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大通湖治理

大通湖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5 07:22:03

㈠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怎样保护

历史上的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今常德)、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寰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到了近代,由于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等因素,洞庭湖面积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千米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湖开垦、滥捕滥捞等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洞庭湖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湖面不断萎缩,调蓄洪水功能退化。20世纪中后期,洞庭湖被鄱阳湖超越,沦为第二大淡水湖。

2002年4月4日,《中国水利报》在第4版刊登了《长沙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洪水调蓄功能减退洞庭湖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滞洪功能降低。1949年以来洞庭湖容积相当于三峡工程总库容(235亿立方米)的50.6%,调节库容(89亿立方米)的1.3倍,与1949年相比,减少40.6%。与此相应,20世纪50年代多年平均削减洪峰流量值达13246m3/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27.7%;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一步下降至5660m3/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15.6%,削减调蓄能力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50%。

二、生态破坏与污染仍然存在——20世纪50~70年代曾大量围湖造田,累计围垦面积约1933平方千米,导致湖泊面积萎缩,生态失调。

——乱捕滥猎猖狂,有的结成团伙,配备先进设备,使用火力威猛的大抬铳。湖里“迷魂阵”遍布,电捕船横冲直撞。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区主要污染行业,年排放的工业废水、COD、BOD5占湖区年排放总量的49.6%、81.7%、79.13%。大量的小造纸厂基本上没有进行污染治理,继续向湖区周围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

——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化肥仍在大量施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多。生活污染是污染主要因素,排放的污染物占湖区总量的40%~50%。

三、富营养化日趋突出——洞庭湖外湖的富营养化在湖泊过水能力很强的情况下,仍由10年前中贫营养状况发展到了现在的中富营养状况。

——内湖由于水体交换慢,各种营养物质来源广,富营养化比较普遍。加上人工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大通湖就是如此。

四、生物多样性下降——1916年首先在洞庭湖发现的白鳍豚,由于泥沙淤积,君山与下飘尾之间水位变浅,使其活动受到限制,现已难觅踪迹。

——银鱼是洞庭湖的名贵鱼类,1928年产量达到90吨,现不足2吨。

——胭脂鱼、鳗鱼等重要保护物种越来越罕见。

——斑嘴鹈鹕、大天鹅等20世纪50年代常见的鸟类,近年考察中很少发现。

——蛇类等被大量捕杀,导致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泛滥成灾。

——局部区域由于污染的缘故,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如20世纪90年代沅江的塞南湖、汉寿的蒋家嘴等水域。

五、血吸虫病疫情回升洞庭湖区现有流行区人口336万,血吸虫病人22.4万,病畜近5万头,有螺面积3915万公顷,占全国现有钉螺分布面积的52%。且泥沙淤积,洲土不断扩大,每年有螺分布面积还以60万公顷至90万公顷的速度增长。

从上述报告可以看出,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走向恶化。你知道吗?

㈡ 中国四大淡水湖有哪些

中国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中国四大湖泊分别位于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江苏省洪泽县西部的洪泽湖和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

淡水湖是湖水含盐量较低的湖泊。中国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中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主要的五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的南岸,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面积 3960平方公里。

㈢ 有人发现四大淡水湖形状很像我国古代的四大神兽吗

在我们古代的封建迷信中一直存在这样的东西,那就是古代的四大神兽,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虽然是封建社会存在的东西,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神奇的现象也不得不让我们信服。可能是就是因为有类似的东西才让人们联想出这样的四大神兽。就比如在地图上,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四大淡水湖在地图上的形状非常像我们古代的四大神兽,洞庭湖比较像青龙,鄱阳湖像白虎,洪泽湖像朱雀,太湖像玄武。但是会出现这个现象,很可能只是因为人们能够联想到一起。也根据这些湖的形状,画出四大神兽的姿态。


虽然拿出四大神兽的画面,看上去的确四大淡水湖有点像这个4个神兽,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些牵强的。

㈣ 关于韩生才等干部拟提副厅干部公示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试行办法》规定,现将拟提任的干部公示如下:
王秀琴,女,藏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现任玉树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拟提任正厅级领导干部。
张谦,男,汉族,1960年6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青海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拟提任青海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正厅级)。
姚宽一,男,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党委副书记,拟提任正厅级领导干部。
田惠源,男,汉族,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拟提任正厅级领导干部。
杜贵生,男,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省外事办巡视员、副主任,省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拟提任正厅级领导干部。
杨自沿,男,汉族,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巡视员、副部长,拟提任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何灿,男,汉族,1967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党委副书记,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郭力克,男,汉族,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西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委书记,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韩生才,男,回族,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大通县委副书记、县长,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瓦世德,男,藏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海东市政府秘书长,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王元斌,男,汉族,1961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海东市财政局局长,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田知星,男,汉族,1957年3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大专学历。现任海西州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叶忠措,女,藏族,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海南州文化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江海梅,女,藏族,1968年4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现任玉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拟提任中共玉树州委常委。
张文庆,男,汉族,1967年5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现任果洛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党国,男,藏族,1962年8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久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才让多杰,男,藏族,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现任中共甘德县委书记,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拉结加,男,藏族,1961年8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黄南州农牧局局长、党组书记,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徐卫方,男,汉族,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中共河南县委书记,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吕先华,男,汉族,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拟提任中共青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厅级)。
潘锋,男,汉族,1967年1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青海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正处级),拟提任中共青海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副厅级)。
段博,男,汉族,1963年11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现任海东市编办主任,拟提任青海省编办副主任。
甘韬,男,汉族,1968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青海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综合处处长,拟提任青海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副厅级)。
刘小宁,女,汉族,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处处长,拟提任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兼省招商局副局长。
李顺福,男,汉族,1970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火电部主任,拟提任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兼省招商局副局长。
熊嘉泓,男,汉族,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拟提任副厅级领导干部。
李嘉瑞,男,汉族,1969年3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拟提任青海省司法厅副厅长。
马晓潮,男,汉族,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正处级),拟提任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
沙德林,男,回族,1961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民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拟提任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马正军,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青海省扶贫开发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拟提任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盛宗毅,男,汉族,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青海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六处处长,拟提任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杨庆元,男,汉族,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现任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综合计划财务处处长,拟提任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
黄国俊,男,汉族,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正县级),拟提任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任延明,男,汉族,1972年9月生,中共党员,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拟提任青海大学副校长。
焦胜章,男,汉族,1966年4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海西州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拟任县委书记。
张琨明,男,汉族,1975年3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玉树市委副书记(正县级),拟任县委书记。

西热,男,藏族,1967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玛沁县委副书记、县长,拟任县委书记。
韩华,男,汉族,1965年8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大专学历。现任黄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拟任县委书记。
公示时间为2015年12月4日至11日。公示期间,请各界干部群众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形式,署名对公示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

㈤ 青海省大通县机构改革状况如何

据了解,此次机构改革,大通县在落实市委“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着力构建适应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真正使各类机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更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机构改革后,大通县共设置党政机构31个。其中,党委机构8个,政府机构23个。

㈥ 五大淡水湖传说故事

巢湖
巢湖本是一片平坦丰腴的鱼米之乡,有一座商埠兴旺的城镇。东海鲤鱼精嫉妒这里百姓的富足生活,想要淹没这里,被观音菩萨知晓。

城里有一对贫苦母子,观音念其平日吃斋念佛,尽做善事,决定搭救这对母子。于是观音菩萨托梦于母亲告诉她灭顶之灾即将来临。菩萨说,土地庙门口的石狮子眼睛变红了,就是大水到来之日,你们母子俩赶紧逃命去吧。最后不忘嘱咐,此乃天机,万万不可告诉他人,否则自身难保。

善良的母亲自从知道了鲤鱼精的阴谋后,每天早晨都去土地庙看狮子的眼睛。她挨家挨户告诉大家大祸即将来临,劝大伙逃命,但是没有一个人相信她的话,都认为她疯了。

终于有一天早上,母亲看见石狮子的眼睛红了,母子俩再次挨家挨户动员大伙,此时风起云涌,大家才知道之前错怪了这对母子,于是大家开始扶老携幼拼命向高处奔去。当这对母子通知完最后一户时,鲤鱼精已经赶到。

儿子背着目前艰难地向高处奔去,然而气急败坏的鲤鱼精看到这对母子破坏了他的阴谋,便要惩罚他们,当他举起浪头准备向他们打去的时候,泥沙涌起,托着母亲化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巢湖中风景秀丽的姥山。与姥山相对的湖中还有一座小一点的山叫孤山,也叫儿山,是儿子化成的山。远远的湖边两座小小的孤岛,叫鞋山,那是他们跑丢的两只鞋。

㈦ 张含英的治理黄河

1981年,张含英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之约,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
黄河召唤系我心”。这个命题十分恰当地概括了他为黄河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努力的奋斗历程。张含英的家乡是山东省菏泽县,地处黄河下游沿岸,深受黄河泛滥之苦,幼年的张含英,就经常听祖母和母亲讲述黄河决口改道的故事。每年夏秋季节,黄河涨水的警报声,人们紧张防汛的呐喊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学他又听到老师讲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兰封县铜瓦厢决口改道的情况,黄河河道一下子从菏泽县城的南边滚到县城的北边,此后20年间无人整治,任其泛滥,灾情特别严重。这些事,迫使张含英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蕴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却为什么这样残暴?为什么它会决口改道?他决心要探索这个奥秘。他认为,水利也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他要通过研习水利,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1925年,张含英从美国留学回国。恰在这一年,黄河在濮阳县(当时属河北省)南岸的李升屯民埝决口,泛水于下游黄花寺冲决南岸大堤,祸及山东省。山东省河务局请他同往调查水灾,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治理黄河的实践机会。经过调查,他认为黄河决口是由于堤防不固,而固堤之法,必须改埽工为石头护岸,但遭到保守思想与腐朽势力的反对。从这次石埽之争中,使他悟出一个道理:治理黄河不单是工程技术问题,其中还有社会问题。
1928—1930年,他在山东省建设厅工作时,曾先后提出引黄灌溉和发展省内水电等建议,同样遭到反对。在他一再坚持下,只修成一座小型虹吸管和一座小水电站,但得不到推广。
治河实践遭到挫折,但张含英的治河意志没有改变。他积极从事治河历史与治河理论的研究。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曾向柯乐斯教授借阅过4册黄河资料,内容十分丰富。这给他回国以后的研究工作帮助很大。回国后,他又详细阅读和研究了中国历代治河的大量论著,提出两点新的认识:第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治河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第二,过去治理黄河,多侧重于孟津以下的黄河下游,而黄河为患的根本原因,是来自上中游的洪水和泥沙,所以专治下游,不能正本清源。
中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于1931年2月24日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导治黄河宜注重上游”一文。3天之后,张含英也在该报发表了“论治黄”的文章。该文认为,对于传统治河观点而言,李仪祉提出要注重上游的意见,无疑是治河策上的新发展,但就治黄整体而言,就上中下游并重。此外,该文还深刻分析了黄河得不到治理的社会原因,如河政不统一,许多矛盾无法解决;保守思想作祟,新的科学技术得
不到推广应用;政治腐败,河工人员存在“利河多事”的思想等等。此文发表以后,他曾担心会得罪于当时已负盛名的李仪祉先生,以后的事实证明,他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时隔不久的一次聚会中,李仪祉先生笑容满面地和他握手,表示了对他的论点的赞许。1933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李仪祉出任第一届委员长,张含英被任命为委员兼秘书长。两位专家的相识与共事过程,成为水利科技界的一段佳话。1933年黄河洪水暴涨,下游多处决口,国民党政府匆忙命令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并指定黄河堵口事宜由后者负责,前者“不必过问”。身兼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的冀、鲁、豫三省主席也声称,下游河防仍由三省河务局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不得参与。在这种情况下,黄河水利委员会只能从事科学治河的前期工作。虽然提出“十年一小成,三十年一大成”的设想,但要实际展开工作,仍然受到各方面的牵制,如水文测验、地形测量、模型试验、水土保持试验工作,实施起来阻力很大。尽管如此,张含英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的3年里,加强基本资料的观测研究,并多次深入现场调查,探索自然规律,先后发表论文多篇,于1936年连同以前著作汇集出版了《治河论丛》一书。同年还出版了《黄河志第三篇水文工程》一书。
1947年,张含英在中国工程师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上发表了“黄河治理纲要”论文。这是他回国20多年研究黄河的总结论,可称之为其代表作。该文分总则、基本资料、泥沙之控制、水之利用、水之防范、其他共六部分,80条意见,约18000余字。他在总则中首先提出治河的基本原则:“治理黄河应防治其祸患,并开发其资源,藉以安定社会,增长农业,便利交通,促进工业,由是而改善人民生活,并提高其知识水平”。还指出:“治理黄河应根据需要达到之目的,政治经济之现实背景与未来之发展,及天然因素或条件,先行拟定治河之方策。此项方策并应随资料之补充,学术之进步,与社会之需求,每5年检讨一次,必要时修正之”。“治理黄河之方策与计划,应上中下三游统筹,干流与支流兼顾,以整个流域为对象”。“治理黄河之工事,凡能作多目标计划者,应尽量兼顾”。“治河之各项工事,彼此相互影响,应善为配合之”。“黄河之治理,应与农业、工矿、交通及其他物资建设连系配合”。在泥沙之控制部分,首先指出“黄河为患之主要原因为含沙量过多。治河而不注意泥沙之控制,则是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并建议:“为求彻底明了泥沙之来源及河槽冲积之现象,应于流域以内布设观测站,河道择设观测段,并根据实地情况作控制之研究。”认为减少泥沙来源的主要方法是:“对流域以内土地之善用,农作方法之改良,地形之改变,沟壑之控制诸端
”。还指出这些“多为农林方面之事,故应与农林界合作处理之”。 关于水之利用部分,他首先提出应推算全河各段之水流总量与潜能,“进而支配全流域灌溉之用水,航运最低之接济,以及电力之供给”。并指出:“水之利用,应以农业开发为中心、水力、航运应配合农业”。同时又要注意,对各河段作具体分析,明确各河段的主要目标。如“贵德之龙羊峡,循化之公伯峡,皆可拦河作坝,用水发电”。“龙羊峡以下,经松巴、李家、公伯、孟打、寺沟、刘家、盐锅等七峡而至兰州”,均可进一步研究拦河作坝。兰州至中卫间,则“应先于大峡之西霞口,红山峡之吊吊坡及黑山峡之下口筑坝”。上述两个河段,“必于利航,水力、灌溉、蓄水数者同时兼顾。而高地之灌溉,又须藉力抽水……故此段工程最宜作多目标之计划”。同时应顾及大通河、大夏河、洮河等支流的开发治理。
“宁绥平原土壤肥美,气候适宜,引水便利,素有粮库之称。惜旧有灌溉,工事虽多,今已逐渐湮废,且效能低微,故彻底整理扩充,应视为该区首要工作”。又提到“宁绥沿河地势较平,改进航运须以调整河槽方法为之。惟以目前需要而言,改善航道与修筑铁路两者孰为最宜,应先作比较研究,然后定之”。
晋陕间河段,“倘于龙门上之石门一带筑坝高一百五十至二百公尺,更于其上游建坝二处,即可将全段化为三湖……故此段亦为多目标开发计划之良好区域”。“河在陕县与孟津间位于山谷之中,且临近下游,故为建筑拦洪水库之优良区域。其筑坝地址应为陕县之三门峡及新安之八里胡同”。对于此段开发方案,文中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证。认为应作一级开发(即八里胡同建高坝)和两级开发(即八里胡同和三门峡各建一低坝)两种方案的比较研究,并以国家财力而定取舍。八里胡同高坝方案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可控制下泄洪峰流量不超过10000秒立方米,发电装机可达120万马力以上(约90万千瓦)。如由于国家资金困难,可先筑低坝以拦洪。低坝坝址,八里胡同与三门峡都有条件,或先建三门峡以拦洪,以后再建八里胡同低坝以发电;或先建八里胡同低坝以拦洪,等到国家财力允许时再加高大坝,作综合利用。不管采用哪种方案,水库回水都不宜超过潼关,以保关中平原安全。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一级开发方案(即在八里胡同建高坝,进行综合利用),最为适宜。
“黄河下游……可建闸引水灌溉”、“应利用河水灌溉,并配合排水系统,引水洗碱”、“下游航行之利素不甚大,轮船行驶全不可能。应先配合防洪之需要,整理河槽……以期航运之逐渐发展”。
关于水之防范,首先指出“黄河下游为水患最多之区,亦河患特别严重之地,其治理目标,应列防洪为首要”。上述陕县至孟津间之筑坝拦洪与上中游泥沙之控制等事,均“应视为下游防洪之有效办法”。此外还提出在“郑县及兰封南岸,原武及开封北岸,长清或济阳北岸等处,可否开辟泄洪道,应分
别研究并考其利”、“当其他防洪工程进至相当阶段时,再作束窄堤距之图”、“初期修整,不可贸然束窄”、“若仅以堤为防洪之具,则应以安全排泄郑县22000秒立方米洪水为初步标准”。下游“可备一平时河槽及洪水河槽”。下游河槽之固定,“应视为今日急要工作。而固定之法尤宜即行着手研究,并选择适当河段早日试行”。“黄河上、中游之水患,范围均尚不大,灾情亦较轻微。但若干年后,可能因经济建设,人烟日密,财富日增,而渐威胁严重”。并提出兰州、绥远、韩城、朝邑等地区水患防范之意见。河口段之治理,亦应拟定计划。此外,文中还提出“防洪不应以决口能堵为己足,而应以预防免决为职责”。亦“不能视为纯粹之慈善或赈济问题,应顾到其与经济方面之关系”。防洪“必须有一适当之标准,而此项标准之拟定,亦为社会经济之问题”。
在基本资料部分,该文详细列举了应调查研究水文、泥沙、蒸发、地下水、地形、地质、经济等情况及资源蕴藏量等项。在这里充分体现了作者科学治河的思想。这篇论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治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㈧ 洞庭湖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具体一点 谢谢了

一、洪水调蓄功能减退
洞庭湖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滞洪功能降低。1949年以来洞庭湖容积减少量相当于三峡工程总库容(235亿立方米)的50.6%,调节库容(89亿立方米)的1.3倍,与1949年相比,减少40.6%。与此相应,50年代多年平均削减洪峰流量值达13246立方米/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27.7%;80年代以来进一步下降至5660立方米/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15.6%,削减调蓄能力仅相当于50年代的50%。
二、生态破坏与污染仍然存在
——20世纪50-70年代曾大量围湖造田,累计围垦面积约1933平方公里,导致湖泊面积萎缩,生态失调。
——乱捕滥猎猖狂,有的结成团伙,配备先进设备,使用火力威猛的大抬铳。湖里“迷魂阵”遍布,电捕船横冲直撞。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区主要污染行业,年排放的工业废水、COD、BOD5占湖区年排放总量的49.6%、81.7%、79.13%。大量的小造纸厂基本上没有进行污染治理,继续向湖区周围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
——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化肥仍在大量施用,蓄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多。生活污染是污染大户,排放的污染物占湖区总量的40%-50%。
三、富营养化日趋突出
——洞庭湖外湖的富营养化在湖泊过水能力很强的情况下,仍由10年前中一贫营养状况发展到了现在的中一富营养状况。
——内湖由于水体交换慢,各种营养物质来源广,富营养化比较普遍。加上人工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大通湖就是如此。
四、生物多样性下降
——1916年首先在洞庭湖发现的白鳍豚,由于泥沙淤积,君山与下飘尾之间水位变浅,使其活动受到限制,现已难觅踪迹。
——银鱼是洞庭湖的名贵鱼类,1928年产量达到90吨,现不足2吨。
——胭脂鱼、鳗鱼等重要保护物种越来越罕见。
——斑嘴鹈鹕、大天鹅等20世纪50年代常见的鸟类,近年考察中很少发现。
——蛇类等被大量捕杀,导致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泛滥成灾。
——局部区域由于污染的缘故,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如20世纪90年代沅江的塞南湖,汉寿的蒋家咀等水域。
五、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洞庭湖区现有流行区人口336万,血吸虫病人22.4万,病畜近5万头,有螺面积3915万公顷,占全国现有钉螺分布面积的52%。且泥沙淤积,洲土不断扩大,每年有螺分布面积还以60万公顷至90万公顷的速度增长

㈨ 长江上游水力资源的开发,中游荆江的治理,下游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

截弯取直,荆江河段易弯曲,容易发生泥沙沉积,继而引发河流改道,下游地区河道较宽,而且没有结冰期,应该大力发展航运业,减少铁路、公路等交通的压力。
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很丰富,应该开发水电站,既节能又环保。

㈩ 我国洞庭湖面临的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一、洪水调蓄功能减退
洞庭湖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滞洪功能降低.1949年以来洞庭湖容积减少量相当于三峡工程总库容(235亿立方米)的50.6%,调节库容(89亿立方米)的1.3倍,与1949年相比,减少40.6%.与此相应,50年代多年平均削减洪峰流量值达13246立方米/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27.7%;80年代以来进一步下降至5660立方米/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15.6%,削减调蓄能力仅相当于50年代的50%.
二、生态破坏与污染仍然存在
——20世纪50-70年代曾大量围湖造田,累计围垦面积约1933平方公里,导致湖泊面积萎缩,生态失调.
——乱捕滥猎猖狂,有的结成团伙,配备先进设备,使用火力威猛的大抬铳.湖里“迷魂阵”遍布,电捕船横冲直撞.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区主要污染行业,年排放的工业废水、COD、BOD5占湖区年排放总量的49.6%、81.7%、79.13%.大量的小造纸厂基本上没有进行污染治理,继续向湖区周围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
——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化肥仍在大量施用,蓄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多.生活污染是污染大户,排放的污染物占湖区总量的40%-50%.
三、富营养化日趋突出
——洞庭湖外湖的富营养化在湖泊过水能力很强的情况下,仍由10年前中一贫营养状况发展到了现在的中一富营养状况.
——内湖由于水体交换慢,各种营养物质来源广,富营养化比较普遍.加上人工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大通湖就是如此.
四、生物多样性下降
——1916年首先在洞庭湖发现的白鳍豚,由于泥沙淤积,君山与下飘尾之间水位变浅,使其活动受到限制,现已难觅踪迹.
——银鱼是洞庭湖的名贵鱼类,1928年产量达到90吨,现不足2吨.
——胭脂鱼、鳗鱼等重要保护物种越来越罕见.
——斑嘴鹈鹕、大天鹅等20世纪50年代常见的鸟类,近年考察中很少发现.
——蛇类等被大量捕杀,导致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泛滥成灾.
——局部区域由于污染的缘故,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如20世纪90年代沅江的塞南湖,汉寿的蒋家咀等水域.
五、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洞庭湖区现有流行区人口336万,血吸虫病人22.4万,病畜近5万头,有螺面积3915万公顷,占全国现有钉螺分布面积的52%.且泥沙淤积,洲土不断扩大,每年有螺分布面积还以60万公顷至90万公顷的速度增长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