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清朝边疆治理

清朝边疆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9 10:59:41

『壹』 清朝为开发新疆治理边疆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人物

清朝为开发新疆治理边疆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人物是左宗棠和曾纪泽,在军事上,左宗棠以武力打败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并做好武力收复伊犁的准备。外交上,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交涉,通过外交手段收复伊犁~

『贰』 清朝巩固和管理边疆的措施有哪些

1、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对满洲各部及陆续归降的蒙古、汉人实行八旗组织管理。至清太宗皇太极时,又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同时,开始依仿明制,改订中枢官制,建内三院和六部二院。入关后,清承明制,采用明朝行省、州、县行政体制,对广大内地(包括西南地区)实行直省统治。

2、清朝对北部和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是不同于内地行省制的藩部管理模式。

清朝所谓藩部,在地域范围上指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是相对于清朝直省统治的内地和东北而言。藩部与内地同属清朝版图,只是在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

3、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清朝在伊犁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直到帕米尔的广大西域地区。

(2)清朝边疆治理扩展阅读:

清朝统一边疆:

1、平定准噶尔

在清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噶尔丹一挫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失却了攻击的锐气;再惨败于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南宗莫德),根本上丧失了抵抗力量。

此后,噶尔丹率残部流窜于塔米尔河流域一带,“困穷已极,糗粮庐帐皆无,四向已无去路”,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病死于阿察阿穆塔台地方。

2、统一回部

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进军伊犁,不仅吐鲁番降清,塔里木盆的库车、拜城等亦纷纷归附,而乌什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更是擒达瓦齐以降。

『叁』 清代对边疆的治理论文1500∼2000字

摘 要: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其治理边疆的政策广泛吸取了历代治理边疆的经验教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清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总结出清代在治边方面的得与失。

关键词:清代;边疆政策;内容;特点;得失
一、清代的边疆政策
清朝对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政策有很多,包括对边疆居民的统治、对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开发、防范外来入侵等措施。总结起来有如下几项:
首先,设立理藩院为主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并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颁布律令,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在1636年设立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蒙古衙门,1638年更名为理藩院。主要管理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这较之以前历代封建王朝大大前进了一步。为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法制,还在各个不同地区颁布了适用当地的法律条文。
第二,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正所谓因俗而治。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由于社会习俗各异,清政府还对不同地区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来管理地方行政。如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西南地区,清初仍袭明朝,实行土司制度;到雍正年间,因清政府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土司制度也有所变化。
第三,笼络、利用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加强边疆统治。羁縻政策,这也是历代中央封建王朝的传统政策。清政府对其加以继承,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力拉拢、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第四,利用藏传佛教(喇嘛教)对蒙藏地区进行精神统治。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在蒙藏地区黄教界,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
第五,对边疆的经济进行建设与开发。随着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与行政建置的设立,为维持当地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在当地居民原有开发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与经济开发措施。如在蒙古族地区建立盟旗制度后,通过划分旗界、固定牧场等措施,使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在新疆地区,自平定准葛尔割据势力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屯田实边措施。西南地区实行招民开垦,使久荒之土,亩收数倍。边疆地区农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矿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新疆、云南、贵州等地,盛产铜、锡、银、铅等矿,从康熙中叶到乾隆朝中叶,上述地区的矿业得到较大发展。商品经济也日益活跃,清代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繁荣,与清政府的开发措施有着密切联系。
第六,加强边防建设,为防御外来侵略,保障边陲局势稳定。清政府在东北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等地,设置军府、屯兵驻守的同时,设置了一系列军事哨所,在东北、西北、蒙古等地还兴修驿道,设置驿站,从而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而且在防御外来侵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清代边疆政策的特点
首先,继承历史。清代的边疆政策在继承中又有创新。我们从历史上的羁摩政策、和亲政策中可以找到清代军府制、盟旗制、满蒙联姻等政策措施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还可发现康熙大帝一改历代固守长城、消极北防政策的创造性雄才大略。
其次,治理范围广阔。清代前期,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经营,其有效管辖范围除18行省(兼有台湾)外,还包括有奉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六盟、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新疆和西藏,成为一个幅员广阔、疆界明确的统一多民族大帝国。
最后,内涵多样,这也是由广泛的地域范围所决定的。清代的边疆政策包括了自成一格的海疆政策和陆疆政策。清代前期海疆政策中对沿海地区的治理和对台湾、海南的治理,又各不相同。陆疆政策则涉及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域,东北的军府制与新疆的军府制内容并不相同,而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则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的特点,分别实施驻藏大臣制和通过改土归流来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南诸省的统治。
三、清代边疆政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左右
清代的边疆政策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以满族贵胄的根本利益为首的封建国家秩序。这一点明显反映于作为清政府统治边疆地区根本大法的理藩院则例中。从明清之际的社会状况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清代的边疆政策基本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其次,增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再次,加速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最后,促进了少数民族宗教的发展和传播。
由于清政权阶级属性的决定,其边疆政策的消极作用也很突出。首先,清代边疆政策具有鲜明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性质。其次,清朝是以少数民族满族统治全国的。为了防止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联合以反对其统治,因而在其边疆统治中,往往采取封禁、隔离与分而治之的措施,如严禁蒙汉通婚等。再次,清政府利用喇嘛教,麻痹、削弱了蒙藏民族。最后,清代边疆政策具有封闭保守性质,对近代中国落后局面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如海禁政策等。

『肆』 清朝对于边疆的管理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1. 历史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地理疆域划定了明确的界线,让后代知道哪些是故土,待有能力时要收复(譬如:海参崴);

  2. 现实意义:后代在与敌对国争议时有法理依据,站上道义制高点。

『伍』 清朝前期是如何加强边疆治理的

一、平定三藩。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至此清廷才真正在关内完成了统一,稳定了统治权,从此之后,才建够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二、攻占与管理台湾。1683年,康熙进军台湾,郑克爽投降,,台湾重新开始由中央政-府管理。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3个县,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嘉庆十六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1884—1885年(光绪十-十一年)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率军重创法军,法军被迫撤出台湾。同年清廷将台湾划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
三、遏制了沙俄在东北的扩张,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1685年,康熙派军围攻雅克萨,俄国侵略军投降。1686年,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俄军伤亡惨重,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全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
四、平定新-疆判乱。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同时,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率兵驻守科布多和乌苏雅台等重镇,加强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管理和统-治。1755(乾隆二-十-年),乾隆进占伊犁,并在之后几年内将反复发生判乱的准噶尔部族消灭。1758-1759年(乾隆二十三至二十四年),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判乱,至此天山南北从此完全归入满清帝国。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土尔扈特部东归,乾隆不畏沙俄威胁,妥善安排了土尔扈特部,成为乾隆时期满蒙同盟的壮丽篇章,是康乾盛世的一大盛事。
五、加强西-藏管理。康熙承继顺治帝尊敬并册封达-赖政策,并于1718年至1720-年(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派兵间入藏,击败了占据西-藏北部的准噶尔残部。此后,清朝分兵驻藏,并任命康济鼐和颇罗鼐二人协助达-赖班禅分理前后藏事务。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与1792年(五十七年),弘历两次派兵反击廓尔喀(尼泊尔的一个部落)进攻西-藏,大败廓军,保卫了西-藏领土,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制订《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地位平等,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加强了满清帝国对西-藏的管辖。
六、平定西南:乾隆即位初年,抚讨并用镇-压了苗疆起-义,之后免除苗赋、尊重苗俗、实行屯田、慎选苗疆守令,减少了苗民的抵触情绪,使得贵州苗族地区基本上平定下来。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三次派兵,最终占领大小金川。此后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清朝疆域形成: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尔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

『陆』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的史实,贡献,快快快,急急急急急!!!

1、东南边疆: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派施琅收复台湾。
1684年设置台湾府,版隶属福建省。有利于国家统权一。

2、西北边疆:粉碎蒙古准格尔部分裂活动。历经康雍乾三代皇帝粉碎蒙古准格尔部分裂活动。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取得了彻底胜利,清政府重新统一新疆地区。
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路。

3、西南边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初年,顺治帝接见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1727年,雍正年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年间实行金瓶掣签制,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转世程序

『柒』 清朝加强对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

[历史书上都有哒~]
蒙古: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新疆:设置伊犁将军,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西藏:清政府分别册封了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望采纳!~谢谢~

『捌』 清代对边疆的治理论文1500∼2000字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1) 西北地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噶尔丹和俄国相配合,东侵喀尔喀蒙古。康熙二十九年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击败准部,噶尔丹遁逃。次年,康熙与内外蒙古的首领参加多伦会盟,实行盟旗制度,稳定了喀尔喀蒙古长期动荡的局势。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康熙率师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叛乱。此后策妄阿拉布坦重振准部,占领拉萨。清廷于康熙五十九年派兵入藏,驱逐了准噶尔军。 雍正二年(1724年),清军又平定了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叛乱。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平定准噶尔,统一天山北路,随即进入南疆。二十四年夏,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南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部在其领袖渥巴锡的率领下回到伊犁,受到清政府的重视和欢迎。

(2) 西藏。康熙五十九年,清军逐准部出西藏,清廷设驻藏大臣监督。后进一步提高驻藏大臣的权力,并实行金瓶掣签制,以防止班禅、达赖的转世为贵族农奴主操纵、利用。

(3) 西南其他地区。雍正年间,清廷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等省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分别设置府、厅、州、县。改土归流政策遭到土司的抵制。清朝镇压土司用力最大、耗时最久的是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役。

『玖』 简要概述清朝为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和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设置台湾府 1、郑氏政权的归顺 2、台湾府繁荣设置(1684年)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争 1、平定三藩叛乱 2、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3、平定回部叛乱 4、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 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2、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3、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四、设置将军、参赞在伊梨、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五、通过会盟、联姻、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与边疆各族的联系。4回答者: 弄花熏舞衣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