不舍地将女儿、女婿、外孙女们送到门外,在挥手告别那一刻,我突然隐隐地感到,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我敢说,那是任何爱都无法比拟的最博大、最无私、最深沉的爱。
过年真的很累,年前的忙碌已使人精疲力竭,从初一开始,每天除了要接待络绎不绝前来拜年的亲友,还要带上礼品,走亲访友,七大姑八大姨,该去的一家都不能少,只是再累心里也高兴。男孩子们还不时地惦记着回家放上一通鞭炮。这过年啊,过的就是传统,就是味道,就是气氛。
绵延不断的鞭炮声,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可以说,元宵节是行将结束的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然而无论多么热闹,也难掩人们对告别春节的不舍。春节像陈年老酒一样醇香、醉人、绵长,不论你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这浓郁、美丽的乡愁。元宵节则是人们对春节留恋的咀嚼和回味。
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真情。这些古老的春节习俗,浸透着纯朴的民风,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彰显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生命追求。几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这些文化基因,早已渗透到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写于2015年8月30日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