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坚守底线的名人事例
❶ 历史上关于坚守道德底线的素材
1、吴佩孚
吴佩孚曾经是一个北洋大军阀,1931年后蛰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上门来拉吴下水,被吴拒绝。1937年10月,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找吴出面组织伪政权,亦被吴拒绝。为明志,吴特别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
纵观吴自九一八以来,虽是落魄政客,但至死都没有与日本人合作,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政治气节,也可以说是坚守了一个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值得称赞。
2、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
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
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3、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
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4、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图制服他。但叶挺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哪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记生!”
5、坚守道德底线,更要做到坚守道义
南宋末年,宋都临安被元军攻破,文天祥面对元军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心。元军没办法,只得把他囚禁起来,折磨他,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写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气歌》,最后英勇就义。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大义。
❷ 求坚守底线的事例,急急急
司马光在《交趾献奇兽赋》中有言“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可见自古以来,修炼正直的高尚的品格就被视为安身立命的基石。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为世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年轻时代,贴手书警句于大立镜旁,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旬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纵观周恩来一生,不论局势如何动荡、严峻,他都照镜自勉、坚守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周总理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坚守高尚品格的榜样。
尊严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最崇高的信物,也是一个国家得以高昂头颅,不被侮辱的脊梁。天津有两个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刚毕业就被日本某软件开发公司邀为程序员,开发一个以日本二战为题材的大型游戏,公司答应给予他们丰富报酬。但在得知此游戏的宗旨含有美化侵略的成份,他们毅然辞职。公司加酬谢,他们严辞拒绝:“我们是程序员,但首先是中国人!”就这样,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坚守住了自己的尊严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不论多么优厚的物质回报,都无法腐蚀他们自己坚守的那一方心灵的净土。
正义是道德的核心,是一切社会准则的灵魂。作为真正的人,在面对强暴、威逼、利诱之时,必须毫不动摇地为正义而战!南宋末年,宋都临安被元军攻破,文天祥面对元军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心。元军没办法,只得把他囚禁起来,折磨他,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写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气歌》,最后英勇就义。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大义。
❸ 坚守行为习惯底线的个人事例跪求
看红绿灯红灯行绿灯停
❹ 古代为坚守自己的底线而死的人
有个叫尾生的书生,就是因为坚守诚信而死
❺ 坚守道德的底线的事例 4个
1.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2.有一天,几个侵略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若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已。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3.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4.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图制服他。但叶挺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尊严。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哪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记生!”
❻ 中国历史中坚守道德的底线,或是抵抗诱惑,尽责任的例子。最好能有名一点,谢谢!
屈原就是其中之一,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局面,是选择和大家一样投靠敌国还是选择与国家共存亡?屈平选择了后者。他的爱国情操为后世所敬仰。生做亡国奴,死亦为鬼雄。屈平选择了后者,身投滚滚尼罗江水,换来的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壮志豪情。
❼ 关于坚守底线的名人或名言有哪些
关于坚守底线的名人或名言如下:
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内道。——松下幸之容助
智慧是做事用的,对于灵魂说来,靠的是信仰!——高尔基
信仰,无所不在,从整体中强烈地表现出来。——罗曼·罗兰
人,不能没有一个信仰。——罗曼·罗兰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
信仰是人生的动力。——列夫·托尔斯泰
人没有信仰是活不下去的。——契诃夫
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斯特林堡
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马克·吐温
绝望和信念都轰走恐怖。——亚历山大
成功者拥有强烈坚定的信念。——陈安之
宁肯折断骨头,不能放弃信念。
我的信念是把最好的留着别说。——惠特曼
对我来说,信念意味着不担心。——杜威
产生信念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本·琼森
人最可怕的敌人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❽ 关于坚守的事例
1、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 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2、孙康映雪夜读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
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3、狄更斯街头观察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4、海伦·凯勒的坚守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司马迁的坚守
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8)古代坚守底线的名人事例扩展阅读:
1、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2、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3、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4、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5、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❾ 求坚守道德的底线的事例
吴佩孚曾经是一个北洋大军阀,1931年后蛰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上门来拉吴下水,被吴拒绝。1937年10月,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找吴出面组织伪政权,亦被吴拒绝。为明志,吴特别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
综观吴自九一八以来,虽是落魄政客,但至死都没有与日本人合作,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政治气节,也可以说是坚守了一个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值得称赞。
❿ 古代名人坚守底线的故事
1、苏武
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期间,匈奴还让李陵[初为西汉将领,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
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由于之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
夷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
)去劝降过苏武,苏武也没变节。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气概。
2、陶渊明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
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
(10)古代坚守底线的名人事例扩展阅读
近代坚守底线的名人故事:
1、吴佩孚
吴佩孚曾经是一个北洋大军阀,1931年后蛰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上门来拉吴下水,被吴拒绝。
1937年10月,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找吴出面组织伪政权,亦被吴拒绝。为明志,吴特别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
2、徐悲鸿
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
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
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