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基层治理
❶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列了哪些负面清单
修订后的《条例》将旧版中的各类纪律事项整合成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6大类,纪律的重要性得到突出。
负面清单一:突出政治纪律,谁在党内搞团团伙伙、对抗组织审查必被严惩!
负面清单二:强调组织纪律,谁再参加老乡会、违规提拔干部必受处分!
负面清单三,强调廉洁纪律,谁敢纵容子女亲属经商,必遭党纪严惩!
负面清单四,重视群众纪律,为群众办事还吃拿卡要,再这样就处分你!
负面清单五,明确工作纪律,不负责、乱干预、泄秘密,结局只有被处分!
负面清单六,严肃生活纪律,作风不好,不违法就能免制裁?做梦!
(1)辽宁省基层治理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负面清单”作用,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梳理整合、科学修订为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作为党员干部要明确为严守“六大纪律”,即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做到坚持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
❷ 19年辽宁市直事业单位考试让县区的事业单位人员报名吗
辽宁的事业单位人员转考公务员考的是综合能力测试,实际上这个考试每年都有的,今年的招的人数比较多而已。考试的内容就是大杂烩,包括行测和申论等等,比毕业生考公务员的题要简单一些,题量也要少一些,毕竟是行测和申论在一起的,一张试卷。
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可能会以主观题形式出,也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不过总体难度不大,我是去年从沈阳事业编转的公务员,也是考的综合测试,我们考的题目客观题就是行测方面的,几十道题,主观题是关于网络建设方面的申论内容。考试相关资料我们去年考的时候,以前考上的前辈推荐的鸿政考试中心出的辽宁从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的专项资料,鸿政的这个书有真题和预测题,挺不错的,考试的时候有一些真题原题出里面出的。而且鸿政的这个辽宁事业单位转公务员题,红色的2大本,是辽宁专用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你也加油!希望以后能成为同事。有不懂的,欢迎继续追问。
❸ 为什么今年辽宁的防汛形势严峻
根据最新气候预测结论,今年,辽宁省盛夏降水偏多,预计6~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59~50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本溪、丹东地区偏多2~3成,其他地区偏多1~2成。
今年以来(1月1日至6月15日),辽宁省平均降水量184.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5%,比去年同期偏多27%。除抚顺东部、本溪西部、锦州中部、辽阳东部和朝阳北票偏少1成外,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其中沈阳辽中、大连大部、营口南部和葫芦岛绥中偏多6~9成,其他地区偏多1~5成。
(3)辽宁省基层治理扩展阅读
6月底前将完成120项水毁工程修复工作
为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管理,辽宁省已经实施了17座小型水库、4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开展了32项大江大河主要支流、44项中小河流治理和6个县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项目建设。开展了120项水毁工程修复工作,6月底前将全部完成。
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方面,开展2020年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落实专项资金1786万元,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水毁修复。并且组织各地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非工程措施运行检查维护和模拟演练。全省已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00处,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动态监测,科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❹ 得了肺结核国家是否有明文规定,给予免费治疗
国家免费治疗肺结核应该是永久的!
但是免费治疗肺结核不是完全免费的,只有对初治涂阳的结核病人才免费发放药物,住院治疗的不免费。药物也只是抗结核药物,辅助的保肝药要自己花钱,并且治肺结核药有分基本药(免费)和自费药(可以选择要不要)。
★各综合医院机构发现的可疑肺结核病人,要及时转至县疾控中心结防门诊部,由结核病诊治门诊确定方案并执行。
各地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请到当地的疾控中心咨询!
关于“肺结核的检查和治疗是完全免费的吗?”的问题,现简要答复如下:
第一:今后所有患肺结核的病人,在治疗方面是完全免费的。下面给你一条网上的新信息。
我国将为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治疗
本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谢文英)在去年只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进行免费治疗的基础上,我国今年将逐步实施对所有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3月22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信息。
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150万人,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而其中80%的患者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去年只对传染性病人进行免费治疗的基础上,卫生部今年将逐步实施对所有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
3月24日是第1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为“防治结核早诊早治强化基层”。
第二:关于检查的免费一事;此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一个病人在其自身得知患肺结核病之前,是没有任何预感的,也就是说,在肯定是得了肺结核病之前,所有的检查基本都是带有盲目性的,当检查结果得出后,方才给肺结核病定了性,此时的治疗才是免费的。
如果说,在确诊肺结核病之后,以前所有的检查项目,都属于报销之列的话,那就无二话可言了。
在一点,就是各地的政策也不尽相同,所以说“肺结核的检查免费”是不好表态的。
第三:即便是肺结核病的检查是免费的,也不是所有的检查项目都归免费之列。下面将“浙江省为所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检查和治疗”的信息转给你看一下:
为进一步有效控制肺结核在农村蔓延,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专项投入由原来的2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各市县则按每人每年0.25元的费用拨出相应配套经费,两笔费用共达1700万元。在此基础上,省政府要求各地从4月1日起扩大免费治疗结核病的对象和范围:由原来对贫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疗费减、免政策,扩大到对包括外来人员的全省所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检查和治疗,并对部分不具有传染性却没有支付能力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检查和治疗,以及对可疑肺结核病人免费检查(痰涂片、X线胸片)。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只有部份是免费的,如:(痰涂片、X线胸片)。等。
第四:“国家关于肺结核是怎么规定的?”
此话,不知你是问的什么意思?肺结核病本身的定义,并不是国家的哪个部门所规定的,而是由医疗部门及相关的体系单位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患了肺结核后,就可以得到免费的检查(痰涂片、X线胸片)及免费的治疗。
第五:“如果是免费的要通过什么手续和部门?”
本人认为,如果在临床上已确诊为肺结核病的话,医院本身就可以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而对患病者予以免费治疗等。
❺ 关于辽宁公务员省考面试的最新真题解析在哪个网站上能查看到呢
楼主!你好!我空间!http://hi..com/%CB%AE%BE%B2%D4%C6%CA%E6/
我空间有,可以去下载
祝你好运了
❻ 辽宁统计年鉴的目录
1—1行政区划(2005年)
1—2县区一览表
1—3自然状况及资源
1—4主要城市平均气温
1—5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
1—6主要城市降水量
1—7主要城市日照时表
主要指标解释 2—1全省法人、产业活动单位数(2005年末)
2—2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
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2—4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
2—5按总人口平均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解释 3—1生产总值
3—2生产总值指数(以上年为100)
3—3生产总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
3—4生产总值构成
3—5第三产业增加值
3—6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
3—7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3—8生产总值项目构成
3—9各地区生产总值项目构成
3—10各地区生产总值和指数
3—11各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
3—12生产总值(支出法)
3—13生产总值结构(支出法)
3—14各地区生产总值(支出法)及构成(2005年)
3—15各地区总投资及构成(2005年)
3—16总消费
3—17各地区消费及构成(2005年)
3—18居民消费水平
3—19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3—20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2005年)
主要指标解释 4—1人口数
4—2人口构成
4—3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4—4各地区年末总户数及总人口
4—5各地区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4—6各地区分年龄人口数
4—7全省历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数
4—8全省历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龄构成指数
主要指标解释 5—1就业基本情况
5—2按三次产业分的就业人员(年末数)
5—3各地区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5—4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的就业人员
5—5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数)
5—6各地区个体从业人员
5—7各地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5—8分行业职工人数
5—9分行业职工人数(2005年末)
5—10各地区职工人数(2005年末)
5—11各地区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05年)
5—12各地区分行业离岗职工人数(2005年)
5—13分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05年末)
5—14国有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
5—15各地区国有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05年)
5—16各地区国有单位分行业离岗职工人数(2005年)
5—17各地区集体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05年)
5—18各地区集体单位分行业离岗职工人数(2005年)
5—19城镇集体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2005年)
5—20其他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
5—21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数)
5—22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
5—23职工工资总额及构成
5—24职工工资总额指数
5—25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
5—26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5—27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5—28分行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及离岗生活费(2005年)
5—29各地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及离岗生活费(2005年)
5—30分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2005年)
5—31各地区分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5年)
5—32各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2005年)
5—33国有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
5—34城镇集体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
5—35其他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
5—36分行业离岗职工生活费
主要指标解释 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2按经济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3按资金来源和构成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4各地区按经济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构成(2005年)
6—6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
6—7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
6—8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
6—9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的建设项目投资
6—10按资金来源和隶属关系分的建设项目投资
6—11按行业分的建设项目投资额
6—12按行业、隶属关系和注册类型分建设项目投资(2005年)
6—13各地区按主要行业分建设项目投资
6—14建设项目投资各行业资金来源和新增固定资产
6—15各地区按主要行业分建设项目新增固定资产
6—16各地区建设项目施工、竣工房屋面积
6—17各地区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
6—18按行业分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
6—19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情况
6—20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
6—21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
6—22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
6—23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土地开发及购置
6—24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
6—25按构成分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
6—26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
6—27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屋建设面积竣工率
6—28各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
6—30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面积
6—31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
6—32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施工、销售情况
6—33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资金和土地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 7—1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7—2分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2005年)
7—3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7—4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7—5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7—6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7—7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量
7—8综合能源平衡表
主要指标解释 8—1地区财政收入
8—2地方财政收入情况
8—3地区各项税收及附加收入
8—4地方财政支出情况
8—5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
8—6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05年)
8—7全省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
8—8全省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8—9全省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
8—10财政价格补贴
主要指标解释 9—1各种价格指数(上年=100)
9—2各种价格定基指数
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5年,上年=100)
9—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5年,2000年平均价格=100)
9—5各市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5年,上年=100)
9—6各市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5年,2000年平均价格=100)
9—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年=100)
9—8各地区农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5年,上年=100)
9—9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上年=100)
9—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类指数(上年=100)
主要指标 10—1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情况
10—2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10—3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10—4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2005年,按相对收入不等距九组分)
10—5各地区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2005年)
10—6各地区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收入(2005年)
10—7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2005年)
10—8各地区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支出(2005年)
10—9各地区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
10—10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2005年,按相对收入不等距九组分)
10—12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
10—13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品拥有量
10—14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情况
10—15各地区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2005年末)
10—16农民家庭基本情况
10—17农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与人均纯收入
10—18各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0—19各地区农民家庭纯收入来源
10—20农民家庭人均总支出
10—21各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5年)
10一22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情况
10—23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10—24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05年)
10—25各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5年末)
10—26农民家庭住房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 11—1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
11—2各市区城市设施水平(2005年)
11—3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
11—4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情况
11—5各地区城市水情况
11—6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
11—7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
11—8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
11—9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情况
11—10各地区城市环境卫生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 12—1环境保护基本投资
12—2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5年)
12—3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5年)
12—4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05年)
12—5各地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
12—6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12—7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
12—8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 13—1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基本情况
13—2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
13—3农村基层组织情况
13—4乡村从业人员(年末数)
13—5耕地面积(2005年)
13—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3—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
13—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以上年为100)
13—9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2005年)
13—1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05年)
13—11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拥有量
13—12机耕、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小水电站和农村用电量
13—13各地区化肥施用量(2005年)
13—14灌溉、水库和除涝、治水、治碱情况
13—15各地区农田水利情况(2005年)
13—16各地区水利设施和除涝治碱面积(2005年)
13一17农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
13—18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末数)
13—19各地区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2005年末)
13—20各地区农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2005年末)
13—21农作物播种面积
13—22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005年)
13—23主要农产品产量
13—24各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2005年)
13—25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
13—26各地区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2005年)
13—27水果、蚕茧、园参、芦苇生产情况
13—28水果、蚕茧、园参产量
13—29林业生产情况
13—30各地区造林面积
13—31大牲畜头数
13—32肉类产量和猪羊头数
13—33畜牧业生产情况
13—34各地区牲畜饲养情况(2005年)
13—35各地区畜产品产量(2005年)
13—36水产品生产情况
13—37水产品产量
13—38按人口平均的主要农产品产量
13—39农业事业机构和人员数
13—40农作物受灾及成灾面积
13—41国营农场基本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 14—1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
14—2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分行业职工人数
14—3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分)
14—4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14—5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5年)
14—6按行业分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5年)
14—7按行业分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5年)
14—8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5年)
14—9各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5年)
14—10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4—11各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4—12按行业分的“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5年)
14—13按行业分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4—14按行业分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士主要指标(2005年)
14—15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14—16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4—17工业产品产量
主要指标解释 15—1建筑业企业概况
15—2建筑施工企业个数(2005年)
15—3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5年)
15—4建筑业总产值(2005年)
15—5建筑业企业资产(2005年)
15—6建筑业企业负债(2005年)
15—7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05年)
15—8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与管理费用中的税金(2005年)
15—9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05年)
15—10建筑业增加值(2005年)
15一11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05年)
15—12……
❼ 辽宁省国庆6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的讲话
回答共分为三个部分,详情如下:
1.辽宁省庆祝国庆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2.上海市庆祝国庆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3.辽宁省铁岭市公安机关国庆安保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在辽宁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
张.文.岳在讲话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辽宁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巨大成就。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崭新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和国走过波澜壮阔、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使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特别是近30年,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根本改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60年,正是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60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了卓越功绩,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过特殊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辽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辽宁老工业基地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张.文.岳指出,辽宁60年走过的伟大历程深刻启示我们,要不断夺取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胜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不断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研究解决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推动各项事业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更加健全、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潜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教育,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和动员一切力量,汇聚成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张.文.岳指出,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正站在全面振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振兴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进一步强化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和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要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完成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革任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增强竞争力、加快发展;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努力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不断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大力实施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构建和谐辽宁。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万众一心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和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我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各级领导班子,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我省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为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张.文.岳最后强调,要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巨大成就,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辽宁人民的新贡献。
在上海市各界人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新中国的六十华诞致以节日的祝福,向全市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所有为新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前辈、老同志、英雄模范和广大建设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从此,中华民族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60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将一个贫穷落后、百业凋零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蒸蒸日上、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伟大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豪情满怀。新中国60年的快速发展,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强劲足音,上海这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这块曾经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经济瘫痪、百业凋敝的旧上海,今天已经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今天的上海,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698亿元,比1949年增长288倍;人均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274元增长到2008年的73124元。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从解放初期层次较低、结构失衡的经济结构,到目前已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7%。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7533亿元,比1950年增长1023倍。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今天的上海,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特别是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许多方面开创了国内先河。成功研制出全世界最大的1.65万吨油压机,第一支股票发行、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第一个期货交易所、第一家外汇交易中心、第一块以批租方式有偿转让的土地,等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45.7%;市场体系得到全面发展,初步确立了土地市场、房产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等要素市场体系框架。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到2008年,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8个,实际利用外资847.8亿美元,外资企业已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总部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到2008年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分别达到224家、178家和274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今天的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大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到2008年,已拥有轨道交通线路8条,磁浮线1条,营运里程达到264公里;市域高速公路网框架基本形成,2008年通车里程达到637公里。“四个中心”建设已现雏形。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二位,货物吞吐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证券、同业拆借、外汇、保险、商品期货等构成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也在进一步谋划和推进过程中,2008年口岸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功申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特奥会等一系列国际性会议,国际交往活动频繁,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服务全国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动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城市集聚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今天的上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上海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7万元和1.14万元。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49年的3.9平方米提高到2008年的16.9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到2008年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超过1630万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1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1.3岁。
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的沧桑巨变。回首往事,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我们深深缅怀带领我们走过艰难历程的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深缅怀为新中国诞生、为上海解放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深感谢为上海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和奉献的上海市民,深深感谢支持上海发展的全国人民!
同志们!经过6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深化,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尽管严峻的经济形势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60年来发展奠定的扎实基础,有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我们一定能胜利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一定能胜利实现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宏伟目标!
我们要始终坚持高举旗帜,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旗帜就是灵魂,旗帜就是方向。60年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到任何时候不含糊、不动摇。我们必须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各个方面,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破除发展瓶颈,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上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崛起。
我们要始终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扎实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四个中心”是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也是上海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建设“四个中心”,关键是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走发展转型之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的能级,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要加快推进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金融环境为重点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以优化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我们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60年来,我们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继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建设、改革和创新,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制度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争当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透明度,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要继续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完善国资监管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要牢记宗旨、全心为民,真正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交通、环境、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完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党。我们要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同志们!我们走过了六十年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灿烂的历程,同时也深知未来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策、牢记党的宗旨、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走向中华民族光辉的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众志成城、克难奋进,为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衷心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衷心祝愿全市人民幸福安康!
在全市公安机关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辽宁省铁岭市市长.张.竞.强
同志们:
今年以来,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特别是面对国庆安保的重任,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全警动员,用实际行动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确保了一方平安,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兑现了“向祖国献礼,做忠诚卫士,为金盾增辉”的誓言。这是继去年我市出色地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后,全体公安干警向党和人民递交的又一份合格答卷。在此,我代表中共铁岭市委,铁岭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公安干警及其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国庆安保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全面胜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更得益于全市广大公安干警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国庆安保工作中,广大公安干警心系大局,不辱使命;团结拼搏,连续奋战;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忘我付出,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所有这些都再次证明:铁岭公安不愧是一支值得信赖的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
国庆安保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我们面临的社会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庆安保的成功,不等于不稳定因素的消除,不等于暴力恐怖威胁的消失,不等于危爆物品隐患的消灭,不等于治安刑事案件的消匿,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任务仍然繁重艰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继续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作风,乘胜而上,再鼓士气,把公安工作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服务第一要务,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一要更加重视源头治理,筑牢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各级公安机关要以“五个绝不允许,即绝不允许黑恶势力在铁岭做大成势;绝不允许发生震惊全省,全国的重大案件;绝不允许侵害群众利益的多发性案件居高不下;绝不允许恐怖势力和邪教势力影响铁岭的政治稳定;绝不允许发生对铁岭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网上恶意炒作事件为目标,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更加注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深入排查整治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不断扩大社会治安防控领域和范围,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对社 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
三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着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对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案件,事件,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政策,法律,教育等手段,及时,有效,妥善处理。要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经济犯罪,毒品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加快完善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铁岭长治久安。
四要更加注重改进社会管理和服务,让公安的战斗力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要加大对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特别要积极支持,全力服务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大工程建设。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识,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法处理好涉及“三农”的经济社会关系。要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公安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公安机关的技术装备,武器装备。要关心爱护公安干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解决广大公安干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志们,加快发展任务繁重,维护稳定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干警要发扬国庆安保工作的精神和作风,珍惜荣誉,再鼓干劲,全力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为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❽ 辽宁人是北方最优秀的,也是人口流入省
辽宁人口年净流入20万人 沈阳与大连人口流入数量大
核心提示: 研究者对东北三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东三省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但辽宁省的情况与东三省整体有所差异,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研究者对东北三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东三省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五普”时净流入36万人,“六普”时净流出200万人。
但辽宁省的情况与东三省整体有所差异,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但是,如果对比辽宁省“五普”和“六普”可以发现,辽宁省人口聚集能力明显减弱。
2月28日辽宁省社科院发布《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从经济、社会、收入、保障、医药卫生等方面,对2016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人口方面:辽宁人口仍为净流入
蓝皮书指出,从东北三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来看,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五普”时人口净流入36万,“六普”时人口净流出200万人。
但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值情况,“五普”时辽宁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为113:100,而“六普”时辽宁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为103:100。这一比值测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辽宁省区域经济对人口的集聚程度。这一比值大于120时被称作强人口集聚地区,大于110小于120被称作中人口集聚地区,大于100小于110被称作弱人口聚集地区,小于100作为人口净流失地区。
解读:对比东三省“人口净流出”的情况,辽宁人口仍为净流入,尤其沈阳、大连这样的城市,人口流入数量大。
第2页 /(共5页)
35-60岁劳动力占比44%
辽宁的劳动力趋向老化。蓝皮书指出,从辽宁省劳动力的老化程度及趋势来看,2005年18-35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101.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6.30%;35-60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778.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2.46%。
到2013年,18-35岁劳动适龄人口减少到988.8万人,所占比重降低到23.33%;35-60岁劳动适龄人口增加到1866.6万人,所占比重增加到44.05%。
说明辽宁省劳动力人口以中壮年为主,且年龄构成逐步趋于老化,且老化趋势明显。这不仅影响到辽宁当前经济的社会活动效益,更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就业年龄结构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长久可持续能力。
但是,1982年到2010年间,辽宁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有明显提高。198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86年,到2010年达到9.73年。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在2000到2010年增幅明显,由2.18%增加到5.48%。
解读:劳动力的素质越高,表明内在资本含量就越大,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第3页 /(共5页)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0年上升2.43个百分点
辽宁省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数为4996977人,相对于“五普”时的7393035人减少了2396058人,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到11.42%,15-64岁人口数为34239905人,占总人口比重78.27%,相对于“五普”时的31134171人增加了3105734人。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509441人,相对于“五普”时的3297206人增加了1212235人。辽宁省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10.31%,较“五普”时提高了2.43个百分点。
从2013年辽宁省人口分年龄结构分布情况看,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9.13%,大连、丹东、锦州等市60岁以上人口比重已经超过20%。从人口老龄化速度来看,“六普”数据显示,沈阳市老年人口系数从7.88%上升到10.31%只用了10年的时间。
从全国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6.96%上升到2010年的8.87%,10年只上升了1.91个百分点,而辽宁省10年间却上升了2.43个百分点。
解读:人口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劳动力人口的比重。目前辽宁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现状,要求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转变。
第4页 /(共5页)
经济方面:财政收入预计2016年上半年企稳回升
蓝皮书指出,2015年是辽宁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发展阶段转型的一年,但同时也应看到,2015年辽宁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所加快,能源消耗量进一步降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亮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辽宁省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项支出不降反升,社会发展仍保持良好势头,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015年辽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新兴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新渠道;推出医改惠民十项重点工作,医保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棚户区改造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反贫困工作进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简政放权力度空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治理力度加大。但是,收入分配、人口、就业、医保、社会救助、简政放权以及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然而,经济向好发展必然推动财政收入水涨船高,从2015年1-8月的财政收入走势来看,2015年下半年辽宁省财政收入降幅继续收窄,预计到2016年上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收入方面:城镇居民收入年初年尾最高 二三季度持平
从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人均收入数据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基本持平,第一季度往往明显高于前一年度任一季度的数值,且具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如201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维持在6600元左右,第四季度达到6805.78元,到了2014年四个季度维持在了7200到7400元之间。
辽宁省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呈现随年度递增的趋势。2006年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69.6元,到了2014年达到29081.8元,名义增长180.5%。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从各项收入来源的变化角度看,城镇家庭人均年度总收入中,工作性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已经由2008年的59.95%下降到2013年的56.91%,而经营净收入则呈现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9.37%提高到2013年10.79%。这说明城镇居民家庭在拓宽家庭收入渠道上多倾向于自主创业或者兼业方式。
总体而言,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以转移性收入为辅,经营净收入占比呈增长趋势。
第5页 /(共5页)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制度改革将产生积极影响
《蓝皮书》表示,从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数据看,在绝对值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均呈增加趋势。
如2009年国有企业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0470元,事业单位职工为34004元,机关单位职工为35318元,到了2011年三部门职工平均工资均突破40000元,到了2013年除机关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44011元以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均超过45000元。
但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方面,三者既存在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平均增幅均呈下降趋势。且同期相比,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如2012年三者平均工资增幅分别为9.96%、8.32%和5.53%,到了2013年分别为7.82%、6.37%和3.31%。不同之处在于,国有企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有一个先升后降的倒“U”形走势,并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17.11%,随后下降到2013年的7.82%。而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增幅,基本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
《蓝皮书》表示,2015年6月开始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降低了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了基本工资比例,有利于优化工资结构,并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分配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等,这些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措施,将对2016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医疗卫生方面:辽宁医务人员薪酬占医疗支出比例不足30%
蓝皮书指出,在我省卫生队伍建设方面,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被严重低估。辽宁省医务人员的法定薪酬在医疗支出中的比例不足30%,与其人力资本投入不相适应。
护理人员与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更低,符合卫生系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尚未建立,新医改以来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在实践中也未能完全实现其政策初衷,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加之医患关系未见明显好转,学生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意愿不高。
❾ 辽宁省阜新市干旱政府机关对农民都给什么补贴
2015年国家为了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又出台许多惠农政策,因为各地养殖品种、作物种类的不同,落实到各地会有一些差别。具体补贴政策如下: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5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3.良种补贴政策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3.3%。2015年,继续执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2015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60.5亿元,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在全国建设12500个万亩示范片,并选择5个市(地)、81个县(市)、6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2015年,国家将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均衡增产。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2015年,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并已按照2013年资金规模的70%拨付地方。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2015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以上;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继续在适宜地区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大豆接种根瘤菌技术,同时,重点在南方水稻产区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在北方粮食产区开展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严重地区开展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16.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项目支持。二是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三是优化种业发展环境。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18.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340万财政资金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三园两场”、“三品一标”集中度高的县(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4个。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5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5年,国家将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将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5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2013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27.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2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对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对示范区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300亿元。2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2015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以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组织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完成改革试验项目中期评估三大工作为重点。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2015年,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33.农村沼气建设政策2015年,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34.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规划中的农业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是开展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四是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实行退耕。五是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六是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七是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建设。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2015年,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使试点县规模达到300个,新增200个试点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重点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带头人、骨干农民。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38.阳光工程政策2015年,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系统培训。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2015年依托培训基地举117期示范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课、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培训87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3000名大学生村官。选拔50名左右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三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4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2015年,国家将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国家将推进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这些组织必须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坚持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42.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单位补贴65%,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对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对东部地区补贴40%,对中央单位补贴8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对于公益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5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9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对于商品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3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55%,地方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地方可自主开展相关险种。4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项目进行奖励或者补助的政策。44.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5.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2015年,除继续实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关部门选择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合作社,按照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风险可掌控的原则,稳妥开展信用合作试点。4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4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衡量标准和运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4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2015年,选择三个省作为整省推进试点,其他省(区、市)至少选择1个整县推进试点。49.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根据1号文件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将深入研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产权交易、股权的有偿退出和抵押、担保、继承等重大问题。5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2015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60万户左右。拟按照东、中、西部垦区每户补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标准,改造农垦危房24万户;同时按照中央投资每户12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建设农垦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参考材料】中国农业新闻网.cn/jjpd/hyyw/201503/t20150309_1017369.htm
❿ 最近两年辽宁省政府出台哪70条扶持政策帮助就业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沈政发〔2009〕10号
时间:2009年03月27日 信息来源:沈阳市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
--------------------------------------------------------------------------------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8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部分行业和企业受到一定冲击,导致企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岗位出现非正常流失现象,实际就业需求大于供给,就业呈现出总量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交织的特征,就业形势严峻。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辽政发〔2009〕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一)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坚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项目时,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时,应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的用人需求情况一并报送发改委、经委、商业局、服务业办等部门,上述部门要将情况按月转送同级劳动保障部门。铁路、公路、水库和输水工程、城市道路和地铁、供电和电信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供气、供暖和环境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公共工程等建设项目要提高使用农民工的比例。发改、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和铁路、电力、电信等单位在项目招投标中要将优先就地就近使用农民工作为前提条件。项目或标段所在地政府要做好对接工作,组织本地区农民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业。要把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同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实绩挂钩。在制定经济规划时,要优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保护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项目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联系,上门服务,跟进新项目,紧盯新企业,拓展新空间,用足新政策,开展新培训。实现“三个对接”,即企业招用工与落实优惠政策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求职信息有效对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与就业培训有效对接。抓好“三个环节”,即项目立项时,签订用工意向;项目开工时,签订培训协议;项目竣工时,签订劳动合同。
(二)围绕发展壮大服务业抓好岗位开发。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作用,从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中发现和培育就业岗位,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新领域和新门路,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引导和支持动漫、创意、租赁、家政和农业技术推广、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等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新建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的服务外包、物流管理等配套服务扩大就业。各地区、各部门要对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新职业目录,针对特定人群或者特定需求,细分市场岗位,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雇主出资和政府补助的运作方式,加速服务业岗位培育和开发。
二、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
(三)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费用负担。以2008年为基数,今年不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最低缴费基数。
(四)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2009年,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社会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通过少征收城镇参保单位和职工(包括灵活就业人员)1个月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五)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部分社会保险费。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应继续按月申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滞纳金。困难企业认定条件执行省政府的规定(下同)。
(六)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不裁员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主要用于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统筹部分,标准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岗位补贴参照我市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标准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补助执行期为2009年内,补助人数最多不超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在岗职工总数的50%。我市优先安排社保补贴,同一企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不兼得。
三、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七)开发高校毕业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按照省下达2009年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的指标,城市面向社区,农村集中在乡和乡以下,优先安排登记失业的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安置女性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50%),满足政府管理职能向基层延伸、政府服务职能覆盖城乡群众的需要。基层管理岗位主要包括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质量检验、综合治理、调查分析等领域,基层服务岗位主要包括维护权益、调解纠纷、医疗卫生、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社会文化、妇幼保健、农林水技术推广等领域。上述岗位由各级财政共同购买和给予补贴。每人每月享受不低于1000元的薪酬或生活补贴,并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八)积极培育市场服务岗位。各级政府要从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中引导、培育市场服务岗位,鼓励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引导和培育的市场服务岗位包括健康管理、公共营养、芳香保健、花艺环境设计等市场潜力大的领域,由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岗位名录,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从事规定岗位的,由财政给予适当岗位补贴。
(九)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的见习计划,选择300户企业作为见习基地,引导30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达到增强实际经验、促进市场就业的目标。见习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见习期间发放见习补贴,见习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由财政承担2/3,其余由见习单位承担。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对见习单位支出的见习补贴费用,实行所得税税前列支,并不计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
(十)实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我市县以下(不含县)农村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其在校期间申领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按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本金由省、市、县财政分别按4:4:2的比例代为偿还;工作满4年,其学费由政府一次性返还,所需经费由省、市、县财政按4:4:2的比例分担。
(十一)对从事家教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我市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家庭教育实现就业的,可持本人身份证、失业证、毕业证和家教协议、社区证明,按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由财政部门给予其养老、医疗保险统筹部分的社保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十二)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将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纳入我市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鼓励高职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大学四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合理衔接职业技能鉴定和教学计划安排,适当放宽申报鉴定的最低学制年限要求,通过严格质量管理和考评标准,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十三)鼓励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免费存放在科研院所或高校所在地、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也可免费保留在原就读高校。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连续计算。
(十四)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各类用人单位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吸纳人数给予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内,劳动合同到期时由用人单位领取补贴,补贴标准为企业实际缴纳数额的50%。尤其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支持困难企业在稳定员工队伍的工作中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
(十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我市边远乡镇基层工作。进一步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各受援地有空编的事业单位,可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优先招聘上述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新民市的红旗乡、姚堡乡、周坨子乡、大柳屯镇、于家窝堡乡、陶家屯乡、东蛇山子乡,辽中县的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老大房乡,法库县的四家子乡、双台子乡、卧牛石乡、包家屯乡、秀水河子镇、叶茂台镇,康平县的沙金台乡、柳树屯乡、西关屯乡、海州窝堡乡工作的,除享受国家规定政策外,可享受就业人员社保政策。
要提高各级机关录用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市级机关原则上要达到50%,区、县(市)机关原则上达到30%。市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应逐步加大招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对到边远地区工作两年以上的毕业生,笔试成绩两科加5分,如考一科加2.5分。笔试、面试后,同等条件的优先聘用。从2009年起,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高校毕业生和到农村基层志愿服务的高校毕业生,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或志愿服务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
(十六)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对各类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一律取消落户限制。对被在农村开办的企业招用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其选择在市区或县城落户。对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其在入学前家庭所在市和就读高校所在市之间选择落户。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要免收档案保管服务费用。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2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工作单位落实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超过2年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和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校户口及档案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十七)扩大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凡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能够保证学习时间的城乡所有劳动者,均可纳入全省普惠制就业培训范畴。在做好原国有企业并轨人员就业转失业后的短期简单技能培训和二次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产业项目特色培训,针对技能不对称问题做好低技能劳动者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工作。要把创业培训作为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工作重点,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同时兼顾社会其他有志于创业的人员。
(十八)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针对不同就业人群的特点,鼓励采取全日制、半日制、夜校制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开展个性化、互动性及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分类技能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培训补贴标准每课时分别为3元、5元、10元。
(十九)大力推进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规范创业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创业培训一律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SYB创业培训教材,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培训总学时不低于200学时。提高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创业培训实行最高培训补贴标准,即每学时10元。改革创业培训补贴拨付办法,创业培训开班前按培训计划人数预拨50%培训费,培训合格后拨付另50%的培训补贴。要把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纳入到创业培训体系中来,并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坚持“就近就地”原则,为返乡农民工培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力度,补贴标准、办法与其他创业培训相同。广泛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创业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我市将创建10个创业教育示范校(劳动保障2个、人事2个、教育2个、工会1个、团市委2个、妇联1个),市财政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给予支持,满足学校创业教育需要。
(二十)鼓励企业开展待岗职工培训。对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分流安置本单位富余人员并开展转岗培训的,可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我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困难企业,在坚持不裁减人员、确保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或委托培训的,按人均3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不兼得)。政策期限为2009年内。
(二十一)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各培训机构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就业培训,组织残疾人开展盲人按摩、手工编织、陶艺、动漫制作、LED和农村种养殖等项技能培训,对超出普惠制培训规定课时所需的培训经费给予专项培训补贴。
(二十二)做好复转军人和农村“两后生”的技能培训。凡我市户籍的复转军人可持相关证件免费到技工院校学习技能,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由财政给予一次性学费补贴。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农村“两后生”),组织其免费参加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
(二十三)切实抓好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政府出资购买的培训要服务于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要与本地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产业升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配套、相衔接。各地区要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情况,组织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发改等部门,确定为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的产业项目特色培训专业目录。经市政府同意后,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急需技能人才,市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专项补助。培训专业目录兼顾家政服务、残疾人康复等我市品牌培训,每半年调整完善一次。
(二十四)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产业项目特色培训。各地区要把本地区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优质投资环境抓紧抓好,有效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保证项目技能需求与劳动者培训意愿对接、与有实力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对接、与紧缺专业的师资及实训基地对接。各地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要及时掌握入区项目用工需求结构和进度,要同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季度通报和联动工作机制,超前谋划安排人力资源和技能培训。要加强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依托高校毕业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计划,在重点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全部建立人力资源和技能培训服务站,负责调查统计、组织对接、园区实训等工作。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科研院所的基础和优势,制定优秀师资柔性引进相关政策,抓好名师名课课件开发和使用,努力提高培训师资水平。
(二十五)加强普惠制培训基地管理。要严格把握培训机构标准,坚持做强做大原则,对培训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不强、教学功能不完备的机构要取消培训基地资格。要围绕普惠制培训对象和任务,将普惠制培训基地分成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两类,每个基地要细化培训专业,按培训专业获得定点资格后参与培训任务的招投标。尤其要针对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择优选择一些硬件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实训水平高的培训机构。普惠制培训基地每半年考核评估、调整完善一次,实现有进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