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文学坚守

文学坚守

发布时间: 2020-12-27 11:35:11

坚守信念雨果的例子

雨果之事例与素材
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巨人,作为胸怀磅礴的激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一生为正义、光明和真理“鼓”与“呼”的斗士和勇士,他的一生显示了普罗米修斯式的高大身影,体现了普罗米修斯式的“窃火”精神。
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里,有一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本身就构成了一些传奇,构成了一些重大的文化奇观,或以其劳作工程的巨大宏伟,或以其艺术创造的无比精美,或以其内容的
广博,或以其思辨的深达,或以其气势的磅礴,或以其意境的高超,或以其精神影响的深远,或以其艺术感染的强烈。雨果就在这样一个层次上,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传奇,一个令人赞叹、令人眩晕的奇观。
作为精神文化奇观,雨果是一个大写的诗人,一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意义上的诗人;不仅是诗人,也是戏剧家、小说家、批评家、散文家。而且,最难的是他在所有这些领域都有丰硕厚实的功绩,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点,高踞于金字塔的尖端,仅仅某一单方面的成就已经足以构成一块块不朽的丰碑。
在世界文学史上像雨果这样自始至终关注着国家民族事务与历史社会现实并尽力参与其中的人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斗士。他在长期反拿破仑三世专制独裁的斗争中,成为了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个主义,其个人勇气与人格力量已经永垂史册。这种高度是世界上一些在文学领域中取得了最高成就的作家都难以企及的。作为一个伟大的斗士,雨果上升到的最高点,是他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成为了穷人、弱者、妇女、儿童、悲惨受难者的维护者,是他对人类献出了崇高的赤诚的博爱之心。他这种博爱,正如有的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像天堂纷纷飘落的细细的露珠,是货真价实的基督徒的慈悲。”
在所有作家和艺术家当中,雨果是惟一得到永远活在法国人民心中这种荣誉的人。
——罗曼•罗兰
雨果是“诗”,有着不断燃烧的“灵魂之火”,有着包容万物的“宇宙的律动”,有着对被折磨的人们的“恸哭”,有着对虚伪和不公平的“愤怒”。而且,也有着对凛凛正义的“渴望”。维克多•雨果是我青春的伴侣。不,也可说是我一生的伴侣吧!雨果是“人性之光”,是照耀在为眼前苦恼的一个“人”,然后痛击造成这样“悲惨”现实的社会,构想着所有人都能共生的理想世界,进而向自然、大地、堪称生命摇篮的“宇宙”扩展开去。
——池田大作
像许多人一样,雨果只有在痛苦时才思索。痛苦中的沉思默想给他带来了某一种洗炼……
——雨果的孙女婿列昂•都德
雨果生下来时,不及一把餐刀长,侍候的人把他包扎好,放在一张安乐椅里,像这样的小东西,椅子里足可容得下六七个,家里的人让他的两个哥哥进来看时,那时胖欧仁只有18个月,还不大会讲话,见了这个不成人样的孩子,叫起来:“喔,这个小囝囝!”
雨果虽命若游丝,但人们一样把他送到市政府。因此贝桑松人口册上有一项记录:婴孩一名,生于共和国十年风月七日(即1802年2月26日),名叫维克多•玛丽•雨果。
维克多很喜欢读书。他也像他大哥一样的老成持重,他不大说话,但是说起话来一定很恰当,他的话有好几次使他的母亲惊异,他的面容非常柔和。
1816年7月10日,雨果14岁时,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誓言:“要成为夏多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当时,夏多勃里昂的声望正隆,如日中天,他既是曾使千万读者崇拜的文坛泰斗、法兰西学院40位“不朽者之一”,又是复辟王朝的内政部长、贵族院议员,是欧洲政治中风头十足的人物,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要成为夏多勃里昂”,此志可谓不小。巴尔扎克是在将近30岁的时候,才有过这样的豪言壮语:“我要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未完成的事业。”不止一个文学史家与传记作者把雨果的上述誓言,视为“野心”与“虚荣心”的表现,而且,雨果崇拜的偶像夏多勃里昂本人就是“虚荣的化身”。不过雨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止于取法于夏多勃里昂,而是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与激励。夏多布里昂先生看过雨果写的诗后称他是一个“卓绝的神童”。
雨果曾说,他在16岁时被政治热情投入了文学。1836年到1840年,雨果却常常因为自己不能在民众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凄然不安。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恢复帝制,称拿破仑第三。当年的12月2日,雨果还没有起床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他走上街头与群众一起战斗。许多人都认出了雨果,把他围起来:“雨果公民,该怎么办?”
“撕掉违反宪法的布告,高呼共和国万岁!”
“要是他们开枪呢?”
“那你们就拿起武器。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手握住你们的权力,一只手握着武器……”
有人说:“他们会打死您的。”雨果很平静地说:“那你们就拖着我的尸体沿街走,如果我的死激起正义,那也是美好的事。”然而起义失败了,雨果被迫化装成一个排字工人逃离巴黎,开始了他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
流亡中的雨果从未停止过战斗。来到布鲁塞尔的第二天,雨果就开始动笔。一种神圣的怒火在胸膛燃烧,越烧越旺。他写了一本抨击性的小册子《小拿破仑》,以泄心头之愤。这本书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即兴之作。雨果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书中充满了西塞罗的激情,朱文纳尔的讽刺,嬉笑怒骂,感情激扬。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认为这是理智对暴力颇有情感的回敬。墨水瓶反对大炮,墨水瓶一定会摧毁大炮。”此后他又发表了辛辣讽刺拿破仑三世背信弃义的《惩罚集》,这两本书将路易•波拿巴考问得体无完肤,焦头烂额。
在法国人心目中,流亡的不幸使雨果变得更加伟大。儒勒•雅南在给雨果的信中说:“您是我们的领袖,您是我们的上帝;您就是生命之神,惟一的不足是您远离我们。”雨果也曾自豪地说:“不是我被摒弃,是自由被摒弃,不是我流亡在外,是法兰西。”因此,当法兰西第三帝国故作姿态,对一些流亡者实行赦免,不少流亡者纷纷归附时,雨果表示了自己的坚定不移:“哪怕是没有尽期,我将忍受这艰苦的放逐,我不想知道,也不考虑,原以为坚定的人,是否已经屈服,许多不应该走的人,是否也要离去。如果只剩下一千人,那千人之中有我!如果只剩下一百人,我还要斗争下去;如果只剩下十个人,我就是第十个;如果只剩下一个人,我就是那最后一个!”

1861年夏,流放中的雨果终于为其写了21年的一部长篇小说画上了句号,这部巨作正是《悲惨世界》。这本书引起了法国政坛的争议,并说这本书是“当代最危险的书”。1865年,他又完成了《海上劳工》,而这本书没有引起党派之争。在这里,只有人与自然界的暴力做斗争。正如雨果所说:“我旨在歌颂劳动、意志、忠诚以及一切使人变得伟大的东西。”
当岛上的水手读到这本书,他们给雨果寄来长长的信,表示敬意。雨果在回信中说:
“我向你们致意。我要告诉你们我是一个什么人。我也是水手,我在和深渊搏斗;我正在经受着北风的猛烈的袭击。我的身上淌着水,我的牙齿在打颤;但我仍在微笑。我有时像你们一样唱着忧郁的歌……我在反抗,我在抵抗专制主义,就像你们抵抗风暴一样。”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被俘垮台,雨果回到了法国,他向他阔别了19年之久的人民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说:“同胞们,我说过,共和国归来之日,我自归来。我回来了。两件大事在召唤我。第一件,共和国。第二件,危难。我到这里来尽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什么呢?和你们一样,和大家一样,捍卫巴黎,守住巴黎。拯救巴黎,这不仅是拯救法兰西,而且是拯救欧洲。”雨果也立即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发表演说,探望伤员,捐款购买大炮。
在此期间,还有一些义演等活动使用了雨果的剧本及其他的著作。雨果特地为此发表声明,请人们不必再费心征求他的同意,“我的书就像我一样,我们属于法兰西。愿意怎样使用这些书和它们的作者都可以。”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雨果像法兰西真正的儿子那样,始终保持乐观情绪,他说:“我虽然饥寒交迫,但我感到幸福,因为我是和人民在一起经受苦难。”
1874年,他写作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小说宣扬了“在人世的一切问题之上,还有人心的无限仁慈”的观点,这在当时巴黎公社起义被残酷镇压、公社社员们面临死亡威胁的形势下,具有进步的意义。
1881年8月31日,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将要离开人世。他拟定了自己的正式遗嘱,并不断强调:“我把五万法郎赠给穷人。我希望用穷人柩车把我送进公墓……”
1885年5月22日,雨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法国为其举行了国葬,鸣礼炮21响,仪仗队由12名法国青年诗人组成,两百万人群跟随在柩车的后面。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如此描述说:“一个国家把以往只保留给帝王与统帅的荣誉,给予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怀念雨果
徜徉在书斋里是一件幸事,至少知道有文学评论家说荷马能代表希腊文学,但丁能代表意大利,莎士比亚能代表英国,歌德能代表德国,泰戈尔能代表印度,雨果则能代表法国……走过那个自称是“世纪的儿子”的老人——雨果,并不是他能代表法国的文学,真正原因是老人那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和对思想的追求,对信仰的执著,对天主的爱情的讴歌,对丑恶的鞭笞,对自然的礼赞,对人生的探索,对哲理的深思。
老人的理想追求,像天宇里运行的恒星。在他的一生里,无时不是在理想的催促下裂变得贴近时代,贴近劳苦大众。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人类文明进步与历史。老人虽出身名门贵族,但最终还是从一个保皇党文化人逐步走向了革命民主主义再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但这不影响他拥有一以贯之的信念,那就是绝对的人道主义。雨果之所以敢于赋予人道主义至尊地位,在于他有着天主教思想资源的支持。雨果在他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的序言中概括自己的创作时说:“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

因着《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两部鸿篇巨著,雨果在法国的文学史上占据了极高的地位。在《悲惨世界》中,雨果极力刻划出卞福汝主教仁慈、博爱、宽恕等基督精神这一形象饱满、理想化的典型人物,他由一个贵族浪荡公子转变成为虔诚的信徒,使自己的教区成了人间福地,透过他人性化的善举使基督的福音得到了实践。他的仁慈形象无与伦比,他不但在警察面前为冉•阿让开脱偷盗的罪名,而且加赠一对价值200法郎的银烛台来接济他,并对冉•阿让说:“我的兄弟,我赎的是你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
精神里面救出来,交还给上帝。”这番良善的话语对冉•阿让的一生影响是那么刻骨铭心,以致后来他成了一位世俗世界里的卞福汝主教,冉•阿让治下的马德兰市俨然可比卞福汝所管辖下的狄涅教区,而冉•阿让最后对沙威的劝化则由于承接了卞福汝主教的感化力量。这种宣扬基督仁爱精神,从净化人灵的行为中,使整部作品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甚至震撼心灵的印象。同样,在《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中,面貌丑陋的男主人公加西莫多那种超越爱情之上的壮举,更是对善良、仁爱的人性的有力诠释,使典型人物达到真正永垂不朽的效果。因此巴黎圣母院因着雨果而更加庄严、神圣,从而扬名于世。
在雨果所写的作品中,大都以高扬的激情笔墨去抒发基督之爱、人性之爱。他把爱阐述得惊天地泣鬼神,使人真正领略到爱的高贵、爱的悲壮。
雨果一生钟情于大自然,从而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同呼吸,与大自然共荣辱。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雨果知道了上帝的万能,及博大精深的基督之爱。雨果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横穿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漫步名城亚琛和苏黎世,探寻莱茵河畔,在天地万物中,他尤其喜欢江河。于是就有了“江河既可载运货物,也能传播思想”、“江河就像是巨大的喇叭,向着海洋唱颂着大地的美景,田野的耕耘、城市的壮丽及人类的光荣”,于是就有了“莱茵河集中了河流的万千面貌于一身,它像罗纳河一样迅速敏捷,像罗亚尔河一样雄浑宽阔,像缪斯河一样峭壁夹岸,像塞纳河一样迂回曲折,像索河一样绿水潆潆,像台伯河一样历史悠久,像多瑙河一样庄严高贵,像尼罗河一样神秘莫测,像美洲河一样金光闪闪,像亚洲河一样蕴涵着寓言与幽灵”。从自然景观里,雨果抒写了历史变迁,发掘人类的悠久文明,记录了人类可歌可泣的悲壮。他常常寄情于山川名胜,他礼赞自然,像礼赞生命一样灼热,那种朴素的生命原色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在这浑然一体的生命原色中,上帝之爱无与伦比。
雨果的襟怀辽阔如浩海,情感感人肺腑,其文其人都是伟大的,对上帝仁爱的宣扬是满怀着一腔挚诚的。
怀念雨果,他不但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世界人的骄傲。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基督的形象在善良者身上的存在。
维克多•雨果——雄跨时空的王者
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巨人,作为胸怀磅礴的激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一生为正义、光明和真理“鼓”与“呼”的斗士和勇士,他的一生显示了普罗米修斯式的高大身影,体现了普罗米修斯式的“窃火”精神。
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里,有一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本身就构成了一些传奇,构成了一些重大的文化奇观,或以其劳作工程的巨大宏伟,或以其艺术创造的无比精美,或以其内容的
广博,或以其思辨的深达,或以其气势的磅礴,或以其意境的高超,或以其精神影响的深远,或以其艺术感染的强烈。雨果就在这样一个层次上,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传奇,一个令人赞叹、令人眩晕的奇观。
作为精神文化奇观,雨果是一个大写的诗人,一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意义上的诗人;不仅是诗人,也是戏剧家、小说家、批评家、散文家。而且,最难的是他在所有这些领域都有丰硕厚实的功绩,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点,高踞于金字塔的尖端,仅仅某一单方面的成就已经足以构成一块块不朽的丰碑。
在世界文学史上像雨果这样自始至终关注着国家民族事务与历史社会现实并尽力参与其中的人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斗士。他在长期反拿破仑三世专制独裁的斗争中,成为了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个主义,其个人勇气与人格力量已经永垂史册。这种高度是世界上一些在文学领域中取得了最高成就的作家都难以企及的。作为一个伟大的斗士,雨果上升到的最高点,是他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成为了穷人、弱者、妇女、儿童、悲惨受难者的维护者,是他对人类献出了崇高的赤诚的博爱之心。他这种博爱,正如有的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像天堂纷纷飘落的细细的露珠,是货真价实的基督徒的慈悲。”
在所有作家和艺术家当中,雨果是惟一得到永远活在法国人民心中这种荣誉的人。
——罗曼•罗兰
雨果是“诗”,有着不断燃烧的“灵魂之火”,有着包容万物的“宇宙的律动”,有着对被折磨的人们的“恸哭”,有着对虚伪和不公平的“愤怒”。而且,也有着对凛凛正义的“渴望”。维克多•雨果是我青春的伴侣。不,也可说是我一生的伴侣吧!雨果是“人性之光”,是照耀在为眼前苦恼的一个“人”,然后痛击造成这样“悲惨”现实的社会,构想着所有人都能共生的理想世界,进而向自然、大地、堪称生命摇篮的“宇宙”扩展开去。
——池田大作
像许多人一样,雨果只有在痛苦时才思索。痛苦中的沉思默想给他带来了某一种洗炼……
——雨果的孙女婿列昂•都德
雨果生下来时,不及一把餐刀长,侍候的人把他包扎好,放在一张安乐椅里,像这样的小东西,椅子里足可容得下六七个,家里的人让他的两个哥哥进来看时,那时胖欧仁只有18个月,还不大会讲话,见了这个不成人样的孩子,叫起来:“喔,这个小囝囝!”
雨果虽命若游丝,但人们一样把他送到市政府。因此贝桑松人口册上有一项记录:婴孩一名,生于共和国十年风月七日(即1802年2月26日),名叫维克多•玛丽•雨果。
维克多很喜欢读书。他也像他大哥一样的老成持重,他不大说话,但是说起话来一定很恰当,他的话有好几次使他的母亲惊异,他的面容非常柔和。
1816年7月10日,雨果14岁时,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誓言:“要成为夏多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当时,夏多勃里昂的声望正隆,如日中天,他既是曾使千万读者崇拜的文坛泰斗、法兰西学院40位“不朽者之一”,又是复辟王朝的内政部长、贵族院议员,是欧洲政治中风头十足的人物,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要成为夏多勃里昂”,此志可谓不小。巴尔扎克是在将近30岁的时候,才有过这样的豪言壮语:“我要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未完成的事业。”不止一个文学史家与传记作者把雨果的上述誓言,视为“野心”与“虚荣心”的表现,而且,雨果崇拜的偶像夏多勃里昂本人就是“虚荣的化身”。不过雨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止于取法于夏多勃里昂,而是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与激励。夏多布里昂先生看过雨果写的诗后称他是一个“卓绝的神童”。
雨果曾说,他在16岁时被政治热情投入了文学。1836年到1840年,雨果却常常因为自己不能在民众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凄然不安。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恢复帝制,称拿破仑第三。当年的12月2日,雨果还没有起床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他走上街头与群众一起战斗。许多人都认出了雨果,把他围起来:“雨果公民,该怎么办?”
“撕掉违反宪法的布告,高呼共和国万岁!”
“要是他们开枪呢?”
“那你们就拿起武器。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手握住你们的权力,一只手握着武器……”
有人说:“他们会打死您的。”雨果很平静地说:“那你们就拖着我的尸体沿街走,如果我的死激起正义,那也是美好的事。”然而起义失败了,雨果被迫化装成一个排字工人逃离巴黎,开始了他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
流亡中的雨果从未停止过战斗。来到布鲁塞尔的第二天,雨果就开始动笔。一种神圣的怒火在胸膛燃烧,越烧越旺。他写了一本抨击性的小册子《小拿破仑》,以泄心头之愤。这本书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即兴之作。雨果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书中充满了西塞罗的激情,朱文纳尔的讽刺,嬉笑怒骂,感情激扬。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认为这是理智对暴力颇有情感的回敬。墨水瓶反对大炮,墨水瓶一定会摧毁大炮。”此后他又发表了辛辣讽刺拿破仑三世背信弃义的《惩罚集》,这两本书将路易•波拿巴考问得体无完肤,焦头烂额。
在法国人心目中,流亡的不幸使雨果变得更加伟大。儒勒•雅南在给雨果的信中说:“您是我们的领袖,您是我们的上帝;您就是生命之神,惟一的不足是您远离我们。”雨果也曾自豪地说:“不是我被摒弃,是自由被摒弃,不是我流亡在外,是法兰西。”因此,当法兰西第三帝国故作姿态,对一些流亡者实行赦免,不少流亡者纷纷归附时,雨果表示了自己的坚定不移:“哪怕是没有尽期,我将忍受这艰苦的放逐,我不想知道,也不考虑,原以为坚定的人,是否已经屈服,许多不应该走的人,是否也要离去。如果只剩下一千人,那千人之中有我!如果只剩下一百人,我还要斗争下去;如果只剩下十个人,我就是第十个;如果只剩下一个人,我就是那最后一个!”
1861年夏,流放中的雨果终于为其写了21年的一部长篇小说画上了句号,这部巨作正是《悲惨世界》。这本书引起了法国政坛的争议,并说这本书是“当代最危险的书”。1865年,他又完成了《海上劳工》,而这本书没有引起党派之争。在这里,只有人与自然界的暴力做斗争。正如雨果所说:“我旨在歌颂劳动、意志、忠诚以及一切使人变得伟大的东西。”
当岛上的水手读到这本书,他们给雨果寄来长长的信,表示敬意。雨果在回信中说:
“我向你们致意。我要告诉你们我是一个什么人。我也是水手,我在和深渊搏斗;我正在经受着北风的猛烈的袭击。我的身上淌着水,我的牙齿在打颤;但我仍在微笑。我有时像你们一样唱着忧郁的歌……我在反抗,我在抵抗专制主义,就像你们抵抗风暴一样。”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被俘垮台,雨果回到了法国,他向他阔别了19年之久的人民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说:“同胞们,我说过,共和国归来之日,我自归来。我回来了。两件大事在召唤我。第一件,共和国。第二件,危难。我到这里来尽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什么呢?和你们一样,和大家一样,捍卫巴黎,守住巴黎。拯救巴黎,这不仅是拯救法兰西,而且是拯救欧洲。”雨果也立即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发表演说,探望伤员,捐款购买大炮。
在此期间,还有一些义演等活动使用了雨果的剧本及其他的著作。雨果特地为此发表声明,请人们不必再费心征求他的同意,“我的书就像我一样,我们属于法兰西。愿意怎样使用这些书和它们的作者都可以。”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雨果像法兰西真正的儿子那样,始终保持乐观情绪,他说:“我虽然饥寒交迫,但我感到幸福,因为我是和人民在一起经受苦难。”
1874年,他写作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小说宣扬了“在人世的一切问题之上,还有人心的无限仁慈”的观点,这在当时巴黎公社起义被残酷镇压、公社社员们面临死亡威胁的形势下,具有进步的意义。
1881年8月31日,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将要离开人世。他拟定了自己的正式遗嘱,并不断强调:“我把五万法郎赠给穷人。我希望用穷人柩车把我送进公墓……”
1885年5月22日,雨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法国为其举行了国葬,鸣礼炮21响,仪仗队由12名法国青年诗人组成,两百万人群跟随在柩车的后面。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如此描述说:“一个国家把以往只保留给帝王与统帅的荣誉,给予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② 历史名人忠诚事迹

1、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螳臂挡车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习。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

③ 曹文轩的个人简介

曹文轩,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北京作内家协会副主席,北容京大学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评委会评委。

(3)文学坚守扩展阅读:

1、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根鸟》 、《细米》、《青铜葵花》等。

2、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 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3、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多次在各地进行演讲。

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警句

《钢铁是怎样炼成》中有名的名言名句有如下文:

  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2.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

  3.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4.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5.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6. 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

  7. 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8. 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9.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10. 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11. 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

  12. 收起枪,别跟任何人说。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

  13. 数千人形成一个强大的变压器,形成一种永不枯竭的原动力。

  14. 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束自己!这是最怯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15. 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浪费人力,等于犯罪。

  16. 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⑤ 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有哪些

1 蒲松龄郁郁不得志之后,转而著书,写出了被郭沫若称为“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小说集《聊斋志异》。

2司马迁受宫刑,狱中写出《史记》。鲁迅先生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韩信受垮下之辱,当兵又屡屡不受重用,当终成开国大将.

4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5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⑥ 关于坚持的事实论据

李白铁棍磨成针的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
曹雪芹写<红楼梦>夏洛蒂·勃朗特写<简爱专> 马克思属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苏格拉底坚持真理爱迪生发明电灯
科学家霍金,患有严重的大脑疾病,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对事业的挚爱是他在“空间,物质、时间”领域里成为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在病情发展到只有一个手指能动时,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用豁达的心态乐观地对待生活海伦凯勒克服聋盲哑困难 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历经艰辛,走千山万水,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⑦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对比手法:比如”横眉“和“俯首”相对比。

比喻手法:把自己比喻为孺子牛。

出自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自嘲》。

全诗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如下: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7)文学坚守扩展阅读:

作品鉴赏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

作者在“破帽"与“闹市”, “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这两句诗流露出诙谐、乐观的情趣,表现出寓庄于谐的特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

在谈到小说创作的经验时,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里,诗人只消用“横眉”、“俯首”两个短语来画“眼睛”。整个战士形象便浮雕似地一同凸现出来了。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末联重申了与反动势力势不两立的态度,显示了诗人不可动摇的战斗决心。“躲进小楼”正所谓“守住营垒”,具有巧战、韧战的双重意义。同时,对权力者的政治专制和思想统制,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好呀!我躲进小楼,也自有个“一统天下”。什么春夏秋冬,谣诼诅咒,都去你的吧! “管他”二字,轻蔑、决绝,脱手而出,有如投枪。

律诗讲究音律,对仗工整,结构严谨,要写得纵横跳宕,一气贯注是颇不容易的。前人对写作律诗的圣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颇为称道,盖在于做到不见音律和句法的形迹。本诗机智敏锐,恰恰以它的战斗的内容和调侃的格调,打破律诗的固有格局,显示了鲁迅的独特艺术风格。

⑧ 儒林外史庄绍光性格特征事件

在《儒林外史》中作为“上上”人物出现的是虞育德和庄绍光。他们甚至是杜少卿最推崇、最敬重的人。虞育德在书中被称为“真儒”,而且是当时唯一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德化”旁人的“圣贤之徒”。祭泰伯祠的“大典”就是由他“主祭”的。这个人虽有“待人厚道”的“美德”,却不大讲是非原则。

根据书中所描写的他的某些行为来判断,他身上明显地存在着封建社会世俗的“中庸之道”。庄绍光是杜少卿所“师 事”的人,他确有不肯屈节于权贵,不爱同官场势利中人交往的一面;但他对“君臣之礼”却很看重,有人荐举他入京去见皇帝,他还是去了。

只是到了京城后,感到“我道不行”,才又回到南京,“著书立说,鼓吹休明”。尽管他辞官不做,可是皇帝赐给他一座在玄武湖的别墅,他还是老实不客气地享受了。

(8)文学坚守扩展阅读

庄绍光,名尚志,字绍光,人称庄征君,以字行于世。古典文学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南京累世读书人,即书香门第。为书中的正面人物,乃真儒也。书中的庄绍光及杜少卿等人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及思想精神。悠然是庄绍光最大的特点。

他并不是逃避俗世,而是在俗世的纷纷扰扰中从容而成功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受朝廷征辟时显然已经知道自己是难容于朝廷的,故而对妻子说“你但放心,我就回来,断不为老莱子之妻所笑”。庄征君面君,天子问政,正欲奏对,头顶一点钻心疼痛,着实难忍,只好恳请细思之后再为启奏。回到下处看时,头巾里一只蝎子。次日焚香卜筮,卦辞乃是“天山遁”。

庄征君知“我道不行”,把教养的事细细做了十策,又写了一道求赐还山的本,呈递上去。朝中权臣托人捎话,欲将其收在自己的门墙之下,但庄征君的婉拒之辞不卑不亢,并称“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况太保公屡主礼闱,翰苑门生不知多少,何取晚生这一个野人?这就不敢领教了。”

太保碰了个软钉子,立即便以祖宗法度为词,使得皇帝准了庄征君的还山奏本。朝政这个局面,是庄征君意料之中的,所以辞得那样干脆。庄绍光的这种悠然,多少有一种杜少卿和虞博士中和起来的特点。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