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黄岛治理

黄岛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4 14:01:08

Ⅰ 黄岛区社会治理手机客户端如何下载

治理、社会治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真问题。人们对于治理,尤其是社会治理这个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比较迟于或少于对“社会统治”和“社会管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而且政界对于治理、社会治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要大大迟于学界。所谓政界关注治理、社会治理问题,是以2013 年11 月12 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的。目前,人们对治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盛况空前,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洋洋大观。然而,这些成果总体说来至少存在两个方面偏向:其一,对治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还比较停留在“碎片化”层面,尚缺乏总体性的升华;其二,对治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还比较侧重于“治道”而较少从“政道”着眼或着手。比如说,注意到了创新性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注意到了政府治理问题;注意到了把“社会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明确了由“管理”到“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更深刻的含义,更丰富的内容,更明确的要求,等等。笔者以为这些认识不可缺少,但只是初步的,还有待提高。我们应当在对我国社会特质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从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从正确处理政道与治道相统一的高度,从着眼于把“共同治理”升华为“相互治理”的高度来关注和研究社会治理问题。 一、多质态社会与社会治理 一般生活的常识告诉人们,任何一种社会都是需要治理的。可问题往往不在于要不要治理或为什么要治理,而在于要什么样的治理或怎样治理。要什么样的治理或怎样治理,通常也不是由治理者或治理组织所能决定的,能够决定一种社会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或怎样治理的,归根结底是该社会自身,即社会治理是由社会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治理。进一步说,一定社会所决定的一定的社会治理又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存续状态甚至发展前途和命运,这里根本问题还是在于“社会决定”。我国的社会治理是由我国的社会情境或“社情”决定的。因此,比较全面地认识我国的社会性质、发展阶段及其状态,就成为我国能否进行有效社会治理的前提。 目前,对我国社会的认识比较集中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处于并继续处于社会转型期,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正处于并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种观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是指他们都直接面对我国的社会现实,对其本质给予一定程度的揭示和认知;其区别主要是指他们从各自的侧面对我国社会现实给予本质的探索,不具有同质性或趋同性。作为自成体系的理论,它们能够单独成立,但都不能直接用来作为指导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的理论支撑,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误导。如,前一种观点对我国社会实现何种现代化,尤其是对我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没有给予清晰而又正确的回答;后一种观点则对我国社会现实中客观存在着的非社会主义问题,尚未给出足以令人信服的、更为坦率的理论阐明。因此,这两种观点还需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基础上对话、互动,互助包容从而不断创新。为着创新社会治理,我们必须首先在认知我国的“社会”特质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 经过近20 年的初步研究,笔者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其特质主要持有的基本观点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基本原理,根据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我国的社会是坚持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定向的社会,现正处在并还将长期处在“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这是一种多质态社会亦即各种主义、价值并存的社会。在社会治理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才能保障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如果我的这些体认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我国的社会治理至少要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其一,人类社会治理。我国的社会治理不仅限于“社会”。这里的社会主要是相对于“自然”而言,不限于狭义的社会。一方面,社会治理的最大空间是基于“天人合一”理念,着眼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社会治理与自然治理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治理也是基于广义的社会治理,不限于具象层面的、为治理而治理的具体社会事务的治理。换言之,就是要积极处理好广义社会治理与狭义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 其二,全球社会治理。我国的社会治理不限于国家(内) 社会。如果说基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社会治理是基于构建人类社会的命运共同体,那么,不限于一国层面的社会治理,就是着眼于全球化视阈中的全球社会治理,即基于世界眼光,积极处理好国家( 内) 社会治理与国际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 其三,国家社会治理。我国的社会治理首先应该是整个国家层面的社会治理。社会先在于并孕育了国家。社会治理先于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产生于社会治理并最终回归于社会治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换位思考,在谋求国家统一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中,要积极处理好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 其四,区域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一就是区域社会特色。我国幅员辽阔,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的差异,沿海、东、中、西部社会梯度发展极不平衡。我国的社会治理应当基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区域社会的区情、社情出发,遵循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分工协作,谋求区域社会有效治理。既要强调守土有责,谋福一方,又要防止和克服区域社会治理中的负外部性及邻避现象,并且积极处理好区域社会治理与国家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 其五,领域社会治理。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由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等子社会系统构成。社会治理是由经济社会治理、政治社会治理、文化社会治理等有机构成。各子系统的社会治理各有其相应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及其规律,并呈现出轻、重、缓、急等不同情形。不同领域的社会治理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既不能相互割裂,也不能相互替代。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分工协调,积极处理好总体社会治理与领域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 其六,基层(社区) 社会治理(自治)。社会治理除了应该分区域、分领域治理外,还应该分层次或层级治理。相比较而言,目前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比较集中在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转型社区等)层面的社会治理,这是应该的和必须的。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美花朵开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不好,地动山摇。但是,除了基层社会以外,还有中层社会、高层社会。各层次的社会治理各有其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在整个社会治理系统中,也应当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积极处理好不同层次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 以上各种社会治理的情形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因而在具体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中,都应当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此外,还有实体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等等。其中,虚拟社会亦即时空实体社会交织的网络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个对现实世界发生重大影响的虚拟社会已经形成,它极大地推进了全球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发展与进步,但也带来从未有过的新的社会问题。这势必要求世人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积极处理好实体社会治理与虚拟社会治理的关系。 二、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最为关键、核心的概念或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改革”。从特定意义上说,这一核心概念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另一种表达法,它宣告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新时期的到来。所谓政治体制改革新时期,主要是指以《决定》为标志,我们开始“啃政治体制的硬骨头”时期。我之所以有如此感悟,主要基于两点体认。 从“全面深化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看,因政治现象所具有的特性所决定,没有哪项改革是与政治及政治体制不发生关系和联系的。人们一般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此后,我国的改革之路是“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或“重”经济体制改革,“轻”政治体制改革,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说来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甚至认为党的十三大以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倒退”的。对此,学术界当然有些不同的看法。其实,改革开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郑重或审慎的做法应当分轻、重、缓、急。笔者以为,我国真正的改革开放是从解放思想开启的,解放思想究其实质是一场“思想改革”;我国的整个改革是以思想改革先行的,尔后才有其他改革跟进。根据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的思想,我们应当用有别于“传统政治”或“西方政治”的“新政治观”来关注、考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政治”。结合《决定》的基本精神,笔者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是:所谓“全面”是相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比较不全面或不那么全面而言的,侧重于改革的高度、广度;所谓“深化”是相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比较不深化或不那么深化而言的,侧重于改革的高度、深度。而且,从改革的比较不全面、不那么全面到全面,也是一种“深化”;从改革的比较不深化或不那么深化到深化,也是一种“全面”。根据《决定》精神,所谓全面深化改革,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的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政党体制(党的建设制度)。其中,全面深化既体现在“六大体制际”横向之间的全面和深化,又体现在每一大体制自身内部纵向的全面和深化。比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公有制、国资、国企改革,既是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和新的起点,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和新的起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六大体制改革中的政治体制、党的建设制度,首先应该是属于政治、政治体制的,但是它们的有效改革和建设具有鲜明的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生态性意义,甚至它们的改革是否有效或建设能否成功,直接关乎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的改革是否有效和能否成功;第二,六大体制改革中的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应该是分别属于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生态性的,但是它们的有效性改革和建设也同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义,甚至它们的改革是否有效或成功,直接关乎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有效、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是否有效与成功。由此可见,全面深化六大体制改革,所谋求构建的是一种当代中国长治久安的命运共同体! 从“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看,由于社会是人们各种治理行为过程的“载体”或“底盘”,因而没有哪项政治及政治体制改革是与社会治理不发生关系和联系的。《决定》中创造性地提出“三个治理”即: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并明确指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究其本质而言,“三个治理”都同国家体制、政府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关于国家治理,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突出国家治理的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注重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当然突出了全局性的政治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作用和决定意义。关于政府治理,《决定》强调了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等问题。基于政治与行政、政府与政治的关系(政府一定是政治的,政治的不一定是政府的),政府治理是离不开政治及政治(政府) 体制改革的。关于社会治理,《决定》强调了社会治理创新,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等问题。在我国,社会治理即社会体制改革,应当凸显社会性,而社会性亦即人民性,人民具有至上性,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是我国社会治理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应当指出的是,在中国现行体制下,社会治理是以国家和政府治理为前提的,其间,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问题,因而社会治理创新必会指向政治和政府体制改革。“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这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着的。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国家及政府关系的一般原理,唯物又辩证地处理好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 三、政道与治道统一中的社会治理 一般说来,不同的文明时代,不同性质的社会、国家和政府,会有不同性质的治理,但是不管什么性质的治理,都应当在总体上体现政道与治道的统一。政道决定治道,有什么样的政道就有什么样的治道,而治道体现政道,为政道服务———当然,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也难免出现短暂的治道偏离政道的情形。此外,无论是政道还是治道都会随着社会的变迁或发展而发生变革。 所谓“政道”,是指相应的政治、政权或政治制度,主要回答和解决为谁、为什么人的问题。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政道就是为资本,社会主义社会的政道就是为人( 民)、为社会。所谓“治道”是指相应的吏治、治权,即组织政府和管理机构,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主要回答如何为谁、如何为什么人的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传统的治道的制度平台包括无限政府、人治政府、专制政府、极权政府、封闭政府等。现代治道的制度平台包括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分权政府、开放政府等。从前者向后者的变化即为治道变革。我国的治理不仅体现着治道的变迁,而且更体现着政道的变革。《决定》中阐述的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政党治理、军队治理、民族区域治理、多元治理、司法治理、依法治理、以德治理、网络治理、协同治理,综合治理等等,都是为着或围绕着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基本社会制度等进行和的,充分体现了我国政道与治道的有机统一。如果偏离政道,一味追求所谓治道的变革,为了治理而治理,势必会走上老路或邪路。然而,全部的问题可能在于:如何确保我国政道的选择和坚守符合国情实际,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怎样提高这种符合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就其中的社会治理而言,政界和学界已经有很多思考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魏礼群提出,我国的社会治理要在社会治理理念、主体、方式、体系、制度、机制和能力等七个方面创新,要着力把握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和全民德治等五个关键环节。对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初步研究,主要侧重于政道问题上的政治主体与治道问题上的治理主体的“二合为一”,认为我国的社会治理事实上经历着从“治理社会”到“社会治理”过程。治理社会主要体现为党、国家和政府的“三位一体”的独家治理或“独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治理社会的局面已大有改观,由治理社会开始转变为社会治理,由独家治理发展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社会主体的“合作治理”、“协同治理”、“共同治理”。 这里的合作、协同、共同治理的“共治”,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公共服务等各主体参与者的共同治理,尚未涉及到各参与主体(际)之间的治理问题,或者说只是体现治道的“共治”,尚未真正体现政道的“共治”。相对于治道的共治而言,政道的治理应当称为“互治”。因此,早在2002 年,笔者提出和论证了“官民互治”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社会,不仅要成长为自治、自理的政治主体,还要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治党、治国、治政府或治官的政治主体。一项基本原理是:治理者必须首先接受治理。哪有不接受社会( 人民、公民) 治理的治理者? 当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种“互治”已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初见端倪,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理想的社会治理前景。

Ⅱ 黄岛除甲醛公司哪家做得比较好

甲醛超标了,那就治理啊,你可以进行长期的通风,让空气对流把室内有害气体带出室外,也可以用一些活性炭等进行物理吸附,多样些大叶子类吸甲醛的植物就好了。不过以上这些都是要长期进行的,不能一下子就治理好了。想要快点治理甲醛可以用环&康除醛酶啊,能快速有效治理好甲醛、苯系物等室内的有害气体。

Ⅲ 黄岛社会治理中心属于公务员招聘的那种基层经验吗

如果是事业单位,则属基层工作经历。在企业和县以下机关单位也算。

Ⅳ 青岛市黄岛区有治理噪音的吗

有啊,环保局就治理噪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