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人臣的职责

人臣的职责

发布时间: 2020-12-24 22:18:25

A. 程在百家姓中排第几有什么名人

赵 钱 孙 李 .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内 邹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麹 家 封!第193,程咬金:唐朝将领

程颐:北宋理学家

程颢:北宋理学家。

B. 生活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1、回避矛盾:

当双方发生矛盾冲突时,例如夫妻双方吵架,常选择的方式就是回避矛盾,以免矛盾继续升级,然后让矛盾自生自灭。但是有时这种回避的方式,会因一方的逃避而让另一方更加愤怒,反而更让矛盾冲突加剧,同时也反映出了逃避一方对解决困难挫折的紧张与恐惧。

C. 名人名言分类。每类各两句。

一、抄友谊:

1、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 伏尔泰

2、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 马克思

二、诚信

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2、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三、爱国

1、有些人想到人类“最高贵”的品质,其中包括协作、利他主义、爱国主义、领士战斗中的英勇等到,都是战争的遗传成果。——爱德华

2、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亚里士多德

四、爱情

1、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 歌德

2、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 马尔林斯基

五、读书

1、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 列夫·托尔斯泰

2、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 —— 歌德

D. 职务、岗位、职位的区别

职务是指组织中承担相同或相似职责或工作内容的若干职位的总和,例如:销售部经理、人事部经理等。职务作为职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包括职权和职责两方面内容。

岗位与人对应,通常只能由一个人担任,一个或若干个岗位的共性体现就是职位,即职位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岗位组成。比如:制造型企业的生产部门的操作员是一个职位,这个职位由很多岗位的员工担任。

制造型企业的生产部门的操作员是一个职位,这个职位有很多的岗位的员工担任,如果具体到某个工序的,就是岗位了,比如钻孔操作员,操作员的职位可能有钻孔操作员、层压操作员、丝印操作员等等岗位组成。

E. 表示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写两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回其意思就是为官者(答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句子,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陆游的《示儿》,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出自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F. 从诸葛亮三种形象来看,诸葛亮是怎样从“人”到“神”的

提起诸葛亮,大多都是从《三国演义》中所了解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够呼风唤雨、向天借命。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不算历史故事,而是虚实结合的小说,其中最让人喜爱的武将估计会有很多,但要说文将,绝大多数人喜欢的都是诸葛亮。不仅仅是因为他绝世聪明的智慧,更是因为他对刘备的忠、对刘禅的义、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冷静淡然。

而真实的诸葛亮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对诸葛亮的形象变化过程,可以考察出他从人到神的历史形象和神话形象。

一、概述诸葛亮的几种形象

诸葛亮的形象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这三种形象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历史形象是最接近真实的,其次是文学形象,相对而言与真实形象差别最大的是其民间形象。

1.诸葛亮的历史形象

诸葛亮最真实的形象是怎样的已经无从知晓,历史形象是根据各种正史的记载,结合历史事件,以及其本人的作品所推断出来的。目前来说三国中的事件,《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的记载是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主要做过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帮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这件事我们从《三国志·蜀传·诸葛亮传》中的《隆中对》可以清晰的看出诸葛亮的战略眼光;第二件大事就是联吴抗曹,当时势弱的刘备集团面对气势汹汹的曹操大军,联合孙权是唯一的出路,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策略完全正确;第三件大事则是对蜀国的治理面对刘备临终前的托孤,诸葛亮不负所托,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通过诸葛亮一生中的三件大事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在于非凡的政治能力和优异的治国才干,而相对而言,他的军事才能远远没有政治才能那么突出。因此陈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还是比较贴切的。



三、总结

从历史人物形象到文学人物形象和民间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变中,诸葛亮也从行军谨慎、治军严谨、为政清明且忠君的政治家,被塑造成了法力无边、无所不能、近乎完美的术士。其他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则被平庸化,很多莫须有或者其他的人事迹被强加在诸葛亮的身上吗这不得不说是对正史的扭曲。

不过神化诸葛亮也是出于各个阶层的需要,神化后的诸葛亮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他是帝王心中德才具备、忠心耿耿的臣子,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时内心希望,是战乱时期贫穷百姓心中的治国安邦的定海神针。对于历史学者来说当然更注重其真实的历史形象了,作为文学爱好者,更注重的是情节的吸引力和人物的塑造力,对于普通民众,则更在意的是人物形象所能带给自己的精神寄托。

虽然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到的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大相径庭,但诸葛亮能够流传千古而经久不衰,与他高尚的品格和出众的才华是分不开的。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点就值得后人一生所学习了。

G. 夏商周时期的官制及其职责。

中央官制

西周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制度,是因袭夏、商,经武王、周公、成王和康王几代建立起来的。《尚书·立政》载有不少周初官名,可以使我们了解西周如何设置官吏。近年来出土的大量周代铜器铭文中记载的周代职官,也可以与文献记载相补充。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西周的职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来叙述。

在西周的每一个封区内,诸侯是最高裁判者,因为他们被赋予以“专扬于国”的特权,而在整个封建国家内,周天子是最高权力的执掌者,诸侯的争执,都诉之于周天子。《诗经·大雅·假乐》云:“百辟卿士,媚于天子”,金文《献簋》云:“受天子休”,都说明了这个历史事实。在周天子之下,有中央政治的组织,《尚书·酒诰》云:

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寮、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所谓“内服”,即指中央政府而言。“百寮”、“庶尹”就是中央政府的官吏。以天子为首的中央政府,是西周最高权力机关。他统辖着无数以诸侯为首的地方政府。这种地方政府,在当时称为天子的“外服”。侯、男、邦伯就是地方诸侯。

当时中央政府的组织极为庞大,官吏的名称极为复杂,根据《尚书·立政》记载的官名有:

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

这些官称,若从其职司而言,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王室外廷政务官——任人、准夫、牧、司徒(土)、司马、司空(工)。

任人,就是“常任”。执掌王廷政务。准夫,就是准人,准为公平之意,执掌司法。牧,就是“常伯”,“作三事”,与《诗经·雨无正》的“三事大夫”,金文《盠方彝》中的“叁有司,司土,司马,司工”的职司相当。司徒即司土。从金文记载看,司徒不仅管理籍田等土地之事(即主民事),而且有时还兼管军事和卜事。司马主军事,还可参加周王册命典礼。司空即司工,管理工事。

二、王室外廷事务官——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大都”,是管理诸侯和国王子弟们采邑的官吏。“小伯”是管理卿、大夫采邑的官吏。“艺人”是有专门技术的官员,如卜、祝、巫师、工师等。“表臣百司”,在外廷管理政事。“太史”,负责记事和制作册命。“尹伯”,是众官的头目,“庶常吉士”,是具体办事的士官。这些官员对宫室内廷的“宫内官”而言,又可称为“府中官”。

三、王室内廷事务官——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

这些官员都是负责宫廷保卫和宫中事务的宫内官。“虎贲”,武职官,负责保卫周王的安全,“缀衣”,掌管周王的衣冠服饰,其职掌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尚衣”。“趣马”,掌管王室的车舆马匹。“小尹”就是总管小臣。“左右携仆”,管理周王日常所用的器物或御车的仆夫。“百司”,管理王室内廷的各种事务。“庶府”,管理王室内廷物资贮藏仓库。这些都是周王的侍从或近臣。除此以外,在金文中还出现“虎臣”、“服”、“走马”、“小臣”、“膳夫”等,这些也都是与周王关系密切的官员,其职司与“宫内官”基本相同。

以上这些官由师、保或宰、太宰总领而隶属于周天子。换句话说,师、保、宰、太宰就是百寮的首领,地位较高。周公的儿子伯禽就曾做过周王的师、保。《令彝》记载周王命他“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这就是说,叫他管理王朝“三事大夫”和四方诸侯,并统领王廷“百官”。周初,武王继位后,曾任命姜尚为“师”,号称“师尚父”,在灭商及灭商以后巩固西周王朝政权的许多重大事情,都是师尚父出谋划策的。所以《史记·周本纪》说:周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为首封”,成为东方齐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代,“召公为保,周公为师”。那时,由于成王年幼,应付不了周初“天下未集”的复杂局面,所以周公旦曾“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后,成王长大,周公才还政于成王。在此期间,周公、召公曾奉命东征,平定了管、蔡、武庚等的叛乱,抓获了叛乱的东方五国首领,为巩固西周王室立下了丰功伟绩。此后,在广大的王畿地区:“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师、保在西周拥有很大的权力。《左传·定公四年》说:“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可见师、保这类官和商代的“尹”职能相当,又说“周公为太宰”。宰这种官在商代就已出现,本为王室内廷的治事官。“太宰”是王室内廷治事官的首领,实际上就是王家的大总管。它的职司与后世的“相”职相同。后世“宰相”这个官称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地方官制

西周地方政府的组织,曾有“五服”、“五等”的说法。所谓“五服”,就是依据诸侯封地的远近,分封为甸,侯,宾,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国。《荀子·正论篇》云:

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国语·周语》也有同样的记载: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五服”说到汉代刘歆把范围扩大,於是出现了“九畿”说。所谓“九畿”,据《周礼·夏官·大司马》云:

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五百里曰蕃畿。

“五服”说最早见《尚书·禹贡》: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这段话的大意是:王四周各五百里的区域,叫做甸服:其中最靠近王城的一百里地区缴纳带藁秸的谷物,其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去掉藁芒的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带壳的谷子,最远的一百里缴纳无壳的米。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叫侯服:其中最靠近甸服的一百里是封王朝卿大夫的地方,其次的百里是封男爵的领域。其余三百里是封大国诸侯的领域。侯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是绥服:其中靠近侯服的三百里,斟酌人民的情形来施行文教。其余二百里则振兴武力以显示保卫力量。绥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要服:其中靠近绥服的三百里是夷人们住的地方,其余二百里是流放罪人的地方。要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荒服:其中靠近要服的三百里是蛮荒地带,其余二百里也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尚书》五服说至战国时代的儒家,又重新作了阐述。至于“九畿”说,则完全是汉代儒家学派的一种理想构思图。实际上,周初的封疆没有那样宽阔,也不可能如此整齐划一。所以这些论说,问题不少。首先,“五服”把戎狄之服置于蛮夷之服之外,这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因为西周的王畿在陕西,在王畿范围内就有戎狄,而蛮夷散布在淮水一带,远在南邦,与事实完全颠倒。其次,若依“九畿”说,那么西周疆域东西南北都已扩展至四千里之外,而事实是西周至宣王时代,疆土始得开拓;即使如此,其地域也没有这样广大。所以说《周礼》的记载也与事实不相符合。在金文中并未见“五服”的说法。只是在《令彝铭》中有“■者(诸)侯,侯田男”的记载。这里所谓的“侯田男”,实际上就是“众诸侯”,并不是什么“服”。《尚书·周书》等篇,也未见五服说,只在《康诰》中有“侯甸、男邦、采卫”的话,但揣其意,实指侯之甸、男之邦、采之卫而言,并不是“侯”,“甸”,“男”,“采”,“卫”各为一“服”。所以说,所谓“甸”,“服”都是指领土而言,而“五服”、“九畿”,则是泛指领土的广大而已。

周武王灭商以后,把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区以外的这块广大土地进行了分封。封赏的对象,不仅有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人,更主要的是把土地封给周王的同姓和有功之臣。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当时共封“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成王时周公又进一步把文王、武王的儿子和他自己的后人分封在全国各地。对分封各地的诸侯,周天子称同姓为“伯父”,“叔父”,异姓为“伯舅”,“叔舅”。宗法血缘关系把诸侯和周天子紧密地纽结在一起,使这些“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分封制度虽然在商代已开了先例,但当时被分封的边鄙诸侯与商王朝并无亲戚关系,所以时服时叛,而西周把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中央政权,也加强了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西周分封诸侯的爵位,因其封地大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礼记·王制》云:“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孟子·万章》记载孟子回答北宫锜周室班爵之问时说: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之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及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

依孟子所说,周初应该有无数个方百里,方七十里,方五十里,以及方不及五十里的四方形的封区。如果有这么多的封区,必然要在完成领土的开扩以后,还须事先进行土地测量,然后才能实行这样的封建,这当然是一种幻想。在金文中根本看不出公、侯、伯、子、男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实际上周初都是因武士已占领的土地而封赐之。例如夏之后聚於杞(今河南杞县),而遂封之于杞,殷之后聚于宋(今河南商丘南),而遂封之于宋。又如《诗经·崧高》叙述宣王封申伯的事,上云:“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下云:“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也就是说,因申伯已经“南国是式”,才命之“式是南邦”,因他已经“于邑于谢”,才命之“因是谢人”。这些都说明,所谓封赏、都是因其既成事实而加以追认的。当时各诸侯占领的土地是有大小之别,但决不是如孟子说的那样正方形的等差。这种封地的等差说,是战国时期儒家的臆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对周王室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卿大夫来说,则成为“大宗”。大宗是世代相传,“百世不迁”的。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基本也是按照周王朝的中央职官机构,设官分职,以进行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尚书·立政》所列的“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烝、三亳、阪尹”,就是各诸侯国的封疆官吏。其中司徒、司马,司空的职司与中央官的任人、准夫、牧相当,是诸侯国的“三亳”。亚、旅次之,是具体处理各诸侯国军政事务的卿大夫。“夷,微,卢”,是西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烝”,是他们的君长。“夷,微,卢蒸”,当是泛指臣服于西周王朝的方国首领。“三亳”是监督商朝先王旧都的官吏。“阪尹”是险要地区的守官。

西周时,周天子享有很大的权威,各诸侯国每年要定时向周王朝缴纳贡赋和特殊物资,《左传·昭公十三年》云:“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还要定期朝觐和率兵从征,保护周王朝。此外,诸侯也要对周王的死丧、婚嫁、巡游尽一定义务。诸侯如不履行义务或冒犯了“周礼”的规定,轻者受到谴责,如《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晋侯作宫而美,康王使让之”;重者则要被处死,如《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周夷王时,齐哀公因纪侯在周王面前说了他几句坏话,结果夷王不分皂白就“烹哀公而立其弟,是为胡公”。为了防患诸侯的叛乱,周天子还派人到一些诸侯国去监视,这就是监官,例如周初武王把管、蔡、霍三叔分封在邶、鄘、卫,“是为三监”,这就是为监视商王之子武庚和殷民的扰乱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谁知武王一死,因成王年小,暂由周公摄政,这引起了管叔的嫉妒,他便大造谣言,中伤周公,说周公有野心,摄政“将对成王不利”。为平息谣言,周公一面向重臣太公望、召公奭剖明他忠于王室的心迹,以消除他们的疑虑,一面礼贤下士,准备应变。不久,管叔、蔡叔与武庚纠合在一起造反。周公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消灭“三监”,同时灭掉了随武庚作乱的徐、奄等国。至此,周人的势力才真正达到东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东征。

西周的中央官和地方(诸侯国)各级官吏,都是由与周天子有一定关系的奴隶主贵族担任。《左传·桓公二年》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就是说周天子以嫡长子的身分为王,众子弟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弟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众子弟为士。这些奴隶主贵族,由于和周天子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严格的等级。所谓“卿”,“大夫”,“士”,实际上是一族之长,他们父子相传,世代相袭,这种等级制和宗法制的相互结合,是西周奴隶制国家体制的重要特征,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垄断地位。

西周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要比商代复杂和完善些。《周礼》提出“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的置官目的而记载了周代王朝的“六官”制度:

(一)“天官冢宰”,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这些官称为“治官”。“治官之属”包括有“大宰卿”1人,“小宰”中大夫2人,“宰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太宰”的职司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抚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可见“天官冢宰”不仅是六官之首,而且总揽六典之政。

(二)“地官司徒”,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这些官称为“教官”,“教官之属”有“大司徒”卿1人,“小司徒”中大夫2人,“乡师”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徒”之职是执掌建邦土地的版图与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抚邦国。“小司徒”之职是执掌建邦的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

(三)“春官宗伯”,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这些官称为“礼官”。“礼官”之属有“大宗伯”卿1人,“小宗伯”中大夫2人,“肆师”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宗伯”之职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只)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小宗伯”之职是“掌建国之神位。”

(四)“夏官司马”,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这些官称为“政官”。政官之属有“大司马”卿1人,“小司马”中大夫2人,“军司马”下大夫4人,“舆司马”上士8人,“行司马”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马”之职是“掌建邦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

(五)“秋官司寇”,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禁”,这些官称为“刑官”。“刑官之属”有“大司寇”卿1人,“小司寇”中大夫2人,“士师”下大夫4人,“乡士”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寇”之职是“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诰四方。”

(六)“冬官司空”,现在看到的《周礼》已散失“司空”篇。

《周礼》六官,排列整齐,制度严密,超过以后汉魏之制,所以不少人怀疑其中或有后人托古改制的成分,因此不能作为西周官制的可靠依据。郭沫若的《周官质疑》、《金文丛考》对这个问题均有精到的论述。但是,我们觉得如果没有一些实际施政的基本经验,也难以完全凭空想出一套周密的组织系统。因此,把《周礼》“六官”之制加以简单摘引,作为了解西周官制的参考。

H. 王莽在位15年,就干了一件大事还得罪了所有人,那么他做了什么

王莽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篡位成功的外戚,他的篡位成功是建立在巨大的欺骗和虚伪上的,王莽通过一系列的造假,把自己打造成道德的标杆,比如出身外戚,却生活简朴,身居高位,却爱戴百姓,不断地让自己走上权力的最高峰,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儿子也在所不惜。

王莽趁着皇帝年幼,身居高位独掌权力的机会,再加上不断营造的道德标杆行为,以及一系列幕后的操作,从大司马、太傅、安汉公到宰衡、假皇帝,最后到真皇帝,王莽终于成功代汉,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朝代,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将西汉与东汉分开的新朝。

王莽就是新始祖,整个新朝只有15年时间,王莽之所以把自己建立的朝代定为新朝,是因为王莽有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维新,因此新朝建立后,王莽只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改革,王莽的改革几乎涉及所有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等,几乎涉及了一个国家的所有方面。

王莽最推崇的是周礼,所谓的周礼就是周朝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其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以官制来治国的儒家经典著作,核心思想是仁爱,是一部理想化的治国思想,因为过于理想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因为礼乐崩坏而被抛弃。

王莽改革的第三个方面:民族改革

所谓的民族改革其实还是改名字,王莽把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把匈奴改为降奴,把匈奴单于改为降奴单于,把西域诸王全部降级为侯,然后又把匈奴单于管辖的范围分为十五个单于来管辖,这种改革完全是逼反匈奴,所以匈奴很快就起兵反抗王莽了,不仅是匈奴起兵,包括西域诸国也起兵反王莽,攻杀了西域都护府,此外还有西南夷之一的句町王也起兵反对王莽。

王莽的民族政策几乎逼反了所有臣服于汉朝的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降到冰点,同时引发了大量的战争,消耗了新朝的国力。

王莽改革的第四个方面:文化改革

王莽改革了历法,把他即位的第一年改为元始元年,居然神奇地与西方的纪元公元一年相同,也就是说元始元年就是西元一年,也是公元一年,王莽制作了一种叫新嘉里的容积工具,作为新朝的容积单位,王莽把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刻也改了,把原来一昼夜一百刻改为一百二十刻。

此外,王莽还有一些改革内容,比如废除奴隶制,禁止买卖奴婢,由政府主导介入并控制物价,同时还有政府提供贷款的制度,此外还提出了由政府提供住房,相当于今天的廉租房制度,这些神奇的改革原本都是出于好意,但由于朝令夕改,内容过于理想化,几乎都是失败的改革,这就是王莽在位15年来干的事。

然后这些失败的改革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人,不仅是普通的百姓,而且有无数地方的地主豪强,更有大批的官吏,同时周边的少数民族全部被得罪,不断和新朝发动战争,没几年工夫,王莽的新朝就灭亡了,他是唯一个集开国皇帝与亡国之君于一身的皇帝。

I. 周瑜为什么会被抹黑成把诸葛亮气死的人,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周瑜已经为孙权勾勒了东吴的蓝图:划长江二分天下,据江东,图荆益,再伺机雄霸中原,这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退一步说,诸葛亮和周瑜不仅没有过节,而且也没有正面交锋。

要知道赤壁之战后到周瑜病死这两年时间,诸葛亮的职责就是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做好后勤工作,而两人也没有再见过面。因此可以这样说,“既生瑜,何生亮”,完全是抹黑。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