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生态化治理

生态化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0 14:36:52

Ⅰ 如何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作物质基础,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为核心理念,以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

Ⅱ 怎样用生态工程的方法治理湖泊富营养化

你的问题问的太泛泛了
而且现在生态治理发展的很快,总的来说就是源头治理,中途治理以及末端治理
湖泊富营养化的症结就在于大量营养物质(特别是N和P)的过量摄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源头上控制N和P的流入。1就是切断排污口,使其停止像湖泊排入
2就是从源头控制流入,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加大对地表径流的净化力度
中途控制就是利用植被浅沟,渗透井(对地下水位水质要求很高),渗透沟,渗透渠等等一些列措施减少污染物质的流入,另外特别重要的就是湖边必须有植被缓冲带(要注意植被缓冲带的坡度不能太大)
3就是末端治理,也就是在污染物质排入湖水中不得已采用的方法,要求4种植物相结合(挺水,浮叶,飘浮,沉水植物),必要时候可以考虑人工浮岛,利用浮岛上的植物进行净化,还可以考虑生态堤岸(简单地说就是用卵石等亲近自然的材料搭建堤岸)等措施,另外对植物要定期收割,防止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着植物的腐烂再次排入水体。
最后还可以利用相应的鱼类放养,形成较完整的食物链,抑制藻类的生长

Ⅲ 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应怎样履行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责任规定,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各级政府应当做到:

(一)树立生态政绩观念

这是政府职能向生态文明建设回归的关键。生态政绩观要求地方政府把资源、环境的成本效益纳入考核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等全部指标进行核算,增强政绩成本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模式。中央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而明确的环保政绩标准,提高生态建设权重,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官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环境事故等一票否决制,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履行环保职能。

(二)落实生态问责制度

强化政府生态职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生态问责制。

第一,明确生态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和细化考核条款。将严格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生态评价指标和环境测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

第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遵循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一致、教育和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使生态问责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改变环境责任集体负责而实际无人负责的状况,建立离任官员生态环境责任跟踪制度。

第四,以事前督责为主。实行生态问责制的目的不仅仅是追究官员的事后责任,更是事前督促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职能,做到事前督责和事后问责相结合。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完善生态环境立法的指导原则。生态环境立法实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制定科学的环境立法规划,用生态系统方法促进环境法向生态法转变,实现我国环境法的生态化,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体系。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以及运作制度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生态立法工作中必须明确生态权利,保护公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权益。另外,在立法实践中研究通过多方参与平衡相关方的利益,规范生态补偿机制等,结合现行生态公益林地补偿金政策出台生态补偿规范,现行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后,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广。

第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已颁布的《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其相关环境,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理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畅通社会组织和公民对生态环境事件的监督渠道。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度,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政策和立法条款、规划建设项目必须充分听取公众意见。落实“环保监督员制度,研究和探索企业环境行为审核审计制度”。协调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强化各级执法部门监督责任,落实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 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Ⅳ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大重点是什么

即创新和责任.

创新型政府可以说是本届政府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推动的政府治理目标.创新型政府的要义就是通过政府创新来推动企业、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全面创新.政府创新的要点主要是通过放权来给予企业和社会组织更多的空间,同时,政府也要进一步发挥引领和监督的功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等,都是对政府的简政放权,即通过减少政府的干预来增加企业和社会的活力.

在政府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并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这就是李总理讲的"成就创新大业"的要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简政放权是政府创新的一个核心要义.需要指出的是,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政府全面退出所有的领域,而是说政府在一些关键的领域要发挥引领和监管的功能.因此,这就引入了第二个关键词--责任.

责任是本届政府在"十三五"期间的一个内在重要目标.生态建设、保障民生和主动作为应该是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责任政府的三个重点.

第一个内容是美丽中国,也就是环境保护的问题.由于近年来关于环境污染,特别是雾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一问题多次强调.李总理在这个问题上坦言政府工作还远远不够,强调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并制定了比较明确的年度计划,例如年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等.在这一部分的报告中,李总理用了"铁腕治理"的表述,这也反映政府在责任问题上的担当.最后李总理特别强调,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更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保障民生则体现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如食品药品的监管.李总理强调要严而又严,把好每一道关口,因为食品安全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保障民生的另一个重点领域是安全生产,李总理使用的词是"人命关天,安全至上".报告还提出了多项关于保障民生的具体建议,例如当李总理提到一个具体建议,即在年底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时候,引起了代表们雷动的掌声.具体的民生保障措施对政府的信誉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李总理在报告中的另一个表述是"民生是为政之要",这也反映了政府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伴随着反腐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些官员开始采取不作为的方式来消极看待自己的工作职责,因此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干字当头","主动作为".

因而,创新和责任分别是政府治理这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创新是政府的积极行为,通过创新激发企业和社会的活力,来推动整个国家治理向更为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责任则帮助政府守住底线,使得人们更加信任政府.李总理还特别强调政府要带头讲诚信,通过解决影响国计民生的问题,从而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在创新和责任的合力之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一定会迈上一个

Ⅳ 从生态对策角度谈谈如何制定水土流失、荒漠化治理对策(农业生态)

生态对策分为r对策和K对策两种。r对策的种群通常是短命的,其生殖率很高,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后代存活率低,发育快(早熟),成年个体小及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一旦环境条件转好就会以其高增长率r迅速恢复种群,使物种得以扩展。而K对策的种群通常是寿命长,种群数量稳定,竞争能力强;生物个体大,但生殖力弱,只能产生很少的种;亲代对子代提供良好的庇护;该对策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环境,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甚至可能灭绝。
K-对策者(K-strategists)的r值较小,而相应K值较大,种群数量比较稳定。属于此种类型的物种,一般个体较大,寿命较长,繁殖力较小,死亡率较低,食性较为专一,活动能力较弱,其种群水平一般变幅不大,当种群数量一旦下降至平衡水平以下时,在短期内不易迅速恢复。
r-对策者(r-strategists)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类型的r值较大,K值相应较小,种群数量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变幅较大,易于突然上升和突然下降。一般种群数量下降后,在短期内易于迅速恢复。属于此种类型的物种,一般个体较小,寿命较短,繁殖力较大,死亡率较高,食性较广。

Ⅵ 如何理性化治理黑臭水体

湖泊水体污染实则是水体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污染负荷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仅靠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难以完成净化过程。目前常见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截污、清淤、引水等水利工程,以及气浮、增氧、人工造流等措施;化学处理法涉及絮凝沉降、药物灭藻等措施;而生物法是利用特定的水生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通过其新陈代谢过程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少或消除水体污染,去除水体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微生物处理、水生动植物操纵调控等方法。但因湖泊水体污染治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比较多,存在周期性反复的问题,而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过滤、化学处理及生物降解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不足和适用条件,很难彻底解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与发黑发臭的问题,使得湖泊水体污染治理成为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
“三分治理、七分养护”,这是水体生态修复处理的经验总结,也充分说明了水体污染重在预防,包括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护坡等工程措施,尽可能削弱甚至避免水体受污染。而一旦湖泊水体出现了污染,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则其治理将是相对较难的一个过程,唯有在去除水体污染物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水体生态平衡系统,增强水体的生态恢复与自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水质黑臭的问题。
武汉珅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从水环境生态平衡原理出发,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开发出了生态过滤技术(Ecological Filtration Technology,简称EFT)。它是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将微生物、原生动物、湿生植物等生物体与生物填料、过滤介质等载体有机结合,互为共生,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微生态平衡系统—仿自然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的新型生物治污技术。
生态过滤技术(EFT)创造性地将人工湿地工艺与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机结合,依靠互生作用及协同效应,持续净化水体污染,改善水动力,提升水体复氧效率,优化生物种群结构,增强水体自净与修复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河流水体水质恶化与水体修复问题。并且生态过滤技术(EFT)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在增强水体抗污染与自净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景观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而且无二次污染,能耗低,占地面积少,特别适合用于中小型湖泊、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与生物修复,并且在湖泊、河流生态引水领域以及雨水回收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也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过滤技术(EFT)宜与外源截污、内源清淤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否则会由于外源污染物的不断注入、内源污染物的不断释放而影响湖泊水体净化效果。当然对于不具备截污条件、不适合内源清淤处理的水体也可直接采用该生态过滤技术(EFT)原位将污染的湖泊水净化处理后再进入水体,全面提升水体水质指标。

Ⅶ 荒漠化的治理对策

(一)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

1.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基本思想是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不超过资源与环境承载极限;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谋求和谐共处。应以生态规律发展经济,以经济手段保护生态。以生态重建成本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要让大家知道: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将为此付出的代价或重新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成本要比现在得到的经济利益大得多。

2.恢复生态学理论

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改变或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的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潜力尽快恢复到原态。

3.社会生态学与地生态学理论基础

前者是从生态法则的客观需要出发研究人类活动组织原则,防止社会生态危机,制定生态化社会的方案及具体地区的生态禁令,预测生态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分析经济决策者的生态错误并找出相应纠正对策等。后者强调是地理学生态化的结果,是从地理学角度研究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协调化问题,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有一个最大允许负荷,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确定不同人为活动的最大允许负荷,以及各类地生态系统的负荷程度。

(二)建设防护林带

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防治荒漠化的紧迫性,抓住重点构建绿色屏障三北(东北、华北与西北)防护林带。如2003年我国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605亿亩。又如,经过20多年的建设,新疆初步建成一个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

(三)荒漠化治理争议

在治理荒漠化过程中,有不少措施引起了各界的争论,通过争论逐步理顺荒漠化治理的认识。如关于引水恢复甘肃省居延海的争论,不少学者认为居延海地区蒸发量很大,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去恢复没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居延海没有多大意义。过分强调种树治沙也值得商榷,一些沙漠地区或边缘区蒸发量很大,种树难活,树木还会把地下水大量蒸发掉,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干旱加剧。

Ⅷ 生态化的定义是什么

生态化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进行“末端治理”。这包括几层含义:一是更好地运用“回相生相克”的生态规律,答进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随着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治理显得十分迫切。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农药、化肥等物质稀释到湖水中是熵增过程,而富集起来则是逆熵,因而需要能量投入。另一方面,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具有富集水中营养元素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发展“水葫芦”产业,解决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将水葫芦收集起来生产有机肥,上海已有成功的实践,可以推广。二是用生态方法,包括氧化塘、土壤渗透等,进行一般污水的处理。三是垃圾处理、水处理产业的生态化。垃圾和水处理还会带来二次污染问题,如水处理后的大量污泥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总之,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治理污染,以最小的经济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环境保护绩效。

Ⅸ 我国治理沙漠化严重地区的生态工程

流行前线有一间是魔术大师翁达智的店,他会收徒弟的。亚洲电视曾经全程报道过

Ⅹ 生态灾害与防治

生态灾害,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恶化或承受破坏后的各种继发灾害。

1.生态灾害按生态要素分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入侵等

1)水土流失:也称土壤侵蚀,是指陆地表层土壤被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侵蚀、剥蚀、冲蚀和搬运的现象及过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斜坡土地表层,土壤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逐渐变薄、变贫瘠。土地资源失去原有的数量或功能。

图6-17 岩漠(http://www.tutwo.com)

2)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有人将城市也称为荒漠化。

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组成物质的不同,荒漠化可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4种类型(图6-17)。其中沙漠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土地沙漠化,是沙漠的形成和扩张的过程,即非沙漠化土地变化成沙漠或沙地的自然过程。其结果是土地退化、生产力降低,可利用土地资源丧失及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0°~50°之间的内陆盆地、高原。岩漠、砾漠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因水土流失而引发,如在石灰岩斜坡地带过度开垦耕种,造成土壤沿斜坡面状流失,坡面大量灰岩出露。

3)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地区扩展到比较遥远的新的地区,后代不仅可以生存、繁殖,而且能够扩展区域,比乡土物种更能适应环境。环境污染和生境破坏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全球气候变暖则使许多携带病虫害的物种大大扩大了生态范围。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引发的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成为威胁地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生态退化按生态系统分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1)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主要表现在幼林增加、成林缩减、天然林遭到破坏、林业用地减少、林地生产力下降、森林结构劣化、森林生态功能削弱等方面。火灾是森林的大敌,人为因素和气候变暖变干使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增多,成灾面积剧增,另外人类大量的砍伐,也使林地面积减少、蓄积量下降,林地退化加剧。

(2)草地生态系统退化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主要表现为植被稀少,产草量下降,毒、害、杂草滋生,鼠害加剧,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等方面。在引起草地退化的各种因素中,干旱的影响最大。

(3)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水是维持湿地生态功能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水就没有湿地。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气候趋干、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蒸发加速、蒸发量增大,是湿地水分减少而退化的间接原因。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也将对沿海湿地产生重要影响。

3.生态灾害防治

生态灾害的防治包括监测预警和工程防治。

(1)生态灾害监测

生态灾害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对生态灾害进行定量、长期、系统的监测,可及时掌握生态灾害的现状、变化动态及治理成效的信息,预测可能演变的趋势,为防治生态灾害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好的工作。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院于1988年建立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立了农田、森林、草地、沙漠、沼泽、湖泊、海洋生态系统共36个野外定位观测站,以及水分、土壤、大气、生物、水域生态系统5个分中心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

(2)预警

预警是对未来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比较准确的预估和评价,对具体生态灾害进行短期的、暂时的应对与对现在及未来将要发生的生态灾害进行主动的防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如快速预警,是在灾害预期发生前几个小时发生,向公众和紧急营救部门提供灾害发生地点、发生时段、发生强度等,便于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灾害损失。

(3)防治措施

根据生态灾害引发因素和成因机理,工程防治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

技术防治措施有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草植被;改进农业耕作生产技术,提高抗水蚀、风蚀能力。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