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农村生态治理

农村生态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5 22:06:50

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目录

农村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1.1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1 农村环境概略
1.1.2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1.2 农村废弃物的特性、环境效应及资源化利用潜力
1.2.1 畜禽养殖废弃物
1.2.2 农作物秸秆
1.2.3 农用塑料
1.2.4 农村生活垃圾
1.2.5 乡镇工业固体废物
1.3 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1.3.1 我国农村环境空气污染的原因
1.3.2 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的原因
1.3.3 我国农村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原因
1.3.4 农村生态破坏问题
1.4 基本策略
1.4.1 资源综合管理
1.4.2 进行小城镇环境规划
1.4.3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1.4.4 乡镇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策略
1.4.5 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
1.4.6 调整产业结构
1.4.7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1.4.8 充分发挥环保科技的支撑作用
1.4.9 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经济
1.4.10 强化农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1.4.11 认真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2.1 引言
2.1.1 基本概念
2.1.2 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持续农业的异同
2.2 推行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2.1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2.2 必要性分析
2.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2.3.1 循环型经济在运行机制上的可行性
2.3.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2.3.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成本效益上的可行性
2.4 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2.4.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
2.4.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2.4.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
2.4.4 混合指标层次模糊决策法及其在农村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2.5 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及示范
2.5.1 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2.5.2 循环型农业示范
2.5.3 生态农业建设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最佳实践模式
2.6 农业清洁生产
2.6.1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2.6.2 农业清洁生产
2.6.3 农业清洁生产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6.4 食用菌产业与农业清洁生产 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3.1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3.1.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况
3.1.2 农业面源污染的定量化研究
3.1.3 防治技术与对策
3.2 农村水土流失生态保护、修复与重建
3.2.1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3.2.2 水土流失成因
3.2.3 水土流失类型及危害
3.2.4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3 农村面源污染来源和控制技术
3.3.1 农村面源污染来源及其危害
3.3.2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3.3.3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3.4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
3.4.1 我国畜禽养殖业现状及特点
3.4.2 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
3.4.3 畜禽养殖场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4.4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 农田氮、磷流失控制技术4.1 农田氮、磷的迁移转化规律
4.1.1 地表径流
4.1.2 淋溶流失
4.2 氮、磷主要截留机制
4.2.1 基质
4.2.2 水生植物
4.2.3 微生物
4.3 氮、磷截留技术
4.3.1 人工湿地系统
4.3.2 人工水塘技术
4.3.3 植被缓冲带技术
4.4 农田排水系统中氮、磷的迁移转化过程
4.4.1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截留、降解作用
4.4.2 微生物对湿地中氮、磷去除的作用
4.4.3 沟渠沉积物(底泥)对氮、磷的截留、降解作用
4.5 生态沟渠截留技术及其产生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4.5.1 生态沟渠截留技术
4.5.2 植物残体分解对水环境的影响
4.5.3 以经济植物取代野生植物,防治二次污染的措施 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5.1 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来源性质
5.1.1 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来源
5.1.2 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性质
5.2 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体系
5.2.1 村镇垃圾和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理论基础
5.2.2 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体系
5.3 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堆肥技术
5.3.1 堆肥工艺设备系统
5.3.2 堆肥设备工艺选择
5.3.3 堆肥过程及控制
5.4 蚯蚓处理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技术
5.4.1 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原理
5.4.2 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两个主要方法
5.4.3 处理村镇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后产生的蚓粪和蚯蚓的主要用途
5.5 农业废弃物制糖技术
5.5.1 农业废弃物制糖种类
5.5.2 农业废弃物制糖工艺
5.6 农村固体废弃物生产蛋白技术
5.6.1 农村废弃物生产单细胞蛋白技术
5.6.2 农业废弃物生产蛋白技术实例 农村污水处理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6.1 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6.1.1 农村和农村污水
6.1.2 农村水污染的现状
6.1.3 农村水污染特征分析
6.1.4 目前农村饮用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1.5 农村污水污染的危害
6.2 经济实用的农村污水收集系统
6.2.1 “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系统
6.2.2 合流制污水收集系统
6.3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及关键技术
6.3.1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
6.3.2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原则
6.3.3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及关键技术
6.4 农村污水资源化回用技术
6.4.1 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6.4.2 土地处理技术
6.4.3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6.4.4 深度处理技术
6.4.5 微污染原水的给水预处理
6.4.6 小型装置处理技术
6.4.7 生物滤球技术
6.5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6.5.1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6.5.2 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6.5.3 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5.4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6.5.5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农村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7.1 农村大气污染及其主要来源
7.1.1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7.1.2 大气污染对农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7.1.3 农村室外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7.1.4 农村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7.2 农村生物质燃烧造成的室内外空气污染及控制技术
7.2.1 生物质燃烧造成的室内外空气污染
7.2.2 生物质燃烧造成的农村室内外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7.3 农村臭气污染控制技术
7.3.1 农村臭气污染
7.3.2 农村臭气污染控制
7.4 农村耕作引起的扬尘污染及控制技术
7.4.1 农村耕作引起的扬尘和沙尘暴污染
7.4.2 农村耕作引起的扬尘和沙尘暴污染的控制技术 环境保护工程实例与示范
8.1 南岗生态功能示范区规划与建设
8.1.1 项目简介
8.1.2 指导思想和建设框架
8.1.3 南岗生态功能区域的划分和经济分析
8.1.4 南岗生态功能区建设
8.1.5 生态功能区建设政策管理措施
8.2 杭州浮山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
8.2.1 项目简介
8.2.2 工艺流程
8.2.3 工艺适用条件
8.2.4 工艺特点及关键技术
8.2.5 农村畜牧业的生态工程技术
8.3 大溪河流域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8.3.1 生态示范区概述
8.3.2 生态示范区确立的原则
8.3.3 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8.3.4 污染负荷削减
8.4 长宁河流域农村污染防治规划与建设
8.4.1 农村小集镇污染防治措施
8.4.2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8.4.3 集约化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2.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有什么立法建议

3.1进一步节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自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已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加之对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不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资源衰退,破坏了人与资源的平衡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人口快速增长是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态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每一个有识之士,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尤其是农民,为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只生一个孩子吧!
其次是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社会公德,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要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
3.2加强法制观念,强化科学管理。认真学习、宣传、自觉遵守有关森林、土地、水、环境等方面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法规对资源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那些违法经营、肆意破坏的不法分子要坚决给予打击和严惩,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决不姑息养奸。尤其是对那些“权”、“钱”勾结肆意破坏资源、损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的贪官污吏,更要狠狠打击、严惩不贷。
要制定和完善农业生态平衡的环境政策。根据各地具体概况,目前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遏制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防止水土流失等的政策,坚决取缔、关停并转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十五小”企业;对退耕还林、还草、还水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由群众来监督地方官员认真执行。二是对土地施用有机肥、实施生物防治、地膜回收等进行奖励,要制定出农牧产品优质优价的政策。三是加强新上工程和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和论证,尊重科学而不是“游戏”科学;尊重科技人才而不是“玩弄”科技人才。在环境问题上要实行一票否决制,以避免造成新的环境隐患和问题。四是放宽“四荒”地拍卖政策,严格遵守协议,加快治理速度。
各级领导部门要制定环保考核目标,落实责任制,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环保、公安、工商、司法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同执法,坚决打击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3.3综合规划全面发展,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为指导,采用农业生态技术,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良性循环的高效集约农业。生态农业主张提高太阳等自然能源的利用率与转化率,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开发农村能源,保护自然资源,多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外部投入防止污染,用地养地,精耕细作,改革农业结构等。在当前对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的地区,要确实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水,进行资源重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和毒性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一是起步较早,二是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是政府支持和重视。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5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和一大批生态户、生态村、生态流域等先进典型,取得了显著的生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是为本世纪末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2010年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一大举措。
3.4积极引进,研究和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尤其是高新生物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才能在发展生产和经济的同时,做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当前要重点解决:快速封山育林,植被恢复和建造技术;小流域或区域综合治理和综合发展技术;优良畜禽(作物)品种选育及其高产、高效饲养(栽培)管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配套技术等等。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不解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即协调好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努力去为农业、农村和农民解决1-2个技术难题;要求每一位政府官员,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科技人员创造一个推广科学技术的宽松环境条件。只喊口号,只要求做什么,不告诉怎么做,“以其昏昏,令人昭昭”是不能阻止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因而也就不能彻底解决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哪些内容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摒弃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落实目标责任。环保部门应不断深入农村,检查督促环保法规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监测、监察情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建立环境报告制度,促进有关部门真正把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在乡、村、组三级建立乡(镇)长、村主任、组长负责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细化任务,加强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落实问责制,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大综合治理,全面开展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如:清理积存垃圾和其他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治理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流、乱种乱养、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

四是设立环治基金,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重点解决所辖地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条件的乡镇应该征收垃圾处理费,设专(兼)职乡村环卫人员,担负一定范围的保洁和环境卫生监督职责。同时,成立专门的农村基层环保管理机构,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护饮用水水源。要积极探索农村保洁有偿收费制度,采取政府投、乡镇帮、村级为主的方式,确保农村环卫整治和保洁工作有经费保障

4.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包括哪些内容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摒弃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落实目标责任。环保部门应不断深入农村,检查督促环保法规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监测、监察情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建立环境报告制度,促进有关部门真正把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在乡、村、组三级建立乡(镇)长、村主任、组长负责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细化任务,加强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落实问责制,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大综合治理,全面开展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如:清理积存垃圾和其他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治理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流、乱种乱养、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

四是设立环治基金,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重点解决所辖地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条件的乡镇应该征收垃圾处理费,设专(兼)职乡村环卫人员,担负一定范围的保洁和环境卫生监督职责。同时,成立专门的农村基层环保管理机构,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护饮用水水源。要积极探索农村保洁有偿收费制度,采取政府投、乡镇帮、村级为主的方式,确保农村环卫整治和保洁工作有经费保障。

5. 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健全与完善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设性建议,以寻求处理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对策。

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近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农村区域的经济进步快速,在很大程度上把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因为经济发展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相对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严重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而通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中国的农村环保工作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就,开发建设了几种绿色项目,并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政府也持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已经包含了农村环保建设,对于农村环保科学技术的运用也愈来愈普遍。现在,明显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控制能力,并得到了相对成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经验,对于进一步把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具备关键意义。但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快速,而中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依然有必然的不足,从而造成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相对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及时使用有效方法以让环境污染减轻,推动提高环境质量,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动力。

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法制建设不健全:

中国一直存在城乡二元构造,一些问题常常优先思考城市区域,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是相同。中国农村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没有一部比较单独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与城市相对完善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比较,农村依然是空白。因为一直缺少环境污染的资金,造成中国严重缺少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中国很多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不依照标准应用肥料与农药的状况相对常见,同时施药施肥不够完备的配套技术,不但导致浪费农用化学品,还对土壤与环境导致了污染,使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变差。农村农膜带来的污染导致破坏农田土壤构造,焚烧秸秆导致大气污染,生活污水、垃圾与人畜粪便没有通过处理直接入河导致河道水体污染严重。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环保投入不足:

局部人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质疑,几年来中国一始终没有终止环保与治理污染的脚步,但怎样会成效不大反而少量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愈来愈差,专家称还是投入不足,不但是投入不健全的机制,更关键的是资金投入不够。现在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基层政府投入不够,缺少相关的资金保证,在研究相关的科学技术时缺少经费,监察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薄弱的力量,最后造成工作能力不足,质量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功展开被严重阻碍了。

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了解不足,环保意识低:

从中国全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来看,一方保护、多方破坏的情况依旧严重,特别是基层农村,不断降低的生态质量,污染源发展迅速,经常会出现自然灾害与事故,关键因素就是农民缺少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太过强调自身利益,农药化肥滥用,垃圾与废弃物在生活中乱扔,很多乡镇企业乱砍滥伐,占用耕地,加上落后的设备,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严重等,尽管城市人口有所改善环保意识,但实施行动效果还不是很好,总之提升中国人口环保意识特别急切而实际。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增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与协调,进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依据现实状况拟定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系统与考核方法,展开乡(镇)环境质量考核,考核结果定期公布。乡镇环保机构要建设健全,配备环保专职人员及时传达政策,反馈信息。对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与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循环经济:

农村环境保护的目的经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与发展循环经济来达到。产业化、规模化能够把小农作坊式的不经济生产消除,施展规模优势;同时还由于私人作坊大于收益的治污成本,治污的动力个人是没有的,而经过产业化与规模化能够发挥治污的规模优点。同时,农村生态旅游业要大力发展,把原生态的环境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本,也展现了循环经济理念。经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与发展循环经济,农村的环境污染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理,循环经济治污成本还能够降低,提升治污收益。

加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对于农村居民,要增强其环保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环保教育理念政府要定期组织环保工作人员到每一个城镇普遍宣传,并把环保教育横幅张贴在显眼的地方,以加强人们的环保认知。同时还能够展开定期的环保知识讲座,持续加强人们对于农村垃圾的污染了解,保证对垃圾分类,并把有用的垃圾回收,从而持续增强本身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认识。另外,因为农村区域的地理部位差异想对大,并且地理气候相对复杂,由此造成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相对复杂,对此,开发部门能够深入到农村区域,对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实施勘察与探究,并鼓励当地农村居民就环境污染予以建议,以建设跟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相符的需要生态系统。在这经过中,处于主动位置的农村居民,可以为自己生活环境的治理制定策略,这一定可以加强其责任意识,以持续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更好的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增强对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全面指导:

小城镇生活污染整治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关键内容,一方面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定要求。所以要依据小城镇污染的现实状况,全面增强对农村环保政策与技术上的指导,探究污染防治对策;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规范并尽快拟定出台,推荐一批跟小城镇现实相符的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解决技术,保证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工程的执行是:建得起、运行低费用、方便管理、解决效果好的优秀而又实用环境保护项目。

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加大:

想要把农村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做好,一定要凭借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政策要进一步优化,经费投入加大,踊跃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依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环保设施实施有偿服务化应用管理,把农村环境整治做好;凭借外资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力量,把环保资金投入渠道扩大,农村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做好;依照“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清楚责任要求,把监管力度加大,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4、结语:

总之造福人类的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只有环保意识提高、健全环保法律系统、环保投入增加、执法力度加大,才可以推进环保事业成功实施,让我们大家的家园不断、健康发展。

6. 如何加快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是发展的大纲。要高起点编制镇村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
一是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要坚持与工业产业规划、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优势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积极鼓励村集体在工业园区内建造标准厂房,吸引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集聚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二是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地连片集中,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三是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农民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集中,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让农民享受到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清洁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举措,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扩种绿肥与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进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系统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实行农药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及统一差率,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推广种养相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健康种养生产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业发展规划,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建立持续、高效、生态平衡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体系。采取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布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态之基,贯彻落实“人水和谐”理念,建立农村河道定期轮浚机制,实施拆坝建桥,打通断头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筑物,畅通水系,加快河道轮浚和水系调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清水畅流”。
四是植“绿”。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重点,做到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格局,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三、创新农庄建设举措,塑造中国美丽乡村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要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农村旅游业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在塑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保护乡村乡野农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纯朴之美作为第一追求,创新思路和举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力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重点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靠山生财、靠山致富,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开发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建成一批以山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游点。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将渔业生产与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度假购物结合起来,发展赛龙舟民俗水上运动、休闲垂钓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闲乡村旅游项目。注重开发湿地资源,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湿地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观赏到“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生态美景的同时,了解自然生物知识,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三是做好“民居”文章。要注重传承和提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打造各地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绚丽多姿的特色民居,充分体现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要加大古建筑保护修缮力度,让古建筑融入“美丽乡村”,并挖掘其背后的商业价值,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特色线路,结合农村生态环境及生活文化,发展如介绍民风民俗、品尝农家菜、体验农家生活等具乡土味的观光特色旅游。
四是做好“花果”文章。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的花卉、林果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已有的基础上,引入创意农业,对花卉、林果进行资源整合、规模培植、巧妙布置,打造“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四季花园,形成姹紫嫣红、硕果累累的独特乡村美景。通过发展花卉和蔬果采摘体验项目,让游人漫步其中观花品果,享受从中的美感和乐趣。
五是做好“农耕”文章。依托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着力挖掘至今稀存于世的农耕器具、戏曲、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资源,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产业,让游客亲身体验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车灌农田、制作农家酒、腌制农家菜、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乡村生活。
四、准确把握推进要素,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把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让全体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统筹推进。结合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文化积淀、民俗习惯、产业结构、自身特色等,因村制宜开展研究策划,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既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配套,又要塑造村庄自身的特点、特色,还要传承历史民俗文化,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彰显农耕文化、秀美特色,让“农村更像农村”,避免“千村一面”。
优化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农村生态环境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建设程度,因此要把优化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抓紧抓实抓好。首先,要以推进“三个集中”为抓手,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其次,要组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对自然村庄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再次,要积极发展规模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创新举措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只有坚持创新举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才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有序推进。一是创新组织管理体系。美丽乡村建设面广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各级各部门,必须要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分工合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上下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创新建设投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必须要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三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步伐,实现土地连片集中。四是创新经营体制机制。通过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劳务合作、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要创新发展合作农场,鼓励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建设成果,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7.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什么,组织党员、群群众参与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答: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党员、群众参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8. 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近年来江苏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头戏."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约1万个规划保留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初步整治,占规划保留村庄总数的25%,整治工作进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使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各级环保部门正不断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 江苏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什么? 江苏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 统筹推进城乡环保规划编制,力争环保规划不留缝隙.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为带动,对太湖流域,淮河流域等重点控制单元内的城镇,乡村污染治理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点源,面源的综合整治.编制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划分12类,472块,约占全省国土面积22%的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价值的保护地进行重点保护,并与主体功能区划工作进行衔接,大区域,大尺度地维护城乡生态安全. 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环保建设布局不留空白.2005年7月,江苏省启动了以"六清六建"(即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排放制度,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省6000多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太湖流域实现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系统,苏南地区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县乡河道清淤,卫生户厕改造,"一池三改",规模化畜禽粪便处置,农村造林绿化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示范创建,力争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不留缺失."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加快生态市,县建设步伐,在县域,市域范围内开展城乡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目前,全省已形成"苏南全面开花,苏中重点突破,苏北大力推进"的创建格局.此外,根据国家生态示范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探索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动已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县(市,区)的地区不断深化创建工作,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将生态环保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切入点,持续带动新农村建设,充分扩大环保公共服务的惠及面. 统筹推进城乡环保政策对接,力争环境管理不留空档.一是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研究推进农业生态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畜禽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法规规章制定.二是加强镇村环保机构队伍建设.落实乡镇环保职责,推广乡镇环保分局,监察所和村环保监督员的设立.三是加强财政支持引导."十一五"期间,仅省级财政环保投入各类资金达到60亿元,其中太湖治理专项资金每年达到20亿元,太湖流域地区市县财政新增财力10%~20%都要用于水污染治理.同时,各地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力度,给予行政事业费减半,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四是加强资源整合.针对农村环保涉及面广,资源分散的状况,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带动其他涉农资金有效投入,至今共建成800多个省级示范村. 农村环保工作有哪些薄弱环节? 虽然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围绕农村环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认识的,历史的,经济的及社会的原因,江苏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目前,全省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七大问题: 一是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相对于城市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多年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研究不多,农村环境保护地位低,基础差,难推进,少数地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基础上的,不能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三是农村环境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四是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薄弱.县以上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上,许多县环保局没有单独设立负责农村环保的职能科室,多数没有专门人员负责.五是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在城市环保和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投入较大,但在农村环保方面投入十分有限.六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七是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农村环境保.....

9.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结合本地实际,谈谈如何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及生态建设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结合本地情况,搞好新农村的人居环境的整治以及生态建设是需要集体的力量的,只有集体才可整合本地资源从而做到农村环境治理。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