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现代政府治理

现代政府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1 03:17:59

Ⅰ 如何解决政府治理中的层层加码现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们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视角。这里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两层含义,即“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体系是指国家治理组织系统结构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是指国家治理者素质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归结而言,治理现代化主要有六个层面的内容和要求,即:

1、治理理念的现代化,要使政府治理的理念更加符合人性,符合需求,符合文化,符合国情,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

2、治理主体的现代化,现代治理体系下,政府、政党、公共团体等各种组织体系完善;立法、司法、执法等各成体系;决策、执行、监督等权能体系,治理过程和环节中存在的“治理”的结构(主客体)体系、功能体系、内容体系、运行体系和目标回应体系等都有着自己的组织、构成、功能以及现代化的标准。

3、治理客体的现代化。政府治理要符合治理客体的特点、规律。

4、治理目标和对象的现代化,明确改革以人为本,让人民受益。

5、研究治理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科技的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6、改革动力现代化,其实就是治理过程现代化,实现改革的步骤、阶段以及目标之间的均衡协调等。

基于以上启示和要求,分析现代官僚体制和政策执行中的“层层加码”和“层层缩水”现象,我们不难寻找破解之策。主要可以从组织、技术、文化、制度这四个大的视角去寻找对策:

1、积极推进现代化组织的变革。

现代化的潮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现在组织的形态。科层官僚制作为大工业化时代普遍盛行的组织形态,在信息化时代也应得到改造和扬弃。目前,现代化的组织变革呈现出三大趋势:

①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主要是指减少管理的层次,扩大管理的幅度,加强横向联系,使企业组织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扁平形发展;

②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是指管理向全方位的信息化沟通的方向发展。网络组织的特点是平等、弹性,其沟通方式是横向、斜向、上下贯通。

③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就是指增强组织对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强调集权与分权的统一,稳定和变革的统一。临时团队、划小经营单位、重新设计组织结构等都是组织柔性化的典型表现形式。

这种组织变革趋势不只在企业组织中得以体现,行政组织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改革。如在某些可行的领域实现组织扁平化、层级少层化;在组织内部运行中实现程序便利化、流程缩短优化;在任务组织形式方面实现多元化和柔性化等。这些组织的改造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科层制本身的组织形态,可以避免其本身固有的弊端,从而尽可能地规避层层递增律和层层衰减律,最大限度减少“科层流转耗散率”和“政策效应衰减率”。

2、大力加强现代化技术的管理应用。

技术革命改变世界、改变生活。对于管理来说,技术革命更是治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凭借。目前,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等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科层官僚体制中的信息沟通模式,而会使原来基于手工操作模式和人为统计中的层层注水、层层虚报现象失去隐蔽性和欺骗性。

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可以从很多层面获得各方面的数据,而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将使一些隐瞒虚报的数据暴露出来,让其失去存在空间。自媒体的发展会让科层组织中的每一个信息宿体获得同等优势,而原来基于层级、区位等优位的优势会逐步消失,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为层级和地理优位而导致的政策衰减,从而克服和遏制住行政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层层加码和层层缩水的顽疾。

基于以上原理,我国政府在治理中推出了大数据战略,着力于构建电子政务和智慧政府,着力于发展信息化、科技化的新手段,这些努力都将带来传统科层组织的信息沟通革命,从而减少信息失真和注水,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3、全面实施现代化治理的文化改造。

政府治理现代化意味着治理主体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又表现为治理主体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其根本的途径在于治理主体及对象的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对于防范和治理“层层加码”和“层层衰减”现象,同样有着纠正思想认识误区和克服不当的权力观、价值观和政绩观的问题,如果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作风,坚持人民至上的权力价值观的话,“层层加码”和“层层缩水”的现象就能从思想根源上予以杜绝;对治理主体对象的教育培训到位,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政策执行能力和信息认识判断能力,这使得对于“层层加码”“层层灌水”现象的识别和纠正能力也能大为提高。总之,从文化的角度来提升现代治理,也是纠正官僚主义弊端的一个治本之策。

4、重点抓住现代化治理的制度文明建设。

政府治理文明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为治理制度的文明,为此,现代化的治理必须体现在体现政治文明的各种体制和机制层面。而体制机制层面的治理现代化直接影响和决定治理能力。现代官僚体制和政策执行中的“层层加码”和“层层缩水”现象,其根源是组织结构的原因,也是体制机制的原因。科层制、集权制、权力单向负责制以及缺乏均衡化现代化的制约机制,是“层层加码”和“层层缩水”现象的制度根源。

为此,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还离不开制度层面的现代化,离不开制度层面的改造和变革。

①要注意监督和纠错机制的构建,及时发现错误的信息和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及时纠正,以减少“层层加码”现象对基层工作的冲击和危害;

②改变绩效评估机制和责任机制的单项追究做法,加大基层反馈对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权重,使权力运行更加贴近基层和人民,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质性进展;

③建立制度评价和修正机制,对各种制度和做法进行制度性反思和评估,使各种制度和机制不断合理化,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Ⅱ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1、国家治理体系:
是指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2、国家治理能力:
是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4、必须完整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个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前一句话是根本前提、根本性质和根本方向,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后一句话讲的是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就是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或者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两句话必须一起讲,如果只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讲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就会迷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Ⅲ 如何准确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取得的最新成果,其视野宽阔、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意义深远,自提出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3、从治理主体角度讲,有效的治理,突出强调社会公共事务的多方合作治理;
4、从权力运行角度讲,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须合理定位政府职能;
5、从组织结构角度讲,有效的治理,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为基础。

Ⅳ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而提出的总目标之一,是立足于中国实践与国情而提出的自身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4)现代政府治理扩展阅读: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在明确的国家治理思想指导下,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着增强国家统一性、推进国家均等化、提高国家创新性、促进国家法治化和基层社会自治等多项重点任务。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治理实践,集中体现为整合条块、化解失衡、供给动力、克服阻力、提高活力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

一是加强国家整合。

强有力的国家整合能力,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整合,既包括实现、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包括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交通体系、统一的市场体系、统一的司法制度,形成一整套标准统一的规则体系和治理体系。实现这些领域的有效整合,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建设一支稳定的军事力量,凝聚社会共识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增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

二是促进均衡发展。

从社会层面而言,国家治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成员提供均衡普惠的社会服务和良好秩序。十八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在国家治理的制度和能力建设过程中,我国将进一步引导和协调更多的资源、人才、资金、管理、技术等要素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去,努力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实质性差距,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推动法治建设。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现代国家的主要标志,体现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和有效治理能力,具有运行成本低、实施效果好的特点。通过不断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现代法治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有力提升社会整体法治意识,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进程。

四是释放社会活力。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其本质在于政府向社会放权,释放社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活力。在社会基层,网络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涌现,社会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成为参与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社工、社区、社会联动格局正在形成。

五是创造多种民主形式。

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完善发展,权力监督与制约实效明显增强,地方被赋予更多的立法权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制度平台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加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提高各个界别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实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团结进步、促进共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六是广泛参与全球治理。

习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使世界成为一个日益紧密联系的整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国家治理的持续有效,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加雄厚的基础;而参与全球治理所带来的红利,成为中国国家治理不断改善的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Ⅳ 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过程中,服务型政府以什么为主导

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过程中,服务型政府以【社会职能】为主导。
服务型政府是和谐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它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指导理念,以服务为宗旨,向公民、社会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并承担服务责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时代背景相同,目标和方向也一致。同时,服务型政府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主体,而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Ⅵ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这现代化中中国政府有什么职能转变

总的来说就是在完善市场体系、社会体系的过程中,扬弃国家统治、国家管理这样的旧型政治模式,转向多主体共同努力以维护社会秩序的一套制度及具体的执行体系。
具体来说,基本职能变化有:
(1)治理主体多元化——在公共事务中允许市场、社会与政府合作、共同治理
(2)治理结构网络化——由传统的科层制体系(即带有明显管理与被管理层级的制度)转向多主体协作的网络治理体系
(3)治理制度法制化、理性化——确保政府的法理性权威,维护政府与人民的契约关系,保障人民权利
(4)治理技术现代化——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

Ⅶ 如何处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提出,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选择,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人在治国理政问题上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提出,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选择,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人在治国理政问题上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

就现代国家而言,是否具备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现代国家政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依法治国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必然要求,同时还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要求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为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供科学的领导力量,提高党和国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政府则是政策的直接实施者,是应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直接负责机构。只有不断加强法治政府的建设,才能提升各级政府依法应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因此,将建设法治政府作为首要任务,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要求。

建设法治政府,首先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这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其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行政执法权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规范有效运行,从而解决当前政府公信力下滑和行政执法疲软的两大问题。其次,要不断加强党的依法执政建设。党是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同领导主体,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各级党委组织确实做到依法执政,即地方党委要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再其次,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最后,要建设高素质执政队伍。党政领导干部作为依法治国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直接执行主体,要不断加强其治国能力建设,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这也是中国法制渐进改革进程走向全面成功的关键性环节。

建设法治经济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济要求

经济是国家治理的重点领域,构建完善的法治经济,意味着市场经济必须服务于市场规律,政府只能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济要求。

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首先要做到市场自由和市场秩序的法制。因此,建设法治经济,有法可依仍然是前提。法律既要确保经济运行的市场自由,也要维护经济运行的市场秩序。

经济层面的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我们要根据现代市场体系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课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要求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经济时,既要依法维护市场的自主性,又要依法参与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不仅要加快完善市场运行体系,也要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统筹规划治理经济的能力。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既要激发市场的自主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建设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法治社会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任务,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客观需要。社会治理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治则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法治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会用法治思维来化解社会矛盾,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才能更好地建设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才能更好地确保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国家要坚定不移地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要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立法工作,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国家和社会治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不断提高每个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人们逐渐树立法治理念,为在社会治理中推进守法、用法奠定基础。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法治思维是进行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思维。社会矛盾问题是我们国家和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依法治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这不仅是社会治理合法性的来源,还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体现,更是关系着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原则。

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其权力主体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党作为领导主体,理应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

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国家事务和自身事务,保障人民实现当家做主。党和政府作为治国理政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应珍惜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将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执政活动的出发点,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能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Ⅷ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哪些

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这些构成了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依托。

国家治理能力,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也就是制度执行力。这种能力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治理能力的关键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干部素质。提高治理能力关键是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建设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Ⅸ 如何处理政府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提出,
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选择,
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人在治国理政问题上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
现代国家而言,是否具备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现代国家政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依法治国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必然要求,同时还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