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理论
⑴ 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影响的地缘政治理论
国家安全
地缘政治的涵义_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
摘要:地缘政治具有多重涵义,本文概括为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
个方面。地缘政治学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若干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过程中,地缘政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地缘政
治理论塑造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地缘政治现实是国家制定对外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
缘政治活动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
在地缘政治研究过程中,国内外学术界对地缘政治的涵义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长期以来争论不已。虽然地缘政治学从理论产生到形成发展的一百年中历经兴衰荣辱,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本文试图在阐述地缘政治涵义和其主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以说明地缘政治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发挥的重要影响。
1地缘政治的涵义
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在英文中,“geopolitics①”一词既可指地缘政治理论,亦可指地缘政治现实,其涵义具有多重性。在中文文献中,相关的词主要有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政治两个,前者的涵义相对单一,而后者则是个复合概念。
前苏联学者拉祖瓦耶夫提出地缘政治学三种含义:第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第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列强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
治。
第三,认为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①英文“geopolitics”来自德文的“geopolitik”。现在geopolitik一般多指德国地缘政治学。在我国学者翻译英国学者杰弗里·帕著的《二十世纪西方地理政治思想》一书中,为区别这二词的不同含义,将geopolitik翻译成地缘政治学,把geopolitics翻译成地理政治学。而实际上这两个词是同义的。可参见王恩涌等:《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页。在当前国内有关地缘政治研究的学术资料中,已经普遍都把geopolitics译为地缘政治学。世界地理研究WORLD REGIONAL STUDIES 第19卷第2期
2010年6月Vol.19,No.2
Jun .,2010
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1]。
美国学者奥图赛尔(GearoidO.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有多个含义,他归
纳如下:第一,用作描述对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明显特征。
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如,关于X的地缘政治,X
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第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
语。图阿塞尔认为这几乎全部来自基辛格的遗产。基辛格用地缘政治来描述他力求在世界政
治中维持“有利的均衡”的努力。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不含任何意识形态(或感情)色彩的马基
亚维利主义的方法。第三,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这一视角是关于地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
作用。该视角把永久的地理因素视为国家行为的驱动力[2]。
由于地缘政治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五个视
角②。还有学者认为地缘政治概念具有地缘政治现实和地缘政治学两个层面的含义[3]。
本文在审视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涵义形形色色的解释后,把地缘政治所具有的涵义
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种分析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或分析工具,或者是其研究成果,即地缘政治学理论。
人们通过对地缘政治现实要素的理解,形成观察和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视角、思想框
架、研究方法等,即形成地缘政治理论,这些思想、观点、分析方法、理论等综合起来构成了地
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包含地理的和政治的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地缘政治学家对地缘政治学的概
念定义普遍都强调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如法国学者皮埃尔·伽罗瓦认为地缘政
治学是“研究国际上权力政治学与其奉行的地理范围之间的关系[4]。”法国著名政治家雷蒙·阿隆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
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而引起的对外交态度的解释,从地理的角度加以系统化[5]”。美国地理学家、“系统政治地理学”的作者M·格拉斯纳(MartinIraGlassner)在二十世纪八十年
“地缘政治学基本上与为发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地理信息和地理观点的应代初提出,
用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缘政治学可被称为应用政治地理学[6]”。格雷(ColinS.Gray)和斯洛恩把它解释为“一种空间关系与历史成因的理论,由此演绎出主张当代和未来政治与各种地理概念密切关联的解释。”它“把历史与成熟的理论化能力相结合,其结果历来是一种有力的分析框架[7]。”
对于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有的学者强调在地理因素的基础上考察国家或
国际政治。发明“地缘政治”一词的瑞典政治学家契伦把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
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8]”。李义虎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在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统合或结合的基础上对国际政治空间现象所做的系统研究,作为一种理论,就其延伸影响来讲,涉及到国际关系的政治地理因素和国家对外政策(包括军事战略)的地理因素[9]。”
综上所述,地缘政治理论可以被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在地
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某种特定利益,借助于政治权力来规定和实现自身权利或利益的战
略理论。
第二,影响国际政治的若干地缘政治要素。
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y)指出:“地缘政治是指那些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情
况的地理因素的相互结合,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10]。”这里,他强调的是影响政治的地理因
素。
影响国际政治的地缘政治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国家地缘政治要素,包括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表明国家在地球上的方位:位于地球的南方还是北方,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地处世界热点范围还是远离是非地区。
幅员形状是狭长型还是类似圆形,是紧凑型还是松散型。
—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地形特征是指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如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埃及,均处于中纬度气候湿润温暖的平原江河地带等自然环境良好地区。
第二个方面是区域地缘政治因素,主要包括邻国状况、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等。
邻国状况是指邻国是大是小,是强是弱等。
一国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既指国家相互之间包括距离、防卫在内的地理关系,又指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利益来思考,所形成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战略关系。
第三个方面是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全球地缘政治因素主要通过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来表现出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等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之间形成的具有全局性的稳定的力量对比及其基本状态。
第三,以追求权力为目标的地缘政治活动。
地缘政治活动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影响来追求权力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互动。
⑵ 地缘政治的理论发展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后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中国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是中国古老的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发端于瑞典地理学家克节伦,意指“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后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威廉·恩道尔,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在他的新书<<石油战争>>,<<粮食危机>>指出,因为地缘自古就是种族的延续,其实质就是种族清洗的理论变型。如今是美英后代的霸权时代。
⑶ 地缘政治什么意思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⑷ 简述地缘政治学理论及其发展过程
理论概念:
从传统意义上讲 , 地缘政治学一般都认为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 派 , 两者专学科内属涵的区分相当困难 , 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定义更因研究者的不同而有异。德国地理学家 F · 拉采尔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地理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但其并未给缘政治学下自己的学 科定义。创 立地缘政治学术语并将 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瑞典政治家R · 谢伦定义其为“一种将国家类比为一个地理有机体 , 或是一种地理空间中的现象 ( 土地 , 领土 , 区域 , 国家 ) 的理论”。另外,还有s · B · 科恩 ,D · 森 、G · 帕克等学者所提出的不同概念。
尽管概念存在差异,其研究集中于 一个变化中的 国际 环境下地理学与国家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 正因为如此 , 地缘政治的理论与分析是各国制定国家外交政策 , 军事 , 政治 战略的最重要理论依据 , 而不管其国家的性质如何。
进一步资料请参考文献: 地缘政治学理论 、方法 与九十年代的地缘政治学,发表于《人文地理》,1995年,10卷,2期。
⑸ 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中心理论
布热津斯基认为,欧亚大陆是美苏争夺的中心重点,也是地缘战略的焦点和目标。美苏两国在欧亚大陆的争夺,主要在远西、远东和西南三条中心线上进行。远西战线形成于二战后的希腊、土耳其“危机”时期,美苏主要通过北约和华约加强对欧洲的控制。远东战线形成于朝鲜战争后,美国十分明确地把其远东战略利益具体化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和菲律宾。1979年12月,苏联军事力量进入阿富汗,美国随即出台“卡特主义”,直接卷入与苏联在西南战线的争夺,承担保卫波斯湾地区的义务。这条战线也是三条战线中最不稳定和最危险的战线。在布热津斯基看来,美苏在三条中心战线上进行争夺,对几个要害国家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要害国家”是指既具有内在重要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任人争夺”的国家。这些要害国家在远西战线有波兰和德国,在远东战线有韩国和菲律宾,在西南战线是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要在与苏联的地缘政治斗争中取得优势,控制上述要害国家,在欧洲,应着重于政治努力,尽量降低它在军事卷入中的中心地位;在远东,则以经济手段为主要工具,来加强具有战略意义的关系;在西南亚,帮助加强该地区的军事防御。
苏联解体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一种地缘政治上的真空状态和当代历史上的黑洞。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把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这片欧亚大陆视为一个地缘战略大棋盘,是美国保持世界主导地位的中心舞台,美国要确立新型霸权,就要在法、德、俄、中、印五个地缘战略国家和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伊朗五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间纵横捭阖,以期在欧亚大棋局中保持主动,取得领导地位。
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欧洲是美国在欧亚大陆必不可少的地缘政治桥头堡。美国在欧洲的主要地缘战略目标可简明地归纳为:通过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来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桥头堡,以便使扩大中的欧洲成为向欧亚大陆传送国际民主与合作秩序的更有活力的跳板。要实现这一目标,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应加强和扩大在欧亚大陆西部现有的民主阵地,使欧洲一体化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并携手德国进行北约东扩。在亚洲,美国必须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把中国纳入更广泛的亚洲区域合作框架。同时,维持太平洋地区美、中、日三角平衡关系,建立关系发展提出深层次观点。其主要著作有《竞赛方案:进行美苏竞争的地缘政治纲领》、《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大失控:解读新世纪乱象》、《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大抉择:全球统治或全球领导》、《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等,这些著作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冷战以来国际关系中的所有重大事件。
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地区力量结构,应成为美国在未来的远东政策。虽然印度是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该地区的霸主,但印度的图谋与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利益没有重要冲突。
布热津斯基认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处于一种潜在的脆弱状态。为了在地缘棋手国家和地缘支轴国家之间纵横捭阖,应对挑战,确保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领导地位,布热津斯基为美国制定了短期(5年左右)、中期(20年左右)和长期(超过20年)的地缘战略。短期内要加强跨洲际的地缘政治多元化,确保美国不被赶出欧亚大陆;中期则要与欧洲主要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培育真正的伙伴关系,通过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巩固跨欧亚体系;长期看则要阻止一个大国对手的出现,创造一个持久的全球地缘政治合作的框架,逐渐扩大与欧亚主要伙伴的合作。
纵观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构想,不管在冷战时期还是冷战之后,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或确保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只不过其目标稍有不同,手段也略有差异。雅尔塔会议后,由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苏联成为美国对抗的目标及其争霸的障碍。因此,冷战时期美国的地缘战略目标和手段是非常明确而具体的,就是依靠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拉拢盟国直接与苏联对抗,谋取地缘优势,击败苏联,取得霸主地位。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成为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维持和加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作用,防止任何可能与之竞争的大国出现,成为布热津斯基所构想的地缘战略所追求的目标。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了冷战后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的支点:第一,通过北约东扩拓展欧洲,建立稳固而强大的欧洲政治——军事统一体。欧洲的扩展是为了制约俄罗斯,限制俄罗斯这只“不死的复仇鸟”复活。第二,对付中国。在布热津斯基的“大棋盘”上,中国是其重点的防范对象。布热津斯基把中国看作一个地区大国及潜在的战略威胁力量。美国在中、美、日稳定的三角平衡中,要对中国既不绥靖,也不遏制,而是实施“钝化”政策,利用广泛的国际合作把中国限制在地区范围内。第三,美国政府、国务院和国会等部门要统一协调,制定一个全球战略新构想,以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三个支点中的任何一个坍塌,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就将成为泡影。
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构想从理论上看是比较完美的,但要将它变为现实却要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一,虽然美国“利益”无限,但毕竟力量有限。其二,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当今世界,美国的联盟体系会发生动摇。其三,在全球走向多极化的今天,美国并不是能始终施加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影响的唯一国家。因此,布热津斯基的这一构想,可以说既是他的一种战略追求,又是一种心理神话。
⑹ 什么是地缘政治理论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美国历史学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麦金德则提出“陆权论”,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被称为“陆权论”的另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塞维尔斯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即“空权论”。1973年,美国地理学家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两区之间夹有南亚、中东和东南亚3个区,其中南亚是潜在的地缘战略区,中东和东南亚被称为破碎带。1982年,科恩对模式提出修改,指出西欧国家、日本、中国已发展为世界大国,印度、巴西、尼日利亚的作用和地位上升,撒哈拉以南到南非地区则转变为第三个破碎带。
地缘政治学是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凸显,地缘政治学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是,作为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其影响仍非常深远。
⑺ 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论”和“陆权论”是怎么回事
关于复陆权论。
1919年,英国战略制家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他指出:欧亚大陆是世界的核心,是‘世界岛’,而一切海洋国家,都处于边缘。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能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
正是基于这样的陆权理论,英国、德国和苏联,先后展开对欧亚大陆——特别是其核心地带的争夺。
关于海权论。
与麦金德不同,二战期间,美国战略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依据他的‘三海战略’,提出了‘海权论’。
斯皮克曼指出:地中海是控制欧亚大陆和非洲的要塞,加勒比海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而中国南海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谁控制了这三个‘海’,谁就将控制世界。
麦金德把欧亚大陆视为中心,把海洋视为边缘,但斯皮克曼则反其道而行之。他指出:只要以边缘包围中心,便可以瓦解中心。
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是根据这样的战略,包围并瓦解了苏联。
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却转而追随麦金德的陆权战略,再次兴兵西亚和中亚。最终,今天的美国被困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中。
引自:网页链接
⑻ 何为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中国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是中国古老的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发端于瑞典地理学家克节伦,意指“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⑼ 地缘政治、地理政治、政治地理、地政学、地略学,这些概念的由来和确切解释。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政治地理是来分析国家的产生、发展和其特征,并探讨地理环境对国家制度与政治决策的影响,同时也研究国际关系,探讨大国和小国、富国和贫国之间的矛盾和协调。这对世界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衡量国家的政治地理,我们先要评估国家的面积、形状、疆界、位置和国都。在地理位置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位于滨海之城,可称为海都;一为处于内陆,可称为陆都。
其他没找到
⑽ 什么叫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