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治理
㈠ 治理城市湖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必须提高防洪能力太湖流域虽然刚刚建成了流域的防洪骨干工程,可是由于社会、经济、人口、城市化等因素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的防洪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防洪形势,相对于流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来说防洪的能力仍然偏低,这将是制约水利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说,提高防洪能力是流域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支撑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调整产业体系,拓展水利产业的业务范围随着太湖流域区域现代化发展,水资源紧缺尤其是水质性缺水越来越成为流域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太湖流域应该适应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调整原有的产业体系。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过去一直以防洪为工作重点,主要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工作。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业已不能满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供水、水污染治理等业务以日益突显其的重要性。太湖局必须不断拓展水利产业的业务范围,才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迎合体制改革与流域统一管理的趋势区域现代化带来了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和流域水务一体化。随着我国水利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域水利管理一体化趋势加快,意味着流域时代的来临。必须通过严格的流域管理,使举国上下都意识到流域是一种自然存在,只有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某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太湖局作为流域水利管理机构,应当把流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协调流域圈与行政圈、交通圈、经济圈之间的矛盾,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就是要把流域管理机构从目前的水系管理升华为真正的流域管理。
㈡ 瓦斯区域治理工作中群监员应如何发挥作用
为落实煤矿安全改造和瓦斯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煤矿瓦斯事故多发的势头,我们在总结淮南、阳泉、平顶山、松藻等煤矿瓦斯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现印发你们。请你们抓紧转发有关部门、单位和各类煤炭生产企业,供在瓦斯防治工作中参考,并结合实际,运用到治理工作当中,逐步形成适合煤矿实际的一整套瓦斯治理的经验和措施。
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
(二○○五年三月)
瓦斯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是,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树立“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意识,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坚持“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重责任”,变“抽放”为“抽采”,以完善通风系统为前提,以瓦斯抽采和防突为重点,以监测监控为保障,区域治理与局部治理并重,以抽定产,以风定产,地质保障,掘进先行,技术突破,装备升级,管理创新,落实责任,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建设安全、高效、环保矿区。
一、高投入
(一)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按吨煤15元提取。
(二)资金投入的重点是,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矿井防灭火系统、综合防尘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
(三)坚持瓦斯抽采激励政策(每立方米奖励0.06元),开采保护层激励政策(吨煤补贴工资基金10元),瓦斯抽采巷道和主要风道维修补贴政策(每米补贴2000元和3000元),地测系统创优争先激励政策和防止煤炭自燃发火激励政策。
二、高素质
(四)健全“一通三防”机构,有条件的成立瓦斯和地质相结合的部门。
(五)配齐配强通风副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和“一通三防”工程技术人员。“一通三防”人员最低达到技校毕业水平,数量要满足瓦斯治理需求。
(六)矿井建立防突、抽采、通风、监测监控专业队伍,石门揭煤工作由防突专业队伍或石门揭煤专业化队伍承担。
(七)瓦斯检测工与爆破工不得兼职。
(八)加强职业教育,办好职业技术学院。
(九)建立安全培训中心,安监局设置安全培训处,矿井建立三级、四级安教室,区队建立五级安教室,并配足师资力量。
(十)全员培训教育实行“五个一”(一日一专题、一周一案例、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评比、一月一奖惩)和“三同时”(工人干部同时参加培训、同时考试、同时接受奖惩),做到班前培训全员学,夜校培训重点学,脱产培训系统学。
(十一)“三大员”(安监员、瓦检员、防突员)安全管理准军事化,享受一线待遇,实行考核淘汰制。
(十二)生产及主要辅助单位职工未经“一通三防”专门培训考试合格不得担任班、队长;特殊工种必须有两年以上采掘工作经验,并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十三)企业安全检查工作做到“四个一流”(一流队伍,一流作风,一流管理,一流素质)。
三、严管理
(十四)每年制定关于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决定。
(十五)坚持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制度。
(十六)坚持瓦斯浓度按0.8%断电管理制度。
(十七)实行企业和矿井通风和瓦斯日报两级审阅制、公司调度每日瓦斯牌板制、现场瓦斯异常情况实时监控制。
(十八)每周剖析一个矿的“一通三防”和防突工作情况。
(十九)坚持月度“一通三防”例会、防突办公会和矿长月度“一通三防”述职制度。
(二十)实行“一通三防”重大隐患排查制度、“一通三防”督查和防突督导制度。
(二十一)严格调度和监控中心值班制度,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必须在5分钟内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必须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二十二)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瓦斯超限谈话制和分级追查处理制(瓦斯浓度低于3.0%由矿总工程师或安监处长负责追查处理,3.0%及其以上由矿长组织追查处理)。
(二十三)瓦斯治理,地质、掘进工作先行。
(二十四)瓦斯治理工程做到“两同时、一超前”(瓦斯治理工程与采煤工作面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十五)严格干部跟班下井制度,保证各采掘面每班有区、队长以上干部跟班。
(二十六)石门揭煤和所有采煤工作面投产前,须经现场验收,“一通三防”具有一票否决权。
(二十七)实施过地质构造、瓦斯异常带“五位一体”现场管理措施(即地质人员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及时提供预测资料;打钻人员在钻进过程中发现异常时立即停机,并及时汇报;掘进施工人员发现地质、矿压、瓦斯异常时,立即停头;监控人员保证瓦斯超限时,立即切断掘进巷道及其回风系统内电源;瓦检员发现瓦斯异常时,立即撤出人员)。
四、强技术
(二十八)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二十九)开采布局和巷道布置合理,有突出危险采掘面的回风严禁直接经过其它采掘面唯一的安全出口。
(三十)通风设施可靠,永久风门联锁,主要风门安装开关传感器。
(三十一)采用大功率对旋局部通风机和大直径风筒。
(三十二)优选瓦斯抽采装备,实现抽采系统能力最大化,做到“大流量、多抽泵,大管径、多回路”。地面泵实际抽采流量不小于100立方米/分钟,井下移动泵实际抽采流量达到40~60立方米/分钟,管路直径超过200毫米。应选择钻进能力大、钻孔直径不小于150毫米的钻机。
(三十三)强制性开采保护层,做到可保尽保,并抽采瓦斯,降低瓦斯压力。
(三十四)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的巷道,特别是距突出煤层法距小于20米的掘进巷道,必须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突出煤层层位和地质构造,巷道掘进至少每隔100米要施工地质探测钻孔控制层位,防止瓦斯异常涌出或误穿突出煤层。
(三十五)顶、底板穿层钻孔掩护强突出煤层掘进。
(三十六)以突出煤层瓦斯地质图为基图编制防突预测图,全面反映掘进工程范围内的煤层赋存、地质构造、瓦斯、巷道布置、防突措施、安全防护设施等有关信息。
(三十七)防止突出煤层采掘面相互之间应力集中的针对性措施定量化。开采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设计应避免造成应力集中。一个或相邻的两个采区中,在同一区段的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相向(背向)回采和相向(背向)采掘的两个工作面的间距均不得小于100米。相向掘进的两个工作面间距不得小于60米,并且在小于60米以前实施钻孔一次打透,只允许向一个方向掘进。突出煤层双巷同向掘进的两个工作面间的错茬距离必须保持50米以上,一个工作面放炮时,另一工作面必须停电、撤人。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不得进入本煤层或临近煤层回采工作面的采动应力集中区,不得在应力集中区和地质构造复杂区贯通。
(三十八)提前预警非突出煤层转化为突出煤层。非突出煤层揭煤和煤巷掘进如出现吸钻、夹钻、喷孔、瓦斯涌出异常等情况时,必须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26条规定收集“四项指标”资料,若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其临界值,应进行突出倾向性鉴定。
(三十九)掘进面采用先抽后掘、边抽边掘技术。有突出危险掘进工作面和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3立方米/分钟、炮后瓦斯经常超限、有瓦斯异常涌出现象、或预测突出指标超限的掘进工作面,以及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工作面,必须实施巷帮钻场深孔连续抽采措施,并确保掘进迎头钻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个。
(四十)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抽采技术。凡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5立方米/分钟,或者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以高抽巷或顶板走向钻孔为主、以穿层和顺层孔、上隅角采空区抽采、地面钻井等为辅的综合治理瓦斯措施。
(四十一)采煤工作面根据瓦斯涌出量分级选择瓦斯抽采方法。瓦斯涌出量在10立方米/分钟以下的,采用上隅角埋管或局部顶板走向钻孔抽采方法;瓦斯涌出量在20立方米/分钟以下的,采用以顶板走向钻孔为主,辅以埋管抽采技术;瓦斯涌出量在20~50立方米/分钟的,应使用高抽巷,辅以埋管抽采技术;瓦斯涌出量在50立方米/分钟以上的,应使用高抽巷、回风巷穿层孔、上隅角埋管(或外错、内错尾排)、尾抽、地面钻井、工作面浅孔抽采等综合抽采技术。
(四十二)在以下场所增设传感器:
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传感器,其位置距巷帮和老塘侧充填带均不大于800毫米,距顶板不大于300毫米。
2.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以及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3立方米/分钟的掘进面回风第一交汇点处。
3.长距离巷道掘进,每500~1000米巷道增设一个传感器。
4.采动卸压带、地质构造带、采掘面过老巷、老空区、钻场等处增设瓦斯传感器由矿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十三)采用高位钻孔注浆措施处理高温区域。
(四十四)矿井供电设备实现无油化,并做到实时监测监控。
(四十五)保证井下局部通风的连续供电。局扇高低压供电实现双电源;采区变电所电源从地面变电所或井下中央变电所直供,且做到至少两个电源;采区变电所分段运行;每一局扇都设有备用局扇,并做到主备局扇自动切换;主备局扇供电来自不同的电源。
(四十六)井下局扇供电线路、设备实行强制性停电检修,局扇视同地面主扇进行管理。
五、重责任
(四十七)落实企业瓦斯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级干部“一通三防”责任制,制度牌板上墙上桌。
(四十八)坚持定期对各矿党、政、技、安监、机电负责人和通风、地质副总工程师等安全责任考评制度。
(四十九)凡瞒报“一通三防”非人身事故、虚报瓦斯抽采量、钻孔施工弄虚作假、瞒报瓦斯超限的,给予矿分管领导行政记大过直至撤职处分。
(五十)矿井发生“一通三防”死亡事故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发生一起死亡1人事故,给予分管矿领导、分管副总工程师行政记过处分;发生一起死亡2人事故,给予矿长行政记过处分,党委书记党纪处分,分管矿领导、分管副总工程师免职处理;发生一起死亡3人及以上事故,给予矿长、党委书记、安监处长免职处理,或降职、撤职处分,分管矿领导、分管副总工程师撤职处分。
㈢ 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和特点
首先,你得区别到底是哪个时期哪个朝代,因为不同的时代治理专的方式可能会有区别。属
其次,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基层区域治理是国家权力与基层势力相结合相妥协,比如与少数民族势力结合,往往设置土司而不置流官;比如与大族势力结合,政令不下乡里,由“三老”或者宗族代治。
㈣ 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包括哪些项目
1、企业污染设施治理,对一些未达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求其整改。
2、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厂的建设、污水管网的铺设和纳管工作、集中供热、集中固废危废处置点建设等等。
3、建立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健全相关体系制度,相关综合管理制度等
㈤ 读右图,回答小题。 小题1:该区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建立有机、高效的农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㈥ 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的关系。为何区域治理要比全球治理更容易取得成效 区域治理范围较小 治理起来更便捷 治理所需时间相对全球要少 所以更容易取得成效 ㈦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治理的五大区域
三、“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布局 ㈧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如何导入新课更好 你可以拿一张黄土高原的图片,然后可以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的图片么,这就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最初当地人们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没有开始保护环境,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但是当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开始采取各种植物种草措施,使漫天黄土也开始变成绿色的家园。 ㈨ 唐朝是如何对区域进行治理的
1、设安西都护府 ㈩ 为什么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强调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区域发展新战略。 2、通过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来彰显国家战略,不仅是中国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变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相容并相互促进,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空间,是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发展趋势。 (10)区域治理扩展阅读: 在新常态下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区域发展新战略,还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准确理解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放到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全球治理模式转变这一全新的国际背景当中来考察,通过重塑经济地理版图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的完善结合。 二、准确理解全球治理模式变迁与中国第二波全球化改革红利之间的关系。 要从全球治理模式变迁这一国际背景出发,探索新常态下中国如何通过第二波全球化获取改革红利。 同时,要通过理论演绎来理解美国次贷危机如何引发全球治理模式的演变和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通过第二波全球化改革红利实现全球价值链(GVC)向全球创新链(GIC)的战略转变。 三、准确理解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一国内背景出发,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不仅要从理论上廓清如何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来选择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区域,而且要客观评价这些区域在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四、准确理解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职能可分离下的大都市圈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 在大都市圈的行政中心职能与经济中心职能相互分离之后,基于不同的公平标准和效率标准,应当有不同的福利补偿手段与之对应,并且功能定位及战略协调措施也应当是因地制宜的。 五、准确理解战略性区域治理模式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机制。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的创新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双轮驱动的关系,关键是如何做好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联动与协调,包括新型城镇化与地区产业分布的协同与耦合。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