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治理
『壹』 首都水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北京)基金(有限合伙)怎么样
简介:首都水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北京)基金(有限合伙),由北京市版政府发起设立,权由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主要投资于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机械设备的创新及其研发;新建污水处理厂、供水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河道治理、水体综合修复等具有创新及示范性效应的项目;以股权或债权的形式投资于水环境治理领域具有创新技术、竞争优势和快速增长潜力的企业 。
法定代表人:北京水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5-10-21
工商注册号:110000020032910
企业类型:有限合伙企业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99号院1号楼11层1116室
『贰』 1、简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内涵。 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当前要重点抓好哪几项工作
1.科学认识社会管理的内涵和边界。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对管理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对社会管理的内涵就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和界定。有人认为,社会与自然界相对,社会管理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管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广泛的领域和范围。有人认为,社会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应的,社会管理是对人类活动的社会领域的管理。有人认为,社会是指与政府、企业相对应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等社会性组织,社会管理是指社会组织所进行的社会协调与管理。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都不尽然。我认为,在我国社会、政治体制下,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其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创造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正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原则是根本性的问题。不同的原则会产生不同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视野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所遵循的原则,一方面应当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总结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一些共性的原则和有益做法,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出发,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基本国情,找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任务和举措。 全面总结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新鲜经验。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例如,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使他们也进入城镇社会管理工作范围;对特殊人群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大协调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基层社区建设,建立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枢纽型组织”,增强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提高公民社会管理参与度、在社会管理中引进专业社会工作,等等。我们要善于总结升华这些鲜活的经验,从中找到可以推广的思路和做法,为社会管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服务。 2.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服务更到位、管理更有序、社会更和谐。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其次,要创新管理主体。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既要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第三,要创新管理方式。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坚持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第四,要创新管理环节。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第五,要创新管理手段。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并加强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第六,要创新管理制度。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推进社会治理什么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肆』 运用科技创新去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有何意义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让我们团结起来“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共赢绿色未来
『伍』 美国3M公司创新环境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
3M公司,全称明尼苏达矿业及机器制造公司。它于1902年成立,总部现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圣保罗市,为世界著名的多元化跨国企业,并且是道琼斯30种工业成分指数股票之一。
(一)创新环境治理管理
3M承诺将积极致力于保护环境,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3M相信公司的长期成功源于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应用与执行:环境管理,社会贡献,创造经济价值。同时,3M也相信只有成为充满活力的成功企业,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自始至终的积极贡献者。
3M强调环境保护的宗旨是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正面地影响气候的变化,保护自然区域并为志愿者提供参与的机会”。
在美国,3M公司与所在区域环保组织密切合作,协助保护当地社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与国家自然保护区合作,在明尼苏达州和德克萨斯州购买土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在阿拉巴马州,3M基金帮助重建河堤和阔叶树林,从而保护该地区一些濒临灭绝的鱼类、河鸟类的唯一的栖息地——Paint Rock河;在新泽西州中部,帮助保护多条河流,而这些河流对于新泽西州中部的供水起着关键作用。
在中国,作为全球资助环境保护策略的一部分,3M基金透过国际环保组织——“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简称CI)捐资400万美元分别用于开展治理中国西南地区的植被保护和多物种环境生态的造林工程及中国淡水保护。这其中包括中国西南地区的森林多重效益项目,旨在支持中国的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由于中国西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项目不仅使政府生态建设工程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为中国西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淡水保护项目旨在通过流域生态有偿服务试点项目的实施,探索如何应用更有效的经济手段缓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将成功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履行社会责任经验
3M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资社会公益事业,从1998年起,3M中国有限公司开始资助了许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并开始在一些知名的高校设立“3M创意奖学金”,鼓励未来人才在安全工程、环境工程、预防医学、化工、材料科学、交通安全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2003年3月,3M中国出资捐助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总决赛及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队。2005年,3M分别在长安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系成立“3M创意奖学金”,培养专科领域的人才。
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3M中国公司从美国总部加急空运了50万只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用于防非典的N95级专业防护口罩,无偿捐赠给“非典”疫情严重的北京、广州、上海及香港。2005年1月,3M中国员工向印度洋海啸的受难国家捐款14万元人民币。3M公司因此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认可。
『陆』 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怎样的环境基础和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
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
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
三、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
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政府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
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
3、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快促进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
四、由数据割据到数据开放共享
据统计,政府拥有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数据尴尬刻画了目前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数据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数据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数据时代,要彻底消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
1、开放数据。要尽快规划政府数据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数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实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
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
五、数据支撑到辅助领导决策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电子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药品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领导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
六、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
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
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从哪些方面为公共事业法律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对40年来社会治理创新的整体审视,可以发现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不同阶段。马克思说“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我国社会治理创新既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内在的连续性。
“社会管控”阶段(1978~1992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之前,此阶段“社会管控”作为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类型,彰显出特有的时代特征。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并没有协调跟进,原有社会管理体制在总体上仍然得以延续,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并没有实质性变革,“社会管控”的特征非常明显。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面对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与此同时,还受到各种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新生政权的威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为了改造旧社会、巩固新政权,当时在社会管理上采取了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由政治意识形态主导的,以党和政府为中心、政府包揽一切的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这种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以户籍制度、单位制度、职业身份制度和档案制度为基础,在城市以街居体制辅助,在农村以“人民公社”制度辅助,实现职业身份统一确定、各类人员统一安置、社会事务统一部署、一切活动统一组织,社会绝对服从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这一时期社会管理的目标,就是极大地增强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使社会成员都被固定在某一个既定的位置上。
1978年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工作成为全部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政府开始由政治主导型向经济建设型转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开启了现代化建构的大门,开始放弃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国家对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关系密切的社会管理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政府逐渐开始小范围地放权让利,社会管理工作随之不断调整。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1984年底以前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开始向社会分权,农村基层村民自治与城市基层居民自治成为国家向社会分权的重要方式。
从总体上审视,这一时期政府的主要关注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国家改革的重点是如何调整社会管理来适应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的局部调整都是为发展经济提供配套服务,社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附庸。在社会管理主体上,实行“单一行政主体”;在管理手段上,实行“运动式治理”;在管理机制上,突出单向管控;在管理环节上,突出事后处置。这一时期,由于政府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和转移,“大政府、弱社会”的社会格局非常明显,政府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待续
『捌』 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
1、成绩你高我也高,环保意识要提高
2、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他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6、贯彻环保教育,宣导环保资讯
7、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
8、全员参与改善,持续环保社区
9、环境污染,后患无穷;珍惜生命之源水,不要让地球流泪
10、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11、保护地球,给后代一个蓝天、碧水、绿树的世界
12、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3、节能减耗,从我做起
14、种树种草,有利环保
15、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16、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7、再不保护地球,地球就是一个传说了
18、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19、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20、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
21、小草在生长,大家别打扰
22、不能踏小草,小草也会疼
23、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
24、爱护环境,就是关爱生命
25、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
『玖』 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是什么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