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Ⅰ 国务院督查组发现了哪些需要整改的问题
严肃整改 狠抓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整改通知要求对全国第二次大督查发现问题限期进行整改
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 5月下旬到6月中旬,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二次大督查。同时,审计署也进行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从督查和审计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个别地区和部门还存在工作不协调、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度慢等问题。
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对全国第二次大督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认真纠正,严肃整改,限期处理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整改通知剑指五类问题
根据记者前期跟随督查组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总体看,各地区、各部门对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的态度坚决、思路清晰、积极作为。但督查同时也发现,影响政策落地生根的“中梗阻”现象仍比较突出:一些部门对中央部署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能制定接地气的实施细则,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现象;一些部门缺乏深入一线的调研,对重大政策措施“最后一公里”的实际效果心中没数;一些部门和地方在落实重大政策部署时,囿于局部利益,相互推诿扯皮。
整改通知在充分肯定各地区、各部门取得工作成效的同时,明确指出了贯彻落实不力的五类问题。从督查和审计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胸怀全局、主动作为、改革创新、不畏困难、讲求实效,推动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个别地区和部门在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中还存在工作不协调、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度慢等问题,也存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和工作不作为等极个别现象。
整改通知强调,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影响了财政预算的执行、项目投资的落地和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的如期完成,更有个别问题和现象扰乱了正常工作秩序,违反了财经纪律,积聚了经济风险,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必须认真纠正,严肃整改。
整改事项涉及28个地方和部门
整改通知要求整改的事项共有26项,其中21项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19个省(区、市),5项涉及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食品药品监管总局9个部门,包括土地闲置、财政资金沉淀、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网络提速降费、药品审评审批等多个方面。
在用地方面,督查发现,多个地方存在建设用地大量闲置的问题。有的地方2009年-2013年已供应的建设用地中,闲置土地总量占当期年平均供应量的28.6%,有的地方达30.5%。
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督查发现,有的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缓慢,今年前4个月综合支出进度仅为23.3%;有的地方财政沉淀资金数额较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多,安排分散;有的地方还存在2014年及以前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
在棚户区改造方面,督查发现,有的省份今年上半年棚户区改造开工率不足30%,与全国平均工作进度相比偏低。
在一些具体项目方面,督查发现,有的项目从2012年批准立项并进行初步设计,直到2014年才批准施工图设计,截至督查时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尚未开工;有的项目2010年12月就下达项目资金,截至2015年5月份项目尚未建成,且存在大量闲置资金。
尤为严重的是,督查发现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有的地方,以虚假文件取得中央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有的地方虚报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开工任务、违规分配保障性住房。
把整改落实进行到底
整改通知明确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挽回问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并逐一制定整改方案。
据了解,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整改方案要在2015年8月15日前报国务院,并按照明确的目标和时限,将整改任务完成情况于2015年12月31日前报国务院。
整改通知强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提高对整改工作的认识,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布置,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涉及多部门的问题,由牵头部门负责协调,其他部门积极主动配合。对存在的问题要引以为戒,既要抓紧整改又要举一反三。要以整改为契机,处理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长效机制,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据了解,在整改过程中,国务院办公厅将有选择地进行跟踪督查,督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快整改进度、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力、未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所在地区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Ⅱ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具体做法
审计,一般指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托经济责任制度的兴起而逐渐发展壮大。因其独立、客观、公正的属性特点,承担着过滤会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评价经营效率和成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执行的单位内部政策及程序。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会极大地影响审计成本的高低及审计意见的正确性。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或者未得到有效执行,会造成较大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就必须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以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促进在于内部控制不仅提供合理的财务报表保证,同时具有经济评价职能,能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巩固经济责任制。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建议时,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改正自身错误,优化管理结构,更好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同时,内部控制也是注册会计师用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与信赖,加速了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缩小了审计范围,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完善了审计的职能。因此,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决定着经营风险的大小。与此同时,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程序,可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减少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内部控制既是被审计单位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重要工具,也是注册会计师用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 现代审计和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与信赖,加速了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缩小了审计范围,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完善了审计的职能。在确定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明确: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都应当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确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以及将要执行的符合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符合性测试,并非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内部控制良好的单位,注册会计师可能评估其控制风险较低,从而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但绝不能完全取消实质性测试程序。
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减少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的错报风险。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为注册会计师在各关键环节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如确定重要性水平,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运用是否恰当,确定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等。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健全性评价认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完善的,就可对其进行符合性测试和评价;否则即执行全面的实质性测试。如果符合性评价认为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是有效的,就可汇总以上评价的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然后进行有限的实质性测试;否则即执行全面的实质性测试。
Ⅲ 安全检查表包括发现问题及整改意见
你妹的,不知道,在这里也能碰到你,无语
① 检查表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适当,回有启发性。答 ② 各类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要有所侧重,分清各自职责内容,尽量避免重复。 ③ 检查表的每项内容要定义明确,便于操作。 ④ 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设备的变移(变动)、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订、变更和完善。 ⑤ 凡能导致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应列出,确保各种不安全因素及时被发现或消除。 ⑥ 实施安全检查表应依据其适用范围,并经各级领导审批,引起注意。检查人员检查后应签字,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责任明确。 来源:考试大
Ⅳ 巡视检查整个售楼部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拼音怎么拼
巡查 [xún chá]
详细释义
来往各处查看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察看 巡哨 巡缉 巡视 巡逻 放哨梭巡 巡察
Ⅳ 部分企业危化品检查发现问题350余项,能否及时整改
可以及时整改。只要在国家检查中发现了,有危险的化学物品。让我国家的环保部门和理解,发出文件要求这部分企业进行限期整改,然后,环保部门会在企业整改之后进行验收。这些企业危化品的问题一旦被检查出来,负责检查的单位就不会让置之不理,一定会尽职尽责的让他们及时整改,或者停业,或者取消企业的资质资格。总之这些被检查出危化品问题的企业一定会被记录在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企业危化品检查被发现问题之后,为什么会进行及时的整改。
三、企业危化品检查被发现问题之后,社会舆论会监督整改当企业危化品检查被发现问题之后,这些问题就会在政务网上公示,所以媒体们也会关注这些企业。因为这是民生的大问题,所以媒体人一定会跟进报道。在他们整改完之前,企业形象会一落千丈,所以企业就会及时整改。
Ⅵ 体系审核发现的问题,有几种确认整改完成方式
一般来讲有二种:
第一种:到现场验证确认,这个现场应该是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把被审核的单位叫做现场(对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讲);也可以是生产实施现场,或者说是被审核发现问题的部门、整改的部门或者是整改现场。
第二种:对不合格项实施整改的企业(部门)提供的整改措施、证据资料进行确认。如被审核单位内部审核员不具备内审员资格的验证,可以要求被审核的单位或部门提供内审员进行培训的证据,如培训计划、参加培训的通知书、内审员考试成绩、由培训单位颁发的培训资格证书(合格证书)等等。
Ⅶ 如何落实竣工验收发现问题的整改
为了加快落实竣工的进度,需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要加强正确的认识
竣工验收所发现的问题不是小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通常是一些使用安全问题。有时候其中一些问题违反工程强制性条文,是必须整改的内容。如果一些问题留到业主入伙之后,可能会影响项目形象,甚至被业主投诉或起诉。竣工验收的检查不是挑我们的毛病和挑我们的刺,而是对我们的工作的检验与评价。也可以说竣工验收是帮助我们把关。
2.竣工验收时要安排专人收集问题
竣工验收时常常会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质量监督员、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的人员参加。参加的人员一般都水平较高、经验丰富,他们会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我们日常难以发现的问题。因此要安排专人予以记录。记录时要不论其提的正确与否、问题的大还是小,要全部记录。记录包括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所发现的地点位置。
3.在竣工验收小组汇报会上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
验收后会有一个专题小组汇报会议,各专业人员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并做好记录,包括问题与整改建议。以便作出正确的整改。
4.认真对照监督员的检查记录单和现场问题记录进行整改
监督员所列的问题是必改项目,而且要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成,以便尽快组织复查。在整改的同时,也要整改那些没有列入监督记录单的问题。
5.整改要安排专人负责
施工方要安排专人负责整改,把整改的问题落实到工人。负责人要对照问题记录单按具体位置全部找出来,并一一安排整改人员。落实整改要限定整改时间与整改质量。
对所发现的问题不仅要找到问题发现点,而且要对照检查未检查到的部位,看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6.整改完成后施工方要组织检查
施工方的检查不仅要在项目层面上,而且要在公司层面上。要由其公司技术负责部门进行检查。
7.施工方检查后提请甲方、监理要组织检查
8.整改完成后组织竣工复验
竣工复验前不仅要整改完成,而且要清理完毕。复验时工地不开工。
Ⅷ 如何做好安全隐患的检查与整改工作
一、如何做好安全检查与整改:
1、检查要有目的性,要求和计划要明确;要经常检查,抓落实、促整改;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2、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坚持做好巡检工作;重视交接班的检查,认真对待隐患问题的交接。
3、管理人员要强化对员工检查与整改的监督、考核职能,严格要求,合理奖惩,积极整改。
4、做到“四个及时”:及时查找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汇报协调,及时组织整改解决,及时做好记录台账。
5、定期组织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如查岗或结合活动、工作需求随时安排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综合全面的检查。按要求做好专项检查如消防设施、机具设备、车间用电、防火、防汛等专项检查,专项检查还包括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检查,如每天一次的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6、必须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落实责任和期限。不检查就不知道隐患在哪儿,也谈不上整改,而光检查不整改,等于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对不能处理的隐患实施跟踪监督,实施临时应急措施,挂牌限期整改。
7、安全要你管我管大家管,要调动全员参与安全检查与整改的意识和责任,每一个人都要尽职尽责,才能防微杜渐。
二、检查与整改注意的原则:坚持早发现、早汇报、早整改的原则。
安全检查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
对检查出的隐患,要进行原因分析,及时实施整改解决措施。对事故隐患,按照隐患整改“四定”原则落实(定措施、定负责人、定期限、定资金来源)。
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对不能处理的隐患实施跟踪监督实施临时应急措施,挂牌限期整改。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隐患,要采取一定的应急防范措施,或临时解决措施,按要求限期整改或停车停产整改,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彻底整改掉,确保安全生产。对危险性及危害性较大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落实。
检查和整改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加以整改,在整改中继续排查隐患,不断优化和完善,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安全检查与整改,认真做好安全检查与整改。
(8)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扩展阅读:
安全隐患是在日常的生产过程或社会活动中,由于人的因素,物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等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缺陷、故障、苗头、隐患等不安全因素。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分生产型和储存类型。
Ⅸ 内审发现问题,写整改建议,怎么写
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内审发现的问题点,是要分析原因及提出预防纠正措施的,对于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也一样。
对于提出的问题点,在整改措施表里要体现原因分析、遏制措施(临时措施)、整改措施(长久的)及整改证据的,你把这些都弄齐全了,在提交就应该没有问题了。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的,提交的预防纠正措施报告都是没有问题的。
-------------------
范文一:内审整改报告
公司内审船体车间不合格项整改报告
一、内审不合格项目
船体车间在公司内审中查出一不合格项为——九月份的探伤合格率(88%)未达标,实际合格率为80.6%,没有整改措施。我车间对此不合格项进行了原因分析及整改,现总结如下:
二、原因分析
1.工程量较大,人力调配频繁
9月份在厂船舶密度较大,且要求当月完工及离厂船舶较多,(650T、300T、1600T、450T、300T、1300T、300T等)其中部分工程集中在艏艉尖舱和上下边柜,由于人力不足不能全方位保证节点计划的完成,车间首先确保第一批次离厂船舶的工期,打破原工程分配的原则和界限,根据周节点计划随时调配人力确保单船单项节点的完成(主要是不影响下道工序的施工),所以有些工程从完工到交验,人力随时可能调整补充,相对于质量的保证有所下降,尤其焊工的大量调配是造成焊接探伤合格率低的一个原因;
2. 夜班施工时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天气影响
在整体施工过程中,焊接大都在夜班集中作业,车间质检员对现场特殊位置的焊接探伤没有有效的监管。九月份天气多雨而工程量又较大,造成施工人员紧张、另外新人较多、夜班现场负责人较少,使施焊前对铁锈和水的清除不到位。
3.焊工持证率偏低
车间外协单位焊工人数1500人左右,由于钢结构工程一直处于人力相对紧张状态,没有时间及时督促外协单位焊工技能考试,是造成目前焊工持证率偏低的原因。
三、整改措施
1. 合理的人力调配
车间进行工程分配后,由车间作业长和质检员负责单船进度控制,每周
一、周四对单船节点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单位及时向车间领导汇报,随时掌握施工单位较为不稳定的人力动向。在工作未到节点计划时提前调整该工程以确保进度和质量。
2. 加强现场整改及工艺纪律的培训
(1)在特殊位置焊接前,车间质检人员要求外协单位质检人员及焊工工长进行工程重要性的讲解,并监督现场施工过程。
(2)对影响焊接质量的天气原因,例如下雨及天气降温时造成的焊道潮湿焊材温度不够等情况变化,必须在焊前做好除湿,加温等准备工作,车间质检员在巡检时发现现场有违反焊接工艺纪律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3)在巡检时对于施工单位在现场做完自检后仍有缺陷的区域,车间质检人员作出修改标识并监督施工合格后再进行向船东、船检报验。对于焊接质量较差不能达到探伤合格要求的施工单位,车间提前做出调整方案,以确保探伤合格率
3. 焊工技能考试
车间质检室多次组织施工队伍人员进行焊工培训并要求焊接技能较好的焊工必须参加指定管理机构的SMAW和FCAW考证。通过车间质检室近两个月的组织,外协施工单位参加焊工考试的人员共500余人,实际考取证书309人。
以上整改措施的实行,目的是要求施工单位提高整体焊接技能以达到公司和车间的工程质量要求。整改项目的具体实施有公司质管部监督考取焊工证和九月份探伤指标未达标单位的纠正、预防措施表。
船体车间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