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曾皙政治理想

曾皙政治理想

发布时间: 2020-12-01 02:27:45

①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
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有下面一些理由。
(1)从孔子的思想看。纵观孔子的一生,应该说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他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论语·公冶长》中有孔子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的话;《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曰:“吾道穷矣……”,这些都是孔子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侍坐》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岁,大概不可能随孔子出国;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即65岁以后。可见,孔子“与点”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
(2)从孔子对子路和曾皙的不同态度看。《侍坐》章记载,在子路言志之后,“夫子哂之”。一“哂”一“与”,态度截然不同。孔子为什么要“哂”子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讲自己能治“千乘之国”,是不谦虚的。如果曾点志在把国家治理成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太平无事”的理想之国,不是更不谦虚吗?果真如此,孔子就不会“与点”,而只会“笑点”,甚至是“大笑”了。可见,孔子“与点”,并非因为曾点有济世之大志。
(3)从曾点与子路等人言志的不同内容看。子路志在治“千乘之国”,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二三子之志虽有骄谦之分,却无本质之别,都志在为政。孔子也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而曾点自称“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曾点志在为政,那么曾点之志何以“异乎三子者之撰”?可见,曾点是“不求为政”的。
(4)从《论语》中其他篇章有关记载看。《公冶长》记载:“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也。’子说。”(斯,指仕进之道,说,同“悦”)漆雕开“志于学道不欲仕进,……孔子见其不汲汲于荣禄,知其志道深,故喜悦也。”(邢昺:《论语正义》)既然孔子喜欢漆雕开的“不欲仕进”,那么赞成曾点的“不求为政”,也就并非偶然了。《公冶长》里这段记载,正是《侍坐》章里孔子“与点”原因的一个注脚。

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反映了儒家什么主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通过孔子与四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最重要的是"礼"的
思想,治国为人都要"以礼行之"
关于“吾与点也”(详见后第三问)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
问: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答: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问: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答: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曽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曽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曽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曽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问: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
答:曽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曽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许曽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

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现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

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最重要的是"礼"的 思想,治国为人都要"以礼行之"
关于“吾与点也”(详见后第三问)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
问: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答: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问: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答: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曽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曽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曽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曽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问: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
答:曽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或 曽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许曽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
或 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现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

⑤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最重要的是"礼"的 思想,治国为人都要"以礼行之"

关于“吾与点也”(详见后第三问)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
问: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答: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问: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答: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曽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曽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曽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曽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问: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
答:曽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或 曽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许曽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
或 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现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

⑥ 孔子为实现理想,曾十多年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又赞同曾皙恬然自乐的观点,你怎么理解

可以借用孟子「居仁由义」4字来解释孔子其志其行:
(1)周游列国乃是孔子专「由义」之「行」:生属于「天下无道」之乱世,以无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持守之「义」,遵行之「道」。
(2)「吾与点也」是孔子「居仁」之「志」:孔子周游列国遭隐者嘲笑时曾表白心迹说「无下有道,丘不与议也」,可见如果世道清明,人心和乐,孔子将不会参与政治,而会从心所欲,去过曾点所描述的怡然自得的生活。
(3)也就要说:孔子的内心深处是与道家的「自然」相契的,也许这正是他向老子问学深受教益之处。由此观之,如果孔子周游列国取得成功,他也会选择「功成身退」,隐居山林,过着高素质的精神生活。可惜周游列国不成功,孔子之「志」也就未能为世人所知,以致为后人所误解、曲解了!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