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担当精神整改措施
A. 主动担当意识不强整改措施
强化服务意识,就要树立“多设路标、不设路障,不是主角、胜似主角”的工作理念,要在这种理念推动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取消一切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前置审批手续;扶持高科技、新产业进入市场,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挥个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完善项目对接服务,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在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上,要深入开展重点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强对农资、家电、汽车、建材等商品市场的监管,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打击传销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日常监管,严查大案要案,
形成了预防、发现、查处有机结合的打击传销工作体系和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要加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保护力度,严查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等领域商业贿赂案件,重点查处医疗行业商业贿赂案件,利用12315平台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功能,提高快速处置突发事件、举报投诉案件的能力。在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上,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实现一村(社区)一个食品安全示范店,大力推进12315进商场、进市场、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形成一个内部协作、横向联动、社会监督的消费维权联动机制。在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环境上,要在增强干部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提出“爱护工商形象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工商形象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的口号,要求日常工作做到“五明”,即领导要开明、工作要文明、办事要透明、管理要精明、执法要严明,逐步形成一系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度,如政务公开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B. 公务员在发挥作用方面有什么不足及整改措施
在各级政府单位机关中,公务员发挥者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如果在工作中作用发挥不明显,应及时做好整改。
C. 党组主体责任落实不实,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意识不强的整改措施
一、市直部门党委(组)落实主体责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重视
一是传统顽疾仍在。一些市直部门的观念尚未适时转变,仍然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事,抓发展才是党委(党组)的事,在履行这项重要职能和任务上当起了甩手掌柜;或者没有把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放在应有的地位上,把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业务发展割裂开来,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部门单位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仅限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既不主动,也不被动,始终保持不痛不痒的中庸态度;还有少数部门单位工作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敷衍塞责的疲软状态,工作始终推不上去。
三是实用主义较盛行。有的单位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惩处,轻预防;重形式,轻内容;重监督,轻引导,没有想方设法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转变机关作风、修正干部思想、规范行业行为、打造部门文化的重要抓手。
(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现有的考核体系本身存在不完备性。现有的考核指标大而统之,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和指标体系,定性多、定量少,软性条款多、硬性条款少,共性指标多、个性指标少,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亟需调整和完善。
二是参与考核的主体较为单一。社会公众、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等体制外实体参与考核的途径不多,社会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是考核结果运用不够。考核结果出来后,就被束之高阁,没有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单位业务好坏及领导干部实绩高低的重要参考因素,考核结果运用范围不广、运用程度不高。
(三)责任追究难度较大
一是配套追责条款尚未出台。现有的责任追究条款散见于众多单一性或专门性的制度规定中,需要追责时到处找依据或无处找依据。
一方面,是否需要追责缺乏实体性的规定;另一方面由谁追、由谁查处、追究哪个层级领导的责任等,缺乏程序性的规定。现有的追责制度,一定程度上尚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二是责任追究方式较为单一、力度不够。在追究主体责任时,因考虑到追责过重影响部门单位的整体工作,因此追责大多局限于函询、约谈等,在使用较重的处分档次时,顾虑较多。
三是推动责任追究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一些市直部门单位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社会上对党风廉政建设中责任落实不力的宽容度较高,致使纪检组织开展责任追究面临的压力和阻力较大,存在“不敢追究”、“不愿追究”的现象。
二、市直部门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担当意识,筑牢思想防腐防线
强化政治意识,树牢责任观念。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称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严重失职”的责任意识。强化务实意识,推进责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六点要求”,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全市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强化示范意识,当好责任表率。在制度落实方面,切实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的表率作用。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考核
1、考核内容要科学有效
各地区各部门应再结合实际工作特点,确定考核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如那些掌握各种权力和资源的人或部门,更要作为考核的重点。
2、要扩大考核参与面。在考核过程中,则应既全面审视,又突出重点指标,定期考核与临时抽查相结合,自查自纠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不断完善考核方法。当然,还可利用个别访谈、工作调研、实地考察等机会,做到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工作的日常督导。除了上级考核外,还要加大群众评议的力度,加大群众满意度测评、网络调查、第三方评价结果在考核中的权重,增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评价的广泛性。
3、考核形式要多措并举
党风廉政建设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而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方法要宽严适度。检查和考核可采取组织检查、专项检查、突击抽查等多种形式,也可以结合群众举报、新闻媒体的监督等方式进行。
(三)严格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是贯彻落实“两个责任”的最后防线,守不住这个防线,“两个责任”的落实就会流于形式、陷入空谈。
1、建立“一案双查”的责任追究制度,有案必追。
一是要在反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上,发挥“一案双查”的惩戒威力,净化官场政治生态。二是要在查处“窝案”“串案”上,发挥“一案双查”的惩戒威力。深挖一些腐败官员的“后台”和“靠山”,坚决打掉其“保护伞”,让腐败分子无立足之地。三是要在整治“四风”等不正之风上,发挥“一案双查”的惩戒威力。要坚决铲除不正之风的生存土壤,使领导干部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不敢再默认和放纵,使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敢再有恃无恐地发生。
2、合理运用追责结果,严格奖惩。
充分合理地运用追责结果,对于维护责任追究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严厉的党风廉政建设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奖惩制度,把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对党委(党组)班子总体评价和对班子成员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3、责任追究要坚持原则敢于处理,执纪必严。
严格依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政策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在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后,除了严格依照党纪政纪规定处分当事人外,还要结合违纪违法案件情节的严重程度,追究相关领导疏于管理、失察失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落实的责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以儆效尤。纪检监察部门要将发生的情况在全单位通报,各部门安排学习,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确保真正把“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确保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双促进、双丰收。
D. 公务员在发挥作用方面有什么不足及整改措施
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
1、有等靠思想。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承担的工作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有的对一些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会议纪要;有了文件、会议纪要,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市县单位先行、出经验。
2、有守摊思想。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有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岗位上无所作为,混天数熬日头,面对先进无动于衷,任凭外边发展突飞猛进也能保持“淡定”,工作多年面貌依旧。
3、有享受思想。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吃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特别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自我感觉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汗水,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有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理旧账”,靠时间消化矛盾;还有的部门“一把手”,主动请调到二线岗位,不想冲在一线,只求清闲一点。
4、有旁观思想。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不愿亲力亲为,层层批办转办,谁也没有靠上抓落实,最后工作落了空。有的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自己啥事也不干。基层反映,有的干部“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
5、有功利思想。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特别是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一些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利益链条被斩断,有些部门和干部觉得无利可图,办事慢腾腾,消极怠工。有的对上级部署要求,根据部门和个人利益进行“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托或变通。有的成天自我设计、斤斤计较,过于看重个人待遇,觉得现在晋升空间小了、福利少了,就感到没干头、没盼头,工作热情减退甚至撂挑子。
6、有本位思想。有的推进改革不积极,不愿下放权力。对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如同套上了紧箍咒,浑身不自在。有的部门表面上审批“瘦身”,实际上中介“增肥”,把下放权力搞成“移花接木”。有的对需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工作,不愿主动参与、不愿牵头。有的大局观念、合作意识不强,对职责边界上的事推诿扯皮、互踢皮球,对全局性、整体性任务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则推,能躲就躲。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
1、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有的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过度谨慎,工作节奏慢了下来。有的对一些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一些领导干部对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看似作风民主、决策民主,实际目的是有责任大家共同承担。
2、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有的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有的面对困难和矛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凡事先想退路,只求自身安全,不想事业推进。
3、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有的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面对现实问题,存在担心干多了出现新矛盾的心理,故意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的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担心出乱子,不敢下决心推,导致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或进展缓慢。
4、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信访,心存顾忌,担心一旦接手脱不了身,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一些同志谈到,有些信访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就是由于回避矛盾、躲避群众,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5、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有的奉行“干不成事不要紧、至少别得罪人”的思想,爱惜羽毛,明哲保身。有的担心如果凡事真抓真管,动了别人的“奶酪”,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将来会丢选票,选择了“低调行事”。有的明知干部有问题也不敢开展批评,想的是如何捂着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怕炒作曝光,不敢“出头露面”。有的干部被媒体不断爆料的现象吓怕了,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不善于应对媒体、处置焦点问题。一些干部担心被媒体炒作成热点,担心被人盯上、被翻旧账,引出其他问题。还有的干部与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说成傍大款,招来闲话说不清,对个人影响不好,不再去主动服务了。
7、怕担责任,工作推诿扯皮。有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干部,以没有明文规定为借口,该办的事不办或慢办,该落实的打折扣。有的部门在办理项目审批时,害怕承担第一个盖章的责任,几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互为前置,凡事都要领导出面协调。
三、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
1、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不能正确判断分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别是对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打不开局面。有的认为不唯GDP就是不要GDP,强调发展质量就不能要求发展速度,产生了“应当慢慢来、不用着急”的片面认识。
2、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于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情,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感觉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得劲,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有的同志谈到,以往各地为了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实行税收、非税收入和财政收入支出优惠及考核中进行物质奖励等政策,增强吸引力、调动积极性,现在都不允许了,许多干部就茫然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怎么干了。
3、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有的简单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政策调整、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有的学习凭个人兴趣,对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上没有积极性。比如,有的对新产业新业态不熟悉、不了解,跟进学习不及时,有的对金融、信息产业、现代物流等方面知识不足,有的对培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等思路视野不宽,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
4、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比如,在项目审批上,过去为了加快速度,经常“先上车后买票”,现在这些办法不能用了,但对如何合理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既严格程序,又保证进度,用心思考和探索不够。有的对如何激发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缺乏方向感、理不清头绪,更不明白如何担当、如何推动、如何发力。
5、唱功好,做功差,谈战略头头是道,做起来束手无策。有些干部把纸上谈兵当作能力,搞“假大空”、坐而论道,推进工作只打雷不下雨,光说不练,不见实招,画饼充饥,表面上雷厉风行、大张旗鼓,内心却不关心工作的实效,不关心是否对群众有益。
深入开展“不作为慢作为怕担当”等问题专项整治
今年以来,民勤县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以多种措施推进“不作为、慢作为、怕担当”等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促进干部职工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该县机关单位及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工作效能大幅提升、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深化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不作为、慢作为、怕担当”等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始终,着力推动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强化自查自纠。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自我查摆、干部职工采取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方式查摆问题,要求干部职工将开展“不作为、慢作为、怕担当”等问题专项整治活动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加强舆论监督。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制度机制,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坚持“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以此确保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目前,该县“12345”便民服务中心和县效能办共受理投诉举报14件,全部办结并给予回复。
狠抓问题整改。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投诉举报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服务对象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及目标要求,明确责任人,限定整改时限;建立专项整治台账,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实行台账管理,对完成整改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对未按时完成整改的实行挂牌督办,约谈责任领导和相关人员,以此确保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
严格制度落实。坚持认真落实干部考勤、请销假和值班等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效能考评制、AB岗制、离岗告示制、责任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全面推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责任制、公示制、零差错制、工作流程签字制、工作失误倒查责任制等制度,进一步健全效能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台账、跟踪督办、挂牌销号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严肃督查问责。利用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每天对19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和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岗上班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运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对全县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电子监察和考评,对存在问题的乡镇和部门单位及时进行督查督办,共下发督查建议书30份。同时,组成督查组深入各乡镇、部门和单位,开展集中督查4次,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严肃问责,共查处不作为慢作为突出问题1条,对1个单位和2名干部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2人。
嘉峪关市国税局五项措施提升绩效管理
嘉峪关市国税局坚持问题导向,总结以往经验,狠抓贯彻落实,注重考核实效,坚定绩效思维,舞好绩效“指挥棒”,用好工作“推进器”,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为全年绩效取得好成绩拼尽全力。
一是互联网+,做好温馨提示。一方面,通过绩效微信群对绩效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不断探索和整合绩效资源。另一方面,运用微信群对绩效运转的情况实时跟踪监控,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二是及时调整,优化管理运行。结合省局绩效指标调整变化及绩效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绩效考评委员会,对绩效指标和加减分项目进行审定,让制度更优,同时加强培训学习,让制度调整及时传导。
三是认真分析,做好风险防控。对存在扣分或者减分风险的指标提前组织分析,提出如何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设性意见 ,做好绩效风险防控,争取不减分、少扣分。
四是狠抓亮点,注重指标节点。按照“过程管理、节点控制”的思路,将涉及的指标按节点顺序梳理时间表,做到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前推。对分档考评指标、加减分项目实行日常监控、密切跟踪工作进度、措施、成效,牢牢抓住考核分值比重大的指标,集中力量推动年度重点工作涉及的重点指标有效落实。
五是补好短板,激发干部热情。强化干部日常工作痕迹管理、过程管理,解决个人绩效“考核难,难考核”的突出问题,结合FTP、《工作日志》,记录和跟踪干部日常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并以此作为个人考评的重要依据,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下去,形成“人人比绩效”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
E. 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深入,不踏实.怎么整改
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深入,不踏实。整改方法如下:
一、要找好切入点。“改进工作作风任务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针对八项规定全国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具体规定,这为改进工作作风开了一个好头,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目前情况看,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基本上都较符合当地实际,实事求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点人民群众有目共睹。例如全国很多地方的高端餐饮行业业绩明显下滑,尤其是公款消费骤然减少,大吃大喝之风得到有力控制。成效明显,但问题不是没有,有的地方制定的细则不切实际,更有甚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媒体报道某市规定领导干部下基层要顿顿吃方便面,还有的规定住宿每天每人按几十元标准等,诸如此类。我们不禁怀疑,这样的规定能切实执行吗?执行后效果怎么样?人民群众会不会认为是在“作秀”?这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二、要抓住重点。转变工作作风重在于抓落实,重在执行。我们现在缺的恐怕不是各项制度,缺的是执行,难的是规定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却落实不到行动上。“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就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切实把规定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当中,切实把改进作风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落实的效果好与不好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防止走形式、搞变通。
三、要突破难点。转变工作作风难在形成长效机制,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要让人民群众对我们有信心,要让群众看到我们一点一滴的变化。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千万不要有一丝侥幸。要切实避免“一阵风”,如果像某些人调侃公款高消费“暂时休息,后会有期”的话,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和威信将大打折扣,后果难以想象。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奋斗到底的气概打好这一仗。
四、要找好结合点。从小处讲转作风要和正文风、改会风结合起来,做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大处讲,作风建设要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相结合,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可靠的制度保证、坚强有力的惩治腐败,作风建设很难取得大的成效。要统筹考虑,树立“一盘棋”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完成十八大部署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