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冲沟治理

冲沟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5 17:21:00

❶ 网友们,求一份河道治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自己登录《网络文库》或者《爱问资料共享》、《管理资源吧》免费下载吧,多得是!

❷ 高填方路堤病害治理措施有哪些

【公路监理师考讯】 1)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2)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3)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4)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路堤边坡的常见病害是路堤边坡坍塌、边坡冲沟、防护体滑落、防护剥蚀、急流槽悬空等。 1)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做好排水工程,避免局部冲刷淘空路基边坡坡脚。 2)对路基边坡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如植草或植树,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块对边坡进行防护。 3)施工中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避免边坡过陡,填筑中适当增加宽度并进行压实,提高边坡的压实度。 4)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1)坐标法放样 根据设计单位布设的导线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逐桩坐标表进行放样的一种方法。 全站仪架设在第n号导线点,后视第n-1号导线点或者第n+1号导线点,计算出两导线点所组成的边与仪器所在点和欲放点所组成的边的夹角alpha;,及仪器所在点和欲放点之间的距离d,利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2)传统法放样 (1)切线支距法:在没有全站仪的情况下,利用经纬仪和钢尺,以曲线起(终)点为直角坐标原点,计算出欲放点x、y坐标,进行放样的一种方法。 (2)偏角法:在没有全站仪的情况下,利用经纬仪和钢尺,以曲线起(终)点为极坐标极点,计算出欲放点Delta;、d偏角和距离,进行放样的一种方法。

❸ 讨论崩塌,泥石流,滑坡三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整治措施有何不同

一、崩塌
(一)崩塌定义
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体后,以滚动、跳动、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与过程,称为崩塌。危岩体是正在开裂变形,并可能发生崩滑的危险山体(图1-1)。
该类灾害具有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的特点。崩塌对斜坡底部的房屋、道路及其它建筑物危害很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二)崩塌分类
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一是产生在土体中的,称为土崩。二是产生在岩体中的,称为岩崩。当其岩崩的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又俗称山崩。当其崩塌产生在 图1-1 崩塌示意图
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按照崩塌体的规模、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剥落、坠石和崩落等类型。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米者占25%以下,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坠石的块度较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50—70%,山坡角在30—40度范围内;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75%以上,山坡角多大于40度。
(三)崩塌的形成条件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统称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1、岩土类型: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小型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能够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四)可能诱发崩塌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在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诱发因素就显得重要了。诱发因素作用的时间和强度都与崩塌有关。能够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其中人类工程活动及人类经济(生产)活动是诱发崩塌的一个重要原因。
1、采掘矿产资料:我国在采掘矿产资源活动过程中出现崩塌的例子很多。有露天采矿场边坡崩塌,也有地下采矿形成采空区引起地表崩塌的。较常见的如煤矿、铁矿、磷矿、石膏矿、粘土矿等。
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修筑铁路、公路时,开挖边坡切割了外倾的或缓倾的软弱地层,加之大爆破对边坡强烈震动,有时削坡过陡都可以引起崩塌。此类实例较多。
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这里,主要是水浸润和软化作用,以及水在岩体(土体)中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可能导致崩塌发生。
4、堆(弃)渣填土:加载、不适当的堆碴、弃碴、填土,如果处于可能生产崩塌的地段,等于给可能的崩塌体增加了荷载,从而可能而诱发崩塌。
5、强烈的机械震动。如火车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锻轧机械震动均可起诱发作用。
二、滑坡
(一)滑坡定义
图1-2 滑坡示意图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营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自然作用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图1-2)。自然界中,无论是天然斜坡还是人工斜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
(二)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的形成与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外营力改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松散土体和高陡的斜坡是形成滑坡的内因,河流冲刷及淘蚀是产生滑坡的外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发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1、地层岩性: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通常,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作用:各种软弱层、强风化带因组成物质中粘土成分多,容易阻隔、汇聚地下水,如果上坡上方或侧方有丰富的地下水补给,则这些软弱层或风化带就可能成为滑动带而诱发滑坡。
地下水在滑坡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作为表现为:
地下水进入滑坡体增加了滑体的重量,滑带土在地下水的浸润下抗剪强度降低;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静水压力对上覆不透水层产生浮托力,降低了有效正压力和摩擦阻力;地下水与周围岩体长期作用改变岩土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引发滑坡;地下水运动产生的动水压力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5、人为工程活动影响
不合理人为工程活动,如人工开挖斜坡前缘开挖坡脚或后缘堆载,改变了斜坡的外形和应力状态,增大了滑体的下滑力,减小了斜坡的支撑力,从而引发滑坡。农田灌溉、水渠和水池漫溢和漏水、废水排放等加剧滑坡的可能性。
(三)可能诱发滑坡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进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诱发滑坡发生。
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修建重型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矿厂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三、泥石流
(一)泥石流定义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大都形成于沟谷和坡地,由于暴雨或冰湖、水库等溃决而在沟谷或坡面产生的一种携带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具有突然爆发、历时短暂和破坏力强大的特点,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和特定的地貌条件(图1-3)。
1、物源条件:系指物源区固体松散物的分布、类型、储备量以及补给距离等,能提供大量的固体松散物。固体松散物的来源决定于地层岩性、风化作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图1-3 泥石流示意图
物源条件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新构造运动、不良物理地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在断裂强烈发育带,岩石破碎,易风化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岩石性质不仅决定着岩体破坏的难易和方式,而且还决定所形成泥石流的性质。
2、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内因和必要条件,它制约着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影响着泥石流的规模和特性。在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中,地形地貌条件是相对稳定的,其变化是缓慢的,同时在泥石流的活动过程中,也被再塑造。
地形地貌对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通过沟床的地势条件为泥石流提供位能,赋予泥石流一定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的能量;同时在坡地或沟槽的一定演变阶段内,提供足够数量的水体和土体。沟谷的流域面积、沟床纵坡降、流域内山坡平均坡度、沟谷形态以及植被覆盖情况等都对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和分布无不受到山地地貌特征的影响。
泥石流活动的过程形成—运移—堆积就是地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平面呈一不对称的哑铃形成区和堆积区的形态极不稳定;形成区由条带状向树枝状发展;流通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展,进逼下游大河变形,导致河流改道。
3、水源条件:水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固体物质的搬运介质。降雨历程、降雨量以及降雨强度等对泥石流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三)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里、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他建筑活动时破坏了山坡表层而形成的。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沟方可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及采石等形成的泥石流事例很多。如四川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稳定性破坏,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下游的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❹ 冲沟的防治措施

(1)对地面上的冲沟可将松土清除,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压)实;因其土质结构松散,
承载力低,如用作地基,可采取加宽基础处理。
(2) 对边坡上的冲沟可用好土或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或用浆砌块石填砌至坡
面一平,在坡顶作排水沟及反水坡,以阻止冲刷坡面,下部设排水沟,以防止冲
蚀坡脚。

❺  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防治工作概况

地质环境管理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行政职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难度,我市自1993年起就如何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调查,积极开展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市地质灾害基本分布规律,在全省第一个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市、县、乡、村四级联系网络,实施规划→细则→组织“三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新体系,已连续四年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事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2002年4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单位。

1.深入调查,分析原因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县(市)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各灾害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土保持、当地气候、地质灾害类型等各类资料,并进行归类成册,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布情况、特点、原因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为做好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健全制度,明确职责

首先在台汛期建立值班制度,速报制度;其次编制台汛期地质防灾预案;第三通报已知隐患(地段)点采取预防措施。每当灾害发生,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工作。并通报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和及时救治提供依据。

3.建立网络、掌握动态

并及时掌握本市地质灾害情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趋势,初步建立了以地、县(市)地矿局(办)、重点行政村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四组地质灾害防治联系网络。

4.争取资金,积极防治

积极建议有关县(市)政府拨出专款治理的同时,协调搞好防治项目的规划、论证、立项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430万元、省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650万元。

二、预防对策措施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主要是受大气降水、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控制,因此试图通过人为努力全面阻止其发生,目前还有很大的困难,也是不太现实的。但只要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处理得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质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和规划工作,进行地质灾害预测分析,做好重大地质灾害的事前防范工作,特别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可以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的。

1.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由于地质灾害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缺乏了解,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地质防治的科普宣传。因此各级政府首先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水法》、《水土保持法》及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04号令《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开展地质灾害科学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得好与坏,也直接影响丽水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应该看到,地质灾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都是比较贫困、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防治地质灾害难度极大。丽水市是经济欠发达,又是困难落后的市,尤其是景宁、青田等县(市)刚刚脱贫,经济比较困难,对地质灾害防治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把防治地质灾害这项工作摆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尤为重要。

3.编制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要在近期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从现阶段来说,首先在深入了解灾情的基础上进行防治,即从致灾因素上进行调查研究,用于开展系统的、全面的基础性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以确定防治步骤、方法;其次,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编制好丽水市中长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了解掌握丽水市域地质灾害的类型、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查明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及其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灾害体的稳定状况等。

(2)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将明显可能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圈定为地质灾害易发区或重点危险区。

(3)将划定的危险区域,由地矿主管部门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对危险区域进行工程建设限制和人为活动限制,并按照各地质灾害点危害程度、可能的危害大小,区分轻重缓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研究提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4.制订监督管理办法

《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是保护丽水市地质环境,实施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制定并有效实施“实施细则”有利于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以防治规划为指导,实施细则为依据,组织机构为手段的“三位一体”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新体系,对于推动地矿行政管理,特别是地质环境管理是有十分重要意义。

5.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政府现有的财力不可能对所有地质灾害体都进行治理,对大部分地质灾害体,只能通过加强监测、预报,以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尽可能减轻经济损失。

(1)各县(市)政府根据本区域初步调查和普查结果,确定各自的监测、预报重点,根据上级地矿部门的要求,编制好近期本区域的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2)根据地质灾害体(隐患点)所在的位置、威胁的对象,将灾害监测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对危害很大,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点,要由政府聘请专业队伍进行监测。

(3)一般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由灾害点所在乡、镇设立地质灾害监测组,由乡镇负责编制防灾预案,预案必须明确:地质灾害体动态监测人员、防灾预警的判据、预警发布机构及负责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并选派工作认真,有一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责任心强的村民为监测员,对每个监测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制定责任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群众性简易监测。

6.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新的公益性事业,社会效益巨大,而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地质灾害又是牵涉千家万户,防治地质灾害就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之成为一项全民活动,建立起群测群防体系,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行各业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筹集地质灾害防治基金,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工程性治理措施提供物质基础。立足于防,防治并举,为丽水市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地质环境。

三、防治对策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在地质灾害勘查的基础上进行,下面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的主要治理方法。

1.滑坡治理

滑坡发生前常有异常(前兆)现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这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影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长期位移观察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张,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用肉眼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的方法,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1)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①后壁较高,长满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②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③滑坡前缘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河水冲刷过的迹象;④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部已有漫滩、阶地分布;⑤滑坡体舌部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基岩;⑥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2)不稳定的滑坡常具有下列迹象:①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②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的现象;③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④滑坡体表面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⑤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⑥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林。

需要指出,以上标志只是一般而论,较为准确的判断尚需作出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当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慌乱。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3)政府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通知邻近的河谷、山沟中的人们做好撤离准备,密切注视灾情的漫延和转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转化为泥石流灾害(即次生灾害),应迅速设立观察点,密切注视其变化动态。

滑坡治理的主要方法:防治滑坡一般采取“避、排、减、挡、锚”等办法。“避”即在选择建筑物场地,铁路、公路选线,城镇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滑坡体。在无法避开滑坡体,或对已建设在滑坡体的建筑,视经济可地性进行工程治理。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归纳起来分为三种:一是“排”水,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平衡条件,如:削坡“减”重压脚、建筑“挡”土墙、抗滑桩、“锚”固等。三是改变滑坡岩土性质。

(1)截引地表水。拦截、排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防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排引地表水中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治理方法,而且应是首先采取长期运用的措施。主要工程有:一是在滑坡外修筑横向截水沟、槽和纵向排水槽、排水暗沟等。二是滑坡体上修筑地表排水沟,此泉工程及时将地表水及泉水引走,减少其停滞下渗的机会。必须注意沟、槽要切实不漏水,并经常检修,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护坡脚。防治河水、库水对滑坡脚的冲刷,避免坡脚被冲刷掏空失稳,导致滑坡,主要工程措施有:一是“T”型坝。是在滑坡严重冲刷地段,促使主流偏向滑坡体对岸,保护滑坡脚免遭河流冲刷的建筑物。“T”型坝常横向下游,与水流夹角为60°~70°;它可使水流冲刷强度降低10%~15%。二是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主要应用于江边、库边的滑坡体治理。

(3)削坡减重。削坡减重也称削坡减荷、削坡减载。此方法常用于治理“上陡下缓、头重脚轻”的滑坡或推移式滑坡,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坡地段的滑坡体,使滑坡体外形改善,斜坡高度降低,坡度减少,滑坡体和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若将上部削下来的填在坡脚,效果更好。

(4)采用挡土墙、抗滑桩、锚固等工程,以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地。

滑坡治理实例:

(1)堵缝。地表上已有张开裂缝的滑坡,可用粘土或水泥土夯实,并做到成鱼背状。防止雨水和地表径流直流入缝下渗,起润滑加速下滑作用。云和县源乡荫桥坑村后山体滑坡上部开裂近20厘米,采用粘土堵缝后,已稳定了5年多时间,尚没发现新的发展趋势。

(2)排水。在滑坡体边界设环形截水沟,排除滑坡体外地表径流;在滑坡体界内修建树枝状排水沟,将水导出滑坡体外排水沟壁进行防渗处理。在滑坡体内可设置地下排水暗沟垂直排水井、孔等,用于疏干滑坡体或滑动面,减少土壤含水量。这是我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理方法,在庆元、景宁、龙泉、云和、青田、丽水等县(市)已发现的滑坡隐患点上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支撑。在滑坡体脚设挡土墙、抗滑垛、锚固等。对于滑坡体积不大,采用挡土墙较好,而挡土墙内需设排水孔。对于滑坡体积物不厚的滑坡,可用木桩、钢轨、钢管、钢筋混凝土桩直接打入稳定的地基;对于厚度较大的滑坡体,可钻孔或冲抓套井回填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以增强滑坡的稳定性。支撑挡护这一方法在我市应用于公路边坡滑坡的治理。

2.崩塌治理

崩塌体的识别: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较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穿,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崩塌治理的主要方法:

(1)拦截:对于仅在雨季才有坠石、剥落的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钢针及钢丝等编制钢轨或钢纤栅栏来挡截落石。

(2)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3)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4)削坡(刷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来放缓边坡。

(5)排水:在有水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疏导。

(6)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缝、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3.泥石流治理

泥石流的识别:能否产生泥石流可以从形成泥石流的条件分析判断,已经发生过的泥石流的流域,可以从下列几种现象来识别:

(1)中游沟身常不对称,参差不齐,往往凹岸发生冲刷坍塌,凸岸堆积成延伸不长的石堤;或凹岸被冲刷凸岸堆积,有明显的截变取直现象。

(2)沟槽经常大段的被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堵塞,构成跌水。

(3)由于多次规模不同的泥石流的下切淤积,沟的中下游常有多级阶地,有较宽阔地带常有垅岗状堆积物。

(4)下游堆积扇的轴部一般较高耸,稠度大的堆积物其扇角小,呈丘状。

(5)堆积扇上沟槽不固定,扇体上杂乱分布着垅岗状、舌状、岛状堆积物。

(6)堆积的石块具尖锐的棱角,无方向性,无明显的分选层次。上述现象不是所有泥石流地区都具备的,调查时应多方面综合判定。

泥石流治理的主要方法:

(1)植物措施。泥石流突发性强,治理难度大。但它的发生和森林植被覆盖率有很大的关系,森林植被覆盖率大的地方不容易或不可能发生泥石流;森林植被覆盖率小的地方,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能力差,容易或者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因此,要防止泥石流发生,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植树造林。根据泥石流流域各部位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地表径流形成区主要目的是水源涵养,调节径流,减缓流速,控制水动力;泥石流形成区主要任务是稳定沟床与坡脚、防治坡面的土壤侵蚀;流通区主要任务是减少汇入沟道水体,减少泥石流流量,创造泥石流停积的条件。我们可根据各区段不同要求,选择适当的林种植被,对荒地进行造林种草,种植水土保持林、特用经济林,发展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林灌、草多层立体交错覆盖的造林结构,层层截流降水,减轻地表侵蚀,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

(2)耕作措施。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顺坡耕作;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经济林果坡改梯,修建水平带、排水沟;实行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种植、垄种、草田轮作;推广少耕、免耕、覆盖耕作等保土耕作措施;固定耕地精耕细作,改变广种薄收的不良传统。

(3)工程措施

防护工程。在容易滑塌、崩塌的沟坡、谷坡、山坡采取削减载、排水抗滑、支挡等护滑工程,在沟中修建谷坊、淤地坝等固沟工程,巩固沟床,稳定沟坡,减轻沟蚀,控制崩塌、滑塌。对泥石流经过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等其他重要工程设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岸、坡及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等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工程、护岸工程、护墩工程和固沟工程等。

拦挡工程。在泥石流沟中修筑各种形式的拦挡坝,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拦截泥石流的砂石、削弱泥石流的流量和能量,尽量将泥石流改变为一般洪水,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经济建设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主要有格栅坝、桩林、拦沙坝等形式。

排导工程。为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避开铁路、公路、渠道等设施。让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通过排导设施顺畅地从保护的城镇、建筑物、道路物上游泄到下游,不造成危害。主要有排导槽和渡槽等形式。

4.地裂缝治理的主要措施

根据裂缝的特征,减轻地裂缝灾害的主要措施:

(1)对已有裂缝进行回填、夯实等,并改善地裂区土体的性质;

(2)改进地裂区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裂性能;

(3)对地裂区已有建筑物进行回固处理;

(4)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地裂缝的发展方向;

(5)采取各种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6)加强了地裂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四、建议实施防治工程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技术性强,地质灾害不仅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给广大群众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而且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防治地质灾害刻不容缓。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是摸清底子,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报,对重点危险区段进行重点预防治理。

1.丽水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

本市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灾情严重,治理难度较大,要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

首先,在本市范围内部署分县(市)的1:5万的以地质灾害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地质调查、区划工作,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圈定地质灾害多发区,查明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及其他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灾害体的稳定状况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地组织编制《丽水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实施该项目需2~5年时间,资金概算约500万元。

其次,根据调查报告对将明显可能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对危险区进行建设限制和人为活动限制,并对重点地段作重点勘察,对重要经济活动区、重要交通干线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作出评价预测,实施该项目需3~5年时间,资金概算800~1000万元。

第三,对危害点进行综合治理,按照“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谁受益,谁治理,人为引起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将防治工作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治理。

2.本市重点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项目

针对我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景宁、庆元、青田、丽水等县(市)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一定资金,在重灾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采取初步的应及措施,为减缓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起到积极作用。根据本市地质灾害现状与特点,近期建议实施的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项目30余处,包括金温铁路、330国道线及省道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项目,预计需要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具体项目省略)。

❻ 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污染治理及终场利用工程怎么施工的

根据(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对选址的规定: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2、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 50 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4、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5、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等)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合理的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因此,依据以上条例的规定,首先要看国家在你们村附近的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如果符合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话,你可以按照剩下几点一一对照,如果违反此强制要求,其项目选址就是不科学的。对于此项目内容一些不懂的地方您可以自己在您当地的官方网站查询到该垃圾填埋场的相应环评简本做对照。此外,关于您第二个问题,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就是大气以及渗滤液的影响,大气影响主要就是恶臭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渗滤液的影响就是垃圾渗滤液对当地的地下水的影响。比较负责任的告诉您,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当地的大气环境和地下水肯定会恶化,无论其环保措施多么到位。最后,垃圾处理现在主要是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填埋方法比较经济、简单,因此大多地方采取填埋。总的来说,尽量还是不要让垃圾填埋场建在自己家附近,我去过的垃圾填埋场,环保措施齐全,但很难做到位。天猫美国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❼ 请问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施工期间的防洪抗汛方案应该怎样写呢

防洪抗汛方案

本合同段防洪渡汛重点为住地防排水、隧道内排水、路基排水、桥梁排水、出口端钢筋加工区排水。
1、工程概况
××××第三合同段主要施工项目有:4条便道,××隧道、××大桥。
4条便道累计长3678m,土石方开挖126877m3,填方32374m3,防护工程挡土墙约2万立方,排水工程涵洞共14道,全长164m,便道含30m跨度钢筋预应力箱梁桥1座。
主线工程项目为:××隧道左线长2511m,右线长2513m。
××大桥为连续刚构和T梁组合桥,总跨度429m。
主线路基全长约349m,路基属于半挖半填形式,挖方约43000方,填方约27700方,斜交涵洞1道,挡墙2700方。
2、组织机构
根据防洪渡汛精神,项目成立了防洪渡汛机构,领导防洪渡汛工作。

防洪渡汛组织机构
3、雨季施工部署原则
3.1雨季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根据本工程特点分轻重缓急,对于不适于雨季施工的工程加紧提前或者延后。主线路基土石方、挡墙在洪水季节来临前工程完毕,涵洞争取在洪水来临之前修建完毕。隧道开挖不受降雨影响,但砼料、砂、石料等受雨水影响比较严重。桥梁桩基开挖、桥台砼等都要受下雨影响。
3.2针对上述受雨季影响的工程,项目部及各作业队都必须做好防洪渡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3项目部及各作业队准备充足防洪工具。
4、主要防洪措施
4.1天气预报
项目部、作业队要随时关注天气,及时将天气情况告知各作业人员,做好防洪渡汛准备。
4.2住地防排水
项目部、各施工队住地,边沟必须清理,有堵塞情况的必须疏通。
××隧道进口端住地紧临大冲沟,一定要做好防排水,及时派人清理。下雨时间要派专人察看,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做好人员撤离工作。
4.3隧道内防排水
××隧道洞内要加强排水,特别是下雨对于有征兆的渗水一定加强关注,及时探明水源深度、容量,做好涌水措施。及时将渗水、涌水大小告知每个作业人员。
4.4路基排水
路基高边坡段做好截水沟,路基做好防排水,挡墙周围人工清理水沟。便道涵洞清於泥,边坡排危,下雨要轮流察看边坡稳定、涵洞流水大小等。
砌筑工程:水泥要堆放在地势较高的地点,必须有防雨防潮措施,筑炉用耐火材料也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遇中、大雨时应停止施工,砌筑表面应采取防雨措施。
4号、5号便道有多处高边坡,每次下雨均有不等方量的塌方。作业队安排专职安全员对边坡进行观测,做好危石清理。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启动预急预案。
4.5桥梁排水
桩基周围提早挖好排水沟,将水流引至原来的自然水渠内,桩基上空做好遮雨棚,大小坡度不小于周围排水沟范围。
桩基施工,应注意观察井壁渗水情况,井壁围岩稳定情况。渗水过大或壁内有新增裂痕,要停止作业,雨水停后处理安全后方能施工。
4.6出口端钢筋加工区排水
出口端钢筋加工区紧临大冲沟,隧道二队负责清理新挖排水沟,接通路基排水沟,保证水不影响路基工程。
4.7原材料、成品、半成品
水泥堆放应离地20~30厘米,遵守先收先发的使用原则。
下雨要检查水泥库房,做好四周防排水,散装水泥要保证不漏不灌。
钢筋分门别类堆放,离地调度不小于30厘米。下雨时,要做好遮雨的塑料布、油毡等防雨材料,水泵及有器材。
库房四周要做好临时排水系统,购买防洪工具及器材。
平时多注意天气预报,做好防风防雨、防雷工作。
5、雨季施工的防雷设施
5.1人身防雷措施
雷雨时,尽量减少在户外非工作或野外逗留,如在户外或野外工作不能暂停时,要穿上不浸雨水的雨衣和胶鞋,人体位置要尽量降低,避免突出;两脚要尽量靠拢,最好选择干燥处蹲下,以减少暴露面积和触地电位差,因为人体与地面接触面积越大,危险越大,这样,便可安然无恙。在野外突然遇到雷电,需切记:不要站在山顶、山的高处和躺在地上;不要站在大树下、树林边或草垛旁躲雨;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烟囱、电线杆行走;不要穿着被雨淋湿衣服赶路;不要在开阔的水面游泳、划船,应尽快离开水面或稻田;不要靠近金属物体;不要站在避雷针附近;不要打伞、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关掉手机。在户外还应该注意电波侵入的危险,要离开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电视天线等各种导体,以防这些线路对人体的再次放电,离开距离最好在1.5米以上。另外,在室内,还应该关好门窗,避免过堂风,以防球形雷进入室内伤人。
5.2建筑物防雷措施
建筑物一定要安设避雷针,定期检查电阻。
6、防洪渡汛应急预案
6.1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现场总指挥:项目经理×××,是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项目突发的洪灾事件的应急响应,负责抢险队的调配和实施应急预案。
现场副总指挥:由副经理经理××、总工×××组成。负责人员、机械设备的投入调配、重要物资的疏散和组织救护工作。
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主要职责权限是:负责通讯、工作联络,值班电话:……,联系人:×××。
6.2应急重点
重点部位:××隧道进口端,××隧道出口端钢筋加工区,火工产品库、水泥库。
雨季时节,深入了解当地水文情况。
6.3汛期施工安排及施工措施
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结合汛期特点,制定汛期的主要施工措施应包括:
加强汛期安全检查制度,边仰坡开挖后及时支护、对边仰坡、高填方进行全面监测,防止塌方。
隧洞顶修筑截、排水沟,加强对洞顶危石的清理和防护。
加强对施工场地内泄水洞的疏通和修整,防止泥石流发生,搞好弃土场边坡防护、截排水沟修筑以及沿线的高填方施工。
各施工点安排专人值班,在汛期保证与领导小组的通讯畅通,做到及时通知、及时处理。
及时和当地气象局的联系,派专人收集天气和水文信息资料,并及时向防洪抢险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
6.4应急措施
报警:先发现洪水灾害的人员,应立即报警(电话或口头)并采取相应的抢险措施。
接警处置: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迅速展开工作,并将情况立即报告重庆煤矿建设第五工程处应急指挥中心。
人员准备:项目部按行政编制组建项目部抢险队,各施工队成立一支抢险分队作为后备力量,主要维护治安秩序、物资疏散和人员转移,抢救危重伤员工作。
安全疏散:事故发生时,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将遇险人员和物资疏散至安全地带。对伤员进行救助。对现场立即进行检查,对已损毁的建筑物做出预见性判断,避免危险的建筑物危险部份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消除仍然存在的危险。
伤员急救:事故发生时,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通知×××卫生院急救,组织现场抢险队赶赴事故现场,以解决抢救伤员的急需。
通信联络:使用移动电话或其它必要的方式进行联络。领导小组成员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所有防汛队伍成员随叫随到。
6.5调查处理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进行事故调查,确定事故的损失情况,向处领导提供客观依据和意见,按相关规定处理。
防洪渡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公示牌
组长 ××× ……… 火灾报警电话 119
副组长 ××× ……… 急救电话 120
××× ……… 治安报警电话 110
成员 安质部、工程部、综合部、各作业队队长等
值班车辆 ××× ……… 渝A ××××
××县人民医院电话 ……… ××通道指挥部 ………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