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个人理解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个人理解

发布时间: 2020-11-29 10:01:02

『壹』 什么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橄榄型管理模式

橄榄型城市管理模式(Olivary City Management Model)是城市管理服务领域的橄榄型管理模式,通过多规合一及综合执法改革的推进,在市域治理中形成了综合规划决策和综合执法监察两个综合,推动构建从综合规划决策、到社会化专业运行服务管理、到综合执法监察“两头收敛、激活中间”的橄榄型城市综合管理现代城市治理结构,形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一体,城市决策、执行、监督协力,政府、市场、社会共治的橄榄型城市管理模式,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执法监察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综合管理橄榄型城市治理结构,将有助于推动形成从综合规划决策、到社会化专业运行服务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规划、建设、运行服务与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主体部分,不仅需要政府各专业部门的参与,更需要激活市场、社会各方主体的广泛参与)、到综合执法监察(城管综合执法及相关综合执法巡查监察力量、网格巡查员及协管员等辅助巡查监察力量、广大的社会监督力量)的橄榄型城市综合管理现代治理结构,形成面向综合管理的橄榄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决策作为城市管理的龙头及城市综合管理橄榄型城市治理结构的最前端,历来在城市管理中受到高度重视,也正经历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驱动转型。而城市建设及运行服务与管理随着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提上议程,城市运行管理的新网络、新数据环境也为社会各方参与城市专业运营和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强调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充分参与和协同。随着对大数据环境下城市管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综合执法改革的推进及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察二重性的认识,城管执法监察作为巡查执法的第一线、问题发现的最前端和管理的最末端,将在城市管理服务转型中扮演重要作用,从而形成橄榄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创新面向法治、精治、共治的市域治理新格局。
橄榄型管理模式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两端小,中间大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及城市管理服务领域的橄榄型管理模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橄榄型管理模式,即前端抓销售,中间抓生产,末端抓研发,这种管理模式目前正在被哑铃型管理模式替代称为过去。城市管理服务领域的橄榄型管理模式,即前端抓综合规划决策、末端抓综合执法监察、中间是各方参与的城市管理服务提供,这种橄榄型管理模式正在成为政府机构改革、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本刊编辑部. 综合执法改革与大数据环境下的橄榄型城市治理结构[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19, (9):3-5.
宋刚,王毅,王旭. 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25(12):113-121.
俞娜. 哑铃型与橄榄型企业经营模式评析[J]. 区域经济评论, 2005(1).

『贰』 您认为市域层面在加快推进社会制度现代化中最重要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市域层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

『叁』 如何准确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取得的最新成果,其视野宽阔、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意义深远,自提出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3、从治理主体角度讲,有效的治理,突出强调社会公共事务的多方合作治理;
4、从权力运行角度讲,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须合理定位政府职能;
5、从组织结构角度讲,有效的治理,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为基础。

『肆』 市域社会治理的橄榄型管理模式是什么是管理模式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么

橄榄型城市管理模式(Olivary City Management Model)是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领域的橄榄型管理模式,又称橄榄型城市治理模式(Olivary City Governance Model),通过“多规合一”及“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形成综合规划决策和综合执法监察“两个综合”,面向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构建从综合规划决策、到社会化专业运行服务管理、到综合执法监察“两头收敛、激活中间”的橄榄型现代城市治理结构,以城带乡,形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一体,城市决策、执行、监督协力,政府、市场、社会共治的橄榄型城市管理模式,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执法监察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综合管理橄榄型城市治理结构,将有助于推动形成从综合规划决策、到社会化专业运行服务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规划、建设、运行服务与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主体部分,不仅需要政府各专业部门的参与,更需要激活市场、社会各方主体的广泛参与)、到综合执法监察(城管综合执法及相关综合执法巡查监察力量、网格巡查员及协管员等辅助巡查监察力量、广大的社会监督力量)的橄榄型城市综合管理现代治理结构,形成面向综合管理的橄榄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伍』 谈谈你对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12月12日上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和社会组织与协同治理研究基地联合举办会议,邀请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缘起、任务、路径等话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一、社会治理精细化动因何在。

国家治理现代化催生社会治理精细化。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马庆钰教授指出,过去我们的工作范式经历了从社会治安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转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粗放式、经验化社会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必须加快向精细化社会治理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教授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精细化概念起源于企业管理,指的是减少资源投入、降低管理成本,后来其逐步运用到行政领域和社会事务。以科学、理性为特征的精细化管理代表了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因此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逻辑。

社会领域诸多问题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直接动因。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鲍静研究员提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不乏精细的做法,但“差不多”“马马虎虎”“大概也许可能”等思维方式也甚嚣尘上,这就带来社会治理标准化程度低,群众工作不到位,社会事业服务表面化等一系列问题。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社会治理精细化与认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要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更需要精细的制度设计和执行。

网络社会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我国人口众多且社会结构复杂,网络社会使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更加多元,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与此同时,网络社会互联互通的特征也为精细化治理带来契机。当前我国有近7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5亿多微博微信用户。不论是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还是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如果离开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都是不可能的。

二、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内涵和任务。

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理念。纲举方能目张,树立科学治理理念是把握准确变革方向的前提。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长王名教授强调,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对社会管理模糊化的反思和超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法治、自治和德治的高度统一。法治是社会和公众的底线准则,在此基础上划分政府与社会的边界。自治是社会主体性即自我规则和秩序,政府要起到培育引导作用,而非大包大揽。德治是社会内在的面向,强调各类社会成员道德自律。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魏宏教授也表示,现代文明下的社会治理应当秉持权利保障、民主参与、市场经济、良法善治四大原则。只有真正从社会视角而非政府本位出发,才能确保社会治理精细化在实践中不发生异化。

政府、社会、公众相协同的格局。如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是研讨会热议的话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傅昌波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党委、政府应侧重法规标准、信息化、行为监管等基础制度建设,这样才能给社会和公众腾出足够自治空间;二是中央政府要向地方政府下放权力,让具有信息优势并嵌入城乡社会网络的基层工作人员更好为民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研究员进一步强调,社会治理格局亟待实现三大转变:一是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要从依附的“伙计”关系转变为平等的“伙伴”关系;二是社会组织与公众要从利益关系转变为协商关系;三是国内社会组织与国际社会组织要从对立的斗争关系转变为包容的竞合关系。国内社会组织唯有通过学习国际规则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岗位、人员、考核相支撑的制度体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程萍研究员等专家指出,社会治理精细化首先是政策制定的精细化,最终落脚到具体执行的精细化。要通过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平的考评结果应用体系,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政府自身履职精细化,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养和能力。也有专家表示,提供完备的社会治理制度框架是政府职责所在,要加快互联网、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等领域立法,形成完整的制度闭环。

三、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

明确牵头部门。多位专家表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当务之急是明确或新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治理牵头部门,赋予其明确的职责边界,从根本上改善有关部门的尴尬处境,杜绝末端维稳和硬性管控的工作方式。实践中,一些地方的社会治理体制正在向传统回归,这一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摸清工作底数。有专家强调,底数不清就不可能实现精细化治理。可通过排查人口类型、利益诉求、关键风险点等信息,全面深入了解治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和提供服务。基层要在内容上而非形式上建立工作台账,尤其是关注贫困人口,严重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

实施重点突破。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指出,社会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社区是实现精细化的突破口。社区能够针对老年人、儿童、失独家庭、司法矫正人员等人群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人性化服务,许多是政府想做但做不了的。要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并从制度设计、经费来源、能力建设等方面改善社区社会组织生存环境。

四、应把握好几对关系。

技术和人文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研究员指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靶向性,但若使用不当可能威胁个人隐私,甚至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与之类似,一些地方的网格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机械化、扩大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技术进步和人文关怀之间寻求均衡,承认并善待社会多元利益诉求,绝不能让精细化治理异化为单纯的管控。

秩序和活力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教授认为,人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个体嵌入不同社会秩序的结果是产生张力和冲突。不同主体的目标和身份冲突是正常的,关键是创新多中心治理合作机制解决冲突。要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等机制,使秩序冲突与内生活力相兼容,在动态均衡中达到最佳点。

社会治理与社会事业的关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张林江副教授指出,当前一些领域社会管控力度在加大,同时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的服务规模和水平也在提高,此外市场机制在治理实践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象都值得关注。理想的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关系是互补兼容,而不是“两张皮”。决不能用社会事业代替社会治理,更不能把社会治理异化为管理社会。只有通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的“双向运动”,才能最终促进共享发展。

『陆』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最新)

1、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和思路,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发生,使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为基点,以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以解决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风险为着力点,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立足点,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水平。

3、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政治优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6)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个人理解扩展阅读:

实现: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位工程。构建党绝对领导的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机制,深化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

2、把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坚持依法严打方针,打、防、管、控、建并举,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开展专项斗争为牵引,着力治乱点、补短板、除隐患。

3、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作为控制性工程。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有效化解历史遗留累积的存量问题,着力管控新形势下出现的增量问题,坚决遏制变量问题。

『柒』 怎样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理解、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避免几方面的认识误区。
第一,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在不同领域发挥治理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性的发挥不是绝对的,单向的,而是相对的,是互动与合作的。比如在群众自治领域,无疑需要给社会组织和群众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广阔的平台,但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各主体依法高效运转的同时,强调纵横交叉协作,从而形成政府间、部门间、公私间的跨界协作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要义。
第二,治理体系的运行方式不单是自上而下的,而是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横向运动。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有利于加强顶层设计,根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对抗性做法,实现政策不走样、不变味;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有利于“摸着石头过河”,实现地方层面的改革创新,降低改革风险与成本;横向运动的治理方式,有利于不同主体间的互动、走访、学习,实现协同效应、整合效应、创新效应。
第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国人民的大事,不仅需要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和部署、政府的推动和法律法规的规范,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从而更好地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推进改革。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