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论述政治安全

论述政治安全

发布时间: 2020-12-26 20:40:51

㈠ 请从地缘政治角度论述我国安全受到哪些威胁

一、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分析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陆海复合型国家,陆地边界总长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海岸线1.8万多千米,面临东海、南海。中国邻国众多,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东与朝鲜接壤。
(二)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从国家的发展程度看,可以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类;从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看,可以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大类。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和众多的人口,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
当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威胁;二是来自周边邻国的威胁。
(一)来自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威胁
第一,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要警惕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经历了一次大变革,由冷战时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制苏联扩张的“两洋战略”转变为“欧亚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和亚洲的日韩等军事同盟为重点,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组成的“制度霸权”,维持其在欧亚大陆“一超独霸”的地位,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霸权体系。美国正在精心构筑一条围堵中国的“太平洋锁链”,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线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是美国围堵中国“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环;第二线以关岛为中心,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一系列基地群组成,是第一线的后方依托;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既是支援亚太美军作战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
第二,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膨胀态势值得中国关注。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颁布了和平宪法。宪法明确规定,日本“永远不再拥有陆军、海军、空军和其他军事力量”,只能保持有限的自卫队。然而,时至今日,日本自卫队已具有相当规模,总人数在30万人左右,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部队的规模均超过英国或与英国相当。此外,日本每年的防务开支约500亿美元,总额排名世界第二,人均费用居世界第一。尽管日本一再强调它决不做军事大国,但其迅速膨胀的军事实力确实让人担心。
第三,来自印度的威胁。印度与中国西部边境接壤,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但印度一直不愿放弃军事大国的梦想。1998年,印度为谋求核大国地位,置国际舆论和有关国际条约不顾,实施了5次核试验,由此引发南亚次大陆的核军备竞赛。近年来,印度的国防开支居高不下,2000年高达136亿美元,2001年近150亿美元。此外,印度一直叫嚣“中国威胁论”,并暗中支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
第四,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突变,国际地位明显下降,地缘政治环境日趋恶化。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俄罗斯的战略政策逐渐由过去向西方“一边倒”转变为现在同时面向欧亚的“双头鹰”战略,意欲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加之仍堪称一流的军事工业和军事力量,以及历史上有过的辉煌,必将力图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从中长期看,随着俄国民经济的好转和综合国力的恢复,其必将视中国为其地缘政治对手,对中国构成潜在威胁。
(二)来自周边邻国的威胁
第一,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在南海水域存在领土争端。公元前,中国人就已漂洋过海发现了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并对其进行命名和开发,中国对南海诸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但目前南海局势并不平静,南海水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世界石油储量日益减少,其作为国际经济命脉的战略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群岛的主权要求。在南沙群岛形成了中、越、菲、马、文五国对主权的争夺态势。南海是中国防御体系中防卫能力相对薄弱的环节,又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得失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中亚等国对中国西部边疆安全和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中亚五国地处内陆,出口不畅,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需要同中国发展合作关系,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寻求出路;同时其对俄重新统合怀有戒心,视中国为制衡俄影响的砝码,在维护民族文化特征、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上与中国有着共同利益。但是,中亚是欧亚东西、南北陆路交通要地,加之丰富。。。。。。

㈡ 论述题:结合工作,谈一下如何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要统一对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认识,增强“四个意识”;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认识,坚定“四个自信”;统一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认识,做到“两个维护”;统一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给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的认识,锻造公安铁军。

要突出政治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强化能力建设,切实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狠抓基层基础,夯实打牢公安机关社会治理根基;加强自身建设,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



(2)论述政治安全扩展阅读

要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各级党委政法委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健全完善政治督察、综治督导、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机制。

要抓好科学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㈢ 简述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在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略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中国海权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个彼此割裂、存在先后顺序的过程。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军事国防角度,中国如何加强海洋经略都应该纳入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并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国海权的发展不会走历史上海洋霸权国家建设全球性海军力量的老路,这自然决定了海权力量建设和投入的有限性,从而避免了美苏争夺包括海洋霸权在内的世界霸权、进而导致国家综合国力衰微的历史教训。

在安全方面: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各种军事报道和军事评论中常会提到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美国用事实告诉世界: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所以海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以及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㈣ “总体国家安全观”到底指什么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14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4)论述政治安全扩展阅读:

习近平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㈤ 求:政治论述题 会的进 急!!!!!!!

关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例如,1996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禽流感、1998年东南亚猪脑炎、1999年比利时等国二恶英、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2003年发生在中国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8年9月,中国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当然这种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笔者把这些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 给猪注水等于注毒,食用后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等。再如,2009年,在辽宁、山东、河北、上海、陕西等地又查到了多起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而生产乳制品的事件。这些免食品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严厉制止,都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另外,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人们食用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情况,仅2003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达379起,中毒12 876人,死亡323人;2007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506起,中毒13 280人,死亡258人;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13 325人,死亡152人。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2.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中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定,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3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见,中国法律中对食品犯罪的处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都要轻得多。这样轻的处罚,使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比守法成本还要低,所以这对于打击制造低劣、伪冒食品者几乎起不到威慑作用。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3.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㈥ 政治题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内涵是什么

1、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发展的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

2、总体国家安全观是辩证的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唯物辩证法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最新实践,突破了过去“安全观”只强调国际安全忽视国内安全的局限,将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统一于国家安全,将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紧密联系起来,更加完整、全面地认识国家安全。

3、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包容的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摒弃了零和博弈、绝对安全、结盟理论等旧思维,超越了“你输我赢,你兴我衰”,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

4、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人民的安全观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是检验国家安全的根本标准。维护国家安全最终是为了人民,维护国家安全最终也需要依靠人民。

(6)论述政治安全扩展阅读: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实践意义,彰显了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担当。

㈦ 简述自身安全与家庭,与社会之间有哪些关系

和睦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的最主要的成员,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这个在构建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无疑和谐社会已从人们期盼中提升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纲领,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当然目标理想的实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群人或一个政党喊喊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靠社会全体成员或由其成员组成的社会基本单元——家庭来构建组成共同努力完成的。
家庭是由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最小的社会单位,也被称作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的细胞。每个家庭的和谐,是造就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充满关爱的家庭中,必然充满温馨和诗意,她会将自己的和谐与宁静像阳光一样影射到社会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现代和谐家庭在本质上是社会文明道德在家庭成员关系上集中反映。它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共处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
一个家庭的和谐关键在人的和谐,又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上。在这个前提下,和谐的夫妻关系应该是夫妻恩爱,彼此忠诚、相互信任依赖,相互理解支持,相互沟通协商,相互包容付出。其次是亲子关系的和谐。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从广义上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尊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与老人交流沟通,建立融洽和睦的家庭关系。二是爱幼。父母对待子女,应该是言传与身教并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再次是人物关系的和谐。家庭财富是家庭必不可少的要求,也是家庭稳定、和睦、幸福的物质幸福。和谐的人、物关系应当是家庭成员共同劳动致富,勤俭持家,合理支配运用家庭财富,在经济上相互支持帮助,使家庭财富能更好地服务于家庭成员生存、享受和发展地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家庭的建设和发展。和谐发展的内涵还应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邻里关系的和谐等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府、社会、妇联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妇联起桥梁纽带作用,家庭和个人要唱主角。建设和谐家庭,就是要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的文明家庭新模式,从而提高家庭文明程度,以家庭的和谐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篇伟大的交响乐章,需要统筹谋划、有序综合,树立在动态平衡中解决矛盾促进和谐的新理念。在所有的构建因素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主导、制度是规范、法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家庭和谐是因素,社会和谐是目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深化“和谐家庭”的创建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㈧ 从地缘政治角度论述我国安全受到哪些威胁

一、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分析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陆海复合型国家,陆地边界总长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海岸线1.8万多千米,面临东海、南海。中国邻国众多,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东与朝鲜接壤。 (二)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从国家的发展程度看,可以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类;从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看,可以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大类。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和众多的人口,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
当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威胁;二是来自周边邻国的威胁。
(一)来自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威胁
第一,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要警惕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经历了一次大变革,由冷战时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制苏联扩张的“两洋战略”转变为“欧亚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和亚洲的日韩等军事同盟为重点,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组成的“制度霸权”,维持其在欧亚大陆“一超独霸”的地位,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霸权体系。美国正在精心构筑一条围堵中国的“太平洋锁链”,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线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是美国围堵中国“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环;第二线以关岛为中心,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一系列基地群组成,是第一线的后方依托;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既是支援亚太美军作战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
第二,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膨胀态势值得中国关注。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颁布了和平宪法。宪法明确规定,日本“永远不再拥有陆军、海军、空军和其他军事力量”,只能保持有限的自卫队。然而,时至今日,日本自卫队已具有相当规模,总人数在30万人左右,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部队的规模均超过英国或与英国相当。此外,日本每年的防务开支约500亿美元,总额排名世界第二,人均费用居世界第一。尽管日本一再强调它决不做军事大国,但其迅速膨胀的军事实力确实让人担心。
第三,来自印度的威胁。印度与中国西部边境接壤,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但印度一直不愿放弃军事大国的梦想。1998年,印度为谋求核大国地位,置国际舆论和有关国际条约不顾,实施了5次核试验,由此引发南亚次大陆的核军备竞赛。近年来,印度的国防开支居高不下,2000年高达136亿美元,2001年近150亿美元。此外,印度一直叫嚣“中国威胁论”,并暗中支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
第四,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突变,国际地位明显下降,地缘政治环境日趋恶化。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俄罗斯的战略政策逐渐由过去向西方“一边倒”转变为现在同时面向欧亚的“双头鹰”战略,意欲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加之仍堪称一流的军事工业和军事力量,以及历史上有过的辉煌,必将力图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从中长期看,随着俄国民经济的好转和综合国力的恢复,其必将视中国为其地缘政治对手,对中国构成潜在威胁。 (二)来自周边邻国的威胁
第一,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在南海水域存在领土争端。公元前,中国人就已漂洋过海发现了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并对其进行命名和开发,中国对南海诸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但目前南海局势并不平静,南海水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世界石油储量日益减少,其作为国际经济命脉的战略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群岛的主权要求。在南沙群岛形成了中、越、菲、马、文五国对主权的争夺态势。南海是中国防御体系中防卫能力相对薄弱的环节,又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得失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中亚等国对中国西部边疆安全和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中亚五国地处内陆,出口不畅,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需要同中国发展合作关系,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寻求出路;同时其对俄重新统合怀有戒心,视中国为制衡俄影响的砝码,在维护民族文化特征、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上与中国有着共同利益。但是,中亚是欧亚东西、南北陆路交通要地,加之丰富
。。。。。。

㈨ 政治题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内涵

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这就打破了以往有关国家安全理念与实践在国际国内、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区隔和各自局限,改变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彼此羁绊、存盲留白的局面,实现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这一思想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又兼顾人民、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等诸多领域,把作为宗旨的人民安全、作为根本的政治安全、作为基础的经济安全、作为保障的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作为依托的国际安全等放到一个完整的系统里来思考、谋划、构建。
总体安全观强调用辩证思维和协调理念来看待和维护国家安全,既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又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永续昌盛;既看到机遇,强调增强战略定力,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居安思危,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重视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新变化;既重视长期存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领域,又重视新兴凸显的信息、生态、资源、海洋、外空、网络等领域;既强调顺应世界潮流,充分利用国际大势有利因素,积极防范外部风险侵害冲击,又坚定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注重把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本国安全与别国安全、安全体制机制与安全意识能力等联系起来,统分结合,点面结合,一般与重点结合,动态把握,贯通驾驭各种复杂因素。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五位一体的安全架构,即人民安全是宗旨,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是基础,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是保障,促进国际安全是依托。
人民安全作为宗旨,要求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缩小分配收入差距,大幅减少扶贫对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最终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繁荣。
政治安全作为根本,要求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政治安全,需要切实抓好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经济安全作为基础,要求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把发展作为最大的安全,特别注重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生态安全、产品安全等,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维护经济安全,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把经济工作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切实提高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和水平。
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作为保障,要求在军事安全上,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根本宗旨,使军队真正担当起党赋予的历史重任;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潮流,大力推进军事创新,有针对性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大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在文化安全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大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在社会安全上,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秩序维护,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要正确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时妥善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加强新形势下的反分裂斗争和反恐怖斗争,坚决遏制打击暴恐势力和分裂势力。
促进国际安全作为依托,要求超越“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思维,积极倡导普遍安全、平等安全、包容安全、合作安全理念;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通过促进国际安全来增强自身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搭建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走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加大建设性参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力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这五位一体搭建起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架构,表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基本取向。

当前,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需要着力解决好四个紧迫任务。
首先是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主要大国纷纷强化各自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战略,国际新一轮网络和信息战略竞争方兴未艾。从我国情况看,网络和信息安全涉及国家和社会多个方面,对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不断上升。这需要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其次是维护海洋安全。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已进入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但海洋战略利益拓展维护滞后于我作为陆海兼备大国快速提升的需求,需要统筹内外、陆海、海洋开发和生态保护、海洋维稳和维权;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更好地维护海洋安全。
第三是反恐怖斗争。当前,“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在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肆虐,对地区和国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东突”等恐怖主义势力在我国境内不断制造暴力恐怖活动。这种内外形势的共同作用使反恐怖斗争成为事关维护祖国统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斗争。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同时,要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后是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7月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同时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等多部事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这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沿着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强安全,切实做好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各种保障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提供了重要指南和法律保障。

㈩ 简述国家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关系

国家关系即国家利益关系,国家利益有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的关系,但最为重要的是战略利益关系。与经济利益相比,安全利益则是决定
国家战略关系性质的首要因素。
国家安全利益是双边战略关系的首要基础,经济利益是第二位的;维护国
家安全主要依靠的是国防力量,其次才是经济力量;紧密的经济关系并不必然
加强双边战略关系,也有增加战略摩擦的可能。
2002年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国际社会对安全问题的关心超过了对经济
问题的关心。这一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国家的战略关系中,安全利
益与经济利益何者更重要呢?经济实力与安全实力是什么关系呢?战略关系与
经济关系是否一致呢?笔者想就国家战略关系中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谈
谈管窥之见。
安全利益对国家战略关系的重要性超过经济利益
国家关系即国家利益关系,国家利益有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的关系,但最为重要的是战略利益关系。与经济利益相比,安全利益则是决定
国家战略关系性质的首要因素。根据国家的安全利益关系,我们可以将国家关
系分为三种最有代表性的类型:安全利益共同性大于冲突;安全利益冲突大于
共同性;安全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冷战后的美日关系、美俄关系和中德关系分
别属于这三类。
有较多共同安全利益的国家,无论它们的经济关系如何,它们的战略关系
性质是合作。最典型的例子是美日关系。美日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
经济利益竞争最为严重,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双方经济冲突非常严重的情况下,
双方仍保持了盟友关系。从反面证明这一点的是冷战后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虽然中俄之间的贸易额远远小于中美、中日和俄欧的贸易额,但中俄之间的战
略伙伴关系比这两国与其他几大力量的关系都紧密。
安全利益冲突较大的国家,无论它们的经济关系如何,它们之间的战略关
系都是相互防范甚至对抗。以20世纪80年代和冷战后两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为例,
我们会发现1979—1988年期间中美贸易额增长了4倍,1990—1999年期间增长了.
.2倍,这两个时期的中美经济关系发展情况差不太多,但中美战略关系在前一
时期是加强合作,而后一时期是增强相互防范。其原因是中美在前一个时期共
同面临着苏联的军事威胁,而后一个时期双方缺少重大的共同安全利益。当安
全利益是冲突时,两国如果没有共同经济利益关系,双方的敌对程度有可能更
高,如冷战时的美苏关系。但共同经济关系的有无对双边战略关系的影响只是
程度问题而不是性质问题。
没有直接安全利益关系的国家,它们的战略关系性质至少不是对抗性的,
最多是和平竞争性关系。这时的国家战略关系是在和平关系的范畴之内,经济
利益关系才有可能决定战略关系的性质是合作为主还是竞争为主。例如,地理
上的距离使中国与欧洲国家没有直接的安全利益关系,因此德国作为中国最大
的欧洲贸易伙伴与中国发展了合作为主的关系,较多的共同政治利益使中法建
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冷战后日本与西欧国家也无直接安全利益关系,但日本
技术的先进性使得日本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参半。
安全实力与经济实力难以相互替代
国家利益是多方面的,因此就存在着多方面的利益冲突。原则上讲,维护
国家利益需要依靠综合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维护具体国家利益时对各种国力
要素的需求都一样。一般讲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主要依靠的是军事力量,而
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则主要靠经济实力。我国古代历史多次出现经济发达的中原
地区受到经济落后但军事实力强大的北方民族侵入,经济实力并不能有效用于
维护国家安全。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它却需要美国为其提供安全
保障。美国维护其国家安全是靠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不是其最大的
经济实力。如果美国只有后者而没有前者,其国家安全是得不到现有的保障的。
同样的原理,以军事力量来维护经济利益也不是最有效的。
安全实力与经济实力不但难以相互替代,而且相互之间的转换也绝非短期
内所能做到的。由于一些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
于是有人认为有了经济实力发展军事实力只是一个意愿问题,即愿意将多少经
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军事实力包括了硬件和软件
两个方面,硬件主要是装备,软件则主要是作战经验基础上的策略。经济实力
不仅无法直接转化成为作战经验而且也很难在短期内转化成为军事技术。作战
经验主要来自于战争实践,这不是有资金投入就能得到的。以日本为例,虽然
日本军费开支约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但由于自1945年以来没有任何战争实
践,所以日本自卫队缺少实战经验,如果没有日美同盟的保护,日本是没有可
靠的防务能力的。此外,高科技军事技术是以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为基础的,
也不是投入经济资源就能获取的。我国防建设面临的技术封锁困难是典型例证。
我国没有外部的军事保护,国家安全只能依赖自己的国防力量。然而1999年我
国开始加大国防建设的投入后,面临的困难是无法在国际上购买到最先进的军
事技术,而自行开发军事技术需要长期的科研与生产经验积累,绝非短期投入
可以见效的。
经济实力的增长还可能引发军事实力不足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
长,国家经济利益的总量也随之扩大,这可能使原有的军事实力不足以维护随
着经济利益扩大而增长的安全利益。例如,中国一穷二白时,我们可采取对军
事能力要求不高的诱敌深入的安全战略,而改革开放之后的巨大经济成果则要
求我们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能力才行。我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不断扩大,特别
是对海外资源运输的依赖,使我海军力量明显不能满足新的安全利益要求。
战略关系与经济关系可逆向发展
国家关系中的战略关系与经济关系并不必然有相关联系。冷战结束后,中
美经济关系一直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中美战略关系却出现过两落两起的变化。
克林顿第一任期时,中美战略关系不断恶化,1996年在台海地区发生中美军事
对峙;而后克林顿政府出台对华全面接触的政策,中美战略关系出现缓和,199
7年中美领导人达成共识“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布
什2000年上台后将中国当作“战略竞争者”加以防范,说无论如何都要保卫台
湾,双边安全关系再次倒退;“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在反恐问题上寻求中
国的合作,于是双边战略关系又开始改善。然而自1990年以来中美贸易额一直
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118亿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428亿美元,此后又增至2000
年的744亿美元,布什执政后,中美贸易额在2002年增长至约900亿美元。这个
事例表明冷战后的11年里中美战略关系的变化与经济关系的变化没有必然的相
关性,而在战略关系倒退时期,两种关系还表现为是逆向发展。
经济关系紧密还有可能影响安全合作关系。两国具有紧密的经济关系有助
于增加共同利益,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增加双边经济利益的摩擦,这些摩擦如果
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双边安全关系。冷战后中日经济相互依附关系不断加深,随
着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加和中国对日出口的增加,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的舆
论越来越热。日本国内舆论认为日本对华投资导致日本经济空心化,这对日本
构成严重的战略威胁。这种思想的蔓延加强了日本防范中国的心理,日本政府
甚至不惜引发领土争端,以向私人租借钓鱼岛为名巩固其对该岛的非法占领。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短的结论,即国家安全利益是双边
战略关系的首要基础,经济利益是第二位的;维护国家安全主要依靠的是国防
力量,其次才是经济力量;紧密的经济关系并不必然加强双边战略关系,也有
增加战略摩擦的可能。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