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整改报告
① 怎样写三公经费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报告格式类似。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引言:主要对审计的依据、审计的目标与范围、审计的方式、实施时间及有关情况作一概述;
2)被审计单位的概况:主要介绍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范围、组织规模、隶属关系、经营情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等内容;
3)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详细列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的性质、情节以及所涉及的数量、金额等;
审计意见:针对查出的问题,以国家有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政策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改进建议: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改进会计核算工作、严肃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建议。
撰写注意点
专项审计报告的撰写注意点:
一是要贯彻重要性原则。审计中查到的问题很多,但没有必要将所有问题都罗列于审计报告中。应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二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提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作没有根据或根据不足的推断。
三是审计意见要恰当、具体、明确。审计人员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提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此意见应以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政策为依据,力求意见恰当、明确、具体。以便于有关方面作出相应的结论和决定。
四是力求建议切实可行。改进建议与审计意见不同,它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情况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健全会计核算的行为。因此,务必做到切实可行。
② 纪检委检查三公经费都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
主要准备检查时段内因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所发生费用的票据和审批材料,最好有统计报表和总结报告。
③ 单位作风建设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是出现了“廉而不勤”和“廉而不为”两种不良习气。八项规定就像给干部戴上了“紧箍咒”,作用巨大、效果明显、十分灵验,尽管广大干部职工正逐渐养成落实八项规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但随之而来,个别地方少数人身上也出现了“廉而不勤”、“廉而不为”的不良习气。
比如,管理干部的制度多了、实了、严了,少部分干部就滋生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拿不占也不干”的懒政怠政思想,总以工作不好干、有风险、规矩多为借口不主动作为,特别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怕担风险、不想作为,导致错失良机、影响发展。
再如,津补贴规范了,一些干部觉得收入少了,产生了“官不聊生、为官不易”的消极情绪,工作热情减退、投入精力减弱,得过且过,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愿担当,出现了“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履职、履职不尽责”应付式干工作的倾向。
二是出现了“变通执行”和“被动执行”两种不良倾向。八项规定出台后,经历了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不积极到积极、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艰难过程,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坚定执行、精准执行,但也存在一些以“对策”对“政策”,以“变身”对“变化”的不良行为。
如公务接待方面,在接待场所上搞“大挪移”,或从大酒店转移到农家乐,或从私人会所转移到干部职工家中;在接待费用上用“隐身术”,或采取分开发票、变通入账的方式报销,或转嫁由企业买单;在接待方式上“玩变脸”,将内部接待场所贴上廉政灶的标签,私自提高廉政灶标准。
又如办公用房清理方面,通过虚设人员岗位、增加办公桌子等办法在使用面积上搞变通;通过加挂牌子、设置“隔断”等办法在办公用途上搞变通。
同时,还存在被动执行倾向,落实八项规定并非出于自觉自愿,而是怕群众监督、怕媒体曝光、怕纪委追责、怕上级检查,只要有人查、有人管,就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谨谨慎慎;只要没人查、没人管,就思想上松懈、话语上放肆、行动上失控,存在着“犟牛拉犁——鞭子打上身了才照沟走”的被动执行的问题。
三是出现了“不以为然”和“等待观望”两种不良思潮。八项规定作为约束规范干部行为的铁律,刚柔相济,新旧相依,有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限制性规定,致使一些干部对规定以为是老生常谈而不以为然,误认为八项规定管官不管民、管上不管下、管大不管小、管近不管远、管朝不管夕、管公不管私,甚至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认为落实八项规定只不过是走过场、刮阵风、吓唬人、做样子,对八项规定长期坚持、持续执行缺乏信心,存在观风向定事、看变化做人的问题,幻想着重过那种摆阔比奢、大手大脚、高高在上的腐朽生活方式,最近曝光的公款消费回潮、公车私用反弹等问题足以说明这种不良思潮。
还有部分干部对八项规定不以为然,缺乏敬畏感和自律感,把落实八项规定与加快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只要为了发展,接待标准高一点、迎送远一点都是小事,导致出现超标准接待、高接远送、赠送土特产等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同时,还有一些干部摆脱不了人情社会的束缚,公款不让花了,但私人请客大操大办,无形中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
四是出现了“僵化落实”和“选择落实”两种不良作风。八项规定旨在规范干部行为、转变干部作风、重塑干部形象,尽管条款不多、篇幅不长,但是内涵丰富、信息量大,易记、易懂、易做,于是就出现了机械照搬、僵化照抄、选择落实等作风。
比如,八项规定要求“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而有些地方就断章取义,会议时间一味求短,省去了本应会议讨论的环节,造成会议作出的决议意见统一不了思想、形成不了共识,落实会议精神意见大、分歧大、阻力大;又如,对八项规定照抄照搬,不制定符合八项规定要求的配套政策,缺乏细化、实化、本地化、具体化的办法和措施,致使像公务接待、改进会风等方面的约束性条款,由于缺乏具体标准导致落实时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再如,一些单位在执行这些制度时却跑偏走题念错经,在诸如执行年休假应休未休补偿政策时,以八项规定为挡箭牌,拒不发放或克扣发放,致使干部职工利益受到损害;还如,有的单位在执行八项规定及省市相应配套制度时,做加法、搞减法,凡有利可图的、有好处可得的变着法子执行,凡给个人带不来实惠、显摆不了形象的找着理由推、躲、拖、顶,特别是在办公用房、公务车辆、接待标准等方面多半取上限而不取下限。
五是出现了“监督乏力”和“躲避监督”两种不良行为。能不能执行好八项规定,他律是外因,自律是内因,外因是强制的、辅助性的,内因是主动的、决定性的,只有二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才能确保“铁八条”落到实处。
从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来看,完全依赖自律落实“铁八条”尚缺乏道德基础和社会条件,仍需借助监督的他律来助推落实。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一种监督有时“软绵绵”和被监督不时“躲猫猫”的不良行为。尽管当下监督的方式很多,但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还是最具杀伤力的监督,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又面临着工作要求严、执纪任务重、进入门槛高、整体人手少、工作人员流动慢、队伍结构老化、装备相对落后等多重现实困难,限制了监督职能的完全发挥,加之被监督对象故意躲避监督,甚至为监督设置障碍,导致督促落实的效果不够理想。
比如,对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的明察暗访尽管已成常态,但是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力量有限,多半在节假日开展一些检查巡查,而日常随机性明察暗访做得不够,真正难以发现和纠正问题;再如,从近期各地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只给予党政纪处分,处罚较轻,威慑不够;还如,对于纪检监督机关开展的监督检查,一些单位总是采取掩盖、躲避的办法应对,单位内部串通一起相互打掩护,导致监督检查看不到真实情况。
(3)三公经费整改报告扩展阅读
八项规定其主要内容是:
(1)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3)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4)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5)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6)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7)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8)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参考资料:秦风网-关于基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④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自查报告怎么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决算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年度总结。要保证决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必须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做好基础数的核对,注意决算报表中的勾稽关系。
(1)先去财政对一下这一年的拨款数与你收到的对不对的上,注意专项,以及三公经费不要过高,如果过高要写说明。
(2)单位年度财务状况分析
(3)单位部门决算填报说明
单位年度财务状况分析中主要分析单位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及具体构成,以及各具体构成所占的比例,并分析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增减额和增减百分比。然后是单位财务指标分析,资产负债率之类的,这个看主管部门上报需要,有的不要求写这一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对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作出说明,并分析三公经费与去年相比增减额和增减百分比,这个是新增的要求,当然如果你们单位主管部门不要求的话也不用写。
单位部门据算填报说明主要写的内容有:
1.与财政部门对账的情况,财政拨款是多少,预算外资金是多少等,与财政对账情况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写明原因;
2.公式审核情况.用部门决算软件报决算时出现的公式提示有多少条,表间公式有多少,表内公式有多少,各自报错多少条,提示的错误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3.收入构成中其他收入的明细构成是什么;
4.类似其他工资福利支出这种科目的有提示的需写明支出的具体构成是什么,开支标准是什么;
5.资产负债表简表中的往来账款明细补充;
6.主要指标变动情况,变动百分比,以及变动原因;
7.财政供养人员情况变动情况,包括年初年末人数,本年增加及减少的人数按表格中的类别分别填列
⑤ 三公经费是什么
三公经费一般指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内行费、公务容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省级政府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国务院对2012年中央部委“三公经费”的公开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部委公开财政部批复的全部预算表格,并细化到款级科目,有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等要细化到项级科目。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
(5)三公经费整改报告扩展阅读:
三公消费支出逐年攀升系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公共权力长期封闭运行;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忽视了公众力量。
2018年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⑥ 2018年各部门三公经费均减少了吗
据报道,4月13日,91个中央部门集体“晒”年度预算,“三公”经费再次成为关注焦点,91个中央内部门中,有46个部门“容三公”预算比去年预算数减少,23个部门增加,22个部门持平。
据悉,2018年国家税务局系统的“三公”经费削减数额也最大。其部门预算显示, 2018年,国家税务局系统预算数比2017年预算数减少8552.6万元,降低6.65%。报告称,这主要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但是有专家表示,“三公”经费“未减反增”需客观看待,不能“一刀切”地认为越少越好。“钱要用在刀刃上”,只要增加能更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就应予以保障。
⑦ 中央关于三公经费的规定 三公经费支出公开表 哪些是三公经费支出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⑧ 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
三公经费一般指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公消费支出逐年攀升系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公共权力长期封闭运行;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忽视了公众力量。2018年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拓展资料:
实现三公经费“负增长”是大势所趋。三公经费数目正处于高位,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正在狠刹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都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压缩三公经费是党政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消解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