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 2020-11-29 14:14:38

1.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政府的知识说明g省是怎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①简政放权,切实转变职能;健全行政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②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

2. 怎样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

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乡镇政府治理路径优化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治理理念。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治理理念,是优化乡镇政府治理路径的重要一步。比如,在村镇规划方面,以往更多的是政府主导进行规划设计,如果引入自下而上的模式,规划的主体就可以由政府向政府、专家、民众、非政府组织共同合作主体转变,村镇的规划就可以体现出当地居民对村镇未来发展的设想。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可以从单一的空间拆迁转变为结合本地特色的一种因地制宜的设计,从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疏导方式。只有让农民具有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意识,最终的决策才会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才能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城镇化。
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通力合作,仅靠政府力量难免单薄。因此,优化乡镇政府治理路径,必须树立多元共治的理念,倡导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在总体格局上构建政府、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新型治理体系。同时,“政府首先有必要引入企业家精神,改造行政文化”,也即通过引入市场、社会力量帮助政府的决策者们完善决策,有效改善公共服务需求同政府本身的消化能力相矛盾的局面,逐步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把政府“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交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在实现路径上通过部分公共服务外包、卸载、杠杆资助等形式,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将政府职能部分“对接”到社会力量上,形成社会多元治理的合力,让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和谐共存、良性互动,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政府服务。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好的乡镇政府,不仅需要加强乡镇政府内部的改革,还需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因此,领导干部要从办公室走出来,走到农民心中,密切与广大群众的关系,把群众的热情调动起来,增强农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维护群众的利益,保障村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打通政府与村民沟通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国较为普遍的村民自治,可以看成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缩影。因此,应重新审视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的关系,让基层自治组织阳光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政府和社会、政府与村民相互呼应、良性互动的基层民主治理体系。另外,要加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建设,因为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政府要尽快用法律制度的形式保障公民利益表达权利的实现,完善听证会、利益群体等的诉求表达渠道,满足群众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信息需求,这样才能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出群众的利益需求,通过努力实现百姓的切身利益来激发群众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的愿望和提高群众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构建以“最佳价值”服务为主的管理运行机制。优化乡镇政府治理路径,必须构建以“最佳价值”服务为主的管理运行机制。“最佳价值”模式最早出现在英国,即要求政府为民众提供经济、效益的公共服务产品。对于中国的乡镇政府而言,随着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政府应该逐渐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掌舵”而非“划桨”上。乡镇政府应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服务广大群众为宗旨来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政府要强化新城镇的服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新社区的基层服务体制,在管理上要本着“人文主义”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原则,使政府成为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积极构建者、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坚实保障者,最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只有充分服务人民,寓治理于服务之中,把治理和服务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使政府的治理成为善治,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和维护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总之,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作为各项改革的交汇点,乡镇政府的治理路径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城镇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

3. 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但这项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任务还很艰巨。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搞放权,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另一方面要理直气壮抓监管,做好简政放权的统筹谋划,创新和加强监管,敢于监管、科学监管、善用监管,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监管同行政审批不同,监管是事中事后的行政行为,是持续的过程管理;行政审批是事前的审查管控,是一次性的源头管理。长期以来,重事先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的传统思维与做法影响深远,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管的认识不足、知识不足、能力不足,不愿监管也不善监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监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中,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是要把本来属于市场、公众、企业、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权力交出去,但放权不等于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简政放权以后,政府监管必须跟进。简政放权、放开放活是改革,实施有效监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这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废。

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简政放权,化繁为简,是建设现代化政府的必由之路。同时,实施有效监管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应更好履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项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创新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三、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其重要原因是对市场主体缺乏监管或监管力度不够。在继续简政放权的情况下,只有“放”和“管”两个轮子一起转,在降低门槛的同时,及时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才能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政府监管,一要创新,二要加强。

确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政府监管机制、手段和方法,确保政府监管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讲求实效性。具体说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实施监管。

按照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政府监管体系的要求,有步骤协同推进放权与监管改革。无论是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改革,还是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收费管理和科教文卫体等社会领域改革,凡是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都应当明确监管任务、内容、标准等。健全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职责体系,从某一项放权开始就重新明确监管主体、职能、责任,并接受社会监督,做到监管有权、有据、有责、有效,避免出现监管过度或监管真空现象,搞好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对今后还需要放权的领域应预为之谋,在放权之前就做好创新和加强监管的设计工作。

六、完善监管体制,形成“大监管”合力。

①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和执法体系,把相关部门的监管事项和规则放到统一的监管平台上。

②构建协同共治监管体系。强化行政部门监管,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广泛吸引公众参与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切实落实企业首负责任,重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

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公示系统,推进各部门、各方面信息互联共享,构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

七、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①实施阳光监管。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的,各级政府都要把简政放权后的监管事项、依据、内容、规制、标准公之于众,并对有关企业、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进行监管。

②推行智能监管。积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加强政府监管,全面开发和整合各种监管信息资源,加快中央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上下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③创新日常监管。建立“双随机”抽查制度,即随机抽查监管对象、随机指定抽查人员,既抽查公示信息情况,也抽查诚信守法状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发出黄牌警告或出示红牌令其退出市场。

八、加快修法立规,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和加强监管。简政放权的改革已全面展开,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必须抓紧进行。应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简政放权之后行使监管执法职能、规范行政监管和执法提供制度引领和保障。特别是要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监管执法的威慑力、公信力,使监管对象不敢触碰违法运行的红线。

九、推进机构改革,强化综合执法。

落实“创新执法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模式,构建“一支队伍管市场”的综合执法格局,形成市场监管、执法合力。已经建立综合监管执法机构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执法力量整合优势,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公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许可审批、行政处罚等信息,实现内部联合执法。为了彻底解决目前多头监管执法和权责交叉的问题,可以适时推进市场监管的大部门制改革。

十、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

着力提高各级政府人员的素质能力,特别是提高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敏锐识别并发现问题、敢于揭露并解决问题。既不能包揽过多、胡乱作为,也不能撒手不管、懒惰不为。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应加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镇基层的监管能力建设,适当调整职能机构,充实人员,强化培训,增加技术设备,适应部分审批权下放和监管权增加的需要。建立对监管者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管。健全并严格执行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十一、深入研究监管理论,制定创新监管战略。

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搞好政府监管,是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政府监管的理论问题,包括创新和加强监管的依据、内涵、原则和方法等。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还需抓紧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有效的创新政府监管战略,加快建立现代化监管型政府,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从而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如何理解打造大数据施政平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1. 打造大数据施政平台有利于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作为本届中央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是全面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的关键之举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简政放权的核心在于通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让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中焕发活力。基于大数据的施政模式和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将使政府可以通过构建“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跨越政府内部的协同鸿沟,实现各部门横向和纵向的资源共享,进而合理设置政府部门,并对其功能加以整合优化,从而实现对自身部门设置和行政流程的科学化打造,真正达到简政而不漏政的施政目标,切实把政府职能转换到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2. 打造大数据施政平台有利于政府创新治理方式和推动科学决策。 大数据环境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各种跨界性、革命性甚至是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大数据全面介入市场经济、产业发展和人类生产各个领域,并快速推动着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管理理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运作模式创新。政府要更好应对大数据的种种创新挑战,也必须不断以创新性思维推进治理工作,尤其是要不断提高决策水平,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丹尼尔·埃斯蒂所指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政府将更加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负责,引导政府前进的将是‘基于实证的事实’,而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利益集团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施加的影响”。 [2] 打造大数据施政平台,能够帮助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者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汇总,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市场经济信息,综合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公共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提升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

5. 运用“我国的政府”的知识,说明省是怎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材料三 近年来,省通过一系列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施行《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取消.转移.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508项,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办好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就业.医疗.住房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以上;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暂行办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会服务;建立全省统一互联的全天候上办事大厅,省直部门7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60%以上社会服务事项实现上办理。
结合材料三,运用“我国的政府”的知识,说明省是怎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12分)
答案: ①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行政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②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③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6. 如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目前, 政务公开不完善、地方保护及公民参与不强等 问题,因此应当采取树立服务型政府治理理念、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和鼓励公民参与等措施, 开展跨区域合作治理、 以提 升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关键词: 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 政务公开 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的活动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 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 关,地方政府治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 由 文件在内的, 7 个法律部门、 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 3 化的发展和政治稳定。加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研究,对我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 国地方政府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有一定实际意义。 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这些都 一、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状 为地方政府加强法制能力提供了基本条件。 1.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度加大 4.政府治理的回应能力提升 从计划经济时代直到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 在回应能力方面,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 府治理过程的透明性较差,暗箱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 成果,建立、完善了社情民意反映沟通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形势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建设透明 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为 政府。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二是建 本成为政府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增强政府的回应性方 立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 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了不少有益的形式。例如,建立市长 政府的绝大部分政府机构, (州 和相当一部分区县都 地级市 ) 热线 24 小时值班制度,方便公众反映问题;公安系统设立报 已开通了门户网站,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发布和网上办事 警服务中心,建立快速反应体系;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 三是加强了公众信访工作。 等服务; 所有这些无疑都使透明政府 服务性行业实行首问负责制或首办负责制,实行服务承诺制 的建设力度不断得到加大,政府的治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等,积极地对公众需求作出回应。 2.政府治理的承担责任能力增强 5.政府治理的廉洁自律能力强化 人民群众是政府治理绩效的最终评判者。近年来,一些 我国地方政府在进行经济社会治理时一直注重对廉洁 政府在对其工作部门的年度业绩考评中,由“被管理者”或 自律能力的培养,在防止政府治理公权力异化和反腐败上取“被服务者”来给这些部门打分。结果是那些责任心不强、对 得一定成效。主要包括:一是明确政府治理权力的公共属性, 老百姓态度生硬的部门得到应有的较低的评价,以至于某些 从思想上避免政府治理权力的异化;二是加强对腐败的防范 部门负责人不得不引咎辞职,或由于业绩考评不合格而被调 与打击力度,即加强预防腐败教育,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 离负责岗位。2009 年《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首次发布,对 生,同时对腐败分子发现后进行及时予以查处;三是加强对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重点内容和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系统 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积极性的引导,借助网络论坛、网络博 研究,提出了对策思路,同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开 客、网络调查、电话访问、问卷调查、信访等多种方式,使公众 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典型经验,提炼出了六个绩效管理模式, 多渠道参与治理和监督政府工作。 形成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框架报告。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二、 3.政府治理的法律制度日益规范 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宪法 尽管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也得到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府 向来左右公民参与。而公民参与的主体性不强,公民的参治理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仍存在 与部分是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参与进来,并不是把公民参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当作自己应有的权利。在公民参与渠道上,各地政府虽 1.政府治理理念尚未真正确立 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参与方式,提供了多种参与渠道,但 中国在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 这些方式和渠道大多限于事前公示、公民听证、基层选举划经济体制,在对社会稀缺资源完全占有的基础上,中国构 等,并且大多是不定期的,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公民的意愿筑了严密而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它在追求国家目标和 和利益表达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也是一个值得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相对忽视了政府治理理念的发展。随着 商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初步形成了在社 三、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对策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等多方面有着明显差别的利益高度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多元化的 1.树立服务型政府治理理念群体要求有多元化的需求。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和政 在传统体制下,政府始终以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身份过多府间的效能竞争,对中国现行的政府治理理念提出了挑战, 地干预了市场经济领域,造成政府低效和腐败等问题。应尽对此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与转变。 快实现管理理念向服务理念的转变,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 2.地方保护问题依然存在 能的理念,将政府切实塑造成一个为公众、社会提供公共产 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或上级政策时是一个矛盾的综合 品,发展公益事业的公共服务机构,真正实现官僚型公务员体,一方面代表政策的制定者,另一方面又是政策的执行者。 向人民公仆的转变。中央政策起到宏观调控全局性社会利益的作用,必然要涉及 2.开展跨区域合作治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或是地方与地方之间利益分割。因 完善区域间信息相互沟通制度。加强政府间在治理合作此,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取向对中央或上级政策的落实具有 中的信息沟通,及时互换和通报各自的情报,为采取联合治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当中央或上级的政策调控符合 理行动提供信息支持。地方政府间关系由竞争走向合作。我地方自身利益时,地方政府就会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政策,地 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分权改革,把地方政府塑造成了,以谋取方政府可以较少的投入而得到很大的产出。当中央或上级的 利益为宗旨,以相互竞争为发展动力的充满竞争力的市场行政策不符合地方自身利益时,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或上级政 为主体。因此,有必要协调好政府之间的利益以实现调整地策时就会受到来自于地方政府本身和地方民众的阻挠,地方 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跨际域治理的目标。 形成利益群体总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抵触, “上有政策,下有对 3.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策”的对决,或不认真落实或变相落实。遇到这种情况,中央 树立全新的政务信息公开理念,科学认识政务公开的思的政策到地方上就会大打折扣。 想,把政务公开视为公民必须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必 3.政务公开机制尚须完善。政务公开在各地方已取得了 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的法治化,抓好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政务公开是一项新的工作思路,涉及传 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使制度具有应有的操作性。政务信息公统思想观念和长期工作习惯的转变,涉及现有利益格局的调 开的内容主要在贴近群众上下工夫,使群众能充分理解,真整,因此,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公开内容不规范; 实的享受到政务公开所带来的好处。公开的形式要直观,更二是公开内容不真实;三是摆花架子,搞门面工程;四是政务 新要迅速。公开内容的更新必须及时,只要政府的政策发生公开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许多地方和单位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了变动,各单位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更新,让人们能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建立一种真正有利于群众监督,方便群 及时获知。众监督的形式,不敢真正接受舆论监督。从表面上看,各级地 4.鼓励公民参与方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请媒体出席各种会议,但他们向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公民 对于媒体通报的大多是政绩, “政务” “问题” 要么避而不 或 , 意识正在逐步地加强,公民参与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在谈,要么轻描淡写。 这种新形势下,政府无疑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公民社会以多 4.公民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种方式参与政府决策。政府应建立完善有效的沟通渠道,缩 目前人们逐渐接受并支持公民参与,但公民实际参与地 短与公众的距离,创新公民参与途径,在公共决策中实现政方治理程度却不高。这里面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门 府与公众积极互动。这有利于政策的良好制定与执行,有利往往认为公民参与治理的能力不够,甚至以政府的权威为导 于完善决策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的实效。

7.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政府"的知识,说明g省是怎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①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行政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②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