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日本治理雾霾

日本治理雾霾

发布时间: 2020-11-25 02:35:37

1. 曾经的雾霾大国日本,为什么成了亚洲环境最好的国家

日本历史上并没有严重的雾霾

2. 作为亚洲空气最好的国家,日本如何治理雾霾

日本基本上是不需要治理的。
首先,日本基本上是没有重工业的,重工业都是依赖于别的国家,所以排污要比中国少很多。
其次,日本的绿化超好,不仅是城市绿化,对自然的保护也很到位,所以可以吸收大量的污染物。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因为雾霾的行程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而日本是岛国,因为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他们的空气流动很频繁,污染物不会堆积,也就不会形成雾霾。

3. 国外防治雾霾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英国
提到雾霾,人们第一个想到英国伦敦。这个海岛国家的首都有海风吹拂,按理不该有雾霾。但“伦敦烟雾事件”像一记重锤,使得英国人痛下决心开始整顿空气污染,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通过一系列措施,到1975年,伦敦的雾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
可惜伦敦的抗雾斗争并没有到此结束。80年代后,伦敦的汽车数量激增,当时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44万辆(截至2014年底,北京每百户家庭拥有63辆小汽车,而大多数国家的这一数据平均值仅为25辆。据北京市交管局信息,北京全市2015年11月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61万辆),交通堵塞情况严重。自1981年以来,伦敦乘汽车外出的数量增长了20%,占所有上班行程的43%,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抗这种由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
1、控制车辆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从1993年1月开始,英国强制所有在国境内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对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碳氢化物等成分进行严格控制,并在汽车年检中检测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是否达标。
2、通过交通拥堵费和发展公共交通来限制私家车流量。自2003年2月起,伦敦市政府规定,收费区域为伦敦市中心8.5平方公里区域(现在已扩展到了22平方公里),从周一到周五的早上7点至下午6点在收费区域内行驶,需要缴纳拥堵费。拥堵费在过去10年有所增长,目前已从最初每天5英镑上涨至11.5英镑。随后,伦敦市公布了更为严厉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研究表明,该措施减少了收费区域内26%的交通拥堵。区域内行驶速度增加了5-10公里/小时;2003—2006年,该措施减少了由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PM10和CO2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7%、24%和3%。与此同时,伦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市民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并计划修建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
3、提倡自行车代替汽车。英国鼓励市民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建设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英国的高官们都以身作则,控制公务用车,骑自行车绿色出行。伦敦市市长鲍里斯计划到2023年把伦敦私车流量减少9%。鲍里斯市长本人也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4、伦敦政府在2008年推行了低污染排放区政策。在低污染排放区内行驶的车辆必须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会被征收费用。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污染严重车辆的更换速度,促进老旧车辆加装减排装置,降低车辆的污染排放,使伦敦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二、美国
洛杉矶是美国的工业城市,从20世纪初就饱受大气污染的困扰。特别是1943年的“洛杉矶雾霾”事件和之后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让洛杉矶政府和市民下决心采取措施根治雾霾。随着石化能源的发现与开采,洛杉矶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上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汽车拥有量从30年前250万辆增加到400多万辆。
1、美国治理雾霾,首先从汽车入手。在洛杉矶,政府要求出售的汽车必须是“清洁的”,而且要求1994年以后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对机动车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这样当有车辆超标时可以及时让其停止污染并接受维修。加州还出台了比美国政府出台的空气质量法还要严格的《污染防治法》,引导并促使美国和外国汽车生产商改进汽车的排放性能。
2、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用量。汽车、港口船舶和货物运输是洛杉矶最大的空气污染源。洛杉矶地区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扩建区内轻轨系统和洛杉矶市地铁系统;在高速公路上设立两人以上车辆专用通道,并允许单人驾驶新能源汽车使用专用通道;在市区增设自行车车道;要求船舶进入洛杉矶港口后使用岸上电源;设立过境运输车辆专用通道;淘汰高污染柴油车辆等。
3、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洛杉矶地区要求使用天然气替代石油或燃煤发电;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使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研发;制定减少温室气体和臭氧排放政策;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为购买新能源汽车和安装太阳能设备的家庭提供财政补贴等。
三、德国
德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努力备受全球瞩目。20 世纪70 年代,德国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影响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德国治理空气污染主要通过完善应急措施和长效机制,软硬兼施。
1、依法治理,设立“环保区”。1974 年德国政府出台了《联邦污染防治法》,制定大型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空气过滤装置达标。此法经过多次修改、补充,现已成为欧盟治理空气污染的样板法律。德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空气质量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驶入。还在许多大城市中心设“自然保护区”。
2、注重快速应对,雾霾严重时禁行车辆关停工厂。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快速应对。对部分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限制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运作。
3、注重长效机制,设定机动车排放标准,各类车辆都需满足设定的排放上限。欧盟所有成员国机动车均需符合欧盟统一标准。为了排放不超标,机动车辆需安装微粒过滤器等尾气清洁装置。在德国,安装过滤器的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严格设立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的排放标准。欧盟已统一规定了工业排放标准,出台了《工业排放令》。同时,对小型锅炉等供暖设备设定排放标准。
4、实施“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40多年前,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两岸污染严重。而今,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这与德国实施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密不可分。“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具体方法首先是限制释放颗粒物的行为。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第二就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德国立法机构曾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颗粒过滤装置的柴油机小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
四、日本
日本在工业化初期也曾饱受空气污染之苦。1999年东京600多为国道沿线呼吸道疾病患者就以汽车尾气上海其身体为由状告地方政府和八家汽车企业,经专家鉴定,汽车尾气造成的PM2.5确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正是这一诉讼案推动了日本政府对PM2.5的重视和地方政府着手管控交通的决心。
1、自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要求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并禁止超标车投入运行。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在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东京近十万辆出租车都成功改造成使用天然气,PM2.5数值得到大幅下降。
2、2003年,东京推出一项新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东京。当时的日产汽车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尾气过滤技术。
3、2004年,东京使用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出租车。这种汽车燃油经济性能较高,可以降低油耗,因此在当时被称作“生态出租车”。
4、环保二字在日本深入民心,各种条例的出台更影响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排气量660cc以下的汽车因其环保、小巧而深受欢迎,成为日本汽车市场的主流。
五、法国
法国在近几年也陷入雾霾的困扰中,埃菲尔铁塔等建筑物在雾霾中几近消失。当地时间2014年3月13日,法国多个地区遭遇高浓度微粒污染。巴黎为了应对持续恶化的雾霾侵袭,做过如下措施:
1、2014年3月法国首都巴黎实施汽车单双号轮流行驶措施。该措施实施首日3月17日,有数以千计的车辆被拒于巴黎城区之外,地铁高峰期也十分拥挤。据悉,法国上一次实施这一措施是在1997年。
2、施行为其三天的公共交通免费,包括公交车、地铁、快线和公共的自行车电动车,鼓励大家少开车;巴黎大区的地区快线、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将免费供民众使用。
3、巴黎市政府和一些机构紧急推出多项措施,以鼓励市民减少使用私家车,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其中包括减少公务车辆的使用、居住区免费路边停车、部分减免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租赁费用等。
4、将巴黎环城公路限速由时速70公里降至60公里,途经巴黎及其周边地区高速公路的时速限速也分别下调20公里。
六、意大利
2008年,米兰被称为欧洲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此后一直处于欧洲污染最严重地区的名单。自2007年起,米兰已经多次采取限行措施。
1、意大利米兰市对污染最严重汽车征税,工作日7时至19时,污染严重的汽车必须缴纳2至10欧元税才能进入市区。
2、罗马实行“绿色周日”活动,只有电动汽车等环保车才能上街行驶。12月21日和22日,罗马采取了单双号限行措施,违者被处以150欧元(165美元罚款)。
3、米兰于2015年12月28日至30日采取车辆限行措施。与之相应,米兰将加大公交优惠力度,一张售价1.5欧元(约合1.65美元)的“抗霾”特票可以使用一整天。
七、西班牙
西班牙巴塞罗那和马德里也采取了降低空气污染水平的措施。
1、巴塞罗那地区提出对车辆实施限速每小时90公里的新标准。
2、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2015年11月12日首次宣布执行禁停和限速措施,规定非市中心区域居住市民禁止在这一区域停车,同时,进城车辆的速度限制在70千米/时,低于之前80~9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市政当局力劝310万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根据马德里市减排控污计划,如果每立方米空气NO2含量达到250微克,或持续两天达200微克,政府就会发布警示,力促绿色出行并实施限速;如果第二天污染依然严重,市中心仅允许附近居民停放车辆;若污染持续到第三天,市中心将执行单双号限行措施,同时还会限制出租车自由行驶。
八、波兰
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不久前实施一项新的抗雾霾方案:当空气中的PM10含量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城市立刻启动应急状态——机动车驾驶员在出示本人驾驶证后,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而其他人需正常购票。此外,载重量超过3.5吨的车辆禁止进入市中心和内环路。

4. 日本是怎么治理雾霾的

雾霾在日本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不常见

5. 日本当年整治雾霾采取了哪些措施

把重污染行业转移到国外,随之雾霾也转移到国外。

6. 国外的人对于雾霾天气有什么治理措施

以下列举8个国家的治理措施,非常值得参考与借鉴:
一、英国
提到雾霾,人们第一个想到英国伦敦。这个海岛国家的首都有海风吹拂,按理不该有雾霾。但“伦敦烟雾事件”像一记重锤,使得英国人痛下决心开始整顿空气污染,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通过一系列措施,到1975年,伦敦的雾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

可惜伦敦的抗雾斗争并没有到此结束。80年代后,伦敦的汽车数量激增,当时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44万辆(截至2014年底,北京每百户家庭拥有63辆小汽车,而大多数国家的这一数据平均值仅为25辆。据北京市交管局信息,北京全市2015年11月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61万辆),交通堵塞情况严重。自1981年以来,伦敦乘汽车外出的数量增长了20%,占所有上班行程的43%,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抗这种由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
1、控制车辆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从1993年1月开始,英国强制所有在国境内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对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碳氢化物等成分进行严格控制,并在汽车年检中检测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是否达标。
2、通过交通拥堵费和发展公共交通来限制私家车流量。自2003年2月起,伦敦市政府规定,收费区域为伦敦市中心8.5平方公里区域(现在已扩展到了22平方公里),从周一到周五的早上7点至下午6点在收费区域内行驶,需要缴纳拥堵费。拥堵费在过去10年有所增长,目前已从最初每天5英镑上涨至11.5英镑。随后,伦敦市公布了更为严厉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研究表明,该措施减少了收费区域内26%的交通拥堵。区域内行驶速度增加了5-10公里/小时;2003—2006年,该措施减少了由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PM10和CO2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7%、24%和3%。与此同时,伦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市民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并计划修建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
3、提倡自行车代替汽车。英国鼓励市民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建设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英国的高官们都以身作则,控制公务用车,骑自行车绿色出行。伦敦市市长鲍里斯计划到2023年把伦敦私车流量减少9%。鲍里斯市长本人也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4、伦敦政府在2008年推行了低污染排放区政策。在低污染排放区内行驶的车辆必须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会被征收费用。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污染严重车辆的更换速度,促进老旧车辆加装减排装置,降低车辆的污染排放,使伦敦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二、美国
洛杉矶是美国的工业城市,从20世纪初就饱受大气污染的困扰。特别是1943年的“洛杉矶雾霾”事件和之后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让洛杉矶政府和市民下决心采取措施根治雾霾。随着石化能源的发现与开采,洛杉矶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上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汽车拥有量从30年前250万辆增加到400多万辆。

1、美国治理雾霾,首先从汽车入手。在洛杉矶,政府要求出售的汽车必须是“清洁的”,而且要求1994年以后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对机动车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这样当有车辆超标时可以及时让其停止污染并接受维修。加州还出台了比美国政府出台的空气质量法还要严格的《污染防治法》,引导并促使美国和外国汽车生产商改进汽车的排放性能。
2、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用量。汽车、港口船舶和货物运输是洛杉矶最大的空气污染源。洛杉矶地区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扩建区内轻轨系统和洛杉矶市地铁系统;在高速公路上设立两人以上车辆专用通道,并允许单人驾驶新能源汽车使用专用通道;在市区增设自行车车道;要求船舶进入洛杉矶港口后使用岸上电源;设立过境运输车辆专用通道;淘汰高污染柴油车辆等。
3、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洛杉矶地区要求使用天然气替代石油或燃煤发电;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使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研发;制定减少温室气体和臭氧排放政策;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为购买新能源汽车和安装太阳能设备的家庭提供财政补贴等。

三、德国
德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努力备受全球瞩目。20 世纪70 年代,德国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影响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德国治理空气污染主要通过完善应急措施和长效机制,软硬兼施。

1、依法治理,设立“环保区”。1974 年德国政府出台了《联邦污染防治法》,制定大型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空气过滤装置达标。此法经过多次修改、补充,现已成为欧盟治理空气污染的样板法律。德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空气质量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驶入。还在许多大城市中心设“自然保护区”。
2、注重快速应对,雾霾严重时禁行车辆关停工厂。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快速应对。对部分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限制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运作。
3、注重长效机制,设定机动车排放标准,各类车辆都需满足设定的排放上限。欧盟所有成员国机动车均需符合欧盟统一标准。为了排放不超标,机动车辆需安装微粒过滤器等尾气清洁装置。在德国,安装过滤器的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严格设立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的排放标准。欧盟已统一规定了工业排放标准,出台了《工业排放令》。同时,对小型锅炉等供暖设备设定排放标准。
4、实施“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40多年前,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两岸污染严重。而今,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这与德国实施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密不可分。“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具体方法首先是限制释放颗粒物的行为。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第二就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德国立法机构曾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颗粒过滤装置的柴油机小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

四、日本
日本在工业化初期也曾饱受空气污染之苦。1999年东京600多为国道沿线呼吸道疾病患者就以汽车尾气上海其身体为由状告地方政府和八家汽车企业,经专家鉴定,汽车尾气造成的PM2.5确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正是这一诉讼案推动了日本政府对PM2.5的重视和地方政府着手管控交通的决心。

1、自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要求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并禁止超标车投入运行。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在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东京近十万辆出租车都成功改造成使用天然气,PM2.5数值得到大幅下降。
2、2003年,东京推出一项新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东京。当时的日产汽车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尾气过滤技术。
3、2004年,东京使用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出租车。这种汽车燃油经济性能较高,可以降低油耗,因此在当时被称作“生态出租车”。
4、环保二字在日本深入民心,各种条例的出台更影响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排气量660cc以下的汽车因其环保、小巧而深受欢迎,成为日本汽车市场的主流。

五、法国
法国在近几年也陷入雾霾的困扰中,埃菲尔铁塔等建筑物在雾霾中几近消失。当地时间2014年3月13日,法国多个地区遭遇高浓度微粒污染。巴黎为了应对持续恶化的雾霾侵袭,做过如下措施:

1、2014年3月法国首都巴黎实施汽车单双号轮流行驶措施。该措施实施首日3月17日,有数以千计的车辆被拒于巴黎城区之外,地铁高峰期也十分拥挤。据悉,法国上一次实施这一措施是在1997年。
2、施行为其三天的公共交通免费,包括公交车、地铁、快线和公共的自行车电动车,鼓励大家少开车;巴黎大区的地区快线、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将免费供民众使用。
3、巴黎市政府和一些机构紧急推出多项措施,以鼓励市民减少使用私家车,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其中包括减少公务车辆的使用、居住区免费路边停车、部分减免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租赁费用等。
4、将巴黎环城公路限速由时速70公里降至60公里,途经巴黎及其周边地区高速公路的时速限速也分别下调20公里。
六、意大利
2008年,米兰被称为欧洲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此后一直处于欧洲污染最严重地区的名单。自2007年起,米兰已经多次采取限行措施。

1、意大利米兰市对污染最严重汽车征税,工作日7时至19时,污染严重的汽车必须缴纳2至10欧元税才能进入市区。
2、罗马实行“绿色周日”活动,只有电动汽车等环保车才能上街行驶。12月21日和22日,罗马采取了单双号限行措施,违者被处以150欧元(165美元罚款)。
3、米兰于2015年12月28日至30日采取车辆限行措施。与之相应,米兰将加大公交优惠力度,一张售价1.5欧元(约合1.65美元)的“抗霾”特票可以使用一整天。

七、西班牙
西班牙巴塞罗那和马德里也采取了降低空气污染水平的措施。

1、巴塞罗那地区提出对车辆实施限速每小时90公里的新标准。
2、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2015年11月12日首次宣布执行禁停和限速措施,规定非市中心区域居住市民禁止在这一区域停车,同时,进城车辆的速度限制在70千米/时,低于之前80~9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市政当局力劝310万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根据马德里市减排控污计划,如果每立方米空气NO2含量达到250微克,或持续两天达200微克,政府就会发布警示,力促绿色出行并实施限速;如果第二天污染依然严重,市中心仅允许附近居民停放车辆;若污染持续到第三天,市中心将执行单双号限行措施,同时还会限制出租车自由行驶。

八、波兰
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不久前实施一项新的抗雾霾方案:当空气中的PM10含量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城市立刻启动应急状态——机动车驾驶员在出示本人驾驶证后,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而其他人需正常购票。此外,载重量超过3.5吨的车辆禁止进入市中心和内环路。

研究和实践都显示,限行措施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雾霾,但在秋冬季易出现长时间静稳天气导致污染进一步加重的大城市作为应急措施效果明显。一些国家治理空气污染的做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15年北京有过极品蓝、阅兵蓝,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6.2%,首都空气质量的艰难改善仍值得称赞。但也遭遇了年末连续空气重污染预警。抗霾路上北京有一系列大动作:东西城核心区无煤化和城六区无燃煤锅炉,淘汰老旧机动车达38万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租赁自行车、力推新能源车等多措并举控制机动车排放,深入调整产业结构、三年累计淘汰“超千家”高污染行业企业、实施了260项环保技改工程,严查扬尘污染、推行道路清扫保洁新工艺、百万亩平原造林任务提前超额完成,标准政策不断出台、“倒逼”排污企业治污减排,严格执行新环保法、监管执法出重拳,两次启动红色预警削峰减排、及时提示公众防护,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共同参与污染减排行动。
对于地处华北平原、秋冬季极易出现长时间静稳天气、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61万辆的北京,防治雾霾还任重道远,还需要在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更需要全体市民积极行动参与防治雾霾。

7. 为什么中国不治理雾霾 日本参与治理中国雾霾是真的

英国用了三百年才治理好雾霾,淡定,我们回归原始社会肯定没有雾霾

8. 日本光触媒可以除甲醛吗一直开窗通风,最近偶尔过去住一两天。如今天气凉了,而且雾霾天多

光触媒这个需要充分光照才可以发挥作用,而且成膜被破坏会造成二次污染专的,用着不太放心。光属触媒类的材料,源自于日本,光触媒材料在日本的应用就不是空气治理,事实上,日本当时都是不用在家庭使用的,工业用途是制氢,民用是自洁和杀菌。就是担心会有二次污染,反应不充分,并且需要充分的紫外线光照,现在虽然升级了,但是这种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可以用光绿素,这是在光触媒的基础上研发的新型材料,不需要光照参与,就可以直接与甲醛发生分解,并且可以渗透板材内部,达到根源分解的作用,不会有二次污染,提取于植物提取液,对于家里有宝妈的家庭使用更为安全。也广泛被甲醛治理公司使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9. 曾经的雾霾大国日本,几十年前是怎么战胜雾霾的

另一方面,在工业化大国之中,日本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都名列世界前茅。其实在上世纪60、70年代左右,日本的环保问题也相当突出,60年代之后,日本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政策,在此催动下环保产业蓬勃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庞大体系和世界影响力的行业。
20世纪初,日本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以钢铁业和采矿业为甚。工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阪曾被称为“烟都”,深受空气污染影响。据大阪市立卫生试验所调查,1912年至1913年,大阪每年降落的煤尘量为每平方公里452吨,1924年至1925年上升至493吨。大阪市民即使在炎热夏天都不能开窗。但这仅仅是战前日本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缩影。

1944年,日本九州的八幡钢铁厂

20世纪50年代,修路建设一派热火朝天的东京

日本四日市工业区俯瞰
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1964年,四日市连续3天浓雾不散,严重的哮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1970年,四日哮喘病患者达到500多人,其中有10多人在哮喘病的折磨中死去,实际患者超过2000人。1972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
空气污染最严重的60年代,日本社会对公害的关注空前增强。日本在1962年颁布《煤烟限制法》、1967年制定《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出台《大气污染防止法》。遗憾的是,这些环保法案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最初遭遇到多重阻力和抵制,在高增长的1960年代后半期,日本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未能依法达标。
从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要求损害赔偿和禁止排污的一系列“公害诉讼”正式拉开帷幕。
70年代,日本确立了一些极重要的法律原则,如“预测污染物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履行的义务,忽视这些义务等同于过失”、“只要污染危害超限的既成事实成立,即使无过失,也应承担赔偿责任”等。80年代,日本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对环境极为重视。
2000年,日本修订的《关于确保都民健康和安全的环境条例》明确规定了出现严重空气污染时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向居民通报有可能发生的严重污染,呼吁减少驾车出行等。

2002年10月29日,东京地方法院门前,律师举着横幅宣布他们的胜利
“公害诉讼”纷纷胜利。民间“环保”舆论日益高涨,全国的“反公害”市民运动席卷全国。自下而上的动力几乎成为日本治理污染出现转折的最关键因素。实际上,数十年来,日本民间的环保运动从未停止。图为2002年,东京地方法院判决政府和城市高速公路公共公司赔偿总计7920万日元给7名提出诉讼的哮喘病患者。

1985年,由空气污染导致哮喘的病人在川崎公共卫生诊所进行氧气治疗
通过这些公害诉讼,日本建立起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救济、补偿制度。比如《救济公害健康受害者特别措施法》和《公害健康损害补偿等相关法律》等。
通过数十年的努力,日本社会形成了一股合力对抗空气污染。如今大家去到日本旅行,春赏樱花秋见枫叶,空气已经非常干净。中国的治理雾霾之路还非常漫长,也许我们能从日本的经历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10. 德国日本防雾霾纱窗有什么区别

进口防雾霾纱窗主要是德国的璀泰可和日本的空之净。
手里刚好有厂家送来的这两款产品的样品,简单比较一下,供参考。
产地:璀泰可-号称德国但没有进口手续,空之净-日本生产有进口手续。
原理:璀泰可-静电排斥,空之净-微孔过滤+静电吸附。
防霾率:璀泰可-低,空之净-高。
透气率:璀泰可-高,空之净-低。
透光性:璀泰可-高,空之净-低。
耐用性:璀泰可-低,空之净-高。
易安装:璀泰可-差,空之净-好。
易清洗:璀泰可-好,空之净-好。
价格:璀泰可-高,空之净-低。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