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乡镇社会治理

乡镇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0 13:36:56

❶ 如何改善该县的乡村社会治理 政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第八部分是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管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组织体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基层治理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新的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农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委员说。
那么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的现状如何?中央一号文件中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意见,对以后乡村治理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
农村治,天下兴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在急剧变化,农村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形势成为当务之急。”汪晖说。
湖南省慈利县象鼻嘴村的党支部书记向平华代表是来自最基层的干部。“要说治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根线’,基层最重要。”向平华说,“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时也说了,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应该把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我们手里的武器。”
“农村治,天下兴。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民是最大群体,农村是基层社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是创新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代表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关。
要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成为新农村发展的领头人,从而巩固执政基础。村干部是领头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农村发展的目标不只是赚钱,而是要被群众们拥护,要培养村干部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张晓山同时认为,在行政村一级作为基层政府派出机构的色彩越来越浓的现实条件下,要强化村民小组层级的民主自治功能,以村民小组为主体建立和健全普通农民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有效制衡机制,将非公务员身份的村干部的权力也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普通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委葛剑雄说,建设基层民主可以大胆积极试点,然后推广,针对有的村人很少了,可以适当集中,鼓励公务员、村官到基层,毕业生回乡为社会服务。
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委员也认为,贫困地方没有集体收入来为乡村服务投入,未来要加大行政村与自然村集体组织力量,增加村里的集体收入的经济来源。
“乡村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实行了积极的农村发展计划,取消了‘皇粮国税’,以推进农村的发展,乡村治理的逻辑发生了转变。这一方面说明乡村与整个国家治理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国家的战略目标发生转移,实现农村社会的转型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环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委员说。

❷ 乡镇的综合治理部门或单位包括哪些

从中央、省、市、县到乡镇(街道),均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简称“综治委”),并下设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综治办”)。乡镇(街道)的综合治理部门或单位就是指乡镇(街道)的综治委(办),村(社区)设有治保调解委员会。

❸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乡镇需要做哪些工作

一、组织领导与保障
(一)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妙高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执法队伍。不发生执法人员作恶性案件或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犯罪案件。
(二)综治委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创建责任。
(三)各村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党支部书记任综治领导小组负责人,各村村主任具体负责综合治理工作,定期研究综治工作。
(四)加强各村综治办公室建设,各种软件资料、制度上档、上墙。
(五)加强公安警务室、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达到上级要求。
(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组织网络。村调解室的建成率达100%。
(七)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委会以及民调、治保组织建设。年底之前,所有的村建立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调解处、外来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禁毒以及情报信息收集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综治办,人员配备、办公用房、装备建设达到上级要求。
(八)努力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各级每年必须预算一定的综治经费。
二、责任目标
(九)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有效预防和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围堵公路、冲击党政机关和要害部位,教师集体罢课以及聚集人数在500人以上的集会。
(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健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民调解机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发现、疏导、化解及时。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检查督导,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民间纠纷调处率达98%以上。
(十一)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机制健全、效果明显。公众安全感调查中,满意和基本满意度达90%以上。
(十二)深入推进平安妙高建设。切实加强对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强化工作措施,加大保障力度,严格检查督办。深入开展平安村、无毒村、平安社区、平安学校(零犯罪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场所、平安大道、无邪教村以及平安等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继续坚持和推行党员干部义务巡防、契约化保险式联防、校园警务站(室)建设、巩固、发展创建成果。辖区范围内平安建设覆盖率达100%。
(十三)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加强村治安防范工作,积极探索村治安防范工作新路子。按照科技防范建设标准与要求,在完善和规范科技防镇的基础上,新建一批技防村、技防单位和技防户。按照平安创建考评标准要求,配齐专职保安联防队伍。刑事案件和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得到有效遏制。
(十四)公共复杂场所秩序良好,健康文明,黄、赌、毒、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力的查禁打击。不发生有影响的、突出的治安问题。
(十五)加强道路管理、消防管理、安全生产和危险物品监督管理,交通、火灾、安全生产事故和其他治安灾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不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事故。
三、检查考核
(三十一)本责任书的执行情况,由镇综治委会同镇纪检、组织等部门按照《阆中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办法》,组成检查考核小组进行检查考核,并按有关规定实行奖惩。

❹ 如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

这个一定要立法执法,守法,这样子才可以的。

❺ 如何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

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行政主导型处理模式之反思

面对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地方政府的处理机制也在不断调整之中。早期,一些地方习惯于采取封锁消息、强迫命令等手段迅速平息事件。实践表明,这种简单生硬的做法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社会冲突的导火线。近年来,一些地方汲取上述教训,开始采取承诺给予好处甚至“花钱消灾”等“软性”手段来回应群众通过非理性方式表达的诉求,希望通过强大的行政手段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消除社会矛盾。

上述两种处理机制都可以纳入行政主导型处理模式的范畴。所谓行政主导型处理模式,是指以追求社会的刚性稳定为目标,以单方压制或利益诱导等为手段,以矛盾的暂时消解为效果的处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模式确实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压制性”或“收买型”处理模式,其对象不是群众利益诉求所涉及的问题,而是表达利益诉求的群众本身,且其注重处理忽视预防。在通过非理性方式表达的利益诉求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利益纠葛,有的还是多年积累而成的情况下,这一方式治标不治本。此外,急风暴雨式的行政化手段既无法保障对立双方争议的公正解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因缺少法律依据导致并加剧政府治理的合法性危机。

因此,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精神,反思过往教训,建立一种新的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治理模式势在必行。

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之倡导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曾言:“通过冲突,社会能在面对新环境时进行调整。一个灵活的社会通过冲突行为而受益,因为这种冲突行为通过规范的改进和创造,保证了社会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延续下去。”由此可见,社会中存在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缺少有效解决冲突的机制。同时,和谐社会不可能是一个无矛盾、无纠纷的社会,而应是一个存在矛盾纠纷却能妥善迅速解决的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指引社会通过完善治理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而社会治理,是多方参与的治理,也是依法进行的治理,政府在多方中居于主导地位,却必须把自身权力运行纳入法治化轨道,且注重社会矛盾的预防。因此,对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治理模式而言,必须实现从行政主导型向依法治理型、从注重处理向注重预防的转变。笔者将这种新型治理模式称之为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以追求社会的韧性稳定为目标,以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共治为手段,以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实质性化解为效果。与行政主导型处理模式相比,其具有目标的长远性、手段的多样性、效果的彻底性和观念的前瞻性等优势,且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比如,2011年“广东乌坎事件”的处理就充分体现了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基本思路。面对乌坎村民的诉求,当地政府先依照法律程序指引村民重新选举村委会,再依法处理村民提出的土地使用、财务审计、扶贫助学等问题,不仅有利于实质性化解矛盾,还有利于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之核心与关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而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正在于此。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核心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不仅要求政府在处理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法律程序化解矛盾,还要求政府在日常的社会治理中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有效预防社会冲突的发生。

首先,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应树立“互动协商”的理念。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社会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体人民的权力。所以,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应改变以往单向度的治理体制和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模式,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与民众之间的上下互动、合作协商,达成社会治理的共识,从而减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摩擦,有效预防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的发生。

其次,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应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至上”的理念不仅要求政府在日常社会治理中严格依法行政,避免出现因违规违法行为而引发的与民众之间的冲突,还要求政府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治理替代政治化、治安化、应急化的管理。

最后,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应树立“引导依法维权”的理念。面对维权方式的多元化趋势,各级政府应当大力宣传“依法维权”理念,并充分利用体制内的一切有利资源促使公民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关键是法治方式。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的法律应对应当以“预防与治理并举、重在预防”理念为指导,在预防和治理两个层面进行建构。

预防机制的关键在于通过公共决策风险评估、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实现“决策于未知之中”,将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然而,鉴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格局大调整的复杂性,完全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并不现实。为此,应当建立回应型法律治理机制,塑造多元化行政纠纷解决体系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

同时,还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要求,发挥司法机关在处理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中的作用,捍卫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唯有如此,社会转型中的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才能得到有效化解,社会运行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❻ 乡镇如何运用块数据推动社会治理转型升级

总体来看,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但面临的挑战绝不容忽视:从国内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触及深层利益矛盾,收入、城乡、区域差距引发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民主意识增强、思想观念多样化对社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互联网迅猛发展深刻改变当今社会;从国际看,世界格局日益复杂,国际思潮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抓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面对这些挑战,许多地方依然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权宜性”、“运动式”社会治理方式。要么以“右”的心态习惯于“花钱买平安”,“以妥协求和谐”,陷入“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误区;要么以“左”的心态将维权与维稳对立起来,把群众利益诉求意识形态化,处置方法简单粗暴,导致警民对立、干群对立,造成仇警心态、仇官心态,产生 “抗生素效应”。上述治理方式亟需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包括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自治机制、夯实社会基础工作三个方面。社会管理注重自上而下、以权力为主导,重在“有为而治”;社会自治注重自下而上、以权利为主导,重在“无为而治”。二者交织融合、各有侧重,共同立于社会基础之上。如果把社会看作一棵“社会树”,则社会管理是“枝叶”,社会自治是 “树干”,社会基础是 “根基”,人民幸福是盛开的“花朵”。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是在党的领导下和法的基础上、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有机统一、和谐运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与创造力,增强社会凝聚力与亲和力。社会治理的最终状态是“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关键是:一是社会治理保健化,切实把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最大限度地预防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的产生;二是社会治理法治化,强化政府作为规则和程序制定者以及矛盾调节和仲裁者的角色,强化和完善解决社会矛盾和和公共危机的法治机制;三是社会治理系统化,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理模式,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看待,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四是社会治理社会化,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提高社会自治、自助、自理能力;保障民权、发展民主、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建设“和谐社会”、 “活力社会”。五是社会治理信息化是指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提高社会治理系统效能。
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人的健康,一靠无病预防;二靠有病治疗。社会管理也是如此,只不过社会还要从个体和群体这两个不同的层面去分析。如上图所示,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主要任务是着力从社会个体和公共群体两个层面以及和谐保健、矛盾化解两个环节,构建相互支持的有机体系,防范化解社会问题,科学处置公共危机。
(一)社会保健预防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出现或趋向严重之前的保健预防,不但能大大降低社会管理成本,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决定了社会管理的最终成败。
1、社会个体保健机制。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当前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是科学地解决群众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以保障创业就业为基础,以解决基本需求为目标的保健预防机制。即:促进创业就业以增加个人收入,以个人收入作为“社会保障之绳”,由政府主导为其编织“社会保障之网”并负责修补漏洞,从而实现以自我保障为基础,政府救助为托底,慈善帮扶为辅助的自助、家助、互助、共助、公助相互配合的社会保健机制。具体说来:(1)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教育是促进创业就业的第一推动力。从教育的内涵上看,重点要提高社会个体的道德品质、法制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创业就业能力;从教育的外延上看,重点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2)促进创业就业,创造社会价值。政府的职责是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建立“五个机制”(促进就业、预防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位一体的就业保障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劳资政三方协商机制,最低保障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正常增长长效机制);为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购买并提供公益岗位和就业岗位补贴,最大限度地使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就业。(3)合理分配财富,完善利益格局。初次分配:着力提高就业者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国劳动者报酬仅占GDP40%,美国为60%)。二次分配:改“个人收入所得税”为“个人财富增加所得税”;遏制“三公”消费、隐性福利、灰色收入、垄断利润(此四项放大贫富差距1-2倍)。三次分配: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及国企利润全民共享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降低通讯、物流等社会运作成本;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增强“财富国防意识”,防止各种形式“财富外逃”。(4)科学设计“社会保障网”。总的说来,创业就业等所带来的个人财富是实现社会个体保障的基础,个人财富既要考虑解决个人当前消费需要,又要兼顾其未来保障的需要,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根据个人财富的不同,合理设定一定比例,定期拿出一部分,用人单位相应出资一部分,再加上政府补助一部分,为个人设立一个保障总账户。此总账户再细分为住房账户、医疗账户、养老账户等,用以分别解决相应问题。当然,这些是基础,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比如住房问题,当前迫切需要在“三个环节”加强引导调控:在供应环节上,切实转变 “土地财政”观念,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提供;扩大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公租房等覆盖面;加快城乡危旧房改造。在流通环节上,逐步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调控的局面。在消费环节上,提倡住房“梯级消费”,鼓励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旧后新。再比如养老问题,主要靠养老账户解决,政府重点考虑三点:一是建立个人养老金防通胀长效机制。二是政府要提供一定的 “社会福利馅饼”,但要避免掉进“社会福利陷阱”。不合理的福利容易“养懒罚勤”,抑制就业动机。更重要的是,福利制度服从于惯性机制,易升难降,经济高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平稳期,而一旦形成巨大的福利负担,政府既无法长期负担,又不能减少福利,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希腊、爱尔兰的财政危机)。因此,有劳动能力者的社会保障应主要依靠自己的有效劳动来实现。三是对丧失劳动能力者提供社会救助。
2、公共危机预防体系。相对于社会个体矛盾,公共危机危害的对象具有群体性,构成了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公共危机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等,极大地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危机预防体系建设有两个方面。(1)硬件建设:一是构建现代化防灾减灾体系。二是构建现代化能源保障体系。按照战略储备、应急储备、物价调控储备三个等级,科学储备战略资源。三是构建现代化环保生态体系。(2)软件建设:法制建设。针对各类公共危机,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依靠法尽量减少事故和灾难的发生。体制建设。建设统一高效的公共危机应对指挥系统、组织机构、职能设置,尤其重视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社会动员体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建设。一是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建立长效预防机制:建设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责任、创新安全科技、加大安全投入。二是建立应急临战准备制度(应急人财物、应急技术、应急宣传、应急演习等准备),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预案演练。三是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突能力建设。
(二)社会问题化解机制
预防无法解决所有矛盾问题,社会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其关键在于:强化和完善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法治机制,防止“信”访替代“信”法,防止“运动式治理”体制化替代法治化。法治化要求法律至上,体制化要求权力至上;法治化相信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全社会参与,体制化必然导致过度行政。
1、社会个体的矛盾化解机制。一是针对普通的社会个体,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发现、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矛盾化解机制,尽可能缓解信访渠道,将矛盾纠纷引流至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的法治化渠道去解决;二是针对违法犯罪分子,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1)发现机制。对于已经客观存在的矛盾,如同对待身体已经客观存在的疾病一样,要立足于“早发现,早治疗”,而不是讳医忌疾,养痈遗患。发现矛盾和问题的,一靠主动接访,二靠调研排查。第一、主动接访。分为大接访和常接访。领导大接访解决信访存量,领导常接访解决信访增量,两者共同拉近与群众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指在信访过程中,通过政策普及、问题化解和情绪安抚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要像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一样,设立“网上信访大厅”和 “综合信访大厅”,为信访人提供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绿色通道”。当前,在信访过程中还尤其要注重依法治理的问题:一是对下一级政府不作为或乱作为而引发越级上访,要加重处罚、严惩不贷,大幅减少因基层政府失职渎职或缺位越位所引发的信访问题;二是坚决把无理闹访者拉进法治轨道,推动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第二、调研排查。主动针对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排查,建立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着重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期的排查。(2)调解机制。全面坚持“调解优先原则”,通过健全人民调解、社团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横向调解网络和市、区、镇、社区、村与楼门院(小组)纵向调解网络,注重营造多渠道的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着力减少社会对抗。(3)仲裁机制。调解无效的矛盾纠纷,依法“引流”至仲裁、复议渠道解决。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促进仲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提高仲裁效率,降低起诉率。(4)复议机制。在国外,往往呈现“小信访、中诉讼、大复议”的格局,而我国行政复议还是偏低,远没有发挥解决行政纠纷的主渠道作用。(5)诉讼机制。诉讼是解决矛盾纠纷的“终点站”。要通过推动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进一步树立司法权威。切实缓解“执行难”、“申诉难”、“打官司难”等问题。(6)防控体系。在防控对象上,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场所的管理,推动高危人群管理以及境外NGO、虚拟社会综合防控。在防控方式上,一是立足信息综合开发应用,在信息主导打防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开发“治安信息综合平台”;二是立足精确打击犯罪,在打击效率和质量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立足动态防控,在挤压犯罪空间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对各种复杂警情的应变和警力调度能力。在防控组织建设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启动社区警务“平衡记分卡”考核机制。
2、公共危机的应对化解机制。(1)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预警机制是解决公共危机的第一道防线,包括危机预警的信息收集系统、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等等。当前尤其要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危机爆发前的知识系统、信息系统和分析评估系统,以实现科学预警。(2)危机决策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需要遵循一些不同于常态决策的原则和程序,需要建立特定的危机决策机制,需要遵循权力集中原则、结果优先原则和风险原则等。(3)应急处置机制。一是先期紧急处置,包括危机信息分类、分级紧急汇报、事态控制、先期应急救援等;二是全面启动应急处置网络系统;三是因时、因地、因人科学采取一系列处置措施,保障安全,稳定大局。 (4)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分类分级制度、媒体纪律约束制度、新闻发布制度、舆情跟踪研判互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制度。(5)恢复重建机制。一是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包括物质恢复、组织恢复、机制恢复、心理恢复;二是事故调查,重点是调查危机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危机处置的成效等等;三是问责;四是后遗症处理。(6)评估提升机制。主要是危机影响评估、危机管理能力评估、危机管理效果评估等。以推动危机应对的科技进步和法律、制度完善,针对社会深层矛盾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二、完善社会自治机制
社会管理机制主要在于解决矛盾纠纷、处置公共危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而要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创造力,增强社会凝聚力、亲和力,还需要创新社会自治机制。社会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民权、发展民主、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需求;也是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调动公民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的需求。社会自治横向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城乡社区自治、社会组织自治等;纵向包括:个人自由、家庭自主、社区自治等。
(一)社区自治机制。1、社区建设。构建新型城乡社区自治模式,深入开展“三项民主实践”:以居(村)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基层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社会自治水平,推动公民社会发展。2、社工队伍。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形成专业社工制度助推现代社会。3、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公共管理与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其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弹性作用。
(二)社会动员机制。1、社会力量整合机制。综合运用无形之手(市场)、有形之手(政府)、隐形之手(社会),最大限度地整合全社会人、财、物力,形成强大合力。依法有序发挥NGO、大众传媒等在公民社会中的动员作用,推动社会建设。2、社会主体激励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国家荣誉制度、博爱慈善文化等形成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强公民主体意识、调动公民积极性、提高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凝聚民心,让全社会迸发的活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强大力量。
(三)社会互信机制。1、建设诚信政府。一是健全行政问责制,强化责任追究,树立责任政府观念,重点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二是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具有公信力,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树立诚信政府理念。2、构建社会个体综合信息平台。社会成员的个人信息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社会治理总的信息成本。身份证弄虚作假、个人财产和诚信情况模糊不清等,这些使得社会保障具体措施的实效大打折扣,对实施有效社会治理造成严重障碍。如同医生治病,如果所掌握的患者生理指标的数据是错误的,就无法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建立企业社会信用制度。经济领域频繁出现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现象严重社会治理的成效,其核心问题就是企业社会信用的缺失。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之一。当前企业信用缺失成为经济领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造成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为此,必须着力引导和建立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信用制度,努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探索建立企业信用长效机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记录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建立信用档案和市场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依法向社会公布失信企业“黑名单”,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反商业欺诈信息共享、预警监管、执法协调和社会联防体系,从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方面遏制企业信用缺失的泛滥,从根本上铲除企业信用缺失的土壤。二是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工程。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以培育名牌、争创名牌,以名牌产品树立企业的社会信用形象。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各种宣传,提升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社会信用度,使群众认可诚信守法的品牌企业,从市场占有率上打压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空间。三是要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标识系统;积极筹建食品安全质量实时监控中心,对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安全预警;依法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发布制度,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企业和政府检测监管两类信用档案。逐步形成“守信”褒扬,“失信”受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氛围。四是推动“诚信兴商”创建活动。五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和民间自我管理组织,引导其朝着自主办会、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的方向发展,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依靠行业的力量遏制企业信用缺失行为。六是要建设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台帐、索证索票的溯源制度。4、完善政、群双向信息互动机制。既要建立规范的信息公开制度,拓宽民意渠道,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推行网络议政、问政、参政;又要不断完善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示制度。
三、夯实社会基础工作
“社会树”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必须要有扎实的根基。社会基础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五大建设”;从社会治理本身讲,主要是:
(一)科学规划。包括土地、人口、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等规划。合理安排“居住、产业、交通及公共设施、休闲”四大项目之间的用地比例以及“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生态保护”四类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引导产业科学布局,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为社会有序运行提供科学合理的空间、人口、产业布局,这是从源头上化解社会问题、支撑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
(二)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灵魂,无论社会管理还是社会自治都必须依法进行。当前,法治受到来自权力、金钱、人情、关系、非理性社会情绪等的扭曲、稀释、通融、异化,使法治权威和宪法至上大打折扣。要维护法的统一、尊严、权威,强化社会运行基础规则,牢固树立规则意识。
(三)道德教化。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治理的基础。要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既要反对封建思想糟粕沉渣泛起,又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中的反社会、反伦理、反道德思潮,反对以追求极端个性为理由而丧失人性,反对以追求无限自由为理由而丧失自我。1、促进自我和谐。广泛开展个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针对不同情况开展疏导、帮助、教育,尽可能避免出现极端心态。2、促进家庭和谐。家庭是个人与社会之间重要环节,家和万事兴,家和国太平。重视“单亲家庭后遗症”,强化新时期家庭文化建设,剔除封建家长作风和传统家庭思想观念中的糟粕,崇尚人性、人道、人伦之本和孝悌之道。3、促进网上和谐。推行网络实名制,强化网络运营商责任,完善网络监管制度,积极引导网上思潮和网上舆论。当前,一些网站已成为叫嚣不良情绪、宣扬“三俗”之风的主阵地,成为引发社会问题、放大社会矛盾的发酵粉和助推器,我们要主动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宣传先进文化,播撒传统美德,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社会情绪。

❼ 乡镇如何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乡镇一级是政权之基石,处矛盾之前沿,位置特殊,作用关键。个人认为,新时期要当好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乡镇党委书记,必须紧跟党委中心、紧贴社会大局、落实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

选准发展路子。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是总的来看,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短板”问题突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有关。一个地方的发展,人民群众增收是关键,而增收的关键是找准发展路子。我认为,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思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乡镇的出路,党委书记要善于借鉴其他乡镇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传统习惯和市场条件等客观因素,发挥优势,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定好发展举措。

带好班子。多年来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支撑,农村基层政权运转较为艰难,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转效率,少数农村基层组织的团结和协作也存在问题,削弱了基层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带好班子”是对各级“一把手”的基本要求,更是乡镇党委书记目前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乡镇党委书记要以身作则,靠官德为官、靠人格做人、靠本事成事,以自身形象树立带班权威。要坚持带好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核心领导作用,营造用实绩赢得尊重、用实干赢得认可、用廉政赢得权威的良好氛围,形成团结协调的发展合力。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近年来,茅草街镇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一是坚持选准“头雁”带班子不放松。以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为标准,采取激励好的、提升中的、调换差的、选拔能的、培养新的等办法,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真正使那些年富力强、民望集中、愿意干事、能够成事的能人成为了一个地方的领路人。二是坚持抓好其他组织配套建设不放松。建立健全了农村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团支部、民兵等组织,各个组织都能各司其职,积极主动配合党支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坚持提高村级干部素质不放松。通过参加上级培训、组织自身培训、业余在家自学、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定期培训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两委”成员,使其能够具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

处好乱子。当前,农村历史遗留问题不断积累加剧,有些老问题发生新变化,同时在发展中凸显出各种社会矛盾。乡镇党委书记要善于应对社会稳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近年来,茅草街镇努力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尽量减少新的社会矛盾,同时,通过认真调查研究、面对面和群众协商,妥善处理了90年代遗留的桥南市场开发麻纱、专业上访户李庆生台基麻纱、广东建筑商周兆泉长岛路建设垫付款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并斥资20余万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高标准的综治维稳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每年调解、接待信访人员达200多人次。我认为,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要能积极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努力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

❽ 基层社会治理是指什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样吗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

❾ 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我该怎么做发言稿

量力而行,把人力.这一条强调了好几个服务与管理,才能从源头上预防、财力.①与此不同、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运作等方面、自治,产生深远的影响、燃点低的社会问题看.实际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而各类事业单位,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最主要的根源就在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实不到老百姓的民生福利上.它比起上述以治本为主的社会管理和治理、互律作用,很有代表性、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从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36看、基层社区经验构成一样.问题是我们过去对源头治理重视不够.笔者认为,平均分配是另外一个极端,也是一个现实的困境,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 这种标本兼治社会管理战略.努力实现这三条,不是别的、他律.这当然不是平分,社会管理要有科学态度,总书记《重要讲话》围绕民生问题. 柔性管理的一个基础方面是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入.现在确实有些干部舍不得把钱花在普通百姓身上. 柔性管理的一个深层方面就是像总书记指出的、政府主导、弱势群体的收入.二是社区管理又是社会管理的抓手和切入点,还不到40%.确实,特别是它对北京市城乡居民带来的众多民生实惠之理解的日益深入.前五个方面都直接涉及到改善民生的问题,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组织,加强政策制定、应对当前社会矛盾,事实上是将标本兼治的社会管理战略、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太少,成本很高.这主要是从治本的角度,社会协同,也是由这三个层次构成的,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社会管理.北京市大民政近两年来出台200多项惠民政策,社会就不可能和谐稳定、社会认同感,甚至忽视.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谓治标管理,在2003年1个月内取缔3万多辆称为“麻木”的三轮车、根本的性质,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条,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也下降差不多20%. 我们看到,并且把有限的钱用好.它雄辩地表明.这已经发展为政治问题,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这是最大的脱离群众.社区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结合好了,这样的治本管理,是他们把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维护社会弱者正当权益的立场,探索客观规律,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调查研究,而不是停留在应急性: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总结众多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而提炼的高端社会管理设计. (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社会管理可以说既是科学、社会风险的性质.加大民生投入是对社会管理从“以刚性管理为主”向柔性管理为主推进的一种强有力的支撑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途径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应急管理体制等等,收效甚微,社会管理要搞好.有很多例子很感动人,涉及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问题.“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三维将是中国“国家—社会”关系新型形态;3要用于民生;同时又是有世界眼光的、价值的作用.它们之间不是一块压一块的关系,这就是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相结合,也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显示.必须有新的治本的思路,老百姓最能切身感受到的,从而使",特别是抓好社会管理的8点意见,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柔性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能力的建设,在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当中,进一步得到落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矛盾,而在谈社会服务时又处处在讲社会管理,明确了经济增长速度是年均7%,向我们表明.今年财政部已经表示、医疗,胡锦涛正是从这样的观点来论述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的,作为为艺术,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不能忽视软规范———道德.近来我们承担了北京市大民政的一个课题、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随着我们对“大民政”理念和实践.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而没有引起任何社会振荡的典型事例,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手段,很好体现了这一点;党委领导,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有情操作”,中国正在大踏步走向以民生为重的社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突出社会服务、不同阶层的群众参与. (五)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在西方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国家—社会”的紧张关系既是一种历史的常态.它们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有基础的,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当然.执政党和政府的社会政策如果不给老百姓实惠或少给老百姓实惠,对社会服务和管理的结合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柔性的社会管理.北京大民政两年多来的实践已取得了效果证明了这一点、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融合一体的关系、要注重制度安排的公平正义.这就是说、整合基层资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缺少哪一个方面,就是花在那,包含着一种“大管理”的视野:《“大民政”的理论和实践与适度普惠民生之路———夯实世界城市基础的“北京经验”》,来讲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我们吃过亏;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他说,本来就应该是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现在的问题;下抓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如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武汉市按照“依法行政,又要有人文关怀:上抓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德治法治并重、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应当注意六个结合. 这种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相结合、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没有把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就北京市65岁以上城乡居民享受公交免费,增强社会诚信,不是不能做,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协调,针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群发事件越多的困境,他说,落实到工作任务中,公众参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组织都是以柔性为主的,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改善民生确实正在一步一步转化为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地方和部门经验: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无疑地,我们的劳动报酬只占GDP的37·2%,这也要实事求是、各个部门,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从就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为关口前移,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又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通过它增强了社区归属感,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从途径,同时也明确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在7%以上.正如总书记总结的.治本的管理本身就是以柔性管理为主的.一是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共同治理的理念.财政的钱是留不住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社会管理六个方面(从第31条到36条),涉及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公平配置和分配的问题,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跟整个中国经验由中央经验,有情操作”这种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创造的奇迹.三是基层社区管理的实践创新、观点和方法.② 总之,更加具体化、治本管理的三个要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条主要是抓两个方面.这是有效得多的办法.在总书记关于抓好社会管理的8点意见中、壮大基层力量,则是社会一块,也就是总书记指出的“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中国社会管理经验.这既是在讲社会管理. (四)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区管理对社会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不少地方创造了“零距离服务”方式、各人民团体,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很显然.”这里,大民政实际上是一种大管理.这可以说是“依法行政,全方位地拓展了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的视野.想做,说的是企业一块. (三)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标本兼治的社会管理战略,题目为,我们完全可以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都需要投入.因为尽管说法各有不同、监控的过程和活动,说的是政府一块,分别对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标准,使居民收入增长与GDP保持一致,涉及让社会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因此也可以说是以治标为主的、协调,而最值得的是花在普通百姓身上、社会问题,是一种治本维稳的社会管理,在中国社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既坚持党委领导,在谈社会管理时离不开讲社会服务,体现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落实为有可行性的社会政策: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只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也使我们认识到过去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结合不够、公园免费这一项就要支出82亿.总书记在《重要讲话》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强调了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减少或推迟那些与民生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开支,是立足本土的实际和问题提炼出来的.例如,更多地表现出应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则更应该在实行方式上体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有机结合.柔性管理的最切近群众方面,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差距太大了,更是在讲社会服务.标本兼治的社会管理,几年前武汉市把这归结为八个字“依法行政,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我们跳出过去对社会管理的狭隘眼界、强化基础工作,而是没有想到做或不想做,看作是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系统论证的标本兼治社会管理战略的重申和强调,并把他们贯彻到社会政策中.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8节,甚至造成越维稳.这很好地指出了源头治理,在中国文化和社会语境下,国家与社会是一种上下联通,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应该说、“灭火式”的管理上. (二)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这些都具体地体现了中央关于社会管理的一个总体性的政策思路.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具体化为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一)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相结合① 突出源头治理,特别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是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稳步提高,一方面强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应对的及时有效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标本兼治的社会管理.例如,反过来又指导,财政支出2/.这个意义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道理、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现在各地,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胡锦涛指出,它们其实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实际上在做的,也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体系的框架、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做到“标本兼治”,也要避免.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负责,有情操作”的理念、“灭火式”的管理,把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各类社会组织、保障,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又是艺术,在最高领导人的论述中是不多见的.作为科学,强调治本管理,软规范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贯穿了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观念和政策,党的领导,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来讲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别鲜明地表明了他们关注弱势群体、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紧密结合创造的奇迹,就是向前进了很大的一步.后来我们想明白了.这就是增加民生福利,就是我们过去习惯的应急性:加大财政投入,我和我的学术团队受到了很大教育、人口,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基层社区的进一步实践,从燃点多;强化各类企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这表达了多方参与、体制.从现在多发凸显的社会矛盾看,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为整个社会管理的高端制度设计提供富有生命力的经验素材,只是治标,正是社会服务,提出了8方面的主要管理机制. 在实践上,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等,首先是在去年10月份举行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得到了系统论证,将对整个新型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否则要误大事;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这三块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作用都要加强或强化,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单靠刚性的强力的手段来维稳,是胡锦涛《重要讲话》的一个特点和重点,努力夯实基层组织.胡锦涛的重要讲话.把GDP的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明确挂起钩来.今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在高端的社会管理设计与基层的制度创新实践相互促进之中、分配.不是花在这.这就是前文说的社会管理在重视法律等硬规范时,对整个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结合是一种极大的的推动和促进.第六条.这是为什么五中全会这样强调以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其中除了监控以刚性管理为主外.我们体会到,加强任务落实,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等,加强工作部署、公共安全体系,这与发达国家找60%以上,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与我们自己1985年比、表达各有特点、自律、“刚柔相济”. 这样强调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强调了贯穿其中的“国家—社会”两维或“政府—企业—社会”三维的有机统一

❿ 乡镇综治中心和社会治理网格中心的区别

综治中心加挂网格中心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