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科技治理雾霾

科技治理雾霾

发布时间: 2020-11-24 00:28:53

治理雾霾,科学发展,我国要坚持怎样的发展观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答: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①、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全面,就是要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③、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④、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利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我国目前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是很不平衡,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发展缓慢,我国农村与城市相比发展缓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为核心?
答:核心是以人为本。(意思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原因:(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即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4)、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6、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何重要意义?
(1)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需要。
(3)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7、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A、简单来说:(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3)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素质。
B、从经济、政治、文化(或三个文明)的角度来说:(1)经济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文化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C、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来说:(1)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经济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2)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引导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3)人才强国战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培养人才;奖励科技人才;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8、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的道理:
(1)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体现了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4) 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5)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6)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全面发展的观点体现的道理:
(1)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使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要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要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答: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依法治国。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①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②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③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④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①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现代化建设;

②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素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⑤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⑥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理论分析】
(一)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必须懂得我国国家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

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在经济上,必须了解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政治常识分析

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⑵政府要切实履行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⑶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⑸维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只有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⑻坚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必须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⑼坚持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够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⑤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⑥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加强企业道德建设。

从哲学常识的角度分析(要灵活运用)

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们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⑵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体现了上述道理。

⑷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的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有利”与不利“”两种前途。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⑸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⑹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的道理。

❷ 治理雾霾的科技小制作

去年冬季以来,我国不少城市雾霾天气频现。特别是作为首都的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陕西省西安、咸阳等关中地区,也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天气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如何治理雾霾天气,一时也成为热点话题。迷雾重重不是美丽陕西,建设美丽陕西从让人们呼吸上新鲜清洁的空气开始。科学规划城市 治理雾霾的关键一步 据省气象局的一份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安雾霾天气持续多发,是由于气候特点、地形构造、社会发展、人为因素等多重原因综合造成的。关中地区雾霾现象严重,与其特殊的地理特征有很重要的关系。 关中地区南有秦岭,北有陕北黄土高原,地在“盆中”,地理上相对封闭,气流闭塞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小,容易发生静风,以及逆温现象频发,导致高空比低空气温高的现象,十分不利于雾霾散去。如果能够在城市发展之初,充分考虑西安的地理气候特点,在布局上合理规划,会有效防止雾霾天气发生。做好城市布局规划,是防治雾霾天气关键的第一步。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模过大,大气扩散不好,工业区、生产区混杂,污染高度集中,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文这样总结关中地区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特征,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例如,城市核心区的规模应该多大,如何布局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多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应该建在什么位置等等。“自然条件、气候条件难以改变,但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避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根据西安地理气候条件,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做好规划,为城市发展提出科学的意见。”张振文说。 针对整个关中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张承中教授认为,目前,陕西省对大力污染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安地区,其他区域相对薄弱。关中地区作为中国三大雾霾地区之一,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应该深入对咸阳、渭南、铜川等地研究,摸清楚污染源谱关系,弄清楚周边地区对关中地区的影响。从而构建关中地区生态区的划分,在规划、布局甚至工业规模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科学技术创新 推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燃煤、扬尘等等。陕西省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为主,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较多,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有着巨大的空间。 陕西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在煤炭、化工、石油、新材料、新技术开发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治理大气雾霾治理将十分有利。 例如,陕西省现有6000万吨的水泥生产规模,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关中地区。据统计,关中地区水泥行业颗粒物排放量占到工业总排放量的41%,仅次于燃煤锅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徐德龙院士的高固比水泥生产工艺,改变了燃料通风方式,使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较之传统生产工艺可以下降60%到70%。“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尾气治理,其污染浓度可以控制在20%,领先国际水平。类似的技术若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陕西省的大气污染治理将会上一个新台阶。”张振文说。 技术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突破口。据统计,机动车尾气排放占到PM2.5的20%到25%,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其中,油品低劣是祸首。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国三”标准,汽油含硫量超过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15倍之多。西安市现有机动车150多万辆,预计2015年将翻一番,尾气排放将大大增加。控制尾气污染,首要的就是油品升级。我国的石油冶炼技术,与国外比起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此外,从尾气中极细污染物的监测,到替代燃料机动车、在用柴油车、地下停车场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机动车尾气净化元件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攻关,从而确定针对关中地区的技术指南和行业标准。 燃煤排放的细颗粒物,是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占到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的20%到25%。据陕西省环境科学院规划所所长陈洁介绍,目前,尽管热电企业对颗粒物的排放都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但去除率较低,细颗粒物排放量仍较大。同时,我国燃煤锅炉的除尘、脱硫等采取分开治理办法,对最后排污口的综合监测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我们正在努力攻关,希望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科学统筹措施 远离雾霾天气 近年来,陕西省在治理大气污染,开发推广节能减排产品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紧迫的现实面前,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和产品推广、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综合统筹运用科技手段、税收财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以天厚滤清技术公司为例,这是陕西省一家生产柴油净化系列产品的科技型企业,其环保产品已获国家专利99项,注册商标33项,在中石油、中石化生产系统中广泛运用。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出台政策,通过政府出资70%、渔民出资30%的方式,鼓励渔民使用柴油净化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技术在陕西省的推广情况远不及外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大量资金,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市场拓展需要政府强力推动。同时,政府还要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对科研示范工程进行财政补贴,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降低成本,开发经济实用技术。”张振文建议。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当前,我国在环保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在内容的细致程度,标准要求方面,体系的完备性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张振文呼吁,“科技要投入,管理政策也要跟上。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治理雾霾天气,让人们呼吸上新鲜清洁的空气!”
天猫美国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❸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有没有办法让雾霾完全消失

2011年后,雾霾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关于雾霾的成因、健康危害等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得足够多。而在雾霾成为生活的一种新常态下,我们的身边也发生许多新变化。身处层层笼罩的“仙境”中,我们何时才能重见蓝天呢?全面治理雾霾,需要十年,还是更久呢?

这些年,“穹顶之下”的新现象

人才流失

雾霾所带来的生活环境的恶化,造成一些精英人才的流失。

但目前的困局是,国内“盘子太大”,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难以在朝夕之间完全实现。而且,清洁能源的推广还需要解决投资不足以及技术水平有限两方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的问题,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柴发合表示。除此之外,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农民习惯于在冬季烧秸秆,这加剧了雾霾的治理难度。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科技手段能让雾霾消失,只能减轻。

❹ 有人认为治理雾霾需要体制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也有人说运用高科技治理雾

雾霾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监测根源,杜绝污染源,结合治理才能完善。就拿美国洛杉矶雾霾事件来说,洛杉矶对空气污染的治理有三方面举措:第一,面对现实,承认污染的严重性;第二,强化政府的作用,制定环保法律;三,使公众参与到治理雾霾的过程中。
事实上,洛杉矶对雾霾的治理也不是一帆风顺,与目前的中国一样,对改善公共环境,存在不同利益间的博弈,汽车制造业反对任何对其利益有损的治理措施,环保人士则要求政府尽快立法引入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作者的描述,上世纪四十年代后的洛杉矶,也曾遭受雾霾的严重侵袭。从时间跨度上看,洛杉矶的雾霾治理耗时极长,从1943年7月 26日清晨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到1970年《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经历了整整27年,而到1999年一级污染警报的天数降为0则长达56年。

❺ 治理雾霾目前可行的

暂没办治理雾霾
雾霾村源看主要燃煤电厂钢厂化工厂虽媒体主要针汽车其实主要汽车比较治理已现汽车实行限号基本面能够采取措施已经做深化能禁止汽车惜算禁止汽车其实没用该雾霾总能发电吧工厂全部关闭
唯行办治理污染排放加强排污环保措施投入必进步加企业负担现内工业实体产业利润基本已经盘剥极限悬崖边能百点利润损失都能导致整工业基础轰崩溃比传说金融危机厉害千万倍灾难社产业利益调整需要定间牵发全身所些东西能慢慢 挥雾霾呼吸系统血管危害美进口普卫欣京.东效减少雾霾吸入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什么意义
建议,可以自己查阅下资料

❻ 雾霾治理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多地近日发布雾霾预警,市场再次将热点转移到了雾霾概念股,多只雾霾概念股在上周五逆势走强。长城证券分析师金少华等分析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雾霾天气出现令市场更加关注环保、治理方面的个股,这类股票大幅上涨的显现难以长期持续,但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在类似机会出现时进行博弈。
雾霾天气推高相关概念股
长假后我国多个地区遭遇雾霾天气,多地居民生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雾霾概念股再次被市场所关注。数据显示,PM2.5指数在国庆节后迎来了三连阳,在上周五大盘回调,多股出现走低的情况下,雾霾概念股在大盘震荡低行时逆势上涨,其中先河环保(行情,问诊)涨停,菲达环保(行情,问诊)、东湖高新(行情,问诊)、科林环保(行情,问诊)等概念股涨幅超过3%。
实际上,在近年历次雾霾天气中,“大气治理概念股”给投资者带来了许多惊喜,几乎每当有雾霾天气出现或国家颁布了相应的环保政策时,雾霾概念股都会被市场炒作。热衷于投资环保、大气治理概念的投资者也向记者表示,环保问题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国家一直予以支持,相信社会各界近几年内都会继续关注环保问题,因此相关概念股也将长期受益。
近日,网络中还流传着和雾霾概念股相关的段子,除了大气治理、环境保护的概念股外,又谈到了很多有关的行业。“导航产业:因为不知道自己走到哪了,全靠导航;雷达:所有飞机一概盲降盲起,依赖雷达和空管;红外线:用于探测周边有没有人;室外LED:传统大牌广告看不见了;智能交通:前方路况看不清埋下隐患,依赖智能交通及时分散车流;游戏、电影、视频、视频交友网站:因为哪也去不了在家待着。”
雾霾概念股三季报预喜
目前,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逐步加大,多数基金也对此市场热点进行了配置。今年上市公司及基金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26只主动股混型基金涉足了17只环境保护类个股,持股总市值超过60亿元。其中,基金二季度重仓配置的概念股有8只,分别为雪浪环境(行情,问诊)、先河环保、上海凯宝(行情,问诊)、华测检测(行情,问诊)、山大华特(行情,问诊)、横店东磁(行情,问诊)、国电清新(行情,问诊)、龙源技术(行情,问诊)。先河环保受到了33只主动股混型基金的青睐并获得8只基金重仓配置,上海凯宝和华测检测分别被41只和54只基金持有并各有7只基金重仓,山大华特、横店东磁、国电清新分别被6、5、4只基金重仓。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雾霾出门做好防护
整体看来,配置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最广的基金为大摩量化配置,共持有7家公司的股份。华夏回报、华夏回报贰号、大摩策略、鹏华动力、银华中证成长、嘉实量化各配置4家企业。持股总数上,鹏华动力、东方精选、上投优势位居前三位,分别合计持有2066万股、1320万股和1095万股。

❼ 英国人对伦敦雾霾的治理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雾霾问题的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现在伦敦已经基本抛掉了“雾都”的帽子,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伦敦雾霾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工业中心的伦敦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渐趋严峻。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100多年间,伦敦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案例,最早的记录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随后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发生大气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最为典型 。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笼罩伦敦。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其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这起事件总共造成12000人死亡。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建筑物,还使土壤贫瘠,水质恶化,鸟类远辟他乡,并影响植物生长。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二、伦敦雾霾的治理过程
1952年伦敦的严重烟雾事件,促使英国人民开始深刻反思。英国政府开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来伦敦60多年的烟雾治理,按照其空气质量的改善趋势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53-1960)。英国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出台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该法提出禁止黑烟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清洁空气委员会(Clean Air Council)成立,负责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情况,并从对空气污染治理有经验、有学识或有责任的人那里获取空气污染治理建议。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负责划定烟尘控制区,改造家用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1960年,伦敦的二氧化硫(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赋予负责控制大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更多权限,包括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的权力,和可以强制要求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的权力。1974年,政府颁布《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这一阶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扩大了烟尘控制区的范围。到1976年,烟尘控制区的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伦敦空气中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第一阶段还略有波动,但到了第二阶段,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便有了显著改观,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短期内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过80%。到1975年,伦敦的雾霾天数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第三阶段是平稳改善阶段(1980-2000),伦敦大气控制与治理的重点已从控制燃煤开始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环境法》(1995年)、《国家空气质量战略》(1997年)、《大伦敦政府法》(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1999年)。这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是低碳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此时伦敦的空气质量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伦敦市长经过广泛咨询后发布了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其中详细说明了伦敦要如何达到国家空气质量目标。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将于2050年建成低碳社会。此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在2006、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层空气中烟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并荣登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三、主要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理雾霾
伦敦曾经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英国各界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1)依法治霾。1956年,在著名的《比佛报告》 (The Beaver Report)推动下,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70年代,英国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除了不断完善《清洁空气法》,1968年以后,英国又相继出台《污染控制法》(1974)、《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修订)、《环境法》(1995年)、《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年)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英国根据国情,走以“立法为主,补贴为辅,全面推进,最终建立低碳社会”的模式,把建立低碳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英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0% 的长期目标。(2)制定国家战略,指导治理雾霾。从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以此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的出台,彰显了英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与决心。尤其是2009年低碳转型计划》勾画出英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目标是到2020年,英国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120多万人从事绿色职业;700万栋房屋进行节能改造,150多万户家庭将得到政府资助自产清洁能源;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能源;新车的平均碳排放量将减少40%。由于英国的大力推动,近年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全球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的认可。(3)加大财政投入。2009年英国政府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4)构建协同配合的政策体系。英国在利用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等政策工具及低碳交通、“清洁煤炭”、碳预算等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政策工具与计划的特色,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政策计划体系,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计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5)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碳基金” 作为由英国政府利用每年大约有6600万英镑的气候变化税作为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商业化基金,有力地促进英国商业和公共部门减排CO2,加大投资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2008年英国政府启动“环境改善基金”,可以将政府对低碳能源和高能效技术示范和部署的支持以及对能源与环境相关的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提供相应的基金资助。为了在绿色运输和能源项目中加大投资,2010年3月英国设立10亿英镑(7.49亿欧元)绿色能源基金,改造运输体系使用清洁燃料,提升低碳能源(如风能、海洋波浪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为数千人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二)利用清洁能源等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的烟尘最高浓度达446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达到3830微克/立方米。1950年代,伦敦的有关部门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及家庭燃煤,因此,他们除了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外,还决定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推广使用无烟煤、电和天然气,减少烟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政府采用补贴的办法帮助居民改造燃具,而且要求市区和近郊区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不准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产生的废气也均须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加以净化,达标后才可排出等。英国还大力发展监控技术,建立大气监测网。自1961年开始,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由450个团体参加的大气监测网。监测网有1200个监测点,平均每小时对烟尘与二氧化硫采样一次,每月测降尘量一次,其中伦敦、爱丁堡、谢菲尔德三个城市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再加上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英国空气质量的改善,英国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5年燃料构成中煤炭的比例为27%,电和清洁气体燃料占24 5%,燃料油为43%;1980年煤炭仅限于远郊区工厂使用,比例进一步减少到5%,电和清洁气体燃料提高到51%,燃料油为41%。尤其是煤炭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从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气的占比却从0上升到了36%。2003年,英国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将于2050年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案》,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的排量降低60% 的长期目标。2009年英国政府公布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 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30% 来源于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 来自核能)。
(三)疏散人口和工业企业
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和工业企业过于集中,而给市区带来大气污染等问题,伦敦在40年代末建成8座新城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在城市以北和西北地区又兴建了彼得伯勒、米尔顿凯恩斯、北安普顿等3座新城(这3座新城距伦敦市中心的距离从80到133公里不等),这些新城的建设为人口和工业外迁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伦敦政府利用税收等经济政策,鼓励市区一些企业迁移到这些人口较少的新发展区;另一方面,各新城对吸引工业企业落户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当时的作法是,划定工业区范围,铺设道路,建设不同规模的厂房以供出租,注意营造好的居住环境等,同时对优惠条件进行大力宣传) 由于政府对外迁的优惠政策和新城具有的优惠条件,因此许多工厂纷纷外迁。自1967年起,伦敦市区工业用地开始减少,至1974年市区共迁出24万个劳动岗位,以后又迁出4.2万个。与此同时,新城企业由原来的823家,增加到2558家;新城的人口总数也由原来的45万增至136.7万(包括其他地区迁人的人口)。
(四)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综合治理
8O年代初,伦敦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4万辆,道路交通阻塞日趋严重。同时,汽车数量的增加也引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伦敦当局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第一,实行向公共交通、步行、骑自行车等节油、无污染的出行方式转变的交通发展战略,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从而有效降低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办法有:设立公交专用道,设立1000英里长的自行车线路网,设立林荫步道网,投资发展新型节能、无污染的公交车辆。
第二,扩大交通限制的范围。过去伦敦的交通限制重点集中在中心地区的高峰时间内。随着城市化和交通的发展,从内伦敦到外伦敦的各城镇中心、主要的放射道路及高速公路,交通问题和空气质量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伦敦所有地区陆续实行了以限制为基础的一揽子方案,同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和交通政策,防止了空气质量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第三,政府发布交通状况白皮书。公告市民:为了限制轿车数量,减少堵车和空气污染,将从2000年起提高停车费用,市内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也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
第四,加强对城市大气质量的控制管理。政府制定的控制大气质量的近期目标是,到2000年将CO2排放量降到1990年的水平。同时,建议政府制定有关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控制目标及实施细则。
第五,加强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改造,设计生产先进的环保型轿车。英国政府为了治理机动车污染,在多次修订完善《清洁空气法案》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规定,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净化装置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从2003年起,伦敦市政府开始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伦敦市中心的拥堵状况,该政策减少了机动车排放对空气的污染,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推行其他交通控制措施筹集了资金。
2008年伦敦政府推行低污染排放区政策,旨在加快污染严重车辆的更换速度,促进老旧车辆加装减排装置,降低车辆的污染排放,使伦敦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在低污染排放区内行驶的车辆必须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会被征收费用。研究结果表明,与低污染排放区以外的区域相比,该措施的执行使得PM10污染浓度下降了约2.46%到3.07%。而且,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也强调,未来会通过不断提升低排放区的准入门槛,加强对机动车排污的控制
伦敦市政府还公布了更为严厉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计划在20年内,减少私家车流量9%,每天进入塞车收费区域的车辆数目减少超过6万辆,废气排放降低12%。在限制轿车排放的同时,英国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伦敦计划2015年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买主将享受高额返利,免交汽车碳排放税,免费停车。
(五)多措并举,协同治理雾霾
首先,建立专门的管理、咨询机构。为了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大伦敦议会确定了17个不同的行业机构,分别制定实旖大气污染控制的各项措施。
其次,科研机构参与治理大气污染。伦敦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很注意科研力量的参与,许多全国性的研究机构,以及大学、工厂都广泛参与了科研工作。如以华伦泉实验室为中心,根据遍布全英的1200多个监测站的测定结果,对烟尘和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估算,据此提出不同地区控制大气污染的不同措施;一些高等院校如阿斯顿大学、里丁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威尔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分剥对车辆尾气、空气质量标准、控制污染物的捧放、空气污染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影响、测定灰尘及其它污染物的仪器的改进、烟囱的设计安装及环保产品的研制等同题进行广泛深人的研究。
第三,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监督治理。伦敦空气污染的防控和治理,成绩并不全归功于政府,英国各大高校、环保组织与媒体也在形成合力,全民都是治理空气污染的践行者。伦敦国王学院、伦敦盖伊医院与伦敦圣托马斯医院联合组建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基金会联合主办了一个有关“如何降低空气污染对个人影响”的研讨会,专门探讨的是伦敦市每一位居民如何从自身做起改善空气质量。伦敦国王学院还于2010-03-12在多个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名为“伦敦空气”的手机软件,每小时向用户免费推送伦敦空气质量,让伦敦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有了进一步了解。英国是最早将空气治理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的国家。官方网络向市民发布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
英国公民在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上,有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根基。如果政府在治理空气方面稍有疏失,主流媒体不会替政府粉饰遮掩而是大胆抨击。比如2012年7月,《星期日泰晤士报》就引述环保组织“清洁伦敦空气”所作的调查报告,质疑伦敦市政府只在监测点附近大洒化学溶剂,借以美化空气污染指数。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公民能直接透过《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得被拒绝。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伦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开设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发布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非法”、“违规”、“不科学”。
第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带,至2O世纪8O年代该绿带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之比达到2.82:1。远期绿带规划面积可达5791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之比可达3.67:1。伦敦绿带的建设在置换城市空气,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向外扩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园林绿化方面伦敦还十分重视生态园林,倡导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这是伦敦自加世纪中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是一项调节城市大气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绿化功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目前,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城市中心区,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质量,而且使昔日破败的城市衰落区以空气清新、优美宜人、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观光客。
四、对我国治理雾霾的启示
从工业革命的先驱到生态文明的领跑者,英国为世界其它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借鉴。
1.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立法
只有严厉的政府制度才能减少污染。自由市场并不能解决污染问题。污染在经济学中被视作外部因素,说明单个公司是不可能为解决污染问题而付出代价的,因此公司本身没有动力主动去做。需要有政府制度来制约、规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铁腕治理,才能减少污染。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
2.全面规划、加快实施大气环境治理战略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是区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已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的优化方案。做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同时,制定控制大气污染的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等,把大气的综合治理与利用,转变为新兴产业,彻底消除隐患,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科学技术是解决与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
在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英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这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政府要求企业严格生产工艺操作,选配合适的原材料,有利于减轻污染或对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安装废气的净化装置,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标准。除通过攻关关键技术实现治污目标和产业突破外,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研究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决策过程越科学,可执行性就越好,政策就更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从1813年的大气污染,到1952年的严重大气污染,英国为工业化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英国痛下决心治理伦敦大气污染,根本扭转局面花了20多年时间,完全改善用了50年的时间,这说明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到现在,英国政府仍然认为在空气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英国在其2007年战略中提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英国由于空气污染对人们平均寿命的影响仍然达到7到8个月左右,直接医疗成本每年约200亿英镑。即使到2020年,2007年战略中的所有政策都得到彻底的落实,英国政府仍然预期空气污染将使英国人平均寿命缩短5个月。因此,空气质量的恢复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出现,它需要政府下决心制定和推行相关政策,并将公众对此问题的关注转化为对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自觉执行。为避免灾难再次出现,并最大限度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需进行严格管理并对相关领域科技创新进行有力投资和推广,这是治理环境问题的可行途径。

❽ 治理雾霾 科技如何发力

去年冬季以来,我国不少城市雾霾天气频现。特别是作为首都的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陕西省西安、咸阳等关中地区,也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天气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如何治理雾霾天气,一时也成为热点话题。迷雾重重不是美丽陕西,建设美丽陕西从让人们呼吸上新鲜清洁的空气开始。科学规划城市 治理雾霾的关键一步 据省气象局的一份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安雾霾天气持续多发,是由于气候特点、地形构造、社会发展、人为因素等多重原因综合造成的。关中地区雾霾现象严重,与其特殊的地理特征有很重要的关系。 关中地区南有秦岭,北有陕北黄土高原,地在“盆中”,地理上相对封闭,气流闭塞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小,容易发生静风,以及逆温现象频发,导致高空比低空气温高的现象,十分不利于雾霾散去。如果能够在城市发展之初,充分考虑西安的地理气候特点,在布局上合理规划,会有效防止雾霾天气发生。做好城市布局规划,是防治雾霾天气关键的第一步。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模过大,大气扩散不好,工业区、生产区混杂,污染高度集中,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文这样总结关中地区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特征,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例如,城市核心区的规模应该多大,如何布局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多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应该建在什么位置等等。“自然条件、气候条件难以改变,但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避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根据西安地理气候条件,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做好规划,为城市发展提出科学的意见。”张振文说。 针对整个关中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张承中教授认为,目前,陕西省对大力污染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安地区,其他区域相对薄弱。关中地区作为中国三大雾霾地区之一,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应该深入对咸阳、渭南、铜川等地研究,摸清楚污染源谱关系,弄清楚周边地区对关中地区的影响。从而构建关中地区生态区的划分,在规划、布局甚至工业规模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科学技术创新 推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燃煤、扬尘等等。陕西省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为主,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较多,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有着巨大的空间。 陕西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在煤炭、化工、石油、新材料、新技术开发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治理大气雾霾治理将十分有利。 例如,陕西省现有6000万吨的水泥生产规模,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关中地区。据统计,关中地区水泥行业颗粒物排放量占到工业总排放量的41%,仅次于燃煤锅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徐德龙院士的高固比水泥生产工艺,改变了燃料通风方式,使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较之传统生产工艺可以下降60%到70%。“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尾气治理,其污染浓度可以控制在20%,领先国际水平。类似的技术若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陕西省的大气污染治理将会上一个新台阶。”张振文说。 技术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突破口。据统计,机动车尾气排放占到PM2.5的20%到25%,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其中,油品低劣是祸首。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国三”标准,汽油含硫量超过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15倍之多。西安市现有机动车150多万辆,预计2015年将翻一番,尾气排放将大大增加。控制尾气污染,首要的就是油品升级。我国的石油冶炼技术,与国外比起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此外,从尾气中极细污染物的监测,到替代燃料机动车、在用柴油车、地下停车场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机动车尾气净化元件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攻关,从而确定针对关中地区的技术指南和行业标准。 燃煤排放的细颗粒物,是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占到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的20%到25%。据陕西省环境科学院规划所所长陈洁介绍,目前,尽管热电企业对颗粒物的排放都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但去除率较低,细颗粒物排放量仍较大。同时,我国燃煤锅炉的除尘、脱硫等采取分开治理办法,对最后排污口的综合监测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我们正在努力攻关,希望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科学统筹措施 远离雾霾天气 近年来,陕西省在治理大气污染,开发推广节能减排产品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紧迫的现实面前,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和产品推广、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综合统筹运用科技手段、税收财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以天厚滤清技术公司为例,这是陕西省一家生产柴油净化系列产品的科技型企业,其环保产品已获国家专利99项,注册商标33项,在中石油、中石化生产系统中广泛运用。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出台政策,通过政府出资70%、渔民出资30%的方式,鼓励渔民使用柴油净化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技术在陕西省的推广情况远不及外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大量资金,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市场拓展需要政府强力推动。同时,政府还要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对科研示范工程进行财政补贴,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降低成本,开发经济实用技术。”张振文建议。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当前,我国在环保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在内容的细致程度,标准要求方面,体系的完备性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张振文呼吁,“科技要投入,管理政策也要跟上。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治理雾霾天气,让人们呼吸上新鲜清洁的空气!”

❾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请你为国家治理雾霾天气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持续基本要求,搞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二、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答态环境保护,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三、坚持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把治理雾霾作任务,做发展了人民,依靠人民.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运用科技创新来治理雾霾问题.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❿ 雾霾治理优先考虑制度还是科技我们是辩论赛,我们是优先考虑制度一方。大家帮帮忙,提出一些不一样的

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诱发病症。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
一是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控制,包括对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区域联防联控等。
二是加强灰霾天气预测预报,如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防御指引,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环保措施决策服务。
三是根据气象条件动态调控,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根据气象条件预测,对主要污染源实行动态调控。
(二)治理措施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订, 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如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化石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三是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四是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需要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包括发展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就每个公民而言,环境的清新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自己开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天猫美国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